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一千万元,其中固定资本和不变资本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剩余价值率百分之百,求剩余价

> 问题详情
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90万元,可变资本1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10万元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90万元,可变资本1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1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A、100%B、10%C、12.5%D、11.1%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2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C、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D、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4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必需会做的十五道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 硕士入学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3541|回复: 4
必需会做的十五道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政治经济学
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0(亿);货币流通速度=PQ/M==8(次)
[分析] 掌握上面的两个概念,此题就可以了。
[难度] *[概念]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万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
& &=3(1+20%)/5=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分析] 实际上考的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难度] **[概念]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 纸币 贬值 通货膨胀
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分析] 考的是货币的两个职能 流通和支付手段 {赊-、到+、抵-(口诀:说到底,减加减)}
[难度] ** [概念]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流通次数、流通货币的总额、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分析]股份资本和股息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
[难度] ** [概念] 股票、股息、存款利率、股票价格、资本、剩余价值
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m/c+v=200/(200+800)=20%
[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七大转化之一}
[难度] *** [概念]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注:流通资本和固定资本,一个是小c;一个是大C,一个是预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价值构成;一个是有机构成,有阶级性}、利润率、七大转化:略。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分析]资本的有机构成 {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难度] *** [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工资、劳动生产率
计算题(后补充)
7、 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3)m=2×4×50=400(元);m’=400/400=100%
(4)总价值=c+v+m=+400=3000(元)
总双数=8/4×50=100(双)
每双价值量=(元)
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分析] 资本与剩余价值
[难度] **** [概念]略
8、 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分析]同上
[难度] ***** [概念]略
[说明]在序列二中有一道题,看不懂就难,看懂了就易了!
计算题(后补充)
9、 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解:(1)n=U/u=12/3=4(次)
n=U/u=12/0.5=24(个月)=2(年)
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分析]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难度] * [概念]略
10、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答案:M’=m’×n=100%×1/4=0.25×100%=25%
[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对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等
11、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解:(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
(2)年剩余价值率
M甲'=M/v=100/10=1000%
M乙'=M/v=150/10=1500%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 ==2.08(次)
n乙== =9.08(次)
[分析]个别的资本运动最鲜明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
12、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第一部类:v+;第二部类:v+800m=3200;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答案:
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
生产模式为:Δc+1000v+25Δv+750m/x=6000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
[分析]资本的宏观运行
[难度] **** [概念]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一部类、第二部类
[说明]大C和小c的问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从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来反映的,书上用大C表示它反映的是一种物质形态,详见序列一p127。在从宏观上分析资本的运行时就忽略成有小c。(最后一句是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留个悬念吧!)
13、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 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M’=90000元/18000元=500%。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分析]综合题就是跨章考试,在政治中一般不会考,这里只不过为了同学整体记忆方便而选的。
[难度] ** [概念]略
计算题(后补充)
14.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
解:(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 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 P'甲= m甲/C甲=10/100=10%P'乙= m乙/C乙=10/100=10%
P'丙= m丙/C丙=10/100=10%
(4) '==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
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
[分析]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此题只作为参考可以略。
[难度] ****** [概念]略
1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分析]虽然书上没有这一知识点,但是可以通过此题了解经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有时可能出一些灵活的题,主要考考生的应变能力。
[难度] ** [概念]贴现
edited by yaya_2005 on
at 03:28 PM
阅读权限20
比较全,谢谢!!!
阅读权限20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3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4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5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6 就业再就业
7 收入差距过大
8 党的领导地位
9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 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11 文化生产力
12 互联网的影响
13 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文化生产力:
&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内的统一整体,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转变体制机制,更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先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别开来,通过提出不同的政策和发展措施,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互促进,两个轮子一起转。
& & 一方面,要使文化事业这只轮子转起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属于公共服务部门,主要是我们通常讲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站等,它们难以完全靠自身的直接盈利来发展。这一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以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并制定政策,鼓励社会捐助。投入的重点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和管理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
&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这只轮子也要快速地转起来。通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全体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以改革国家办的文化单位为重点,重塑文化市场主体。通过转制,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同时,引进民资和外资,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实体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16基尼系数与收入差距过大(必考)
———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 &这几年,有一个经济学名词,叫基尼系数,成为干部群众经常谈论的话题。特别是近年来常听到人们说,我国的基尼系数如何超过了警戒线,收入差距如何越来越大,如何已经引起了两极分化,等等。那么,基尼系数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看?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是否在扩大?是否已到了两极分化的地步?怎样来进行调控?这些问题,既涉及老百姓的生活,又涉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基尼系数的分析谈起。
& &调控加强为何差距仍在拉大
& &最近有专家称,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到底有多大的科学性?该信还是不该信呢?
& &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
& &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差距大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套用基尼系数的一般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收入差距。
& &应该说,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等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那么,在政府加强调控后,为什么收入差距仍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里除了人们经常讲到的体制不健全、行业垄断、历史问题、地域差异、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管理疏漏造成的非法收入等一些因素外,从目前来看还有以下一些原因:
& &一是政策调整的“延迟效应”。
& &二是收入提速和起点过低的反差。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推动下,许多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增速。但即使这样,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由于起点低、基数低,从长期来看差距将缩小,但短期内绝对数的差距还会扩大。
& &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也是这个原因。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增长6.8%,结束了连续7年低速徘徊的局面,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更快,达到9422元,增长7.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 &三是体制改革的相对缓慢和滞后。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越来越涉及一些深层次的利益关系,这就加大了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有关政策的“磨擦成本”,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一些政策措施“推、拖、磨”掉了好多,难以达到应有的政策效果。
&&效率与公平谁先谁后
& &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有人认为,“罪魁祸首”就是我们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事实果真这样吗?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那时由于过分强调公平,结果出现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导致效率十分低下。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分配制度逐步进行了改革。
& & 1997年,十五大在总结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 &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与劳动效率挂钩:不仅要看投入劳动的量,还要看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其他分配方式中,则要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联系起来。兼顾公平,就是允许根据收益的多少、贡献的大小,在成果分配上拉开合理的差距,但要注意到应有的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讨论。
& &有人认为,这一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降低了公平的地位,颠倒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手段之间的关系,因而主张用“公平优先”代替“效率优先”,或者至少应提“效率与公平并重”。
& &也有人认为,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仅不应作调整,而且必须“一以贯之”地贯彻下去;即使在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也要坚持这一原则。
& &还有人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认为现在提“效率与公平并重”为时尚早,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没有立即调整的必要。等到2010年前后、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时,可以用“效率与公平并重”慢慢代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对这些观点和主张,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呢?要知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战略相联系的。现在,这一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
& &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讲“效率优先”,不能变成“唯效率论”;强调“兼顾公平”,不能把公平“能兼则兼,不能兼则弃”,更不能变成“公平次要论”甚至“不要公平论”。
& &分配格局如何调整
& & 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为我们走出一条既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又能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之路,提供了指导性思路。
& &实践证明,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比较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 &从当前来看,首先还是要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蛋糕”做得更大,才有可能让每个人分到较多的一份。如果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怎样分配一个较小的“蛋糕”上,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多得一点。
&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初次分配要讲效率,也要注意因机会不均等带来的不公,努力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 &二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革税制,加强监管,完善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制和税种改革,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加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公共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 &三是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目前由于体制、监督、管理等制度的“缺位”,收入分配秩序还不规范。因此,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努力规范行业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取缔非法收入,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
大大。下面是关与啥内容?
Powered by计算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计算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大小:4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问题详情
某工业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2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1500万元,可变资本500 万元,获得剩余价值300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某工业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2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1500万元,可变资本500 万元,获得剩余价值300万元,其利润率是A.0.25B.0.2C.0.15D.0.1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中国现在已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一面是帝国主义为领袖,统率买办阶级、大地主、官僚、军阀等大资产阶级组织反革命联合战线,站在一边;一面是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统率小资产阶级 (自耕农、小商、手工业主),半无产阶级(半自耕农、佃农、手工业工人、店员、小贩),无产阶级(产业工人、苦力、雇农、游民无产阶级)组织革命联合战线,站在一边。”这段话表明毛泽东思想处于A.继续发展阶段B.形成阶段C.成熟阶段D.萌芽阶段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性质畸形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阶级包括A.小农阶级和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C.富农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官僚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31928年毛泽东在《土地法》中指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 (一)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分配农民共同耕种;(三)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这段论述提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A.基本内容B.主要斗争形式C.战略阵地D.基本原则4历史上的一切社会中,所有制都不可能是单一的,都会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以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具有必然性。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A.收益权B.处分权C.产权D.使用权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