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马云让中国经济倒退会倒退

先祖周公,道德天下。先宗文子,三思后行。真理逻辑,见微知著。透明世界,服务人民。
字号:大 中 小
近几年,由于改革开放、国退民进、振兴计划一而再再而三地坑东北,东北经济陷入工业经济泥沼之中,不能自拔。于是乎,投资不过三海关一类说法甚嚣尘上。历史表明,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人从全国各个地方逃荒到东北,为何?因为东北土地肥沃,工业强大。今天,东北振兴计划继续束缚东北搞没有销路的粮食、化工、钢铁、机械,鞍钢一类中央企业都赔钱,谁到东北能挣钱?不能挣钱,谁去投资?如果东北经济结构不能转变,企业不能赚钱,就是取消各级政府,也没有人到东北投资。了赚钱的问题上,没有道德,没有环境。挖煤矿井作地下几百米,不见天日,为何有人愿意去?挣钱。因此,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抱怨、谴责东北营商环境,倒退40年,全国都有求于东北,领导干部子女都跑到东北倒卖钢材,它们热爱东北吗?不是,为何赚钱。今天,如果东北的大米卖到日本的价格,每斤100块钱,全国各地的人都会疯抢到东北投资,牛V马V一样疯狂。美国阿拉斯加冰天冻地都有无数人前往,何况东北。东北更需要的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战略,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别人的振兴,别人的报告。除了东北人自己,没有人替东北人着想,也没有必要用谁去想,东北完全可以自己发展的更好,“绿色智能”四个就能做到。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 严肃问题:身边的东北人为啥越来越多
6486 次点击
10:45:16 发布在
严肃问题:身边的东北人为啥越来越多&&&&&&&&这年头,谁没有几个东北朋友,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正常社交。就算真没有,也至少接到过台湾腔的诈骗电话:“里好,喔系东北滴黑色会,里滴俄几在喔的叟丧??????”。&&&&&&&&不过,这种状况的背后,却是东北人地区人口加速减少。最近的新闻报道说,这种人口减少已经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复苏。&&&&&&&&今天,一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东北的东北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而外地的东北人越来越多?&&&&有一种心情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人口加速流出的东北,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人口净迁入地区,那时大规模流入东北的移民,在中国近代人口史乃至世界人口迁移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日本在占领东北期间,建设了亚洲大陆最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尽管受到战争破坏,但依然留下了庞大的基础。50年代开始,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重点投资建设地区,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加入重工业基地的生产大军。从 1949 年到 2008 年,全国人口增长了 145.17%,而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高达 181.61%,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高出约 40 个百分点,主要就是靠移民。&&&&&&&&从天南地北而来的人们热火朝天地建设东北,使这个老工业基地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1985 年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但东北地区仍旧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手――1985 年我国已经将计划性指标降低至 20%,而黑龙江省却仍旧高达 52%。&&&&&&&&这样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成为GDP占全国比重下降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的GDP在1970年占全国GDP的15.32%,到了2005年仅占8.72%,2010年为8.58%,成为GDP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同时,东北的工业产值也从1989年的占全国18%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不到8%。&&&&钱少推人走&&&&&&&&由于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是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占主导,即便是到了新世纪的2003 年,国有企业在东北地区经济中占比依然高达 67.5%,远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从全国的数据看,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人口,是国营企业的4倍。国有企业占大头的东北城市里,大量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好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条件好、工资水平高的沿海地区以及京津地区寻找机会。&&&&&&&&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北由过去的人口净迁入地区变成净迁出地区,之后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制和工人下岗潮,更加剧了这个趋势。&&&&&&&&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8年,东北地区的工资水平除了辽宁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在全国分别排第10和第12,其它两省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同全国其他 28 个省、自治区相比,吉林省三个产业工人的工资分别排名为第 26、26、28名;黑龙江省分别为 29、27、21;辽宁省第一产业工人平均工资最低,排名第 31。这样低的工资水平,怎能阻止东北人民往外走的脚步?&&&&走掉的又恰恰是精英&&&&&&&&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三省中,初中文化的迁移人口占迁移总人口的比重最高。不过,大专和本科的迁出人口比重也比较高,只低于北京和天津。研究生流出人口比重则仅低于北京、天津和东部沿海地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东北三省就业人员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人口在全国范围内位于前十名;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中,辽宁位居第 4 名,吉林省位居第 8 名,黑龙江虽然有一定差距,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向外迁移的倾向较大,人力资本流失较为严重。&&&&&&&&根据“六普”的数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各地区省际迁移人口所占的比例中,吉林省排全国第2,黑龙江第7,辽宁第13。&&&&&&&&总体来说,虽然东北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且文化设施较为健全,但没有充分利用这种储备的人力资源,辛辛苦苦栽的大树给别人乘了凉。&&&&东北人都去哪儿了?&&&&&&&&所以,纷纷逃离东三省的东北人都去了哪儿呢?&&&&&&&&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距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就越小。东北三省中,辽宁省迁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人口较多,而黑龙江和吉林人就不太愿意去那些又湿又热只有过年才吃饺子的地方,因为他们更愿意迁往富裕一点的辽宁。&&&&&&&&但是辽宁可不会因此而高兴,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人口净迁入的地区,迁移人口实际上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总的来说,辽宁省的迁移人口缺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而迁出的,如前所述,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精英”。&&&&&&&&除了大部自发流出的人口以外,东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呈迅速下降趋势,其中辽宁省在2010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大部分人口都依靠国有经济和体制生活的东北城市中,计划生育无疑贯彻得十分彻底,甚至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加上经济衰退导致年轻人难以承担养育下一代的压力,东北率先进入了“未富先老”的时代。&&&&&&&&在东北人口不断流出的大时代中,无论你身在何方,你身边的东北朋友肯定会越来越多。请珍惜跟他们的友谊,多请他们喝酒、撸串,多向他们请教如何正确处理“瞅啥瞅”的问题。今天的一读百科就到这里。&&&&&&&&来源:壹读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8:05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6:23 &&
子女考学,外省找工作安家,然后父母退休,跟着移民外省。体制内当小官的即使有能力把子女安排在当地体制内就业,子女一般也不愿留在当地。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1:32 &&
全国色情行业里东北小姐占了很大比例,习上来之后大规模严打,场子几乎都关闭了,像东北这种本来就经济差只能靠性工作者赚的钱维持经济的地方,自然会萧条得比南方更厉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2:18 &&
因为他们不想呆东北了呗,那地方冬天太冷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8:49 &&
东北的木材,煤炭,石油,粮食都被无偿调拨到关内了,资源掠夺枯竭了,没法生存,只好到内地打工啦!你身边的东北人不是要饭的,是打工去的!否则,还我东北资源,我们东北独立,不用看你们的脸色!我们不求你们!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7:54 &&
11:28:49&&的原帖:东北的木材,煤炭,石油,粮食都被无偿调拨到关内了,资源掠夺枯竭了,没法生存,只好到内地打工啦!你身边的东北人不是要饭的,是打工去的!否则,还我东北资源,我们东北独立,不用看你们的脸色!我们不求你们!实话,赞!上海这几年来的大量东北大米价廉物美,黑土地、越光、月光、绿色、珍珠、香米等等让几十年来吃够陈仓老米的上海人从此有了口福。真的很感激东北人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6:53 &&
11:28:49&&的原帖:东北的木材,煤炭,石油,粮食都被无偿调拨到关内了,资源掠夺枯竭了,没法生存,只好到内地打工啦!你身边的东北人不是要饭的,是打工去的!否则,还我东北资源,我们东北独立,不用看你们的脸色!我们不求你们!拉倒吧,独立了连现在还不如呢,东北小姐都得办护照才能南下接客人了,还有按东北人的山大王心态,独立后一定到处是匪患峰起,生灵涂炭。真心告诉你们,最好的出路是继续让皇军来殖民东北,呵呵。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09:25 &&
东北要是独立了,你来这里就得拿护照了。东北就没有小姐出去了,正经工作有的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11:23 &&
关内的土匪更多,供费就是一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0:57 &&
张学良害了东三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7:42 &&
10:45:16&&的原帖:严肃问题:身边的东北人为啥越来越多&&&&&&&&这年头,谁没有几个东北朋友,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正常社交。就算真没有,也至少接到过台湾腔的诈骗电话:“里好,喔系东北滴黑色会,里滴俄几在喔的叟丧??????”。&&&&&&&&不过,这种状况的背后,却是东北人地区人口加速减少。最近的新闻报道说,这种人口减少已经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复苏。&&&&&&&&今天,一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东北的东北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而外地的东北人越来越多?&&&&有一种心情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人口加速流出的东北,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人口净迁入地区,那时大规模流入东北的移民,在中国近代人口史乃至世界人口迁移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日本在占领东北期间,建设了亚洲大陆最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尽管受到战争破坏,但依然留下了庞大的基础。50年代开始,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重点投资建设地区,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加入重工业基地的生产大军。从 1949 年到 2008 年,全国人口增长了 145.17%,而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高达 181.61%,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高出约 40 个百分点,主要就是靠移民。&&&&&&&&从天南地北而来的人们热火朝天地建设东北,使这个老工业基地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1985 年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但东北地区仍旧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手――1985 年我国已经将计划性指标降低至 20%,而黑龙江省却仍旧高达 52%。&&&&&&&&这样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成为GDP占全国比重下降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的GDP在1970年占全国GDP的15.32%,到了2005年仅占8.72%,2010年为8.58%,成为GDP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同时,东北的工业产值也从1989年的占全国18%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不到8%。&&&&钱少推人走&&&&&&&&由于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是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占主导,即便是到了新世纪的2003 年,国有企业在东北地区经济中占比依然高达 67.5%,远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从全国的数据看,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人口,是国营企业的4倍。国有企业占大头的东北城市里,大量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好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条件好、工资水平高的沿海地区以及京津地区寻找机会。&&&&&&&&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北由过去的人口净迁入地区变成净迁出地区,之后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制和工人下岗潮,更加剧了这个趋势。&&&&&&&&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8年,东北地区的工资水平除了辽宁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在全国分别排第10和第12,其它两省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同全国其他 28 个省、自治区相比,吉林省三个产业工人的工资分别排名为第 26、26、28名;黑龙江省分别为 29、27、21;辽宁省第一产业工人平均工资最低,排名第 31。这样低的工资水平,怎能阻止东北人民往外走的脚步?&&&&走掉的又恰恰是精英&&&&&&&&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三省中,初中文化的迁移人口占迁移总人口的比重最高。不过,大专和本科的迁出人口比重也比较高,只低于北京和天津。研究生流出人口比重则仅低于北京、天津和东部沿海地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东北三省就业人员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人口在全国范围内位于前十名;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中,辽宁位居第 4 名,吉林省位居第 8 名,黑龙江虽然有一定差距,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向外迁移的倾向较大,人力资本流失较为严重。&&&&&&&&根据“六普”的数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各地区省际迁移人口所占的比例中,吉林省排全国第2,黑龙江第7,辽宁第13。&&&&&&&&总体来说,虽然东北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且文化设施较为健全,但没有充分利用这种储备的人力资源,辛辛苦苦栽的大树给别人乘了凉。&&&&东北人都去哪儿了?&&&&&&&&所以,纷纷逃离东三省的东北人都去了哪儿呢?&&&&&&&&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距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就越小。东北三省中,辽宁省迁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人口较多,而黑龙江和吉林人就不太愿意去那些又湿又热只有过年才吃饺子的地方,因为他们更愿意迁往富裕一点的辽宁。&&&&&&&&但是辽宁可不会因此而高兴,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人口净迁入的地区,迁移人口实际上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总的来说,辽宁省的迁移人口缺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而迁出的,如前所述,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精英”。&&&&&&&&除了大部自发流出的人口以外,东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呈迅速下降趋势,其中辽宁省在2010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大部分人口都依靠国有经济和体制生活的东北城市中,计划生育无疑贯彻得十分彻底,甚至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加上经济衰退导致年轻人难以承担养育下一代的压力,东北率先进入了“未富先老”的时代。&&&&&&&&在东北人口不断流出的大时代中,无论你身在何方,你身边的东北朋友肯定会越来越多。请珍惜跟他们的友谊,多请他们喝酒、撸串,多向他们请教如何正确处理“瞅啥瞅”的问题。今天的一读百科就到这里。&&&&&&&&来源:壹读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东北地区的人口也会逐渐进入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0:09 &&
匪患不除,鲁难未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02:45 &&
11:11:31&&的原帖:全国色情行业里东北小姐占了很大比例,习上来之后大规模严打,场子几乎都关闭了,像东北这种本来就经济差只能靠性工作者赚的钱维持经济的地方,自然会萧条得比南方更厉害小姐都是你南方的 川癫 两湖 福建广东 爱怪不得诈骗地址多是这些地方的 诈骗挣钱啊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 严肃问题:身边的东北人为啥越来越多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这个朋友肯借钱)
(Au Revoir)
第三方登录:左侧快报&正文
东北三省区划变迁:东北各地经济倒退步伐竟有趋同性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近几年东北经济痛苦的挣扎中,东北人惊讶于东北各地各方面的共同点,甚至发觉东北各地经济倒退的步伐也趋同了。
基于历史沿革或现实需要,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特别是省级区划,并不会严格按照地域文化或自然地理单元进行安排。省内各地区互不认同已经屡见不鲜,跨省界的地域认同也很常见,例如华东地区有泛吴方言认同,南方各省存在泛客家认同等。但是,一般而言,跨区域的认同感很少能超越省籍认同,但中国东北地区恐怕是唯一的例外。
20世纪,一个分布超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的汉族民系在中国东北横空出世。这个连片分布于今天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四盟市的民系,内部差异小于关内其他民系,并迅速形成了足以影响全国的区域流行文化;更令人称道的是,东北居民的泛地域认同至今仍不输于各自的省籍认同。当面对其他地区的居民时,他们往往首先介绍自己是东北人;即便他们自称“吉林人”或“黑龙江人”,也经常被交谈的对方下意识地直接归为“东北人”。东北内部的地域认同或地域文化之所以如此坚固,并或多或少地给人留下刻板印象,这与东北民系形成较晚、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区域封闭性强等原因密切相关。
从闯关东说起
东北为满族龙兴之地。为确保旗人独占东北和“国语骑射”的传统,防止汉民随意进入旗人聚居区,清廷在今辽宁、吉林等地用堆土的方式修筑边墙,再在土墙之上“插柳结绳”作为篱笆,形成“柳条边”。凡进出边门各族人民,必须持有证明,从指定的关卡验证进入,否则就以私入禁地论罪。
然而中原灾荒不断,人民苦不堪言,地广人稀、水美土肥的东北地区自然吸引了他们。于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破产农民冒着生命危险翻越柳条边,“偷渡”至边外开垦,颇有今天叙利亚难民勇闯欧洲的架势。这一趋势自乾隆朝开始愈演愈烈,柳条边已形同虚设。清廷被迫于咸丰年间采纳了“开禁放垦”的政策,首先在黑龙江地区实行。清末,东北边地成为沙俄不断蚕食的对象。“移民实边”也逐步成为清政府应对沙俄入侵的有效手段,“闯关东”随之形成风气。从年的50年间,东北人口翻了近六倍,除去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至清末迁入东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多万。民国建立以来,东北移民有增无减,在前期的20余年中,就约有近千万人出关谋生。清末开始的“闯关东”运动深刻改变了东北的人口构成,客观上加强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奠定了该地在经历一系列殖民浩劫之后仍能顺利光复的群众基础。
“闯关东”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海路,胶东半岛移民大都泛海而来,自辽东半岛登陆,或定居于半岛,或北上散居东北各地;二是陆路,直隶和山东西部的移民则大都沿陆路出山海关,奔向东北各地。海路移民在辽东半岛一带成为优势民系,较少与其他移民融合。至今大连一带口音仍和胶东半岛保持一致,与东北其他地区“新方言”的差异很大,再加上俄日租借地的独特背景,发展出异于“大东北认同”的“大连人认同”也就不奇怪了。直隶移民在热河地区(今朝阳、赤峰一带)也占据数量优势,该地因此保持了京畿一带的口音;当然,从学术层面上讲,北京周边(天津市区除外)、热河,甚至冀东口音也可以被视为广义东北方言的一部分。海陆两条线的移民继续深入东北腹地后,操着直隶方言、山东西部方言和胶东方言的人们不断融合,一种相对简单的“普通话”就诞生了,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狭义“东北话”,而讲这种方言的人就自称或被称作“东北人”。狭义的东北话,在语音语法上与普通话基本非常接近,虽内部差异极小,但地理上越往北越则越接近标准普通话发音,说明这些移民越远离祖籍地,混合的程度就越高。
闯关东”的大门在“九一八”后为战乱所阻,少数移民开始往原乡回流,但东北人口结构还是稳定了下来,并在接下来的伪满洲国分裂阶段和新中国集体化运动中发展出明显有别于山东、河北的地域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民系并延续至今。相对其他汉族民系而言,东北民系形成最为晚近。东北官话“入派四声”都很紊乱,且很多东北人至今仍能准确说出精准到乡、村一级的祖籍地,这是民系形成较晚的两大表征。短短一百年的光景,东北地区想要像中国其他区域那样,孕育出按照行政区划或其他因素划分的亚文化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大东北”的统一认同还会长期维持下去。东北民俗文化除内部高度一致性外,近年来还展现出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自信的加强也必然会进一步巩固内部认同。
复杂而动荡的行政区划调整
稳定不变的行政区,对省籍认同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如福建省,虽然内部方言大相径庭,但自古就是个稳定而独立的行政区,因此包括客家人在内的省内居民都高度认同“福建人”的身份,也会依照行政边界把本省和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西刻意区分开来。相形之下,近现代行政区划的混乱多变严重破坏了东北人构建各自省籍认同的政治基础。自“闯关东”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特别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东北地区几乎每一二十年,甚至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伤筋动骨”的大调整。
在1907年,在徐世昌的推动下,东北废除旗民分治制度,采用一元化的民政统治手段,仿照关内设省。三省各设一名巡抚,徐世昌为三省总督。“东三省”这个名词就此诞生。当时的奉天省主体上是今天的辽宁省和吉林省南部,吉林省则管辖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合围起来的一个三角形区域,黑龙江省则分管松花江以北区域。
民国建立后,基本继承了清末东三省格局。只是北洋政府在承德、赤峰一带设置相当于省一级的热河特别行政区域,目的是为了抑制蒙古王公分裂势力;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后,将热河行政区改为正式的省。虽然热河建省成功,但背后的实际管理者却是易帜后的东北军,省主席的位置也归属东北军的原热河都统汤玉麟所有。热河省人口结构和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与东三省比较接近,通常也被视为东北地区的一部分。此外还出现了“东省特别区”这个非常特殊的省级政区,独立于东三省之外,管辖满洲里到绥芬河,以及哈尔滨至长春原中东铁路沿线一带。
“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随之成立。对于这个傀儡国家而言,高层区划只设四省一区显然是不够的。在省区不断缩小的尝试中,东北省级区划一下子进入了动荡期。伪满洲国先是在西部蒙古族聚居地区设立兴安省,随后将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等东北四省一下子改划为十个省;兴安省则被划分为兴安东、西、南、北四省。1937年以后,伪满洲国又新设通化、牡丹江、北安、东安、四平等省,省份数量最多时曾达到19个。由于伪满洲国统治东北14年的过程中频繁进行区划调整,清末以来逐步构建的东三省或东四省认同已经消失殆尽。
东北光复后,伪满洲国的那一套区划自然不可延续。考虑到东北经济基础远比关内殷实,南京国民政府还是设置了“东北九省”区划,再加上热河共计十省,另有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行政院院辖市。此时,东北各省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上,都远逊于关内省份,但在经济指标上却大幅领先。
新中国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东北区划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一则,出于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承诺,东北西部统一划归了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二则增设众多直辖市,突出了东北各大工业中心的行政地位。沈阳市、抚顺市、本溪市、鞍山市、旅大行署区(后改为“旅大市”)、长春市、哈尔滨市等直辖市先后设置,剩下的区域则整合为热河、辽西、辽东、吉林、松江和龙江六个省。这六省六市均由东北行政区代管。
1954年到1955年,新中国经历了一次省级行政区划大调整。东北行政区撤销,其所属的六省六市先后整合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与现在的黑吉辽三省管辖范围几乎一致。本该就此稳定的东北区划却在“文革”期间再次遭受冲击。受当时政治风暴的影响,原本横贯东西的内蒙古自治区被拆分,东部的昭乌达盟划入划归辽宁,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南部两县划入吉林,呼伦贝尔盟大部则划入黑龙江。这一格局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此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省界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自1978年以来将近40年的时间也是东北百年建制史中最为稳定的时期,但这40年对于构建东三省各自省籍认同而言,显然还是太短了。
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孤立
每一个族群都能从与周边族群的比较中寻找到内部的共同点。东北相对孤立的地理单元和近现代独特的发展轨迹,给东北人群体打上异于其他汉族民系的深深烙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近几年东北经济痛苦的挣扎中,东北人越发体会到自身思维、行为方式与他们口中“南方人”的差异,深陷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孤立;与此同时他们也惊讶于东北各地各方面的共同点,甚至发觉东北各地经济倒退的步伐也趋同了。
首先,东北在地形上是一个孤立的地理单元,主体是被大兴安岭、黑龙江、长白山包围着的纵贯南北的大平原,只有西南面的辽西走廊开口连着华北平原。东北人因其拥有“白山黑水”所环抱的自然环境而骄傲,当然也能意识到背后糟糕的区位问题。从政治军事层面来说,一旦东北内部出现反对势力,或遭到外敌入侵,关内军事力量驰援的难度是很大的。明末建州女真的勃兴、民初奉系军阀的盘踞,及至日本关东军的侵略都充分利用了东北地形易守难攻的特点,不仅独霸一方,还严重动摇了中央政权的根基。近代外蒙古的脱离,进一步在地缘政治上孤立了东北。从经济交通上来讲,地理上的天然隔绝令东北融入全国大网络、大市场的难度陡增,进而难以分享到关内发展的红利。近期公布的《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图》中东北高铁干线不仅略有“脱网”,而且密度明显逊色于关内各省。
地理上的孤立导致了心理上的孤立。在移民文化、相对先发工业化和城市化、更高层次的集体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东北人群体思维方式历经了两三代人的塑造后,已经明显有别于关内汉族民系。东北作为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新中国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发挥着工农业支柱的作用,也是政府各类政策,特别是计划经济政策落实得最为到位的地区。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绝大多数人都能在集体化的体制内安稳生活;仅这一点,东北人心态上就足以傲视全国。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集体化伴随而来的是东北人缺乏自主性、竞争性,墨守成规,依赖体制的思维定式。在资源枯竭、传统工业衰退的背景下,东北积压下来的社会问题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以更直接、更负面的姿态释放出来。原本贴在东北人身上的“排头兵”的标签消失了,却而代之的是“大砍省”、“乡土文化”、“思维僵化”等新标签。而东北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痛苦转型过程中非但没有弱化,还在东北人大举购买海景房,东北籍艺人驰骋演艺圈的进程中得到强化。这些有关东北的新标签、新变化也逐步被东北人所接纳,成为其区别于其他汉族民系新标准和构建统一地域认同的新基础。
中国搜索百科
东北&(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 周礼·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其镇山曰 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 大荒之中”, “有山, 名曰不咸, 有肃慎氏之国”。 元朝《大元一统志》说:〃 开元路,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旧城,亦东北一都会也。〃 清朝康熙说“东北”是“中国地方”——《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谕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 东北一带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数推算、详加绘图视之。此皆系中国地方。 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 东北地区本身不是 行政区划 。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比如元朝 辽阳行省、清朝年 盛京总管、年东北人民政府管辖的7省区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 呼伦贝尔市、 通辽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河北省 承德市、 秦皇岛市,东北地区是文化地理区域,相对于东北文化区的地理范围 四季分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经济实力雄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董永君
点击加载更多
东北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经济为什么倒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