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兴业银行智能投顾顾业务有哪些优势?会冲击到银行原本的投顾业务吗

传统金融机构蠢蠢欲动 涉足智能投顾是否更有优势?招行开启零售银行智能投顾时代 尝试打造金融垂直自场景 _ 东方财富网
招行开启零售银行智能投顾时代 尝试打造金融垂直自场景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招行开启零售银行智能投顾时代 尝试打造金融垂直自场景】作为国内个人业务占比最高的银行,招商银行已成为各大银行向零售转型的“对标”行,但各行零售业务竞争白热化之时,招行又该向何处去?12月6日,招商银行发布其零售银行的两款Fintech产品,一是招商银行APP5.0,二是摩羯智投,分别对应银行面临的两大转型挑战——互联网化、智能化。(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国内个人业务占比最高的,已成为各大银行向零售转型的“对标”行,但各行零售业务竞争白热化之时,招行又该向何处去?  12月6日,发布其零售银行的两款Fintech产品,一是招商PP5.0,二是摩羯智投,分别对应银行面临的两大转型挑战——化、智能化。  “黄金二十年可以确认已经结束。大体可以认为今年是人工智能在公众认知领域大爆炸的元年。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非常多的会应用在金融领域。”招商银行零售金融总部总裁刘加隆在接受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智能投资本质上是资产配置服务  招商银行是国内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系统的商业银行。其对摩羯智投的定义为,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理财服务,通过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起投金额为2万元。  智能投顾在国外,常被用于投资被动型基金。但目前,国内从事智能投顾业务的以互联公司为主,资产投向包括A股、ETF、基金和网贷等,规模极小;持牌的金融机构玩家几乎没有。  “我们的智能投资组合,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配置服务。”招行相关人士表示。在资产配置类别上,摩羯智投目前只对公募基金产品开放。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境内共有107家公募、3478只公募基金。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王洪栋表示,从公募基金入手的原因,是由于公募基金容易“穿透”到基础资产、标准化程度较高、认购起点低、流动性好。  王洪栋表示,从基础资产角度来讲,通过公募基金,可以覆盖境内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石油等基础资产,其他产品类型如、信托、理财都不能直接做到这一点。从金融产品管理而言,公募基金相对于私募基金标准化程度和监管要求较高,有较透明、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从获客端看,“虽然招商银行做中高端的客户管理,但面对网上的客户也需要照顾到。”王洪栋表示。公募基金认购起点比较低,单只公募基金的申购起点在10-1000元起不等,适合大部分客户。此外,公募基金流动性好。“投资组合资产调仓,需要比较快的申购、赎回时间,只有公募基金申购一般T+2到账、赎回T+4到账,如保险、信托等产品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对于公募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而言,商业银行是其最大的代销渠道。智能投顾将直接影响用户对基金产品的选择。  “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努力叫做金融超市,”刘加隆强调,“我们不做超市,我们在产品上有两种,一种是买手制,第二种是定制。”  他举例称:“有人做超市,有人做买手店。(摩羯智投)所有的东西是我的买手选择,要么很独特,要么性价比很好,要么品质很有保证。”  王洪栋表示,摩羯智投要解决的是,投资者设定收益目标、对风险的最大容忍度、预计投资期限后,智能投顾系统根据该需求来计算构建投资组合。“招行摩羯智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综合的服务过程。”  其实现过程为,首先对3400多只公募基金进行分类优化和指数化编制,“每天要做107万次计算,得出适合投资者的最优风险收益曲线。”王洪栋说。  手机银行的三种融合  12月6日发布的招商银行APP5.0版本,集合了收支记录、语音和分类搜索、生物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指令)、摩羯智投、理财顾问等新功能。  近三年,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以每年一个大版本的节奏进行迭代。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表示,截至2016年10月底,招行客户通过手机银行购买基金、理财的交易笔数占全渠道的比重,已从一年前的约33%,上升到约59%。截至2016年10月底,招行手机银行的每日访客量是线下网点的32倍。刘加隆也介绍,目前招行75%的客户已迁移至招行手机银行。  刘加隆说,银行业原来是以线下网点、人工服务为核心,而此次的招商银行APP5.0版本,以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将线上和线下融合。  江朝阳介绍,此次招商银行推出的“融合服务新模式”,在APP5.0上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在投资上,融合人和机器的服务,如将摩羯智投作为智能化投资手段;二是在功能和界面上,融合机器的自动交互,在手机银行实现根据不同的客户显示不同的东西;三是从交易到经营层面,融合线上与线下。  除了人与机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之外,“我们这次着力打造的是金融垂直自场景概念,从银行角度向金融体系横向扩张。”江朝阳表示,另外一个维度,是深度的扩张,原来在手机银行只有交易环节,现在则是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整个链条的延伸。  构建金融技术壁垒  近年来,“大资管”已成为股份行、城商行等零售战略的重要部分。  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其策略一般是将理财与消费连接,在APP上大力推进客户资产配置、产品组合,尝试在内容跟产品的结合上实现理财导购的结合。  刘加隆说:“我们很长时间就在思考和两类竞争对手如何竞争,一类是银行同业,一类是今天尝试金融业的野蛮人——互联网金融。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情,同时应对这两项挑战。”  受市场化、对公业务不良压力等因素影响,以股份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加快向零售转型,招行、平安、民生、光大、中信等股份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均持续提升。  零售银行已成为多家银行的战略调整方向,未来该如何发力?  以招行为例,在招行零售客户5.4万亿的金融资产中,个人理财规模超过1.2万亿。其趋势变化为,客户存款增速放缓,理财增速远大于存款增速。随着客户财富增加,其资产配置中存款比例降低。  “招行要争夺的事情,不是存款第一银行,我们要做的核心是财富管理。”刘加隆说。“金融到底是什么?金融是垂直,而且是巨大的垂直细分,它是比电商要大得多的一个‘自场景’。在这个‘自场景’上,金融跨投资、银行、保险,构成一个自身的场景生态。”  他认为,招行区隔于竞争对手的壁垒正在于其专业性,体现在技术上,“金融自身构成非常强的技术壁垒。”  “如果银行停留在过去钱多人傻的时代,不会有未来;银行如果没有办法回应互联网对我们的挑战,不会有未来。因为客户变了,竞争对手变了。”刘加隆最后说。
(原标题:招行开启零售银行智能投顾时代 尝试打造金融垂直自场景)
(责任编辑:DF319)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_凤凰科技
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近期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到“智能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
智能金融涌动之时,传统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五大行纷纷牵手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苏宁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而先行者早已推出银行版的“智能投顾”服务。下面问题来了:银行能玩转智能投顾吗?
智能投顾=人工智能+投资顾问
国内将“Robo Advisors”译成了智能投顾,显得非常高深,其实更准确的翻译是“机器人投顾”,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工智能+投资顾问”。
参考美国金融业管理局(FINRA)官方定义:智能投顾是数字化投资(digital investment)的一种,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以及投资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翻译成俗话就是——用机器人替你理财,进行组合的配置和优化。
智能投顾兴起于美国,于2012年在投资顾问行业试水。据花旗集团的报告,智能投顾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0美元增加到了2015年底的187亿美元。而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预测,全球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0.3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8%,一个巨大的市场即将爆发。
在美国,智能投顾将目标定位在大量的中产阶级上,因为这部分人资产少、基数大,得不到理想的咨询服务(财富顾问是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的,收费很高),但同样需要投资来保值增值。
对国内而言,智能投顾同样可以视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为广大中产家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宜信财富日前发布的《中国新中产智能投顾研究报告》显示,76%的新中产希望通过智能顾问获得投资推荐;73%的新中产偏好稳健性投资产品;62%的新中产追求个性化理财产品;61%的新中产追求性价比高的理财产品。
在美国,新兴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智能投顾领域。独立公司如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等都已融资过亿,成长为新兴类金融公司。而截至2017年2月底,Wealthfront、Betterment分别管理了50.1亿美元、73.6亿美元(参见图1)。
而全球传统金融机构纷纷以收购、合作或自建的形式布局智能投顾平台,如贝莱德收购Future Advisor,高盛收购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Dollar,富国基金与Betterment展开合作,先锋基金推出自有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客户优势,后来居上,据Statista统计,截止2017年2月,先锋基金2014年推出的智能投顾平台——先锋PAS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47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2015年,智能投顾进入国内视野,以C2C(Copy to China)的方式传入中国(某券商研报语)。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涉足智能投顾,比较知名的有弥财、宜信投米AR、金贝塔、苏宁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北京的则有平安一账通、同花顺iFind、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等。
智能投顾市场鱼龙混杂,有不少平台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纯粹为了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搭配几个简单策略选股,更有甚者将非标债权重新包装,放入投资者资产配置计划里,造成信用风险积聚。
传统商业入局,堪称大象起舞!
日,招商银行推出面向普通客群的智能理财服务“摩羯智投”,成为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模型的传统商业银行。几乎在同时,浦发银行基于手机银行8.0版本,推出面向客户自助使用的线上资产配置服务平台——“财智机器人”。
在此,我们以摩羯智投为例来观察银行如何玩转智能投顾的。
招商银行是这样定义摩羯智投的:
摩羯智投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招商银行十余年的财富管理实践及基金研究经验,构建的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的“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摩羯智投是基于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构建一个FOF,然后实现一键购买,实质上是“资产智能配置+基金销售”,类似于“理财魔方”的模式——理财魔方提供资产配置方案,整合介入盈米财富基金的购买端口。摩羯智投适合于普通人的理财需求,参与门槛仅有2万元,这与招行扩大财富管理客户群体的目标是一致的。
摩羯智投目前选择公募基金做资产标的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公募基金的覆盖面广,囊括了境内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石油等众多品种;其次,标准化程度高,监管要求较高,有完善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其三,公募基金的认购起点比较低,普遍在10-1000元之间,而银行理财普遍起点5万-10万元;最后,流动性高,有利于快速实现资产组合再平衡。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统计公募基金年的收益情况,仅有3年收益为负值,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9.2%(参见图2)。但是喜欢追涨杀跌的散户却亏损居多,即投资产品能带来正收益,但投资者却在亏损。智能投顾的出现,将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的弱点,自动止损或止盈,从而为控制风险,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来看,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传统商业银行介入智能投顾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传统银行具有遍布全国的网点、丰富的客户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数据,包括资产、投资、贷款等各类交易,远远超过其他金融机构。如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入挖掘,将会为银行的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收益。
同时传统商业银行是公募基金的主要销售机构、资产托管机构,银行拥有极强的主动权和议价能力。
银行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推出智能投顾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将会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招商银行2015年实现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达6057亿元,代理基金收入75.19亿元,平均销售费率约1.24%;而由于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基金销售出现下滑,2016年代理基金收入55.39 亿元,同比下降26.33%。
后来随着摩羯智投的推出,招商银行结合线上线下的多方宣传,引起了众多普通客户关注并参与摩羯智投,继而带动基金销售收入的增加。截至2017年8月初,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的平均收益率总体表现优于上证指数和中证全债,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亿。
不过,也应该看到,招商银行的智能投顾的落脚点,放在了“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上。这里面固然有监管政策的原因,国内智能投顾尚未有监管政策和法律规定,而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是独立进行的,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目的在于销售基金组合——相比而言,银行平台的基金费用高于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
智能投顾的第二个目标是优选基金组合,尽量降低投资标的相关性,而其目前推荐的基金组合,有很多主动型管理基金,而不是被动指数基金,是否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也值得商榷。
据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是利用银行的基础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建模,结合客户风险收益情况,得出的个性化投资组合。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谁来监督智能投顾,谁来确保底层代码的公平性、安全性、可靠性?
笔者认为,银行入局智能投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紧跟国内智能投顾监管政策,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储备,加快丰富投资产品标的等,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钛媒体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岳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92
播放数:1443966
播放数:497053
播放数:5808920371被浏览57838分享邀请回答93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9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智能投顾或掀银行再造第三次浪潮|银行|贝莱德|银行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三次银行再造浪潮,都无一例外地推动银行业抓住技术变革契机,主动实施组织和流程再造,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    日前,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宣布一项重组计划,约有40名主动型基金部门员工将被裁员,其中包括7名投资组合经理。贝莱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信息的民主化使得主动型投资变得越来越难做。我们必须改变生态系统,更多地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以及传统投资策略中的因素和模型。”   随着量化投资和智能投顾的深入推进、步步紧逼,传统基金经理和投资顾问的饭碗是否会受到威胁?一直以来让人“羡慕忌妒恨”的高级“金领”们,是否也会沦为令人同情的“弱势群体”?  2014年,智能投顾这一概念便引入中国。随着居民财富积累日益增多、市场变化加剧、个人投资理财难度日益加大,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信息获取困难,倒逼投资者对大数据和量化投资的接受度日益提高。因应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涉足智能投顾这一领域,希望尽快占领这一新的制高点,在未来财富市场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智能投顾有机整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备迅速吸收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能较快读取、整理、分析公开数据、图像乃至非结构化信息,据此作出投资、借贷、风险管理决定。同时,智能投顾还可以克服人性弱点和思维盲点,在支持下,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智能投顾这一低成本、定制化优势,有助于打破“投顾仅是高净值人群专利”这一禁区,揭开原先高不可攀的财富管理的神秘面纱,使投顾走进千家万户,走向草根阶层。  当然,目前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发展面临诸多制约,还要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以及投资人对智能投顾逐步了解和信任。监管规范和行业自律以及各类风险管控等问题,都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推动解决。  金融与科技结合,是银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催化剂。变革也有周期,大的变革一般10年左右就来一次。近20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业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以及它们处理危机的策略和方法,下决心抓住电子化开始发展带来的契机,加快优化柜面业务处理流程,推出“综合柜员制”,释放大量出纳和会计人员,对他们加强培训教育,使他们转岗为信贷员、营销员,实现从“坐商”到“行商”的华丽转身。“客户经理制”的推出,标志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范式的开始,由此带来的银行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业务体系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卷美欧等金融市场。为应对危机挑战,我国银行业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机会,加快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步伐,加快内部组织结构再造,发展流程银行,力推数据集中、风控集中、流程优化、垂直管理,节约成本,管控风险,提高效率。一批技术、会计人员转岗到业务条线,加强前台业务销售和服务。  2017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第三次银行再造的大好机会。与传统人才投顾相比,智能投顾具有服务面广、成本低、客观性、规范性、避免人工失误等诸多特点和优势。智能投顾的发展,将使“一对一”财富管理从高净值客户服务普及到一般客户,市场空间非常之大。  三次银行再造浪潮,都无一例外地推动银行业抓住技术变革契机,主动实施组织和流程再造,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迈上一步又一步阶梯。  毋庸讳言,每次再造都无法避免阵痛。智能投顾中的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涉及金融学、投资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很高的专业壁垒。不难想象,将会有一批营销、销售人员,因不能适应新岗位要求而面临淘汰危险。  变革,往往意味着机会,也意味风险。智能投顾来了,如何应对,全在自己。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私人银行中心副总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投顾业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