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讨论一下如今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比较好

农村青年说一说如今农村养老及赡养父母需要面对的问题
_百度宝宝知道
农村青年说一说如今农村养老及赡养父母需要面对的问题
宝宝有技能
宝宝1岁4个月LV.15
  楼主是农村的,真心觉得如今这个社会越来越畸形了。我爷爷11月份去世,如今还剩下一个生活不方便的奶奶,爷爷那一辈共生了7个子女,3男4女,我家老头属于最大的儿子,爷爷前几年就不行了,后来一直瘫痪在床,我小叔就一直在家不敢出门打工,在家看着,今年11月的时候,爷爷病重,我老头连夜从外地转车到市区,在打车回的家,还好赶在爷爷闭眼之前回来,但是也只有我老头和小叔临终前守在床前。后来办丧事,耗时一个半月。
  今年过年,大家都回家了,我老头和两个叔叔为两老的问题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真心觉得很无奈。
  年后大家又要出门打工,但是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需要照看,总要留个人在家,怕万一有个什么事,可是大家都需要赚钱养家,在家就意味着没好的收入,哎。
  想一想每年过年春节的热闹样子,再想想年后农村家庭不得不为了生活异地分离,一家人各奔东西,心里这难过啊,父母年纪大了,干的都是体力活,对身体和身心都有很大伤害,但是劝阻又没用,而且确实没办法。
  每年一家团聚的时候,都感觉父母老了很多,真的很担心自己还没赚到钱,他们已经老了病了,哎、
  我自个之前在外面一直上班,每年也是在他们离家之前就已经回到了城市,还不是体会的太深,但是今年我在家,送我老大去深圳,送我老头去山东,过几天又要送老娘去浙江,心里真的很悲哀,怕老头老娘在外面吃苦受罪,舍不得。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82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探讨
下载积分:180
内容提示: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探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6|
上传日期: 04:43: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探讨
关注微信公众号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五):农村养老 谁来保障?
  主持人(王小丫):观众朋友您好!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今天我们继续要谈论养老保障的话题。这两天,我们财经频道的节目,在持续关注农村养老的问题。昨天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当中,就记录了黑龙江省的几位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我们都看到几位已经年过七旬的农民大爷,他们始终惦念的是还能不能干得动活、还能不能挣到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当然,他们特别期盼的是能够得到一份保障,在两位农村老人的手里,他们还一直保存了一个证件,这就是他们的这个领取养老金的证件,我们来看一下这是赵申老人的养老金领取证,这个上面他的记录是每个月1元钱,那么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的时候他领取过两次;再来看另外一位老人,张海亭老人的养老金领取证,这个上面的记录是,一年3.6元,每个月算下来也就是3毛钱,他一共领取过21.6元钱。
  那当然,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肯定还是有很多的疑问,到今年年底前,按照国家的新农保的全覆盖的政策,农村的老人将会拿到每个月最少不低于55元的养老金。不过我们看到刚才的这两个证件上,一个月一块钱、几毛钱这个数字和现在相比,当然是有了很多的长进了,不过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问,当初,为什么这个养老保障金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就这么低,两位评论员给我们大家一下,一位是中国农业大学郑风田教授,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
  好,我们再回到这个养老金上,为什么一年能出现3.6元钱这么低的数字,而且还是在2005年和2007年的时候了?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是新农保和旧农保的区别,我觉得他这个一年能领点钱已经不错了,我们国家在1992年的时候,当时农保出来一个文件,然后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当时说的也是农民交,集体也交,国家的再交一点,但是实际上最后演化成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己交,当1999年的时候,全国已经有七八千万人,然后都参与了保障,但是因为很多集体的基本上没有多少投入。
  主持人:对。
  郑风田:国家的投入也没有,所以基本上是农民给自己养老,最后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很低,所以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么…。
  主持人:也就是说,水库的水本身就少,而且这个水呢,还要自己去舀来放到水库里头,你才能从水库里头再拿走,所以无论是机制上,还是在能力上,这都是一个比较……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它其实就是个个人储蓄。
  主持人:没错。
  张鸿:很多农民到现在,他领了这个钱以后,他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反差为什么大,是因为当年他以为他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七八,他交了一百块钱的养老以后,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七八,他一算还挺好的,现在一看这几块钱,但是当时劝他说的时候,没跟他讲清楚,这个相当于你个人的储蓄,然后未来的利率什么的可能变化,到你领的时候,还要摊薄到每一年每一个月,你领的时候就会很少。
  主持人:对。其实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其实到今天我们看到55元养老金,从一个城里的人的收入来说,这个55元其实也是很低的一个数字。但是呢,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到这个3.6元,或者说一个月1块钱的这个时候,肯定是要仔细的分析一下,其中的这个原因和机制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些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都有怎样的一些现状和怎样的一些计划?我们现在先来看一个小片。
  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登记人口3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20人,占全村人口的1/10。很多人的记忆中,多年前,村集体曾经代扣缴纳过养老保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农保"。
  张海亭(久援村村民):这上都有,要不怎3.6元呢,12个月,不正好3.6元吗,够干啥的,就领这些钱,完了这几年还没信了,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张海亭的养老金领取证上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他共计领取过养老金21.6元。 这点养老金其实什么都干不了。他和妻子没有分到土地,只分到了三亩多的口粮田。现在他只好在一家工厂打工,每个月赚800元钱,除了吃饭和给老伴买药,几乎不花钱,攒下的钱准备着以后自己养老用。
  村里的会计说,在1996年和1997年,上级部门曾强制各村按照的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凡是当时没有欠村集体钱的农户,每个劳动力扣48元钱的养老保险,两元钱"办证费"。在2000年前后,村上陆续有人超过60周岁,开始发放养老金,但钱却少得可怜,很多人根本就不来领取。
  双城市执行的还是老农保,就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民每年按照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金,然后等到年满60周岁以后,养老金逐年返还。这种"老农保"最大的问题就是保费完全由农民个人缴费,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保障水平很低。
  但是,从今年7月1号开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计划年底前完成。新农保政策将实现全面覆盖,由国家财政拨款,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将会每月领到55元的基本养老金。
  陈丽文(幸福乡民政助理):外地南边北边的都有,一到60岁说给钱给钱,咱也说给,就没看到钱。
  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的村民们听说,周围很多地方都有了新农保,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每个月能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都盼着早点领钱。
  黑龙江双城市是新农保政策的最后一批试点城市。在双城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信息基本录入完毕,档案摆放得整整齐齐。
  阴法宇(双城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主任):现在如果国家基础养老金到位的话,咱们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把这钱发放到老百姓手里了,今年的任务咱们就完成了,因为今年的任务,就是保证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到位。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个目前这个幸福乡的老人们,他们可以领到55元的这个养老金,那么这个55元就和这个横向的来比较一下,对于这个城里的这个比较,当然还是一个比较低的一个数字,但是如果说作为一个纵向的比较,跟以前的1块钱、3毛钱来比较的话,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提升。
  那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那么少?那么现在到了55块钱,新农保和旧农保,老农保的这个最本质的一个区别在什么地方?
  郑风田:我想最本质的区别是这55块钱是中央政府拿的。
  主持人:财政的拨款。
  郑风田:对,中央政府能够保证这一笔钱,我们应该这样看,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都是家庭养老,所以你看在农村的一定要养儿防老。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那么现在这么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情况下,孩子比较少,另外呢,有很多孩子出去打工,所以导致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面临一个很大的障碍。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所以这个时候国家的在重新建立养老体系,让农民分享整个国家的这样一种发展的好处,我想这样,从这来看55块钱过去0相比,它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从我们国家不同的地区差距,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地方55块钱确实没法生存。
  张鸿:对。
  郑风田:但是对于很多偏远的农村来说,那么多了这一点钱确实和过去相比,他有了。
  主持人:对。
  郑风田:我想未来再逐步的提高,这是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对对,至少在一个起点上了。
  张鸿:对,我们现在要做的把覆盖面做的广一些。
  主持人:对。
  张鸿:覆盖面一广显然保障程度就不会那么高,55块钱说实话,在我们老家就已经,农民退休以后,不是退休以后了,就是没有,不种地的……
  主持人:劳动能力。
  张鸿:没有劳动能力的,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如果两口都健在的话,110块钱,如果持续每个月都有110块钱的这个收入的话,还算是可以的,比原来要强多了。
  主持人:那就必须要有口粮,然后呢,要有这个,自己能够种点菜什么的。
  张鸿:尤其是政府来补贴,这个就是现在没到领养老金这个年龄的人,他要参加新农保嘛,新农保这里边你交的钱里边,就刚才郑老师说了,过去我们老农保里边是你自己交钱。
  主持人:对。
  张鸿:自己储蓄,等于自己到最后花,你觉得是不合算的,现在政府会在里边给你补贴几十块钱,你要100块钱,他会补贴几十块钱,这样的话,到最后算起来的话,你可能会比你原来自己要储蓄的话…
  主持人:还要多。
  张鸿:要会好一点。还有一点,因为现在新农合的展开,也比较覆盖面也比较广,所以,如果说,单纯看55块钱的话,这个层次比较低,但是相对来说,比如医药费什么的,这里面我能够报的比例,虽然覆盖也不是那么,那个层次也不是那么高,但是起码我担心的花的那些钱要少一些了。
  所以相对来说,55块钱或者110块钱,就显得多了一些。
  主持人:那么对于新农保的保障的水平是否还能够提高?那么提升的空间还会有多大?将来的计划会是怎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人员。
  截至2012年7月底,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超过4亿人,其中1.16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正初步形成。
  刘从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怎么样引导中青年农民参保,引导他提高他的缴费档次,引导他长期缴费取保,这些机制的话,我们要建立有效机制,这是第一个;第二的话就是说,我们要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三的话就是我们基金的管理层次要提高,管理的效率也要进一步提高,将来基金的积累逐步在增加,我们不可能分散到2000多个县的这个很小的范围。
  刘从龙还指出,目前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未来这一项政策补贴会有所增加。
  刘从龙:这个调整的话,就是我们提出这个方案,那么经过国务院决策进一步调整,但是同时我要说的是,就是地方在国务院没有调整之前,地方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这个标准。
  据刘从龙介绍,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地方已经调整了基础养老金标准,北京、江苏、浙江以及我国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地方,在中央财政给的55块钱的基础上,增加了5元、10元、15元,甚至是几十元、几百元不等。
  主持人: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这个新农保的政策,在机制上的一个结构,那么新农保和老的农保相比,它有了一个基础,就是55元的一个基础的一个底线,这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是有保障的,那么整个新农保的养老体系,它还是需要农民自己拿出一部分钱来参与到其中,而我们知道,农民他其实没有太多的钱可以投入到未来,投入到这个养老的这个未来当中,这个对于期待做一个投资的,那么同样也可能是不愿意出太多的钱有一个观念的问题,也有一个实力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一个老问题,在新农保这样的一个结构当中,应该怎样来解决呢?
  郑风田:是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养老保险有两种支付方法,一方面就是你到60岁了,把55块钱给你。
  主持人:拿走。
  郑风田:另外一块就是说,你要想拿到这个55块钱,你所有符合参保条件都要交完之后,你才有资格享受,这就叫捆绑政策。那么这样一个政策的初衷希望以后增加整个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
  主持人:对。
  郑风田:但是这样做,对农村来说,可能就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向农民收钱,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另外尤其过去的老农保,很多农民不相信这个制度是不是可持续下去。
  主持人:对对。
  郑风田:另外农民还会算帐,现在你给我55块钱,可能我家几个孩子要交了,比这个钱还多,农民一算,还不如把这个钱交给我呢,我前不久就到黑龙江去,发现跟农民聊这个事,我说国家一个月给你55块钱怎么样,他说特别好,但是我的同事15岁以上这些孩子都要参保,老头掰着指头一算帐,那不行,还不如他们直接把钱交给我,干吗要把这个钱交出去。
  所以农民也有一些不信任感,所以我想最核心的东西,怎么才能让农民把这国家给的55块钱,到60岁都拿上,以后的有些有能力的农民,他愿意的话,慢慢再多交,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把这些捆绑政策,尽量不要把它再继续捆绑了,但是有一些地方开始做,有些地方的农民,拿到这55块钱,也面临很大的障碍。
  主持人:也就是说,把这捆绑政策尽量把它消减了。
  郑风田:对。
  主持人:就是说,你保证先把基数的55块钱能够递到农民的手里。
  张鸿:对,家庭联保。
  主持人:对。
  张鸿:我前段看媒体有一个农民来信,他就说,他说我现在开始有资格领这55块钱了,但是呢,我两个孩子呢,那个大儿子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和我分开过了,而且很少来往,他没有入这个新农保。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现在我也没法说服他入新农保,我就没法领这55块钱,怎么办呢,老人选了一个特别无奈的办法,就他替他这个大儿子。
  主持人:交这个钱。
  张鸿:交这个,对,新农保,交要比他领那55块钱多的多,他就说了,他说你看,本来呢,我是养儿防老的。
  主持人:结果,我还替他在交。
  张鸿:现在我还替他在交养老,所以我们必须得分清了,这55块钱到底是什么,是政府给60岁以上的一个农民的一个养老的基本的保障,还是我们要建一个养老体系,然后这个池子未来要可持续。
  所以我们必须得让年轻人也交进来,然后老年人才有资格领,我觉得应该是前者,就这55块钱,先发给老人。
  主持人:我们首先要解决问题。
  张鸿:对,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他真的有四五个孩子,只有一个没有,没有交。
  主持人:那又怎么办呢?
  张鸿:对,那应该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应该就可以给他了
  郑风田:但实际上有一个规定,一般对城市养老保险,就刚才这样一种制度是可行的,但对这些贫困地区来说,如果你要让农民来交,他可能出现逆淘汰,越穷的人交不上,实际上他越需要钱。
  主持人:但是为了……
  郑风田:南美这些国家对这些农村它就采用没有挂钩的,你到60岁直接国家给你一笔钱,城市可以这样做,所以我想一定要分清城乡,分清富有的地方和穷的地方,有些农村地区很富,他愿意多交一点,多拿一点退休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这些最穷的这些人,所以你应该引起他拿。
  所以我想捆绑政策最少在近五六年,或者甚至十年之内不要有,然后这样全国统一,凡是到60岁老人都拿到,我们现在农村老人也就是1亿多人,一年一个月55块钱,一年也就六七百亿,我们国家现在对农村投资的,对三农政策,一年对农村的各种惠农政策有一万多亿了,这还不到一千亿,应该不是特别多,没有存在这样一种非要进行捆绑的一个。
  张鸿:就是政府掏得起这个钱。
  郑风田:对。
  主持人:农民是特殊的群体,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就是这样的一个农耕社会过来的农业国家,所以呢,我们现在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了,也已经到了一个要照顾农村、照顾农民回报农民这样的一个时机了,稍后继续我们今天的关于农村养老的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是农村的养老保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农村老人他们的生活片段,我们来看这一位,他是71岁的吴谭寿,他不仅要照顾生病的老伴,还要照看四个小孙女和孙子,平常他要下地干活,要养猪,他要做很多的家务,以及维持生计的一些农活。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老人,他70岁了,他叫吴志英,他种了一块菜地,同时他还要冒着危险在夜里到河里去捉虾,那么一夜辛劳的收入,拿到集市上卖,也不过就是十多二十块钱,那么这些就是很多农村老人的目前的生活的现状。
  那我们知道有些地方,中年人,也就是这些老人的孩子们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就留下了很多的留守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这一老一小在一起,老人得种着这个地,因为撂荒了很心疼的,都得种地,孩子们要上学,所以对于这样的留守老人来说,这个养老保险是不是也并不能解决特别大的问题?
  郑风田:从长远来说,目前这样一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们就必须要解决,但是另外一方面,我想可能55块钱,咱们适当地再加几倍。
  主持人:加几倍。
  郑风田:对,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就是艾买提有一个教授,整个南美的国家,就是发现这些老人们享受到这些每年国家给的养老金的这些老人,他的孙辈和这些没有享受到孙辈之间的差别,发现他们两个孙辈之间的这个营养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也就是说,实际上养老保险有一个代际传递,这些老人们,比如你要给他一些养老保障,它不仅仅是保障老人自己。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那把这个钱可以给他四个孙子,这几个孙子,所以我想,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未来的养老保险一定要,一方面要加大,另外一方面力度还有这个宽度都要大大地加大,虽然这样缓解农村这样目前存在的问题。
  张鸿:对,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主持人:是。
  张鸿:即使不在养老话题下,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所以呢,这里面涉及到的其实包括了很多,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比如城镇化的进程,如何能够更多的关注农民工和他身后的老人和孩子。
  我觉得,比如说在农村能不能成立各种类似互助社,类似这个就是准养老院的这样一些机构,这样一些部门,而且还有很多像稍微年轻一点的壮年一点的农村妇女,其实也是在家里留守着的,也可以给她们,让她们动起来,比如说,成立这样一个互助组织以后,她们就可以帮助这些老年人,然后自己也能挣一点工钱,也能养家,这样的话,整个是不是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形成一个农村的一个准社区的这样一个概念,能够帮助这些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
  因为我们看到我们一直在谈的是55块钱能解决多少生存的问题,但是其实我们看到的画面里面,老年人也就是弄个棍在那晒晒太阳,这就是一个仅仅是活着的概念,就是精神的慰藉上。
  主持人:对,你刚才说到的这种模式,就是说能不能有一些农村的壮年的劳动力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在自己的这个村里。
  张鸿:初级的服务业。
  主持人:他们能够在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打工,然后投入一些这个福利的设施,投入一些这个政府的一些养老的保障,其实对他们来说,他们自己心里头更安,同样带动的是整个他们所在的这个村、这个县、这个乡、这个镇的一个真正的城市化的进程,那么好,现在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采访一下我们财经频道的特约评论员。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现在要讲不足,可能很多地方反映的仍然是财力不足,首先是这个问题,大家有这样的共识,就是要把覆盖面全铺开,做到全覆盖,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这种边远欠发达地区,它的财力怎样配上去,使他们得到基本养老的保障条件,是要给他们必要的资金支付,这种资金力量跟很多欠发达地区现在的实际的能力相比,是明显有一个反差,那么从道理上来说,这就要更高级的政府,首先从中央政府,再到省级政府,自上而下的通过转移支付,去提供最主要的资金支持力量。
  汤敏(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现在那么对农村养老来说要讲不足,第一步,首先就要加大投入,因为投入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入太少的话,肯定都是捉襟见肘的,现在投入还比较少,那么这个投入由谁来投入,是中央政府来投入,还是地方政府来投入,这个投入怎么样来分配,这些首先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就是养老服务的问题,因为现在由于大量的农民工出外打工,家里的两老或者孤老在家里头,尽管他们都还有孩子,他并不是五保户,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在他们身边的,这时候农村的这种养老的机构怎么样来处理,他们的房子怎么处理,他们的补助怎么处理,他们的投入怎么处理,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养老保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老话题,而这个农村的养老保险,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
  张鸿:对。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一个老话题,又是新话题这样的一个话题,两位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鸿:你看我们一说养老吧,脱口而出,就容易说你看退休年龄什么这些,这些其实都是城市的概念。
  主持人:是的。
  张鸿:但是当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老年人七十多岁了、八十多岁还在地里边种地的时候,其实我们很难意外,我们觉得好像那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农村的人,他到了60多岁,他就不能退休呢,他就不能享受一些东西呢。
  郑风田:怎么才能够更好地让我们一大半的人口生活更好一点,国家要做很多,尤其你比如怎么才能把新农保可持续,然后补贴更多一点。
  主持人:是。
  郑风田:这样农民可能就很高兴了,不要再像过去老农保,农民交了钱了,拿不到钱,怎么才能够让……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五):农村养老 谁来保障?()
(责任编辑: 和讯银行)
分享文章到农村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百分网【调研报告】 编辑:陆玉梅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健金的农村养老体系由自养层次和公共层次构成,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在其中各尽所能。但在现实条件下农村养老体系的每个层次都存在缺陷。本报告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调查不同村组老年人的保障制度、收入来源、住宅问题、代际互动、文化生活及老年人生活期待等内容,运用随机抽样法、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文献法等调查方法,旨在了解大陈庄村老年人生存现状,剖析老龄化背景下大陈庄村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养老机制带来的压力和问题,找出真正适合大陈庄村特点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1、家庭养老是主要形式。调查资料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95%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1990——1995年全国敬老院年均2.08万个,老人院老年人只有30多万,仅占农村五保老人(保吃,保住,保医,保葬)的13%,而全国五保户老年人总数仅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2.78%。这表明了家庭养老在农村有巨大的优势。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人多数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据2000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万户,占有老年人口户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数。另外一种情况是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同时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一种是丧偶独居,一种是配偶共同居住。无论是那种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前提下的,经济来源靠老人劳动获得和子女供养。农村的老年人将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子女耕种,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费用。很多家庭虽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与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距离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分而不离”的现象。2、社会养老是补充形式。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提供优惠政策为特色的。民政部门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在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但要避免摧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再有是五保供养,它的经费在乡镇、生产队统一经营时,主要从集体公益金中开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供养五保户的经费和物品,主要从村提留或乡统筹费中列支。部分地方用乡镇1企业上交的利润或集体经营的项目中提留经费,政府也从救灾救济款中安排一部*王超,男,1993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xx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系统2012—(1)班,电话:xx-xxx-xx。1xx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分经费,用于供养五保户或兴办敬老院。1998年全国有222.6万人享受五保供 养,其中62万人由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还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优抚保障中享受优待抚恤金。优抚保障的对象包括对国家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军人以及家属。1998年全国支出优抚保障费用72.8亿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7万人。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国家的补助和优待。二、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主要问题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的冲击第一,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多子女家庭养老责任分散。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耕作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使老年农民的传统农业经验的价值严重缩水,再加上老年农民体力的衰退,他们对农业家庭的作用就越来越小,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日益下降。因而他们在家庭中的传统家长地位和权威地位必然会丧失,相应地就失去了对家庭财产的实际支配权。在多子女家庭中,由于有多个养老责任主体,就会产生相互推诿责任的可能,出现谁都不养老年人的局面,同时在多子女家庭中其养老行为和水平容易向下攀比。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第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前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变到了工业生产中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使原先隐藏在集体出工劳动方式中的大量劳动力开始涌现出来,呈现出从不同地区向城镇涌入的趋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弱化了土地作用,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第三,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四、二、一”式的家逐步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家庭小型化。以我大陈庄村所属的海安县为例,1997年海安县总人口99万,2015年底海安县总人口93.42万人,人口出现负增长。家庭规模的缩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造成代际之间关系在照料方式、供养方式等方面有所变化。加之,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年人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或大部分工作机会而成为社会纯消费人口,又由于人口老龄化有阶段性和累进性的特点,在某些发展时期可能会超越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养老体系产生巨大压力。这两种现象给家庭赡养老年人带来了严重影响,一些家庭贫困的农民很难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 2、农村社会化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农村集体养老力量薄弱,农民养老资金来源不足。目前敬老院是我国农村老年人集中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农村敬老院只是对农村的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中养老。以我大陈庄村所属的曲塘镇为例,整个曲塘镇就一所养老院,150多个床位,而2011年末全镇人口为103936人,显然不能满足全镇老人的需求,根据苏政发[号《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而我大陈庄村每人每月为70元,显然无法满足一个月基本生活开销。第二,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够。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并不是个别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从近年来农村社会化养老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政府力图避免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但政府不应该放弃或者规避社会保障责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个人的责任是正确的,但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不能让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截然分开,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有效的途径是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而实现结合的主导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过法规、政策、管理来实现的。这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走访和调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养老模式制度还有很大的改善提高空间,我想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农村养老制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三、对农村目前的养老制度的观点和建议1、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一,转变农民观念,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以我大陈庄村为例,我大陈庄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科学应用先进农业设备,科学种田,要通过一切有效途径,帮助农民认识市场、接受市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把“效益优先”和“市场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市场取胜,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第二,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走合作化道路更是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的重要的组织保障。以我大陈庄村为例,我村绝大部分人参与桑蚕业。每到蚕茧成熟之际,海安县鑫源丝绸有限公司会组织人员下乡收购蚕茧。这就是“公司+农户”型,即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户型。这种形式公司降低了交易费用,农户也提高了与公司谈判的能力,增加了收入。第三、发挥政府职能,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农民作为分散的经营主体,自行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难度大、成本高,客观上要求政府应作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降低经营风险。政府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制度的不稳定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农村经济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降低农业制度风险。通过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保证农民对经济制度的信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2、加强农村养老建设力度明确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养老金能保证老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大力加强养老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敬老院的建设,确保这个区域的每一个有需求的老人在敬老院有床位。通过一切有效途径,转变老人的养老观念。以我大陈庄村为例,“四、二、一”式的家庭已经占多数,这样会加大年轻一辈的养老压力,将老人交予敬老院,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赡养老人,减轻年轻人的负担,更好地履行养老责任。加强养老法制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四、结语通过一番调查和访问,我感觉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变得紧迫,任重而道远。然而我相信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根据现实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解决养老问题,建立更完善的养老机制,使老年人在一种经济宽松的条件下愉悦的养老。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数亿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尊重历史,积极面对现实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中国所倡导的家庭伦理观念浓厚,在过去的农村养老过程中,家庭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然而,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革,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找寻新的农村养老模式成为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调查目的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突出。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农村正面临着城镇化、老龄化和家庭 结构核心化加速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带来的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家庭规模趋小,农村养老资源的减少,使得养老成为农村当前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小组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老人赡养状况以及养老模式的调查,对农村多样化养老方式进行了解。二 调查内容吉林省安图县德化村老人赡养情况和养老模式的调查。三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时间:一月十五号左右(那个时候正值假期,而且是农闲时)地点:吉林省安图县德化村历史沿革1913年安图县属奉天省东 路辖,1914年6月属奉天省东边道 。1929年1 月隶于辽宁省,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1932年属伪奉天省,为丁等县。日划归间岛省,1943年10月属伪东满总省间岛区 域,1945年复归伪间岛省 。安图县于1946年3月解放,隶于吉东分省。同年5月吉东分省划分为延边、吉东(后改为吉敦)两个专区,安图属吉东专区。日,吉 敦、延边两个专区合并称吉东专区,专署驻延吉,安图属之。1948年3月吉东专区改为延边专区 。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 ,1955年自治区改为自治州,辖安图至今。安图县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5年,安图县共发现矿泉53处,日总流量为15.27万立方米。其中偏硅酸型矿泉水日总流量9.75万立方米;碳酸 型矿泉水日总流量 0.0916万立方米;其他日总流量 5.43万立方米。该区矿泉水资源是我国少有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之一,具有储量丰富、单泉流量大、类型多样、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越等特点,其水 质被德国弗莱森研究所确认为世界一流的矿泉水。2003年,安图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长白山大型矿泉水基地”。2015年,安图县被中国矿联命名为“中国矿泉水之乡” 。四 调查对象吉林省安图县德化村老人,村干部,以及年轻人。五 调查方法对于调查对象的选择,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中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际访谈调查的方式结合起来了解内容。1.调研,亲身走进农户,询问农户提前设计好的访谈问题,用通俗的语言和简单语句,使得被询问人了解问题并作出更直观的回答。同时到村庄中的村干部家中了解情况,将所有了解到的情况加以总结,得出结论。2.调查,发放200份问卷,其中包含老人,年轻劳动力,以及村干部,将有价值的问卷收集并做出汇总,直观的了解到调查内容。六 调查结果1.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内容:2.根据走访居民家通过访谈了解的内容如下:(1):年纪小于45岁:其中有一小部分不是很愿意与老人居住在一起,认为平时农务或者外出打工较为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与老人一起,更很少有时间为他们养老。(2)年纪45~65:其中调查到的由于子女在外打工,认为子女工作很繁忙,也不希望和子女住在一起害怕打扰到子女或者麻烦子女,愿意接受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院。(3)年纪大于65: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有时候生病也不愿意麻烦子女,自己吃药,有时候就自己扛着,熬着就过去了。老人反映到,农村医疗水平较低以及日常能够供老人休闲娱乐的方式很少,老人日常生活很单一,很乏味。七 养老面临的问题1.农村老人生活艰辛大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比平均水平还低,他们仍然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称油盐的日子。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老人要耕种自己的、儿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可奈何。人老了,各种疾病相继出现,农村老人收入不高,药费又贵,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土单方、引子水” 。2.农村社会化养老存在问题第一,农村集体养老力量薄弱,农民养老资金不足。农村社会化养老只对农村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体养老,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很好的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是我国社会化养老的供养能力还不足,而且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对那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条件拿出足够的资金对未来养老进行投资。第二,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够。我国政府为避免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放弃或者规避社会保障责任。八 提出建议1.建立农村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应以农村初保为基础,以合作医疗为保障,建立起点高、标准规范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一是重点解决好农村特困五保老人的医疗问题,二是适当提高合作医疗的范围和大病救助的标准,将农村困难老人常见的慢性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就个人住院小额医药费免交大额部分按制度规定执行。2.加强农村老人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公德意识。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把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 处。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培育村级老年协会,使有自养能力的老人做到自我管理,对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百岁老年人(可含90周岁以上)定期给予生活补贴。3.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农村应该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观念上要从以城镇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重点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转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建立三方筹资方式。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农民个人帐户,以支定收,个人缴纳,集体补助,国家按比例补贴,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在全国农村中,可以以身份证为基础,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号码,政府为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帐户。4.建立农村养老协会,维护老人合法权益农村老年协会是党委、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其成员直接来自农村老年群体,因此,他们最了解老年人,最关心老年人。目前,我市6镇(区)均设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各社区村都有老年协会,全市各级老年协会注重抓好自身的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明显增强。为了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市建立健全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激励机制,并在全市开展创建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区活动。特别是我市依靠基层老年组织,启动了《家庭赡养责任书》工程,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农村老年协会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农村养老质量,也有利于各种邻里互助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人人关心老年人、人人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九 总结通过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的乡村养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课题,需要采取许多方面的努力。而任何传统的、单一的养老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养老问题。但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先要制定基本法,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变,政府适当予以调节和补贴,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以立法的方式来确定和保护农村养老保障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转变几千年来人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把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和现代社会化养老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适应新型的,有助于我国养老保障的新体系。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出更加适合农村养老保障的新途径,以立法来保障其发展,是农村的社会保障更加贴近民心,在中央倡导和扶持农村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 的需要,积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未富先老”“未老先病”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日趋增长。相比于城镇居民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乡镇养老的问题无疑更多,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小组结合省情,走访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几个乡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陕西农村养老的现状。旨在寻求养老改革重点与现实相契合,从而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践行当代大学生青春使命与理想抱负。首先,对小组成员各自走访的情况与资料进项汇总,不难得出农村养老的现状,具体有如下几点。1. 农村老龄化成因复杂、不可逆转。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都市、城镇讨生活,即使过客匆匆也甚少归家。相比于古老、辛苦、就业机会少且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农村生活,城镇生活无疑更具有诱-惑力,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空巢化”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走访的乡村中,关中地区相对好点,紧接着是陕北地区,最后是陕南地区。在与当地老年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这么两点是导致年轻人纷纷“出逃”的主要原因(1)农业劳作辛苦关键挣不到钱;陕北某某村的刘姓老人掰着指头给我们算到“一年到头两料庄稼,小麦亩产700斤,市价一块二,玉米亩产1200斤,市价九毛八,加在一块4亩地,全年收入不到8000块,刨除农药化肥水电费机器费等,纯收入不到4000块,幸亏这几年不交农业税跟提留款,否则还得少一大截......城里的小儿子说,这点钱他三个月就挣回来了......”实情也确是如此,随着这两年农业机械化的加深,现代年轻人也不必像其祖父辈那般辛苦,可农业活动依旧繁重劳累,这也是年轻人流失的重要原因。(2)城里就业机会多且娱乐活动多;对新一代年轻人而言,如果还要求他们甘受清贫无疑是个讽刺。至于就业机会与收入,上文刘老汉的小儿子想必已经给出合理的解释,毋需再多加置喙了。2. 农村养老形势严峻。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即使在计划生育比较严格的时期,农村区域依然保有两到三个的孩子出生率。按理来说,养老压力并不是很大,可实情并非如此。在我们走访过程中,经常发现多子家庭的老人生活并不美好,还有若干孤寡老人伶仃无依......尽管政策给予7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补助,可在物价如此飙高的时代,那几十块钱无疑杯水车薪,只能补贴点油盐酱醋......政府在养老投入上,城乡之间的待遇有巨大的鸿沟。而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善待老人的优良传统观念正在遭遇极大的挑战;老人家庭正在遭遇更多的“冷暴-力”,年轻人与父母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使家庭的老人心灵更加愁苦。即使有逢年过节的探望,却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化严重,并且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使农村老人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成奢望。这一点,在留守家庭中更为突出。老人不但要承受长时间的心理孤单,更要背负繁重的农业劳作,让人感觉颇为心酸。究其原因,莫过于社会转型期多种价值观激荡,传统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没有及时继承并发扬,使得部分年轻人观念淡薄,从而让上述现象持续扩大发酵,导致今日养老、尽孝的形式化、表面化,令人无奈而又心酸。3. 基层政府应对无力也无钱。尽管国家从大的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可是在我们所走访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区域压根没有可操作的空间与手段,养老院、乡镇医院等基础设施少且力量薄弱,应对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其二,即使基层乡镇、村寨有心亦无力,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繁琐复杂的状况,从而使得政策本地化举步维艰,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群众依然有着强烈的传统“养老观”;对进养老院抱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导致试点工作难以为继,无米下炊。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农村养老工作更加难做并持续发酵。目前社会上“留守儿童”“空巢家庭”无不引发大讨论,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故此,针对走访过程中所凸显的现象与原因,我与同学们互相讨论,查找资料并请教诸多老师,初步形成以下应对措施。一、开拓就业渠道,推广全民创业、当地扶持,加大加强第三产业服务链。众所周知,发达国家中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大加强第三产业服务链,使得上中下游全方位对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千家百户”,打造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并且可以有效吸纳当地就业人口,带动地区富裕。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推广全民创业。对比于社会经历不深、吃苦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全民创业无疑更能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实现全面富裕的目标。并且,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岂不更能吸受家乡劳动力?岂不更能带动经济发展?岂不更能实现共同富裕?况且,自己富裕了,更是可以更好地孝敬老人?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二、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宣传,多种手段共同树立“尊老敬老”的尽孝新风气。一方面,宣传紧跟时代,尽孝更要尽心,自上而下树立典型,形成良好强大的传统道德指向与舆-论风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使老人一不受饥寒之苦,二不蒙寒心孝顺;另一方面,对农村孤寡老人、五保户等群体进行多种手段养老。补贴不妨加大点,渠道不妨放宽点——养老院,寺院,道观等场所都可以作为政府养老的试点场所,使老人心有所属,话有可说,人有相伴,老有所依,从而及人之老。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青年扎根基层,提高基层政府行政力与透明度,三农补贴持续加大。所谓“基层不稳,社会不安;基层不力,政权不定”,加强基层政府战斗力,有助于政府良好形象,有助于政权坚固扎实,有助于社会长治久安。针对基层政府、村委会,积极对人才标准,引进制度等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将热心帮扶群众,积极为村寨办事的热心人吸纳到组织中来,将待业在家的大学生予以帮扶,推进试点工作,加大制度创新,使民众积极投身于村事村务建设中来,形成“一人有难全村帮,一家有老全村养”的良好局面。所谓“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充分吸纳当地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让其在干中学,服务家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才干,增加自己的经验与阅历。如此,农村养老将不再成为问题。针对以上三点分析,可以浅显的对我省当前农村养老现状有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做好下一步规划与政策,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同时窥一叶而知秋,希望能对全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认识有所帮助,使其更为全面与深刻,以便出台的相应政策与法规更为客观,从而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发一份热,如此足矣。
[农村养老现状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
【调研报告】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