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荣格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生产能力强吗

荣格张瑞霞及蒋春碧带领代理商前来公司参观考察
来源: 10:54:15评论(0)
  日和14日,荣格总部分别迎来了代理商张瑞霞团队和蒋春碧团队将近240名荣格家人的到访参观。
  为迎接家人们的到来,荣格公司提前做好了充足的接待准备工作,让家人们一抵达公司就感受到属于荣格大家庭的热情与温暖。
  热烈的欢迎仪式之后,家人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荣格总部办公区域、智能展厅等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细心的家人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精彩的讲解,一边还不忘举起手机记录下荣格的每一个细节,对公司总部风貌及产品文化深感触动。
  ▲家人们参观公司总部。
  荣格副总经理黄玮忠先生、运营总监辛宗强先生,分别为此次到访的团队致辞表示热烈欢迎。13日当天荣格商学院院长叶红女士还亲自给张瑞霞团队的家人们做了培训,以专业视角和独特见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荣格领导层热情欢迎家人们的到来。
  下午时分,热情高涨的家人们相继参观了荣格保健品厂和南山直营店。在保健品厂,家人们详细了解到荣格的产品从原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研发制作乃至上市销售,都需要经过生产技术人员的重重检测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正是这些标准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把关确保了荣格产品的高品质、好口碑。而强大的研发能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确保了荣格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这也是荣格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的秘密。
  ▲荣格保健品厂
  通过这次近距离的参观了解,家人们对荣格强大又高效的研发生产能力和领先行业的核心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观结束后,公司为每一位家人们送出手信并进行合影留念。
  ▲家人们在保健品厂合影留念
  晚上,黄玮忠副总经理出席晚宴,与家人们一起交流心得,共度欢乐时光,并对家人们的远道而来表达了感谢。家人们也对公司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员工饱满的精神面貌表示肯定,对公司的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发展理念等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家人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考察对公司产品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气氛热烈的晚宴
  未来的日子,荣格将一如既往迈步前行,相信荣格家人们会以更加坚定的脚步追随荣格,秉承荣格的发展理念,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责任编辑:bianji 】
大家在说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经济参考报
注册即可获得
每天推送精准人脉,助您事业快速成功
近5000个教育视频、课件、全文案免费
海量直销工具让您快人一步,事业登顶胡尚伟心理咨询师工作室二级心理咨询师松原市
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说——灵魂不灭发布于 12:38浏览:1771分类:
荣格(CarlG. Jung ,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荣格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告诉你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处和向何处去。一般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八种性格类型。(1)外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但又偏向于思维。其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2)内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思维功能。其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幻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3)外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情感符合于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思维压抑,情感外露,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4)内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感情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易忧郁。(5)外倾感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感觉功能。其头脑清醒,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寻求享乐,追求刺激,情感浅薄,直觉压抑。(6)内倾感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感觉功能。他们远离外界,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中。其知觉深受心理状态的影响。艺术性强,直觉压抑。(7)外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外界中发现各种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这种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8)内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可能性。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
荣格对科学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十九世纪后半期在科学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发展出了一种「没有灵魂的心理学」、「没有精神的心理学」、「没有心理的心理学」。而心理学「实际上都不过是意识心理学,对於它们说来,无意识精神生活根本不存在
荣格的一生始终相信「灵魂(soul)」的存在,只是他后来不用soul这个语词,改用psyche来建构他的理论。他用科学方法来探索人类心灵的计画在其成年后的早期便已开始。他首次正式的探险是一九○二年他的博士论文《论所谓玄秘现象的心理学与病理学》。这份研究是针对荣格的表妹海伦(HelenePreiswerk)的内在世界,提供心理学的解释。海伦在少女时代便具有担任灵媒的不凡能力,亡灵透过她以极其准确的原本声音和腔调说话。荣格对此大为著迷,并著手去了解诠释此一令人困惑的心理现象。
康德把灵魂二分为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及朝向精神世界作用的看法,与荣格的看法不谋而合。假如康德是对的,那麼转变时空的超自然现象或许就可以让我们了解灵魂的真谛。所以研究心灵学以及类似催眠、招魂术、天眼通、心电感应等现象,其实是十分重要的。荣格认为灵魂是非空间的宇宙,它有著丰富的意象蕴藏,这些意象经历了千百万年生命发展的积累逐渐成为某种有机体。西方人没能看到的是,东方的集权世界恬不知耻、居心叵测地向他们迎面掷来的,正是西方人那些自身的邪恶,那些用优雅的国际间的礼节掩盖着的邪恶。带着一种轻微的羞愧感(这种羞愧感源于外交上的谎言、有计划的欺骗、不明不白的恫吓),西方所迁容的一切又公然地从东方返回西方,并把我们牢牢地束缚于精神病症的郁结之中。从铁幕的另一侧,朝着西方人龇牙咧嘴冷笑着的脸上笼罩着的正是西方人自身的阴影。
人们也许会注意到,集权世界有着一个伟大的神话(我们称其为幻想,并徒劳无益地希望我们傲慢的审判会使它消逝无踪)。这个神话是黄金时代(或者极乐世界)的永恒神圣的原型之梦,在极乐世界里,一切富足丰盛,人人各取所需,一个伟大、公正、睿智的领袖统治着人间乐园。这种以其童年形态出现的、威力巨大的原型支配着他们的心灵。但是,这种原型决不会仅仅因为遇到我们傲慢的观点而从这个世界上消逝。我们甚至也以自身的童年幻想来支持这种原始意象,因为我们西方文明也在这同一神话的掌握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珍视同样的偏见,抱着同样的希望,怀着同样的憧憬之情。我们也相信存在着幸福安宁的社会、相信世界和平、相信人类的平等、相信人类永恒的权利,相信正义、相信真理、相信那(说得不太俗气的)人间天堂。
世间悲剧性的真相是,人类的真实生活由错综复杂的、冷酷无情的对立体--昼与夜、生与死、欢乐与痛苦、善与恶所构成。我们甚至无法断定一方会压倒另一方,无法断定善将征服恶、欢乐将战胜痛苦。生活是战场,过去是,而且将来永远是;一旦生活不再是战场,那么人类的生命将不复存在。
现代人并没有弄明白他的“理性主义”(那业已破坏他对于神秘的象征和观念的反应能力的理性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交给了心灵的“地狱”。他使自身摆脱了迷信的束缚(或者说如他所相信的那样),但在摆脱迷信的过程中,他却在一种极为危险惊人的程度上丧失了他的种种精神价值。他的道德和精神传统解体了,而现在他正在为全世界范围的混乱、分裂之中的这种解体付出代价。
如果一个现代人做梦,他会斥梦为荒诞无稽,不可理解。他否认梦中事物有着任何真实的特征,宁愿给予物质才是唯一的非我力量,而且也是它产生了梦境,也不肯认为并忽略掉他体验过的来自内心的非我的“异己”力量。如果他确实下意识的体验到了,他会认为自己有问题,因为他竟然不能控制自己?!按照他——这个已经进化并比祖先拥有更多自控力意识的现代人每天无数次的体验,我是我本身动起来的原因这个观念是相冲突的,按照“常识”,他出现的情况一定是病态的。从此中,我们能够窥见到现代人体验到的是什么,意识确实的巩固力造就了一种心灵事实,即我们的想法确实是我们动起来的原因。这种体验是如此的强大,正如一个人打斗时会没有注意到自己受伤的事实,现代人也无法觉察到内在无意识力量,如果他准确按照他的情感本能反应,按照受到震撼和感动的程度称呼为神,或按照恐惧程度称为恶魔或鬼怪,他只会受到嘲弄。而原始人,从他们的观念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准确感知到了能不受自我约束和控制的内在力量,在他那里,梦仍然是某种警告、告诫、指引、预见、真实的行动。我们竟然认为明显因果律都不懂的原始人给自己创造了这种幻想,多么荒唐!原始人对梦的态度无疑是梦本身性质的准确认知,他们无意识的觉察到了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预见性的梦是非常让人兴奋的,有些预见性的梦是预见外在世界的事件,有些则是为心灵未来的发展做出敏锐的洞见。前者和后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依据预见什么?预见到的事件和心灵发展趋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则能够看到虽是按照理性归纳为同一类的梦,却反映了梦者无意识的差异,看到自性化走向。比如,战争的爆发带走了丈夫,然而许多年之后都没有回音。可爱而善良的妻子屡屡梦见她深爱着的丈夫被压在一堆建筑物的废墟下,终于,她鼓起勇气,不畏千难,要找到她的丈夫。感谢上帝,他没有抛弃这对深爱的恋人,她居然真的在梦中见过的废墟中找到了丈夫。赞美耶和华,她的丈夫还活着,是不久前发生的一次悲剧性事件将他压到了下面,她的梦好几年前就为她预言,甚至是屡屡梦见她心系于魂的丈夫,爱能融化一切!而我们,看到了她本人的无意识是如何围绕她个人的生活,并塑造了能流传后世的爱情故事。可以武断的说,上古伟大的爱情故事正是从这些令人感动的事件和令人震撼的梦中衍生出来的。
荣格对《易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筮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常有的事,这与他多年的个人经验和临床所看到的情况——潜意识中浮现出的心理事件有时会以意味深长的方式与外部事件相巧合——正好吻合。所以,他认为正规的占筮活动可以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原理”。 荣格相信,在宇宙大化的漭漭过程中,因果联系不过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此外还有别的联系,例如,万物在连绵不断的时间之流中并排地进行着,其中有些东西在许多地方基本上同时出现,它们可能是思想、符号、心理状态、某个数字、某种物品……等等,尽管性质不同,形态不同,却有着相合和等价的意义。由于它们分属各自独立的不同的时间演进系列,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可能发生因果性的联系,却有着巧合性的对应关系,荣格将这类现象称作“同步”或“相对的同时性”
现在,再回到《易经》。荣格认为《易经》的筮法与占问过程正是同时性现象的体现。尽管拈取蓍草或抛掷硬币以起卦的方法,纯属偶然,但是这并不妨碍所得卦爻的涵义,与起卦人主观所要了解的事件在性质上相契合。荣格说:同时性原理认为“事件在时空中的契合,并不只是几率而已,它蕴涵更多的意义,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宏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心理状态之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1〕(第209页)。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者如何通过“随机”起卦,却能使所起卦爻的涵义与自己主观所希望了解的客观情境相契合呢?荣格的回答是:“《易经》认为要使同时性原理有效的唯一法门,乃在于观察者要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现他心灵的状态,因此,当他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1〕(第210页)这就是说,观察者只有通过坚定诚信的心念来实现卦与事的契合,此乃“唯一法门”。
荣格反复指出,同时性现象不是因果必然性联系,“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别的某种联系”。那么究竟是什么联系使它们“巧合”?荣格倾向于用“平行”“同步”作解,对深入认识这类现象有积极意义,不过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对同时性现象的描述。而且,用“平行”“同步”则难于说明起卦。他出于经验事实,强调心理状态在起卦中的关键作用,是正确的。那么,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为什么起卦之人凭借坚定诚信就可能在随机状态下,使所起之卦与占问之事相契合呢?或者说,为什么所起之卦有可能以象征的形式,展示起卦之人与占问之事同步而行的潜意识呢?原来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解释,那就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动。”
既然揲蓍是一个“感应”过程,因此,不是随便什么人,也不是在随便什么情况下都能起卦灵验。问卦人能不能将提问的“意念”联通自己的“潜意识”,再通过“气”感应揲蓍过程,通过揲蓍找到与所问事相符的卦爻,是需要一定严格条件的。? 首先,问卦人要有强烈提问的愿望和信心。从“其受命也如响”之“受命”可见,问者的意念很坚定。这一点荣格也注意到了。他说:“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意念坚定,发“气”才有力,“感”才能有“应”。
其次,问卦人心必须诚,揲蓍之时当屏除杂念。“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系辞上》)。蒙卦卦辞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渎则不告”,不是因为得罪了神灵,而是不诚敬之“气”为逆气,会阻碍所问之事与所起之卦联通。《中庸》也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至诚如神。”?第三,问卦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在静谧中,与相关人的心灵相通。“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神武而不杀者”,指极智慧而又深以民之忧为忧的圣人,惟有这样的人才能创造《易经》筮法,也才能灵验地应用它们。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大笑不足以为道”
在西方哲学中荣格的这种理论找不到根源,荣格准确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卫礼贤(RichardWilhelm)的帮助分不开。卫礼贤居留中国长达20年之久,深通中国古代哲学,还将《易经》译为德文,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德文译本。1920年荣格与卫礼贤相遇,成为学术至交。可以说,荣格最有原创性的一些观念,都与东方思想有关。荣格自己也承认,他的某些观点根本上源自东方思想的启蒙,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同时性原理”之于《易经》。荣格认为同时性原理除了可以从心理分析的案例中获得佐证外,主要是《易经》提供了最为完美的理论基础及程序运作。
荣格全面研索《易经》,开始于20世纪初的一个夏季,他决心要弄明白“《易经》中的答案是否真有意义”。当时,他被自己所见到的“惊人的巧合”迷住了:他发现答案有意义乃是常例。从1920年,荣格开始在治疗中采用《易经》中所描述的方法,疗效甚显。到1925年,荣格的非洲之行结束,他已经完全熟悉了《易经》,并对其富有意义的答案毫不怀疑了。关于如何占问《易经》和对所得答案如何评价,荣格有过这样的描述:“我只是将三枚小铜板轻掷空中,然后它们掉下、滚动,最后静止不动,有时正面在上,有时反面在上。这种技巧初看似乎全无意义,但具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兴起,这种事实真是奥妙,这也是《易经》最杰出的成就”。[1](第214-215页)荣格极高地赞誉《易经》:“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这本书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2](第208页)
十分明显,《易经》所涉及的博大内容,气的现象与原理,远远不能为同时性原理完全概括和说明,荣格也只是力求以同时性来解释起卦为何可以灵验而已。但是他睿智地指出《易经》代表了另一个科学系统,则无疑是对科学史和科学观的重大贡献。 占星学能够为现代人提供的启示,就在于如何跟整个宇宙及大自然结为一体。心理学家罗伯.L·马龙(RobertL.Marrone)曾经写道:“从过往的历史来看,人类对自然的思索以及和自然的关系,曾经令他失势过、也曾经为他带来扩张的机会,曾经造成他和自然界分离,也令他有机会和宇宙的循环融为一体。”人类与自然界的分离以及缺乏对整体宇宙的认同,造成了人们对占星学的不信赖,似乎必须经由实证,才能视其为一门科学或艺术。其实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文化,几乎都拥有某种形式的占星学;这并非因为它们欠缺现代科学的启蒙,而是它们和现前的宇宙有一种融合感。目前流行的伪科学之中的偏见,科学家、教育者和社会大众所抱持的不合时宜的科学论点,在在阻碍着人类发展出知识层面的综合性观点。
科学本是一项有利的工具,占星学也是如此。这些工具有两种运用方式:一是操纵它们,二是尊重它们的价值。不幸的是,西方科学到目前为止都是被前面的方式所掌控,包括物质科学及心理学在内。如同物理学家及哲学家怀特曾经说过的:“科学可以从人类对无意识的深入认识之中获益,这份认识曾引领科学不断地进展,而且仍然在持续着。”包括占星学与心理学在内的整体科学已经到了必须追求真理的阶段,因此不能只是搜集一些片面的事实就算了。虽然占星学也可以用在操纵性的目的上面,但是它与心理学更高洞见的整合,的确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他人以及整体宇宙。
荣格不但把占星学应用在他的心理治疗上面,而且花了许多年研究炼金术的心理面向。弗罗伊德晚期曾经写过一封信:“如果我能再活一遍的话,可能会致力于超自然现象的研究而非心理分析。”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凯卜勒曾经表示,他非常不愿相信占星学的有效性,但是“伴随着行星相位同时发生的无误事件,却让我不得不相信占星学的准确性。”其他著名的占星家及科学家分别是弗朗西斯?培根、弗兰克林、纳皮尔(发明对数的科学家)及牛顿。当年有人问牛顿进剑桥大学最想读的科系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数学,这样我就有能力检验占星学是否准确了。”后来当赫雷(发现慧星的人)怒斥牛顿的迷信倾向时,据说牛顿的回答也是:“很显然你没有研究过占星学,而我的确有研究。”人类一向被看成是宇宙的缩影。古老的瑜伽体系早就提到过能量中枢或脉轮系统;过去也有许多玄学体系提到脉轮与行星息息相关,这是因为行星与我们潜在的能量波是相连的。这些脉轮与太阳系里的某些能量是对应的。特定行星座落的星座揭示了我们内在的某种能量波,而行星通常象征着我们这个太阳系的基本势力或活跃的能量中心,它们会示现成基本的心理运作模式:冲动、需求及动机,因此行星会刺激其所座落的星座的能量场。它们代表的是调节有机体能量运作模式的宇宙法则。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行星代表的是个人和宇宙智库进行能量交换的特定模式。它们是主宰人格模式的积极法则,能够在心智、情感及肉体各个层面同时促成自我表现的类型。
在古人眼里行星象征着令人尊崇的神只,代表这些根本的生命势力是不容忽视的,人类必须留意它们、接受它们以及辨认岀它们;然后这些与生俱来的能量就可以被清明地引导。如果我们察觉不到这些内在势力,往往会受它们操弄。希腊人认为最大的罪恶是无明(hybris),意味着人类愚蠢的自尊令自己忽略了这些神只的势力,难怪会被这些神只爆发出来的力量所迫害。
1944年,由于心脏病,荣格产生了濒死感觉,从而改变了他对人类意识的理解,他说道:“死后发生的事情极其辉煌灿烂,难以形容,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无力描述其大概。”在《金花的秘密》中,荣格全面展现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吸收。实际上,他的评论,几乎占据了全书一半的内容,是《金花的秘密》最具特色的部分。
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是对练功时,通过坐禅和沉思,在体内出现的一种神秘光感,它会导致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而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的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在其独特的评论中,荣格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欧洲人试图理解东方时的困难”。荣格提出,尽管西方有科学和逻辑,但是东方却教给了我们另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以及更高层次的理解,那就是通过生命和生活,或者说是透过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因此,荣格提出了他所阐述的第二个问题——“当代心理学为理解东方,提供了可能”。以其分析心理学为基础,荣格着重分析与评价了“道”和“太极”的概念,以及“道”的现象和思想。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荣格说:“我的评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4]。荣格读《老子》,是在体验老子;荣格之与“道”,也是其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而“道”,这个中国文化中最为神奇的概念,也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一种内在的基础。 荣格曾一度隐居于苏黎士波林根他自己设计与建筑的塔楼,身着“道袍”,身体力行于中国道士的“生活”。他认为维尔海姆被中国文化所同化了,而他自己实际上也有了这种认同和实践。事实上,唯有这种认同,唯有这种同化,也才能够获得一种真正的理解。荣格说,“道”的状态就是世界之初,事物还无所谓始。这种状态正是大智大慧者所努力取得的状态。阴和阳两极对立统一的原则,正是一种原型意象。这样,中国的“道”,与荣格无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就有了内在的联系,就有了自然的切合。荣格的《心理类型》(1921)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他自己曾这样来叙说他撰写此书的原因和动机:“这本书始自我需要界定我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点的各个方面……于是它便把我直接引导到中国的‘道’的观念上了……只是在我的思想和我的研究达到了关键之处时,就是说接触到了自性的时候,我才找到了重返这个世界的归路”[5]。荣格曾于1935年在伦敦做关于分析心理学的公开演讲,当时与听众们进行讨论的时候,荣格讲述了这样一番话:古代人是极富智慧的人民,心理学可以向古代文明,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学到很多东西。荣格认为,即使是在中国的古代,也有着一种“科学”,而这种科学的逻辑,与流行于西方的因果逻辑是不同的,而这也正是西方人不能够理解东方思想的一个关键。在荣格看来,能够表达中国这种独特原则的,就是“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360次浏览267次浏览183次浏览140次浏览226次
大家在专栏文章热门城市:荣格奖金制度详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荣格奖金制度详解
&&荣格奖金制度详解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荣格展览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