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人对中国在中国,塞尔维亚牛肉可以进口中国吗

专访塞尔维亚驻华大使巴切维奇: 塞尔维亚还没有入欧 中国企业不要错失窗口期|塞尔维亚|中国企业|项目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报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自中国-中东欧政策出台以来,作为我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战略伙伴,塞尔维亚一直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11月表示,希望塞方继续在“16+1合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近日,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米兰·巴切维奇(Milan BA?EVI?)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指出,塞尔维亚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南欧与西欧、欧亚大陆的陆路枢纽,而且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税率在中东欧相对较低,且对投资实行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
  他强调,塞尔维亚有望于2020年左右加入欧盟,具有很强的投资前景。 “现阶段中国企业进入塞尔维亚市场要比塞尔维亚入欧后容易些,到时候相关的法律可能完全不同。”巴切维奇认为,中国企业不应该错过这个重要的窗口期。
  中塞基建项目成为中企面向中东欧的名片
  “中国企业对于参与塞尔维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积极,中国金融机构为一系列项目提供了非常优厚的贷款,比如,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高速铁路、E763高速公路和科斯托拉茨电站翻修改造等新项目。”巴切维奇说。
  跨越贝尔格莱德多瑙河的泽蒙-博尔察大桥是中国在欧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桥,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桥长1482米,主跨长172米,这一跨度在同类桥梁中位列中国第二、世界第九。2015年12月,大桥及附属连接线项目全线通车。合同金额约2.6亿美元,塞方提供15%的预付款,其余部分利用中方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塞方提供主权担保,是塞首个利用我国优买贷款建设的项目。
  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铁路现代化改造项目由中、塞、匈三国总理于2013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上宣布。项目全长350公里,其中塞境内184公里,匈境内166公里,计划设计时速160-200公里,初步预计投资20亿-30亿欧元。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完善塞、匈两国交通网络建设,更能进一步向北联通西欧发达国家,向南延伸至希腊港口入海,成为贯通中东欧地区的骨干铁路线。
  “这个项目是三国合作的绝佳例证之一,也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战略落地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它将为地中海盆地与中欧之间的基础设施改善、贸易流通便利化发挥重要作用,并为该地区未来的长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巴切维奇透露,这条铁路预计2018年底前完工。
  E763高速公路是泛欧11号走廊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贝尔格莱德通往黑山巴尔港的重要通道。集团承建的线路长约50.9公里,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是我国中东欧政策出台以来首个正式签约的高速公路项目。合同额约3.34亿美元,由塞政府提供主权担保、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2015年11月,中交集团获得E763高速公路约48.56公里的路段工程。
  科斯托拉茨电站翻修改造项目由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总合同于2010年7签署,分两期执行,总金额约10.6亿美元,塞业主自筹15%,其余85%拟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优买信贷,塞政府提供主权担保。其中,一期项目金额约3.44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3亿美元优买信贷;二期项目金额约7.16亿美元。
  “基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塞尔维亚在能源、矿产、道路、高速公路和内陆水运航道等方面能够提供巨大的基建机会。” 巴切维奇表示,期待中国企业能够关注PPP和特许经营形式的项目,“这样不会增加塞尔维亚的外债负担”。
  目前,巴切维奇正在积极推动莫拉瓦运河综合开发项目。该运河流进塞尔维亚、马其顿和希腊三国,于希腊萨洛尼卡港入海,全长约90公里,涉及通航深度35米,疏浚深度26米。塞方希望中国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模式,仿照中国三峡模式进行建设。
  钢铁合作成为新亮点
  钢铁成为中塞合作的新亮点。4月18日,在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的见证下,河北钢铁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正式签署协议,以4600万欧元收购了该国唯一一家钢厂斯梅代雷沃,并计划投资至少3亿欧元用于扩大生产。
  斯梅代雷沃钢厂1913年成立,是塞政府全资持有的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该厂在2003年破产后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钢铁公司。2012年美国投资者撤资,塞尔维亚政府以1美元收回该钢厂所有权。此后,塞政府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者。2013年4月,钢厂恢复生产,但产量有限。
  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在签约仪式上说,通过未来五年的技术改造和市场扩展,集团计划将该钢铁厂打造为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斯梅代雷沃钢厂私有化是塞尔维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将直接提振GDP增长,促进钢铁业整体发展。”巴切维奇说道。武契奇在4月6日对媒体表示,该项目将对塞尔维亚的GDP增长有显著影响,有望从今年的1.75%跃升至明年的3.5%-4%。
  此次收购是武契奇政府的首个重大私有化交易。该厂有5000多名员工,过去两年年亏损高达1亿美元。斯梅代雷沃钢厂首席执行官Bojan Bojkovic透露,河钢集团将保留该厂全部员工,并投资一条全新的镀锌线,将产能从去年的87.5万吨在一两年后提高到176万吨、在三四年后提高到210万吨。
  于勇认为,在国际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微利状态时,收购塞尔维亚钢铁厂是很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避开欧洲对中国钢铁业“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
  巴切维奇认为,该厂能够吸引到河北钢铁集团的投资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塞尔维亚的战略性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实施;另外,中塞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塞尔维亚为外国投资者创造的良好的商业环境,以及该国有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
  从基建合作向农业和工业扩展
  “从战略利益来看,塞尔维亚需要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我们对与中国的合作有很高的期待。”巴切维奇指出,中塞领导人在最近的会见中都强调,两国经济合作应该进入新的时代,不仅仅集中在大型基建项目,而且要关注以市场经济为原则的中国直接投资。
  巴切维奇指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塞尔维亚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免税出口到近8亿人口的大市场,根据塞尔维亚签订的各种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市场包括欧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东南欧、欧洲自由协定成员、白俄罗斯。
  “外国投资者还可以享受各种投资刺激政策,塞尔维亚的税收制度非常适合商业发展,公司利润税是欧洲最低的之一,增值税是中东欧地区最有竞争力的之一。”巴切维奇说,“只要在当地企业中参股,外国投资者就可以免关税进口设备和机械,还可以为出口生产免关税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2015年11月,中国路桥与塞尔维亚就建立塞国首个工业园项目签署谅解备忘录。
  中国是塞尔维亚第五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塞双边贸易额为5.37亿美元,中国出口4.25亿美元,进口1.13亿美元,中方顺差3.12亿美元,同比扩大23.5%。
  巴切维奇表示,希望两国在农业领域加强合作,向中国出口更多和食品。“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已经签署了很多重要协议,涉及对华出口冻牛羊肉的质检和卫生许可。我们正在积极努力获得向中国出口奶制品、谷物、种子以及其他农产品和食品的许可。”
  他还透露,塞尔维亚南部有大片未开发利用的优质牧场和草地,已经有中国企业对在那里投资农场和食品加工厂表示出了兴趣。“我们期待这些合作可以在未来取得丰硕的成果。”(编辑 赵海建)
琅琊榜固然重要,但未进入琅琊榜未必就不是英雄好汉。梅长苏身边的飞流同学,尽管从未上过琅琊榜,但照样身怀绝技,武功盖世。因此,做好自己、练好内功,建设一个长期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和努力的。
中国市场目前形成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诟病国企的腐败和低效,但一方面又希望各个行业都有国企背书,尤其是金融行业,“国企”二字就等同于“刚性兑付”,导致整个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心理极度扭曲,民营资本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MSCI拒绝带A股玩儿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A股的停牌太吓人了,有的钉子户停牌一年,一毛钱的事情都没干成,甚至不少的人把停牌当成了股价保护桑
1-5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回升与销售回升反而会因为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而隐藏着更大“陷阱”。这个“陷阱”就是一线城市、部分基本面较好的二线城市面临着地价攀升的投资风险,部分基本面不好的二线城市、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更大的“去库存”压力。中国和塞尔维亚:从好朋友到好伙伴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中国和塞尔维亚:从好朋友到好伙伴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晤。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和平别墅猎人小屋时,受到尼科利奇和夫人德拉吉察热情迎接。
  当地时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晤。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尼科利奇夫妇及家人在和平别墅合影。
  习近平指出,中塞传统友好,是全天候的朋友,有兄弟般的特殊情谊。中塞务实合作成果显著,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中方珍视同塞方的传统友谊,珍惜中塞关系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提升两国关系的战略性、全面性,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当地时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晤。这是尼科利奇向习近平赠送纪念品。
  尼科利奇高度评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塞尔维亚作为中国的老朋友、真朋友,对此感到高兴。塞中双方要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塞方愿同中方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央视评论】
  中塞友谊源远流长,由于历史上都曾饱经磨难,都曾奋起抵御外侮,相似的命运把相隔万里的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几年,双方政治关系进展迅速,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一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
  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塞尔维亚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无私向灾区人民提供了大量救灾物资。去年北京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手拄拐杖的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登上天安门城楼,而身着天蓝色制服的塞尔维亚军人方队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塞尔维亚方队在天安门广场亮相。
  中塞经贸合作潜力很大
  中塞两国关系被塞尔维亚领导人形象地称之为如长城一般牢固,但经济合作却长期相对滞后,而且波动较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中塞双边贸易额只有5.5亿美元,较2013年的6.1亿美元有一定下滑。经贸成为中国和塞尔维亚合作的一个“短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伙伴。
  事实上,两国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商品在塞尔维亚也很受欢迎,但贸易和投资发展不快,主要是受到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条件的限制,加上中国企业的投资缺少“拳头”项目。双边贸易中国的顺差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塞方的积极性。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延伸,中国与塞尔维亚的经贸合作必将越来越密切,有着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中东欧地区标杆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塞尔维亚有望成为重要的“支点”。借助于“丝路”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支持,一些中国企业参与的大型投资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将会陆续“落地”,一方面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工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塞尔维亚本国经济的发展,缓解因欧盟经济低迷带来的巨大压力。2014年,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泽蒙-博尔察大桥)正式竣工,是中国在欧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桥,被誉为“中塞友谊大桥”。
泽蒙-博尔察大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与“16+1合作”实现对接,由中方施工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在中东欧“旗舰项目”的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也已于2015年末开始启动。此外,中塞两国在铁路、公路、钢铁、电力、旅游、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也都取得成果。
  此次习主席的访问,不仅将使两国的政治关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而且将为扩大双边经贸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中塞友好合作的发展在各个领域更为均衡,基础更为坚实。
  文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孙壮志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塞尔维亚人在北京-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
  在北京,大约有350名塞尔维亚人。在整个中国,有六七百名塞尔维亚人。48岁的左兰.布格丹诺维奇是他们中最有名的一个——至少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米兰.巴切维奇这么认为。
  左兰.布格丹诺维奇是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的亚洲区代表。
  “塞尔维亚有六七百万人口,但一半住在国外。这就是5年前成立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的原因。”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全球共有50个与他一样的代表,“我们希望把所有在国外、有影响力的塞尔维亚人集聚起来。”
  与祖国远隔数千公里,布格丹诺维奇说:“我在这里呆了17年,从来没有觉得孤独、陌生。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提到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关系,他连说“很好,很好”。
  他知道,中国人喜爱塞尔维亚和从前的南斯拉夫,包括带领中国足球队走入世界杯的塞尔维亚教练米卢,电影《保卫萨拉热窝》中的角色瓦尔特,还有电影《桥》中那首经久不衰的歌曲——《啊朋友再见》。
  布格丹诺维奇坚持把这三张“名片”写在本刊记者的本子上,生怕人们错过任何一个关于塞尔维亚的美好印记。
年轻人不容易看到的机会
  除了关注在中国的塞尔维亚人,布格丹诺维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塞尔维亚宣传中国,“比如长城、毛泽东和筷子就是中国的重要名片。”
  用他的话说,在革命的年代,“我们尊重彼此,所以有友谊的基础”。
  布格丹诺维奇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7年。当时,他还是一名学习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中国则刚对前南斯拉夫开放了个人旅游签证。
  布格丹诺维奇从贝尔格莱德出发,坐了整整10天火车,途径苏联、蒙古,到达北京。
  “累坏了,特别不容易。”他回忆说。之后,他沿着北京、郑州、西安,杭州、苏州、上海、青岛、曲阜的线路,旅行了一个月,最后从北京回家。
  第二年,布格丹诺维奇再次来到中国,这次他去了温州、深圳和香港,探寻中国南部的发展奇迹。
  1995年,女友到中国念书,他又来呆了半年。
  当汉语翻译的女友最终变成了妻子,布格丹诺维奇跟她学了一些中文,他嘴里随时会蹦出“宫保鸡丁”“米卢”“建国门外”等词汇。
  1997年,夫妻俩被一个商会性机构派驻到北京工作。其后几经周折,布格丹诺维奇目前在一家香港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工作,主要替中国钢厂进口铁矿石。
  “本来只想在这里呆两三个月,却一呆就是17年。”他说。
  这也是中国变化最大的17年,他目睹并亲历了这些变革,所以“对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很有信心,我相信中国将会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非常繁荣富强,所以我把家安在这里。我看到了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看到这种机会并不容易。”
对过去时代荣光的留恋
  这段时间,也是他的祖国竭力走向稳定的17年。
  布格丹诺维奇也有对南斯拉夫时代荣光的留恋。不过说到至多一年就回一次塞尔维亚时,他洪亮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那个曾经拥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南斯拉夫,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
  如今,“塞尔维亚是一个小国家,600万人,大约相当于北京朝阳区的人口。”他又有些兴奋,“但是仍然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喜欢我们,仍然有那么多人知道,我真的非常感动。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很多年前建立的友谊。”
  这个“瓦尔特”的祖国,在1991年、1992年分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6个共和国中,有4个宣布独立,几乎每次都引发一场战争。
  塞尔维亚作了最后努力——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重组为“塞尔维亚和黑山”。3年后,两国分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立。
  其间由于制裁,曾作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南斯拉夫,用布格丹诺维奇的话说“一个很棒的国家、一个很有前途的国家”,变为欧洲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其实就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企改革的经验和若干先进设备,都来自南斯拉夫。
  还有那几场异常残酷的战争。
  布格丹诺维奇说,这就是塞尔维亚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原因,“1991年开始发生战争,工厂倒闭,很多人丢了工作,被迫离开家园。”
米卢也很爱中国
  作为世界各地塞尔维亚人的纽带,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他们每年都要在一起过复活节,2013年有260个塞尔维亚人在北京一起过节。
  “定居北京的其他一些国家的人,觉得我们的社群非常庞大。特别是我们的传统足球活动,每周定期举办已经20年了。”布格丹诺维奇说,“虽然参加的人总是在发生变化,但活动从未间断,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参加。我们还经常组织乒乓球、水球、滑雪等运动,还有专门的小型滑雪俱乐部。”
  塞尔维亚的体育是布格丹诺维奇的骄傲。这个国家在几乎所有集体项目上都拥有强大的实力——足球、篮球、排球……
  布格丹诺维奇自己是“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球迷,它的前身是南斯拉夫军队足球队。1988年,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足球运动员贾秀全和柳海光就加盟了贝尔格莱德游击队。
  贝尔格莱德游击队作为一个体育俱乐部,还有一支同名的篮球队。过去20年,它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校队是为NBA输送最多人才的球队。
  不过中国人可能更熟悉另一支足球队——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它风靡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球迷还不太了解英格兰和西班牙的世界级强队。
  “老一辈中国人对塞尔维亚印象很好。”布格丹诺维奇觉得,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情结。而中国年轻人则对游击队和红星队很陌生。
  体育是塞尔维亚人的骄傲。在1991年、1992年南斯拉夫最艰难的日子里,游击队和红星队分别获得篮球和足球的欧洲冠军。
  2009年,贝尔格莱德还举办了大运会,希望借此重振国民信心。
  布格丹诺维奇和米卢也是好朋友,“他特别爱中国,爱中国粉丝。”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米卢会停下来一个一个给偶遇的中国球迷签名。
  可这位传奇教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漂泊的人生。他如今已是墨西哥国籍。
  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0名塞尔维亚教练带领团队,在中国的足球和篮球职业队中任职。
  虽然许多塞尔维亚优秀运动员还是喜欢在欧洲效力,但布格丹诺维奇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
  因为,正如他所说,中国有机会和希望。
  布格丹诺维奇的家乡是贝尔格莱德以南60公里的一座城市。那里最大的企业——一个卡车厂曾经有1.2万人工作,现在只有1000人,因为“城市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差”。
  “中国有能力帮塞尔维亚搞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农业和能源。”他说,这个国家的另一个希望,则是尽早加入欧盟。
我们也有中国梦
  因为政府换届,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的活动最近有所停滞。不过,新政府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
  “这一组织的设立是有意义的,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无论碰到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一起解决。”布格丹诺维奇说。
  每年约有150人因商业等各种原因从塞尔维亚来中国,布格丹诺维奇和他们经常聚会,也因此“从未感到孤独。”
  他坚持把儿女留在身边,13岁的女儿在北京55中学读书,9岁的儿子在芳草地小学就读。
  大多数外国人都会送孩子到国际学校,而他儿子所在的班级只有这一个欧洲国家的小孩。
  “送到中国学校念书是非常明智的!”布格丹诺维奇说,“我的孩子5岁就掌握了3种语言。”
  “首先要学习英语,他们每周还去大使馆学习两小时塞尔维亚语,学习祖国的风俗、传统和历史,不能忘本,让他们为自己的祖国骄傲和自豪。”布格丹诺维奇说,他也能接受中国式教育,“可能有更多的家庭作业、更严厉的老师,但那正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接受的。我希望他们了解中国。”
瞭望东方周刊 总第 712 期
Copyright (C) 2008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塞尔维亚人谈中国梦:已在北京实现|中国梦|塞尔维亚_新浪新闻
《瞭望东方周刊》第571期封面
  塞尔维亚人在北京
  我们也有中国梦,就是在一个有着良好机会、优质教育、安全保障、友好朋友的地方生活,这些我在北京都找到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姚玮洁/北京报道
  在北京,大约有350名塞尔维亚人。在整个中国,有六七百名塞尔维亚人。48岁的左兰。布格丹诺维奇是他们中最有名的一个——至少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米兰。巴切维奇这么认为。
  左兰。布格丹诺维奇是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的亚洲区代表。
  “塞尔维亚有六七百万人口,但一半住在国外。这就是5年前成立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的原因。”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全球共有50个与他一样的代表,“我们希望把所有在国外、有影响力的塞尔维亚人集聚起来。”
  与祖国远隔数千公里,布格丹诺维奇说:“我在这里呆了17年,从来没有觉得孤独、陌生。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提到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关系,他连说“很好,很好”。
  他知道,中国人喜爱塞尔维亚和从前的南斯拉夫,包括带领中国足球队走入世界杯的塞尔维亚教练米卢,电影《保卫萨拉热窝》中的角色瓦尔特,还有电影《桥》中那首经久不衰的歌曲——《啊朋友再见》。
  布格丹诺维奇坚持把这三张“名片”写在本刊记者的本子上,生怕人们错过任何一个关于塞尔维亚的美好印记。
  年轻人不容易看到的机会
  除了关注在中国的塞尔维亚人,布格丹诺维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塞尔维亚宣传中国,“比如长城、毛泽东和筷子就是中国的重要名片。”
  用他的话说,在革命的年代,“我们尊重彼此,所以有友谊的基础”。
  布格丹诺维奇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7年。当时,他还是一名学习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中国则刚对前南斯拉夫开放了个人旅游签证。
  布格丹诺维奇从贝尔格莱德出发,坐了整整10天火车,途径苏联、蒙古,到达北京。
  “累坏了,特别不容易。”他回忆说。之后,他沿着北京、郑州、西安,杭州、苏州、上海、青岛、曲阜的线路,旅行了一个月,最后从北京回家。
  第二年,布格丹诺维奇再次来到中国,这次他去了温州、深圳和香港,探寻中国南部的发展奇迹。
  1995年,女友到中国念书,他又来呆了半年。
  当汉语翻译的女友最终变成了妻子,布格丹诺维奇跟她学了一些中文,他嘴里随时会蹦出“宫保鸡丁”“米卢”“建国门外”等词汇。
  1997年,夫妻俩被一个商会性机构派驻到北京工作。其后几经周折,布格丹诺维奇目前在一家香港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工作,主要替中国钢厂进口铁矿石。
  “本来只想在这里呆两三个月,却一呆就是17年。”他说。
  这也是中国变化最大的17年,他目睹并亲历了这些变革,所以“对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很有信心,我相信中国将会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非常繁荣富强,所以我把家安在这里。我看到了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看到这种机会并不容易。”
  对过去时代荣光的留恋
  这段时间,也是他的祖国竭力走向稳定的17年。
  布格丹诺维奇也有对南斯拉夫时代荣光的留恋。不过说到至多一年就回一次塞尔维亚时,他洪亮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那个曾经拥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南斯拉夫,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
  如今,“塞尔维亚是一个小国家,600万人,大约相当于北京朝阳区的人口。”他又有些兴奋,“但是仍然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喜欢我们,仍然有那么多人知道,我真的非常感动。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很多年前建立的友谊。”
  这个“瓦尔特”的祖国,在1991年、1992年分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6个共和国中,有4个宣布独立,几乎每次都引发一场战争。
  塞尔维亚作了最后努力——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重组为“塞尔维亚和黑山”。3年后,两国分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立。
  其间由于制裁,曾作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南斯拉夫,用布格丹诺维奇的话说“一个很棒的国家、一个很有前途的国家”,变为欧洲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其实就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企改革的经验和若干先进设备,都来自南斯拉夫。
  还有那几场异常残酷的战争。
  布格丹诺维奇说,这就是塞尔维亚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原因,“1991年开始发生战争,工厂倒闭,很多人丢了工作,被迫离开家园。”
  米卢也很爱中国
  作为世界各地塞尔维亚人的纽带,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他们每年都要在一起过复活节,2013年有260个塞尔维亚人在北京一起过节。
  “定居北京的其他一些国家的人,觉得我们的社群非常庞大。特别是我们的传统足球活动,每周定期举办已经20年了。”布格丹诺维奇说,“虽然参加的人总是在发生变化,但活动从未间断,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参加。我们还经常组织乒乓球、水球、滑雪等运动,还有专门的小型滑雪俱乐部。”
  塞尔维亚的体育是布格丹诺维奇的骄傲。这个国家在几乎所有集体项目上都拥有强大的实力——足球、篮球、排球……
  布格丹诺维奇自己是“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球迷,它的前身是南斯拉夫军队足球队。1988年,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足球运动员贾秀全和柳海光就加盟了贝尔格莱德游击队。
  贝尔格莱德游击队作为一个体育俱乐部,还有一支同名的篮球队。过去20年,它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校队是为NBA输送最多人才的球队。
  不过中国人可能更熟悉另一支足球队——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它风靡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球迷还不太了解英格兰和西班牙的世界级强队。
  “老一辈中国人对塞尔维亚印象很好。”布格丹诺维奇觉得,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情结。而中国年轻人则对游击队和红星队很陌生。
  体育是塞尔维亚人的骄傲。在1991年、1992年南斯拉夫最艰难的日子里,游击队和红星队分别获得篮球和足球的欧洲冠军。
  2009年,贝尔格莱德还举办了大运会,希望借此重振国民信心。
  布格丹诺维奇和米卢也是好朋友,“他特别爱中国,爱中国粉丝。”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米卢会停下来一个一个给偶遇的中国球迷签名。
  可这位传奇教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漂泊的人生。他如今已是墨西哥国籍。
  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0名塞尔维亚教练带领团队,在中国的足球和篮球职业队中任职。
  虽然许多塞尔维亚优秀运动员还是喜欢在欧洲效力,但布格丹诺维奇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
  因为,正如他所说,中国有机会和希望。
  布格丹诺维奇的家乡是贝尔格莱德以南60公里的一座城市。那里最大的企业——一个卡车厂曾经有1.2万人工作,现在只有1000人,因为“城市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差”。
  “中国有能力帮塞尔维亚搞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农业和能源。”他说,这个国家的另一个希望,则是尽早加入欧盟。
  我们也有中国梦
  因为政府换届,塞尔维亚移民社群议会的活动最近有所停滞。不过,新政府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
  “这一组织的设立是有意义的,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无论碰到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一起解决。”布格丹诺维奇说。
  每年约有150人因商业等各种原因从塞尔维亚来中国,布格丹诺维奇和他们经常聚会,也因此“从未感到孤独。”
  他坚持把儿女留在身边,13岁的女儿在北京55中学读书,9岁的儿子在芳草地小学就读。
  大多数外国人都会送孩子到国际学校,而他儿子所在的班级只有这一个欧洲国家的小孩。
  “送到中国学校念书是非常明智的!”布格丹诺维奇说,“我的孩子5岁就掌握了3种语言。”
  “首先要学习英语,他们每周还去大使馆学习两小时塞尔维亚语,学习祖国的风俗、传统和历史,不能忘本,让他们为自己的祖国骄傲和自豪。”布格丹诺维奇说,他也能接受中国式教育,“可能有更多的家庭作业、更严厉的老师,但那正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接受的。我希望他们了解中国。”
  布格丹诺维奇说,他非常希望可以长久地留在中国。“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我们也有中国梦,就是在一个有着良好机会、优质教育、安全保障、友好朋友的地方生活,这些我在北京都找到了。”
  而他终究忘不了祖国,“我们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刘的儿子刘德成记得: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每次在路上我爸都会教导我,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
李银河同志的晚年无奈“出柜”,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李银河同志把全国的同性恋者都当成了傻子,一边利用他们,一边欺骗他们,她伪装的光环甚至欺骗了全体中国人民。
抛弃一名患病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这会让大学的形象黯然失色。帮助患病学生,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谁也无法预测自己的后代会不会陷入同样的歧视,无法享有平等的权利。
中国“学渣”到乌克兰娶美女爆红网络,这是一种无奈,一种物质价值观压迫着中国人的无奈。乌克兰美女愿嫁他国,也是一种无奈,这是在一种时代和他人的政治利益斗争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无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尔维亚人身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