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股权都低于51%怎么决策树

67%,51%,34%,30%,20%股权对控制权的区别(律师详解)
来源:虎凤蝶公司法务(Corporate_Counsel_)
作者: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
在股权设计实务中,经常会有“股权九条生命线”的说法,对于未经过系统学习公司法的企业家们,都会觉得“不明觉厉”,争相学习。但并不知道这些生命线对于有限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与挂牌公司、普通公司未作区别,不能区别情况,以至于曲解。
本文即给大家做一下绝对控制线、相对控制线、安全控制线的详细注解,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绝对控制线——67%
【释义】一些重大事项的如公司的股本变化,关于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需要2/3以上票数支持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但书 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律师提示】
1、绝对控制既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也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二者相比较而言,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2、三分之二含本数,也就是说,绝对控制线为67%不确切,三分之二以上也可以是66.7%、66.67%等。
3、《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有但书陷阱,即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如果约定为否,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相对控制线——51%
【释义】一些简单事项的决策、聘请独立董事,选举董事、董事长、聘请审议机构,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解聘总经理。如果公司要上市、经过2-3次稀释后,还可以控制公司。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前半段 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
【律师提示】
1、公司法仅有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过半数表决条款。换言之,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股东会普通决议的程序,而是让股东们自行通过章程确定。
2、有限责任公司在自由约定时务必把握好“过半数”与“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区别,过半数不包含50%,而后两者包含50%。章程中必须避免出现“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约定,否则可能造成出现股东会决议矛盾。
3、同时,自由约定时还需明确说明是“股东人数过半数”还是“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两种不同的局面也不需过多解释。
安全控制线——34%
【释义】股东持股量在1/3以上,而且没有其股东的股份与他冲突,叫否决性控股,具有一票否决权。
【法律依据】同“绝对控制线”法律依据。
【律师提示】
1、与绝对控制线相对,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关于公司生死存亡的事宜,那么如果其中一个股东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股权,那么另一方就无法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那么那些生死存亡的事宜就无法通过,这样就控制了生命线,因而表述为安全控制权。
2、但是,所谓一票否决只是相对于生死存亡的事宜,对其他仅需过半数以上通过的事宜,无法否决。
3、同理,33.4%、33.34%等均可作为“安全控制线”。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30%
【释义】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八十八条第一款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三十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律师提示】
1、很显然,本条线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上市公司股权收购,不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2、收购上市公司有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方式,后者更加市场化。与协议收购相比,要约收购要经过较多的环节,操作程序比较繁杂,收购方的收购成本较高。
3、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20%
【法律依据】无!
【律师提示】
1、本条线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现实意义不大。
2、同业竞争是指上市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与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其他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相同或近似,双方构成或可能构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
2、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关联企业特指一个股份公司通过20%以上股权关系或重大债权关系所能控制或者对其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的任何企业,是以会出现20%是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的说法。
临时会议权——10%
【释义】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后半段 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
第四十条第三款 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第一百条第三项 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三)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
第一百一十条第二款前半段 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第一条第一款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律师提示】
1、第三十九、四十条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十分之一表决权以上的股东可以提议召开股东会临时会议,在董事和监事均不履行召集股东会职责之时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同理,如果有限责任公司未约定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10%的临时会议权线根本没有意义。
2、第一百、一百一十条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正因为股份公司特别的性质,10%的临时会议权线带有强制性。也就是说,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
3、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一条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公司,即在公司僵局的情况下10%以上表决权股东的诉讼解散权。
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5%
【释义】证券法规定达到5%及以上,需披露权益变动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八项 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下列情况为前款所称重大事件:(八)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第七十四条第二项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八十六条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律师提示】本条线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从规则角度看,持股低于5%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没有锁定期的约束,二是不需抛头露面,减持也不用披露。
临时提案权——3%
【释义】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召集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零二条第二款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临时提案的内容应当属于股东大会职权范围,并有明确议题和具体决议事项。
【律师提示】本条线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具备的人合性,没有此类繁杂的程序性规定。
代位诉讼权——1%
【释义】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五十一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 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提示】
1、本条线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同时还必须满足持股180日这一条件。有限责任公司没有持股时间和持股比例的限制。
2、代为诉讼权发生的前提,通俗来讲,要么是董事、高管违法违章损害公司利益,要么是监事违法违章损害公司利益,如果都有问题,股东则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代公司的位”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北大PE/VC导师培训班
由北京大学专家系统设计,为您全面解析资本市场,揭露资本的本质,让资本不再神秘,让资本变得简单,让资本不再成为敛财的工具,解除资本骗局的乱像。
北清智库将于~21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私募股权投资PE/VC与投融资决策董事长培训班第十期开班》,主要面向如下人员:
◎致力于产业投资的实业企业家
◎拟融资或拟上市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投融资项目负责人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负责人
◎主管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学制一年,每月授课一次,每次 2 - 3 天,共计 9 次(上课地点北京大学)
学费:9.8万元/人(含1年的教学、教材资料,不含学习及游学产生的食宿交通游览费用。) 优惠期间总费用两万,名额有限请尽快咨询报名!收费方式:入学前由北清智库商学院财务部统一收取,学费到帐后由我院财务统一开具发票。
报名咨询:王老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江地产控股股东51%股权再次挂牌转让 获致控制人变更_网易财经
中江地产控股股东51%股权再次挂牌转让 获致控制人变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证券时报网()12月27日讯
(月27日晚间公告,今日接到公司中的通知,中江控股拟再将持有的中江集团48.81%国有与江西中医药大学持有的中江集团2.19%国有股权(共计51%国有股权)于12月30日一并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挂牌截止日为日。
鉴于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转移,且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如果此次股权挂牌转让无意向受让人摘牌,则公司股票预计日复牌。如仅有一名意向受让人提出摘牌申请,公司股票预计于日复牌。如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意向受让人提出受让申请,则公司股票预计于日复牌。
今年4月23日,中江集团51%的股权曾在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股权挂牌期满后,并未有意向受让人摘牌,导致该次股权挂牌转让流标。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股东控制下股权代理冲突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硕士毕业论文下载
很抱谦,您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IFrame,请与管理员联系,也可。
大股东控制下股权代理冲突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分类1:→经济论文→→→→分类2:→经济论文→→→
大股东控制下股权代理冲突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论文目录&摘要第1-4 页 ABSTRACT第4-9 页 1 绪论第9-18 页   · 问题的提出第9-11 页     · 研究背景第9-10 页     · 学术意义第10 页     · 现实意义第10-11 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 页     ·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第11-12 页     · 企业投资决策第12-15 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 页     · 研究内容第15 页     · 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第15-17 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第17-18 页 2 委托代理与企业投资的相关理论评述第18-28 页   ·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第18-20 页   · 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监督第20 页   · 委托代理问题分析框架的转变第20-23 页   · 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投资理论第23-26 页     · 加速投资理论第23-24 页     · 新古典投资理论第24-26 页     · 托宾Q 投资理论第26 页   · 现代金融因素与投资理论第26-27 页   · 本章小结第27-28 页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投资行为的特征分析第28-36 页   · 股权结构特征第28-31 页   · 治理结构特征第31-33 页   · 投资行为特征第33-35 页   · 本章小结第35-36 页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代理冲突对投资决策影响的理论分析第36-45 页   · 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合谋第36-39 页   · 股权代理冲突与投资决策第39-44 页   · 本章小结第44-45 页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代理冲突对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5-55 页   · 研究假设第45-47 页   · 研究样本第47 页   · 变量定义第47-49 页   ·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第49-51 页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投资规模第49-50 页     · 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与公司投资规模第50-51 页   · 回归分析第51-54 页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第51-52 页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第52-54 页   · 本章小结第54-55 页 6 对策建议第55-61 页   ·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第55-57 页     · 改变“一股独大”,促进股权制衡第56-57 页     · 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体系第57 页   · 完善法制环境第57-61 页 7 结论第61-62 页 致谢第62-63 页 参考文献第63-66 页 附录第66页
本篇论文共66页,
更多相关论文
栏 目 导 航
版权申明:由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网提供目录,本站并未收录论文原文,如果你是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
||||||||||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67%,51%,34%,30%,20%的股权对公司控制权有什么区别?
入五道口金融微信群请联系(微信号:wdkjrsl),由其审核通过后拉您进群
五道口金融沙龙是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公益性金融教育沙龙。沙龙已成功举办十八期,嘉宾分别是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许均华博士、德润租赁董事长王琨先生、天图资本合伙人杨辉生先生、申万宏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博士、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马宁先生、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李鞠民先生、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等。
在 2016 年度的商战中,与王石相关的宝万之争、与董明珠相关的收购事件都一度被炒得轰轰烈烈,有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纠纷被热烈讨论;年底,90 后美女、「空空狐」的创始人兼 CEO 余小丹又「控诉」投资人周亚辉在其生病期间将其「踢出局」,掀起投资圈和创业圈的一阵波澜……文章来源:星瀚微法苑
股权生命九条线
1、绝对控制权 67%,相当于 100% 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 51%,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 34%,一票否决权
4、30%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5、20% 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6、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7、5% 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8、临时提案权 3%,提前开小会
9、代位诉讼权 1%,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
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久的命题,本文仅就管理层如何保持其对公司的控制力进行简要分享。
1、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其控制力
方法 1:扩股
扩股系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管理层有机会扩大持股比例。扩股的具体方式有多种,包括:
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通过定向增发进行扩股;
与其他股东达成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其他股东的股权。
就定向增发而言,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时,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 10 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 20 个交易日市价均价的 90%,发行股份 12 个月内(认购后变成控股股东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 36 个月内)不得转让。
对管理层而言,他们最常通过 MBO 程序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MBO 程序(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等变化,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的一种行为。通过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关于这种所有权变化能否有助于企业的发展,目前并无定论。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时候,管理层作为股东,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趋同,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加速公司的发展;不过也存在由于缺乏外部的监督和管控,管理层作为股东反而不利于公司进步的情形。
方法 2:一致行动人协议
一致行动人协议常指在公司没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由多个投资者或股东共同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从而扩大共同的表决权数量,形成一定的控制力。
我们平日在做投融资项目和股权转让类项目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用到「一致行动人」这一条款,目的同样在于保护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于上市公司而言,此方式亦适用。比如,作为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技术进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于 2016 年 11 月 17 日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自此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与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2.56%。双方采取一致行动的范围主要包括提案的一致行动与投票的一致行动,而各方依据其作为宝光股份股东所享有的其他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处置权、分红权、查询权等)则不受影响。
不难发现,一致行动人协议相当于在公司股东会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契约型的「小股东会」,但此种人合性极强的举措几乎完全依赖于「小伙伴之间」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一旦小团体土崩瓦解,对企业的控制力也将不复存在。
方法 3: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企业资产和组织重新组合和设置。
通过资产重组来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更像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举例来说,当管理层在 A 公司所掌握的股权较低时,可以与另一家自己控制的 B 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对 B 公司发行股份,由 B 公司持有 A 公司的股份,由于管理层本身持有一定的 A 公司股份,同时也是 B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那么管理层便增强了对 A 公司的控制权。
方法 4:超级投票权——A/B 双层股权结构
该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一些境外市场。企业可以发行具有不同程度表决权的两类股票,一类为一股一权,一类为一股多权,由此创始人和管理层可以获得比「同股同权」结构下更多的表决权,从而使其他机构投资和投资者更难掌管公司决策权。
谷歌在上市时就是采用 AB 股模式,佩吉、布林、施密特等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有 B 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 A 类股票 10 股的表决权。2012 年,谷歌又增加了不含投票权的 C 类股用于增发新股。这样,即使总股本继续扩大,创始人减持了股票,他们也不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力。到 2015 年,佩吉、布林、施密特持有谷歌股票低于总股本的 20%,但仍拥有近 60% 的投票权。
目前看来,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多为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传媒企业,这与该类企业获得外部投资较多或有关联。中概股中,百度、唯品会就是采取了这种股权结构防止被外资控制。
方法 5:修订公司章程
我们查询到这样一个案例:2014 年,上海新梅公司为应对兰州鸿祥建筑装饰材料公司的持续增持而采取修改公司章程的举措。我们将主要的修改情况呈现如下:
目的一:限制新增股东的提案权与投票权
修改前: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 3% 以上股份股东;采用累积投票制进行董事、监事选举。
修改后:新增条件「连续 12 个月」持有股份;限制为「须有连续持股超过 12 个月有提案权股东书面提出,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目的二:增加上海新梅董事会被接管的时间与难度
大幅缩小董事会换届选举董事更换比例:董事会换届选举时,更换董事不得超过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每一提案所提候选人不得超过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费董事会换届选举时,选举或更换(不包括确认董事辞职)董事人数不得超过现任董事的四分之一
取消了副董事长的职务,并将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改为「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选举产生」
但是,根据《公司法》第壹佰零三条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换言之,《公司法》中并不要求相关股东还要连续持股超过 12 个月,新梅公司的章程修订有对法定的股东权利进行人为设限的嫌疑,最终会否成立还值得商榷。
因此,在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修改章程的方式来保护管理层的控制力确为可行的方式,但章程到底怎么改,还需要企业和律师共同研究探讨。
2、非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其控制力
方法 1:掌握控股权是王道
谁拥有的股权越多,谁掌握的控制权就越牢固,这是每一位商界人士都深谙于心的常识。那么,管理层的股权要把握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安全感」呢?通常,我们把持有 67% 以上的股权称为「绝对控制权」,因为这代表着管理层拥有了三分之二的表决权。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由此可见,「三分之二」的表决权,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比例,它代表着管理层难以撼动的决策地位。
方法 2:表决权带来控制权
在法律层面上,我们可以给出的建议是——归集表决权。归集表决权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表决权委托、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构建持股实体等。
通过构建持股实体,以间接加强管理层的控制力,是三种方式中最为复杂但也更为稳定可靠的方式。常见的操作方式是:管理层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作为目标公司的持股实体,同时成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唯一的董事、唯一的普通合伙人或执行事务合伙人,最后达成掌握目标公司表决权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若持股实体是有限合伙企业,那么管理层的地位必须是普通合伙人而非有限合伙人,因为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来控制的,有限合伙人并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方法 3:设定限制性条款
设定限制性条款并不能对管理层的控制权起到「强化」效果,但可以起到防御性作用。
限制性条款大多体现在公司章程之中。一方面,限制性条款可以赋予管理层「一票否决权」,例如针对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合并、分立、解散、公司融资、公司上市、公司的年度预算结算、重大人士任免、董事会变更等等。管理层,尤其是企业的创始人可以要求没有他的同意表决不通过。如此一来,即便管理层的股权被稀释得较为严重,也不会导致被「扫地出门」的结局。
另一方面,为了拿下董事会的「战略高地」,在公司章程中,还可以直接规定董事会一定数量的董事(一般过半数)由核心管理层委派。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法》对章程的法定、意定事项的范围有所限制,在设立限制性条款时,必须时刻避免触犯法律制度的框架。
方法 4:其他
原则上,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会有权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因此,股东会是有权按照自己的判断罢免董事成员的。但如前文所述,对于有限公司的管理层而言,依然可以在策略上有所争取。
此外,如果有限责任公司设有职工代表董事,则该职工代表董事不能随意被股东会罢免。《公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第六十七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设董事会,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行使职权。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罢免董事的决议方式与选举董事时的决议方式相同时,才可以形成有效的罢免董事会的决议。《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公司可以采取直接投票制或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若采取直接投票制选举出的董事,应当通过直接投票制的方式予以罢免。相同地,若采取累积投票制选举出的董事,应当通过累积投票制的方式予以罢免。若投票方式不吻合,则不能随意罢免。当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营等外资企业不受此约束。
3、马云的经验
说到管理层的控制力就不得不提及「阿里巴巴」这个明星企业。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在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比例不到 10% 的情况下,依然稳固的保持着对集团的控制,可以说是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情况下保持控制力的代表。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1)董事会直接管理公司
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者,在阿里的内部,董事会拥有极高的权利,而且董事的换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阿里 50% 的董事由阿里合伙人提名,股东大会投票从提名董事候选人中选举出董事。其次,马云、蔡崇信以及软银、雅虎就投票达成一致,使阿里合伙人所提名的董事能够被选入董事会。最后,如果要修改章程中关于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权和相关条款,该修改事项必须要在股东大会上得到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 95% 以上的同意。
(阿里集团上市主体的注册地在开曼,开曼的公司法对公司特别事项的表决没有具体持股比例的限制,因此阿里的股东能够对公司特别事项的通过约定一个较高的持股比例)
根据阿里上市时的披露,马云、蔡崇信所持有的阿里股份合计不低于 10%,因此在马云、蔡崇信不同意的情况下,修改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权也无从实现。
(2)「合伙人」决定董事会
如上所述,合伙人有权提名董事,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又总能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位置。那么阿里是如何实现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能够入选董事会的呢?
首先,合伙人享有提名董事会简单多数(50% 以上)成员候选人的专有权。而合伙人中有一种类型为永久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非退休或者离职、丧失行为能力、被合伙人会议 50% 以上投票除名,否则一直享有董事提名权,马云、蔡崇信便为阿里的永久合伙人,因此可以说马云始终有权提名董事。
其次,被合伙人提名的董事成为董事会成员的,需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经持有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马云、蔡崇信与软银、雅虎通过投票协议约定,软银(在持有阿里不低于 15% 的股份的情况下)、雅虎在股东大会上为合伙人所提名的董事投赞成票。由于马云、蔡崇信、雅虎、软银持有的阿里股份比例达 69.5%,因此合伙人所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被选为董事没有悬念。
不仅如此,合伙人制度在保证合伙人控制权上可谓是万无一失,因为,即使阿里合伙人提名的候选人没有被股东选中作为董事,或选中后因任何原因离开董事会,那么阿里合伙人有权指定临时过渡董事填补空缺,直到下届年度股东大会召开。而且,在任何时间,不论因任何原因,当董事会成员人数少于阿里合伙人所提名的简单多数时,阿里合伙人都有权指定不足数量的董事会成员,以保证董事会成员中简单多数是由合伙人提名。
可以说,合伙人总能让自己人行使董事的权利,马云在内的合伙人便是通过这样的程序实际控制了公司半数以上的董事,进而实现通过董事会管理公司。
3、高准入门槛保障合伙人的一致
一系列心思缜密的制度设计无非是为了保证合伙人对阿里的控制权,那么合伙人之间是否总是一致呢,难道其他合伙人和马云在提名董事时不会有利益冲突吗?
阿里合伙人的入伙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不仅要持有公司的股份,而且要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对公司的文化高度认可,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竭尽全力。在程序上,需要经过合伙人向合伙人委员会提名、75% 以上的合伙人投票通过,层层的严格筛选。如此门槛所筛选出的合伙人基本对公司的运营、发展的认可是一致的。
虽然人的变数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相比股权至上、直接与资本挂钩的控制权决定标准,通过合伙人制度,在确定公司的控制主体时融入对人这一因素的考量,加之严格的入选条件,使得与马云一同领导公司发展的核心团队目标一致,公司的控制主体稳定。
五道口金融沙龙
一个有价值的公众号
我们尊重版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小编微信号:wdkjrsl。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