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起息日日均的算法是申购日还是起息日

【理财】当天申购 当天起息 当天赎回 当天到账,不信你看----
“富民-桃乡富1号”
是我行发行的开放式理财产品。
因其灵活、高效,深受广大客户喜爱,首日销售额近8000万余元。
本产品可在任意工作日申购与赎回。
申购:T+0起息;赎回:T+0兑付!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网点柜面已全线开通,均可购买!!!
快让您的闲置资金,开启再升值模式吧!
富民-桃乡富1号
登 记 编 码 : C2
认购起始金额: 5万元起
风 险 评 级 : 中低风险产品
产 品 类 型 :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生 命 周 期 : 50年
申购赎回时间: 国家法定工作日9:00-14:00
产 品 起始日:日(之后每个工作日均可进行申购与赎回
(本期预期年化收益率)
注:开放期内预期收益随市场行情具体拟定,购买者可通过营业网点及电子银行渠道查询,理财资金存续期间依据最新收益率分段计息。购买者部分赎回,部分赎回本金当天到账,未付收益将在购买者全额赎回时兑付。
2、本行发行理财产品,柜台、网银、手机银行均有销售,所售产品均可在中国理财网(网址:.cn)进行信息产品信息查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从固定周二起息变成交易日购买当日起息
光大银行升级“双周盈”产品
&&记者 陈家林&&&&近日,光大银行对“双周盈”产品进行了升级,从以前的每周二固定时限起息,升级为每个交易所工作日均可起息,即周一至周五的任意一天(法定节假日调休除外)客户均能购买并在购买日当天即刻起息。如果客户两周之后需要用款,只需在对应两周之后的交易日前任何一天办理赎回即可,资金将在两周之后的对应日期到账。&&“双周盈”产品是光大银行“盈系列”理财产品线中的一款,“盈系列”产品按照不同的产品滚动期限分别由双周盈、月月盈、双月盈、季季盈、半年盈、九久盈等不同期限配置的产品构成。“双周盈”产品期限为两周,属保本浮动收益型,募集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提供的承兑汇票或其他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存放同业他行理财产品以及符合法律法规低风险投资品种。&&今年以来,光大银行每月都开展“双周盈”限时促销活动,提高收益以惠及更多的投资者。促销期间,阳光理财双周盈产品收益基本都从3.2%-3.5%提升至5.0%左右,收益提升幅度最高达到近50%及以上。&&本周,光大银行将再次推出限时促销活动,具体参与方式为,预约购买日在4月12日、4月13日或此期间提交的购买申请,以及未办理赎回且在此开放申购日自动滚入下一投资周期的客户,经该行确认成功后均可享受持续营销活动期预期收益率,原有4款“双周盈”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3.2%-3.5%分别调至4.8%-5.1%。
[] [] [] []银行理财产品哪个更赚钱(图)_网易新闻
银行理财产品哪个更赚钱(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资料漫画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在西安的火爆程度让人始料未及,近期不断上演被“秒杀”的购买情况(本报3月22日曾报道)。
  “一般的产品一天之内便全部卖完,部分预期收益较高的产品不到一小时便被抢购一空。”某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介绍。
  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是该频繁出手,追求那些预期收益率超过4%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还是应该守住一款半年期的理财产品呢?
  读者算账
  资金被闲置
  收益摊薄效应明显
  金融街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发售的众多短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个别甚至达到5%。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投资者半年时间先后买了8款超短期理财产品,每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都超过4%,个别甚至超过6%,但半年下来的最终收益,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购买一款半年期产品。原因在于,在半年时间里,其资金的闲置时间长达一个月,其收益因此被拉低。
  民生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说,理财产品一般都有募集期、起息日(收益起算日)、到期日和清算日及支付日几个关键日期。只有从起息日开始,才真正计算产品收益率。
  “产品在发行期间,资金只是按照活期存款进行计息,这会摊薄资金收益率,这对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影响尤其明显。”他说,而期限较长的产品虽然也存在资金闲置时间,但由于理财期限较长,摊薄效应并不明显。
  记者算账
  按兵不动
  收益反而比频繁倒腾高
  为了避免资金闲置,投资者能否尝试紧赶“前后脚”,通过资金安排,在上一款产品到期后,赶在下一款产品发行期的最后一天去买?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高收益的超短期和短期产品供不应求,投资者只有赶在第一时间抢购才有可能买到。
  理财资金在产品的发行期和回款期期间,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收益很低甚至没有收益。超短期和短期理财产品倒腾得越多,资金闲置时间越长。最后实际收益很可能不如守住一只期限稍长的产品。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反复购买预期年化收益为4%、投资周期为10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资金的闲置期以3天计,10万元在13天里会产生109元的收益(不算手续费,不计活期利息),如此反复半年最后的收益为1417元。
  如果买进一款半年期、预期年化收益为4%,半年后的收益为1994元。显然按兵不动更划算。
  理财须知
  年化收益率
  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上周五,读者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被“骗了”。原来周先生月初买了某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周期为1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1%。
  “我买了10万元,银行实现了预期4.1%的收益率,这样的话我的收益应该是4100元,怎么只给了我几百块呢?”其实,不是周先生被骗了,只是对年化收益率产生了误解。
  “年化收益率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周先生的收益不是4100元,因为他只投资了14天,收益金额应该是.1%÷365×14=157元。”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的一位理财师表示。
  “哪家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高,就把钱转到哪家银行去。资金转来转去闲置成本增加,最后收益反而不如购买一个同等期限的中期理财产品。”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必须知道手中的资金到底有没有流动性需求,不应盲目追求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理财提醒
  清明小长假
  “淘”理财产品要三看
  本报讯(记者 王赫)今年清明公休日为4月3日至5日,股市休市时间从4月2日开始,比公休假期提前一天。周末和清明假期的重叠,给想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了一点麻烦。理财专家提醒:购买理财产品要“三看”。
  昨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临近清明假期,西安各银行纷纷推出短期理财产品。记者在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看到,近期两行发售的4天理财产品主要针对清明小长假,收益率均在4%以上,申购门槛也相对较低为5万元。但是,记者发现,不同的理财产品发售周期、募集时间、赎回要求却不尽相同。如某银行一天理财产品只能在周一至周五申购和赎回,周末不能申购和赎回。而周期为4天的理财产品却可以在周内任意工作日申购,直到起息日前卖完为止。
  理财专家建议:清明小长假如欲购买理财产品,要特别注意清明期间各银行周末理财产品有无做相应调整,申购前要做到“三看”。首先,要看看产品结构和赎回条件。其次,要看收益实现的可能性。第三,要看看产品的申购和赎回时间及期限。“做到这三点,才可以确保闲置资金既不浪费一天假期,又避免和其他投资‘撞车’”。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华西都市报》
  作者:王赫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42天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就长达15天,这款双节特供理财产品有点“坑”,有人买完就后悔了
买理财产品 看清起息日再行动
  制图/郑萌  河南商报记者&陈薇  年化收益率5%,听起来属于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其实因为募集期有15天,年化收益率只有3.6%,甚至不如某些“宝宝类”理财产品。  对投资人来说,1个月左右的产品容易浪费太多时间在申购和赎回上,影响收益,3个月到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和流动性都相对较好。  【案例】  买假期特供理财产品  要看清起息日    人过节放假,钱不能放假。本着这种理财思路,9月24日,郑州市民刘先生抢购了一款期限42天的双节特供理财产品。  “当时预期收益率是5%,我感觉挺不错的,比很多长期的产品收益率都高。”他说,双节临近,很多货币基金已经暂停申购,他只能选择这种产品。  10月9日,他无意间打开手机银行查看这款理财产品时才发现,所谓的双节特供理财产品,其实从10月9日才开始计算利息。从9月24日到10月8日都处于募集期的状态,资金压在里面一分钱的收益都没有。  这款42天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就长达15天,他一共购买了10万元的这种理财产品,这笔钱如果放在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中,这些天的利息收入也在150元左右。  不过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环节并没有问题,是刘先生一时大意,在购买的时候没有注意看合同中的起息日。    【实质】  除去募集期  年化收益率只有3.6%    时下,在节日前发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银行的惯例,这种超长募集期的“坑”也经常会存在。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9月15日至21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615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4%,创12周以来的新高。  在这些理财产品中,河南商报记者发现收益比较高的有不少都借着双节“特供”的标签进行营销。  不过,如果算上长达半个月募集期对产品收益的稀释,对刘先生来说,实际的年化收益率只有3.6%,甚至比一些随时存取的“宝宝类”理财产品都要低。  而购买这款产品,不仅有10万元的门槛,42天理财期限内也不能提前支取,灵活度比“宝宝类”产品低了不少。    【分析】  3~6个月的理财产品  比较值得购买    “如果不是需要比较高的流动性,其实3个月到6个月的理财产品比较合适。”融360理财师刘银屏解释说,理财产品并非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在银行长期资金不是很紧缺的情况下,收益倒挂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个月,3至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6个月以上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情况很常见。  除了私银客户、高净值客户理财,现阶段如有年化收益率超过5.5%的产品,一般就是风险等级为3级的理财,有可能出现业绩不达标的情况。  相对而言,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平均收益率比国有大银行高,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城商行,经常会发售针对普通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比较高的理财产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近期购买理财产品要注意起息日_理财方案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近期购买理财产品要注意起息日
  □本报记者 刘伟
  ■每周最优银行理财产品点评
  预期收益很高
  提前赎回可能损失本金
  该产品理财期限为39天,投资类型为组合投资类,投资币种为澳大利亚元,保本类型为保本,收益类型为固定。预计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8.0%,是同期存款收益率的5.41倍。
  据金融界网站金融产品测评中心数据,产品综合得分为466分,流动性等分为480分,抗风险能力得分为430分,收益能力得分为468.75分。认购起点金额不得低于9000澳元,产品按照100澳元整数倍累进认购。
  风险方面主要有市场风险――如果在理财期内,市场利率上升,该理财计划的收益率不随市场利率上升而提高;&流动性风险――在该理财计划存续期内,投资者不享有赎回权利;违约赎回风险――银行在到期日或提前终止日向投资者支付全额本金及约定的理财收益,但如果因为投资者违反该理财计划产品说明书的约定,除了可能丧失本产品说明书约定的理财收益外,投资本金也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损失;汇率风险――如果产品到期时澳元兑人民币汇率相对于期初时出现升值或贬值,而投资者在产品到期后因自身需求而进行实际意义上的货币兑换或按当时的该外币兑人民币汇率进行账面的市值评估,则在人民币计价方式下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将受到影响。
  ■市场观察
  1个月到2个月的产品增多
  与上周相比,本周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了小幅回升。上周冠军收益率最高的澳元产品是5.7%,本周冠军收益率则达到了8%。本周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5.5%,比上周的5.26%要高一点。而从整体来看,上周5%以上的产品只有5只,而本周达到了7只,增长幅度达到了40%。
  一些银行不仅提高了固定期限产品收益率,而且连滚动型产品的收益率也进行了提高。对今年12月9日-30日双周盈产品年收益率进行了大幅提升,5万起步产品年收益提升至5.0%,&50万起步产品年收益提升至5.2%,&100万起步产品年收益提升至5.5%。上调幅度最高达到了61.76%,以100万投资本金计算,调整后的产品两周收益为2109元,是七天通知存款两周收益579元的3.6倍。
  临近年底,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开始主打“过年牌”。由于监管机构加大对涉及高息揽储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因此,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几乎不见身影,而1个月到2个月之间的产品却忽然多了起来。这一点从本周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上周1个月到2个月的产品只有两只,而本周翻了一番,达到了4只。
  从投资期限的分布来看,本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0只,占总发行量的5.75%;1-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80只,占总发行量的45.98%;3-6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4只,占总发行量的25.29%;6-12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30只,占总发行量的17.24%;12-24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9只,占总发行数量的5.17%;24个月以上理财产品仅1只。整体来看,本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以中短期为主,1-6个月理财产品仍为发行主流。
  ■投资提醒
  产品计息日有讲究
  购买产品前看清楚了再选择
  本周就是2011年的最后一周了,统计显示,本周(12月26日―30日)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也不少,有的产品计息时间是从12月底就开始计息,但有的产品虽然是在月底发行,但计息时间却拖到明年元旦假期后才开始,中间要白白浪费几天。尽管这对投资者不公平,但是对银行却有莫大的好处。
  根据银行年末存贷比考核要求,尽管此前银监会要求按日均存贷比考核,但很明显,各家银行还是看重月末、季度末或年末的最后一天。不少银行挖空心思,希望更能够使12月31日这一天的账面存款资金多些。高息揽储是被明令禁止了,但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和计息时点却很有讲究。投资者在下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下你购买的理财产品是什么时候开始计息,然后选择尽早开始计息的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起息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