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高60m用几吨吊车有多高

依然还皮实耐用?20多年的日本三菱吊车实拍
提加卡车人网原创 作者:edwin豪
在说今天想要介绍的这款车型之前,小弟想“唠叨”一个微博上的段子:龙叔(成龙)代言小霸王,小霸王倒闭了;代言汾湟可乐,这可乐没了;至于什么霸王啊,思念水饺啊基本也是作了大死。至于这次的主角三菱,不少熟悉这品牌的朋友都知道成龙是他的忠实代言人(不信看看成龙电影的那些车型),到了今天也难逃玩脱的命运——三菱轻型车被日产收购了(说句题外话为什么三菱这么惨,因为排放作假被举报,面临巨额罚款咯,至于举报者就是日产)。
(图片源自互联网)
面对这样的背景,小弟不由的想写上几篇关于三菱重型车的文章以示“惋惜”(三菱重型车暂时不受此事情影响)。其实更多是因为之前拍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热情的大叔,他家拥有两台十分板正的三菱吊车,为此借着三菱的排放门事件让各位看客们看看这个曾经是国内吊车山寨对象的原型车是怎样的,对了这台车的型号是三菱K203BLA+KATO NK200EV。
从45度左右的看这款车,土黄色的车身颜色在小弟的眼中是如此的合理(应该是从小看见的这类吊车都是这颜色,无论是原装还是山寨)。细心的网友也许会发现这台车的副臂不见了,根据车主的介绍这是因为旧款的三菱吊车副臂的伸展速度过慢,影响作业速度,为此选择了拆除这个“累赘”。
(图源自互联网)
车辆的驾驶楼设置在左侧,这基本是出口版本的布局。双支撑臂设计的雨刮给了驾驶员调节雨刮条的可能。外抛式的后视镜保留了日系车的特色,同时支架也是擦拭挡风玻璃的扶手位置。
远近光分体大灯辅以外围银色圈的包裹(其实是固定位置的座),这样的设计是当时日系商用车型的一个亮点,大灯下方的是三灯布局:分别是示宽灯、雾灯和转向灯,如此特别的设计也是令人难以忘记。
原车的钥匙不知道有多少车友还记得?难得钥匙和三菱MITSUBISHI的英文厂标一起合照,机会十分难得。
英文字标的下方是这类吊车常见的拖车钩的设计,记得小弟之前拍的那款住友SA2300也是有同样的设计。
关于这个吊钩放置的问题,小弟一直是不推荐将其固定在驾驶楼的前方,原因也就是怕在紧急的情况下,吊钩的运动轨迹会造成其他车辆的损坏。正确的做法是将吊臂抬升,把挂钩下放,将其固定在车身的中部位置的槽位,最后用缆绳扣着上装固定。不过这些都是理想状态下的,以天朝这种“追求高效”运作的国度,哪有这么多时间给你规范操作?作业结束就让你马上撤场了。
车尾的部分,哟,好家伙!经典的KATO的浮标十分经典,也是这样吨位以上的车型才有的设计(小规格一点的为喷漆类型)。原厂的尾灯还是带有MITSUBISHI的标志,至于品牌是一个相对冷门一点的MASEN的产品,这是一个日本的品牌的海外子公司,这个日本品牌叫IMASEN(今仙电机制作所)。最后的车尾的FREOMATIC可以说是那个年代KATO的看家技术,无论是吊十几吨还是上百吨的上装都采用了这个技术。
在侧面看这台三菱K203BLA+KATO NK200EV,小弟想从两个方面三个角度去介绍这台车。首先第一方面和角度是最简单的车身尺寸:整车长宽高为12,430X2,500X3,300mm,采用5个液压支撑腿,分为两阶段的工作行程,第一阶段宽度是3,800mm,第二阶段则是5,600mm。
第二方面的第一个角度则是车辆的底盘部分,三菱K203BLA+KATO NK200EV属于是吊车专用车型的规格,前悬挂为板簧+液压支撑杆的常规配置,后面则是木有减震,没看错真的没有!厂家给出的答复是后面属于Equalizer beams and torque rods(平衡梁+扭力杆)。根据车主大叔的介绍,这款车后梁最低距离地面20公分左右,再上减震设计根本行不通,除了国内那些山寨车型硬上减震结果整车比例失调,更有甚者是加高了上装位置来上减震。
第二个方面第二个角度则是这车的轮胎和制动的部分。最值得留意的是前轴8螺丝的布局,这是属于80年代设计款式,后来的基本是10螺丝的。这款车前轴采用反向ELLIOT的制式,后轴则是全浮动式的(这样的技术在三菱最新款的Canter仍在采用),制动形式根据官方的记载是双回路气煞+6轮鼓刹的结构,驻车制动则是弹簧压缩空气制动后两轴的形式。轮胎尺寸则是为前后一致的10.00-20-14PR。
侧挂式的备胎也是因为底盘的架构造成后部空间不足而设计的。
用机械钥匙打开了车门,令小弟颇为感慨。不说什么三菱的质量有多好,而是车主大叔对车的养护很是到位的,车门上原厂的东西没有损坏,一件不落的还保留在原位。从部件的造型上看,不少是源自三菱重卡的,门板上的储物格虽然不大但还能发挥余热。
紧接着,这车的驾驶员座椅直接给了小弟一个错觉,弹簧座椅居然有一种气囊座椅的感受,舒适度很不错,大叔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值得一看的就是重量调节的指示表很特别。
紧随其后的绝对是小弟拍过的最小巧的中控全貌,如此紧凑的空间里面密密麻麻的分布了一台车该有的基础,PS一句这车原来是没有空调的,奈何气温是一年比一年反常,而装上了外置式的。方向盘采用经典的对向双幅式的造型,牙签般的呔环也是日系特色,动力助推配合滚珠形式是转向助力形式。方向柱上的左右拨杆分别是排气制动开关和转向灯的操作。
虽然驾驶楼的空间不宽敞,但是并不影响驾驶员的腿部空间。20几年的车,防尘套,踏板塑料依旧出现在小弟的视野中,这的确令人动容。中间制动踏板的“B”字母应该就是break的简写形式。
没有灰尘的仪表板是小弟拍日系车这么久第二次遇见(第一次就是那款右舵大鹰油车,要知道日系车在国内基本是在重活脏活的地方出没)。没有转速表的设定,一眼可以获取车辆数据的布局,远比现在花俏的设定更为可靠,虽然这车的速度表显示为120km,其实这车的极速是不超65km(厂家推荐的)。同样的,日系车不配转速表,但是总会在车辆上留下挡位最高速度的提示贴纸。
仪表板的右侧,一个原厂的迷你收音机还有一个不是为驾驶员送风的玻璃吹风机构也是难得看见原厂的。送风机构旁是熄火的开关和调节怠速的手油门。
接下来是仪表板的左侧,常规的大灯拉杆和雨刷器拉杆瞄一下就OK了,下方的三个操作件则是一般车型上相对很少看见的:最左侧的COLD START如果小弟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全称应该为COLD START ADVANCE,翻译为冷机启动提前装置,属于在寒冷地区提前预热引擎的某些零部件,以便发动引擎;第二个的则是高低转速的调节选择拨杆,应该是对应吊车上装的功能,用于限制发动机的转速以配合工作;第三个FRONT JACK则是车头位置提液压撑杆的指示灯;最后的PTO拨杆则是取力器的开关,对于这种吨位不算特别大的吊车一般是单发动机的布局,驱动车辆的引擎也要肩负起带动上装工作的责任。这里也要提醒一下,不少车友觉得这些工程车的公里数不高,报废了很可惜,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这类工程机械是算工作时间更为合适。
设置在车内的保险丝和对应的解释面板,对于这样车龄不低的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在保险向上方还设有黄色的危险警报处理的排除指示。
三菱K203BLA+KATO NK200EV采用的是5速带同步器的手动变速箱,据大叔的介绍原车的档把头偏低,不是很适合操作,为此更换了加高的合金档把头。与此同时,大叔还分享了这款车型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看这款车的变速箱状态如何,可以看看挡把位置的车厢挡板,如果挡板变形了,那就可以说变速杆有空位了,卡位不准,以至于挂挡很容易打在车厢挡板上。
裸露金属造型的车辆驻车开关,在现在的商用车上很少看见,但是在80年代的日系车上却是很常见。
推拉式的车窗,对于如此狭窄的车厢而言是最合适。
驾驶座后不是储物空间,而是第二张座椅。这座椅应该就是简易短途使用的,如果长时间坐着,那就真的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离开驾驶楼,那就必须向KATO的上装进发了。吊臂的操作室造型保持了和驾驶楼接近的造型设计,从底座一直延伸到头顶的玻璃为操作人员带来了很不错的视野效果,同时还有焦黑的皮肤。
吊臂上的抬升角度测量尺可不是外表的简单,它除了给操作者等提供角度参数,还为驾驶楼内的操作电脑提供数值,以此衡量操作是否合乎原厂的操作标准。
在车架上的水平尺,不知道各位看客见过吗?反正小弟是第一次看见原厂的部品(天朝的很多被偷了或者直接损毁了)。
推开了操作室的门,里面的布局可谓是一览无遗,不过没有空调的设计一直是大叔的“痛”,厂家在此设计了4个窗来为操作人员降温。
半一体式座椅舒适度很不错,配合弹簧减震同样也有气囊座椅的感觉,绒布面的设计对于温度高的驾驶室更为合适,因为皮革会“煎蛋”。
坐在如此紧凑的操作室内,配合各种脚踏和操作杆,是不是很有开老款高达的感觉。
这5个操纵杆,不知道各位看客是否知道是什么用途的?别急,小弟来简单介绍一下,从左往右开始:第一个是操作楼的旋转操作;第二个是则是吊臂关节的伸长和缩短;第三个和第四个则是操作大小两个吊钩的运作的;最后一个则是整个吊臂的升降操作。
接下来,来点复杂的,到腿部运动了。依旧是从左往右开始说,第一和第二的踏板是刹车踏板,这是用于大小吊钩快速下滑的一个开关;第三和第四的踏板则是操作大小吊钩上行的开关,为什么需要这么“繁琐和雷同”的设计呢?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当你操作这个吊臂,假若需要转动底座+吊起物品+抬升角度,两只手根本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们的双脚通过踏板就能帮上忙了。聪明的小伙伴会问这不就会增加了操作错误的风险了?KATO为此给第三第四的踏板设置了折叠机构,当把机构折起后,就会卡死某一个吊钩,不能进行操作,防止失误造成车辆或者人员的受伤。最右的踏板就是油门踏板,原理嘛就是提升转速加快上装机件的运动速度。
这个KATO ACS的这样的吊车电脑属于80年代后期才真正普及的装备,早期的日系吊车很多都是靠纯机械的仪表还有一本挺厚的工作数据记录的。之前小弟曾经在国外看过关于日本这些吊车电脑小知识,这玩意属于第一代的产品。
(图源自互联网)
在操作座的右侧,是这个调节上装的平台,最前面的就是大小吊钩的管理系统,当档把推向前面的时候就是不能往上升吊钩;第二个开关就是磨盘制动的,用于控制磨盘的运动;第三个是自动油门的调节开关,当然了使用这开关油耗就挺感人的;后面的则是机械锁止滚轮机的滚筒,以防行车途中吊钩滑落。
头顶上可开启的无敌大天窗虽然是需要手动操作的,但是打开后的抬升可是由液压撑杆操作的。
驾驶座的左侧则是KATO上装的总控制平台,无论是ACS的开关还是四周支撑的开关等都是在这里进行操作,原厂的KATO的钥匙小弟也是第一次看见。
操作室的四周都是各种吊机规范操作的示意图和操作前的检查示意图,时刻提醒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文章的最后,就是差点被遗忘的这台三菱K203BLA+KATO NK200EV的引擎,这款引擎代号为6D22-1A,是一款直列6缸自然吸气水冷柴油引擎,排量为11,149cc。最大马力为225/2,200 PS/rpm,最大扭矩764/1,400 Nm/rpm。至于整台车感受,我想大叔是最有发言权的,20多年了,全车基本是原厂件(易损和消耗件不算),耐用度和匹配性很好。
结语:这篇稿子是小弟在提加写稿以来字数最多、花的时间最长的一篇文章,对于这样的特殊车型,网上对其的介绍或者资料十分稀少,不少爱好者也未必可以真切了解这样的车型,为此小弟还多次麻烦大叔去求证和核实车辆的操作。在此,小弟万分感激大叔对小弟的照顾,希望各位看客喜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专注自媒体,专注商用车,商用车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体平台!
商用车品牌,做新媒体传播,上提加卡车人网。
今日搜狐热点柳工20吨汽车吊QY20C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柳工20吨汽车吊QY20C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20吨吊车_20吨吊车的价格
相关信息&&
&&20吨吊车_20吨吊车的价格
产品价格:元/不限
产品详细介绍
20吨吊车_20吨吊车的价格说明:
起重机主要性能参数指标:起重机主要参数是表征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参数 20吨吊车价钱,是起重机设计的依据,也是重机安全技术要求的重要依据。起重量:起重量指被起升重物的质量,单位为kg或t。可分为额定起重量、最大起重量、总起重量、有效起重量等。 起重机注意事项:起重机不允许超荷使用。不许起吊情况:捆绑不牢;机件超负荷;信号不明;斜拉;埋或冻在地里的物件;被吊物件上有人;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易燃品、易爆器和危险品;过满的液体物品;钢丝绳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升降机构有故障。
感谢您关注我们的产品,若您希望获得进一步的了解,如25吨吊车_求购25吨吊车价格、25吨吊车_求购25吨吊车规格型号等更多信息,欢迎您随时联络我们,诚邀为您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公司相关信息
&公 司 名:
&所 在 地:&&内黄县
&公司地址:内黄县人民路北段606号
&联 系 人:王经理&先生
&联系电话:
&手&&&&机:
&在线咨询:
&网&&&&址:
河南永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500万。公司位于河南省;古都安阳市;公司占地300亩;环境交通优越;是河南一家专业二手工程机械销售和售后维修公司;公司规模庞大;具有专业的售后维修团队;保证每辆车的。公司主要经营二手工程机械;进口;国产 起重机;履带吊;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挖掘机;装载机;等;以及工程机械维修等服务;我们供应的工程机械车辆经久耐用,性能可靠,款式新颖,价格公道,获得社会各界和新老客户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坚持“产品同人品,经营靠诚信,合作靠双赢”的宗旨,凭着“把质优价廉产品提供给客户,服务与客户”的理念。在深刻分析工程机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强抓市场机遇,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进取并加大工程机械采购资金的投入。产品销售已覆盖全国各省地级市,并设立了多家签约分销商;完善的销售体系、双赢的营销理念,使我们的产品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始终坚信专业铸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的理念,把利益让给客户,把真情赠给宾朋,把机遇留给永昌工程机械!在此全体员工同心协力,为各界朋友的事业发展共助微薄之力,希望各界朋友多多指导与编策!
本公司主要经营产品:主要经营二手工程机械,进口,国产 起重机,履带吊,混凝土泵车&&
中国企业链版权所有 &20吨吊车型号_20吨吊车型号价格_20吨吊车型号批发/采购 - 阿里巴巴
起重机类型:
您是不是在找: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59条20吨吊车型号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您还可以找100吨吊车,八吨吊车,二手25吨吊车,3吨小吊车,小吊车等产品信息。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厂家
感兴趣的内容
48小时发货
48小时发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吊车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