如何科学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的银行绩效管理系统体系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某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系统设计和实现,银行绩效考核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银行绩效考核方案,医院绩效考核系统,银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系统软件,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方案,荆州市绩效考核系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某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系统设计和实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第2 5卷 第 18期  1 20 0 9年 4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fH n nFn nil n  cnmi C lg  ora  u a   iaca a dE o o c ol e o     e
2 Ⅳ0 1l   5 . 8 Ap . 0 9 r2 0  
我 国商业 银行 绩效 管理体 系研 究  张同健  ( 乐山师范学院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四J 乐山 640 ) I I 104  【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 管理经历 了 规模最 大化 、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4S个主要 阶段 , E- 但我 国   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 系仍 存在许 多问题。平衡记 分卡是我 国商业银行 实施 绩效 管理 的有效手  段 。平衡记 分卡 可分 为财务 、顾客、 内部 流程 、员工学 习与创新 四个 维度 ,共计 1 指标。 6个   通过 因子分析对我 国商业银行 的平衡记分卡绩效测度体 系进行检 验 ,表明测度 体 系具有较 高的  可靠性和现 实性 ,可为我 国商业银行的战略绩效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词 】商业银行 ;绩效 管理 ;平衡记分卡 ;因子分析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18 (09 2― 06 0  09 44 20 )0 04 ― 4
【 中图分类号 】 F3.9 : 804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历程的回顾 
化 ,因而绩效测评体系主要包括行长 目标责任考核 、经 营  管理状况综合考核 、等级行评定考核等 。这个时期的银行  绩效管理处于启蒙 阶段和导入阶段 ,由经验型的绩 效管理 
自2 0 以来 ,我 国金融 市场 已全 面开放 ,国内商  06年 业银行已面临着残酷的竞争 ,迫切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 平  和市场竞争能力 。良好的绩效考核系统 的建立有助于促进  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 ,有助于将管理战略贯穿于管理 
开始 向科学型 的绩效管 理转 变。这一 阶段可 称之 为追求  “ 模 最 大 化 ” 阶段 。 规  
方案从制定 到实施的全过程 ,持续地改进企业绩效 ,从根  本上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   现代商 业 银 行 绩 效考 核 体 系 的确 立 ,源 于 12   99― 13 9 3年经济危机所 导致 的银行 倒闭 风潮。此后 ,各 国银  行机构都对银行绩效考核 的方 法进行 了探 索。2 0世纪 7  0 年代开始 ,随着金融 自由化的发展 ,银行及其他金 融机构  的经营风险加剧 ,各 国金融机构和 国际金融组织更加重视 
2 0 以后 ,国有 商业银行 普遍 开始关 注银 行利润  00年 问题 ,把利润作为对银行 分支机构考核和评价的最重要 的  指标 ,逐步取消 以经营规模 为标准 的等级行评定 ,代之 以  利润考核为 中心的经营效 益指标 。这一时期银行绩效管理 
的理念是追 求 银行 利 润 的最 大 化 ,因 此 可 称 之为 追 求  “ 润 最 大化 ” 阶 段 。 利  
20 0 4年 ,国务 院决定并 宣布 中 国银 行 和中 国建设 银  行 两家商业银行率先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  的改革全面提速。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普遍关注银行价值问 
金融风 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对 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 的  绩效进行科学 、严谨 、及 时的评价 ,成为 度量金融 风险 、   考 核银行经 营效益 的有效 手段 J 。这 样 ,商业 银行 的绩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资助& 106 么&刃年第 3 期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107 应用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处于萌芽阶段, 由传统...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不足;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来自于同行之间竞争的需要,在绩效管理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渐 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绩效管理体系...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方性商业银行全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 作者:卜麟童 来源:《管理观察》2013 年第 08 期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颇多,一些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对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之中还 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绩效目标体系不健全以及绩效管理不到位。...关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关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际市场...论商业银行绩效管理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随着银行业人力资源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绩效管理已成为提升银行竞争力有效的手段之一,那...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的绩效管理工作, 是打造现代商业银行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 ...(二)国内商业银行人员绩效管理研究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起步于 20 世纪 70 ...9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模式研究【内容提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的核心,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不但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体系的健康运作和发展, 而且还对整个...B银行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 58页 2下载券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探... 13页...2. 题目类型包括:工程设计(G) 、科学研究(K) 、软件工 程(R) 、技术开发...的绩效考核标准上 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银行由三类员工组成: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柜台员工,而比 重超过总体...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出自 MBA智库百科()
绩效管理体系(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PMS)
  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有机整合的流程和,专注于建立、收集、处理和监控绩效数据。它既能增强的,又能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的测量指标来帮助企业实现策略目标和。是与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的管理过程。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运营目标的重要的工具。
  绩效管理体系是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为驱动力,以和为载体,通过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来实现对全公司各层各类人员工作绩效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从而调动全员积极性并发挥各岗位优势以提高公司绩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为:制定及其衡量标准;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绩效指导;最终评估、考核绩效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个人回报。
  目前有很多绩效管理的方法如常用的()、()、、等等。由于的局限性,美国学者和提出了的业绩考核新方法。
  (一)以关健绩效指标(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论
  (keyperformanceindicators)简称KPI。KPI法的核心思想是:的设置必须与挂钩,企业应当只评价与其战略目标实现关系最密切的少数关键绩效指标。
  在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确定时,一般要遵守。s代表Specific,意思是具体的,指绩效指标应切中目标,不能笼统,同时要将指标适度细化,并随情境变化而适时变化,具有可考查性;M代表Measurable,意思是可度量的,指绩效指标应该数量化或者行为化,需收集的绩效指标的数据和标准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Atainable,意思是可实现的,指绩效指标和标准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在适度的时限内是可以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RealistiC,意思是现实性的,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的;T代表Time一bound,意思是有时限的,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关注效率。
  KPI法是一种能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和量化指标的有效工具。另外,这种方法自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通过分析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企业和关键绩效指标,并层层分解,直至形成企业、部门和岗位三级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理论
  目前,传统的以为主的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因为传统单一的过去的业绩,并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作出评价;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只反映出了结果而没有反映出导致结果的驱动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实现组织的与的有机融合。鉴于此,企业界和学术界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全方位的、包括财务指标和相结合的策略性,其中“平衡计分卡(Balanceascorecara,BSC)”是较为典型的一种,该方法被提出后迅速在美国乃至整个的企业和政府应用。近几年,BSC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美国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P.Norton)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
  平衡一计分卡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并将各种衡量方法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它既包含了财务指标,又通过、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的业务指标来补充说明财务指标,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和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以及的目标。在平衡计分卡四个指标中,内部业务是基础,学习与成长是核心,客户是关键,财务是最终目的。平衡计分卡将结果与原因联系在一起,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因此,平衡记分法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助于衡量、培植和提升。
  (三)360度反馈评价体系
  360度反馈评价体系(360一degree一feedback)也称全景式反馈或多元评价,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中各个级别的、了解和熟悉被评价对象的人员(如直接上级、同事及下属等),以及与其经常打交道的和对其绩效、重要的工作能力和特定的工作行为和技巧等提供客观、真实的反馈信息,并帮助其找出组织及个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与发展需求的过程。
  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获得和使用高质量的反馈信息,支持与鼓励员工不断改进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和绩效,以使组织最终达到管理或发展的目的。
  360度反馈评价体系较单一评价来源的评价方式更为公正、真实、客观、准确、可信。同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人们可以客观地了解自己在中所存在的不足,可以激励他们更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一个组织和企业而言,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来源获得所有的反馈信息,并客观地分析和使用这些信息,才能使其克服错误的自我观念、盲目与偏见,作出正确的评价与决策。
  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原则
  所有标准及流程以制度的形式明文规定,在公司内部形成确定的组织、时间、方法和标准,便于考核人与被考核人按照规范化的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程序公平。
  (二)差异性原则
  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足贴切的衡量标准,评估的结果要适当拉开差距,不搞平均主义。
  (三)全员参与原则
  绩效管理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制定时,只有通过员工和的充分沟通,达成的目标才会得到员工的认同。在绩效实施过程中,员工是主体,而在绩效考核中,员工的参与将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和绩效的改善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四)常规性原则
  各级管理者要将绩效管理作为自己的日常,对下属作出正确的评估是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绩效管理必须成为公司每一位管理者的常规性的管理工作。
  (五)持续沟通原则
  持续沟通是现代绩效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志,也是绩效管理得以实施的前提。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的形成、绩效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目标调整,绩效考核、的制定以及的制定,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通过反复的沟通来完成。
  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怎样帮助企业实现其运营目标?
  (1)能把转化为详尽的,可测量的标准;
  (2)能将企业宏观的营运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
  (3)能用量化的追踪跨部门的、跨时段的绩效变化;
  (4)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绩效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5)对企业的关键能力和不足之处做到一目了然;
  (6)能为和执行结果的有效性提供有效支持信息;
  (7)能鼓励;
  (8)能为制定和执行员工提供工具。
  如果想对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出有效性的评价,必须从以下八个纬度进行:一、;二、角色分工;三、管理流程;四、工具表格;五、;六、;七、结果运用;八、诊断提高。
  评价纬度一;战略目标
  如果没有战略目标作为基础,绩效管理体系就没有了依托,就无法发挥它的综合效用。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是帮助并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是绩效管理最终要致力达成的目标。
  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目标,并把战略目标分解到年度,形成年度经营计划,然后再通过绩效管理的工具(),分解落实到部门,形成部门,进而落实到具体办事的员工,形成员工的()。所以,考察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第一个标准是看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已经被企业管理层所熟知,是否已经得到分解。
  评价纬度二:角色分工
  通常,那些没有做好绩效管理的企业都没有把员工在绩效管理中的角色分工做好,因此导致了执行变形,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把角色分工作为第二个评价的纬度。
  经验表明,通常,上至企业老总,下至普通员工,他们通常不太清楚自己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因此,很多管理者和员工在绩效管理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经常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催促,甚至经常需要企业老总出面协调。
  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都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工,然后根据分工制定细化的工作细则,只有这样,工作才可能被理解得好,做得好。那么,在绩效管理中,什么样的分工才是有效的呢?通常,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的角色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企业老总、HR经理、和员工。
  1、企业老总: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的支持者和推动者。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在绩效管理实施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给绩效管理的实施制造声势;⑵主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方案;⑶主持企业管理者绩效管理培训会;⑷主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案的研讨会,澄清认识,消除误解;⑸主持绩效管理协调会,使绩效管理不断向深入开展;⑹对副总一级管理者进行绩效沟通和考核;⑺主持修订新的,使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
  2、HR经理: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咨询专家。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研究绩效管理理论,并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使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被广大员工认识、理解和接受;⑵组织管理者参加有关绩效管理的和研讨,使管理者的绩效管理技能得到提高;⑶制定符合企业现状的和工具表格;⑷组织直线经理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⑸督促直线经理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⑹督促直线经理建立员工业绩档案;⑺组织直线经理进行绩效考核和反馈;⑻组织直线经理帮助员工制定;⑼组织直线经理进行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⑽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并向企业老总汇报;⑾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3、直线经理: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执行者和反馈者,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认真阅读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⑵为员工修订,使之符合当前实际;⑶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制定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⑷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对员工进行;⑸记录员工的绩效,并建立员工业绩档案;⑹考核员工的业绩表现;⑺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⑻对员工进行绩效满意度调查;⑼帮助员工制定计划;⑽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门。
  4、员工:角色分工是绩效管理的主人(Owner),拥有并产生绩效。细化的工作细则有:⑴认真学习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⑵与经理一起制定关键绩效指标;⑶与经理保持持续的绩效沟通,向经理寻求资源支持和帮助;⑷ 记录自己的绩效表现,并向经理进行反馈;⑸不断努力,完成并超越绩效目标;⑹在经理的帮助下,分析自己在绩效周期的表现,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评价纬度三:管理流程
  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往往只注重绩效考核这一个环节,没有上升到的高度来看待绩效,所以经常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给人留下的印象。如果要判断一个绩效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就一定要从它的流程的完善程度入手,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才可能会有效,否则,有效性无从谈起。那么,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哪些流程呢?我们可以用 来说明这个问题。PDCA循环是由美国专家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以下四个大的流程:
  1、制定(P),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
  2、绩效沟通与辅导(D),保证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3、绩效考核与反馈(C),对前一绩效周期的成果进行检验和反馈;
  4、与提高(D),总结提高并进入下一循环。
  评价纬度四:工具表格
  流程制定好了,并不能保证它能被执行得好,要想被执行得好,人力资源部门还要为直线经理设计简单实用的工具表格,作为绩效管理过程的控制工具加以使用。通常,一个完善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中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表格:
  1、《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用来帮助经理为员工确立关键绩效指标。注意,是管理卡,而不是考核卡,不是到最后才拿出来,而是在绩效沟通与辅导的中需要经常使用的,员工要经常看,以便于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经理也要经常看,以便于准确地知道员工的绩效是否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所以,是否经常使用,也要成为评价绩效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特征加以重视。
  2、《员工业绩档案记录卡》,用来帮助直线经理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并建立业绩档案。建立员工业绩档案,主要是为了保证经理对员工所做出的是基于事实而不是想象,保证经理和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时候“没有意外”(No surprise),这对于保证绩效评价公平与公正是相当重要的。
  3、《员工绩效反馈卡》,用来帮助直线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直线经理对员工绩效反馈的时候不是泛泛而谈,而应基于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谈,因此,直线经理要凭借绩效反馈卡来记录沟通的过程,形成绩效反馈记录,为下一步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打下基础。
  4、《员工绩效改进计划》,用来帮助直线经理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结束的时候,直线经理应针对员工在前一绩效周期内表现出来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放在下一绩效周期内加以改进。
  5、《员工绩效申诉表》,用来帮助员工对自己在考核评价中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进行申诉,以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6、《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表》,用来帮助企业对所实施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及直线经理在执行绩效制度时的表现进行调查,使企业与直线经理也能不断做出合适的调整,使绩效管理制度得到改进和提高。
  评价纬度五:绩效沟通
  实际上,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经理和员工就绩效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要与员工一起确立目标,一起清除障碍,一起完成并超越目标,而要做到这一切,绩效沟通必须做好。
  所以,我们来对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它的硬件是否具备,更要看软件,比如绩效沟通的环境是否良好,绩效沟通的渠道是否顺畅,绩效沟通的习惯是否已经建立,等等。
  评价纬度六:绩效反馈
  这里的绩效反馈主要是指绩效评价结束后对评价结果的反馈,通常很多企业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好,要么不反馈,要么只是简单地签字交差,没有中间的过程。这既是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制度的忽视,也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一个阶段的绩效评价结束后,直线经理一定要将评价结果通过面谈的方式告诉员工,与员工就评价结果达成一致理解,并真诚地指出员工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如果企业没有做这项工作,我们就不能认为这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有效的!
  评价纬度七:结果运用
  通常绩效评价与员工的奖惩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评价结束了,企业没有兑现当初的,没有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那么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同样,如果评价结束后没有对表现不好的员工进行惩罚,那么也将对公司的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绩效评价结束后,企业一定要按照绩效制度的规定,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运用,使绩效制度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评价纬度八:诊断提高
  这里的诊断与提高是指企业对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一般每隔一年的时间,企业都要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诊断,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内部实践中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且在绩效体系建立上也投入了越来越大的,有些企业甚至请来外部顾问提供绩效管理咨询服务。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发现,精心建立的体系往往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有些企业在体系实施中走了样,最后,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信心丧失,考核变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在企业内部实施很短一段时间后就退出历史的舞台,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这种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使不少企业对绩效考核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体系的有效推行?如何使得保证考核导向与目标的一致性?就这个问题,结合调查研究与实际咨询案例经验,提出“两大核心”、“四项注意”的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供企业高级管理者以及HR人员参考。
  核心一:绩效管理内容体系设计
  内容体系设计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与目标的设定,也就是“考什么”,直观反映就是我们的。是绩效考核的外在形态,包含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三个方面的重点。
  战略分解和职责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取衡量公司、部门以及员工业绩达成的关键价值要素,主要将员工关键业绩成果和日常工作行为中的产生的内容提取出来,因此,指标拟定有两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一是企业的,二是员工的工作说明书。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考核指标拟定,除了通常所说的时间、成本、、效果等指标拟定角度和考核方法外,重点须注意指标拟定过程中的内部变量因素和外部变量因素的解决。笔者在协助一些企业拟定指标的时候,通常会被问到以下两个问题:“这个指标不应该只衡量我一个部门/岗位”、“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内容,又不能每一项都考核到,该如何评价呢?”事实上,这就是指标拟定时遇到的外部变量与内部变量的问题,也是指标拟定的难点。遇到外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良率”、“”等。遇到内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多重下的“订单及时率”指标。
  当外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一是结合管理流程的拆分职责,定义职责内衡量指标;二是进一步推敲指标定义或计算公式的可操作性,采用不计入或整合的方式规避外部变量对初期计划的影响;三是可通过考核与指标相关的工作过程衡量业绩完成情况。
  当内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方法一是采用模糊考核的考核方式,通过重大失误次数、平均完成率、平均及时率等指标来考核,其中需注意指标的适用性;方法二是采用相对精确的考核方式,通过逐一考核或内部分类,甚至通过设置的方式进行指标的细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指标的实用性。
  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目标的设定,一般来讲,目标设定标准主要结合历史数据、经营计划、组织发展需求或要求三个方面因素,目标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达成程度的设定应在员工正常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上。
  指标与目标体系设计中,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方面互为递进,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内容体系,也就是绩效管理的“形”。
  核心二:绩效管理程序体系设计
  绩效目标以及体系推进能否实现,还取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体系,即绩效管理的方式与过程,这是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和实际意义所在。
  绩效管理的程序体系包括绩效管理组织、管理流程、实施办法、考核结果使用、绩效与的挂钩、绩效改善行动计划等方面。这里仅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考核与挂钩两方面阐述。
  首先是关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谈到这里必须提到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推进的方式,绩效管理体系完成的过程一般是由公司或人力资源部经历了从、多次沟通讨论、体系设计、试运行、反复修正到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基础工作或者基本的管理体系要能够跟得上绩效管理的要求,比如相关信息档案目录的建立,定期检查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以保证绩效打分有所依据。第二,观念上的宣导要充分,避免主观因素在评价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对于考核分数结果的分级上,一般有公司或部门直接排序、强制分布、缓和强制分布等方式,需结合公司人员特点制定考核结果分配计划,并给奖金方案设计留下接口。
  在考核打分与结果分级完成之后,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主要涉及到员工薪酬、培训发展及等方面,在此仅从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角度予以阐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直接收益的挂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薪结果;二是奖金发放。分别由业绩指标和能力指标与这两种方式形成对应组合(如下图)。
  对于调薪来讲,可通过建立矩阵来制定幅度或方式。而对于奖金发放,应结合目标达成情况,有跳跃型(即有与无)、直线型、阶梯型、“S”型等奖金设计方式(如下图),须结合岗位性质与激励方式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奖金模式。
  考核程序体系设计的重点是结合、考核基础以及岗位特征,设计切合公司实际的考核程序,以保证员工对于内容体系的接受与认可,发挥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的实际意义。
  毋庸置疑,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非常有效的。但一些企业出现绩效考核在制度与实施间游离的现象,总结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以注意防范规避。
  一、绩效管理体系定位要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阶段
  绩效管理定位是合理化体系设计与有效推行的关键,企业在体系设计初期往往期望很高,体系设计的也尽量完善,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却又觉得太复杂,带来考核成本的增加以及实际考核效果的较低。
  一般来讲,企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绩效管理的定位也各有不同,当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考核方式应尽量简单、易操作,可采用直接或只针对部分核心岗位展开评价;发展阶段的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关键业绩结果以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考核对象也逐步面向全员;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绩效管理更强调系统性,更强调考核体系本身的作用。总的来说,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阶段,综合权衡考核收益与,使得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二、切忌盲目依赖绩效考核工具
  近年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面的理论体系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具,如KPI、、等,每个工具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管理导向。但这里也需要提出的是,工具本身代表的是考核方法与方式,但对于绩效管理的目的并无实质性变化,考核体系设计与实施流程也是一样的。举例来说,众所周知,是公司整体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那么,试问,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也根本没有能力做好基础信息的,那么对于类似BSC这样对于企业内部基础信息或痕迹管理要求较高的工具来说,也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罢了。
  因此,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来灵活选择具体的考核工具和方法,充分分析不同工具适用的条件,切勿盲目照搬其他企业或外界流行的体系设计方法论。
  三、多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是绩效管理持续健康推行的关键
  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调整与奖金、职位晋升、培训发展、改善计划等环节,而在这其中,企业及员工更关注于薪酬调整和奖金分配。当然,这和很多企业的基础较为薄弱有关,但这种方式也会造成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过度敏感,以及对于绩效管理本身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内部文化与。因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薪酬调整或发放奖金,而是为了通过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来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与薪酬的挂钩只是为了保证这种目的的实现而采用的一种激励手段。
  以及一般员工都应对重新理解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多个维度,如升降、培训与发展、绩效面谈与行动改善等,综合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只有如此,方能保证绩效管理导向的正确性以及实际实施效果的达成。
  四、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行是一场企业内部全体性、持续性的运动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进过程中,普遍经历着从不理解、被动接受、逐步认可、主动改善的心理接受过程。对于绩效管理的配合程度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最初体系设计阶段,部分业务部门普遍依赖或人力资源部实施体系的设计,甚至有与己无关的想法或地处情绪,但在绩效管理体系试运行或实施的时候,又开始抱怨体系设计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等。这是在很多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我们提出,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应鼓励全员参与并持续推进,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体系设计主导方着重注意、强调、甚至通过宣导的方式告知公司各业务及相关部门:一是带动、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上下沟通。只有这样,绩效考核指标才能最终达成共同认可;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与目标的设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考核内容在最初设定完成之后,应在试运行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在下个绩效考核期初,修正与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目标。
  综上,企业应结合绩效管理内容体系与程序体系“两个核心”的设计,同时结合体系设计与推行理念和方法上的“四项注意”,明确考核重点与核心,纠正错误考核观念与方式,以确保战略型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与有效实施。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没有直接对绩效管理作出规定,但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影响到薪酬调整、和等人事决策,这些决策又涉及到的履行、变更和解除,所以,《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变更和接触的规定必然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产生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对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对绩效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绩效不佳的员工处理上。绩效管理应该实现奖优罚劣、盘活人力资源的目的。奖优一般不会出现,但罚劣尤其是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惩处,在《劳动合同法》下,将遇到很多障碍。在以往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对绩效考核结果不佳的员工,企业往往单方面采取调整岗位甚至解雇的方式,但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已经不能行得通。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予以严格的限制,要求企业与劳动者一致,才可以变更合同、并且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对解雇也严格限制,只有在法定情形下才能解除终止合同。这种规定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免受企业的随意调岗调薪,保证劳动合同的平稳履行,保持的稳定。但另一方面,这种规定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尤其体现在考核结果的应用环节)也产生一定的限制。《劳动合同法》严格限制企业变更合同的规定中存在唯一一个例外,即在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企业享有了单方乃至的权利,这实际上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岗位调整--必须有理有据
  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会单方面采取调整岗位的做法。将一个表现不好的员工调整到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在这种岗位调整中常常会同时调整。许多企业为此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企业可以根据工作表现和经营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这种做法在原有的法律环境下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将受到严格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岗位的调整涉及到劳动合同的变更。变更劳动合同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当事人双方的协商一致。任何一方当事人不与对方协商、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现实中,劳动合同的变更大多由企业提出,企业应当纠正“企业掌握合同变更的自主权”这一错误的合同变更理念,不能单方面强制地变更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只允许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重新安排劳动者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说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解雇--必须是正当的,而且是有充足理由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这一规定,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企业负。也就是说,解除劳动合同由企业负举证责任,所以企业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举证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负有三次举证义务。这同样要求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有充足的证据说明员工“不能胜任工(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作”,且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另外,《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应当约定劳动报酬,这一规定迫使企业必须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而且一旦约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但人力资源管理又需要保证企业在薪资上的自主权,为了在法律规定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保持平衡,在具体操作上企业必然会加大、和长期激励的比例,这也对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劳动合同法》下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1.绩效计划的制定
  绩效计划制定的基础是。在绩效管理中,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事先制定的考核指标,而考核指标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通过工作分析而形成的岗位说明书,借助岗位说明书来制定考核指标,可以使绩效管理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一份清晰的岗位说明书可以让员工清楚自己的是什么,本职工作中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也是在劳动争议中的重要证据。国外有学者曾对绩效考评导致的法律诉讼案件进行研究,找到了1976年来使组织在这类案件中胜诉的6个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必须肯定绩效考评的内容确实基于工作分析,与工作相关,考评的内容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而不是考评者的意见或者主管的意见。
  绩效目标的制定应当与员工沟通,并要求员工确认。企业制定的绩效目标应当明确的告诉劳动者。劳动争议处理中,企业在许多情形下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企业以劳动者没有完成绩效目标对劳动者进行惩处,则首先必须证明绩效目标已经告诉劳动者。企业可以在绩效计划制定及辅导反馈的过程中与劳动者进行沟通,为降低法律风险,企业可以在绩效计划制定及辅导反馈的过程中要求员工签署有关书面文件,以此证明劳动者对绩效目标了解并认可。
  绩效指标应该量化或者可行为化,增强考核指标的可衡量性。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企业应避免使用抽象的指标,如“忠诚度”或“诚实性”等,除非可以用量化的数据或可观察的行为去定义它们。在劳动争议中,绩效的量化或行为化分析较易成为法律证据,无法量化或行为化的主观评估难以被司法部门采纳。同时,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多个相互独立的指标,对于司法部门来说,只有一个笼统模糊的绩效考核指标是不可行的,司法部门一般会要求将这些独立的评价结合起来,分配权重,进而产生一个总分。
  2.的收集
  应重视从多种渠道收集绩效信息。绩效考核是一项鉴定活动,因此一定要讲求证据,要使员工的绩效得到真实而具体的反映,并成为员工行为是否符合绩效标准的最有利佐证,绩效信息收集是一个的过程,同时也是为考核收集证据的过程。法律规定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多种形式。各种证据之间的证明效力并不相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大于其它书证、视听材料和证人证言;证人提供的对与其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许多企业在劳动争议中让单位的员工作为证人或提供证言,但常常难以得到争议处理部门的认可。因为职工为单位提供劳动、领取报酬,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当职工为单位提供有利证言时,其证明效力较低。由于举证的困难,故企业败诉率较高。在司法实践中,意见可以作为判定是否不能胜任的依据,而上级对下级的评估则难以为司法部门采纳。这就要求企业要注意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绩效信息,尤其要注意通过第三方如客户、来收集绩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有着日常的、实质性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尽可能地让一个以上的评价者各自独立完成同样的评估,这样可以减少个人偏见和错误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由单个评价者决定一项行为往往导致企业败诉。
  绩效实施过程应当收集。由于劳动争议中企业负有举证责任,所以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收集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辅助材料,如员工的绩效报表、客户的投诉信函等。考核开始前可以要求员工提交任务报告或定期述职,所有报告应通过书面形式并有员工签字。业绩不佳的员工在业绩评估中可能会争辩、解释,企业可以要求员工用书面形式做解释辩解,也可以将解释辩解做成谈话记录要求员工签字确认,这些都可以作为争议处理时的证据使用。
  绩效数据应当要求员工确认。企业应当要求员工在绩效考核的文件签字确认,这样证明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予以认可。不过考核结果不佳的员工常常拒绝在考核结论上签字,对此企业可以将绩效考核的过程分为事实调查和性质认定两个环节,在绩效数据收集完成之后无须立即得出考核结论。企业可以先要求员工对收集回来的具体事实和数据予以签字确认,在员工确认基本事实后,企业再依据员工确认的事实得出是否胜任的考核结论。
  3.绩效考核方式的选择。
  表现性评价技术更容易获得法律的支持。在考核方式上,近年来,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等考核法在我国很多企业大行其道,但企业往往忽视了、、等表现性评价技术的运用。实际上,从西方企业的绩效管理发展历程来看,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等都是战略性的绩效考核工具,他们能够将员工的绩效与整个组织的战略相承接,使得个人绩效的提高能指向组织整个企业的绩效。但是,工具的实施离不开表现性评价方法和技术的支撑。许多表现性评价技术如行为锚定法和行为观察量表法通过直接为考评者提供具体的行为等级和考评标准的量表,为考评者建立一个统一的考评标准,它们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有效的对员工做出客观的评价,还有利于引导和开发员工的行为。在法律诉讼中,一套科学合理的表现性评价技术体系更容易获得法律的支持和认可。
  以员工比较为基础的考核方法有较大的法律风险。以员工比较为基础的考核方法如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不能获得法律的支持。企业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在业绩考核中处于末位不等于不胜任工作。在10个劳动者的竞争中可能10个人都胜任工作,但总有一个处于末位;可能10个人都不胜任,即使处于第一名也不符合工作要求。所以以员工比较为基础的考核方法难以证明员工能否胜任工作,从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到,采取这种考核方法的企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也频频成为法律诉讼的对象。如曾经把中层按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在一个年份中被评为C级的管理人员将不能获得任何奖金;如果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连续两年被评为C级,那么这就意味着,此人很可能被或解雇。公司每年都会把10%的中层管理人员评为C级。的这种绩效评价方法使它成为几次法律诉讼的被告。后来,福特汽车公司不得不改变其原有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每年必须有固定比例的管理人员被划为C级,而被划为C级的管理人员不仅得不到任何奖金和绩效加薪,而且还可能失去工作。现在,每年必须列入C级的管理人员下降到了5%,原来的 A、B、C三级也被换成了“高绩效者”、“绩效达标者”以及“绩效有待改进者”的说法,并且,那些被评为“绩效有待改进者”的员工还可以得到以帮助他们改善绩效为目的的相关指导和咨询。
  4.考核公平性的保证措施
  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培训。绩效考评是高度感情化的过程,在考评的过程中,考评者难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考评出现偏差。减少考评者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的办法就是对考评者进行培训,至少应该向评价者提供关于使用评价工具的书面指导,指导他们如何使用绩效评价系统,其中包括指导他们在作出判断时如何使用绩效评估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交给考评者,让他们自己去解释如何进行绩效评价。
  建立绩效考核的审查与申诉系统。企业的应该对所有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某种形式的审查,同时应当建立一种允许员工对他们认为的不公正的评价结果作出申诉的系统,也就是说,在评价结果最终决定前,员工有权利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方式对其自身的评价结果进行回顾和评论,企业要为员工建立正式的申诉渠道。
陈波升.论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
杨冰.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王斌.新劳动合同法下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0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42页& 34页& 72页& 50页& 138页& 12页& 7页& 58页& 35页& 72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2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绩效管理体系"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