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意可以实现问候客户 创意的爆炸性增长 中文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本站关注互联网的创意与设计,但不仅限于互联网。最初的创意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构建了产品的基石;简洁美观的设计能瞬间抓住用户的心,操作流畅是实现绝佳用户体验的必备要素。带着这几个关注点,我们一起去品味那些顶级产品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吧。
小米和360:两个100亿美元的故事
过去一周内中国诞生了两家100亿美元公司,首先是小米公司第四轮融资尘埃落定,雷军在微博上确认了小米100亿美元的估值。然而屁股还没有捂热板凳,发布了Q2财报的奇虎360就将小米拉下马来。360股价在26号盘中一度触及81.6美元,报出100.4亿美元的市值。不过收盘时360股价略微下挫,市值大约为96亿美元。
奇虎360再推出搜索业务之后一路狂飙。而小米三年三款手机100亿美元身价,蹿升同样令人炫目。虽然外界解读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100亿美元体现的正是资本市场对第四大互联网巨头的期待。
首先小米的100亿美元估值的肯定不只是小米手机的价值。当今手机市场,除了三星和苹果,已经没有哪家的手机业务价值超过100亿美元,诺基亚剥离诺西也就100亿左右,HTC、LG和黑莓不过50亿美元上下,索尼和摩托罗拉恐怕更低。偏安中国市场一隅,商业模式极具本土特色的小米,无论如何不可能靠手机业务给自己贴上100亿美元的价签。雷军把小米的高估值归结为&市梦率&,这里的梦正是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梦&。
40岁再上路
作为中国IT江湖第一批弄潮儿,雷军不能说生不逢时,但是时运到底有些不济。那批人中马化腾早早就当上了甩手掌柜,张朝阳已经得过两轮抑郁症了,马云辞职当起了创业导师。去年被央视评为&中国经济新锐人物&,雷军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苦笑了。
雷军过去创业和投资还是可圈可点的,前后二十多个公司被人称为雷军系,但是雷军承认自己错过了黄金时代。中国没有产生自己的微软,而是跑步进入互联网时代,雷军说当年在金山抽调过多人力物力死磕WPS。等回头一看,互联网江湖已经众神归位,自己只有几个零星的山头被包围在BAT的汪洋大海之中。
雷军创办小米,自己说的很悲壮:&40岁重头再来,再输就真的不会多想了&。雷军现在还在多想的恐怕就是以小米为平台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把从前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一虾三吃还是三位一体
雷军最近两年接受采访,言必称&铁人三项&(硬件、软件和互联网)。一个硬件是小米手机,软件是MIUI和金山等手机软件,互联网则是小米社区&商城和米聊等其他互联网产品。雷军系的构架和BAT的构架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腾讯为例,其用户来源只有一个QQ。炒作了多时的&移动互联网第一张船票&微信,在Q2财报中仍被手机QQ甩开两个身位。微信和QQ空间都是对QQ用户的二次挖掘,其他腾讯的软件更加依赖QQ的分发渠道,腾讯门户不敢想象没有QQ弹窗的日子。
&淘不出手心&的阿里巴巴还有&百度一下全都知道&的百度,也是一模一样的玩儿法。再看雷军系的产品虽然热闹,但是总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除了拉卡拉和YY似乎都没有在获得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即使是拉卡拉和YY,都属于市场中个性比较鲜明的产品,同行业中的巨头不是一个玩儿法,营收规模也比较小。比较普适的UC现在一方面市场份额下滑,另一方面又傍上了马云干爹。在UC和QQ的口水战中雷军的沉默曾引起俞永福不满。
小米想出海,BAT分分钟堵截
雷军说小米像亚马逊而不是苹果,通过后期互联网服务挣钱。雷军当然可以挣到钱,现在有小米应用商城、MIUI主题、小米周边配件已经给他挣上钱了。然而囿于小米的用户基数,盘子还是太小。未来小米的动向有电视、电商和游戏平台几个方面,没有一个方面是BAT愿意放给小米的。之前小米的抢购预约人数每轮也就几十万,红米放到QQ空间上首发,预约人数就是750万。
现在小米和腾讯把酒言欢,大致是因为腾讯没有染指硬件。小米手机现在势头很猛,MIUI的用户口碑也很好。但是想利用小米做互联网,分分钟都会遭到BAT堵截。同时小米手机作为硬件产品,上有苹果三星,下有中华酷联,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像BAT垄断互联网一样垄断手机市场。因此小米手机的用户,虽然声势很大,放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上同样是少数群体。
依靠硬件拓展服务,前提条件是你的软件和互联网产品本身就占据优势,比如谷歌借Android推广搜索和邮件、地图等服务,亚马逊用Kindle巩固出版业优势。但是想用硬件推广劣势互联网服务,这个苹果也做不到,看看MobileMe和苹果地图吧。
投资者投了你也投了360
一年前周鸿祎推出360特供机和雷军大打口水仗的时候,正值小米第三轮融资估值40亿美元,360的市值是26亿美元。一年来小米增长250%,而360增长400%。一年前两人对拓展互联网版图的逻辑非常相似,周鸿祎自己也说得很明白,通过360的互联网渠道,出售高性价比手机,内置的360应用,争夺互联网入口。
一年后小米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做越大。周鸿祎却早早放弃了通过硬件抢夺互联网入口的方式,直接发力搜索业务向百度的腹地发起攻击。现在周鸿祎已经揽下了有道的搜索业务,随时可能收购搜狗。奇虎Q2的财报显示,360搜索业务带来广告收入暴涨,PC端和移动端入口稳固,渠道变现还有很大潜力。20%的搜索市场份额已经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一些开发者和创业者开始采用BAT3的说法来描述当前中国互联网。
除了游戏之外,其余各项对比依据市场占有率,游戏一项由于欢聚时代和360游戏业务特点不同,按照2013年Q2游戏业务营收进行对比
再回头去看雷军这些年在互联网界的成功投资,绕着BAT的外围转圈圈,特色鲜明有余,用户黏性不足。虽然避开巨头锋芒弄出来了一亩三分地,但是瓶颈接踵而至。不管是多看多玩还是凡客金山,没有一个圈住了用户。像凡客一样,一天不打广告用户数量就下降,米聊同样是虎头蛇尾。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联网巨头对硬件的不重视。
雷军现在用三驾马车讲了一个关于小米的故事,描绘了生态系统的前景。投资者听完故事给了钱,但是他们也同样投了360。这两个100亿美元的故事,讲到最后,是同一个结局。
文/创事记作者:手稿2012
马云:菜鸟让我们对社会、未来有敬畏之心
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的物流项目&中国智能骨干网&(简称CSN)今日在深圳正式启动。马云在会上表示,这次出来并不是所谓的复出,而是为了实现四五年前的想法,只是今天选择了这个秀,今天的出台,是我们一代人的理想、梦想。马云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取名&菜鸟网络&,&为什么取菜鸟的名字?我刚刚做互联网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一只菜鸟,但是正因为我们这批菜鸟,马化腾、李彦宏,所 有这些菜鸟今天变成不一样的鸟,今天700万淘宝卖家,中国无数小的卖家,所有在网上做电子商务的都是菜鸟,只有菜鸟才能飞向千家万户。
笨鸟先飞,飞了半 天还是笨鸟,而菜鸟还有机会变成好 鸟。我们取这个名字不断提醒自己我们要为对社会有敬畏之心,对未来有敬畏之心,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只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对未来有敬畏、对昨天有感恩的 鸟。&
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
我本来以为当了董事长以后就不需要再出来,但是没想到当董事长最主要职责就是出台和走秀。但是今天这个走秀是我期待了很多年的,这是一个我们阿里巴巴集团思考了4、5年一直希望建立的事,筹划了很久,但是很遗憾这个是在我不当CEO后才正式把这么大一个项目落地。
4、5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为中国物流做什么?其实国家在整个物流建设上投入了几十万亿,但是效益并不是很高,随着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我们必须在中国提升整个国家社会的效益,生产制造、小企业,如何能够帮所有的货达天下、货运天下。
今天中国物流高速发展离不开我们在座的三通一达,顺丰以及不在的所有物流公司的发展,我记得去年淘宝双十一节做了191亿,这是一个奇迹,但是更大奇迹居然在一天内运出7800万件包裹,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人把自己全家老小发动起来,把这些货送出去,没有让中国物流搞瘫。
但 是长此以往中国未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中国每天2500万包裹左右,十年后预计每年2亿包,今天中国的物流体系没有办法支撑未来2亿。所以我们有 一个大胆设想通过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让全中国2000个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能够24小时,只要你上网购物,24小时货一定送到你们家,这是一个伟大的理 想。
四年来我们一直不敢下手,这个理想太大,没有人干过,甚至想都不敢想,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国家项目。我们去考察了日本、欧洲、美国,今天在欧洲、美国、日本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日本的物流发展非常好,美国物流发展也非常好,但是他们基于IT。
在 中国基于互联网、基于电子商务,如何把国家已经投下的基础设施能够发挥作用,如何能够把今天全中国100多万快递人员能够支撑未来再增加的1000万快递 人员。从小的来讲,我希望更多的快递人员有尊严,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我希望中国的物流、中国的效率,大家知道中国整个GDP中18%来自物流。但是发达 国家在12%,这6个点如果降下来对整个国家经济效益是非常高。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项目,这个项目我们不是一年两年做出来,而是准备花十年时间,淘宝花了十年,支付宝花了9年,阿里巴巴花了14年,任何一个有理想色彩的公司必须花十年才能做下来。所以我特别高兴。
我 跟快递公司交流过程中,这张网络起来,我们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阿里巴巴永远不会做快递,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相信中国有很多快递公司做快递可以 做得比我们好。但是这个物流网起来可能会影响所有快递公司以后的商业模式,以前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可能不对了,因为它完全基于互联网思考。
所以这是我们希望做的,是人们没有做过的。直到今天为止到底是什么产品、方向怎么样、模式怎么样,一直争论不休,但是我们不争论的是这是一个理想主义项目,不仅仅对我们有影响,最主要对社会有影响,对十年以后消费有巨大影响。这是我的看法。
为 什么取菜鸟的名字?我刚刚做互联网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一只菜鸟,但是正因为我们这批菜鸟,马化腾、李彦宏,所有这些菜鸟今天变成不一样的鸟,今天700 万淘宝卖家,中国无数小的卖家,所有在网上做电子商务的都是菜鸟,只有菜鸟才能飞向千家万户。笨鸟先飞,飞了半天还是笨鸟,而菜鸟还有机会变成好鸟。我们 取这个名字不断提醒自己我们要为对社会有敬畏之心,对未来有敬畏之心,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只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对未来有敬畏、对昨天有感恩的鸟。
我 们希望通过亿的投资能够翘动几十万亿中国已经有的基础设施,能够把国家基础设施发挥出效应。让我们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充分利用,承担 起本来应该有的责任。昨天在股东会上讲也许十年里我们失败,谁都不能保证你一定不失败。但是万一被我们搞成了,我觉得今生无悔,终于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 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这是划时代意义。一直以来基础设施是国有企业做,今天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联合起来希望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做,今天我们也看到很多 国有企业,很多大型企业,像中国人寿、中信,很多金融机构对我们展示出了巨大信心和支持,在这儿表示衷心感谢,后面加入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不是为一 家企业做,这是为一个时代做。
再次谢谢大家,我还是做董事长,网上说我复出了,做社会化物流不是今天的想法,而是四五年前的想法,只是今天选择了这个秀、今天的出台,这是我们一代人的理想、梦想,谢谢大家!
稿源:新浪科技
One by one.&&转自&
传统企业数字化防卫:新经济崛起 打破信息鸿沟
蒂姆&伯纳斯&李在发明万维网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随后的二十多年里,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更不会想到一道数字鸿沟横亘而起,扯裂着新兴与传统。
这道鸿沟不仅赤裸裸地划出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边界,也在各种经济体上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一面是物流,一面是信息流;一面是孤岛,一面是网络。
幸运的是,一股暗流悄然涌动,填充了愈裂愈大的鸿沟。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流行,开始侵袭进入传统企业的基因,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化和颠覆化。
不管是未雨绸缪提前防卫,还是迎难而上开拓领地,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数字时代的新经济态势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引领下的新经济模式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打造良性用户生态系统的核心之上,从SoLoMo到O2O,从Facebook到微信,从App Store到Kindle,这些消费领域的强势新生力量在革新着用户传统的消费习惯,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金矿,也在不断侵蚀着传统企业的地盘。在历史悠久的零售行业,这一态势愈发明显。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玛实验室一直在帮助沃尔玛改进搜索引擎,并且在2012年秋天改进商品配送服务。这些无疑都是沃尔玛进军电子商务市场最为明显的信号。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连锁超市,沃尔玛在电子商务领域却成为了一个落后生,强大的亚马逊在将Barnes & Noble 以及百思买边缘化之后,拥有了更大野心,开始尝试涉猎沃尔玛的主营业务。
从长远来看,沃尔玛向数字化的转变需要十余年时间,但沃尔玛已经开始掌握和应用网络技术,数字化不是公司的一个项目,而是整体战略。
新经济模式对传统零售业影响到底有多大?比起沃尔玛,更加保守更加传统的家居巨头宜家的举动似乎更能说明这一潮流。一贯注重&购物体验&和&冲动消费&的宜家去年末表示,未来十年将在绝大多数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宜家英国负责人表示,安排一定的品类在线上销售将带来明显的销量增长,但这永远不会成为宜家的主流。O2O的精髓就在于,用户的消费行为可追踪、可衡量、可预测,所有用户的线上和线下行为都能被记录,最终形成海量的消费行为数据库。对于宜家未来的营销与决策来说,这才是最诱人的。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传统零售业革新重要的一环。
比起零售业的无奈迎战,与之息息相关的传统支付行业&&银行&&主动行动了起来,在移动支付尚未颠覆化和主流化之前,变成对手的样子无疑是最安全的防卫手段。
对美国移动支付行业来说,这是个纷争的战国时期,Square、Paypal与Google Wallet凭借着先发优势占据着一定的领先优势。美国信用卡巨头显然不会视而不见,他们也在收购和研发自己的移动支付手段。Visa不仅投资了Square,先后收购了移动支付公司Fundamo和PlaySpan;美国运通发布了自己的产品Serve;万事达斥资5.2亿美元收购了DataCash。另一阵营的传统零售巨头们也不愿将市场拱手让人,沃尔玛、Target、7-11和百思买等美国最大的几家连锁零售商本周宣布成立合资公司Merchant Customer Exchange,计划开发移动支付应用。
在地球对面的中国,招行银行同样举起了革新大旗。去年9月,招商银行宣布要最早废掉信用卡,变革信用卡形式,将其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设备终端,争夺移动支付这个未来的战场。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内,招商银行接连与HTC和联通达成合作,构想实实在在落地。而这个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尚方兴未艾,传统银行的拥抱和介入,对于自身和行业来说,都是一种促进和革新。
相对于零售业的防御和银行业的拥抱,汽车行业则代表了传统企业对待数字化潮流的第三种态度:开拓。在传统的汽车领域,巨头们试图围绕产品打造出一个类似苹果和谷歌的全新生态系统,以此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并拴住顾客。在今年一月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福特和通用双双引起轰动,两家公司都计划邀请软件开发商为汽车来开发应用程序。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竞赛,看谁能使得驾驶过程变得更加便利、安全和快乐。
新经济模式下疲态的传统企业,正在数字化的浪潮下焕发&第二春&。
模范:耐克的数字重生
从一家传统的运动服饰公司到成为一个数字运动王国,耐克完整地展现了传统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成功轨迹。
刚刚结束的2012年可以称为耐克的运动数字化元年,它的数字运动平台Nike+迎来了全面爆发。短短1年时间内,多款重量级产品相继问世,Nike+线上社区的注册用户数量也从年初的500万迅速增加到1000万以上的规模。财报显示,2013年第一财季耐克在北美的营收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3%,这个数字远高于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长率,Nike+正在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2006年5月,耐克与苹果这两家最酷的公司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在纽约联合发布了Nike+iPod运动系列组件。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耐克的初衷是要把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但是,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本身并不稀奇,用户用其他品牌的产品同样能够完成这件事,耐克需要有一个&噱头&将自己的跑鞋与苹果的产品紧紧绑在一起。于是,&数据&成为了将二者连接起来的纽带。Nike+iPod组件通过在鞋里加上传感器并给iPod装上接收器,使用户能够实时看到自己的步速、距离等一系列跑步数据。双方合作大获成功,2010年耐克的跑步产品收入一举超过了享有盛名的篮球产品。
市场环境的迅速改变,使得数据的重要性开始凸显,耐克也不断修正着自己的思路&&Nike+逐渐从一款定位音乐的产品开始向一款主打运动数字化功能的产品转型。随着iPhone的问世,一批受Nike+启发的运动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RunKeeper和Endomondo等佼佼者很快便拿到千万美元的风投,至今已经汇聚了千万规模的用户。
如果RunKeeper这样的公司安于只做App,那么或许耐克还不用过分紧张,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不断增大,便携性能也越来越差,这逼得这些创业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硬件&设备。比如Endomondo不但与Fitbit等公司合作推出便携设备,更是创立了自己运动服饰的品牌,直接跟耐克抢生意。
虎视眈眈之下,被围攻的耐克2010年成立了独立的数字运动部门,与耐克的研发、营销等部门属于同一个级别,运动数字化正式成为耐克的战略发展方向。
步入2012年以后,耐克突然加速,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在运动数字化领域的布局。2月,数字运动部门发布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款重量级产品&&Fuelband运动功能手环,一款几乎能够测量佩戴者所有日常活动所消耗能量的产品,完成了对非运动人群的覆盖,进一步普及了Nike+的理念。与此同时,耐克开始为自己的数字王国修筑护城河,推出了差异化的能量计量单位NikeFuel,为用户从Nike+向RunKeeper等其他产品的迁移设置了壁垒。
另一方面,耐克也在逐渐减少对苹果生态系统的依赖,构建自有运动生态系统。2012年6月初推出了与知名导航产品供应商TomTom合作的具有GPS功能的运动腕表,6月下旬,Nike+Running登陆Android平台。在Nike+Basketball和Nike+Training这两款产品配套鞋款的专用传感器上,已经看不到苹果的Logo。Nike+的线上社区,即在完成自身社交属性的同时,焕发着数据的强大魅力,为耐克的决策指明方向。
让人叹服的是,就在不久之前,耐克与美国第二大孵化器TechStars合作推出了Nike+Accelerator项目,鼓励创业团队利用Nike+的平台开发出更加创新的应用。这无疑成为了耐克左右未来战局的一步重要棋子。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发展不再取决于资本规模的大小,更取决于对新经济模式的理解和拥抱,这也大大拓展了传统企业的边界。
&传统&只是一个标签,不要使之成为自身固化的属性。在数字化的宇宙中,只有&变化&是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不管是无奈应对、主动拥抱还是迷茫开拓,创新永远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保证。
文/腾讯科技
零售业、银行业、汽车行业、运动行业,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拥抱移动互联网。难怪说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和影响要大于互联网。&&转自&
九类角色搭起App Store
本文来源于Ke's Blog&,作者为王珂。作者提到App Store杂谈系列的编写初衷,是分享他近3年多来在App Store中的实际经验和心得。写得尽量少用术语,多用白话,不会写得太深入,希望这样受众可以广一些。&简单地讲,App Store就是iDevice上,用户下载App的App。Jobs当年本来不同意开放iOS SDK,也不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开发自己的App,因为他担心这样会影响iPhone的体验和品质。后来苹果董事会的一位董事(知道的请告诉我是谁)说服了 Jobs,于是有了今天上百万的App。&在iDevice上,除了苹果官方的App Store,还有Cydia和91,先说Cydia。&iDevice是可以越狱的,Cydia就是越狱设备的App Store。Cydia上有很多&非常有用&的App,有的甚至直接影响了iOS的设计。Cydia上有免费的应用,也有付费的应用,有的卖得很贵也很不错。&91是另外一套路子:破解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并&免费&提供给用户。这种行为在中国目前没有法律上的问题,但毕竟带着&原罪&起家的,91最近也 在努力洗白白。另外91存在大量的用户,甚至一度成为国内一些游戏发行商的首发平台。越狱和破解是不同的概念。在美国越狱iOS是合法的,但安装破解应用 是非法的。在中国随便你怎么搞,反正没法律。&我们这里只讨论苹果官方的App Store,其生态大概有下列角色:&用户&各国政府与当地法律&苹果公司及其审核团队&第三方开发者&广告主&广告平台&发行商&投资人&形形色色的类Levis公司&
先来说用户。App Store是全球市场,目前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早有前有个八大区的说法,即美、日、英等付费率和用户量比较重要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区近两 年成长非常快,现在的每日下载量至少仅次于美国。我手头没有详细的数据,而且数据也一直在变化,但即使美国区也最多占到App Store整个用户量的30%。所以对于国内的开发者和团队,如果只做国内市场,先把这个百分比算进去。&中国区的用户是最不好伺候的,当然美国区、日本区的用户也不好伺候,但问题不一样。我的App美国日本区的付费率可以高达5%,但中国区能有 0.5%就不错了。收不到钱那我们搞免费吧,收到最恶毒的评论是&免费应用竟然放广告,不如当妓女去站街&,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国区靠广告盈利,除了忍受仅 次于非洲、南美的广告出价,还要忍受天朝人民的口水、破解、大公司的抄袭(跟你做个一样的,宣传永远没有广告)&&
接着谈各国政府与当地的法律。各地法律不一样,最直接有影响就是税务与版权问题。所以App Store是分区的,AppleID也是分区的,在一个地区注册的AppleID不能去其它区下载应用。另外由于版权问题,很多音乐类的App只在特定的 区才有。比如QQ音乐、虾米音乐只在中国区可以下载得到。&
苹果审核团队。低调而神秘,你永远搞不清楚他们的尺度,不同的审核人员标准大相径庭,当然这是对于一些小问题。如果你使用私有API或者绕开App Store搞支付,拒你没商量。&
接下来就是第三方开发者了。什么是第三方?除了苹果、用户,其它的公司、团队、个人,全算第三方。这些第三方开发者,分走App Store收益的70%,苹果自己留30%。苹果对于第三方基本是一视同仁的,最近打了很多国内大公司的脸,米国佬不吃天朝这套,你也没办法。&
广告主。有人用App,有人卖App,还有人想打广告推销他们的产品。卖保险的、卖机票的、卖避孕套的都有,另外还有卖App的自己也打广告。&
广告平台。广告主要打广告,一个一个联系开发者太麻烦,商务、设计、技术等等环节都是问题。很多广告平台充当了中介者的角色,拿来广告主的钱,再拿来开发者、发行商的广告库存,平台在中间赚差价。相当于分众进入了移动互联网。&
发行商。开发者又要做设计、又要写代码,还要卖App,好麻烦,而且盈利没保证,品牌也不容易做起来。于是有了Chillingo、触控这类的发行商。发行商有的自己也开发App,但主要的模式是代理发行其它开发者的App,赚规模经济的钱。&
投资人。基本是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他们投钱进来占股份,然后期望在团队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退出(就是指回收投资并赚钱)。多数投资人的钱不是自己的,他们是帮助有钱人打理钱的理财专家,回报是&固定工资&+&绩效奖金&。&
形形色色的类Levis公司。有人淘金有人卖水还有人卖裤子。你很难将他们清楚地分门别类,因为他们也经常在变,有的还身兼数职。有的今天做外包,明天搞&排名优化&。当然更有些前途和技术含量的就是像Flurry、App Annie这类的数据分析公司了。&不同的团队,定位不一样。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一起构建了App Store的整个生态。&Via 虎嗅网
移动革命如何改变零售行业?
【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状况分析】
Via 移动行业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状况分析】?主要用户是男性,占55%;?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岁;?城市用户占到90%;?有56%的用户每天至少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一次;?有63%的用户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搜索;?有85%的用户会观看视频;?有92%的用户会访问社交网络。
汽车的互联网革命
当第一次坐进搭载互联驾驶系统的华晨宝马5系时,王兴的第一个问题是:车载系统是基于什么系统编写的?他打开系统信息,看到 Apache、FreeBSD 等相关协议后,这位创办过美团网、饭否和校内网(后来改名为人人网)的资深极客笑了。2个小时的试驾,让王兴对华晨宝马5搭载的互联驾驶系统交互过程称赞不少。不过在停车入位时,却遇到了点小麻烦。他不无自嘲地说:&看来我最需要靠谱的停车辅助系统。&
当《商业价值》记者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互联驾驶应用&这个问题抛给王兴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云&加&多屏&就足够了。汽车要做的是成为一个好的终端,将平台开放出来,并且与其他设备无缝对接。
事实上,将汽车看成开放平台的互联网终端,已经不是只有王兴这样的极客才会这么想。随着商业社会的互联网化,在不断激发人们创新思维的同时,更对传统行业提出挑战。汽车作为人类解决距离问题的交通工具,已经不仅仅满足人们从A点到B点的需求,而是作为生活中一段比较私密的时间和空间,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关乎到用什么样的方式从A点到B点,还关乎到了B点后要干什么。汽车能否扮演好最大的移动终端和开放平台的角色,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汽车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并且,一些具有前瞻性思维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在行动。
王兴试驾的这辆华晨宝马5中搭载的互联驾驶系统,在传统汽车领域,有一个略带历史味道的名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但是,这个称呼正在被&汽车互联驾驶&逐渐取代,后者更强调汽车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更能代表互联网引发的这一波车轮上的创新革命。在美国,电子消费类产品咨询公司iSuppli在2007年的CES刚刚结束曾预测,2007年将是汽车产业的分水岭&&许多汽车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信息娱乐系统,以适应消费电子产品和内容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市场虽然晚了几年,但是这种趋势正渐行渐近。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越来越多互联网势力开始介入到汽车产业,比如Tesla的电动跑车,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在不断刷新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早在几年前,欧美品牌的汽车中连一个USB接口都显得特别&珍贵&,如今这些汽车公司已纷纷开始加入重新定义汽车的行列。
汽车互联进化
iPhone不但颠覆了手机行业,也给汽车业带来了很多启发。在中国最早提出&数字化轿车&概念的上汽荣威550,恰逢第一代iPhone手机在中国的风靡。在当时一场上汽荣威550上市的头脑风暴会上,用了一张《骇客帝国》的图片,以表达数字和触控时代的到来。荣威550希望借势而上,打造&数字轿车&的概念。那时候,&数字汽车&的概念不管在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下称上汽汽车)内部,还是在整个业界都遭到了质疑。但是,当时的决策者已经嗅到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上汽汽车最早在中国市场开启了3G汽车概念,这一概念后来延伸出了inkaNet汽车互联平台。
在中国市场上,目前已有的汽车互联驾驶系统大概可以划分出Android和Linux两大阵营。Android阵营里基本是本土汽车品牌,比如搭载于MG5上的inkaNet是基于Android1.6版本开发的。Android1.6版本并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系统,且Android已经升级到4.2版本,但是由于汽车开发周期长达2年,从匹配和各种极寒极热测试,都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外资品牌更愿意从更加底层的Linux系统入手,重新打造一套全新的系统。但是从资源匹配上,Android无疑也是小规模公司起步切入的一个机会。
无论如何,inkaNet几乎是最早在国内打出3G汽车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大规模部署的汽车互联系统。它没有追随通用汽车Onstar和丰田Gbook,而是用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为切入口整合了娱乐、导航,同时集合了人工呼叫台类似于Onstar和Gbook的功能。
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智能总监孙光辉和设计总监向怡宁在试驾了搭载inkaNet系统的汽车之后,这样评价inkaNet:&做这套系统的公司有一个目标远大的老板,却没有远大理想的执行层。&基本上把Android在手机上已有的一套体系生搬到汽车上,没有和汽车做整合,更像是给汽车装了一个Android系统平板电脑。
由于手机的使用环境和汽车完全不同,因此汽车互联系统需要更加简便的操作,同时,很多App并不适合用在汽车使用,比如UC浏览器、微博和邮件阅读等。孙光辉表示:&如果从时间轴来看,上班族在汽车上用股票相关App的机会也基本没有,因为上班途中股票还没有开始交易,周末出游股市也不开盘。好的产品并不是给人更多选择,而是给人尽量少的好选择。&
&刚刚我点播音乐,语音系统说music,但是我说我要miusc,系统却听不懂。&向怡宁表示,虽然这些是很小的细节,但是从设计上而言并没有太人性化。
2012年,宝马开始在国产宝马汽车上搭载宝马互联驾驶(Connect Drive)系统,宝马Mini则搭载了Mini互联空间站。在未来,这套系统将会在更多国内宝马产品上普及。福特汽车在新福克斯上搭载了SYNC,奥迪也在部分车型上尝试用奥迪Connect。2012年12月份发布的凯迪拉克CUE系统也颇具可圈可点之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果然是来自离硅谷很近的美国豪华车品牌&。在工业设计上更简洁和整合,在交互性上,虽然不同于德系的旋钮按钮加手写输入,电容触屏加回馈感更加直接,和手机的互联互通也更加容易,并且会自动对手机里的音乐信息进行归类。而行驶状态则更多运用了方向盘上的按钮。
中国本土品牌除了上汽荣威和MG搭载了基于Android系统打造的inkaNet汽车互联平台,还有比亚迪的i系统,吉利的G-NetLink等,也都开始在基于互联网基础将汽车打造成最大的移动终端。一些在这方面尚没有成熟产品的汽车公司也启动了相关项目,比如长城汽车在2012年成立了汽车信息娱乐相关的部门,奇瑞和博世合作相关汽车多媒体的业务。
外资汽车品牌的交互设计,大多选择在Linux基础上重新开发适合该汽车品牌形象的交互系统。比如,奥迪Connect和汽车本身的对接非常紧密,更像是汽车的神经中枢,可以调节悬挂和驾驶模式等,但是人机交互的过程相对复杂,需要选择的交互方式比较多,似乎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对科技的理解。宝马互联驾驶在人机交互的简洁性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输入方式也容易记忆,动态地图、实时路况显示,都是堪称上乘,但是宝马互联驾驶只能和iPhone手机对接App,其他类型的手机还只可以对接短信、电话、音乐和邮件。
最大的终端
如果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目前国产的汽车互联系统普遍不太理想,因为没有和汽车本身紧密结合,系统更新周期过于漫长,常常把手机系统照搬到汽车上。这种状况下,即便真正要做开放平台,开发者也未必买账。而对于国际汽车品牌而言,系统需要一个汉化和本土化过程,同时又因为太专注于汽车,系统的操作模式往往需要驾驶者有一个相对复杂的再学习过程。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是,为什么汽车公司要花很多精力来开发汽车操作系统?
王兴分析,因为目前汽车平台系统各个品牌间很难统一通用,同时汽车数量级和手机无法比拟,此外App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而汽车开发的周期却相对较长,并不适合开发者直接在汽车互联系统上开发App。同时离人身体更近的仍然是手机,能够更好地记录和贴近人。
为什么不利用现有资源?如果手机作为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云端识别个人偏好,汽车移动App处理汽车数据。比如,王兴认为,最好的导航方式是,可以在手机上选择好地点和路线,直接通过云对接到汽车的屏幕上,因为在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屏幕更大,更有利于导航。也许目前真正需要汽车行业开放的是思维和端口,而汽车仍然做汽车该做的事。
在互联网主导创新思维的商业时代,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重新思考汽车和人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评价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终端平台的优劣将从几个清晰的方面体现,如果抛开工业设计以及品牌层面的呈现,汽车移动终端系统如何在屏幕和汽车之间无缝对接,更多的显示汽车本身状况;同时,汽车屏幕如何与各种不同移动终端链接,体现云和多屏的便利性;系统如何让驾驶者无论是在动态还是静态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操作;实时在线,定位救援,同时又不被打搅;能够多大程度上开放平台,让更多开发者为汽车开发好的应用,并不是仅仅指开放汽车平台,而是汽车开放平台和手机上的App相对接。
对于汽车互联来说,最重要的除了和手机等离人身体更近的移动产品进行&云&对接以外,自身还需要做什么优化?对此,分别试驾了搭载MG5 inkaNet和搭载Connect的奥迪A7的孙光辉和向怡宁,以及eico创始人许士彦和设计总监张卷益基本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就是把已有的人机交互做得更加细致,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学习、整合应用,而要加强地图应用扩展。比如寻找附近的餐厅、酒店,不仅仅是信息还包含口碑推荐;此外地图实时更新,有限行信息,道路修理信息,和驾驶相关的天气信息,交通流量状况等等都非常重要,由于信息时代变化非常快,导航信息的实时更新显得非常重要。张卷益举例,在奥迪A7输入法上输入&lu&出来的第一个字竟然不是&路&,事实上这样推荐字的算法并不困难,而在导航中运用到的常用字其实是可以算出来并且进行有限推荐的。
所以我们不需要在汽车互联驾驶系统里放入类似开心网、微博等并不适合在车内使用的App,当然很有可能这些App在开发初期(2年前)仍然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出于市场传播的考虑告诉人们:你的汽车也可以像你的iPhone手机一样讨人喜欢,实时在线社交。很遗憾,这已经落伍了,因此把真正需要汽车做的交还给汽车,比如更多的汽车内部数据显示、保养维修提醒、故障码解读、辅助驾驶等。同时挖掘更深层次的数据,比如推荐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什么时候出门,等待红灯和交通拥堵所花的时间最少。
未来和挑战
互联网的思维是开放与众包,而非一人一个系统,对于汽车而言重要的是硬件层面的数据开放,而非在应用层建立一个开放平台,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心态,汽车只需要在开放权限上给自己的App一个优先级。
比如做一个汽车品牌的App在智能手机里,当手机和汽车无缝对接的时候,汽车屏幕中立刻出现的是该品牌App界面,而手机里其他的App可以在这个界面下无缝对接。而在安全性优先,和汽车本身以及和驾驶相关的信息优先的情况下,汽车互联系统才更像一个开放的,懂得每个人需求的系统。
&最终所有的事情被联系起来&&人、想法、目标。联系的质量就是质量的关键。&通用汽车人机交互及人因工程首席技术专家Andy Gellatly表示,这也许正是关键问题所在,因为这需要在不同行业思维中间搭建一座桥梁。从开发者和汽车公司角度看,要找到一种好的商业模式让双方获利。从公司的层面看,要把汽车作为一个开放平台的移动大终端来设计人机交互的硬件和软件,最大的挑战是企业内部流程和决策。这次整合了工业设计,图形设计,交互设计和工程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做调研,并进行产品设计,这个过程各个不同部门合作的质量决定了CUE的质量。
事实上对于产品本身而言内部流程和决策的变革非常重要,对于商业运用来看,如何整合资源让多方管道同时获利也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陈威旭表示,非常不赞同在汽车上另插一个sim卡的做法,因为这样计费不方便合理,只需要汽车和手机共用一个流量卡,这样用套餐也会方便很多。他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产生,虽然各个汽车平台没有产生通用平台,但是开发者可以开发一样的App共用。
凯迪拉克CUE系统的开发开始于2008年,是通用汽车首次最大程度上统一了设计和工程的语言,核心团队只有35人。CUE系统最成功的一点是做得非常整合,而且呈现方式非常炫酷,它把可操作的主要应用分成音乐、手机和导航。在汽车上运用了有触感回馈的电容屏,并且有专门大储存空间用于电子产品在车内的充电、链接和存放。
Andy Gellatly表示,在不远的未来,将被广泛运用到汽车上的技术,在输入输出识别上将是:语音识别、文字信息朗读、直接操作、手势变化、人眼动作识别和跟踪。此外就是增强显示、抬头显示、三维显示和接近头盔显示器的解决方案将被用到汽车显示上。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基于汽车应用场景上重新定义汽车,而不仅仅是把iPhone和安卓重新定义手机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到汽车上。把属于汽车的导航、娱乐和交互做到极致,而把更多应用开发交给手机等更贴身的移动终端,最终把这一切无缝对接,这将是汽车作为最大移动终端的未来。
文/商业价值
汽车终端,又一个屏幕。&&转自&
凤凰主义:为什么是工业设计?
曾几何时,当我们提到一个科技产品的时候只会想到技术与硬件,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词添加了进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等。
产品的设计从未像现在一样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从包装到外观,再从系统到硬件,都需要重新设计与整合。举一个熟悉的例子来说,为什么iPhone5未能给消费者带来比iPhone4更多的惊喜?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本身未能有更多的创新?还是前后代产品本身的设计同质性过强?答案显然是后者。
无印良品(MUJI)的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曾说:&做设计的实质是将无线多样的思考和感知方式,有意识地运用在普通的物体,现象和传播上&。这给了我们另一个思路去理解什么是做工业设计的实质,即为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而对产品和产品系列的外形、功能和使用价值进行优选(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DSA)。
在工业设计的领域,设计师需要探索除了人与自然的最和谐的形态之外,也需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天赋,我们有2只手,2只脚,10根手指,10根脚趾,2个眼镜,2个耳朵,1个鼻子,1张嘴,我们至今到底使用了多少我们自身的资源?还有一大片领域需要去发掘,而这个漫长的过程,设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在国内,IT企业开始逐步增加对设计师(美工)团队的投入,开始更加关注产品的技术性以外的东西。在产品供应过剩的今天,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产品的差异化在单纯技术上并不明显,只有优秀的设计才能打动对产品日益苛刻用户,因为用户觉得好的产品,在不经意间,甚至在连开发团队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踏着庞大的信息流扩散至整个互联网,甚至风靡全球。
有穿透力的设计才能将产品充分的诠释给用户。
所以近期开始【凤凰主义】将会分享一些关于工业设计的文章或图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也希望大家也能够分享自己觉得不错的工业设计,投稿给【凤凰主义】。
知识只有在分享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也是【凤凰主义】在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图细数电商业态各种模式】
via 电商行业
互联网公司的逆袭:互联网金融风暴强势来袭
2012年,互联网金融风暴强势来袭。&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一个未来金融的新格局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逐渐成型。&&可能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演讲中如是指出。&
互联网公司的逆袭&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信息科技,第三方支付、人人贷公司,以及阿里小贷、腾讯财付通等众多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并在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地盘上&攻城略地&。&如今的互联网公司不再只是金融机构的技术支持和辅助工具,它们通过对互联网数据的深度开发撬动了更多的金融业务,并逐渐搭建出一套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2012年6月底,随着第四批名单的公布,全国共有196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央行颁布的&许可证&,其覆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及移动电话支付等。&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早已不再只是单纯地提供网关服务,由支付业务积累下来的信息和数据成为了它们最重要的资源。&如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更多的金融业务领域。今年5月初,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三家支付公司正式获批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除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鳄&也在2012年全面进军金融业。&今年8月,阿里金融旗下的信贷产品面向阿里巴巴普通会员全面放开。会员不用提交任何担保、抵押,只凭借企业的信用资质即可,用户24小时随用随借随还。截至12月初,阿里金融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而腾讯也在9月宣布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财付通将打通腾讯的核心业务,其中包括与微信合作拓展O2O市场。&
商业银行的变革&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强势逆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住自己在金融领域的传统地位,这些机构大佬也在积极变革。与以前仅把网上 银行作为销售渠道不同,银行也开始更加注重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包括客户体验、交互性能等。与此同时,银行开始把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更为深度的整 合。&7月10日,建设银行宣布旗下&善融商务&上线,它包括&企业商城&和&个人商城&两个平台,并带有&商城账户&支付工具。此外,建行还逐步将其他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向平台上加载,以期构成四位一体的平台体系。&招行副行长丁伟曾向本报记者表示,银行做电商的根本目的在于稳定客户、黏合客户和服务客户。在发展电商业务的同时也要保有银行的核心优势,这与传统电商单纯盈利的目的是不同的。&互联网金融的勃兴离不开移动支付的发展,而商业银行也早已开始在这个领域&跑马圈地&。今年以来,招行、浦发、农行、建行已率先行动,陆续公布了各自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最新产品。例如,建行和银联推出的银联手机支付,农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的&掌尚钱包&,以及招行与HTC联合推出的搭载有招行&手机钱包&应用的NFC手机。&文/第一财经日报
手机银行业务展现出巨大潜力与尴尬
&没有像支付宝一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手机银行使用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表示:&子银行正由单纯的渠道经营向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深度整合的方向发展,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上正面临深层次变革。&
2012 年,电子银行发展迅速,移动金融、电子商务、远程柜员机等尝试都预示着传统银行正逐步向互联网银行迈进。根据CFCA发布的《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研 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三年增长,68%的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部分银行网银替代率甚至超过85%。
2012 年,全国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30.7%,较2011年增长3个百分点;40%的个人网银用户拥有多个网银账户。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53.2%,同比增长9 个百分点。个人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达56%,企业网银替代率为65.8%,网上银行用户数量在电子银行用户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与 此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展现出巨大潜力,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8.9%,较2011年增长2.6个百 分点,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型来看,手机银行发展即将达到创新&起飞期&(用户比例达到居民的10%),进入快速扩散阶段。银行渠道 是用户了解手机银行的最主要渠道。手机银行本身具有的&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优势是吸引用户开通使用的最大动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客户端方式具有日常操作便捷性和良好的界面体验等特点,85%的用户都更偏好使用手机客户端登录手机银行。
在对手机银行安全调查中发现,46%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是安全的,其中有42%的用户认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要高于手机银行,主要是因为手机银行没有采用类似USB数字证书那样的安全手段。
此外,银行的信用、支付的便利性和信用卡消费是银行发展移动远程支付的主要优势。研究发现,用户认为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度比其他类型的服务商高。
而安全性、便捷性和应用范围局限性是银行在发展移动远程支付中的障碍因素。应用范围不广,没有像支付宝一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手机银行使用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难以兼容多家银行卡,也是手机银行使用率较低的一个原因。&文/中国企业家
新浪微博发布2012年度盘点 推年度三大热门榜单
12月19日,新浪微博发布2012年度盘点,推出&2012年度微博热门话题&、&2012年度微博红人&、&2012年度微博名人&三大系列。其中,&2012伦敦奥运会&、&延参法师&、&鸟叔PSY&位居各系列首位,三大系列盘点微博总提及量超过22亿次。&纵观三大系列盘点,可以发现拥有超过4亿用户的新浪微博,早已成为中国网民的舆论风向标。其中,热门话题涵盖公益、体育、娱乐等年度大事件;微博红人凭借微博平台的影响力,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微博名人的影响力持续强劲,诠释了微博榜样的力量。
  微博热门话题涵盖年度大事件 &2012伦敦奥运会&以近4亿提及量位列第一
  微博热门话题top30中,网罗&2012伦敦奥运会&、&屌丝&、&江南stlye&、&钓鱼岛是中国的&、&xx很忙&、&中国好声音&、&神九升空&、&微博政务&、&北京暴雨&等,几乎涵盖了2012年度最受网友关注的大事件。&  作为史上第一届被社交媒体直播的&社交奥运&,&2012伦敦奥运会&也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获得极大关注,以近4亿提及量位居新浪 微博年度热门话题首位。奥运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的拼搏和努力,屡屡成为新浪微博网友最热议的话题。据统计,孙杨的夺冠微博瞬间被超过35万粉丝转发;小将叶 诗文被质疑服用兴奋剂一事获得百万微博网友力挺;刘翔赛场上的意外摔倒甚至导致微博宕机;陈一冰错失金牌,却收获了四亿微博网友心目中的金牌。这些都成为 首届微博奥运的经典片段。&  此外,&屌丝&、&江南stlye&分别以超过1.5亿、1亿的微博提及量位列二、三。&无苦逼,不屌丝,无屌丝,不欢乐&、&做自己的屌丝, 让高帅富们忧桑去吧&,屌丝的段子不断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发酵升温;&鸟叔&则以一曲《江南stlye》横空出世,在新浪微博上掀起一轮又一轮模仿狂潮,各 种版本的&骑马舞&在微博上不断涌现,激发起网民的民间智慧和娱乐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微公益&也成为网友关注焦点,提及量超过1亿次。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线后,透明公益作为一种全新的公益模式,逐渐被广大网友接受。 李亚鹏王菲夫妇设立&嫣然天使儿童医院&、陈坤实践&行走的力量&、苏芒联合新浪发起明星微公益活动、王凯在微博上号召同行参与&爱心衣橱&义卖&&明星 们在透明公益中起到重要的领头作用。微博平台上,他们的每一次转发都使得爱心不断传递与放大,一个新的&微公益&时代正在开启。&  2011年是&政务微博&的元年,2012年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除了保持数量持续大幅增长的基础外,在覆盖面、微博质量、综合影响力等方面呈 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截至2012年12月,新浪微博的政务微博帐号突破6万,相比去年同期净增超4万个,增长率达231%,舆论热度也达到新高。其中于 2012年7月上线的《人民日报》微博表现突出,语言风格清新且贴近民生,&你好,明天&和&微评论&等明星栏目先后关注了北京暴雨、启东事件、唐慧劳 教、香港同胞保钓等社会瞩目事件,引发微博用户广泛称赞,成为政务微博群体的中坚力量。
  年度微博红人传递微博正能量 延参法师以1300余万提及量成最热红人
  在年度微博红人TOP30中,无论是用生命卖萌的延参法师、带给大家欢笑的mike隋和琢磨先生,还是坚强乐观的鲁若晴和熊顿,都通过微博传递着积极向上正能量,为网友带来了快乐、温暖和感动。&  延参法师被网友亲切称为&最萌法师&、&用生命卖萌的大师&,以1300余万的微博提及量成为最热红人。延参法师以一口河北沧州话歌颂着&绳命 的回晃和井猜&,他在微博里虽然时常吐槽自己的小徒弟,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徒弟的关怀。他的微博以智慧幽默的语句,带给网友快乐和启发。他让网友在笑声中 有所领悟,在卖萌中变得成熟。&  今年微博上有个患白血病的姑娘&鲁若晴&牵动了亿万网友的心,她以300多万的微博提及量入选年度微博红人。本应享受青春年华的她不幸遭受了白 血病的折磨,直面死亡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她却表现的很坦然。她的坚强乐观得到了姚晨、潘石屹、邓飞、韩红、王凯等众多明星的支持,微博上9万网友参与了 为她送祝福的活动,新浪微公益平台16小时便筹集到超过40万救助她的善款。康复中的她继续以微博之力帮助病友,让爱心继续传递。
  微博名人影响力持续强劲 鸟叔以1亿次提及量收获最高人气
  年度微博名人TOP30中,入选名人分布于娱乐、商界、文学、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娱乐明星仍旧以强大的影响力占据较多席位。任志强、潘石屹、李开复等商界名人也依然保持了较高人气,莫言则凭诺贝尔文学奖迅速跃升至11位。&  横扫全球娱乐界的韩国歌手鸟叔PSY,在新浪微博上同样势不可挡,以超过1亿次的微博提及量收获最高人气。凭着一曲《江南stytle》在 youtube爆红后,新浪微博也迅速引燃中国网民对于&骑马舞&的激情,微博上出现各种模仿版本的骑马舞。11月鸟叔开通新浪微博,仅半天粉丝数量就突 破10万,目前微博粉丝数已飙升近370万。&  同样拥有韩国娱乐圈背景的韩庚,此次以超过7500余万的微博提及量紧紧追随鸟叔位居第二。这位拥有近两千万微博粉丝的80后歌手,今年发行了 第二张个人专辑并进行了第二轮全国巡演,获得2012MTV欧洲音乐大奖全球最佳艺人奖,曾在新浪微博微访谈中收获21万个网友提问,人气可见一斑,他的 成绩有目共睹,他的努力代表了奋斗着的八零后一代。&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年底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之一,从传言获奖、到确认获奖、到故乡高密打造旅游带、再到现场领奖并致获奖辞,每一个与莫言相关的新闻都成为微博网友热议的焦点,关于莫言的微博提及量高达到2680余万。&  微博提及量成重要排序指标 三大系列盘点微博总提及量超过22亿次
  新浪微博发展至今,已成为网友分享快乐、交流信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由亿万网友聚集、由小小微博释放的能量,正在悄然推动中国进步。 2012年度微博热门话题的推出,即是对当下中国发展进程的记录,盘点中国社会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及话题;2012年度微博红人致力于推出那些才华 出众、以不凡经历和故事传递正能量的普通人;2012年度微博名人则推出那些在微博上影响范围最广、最具话题性的公众人物榜样。&  本次盘点对新浪微博全年数据进行梳理,将微博提及量作为最重要的指标进行排序。数据显示,2012年新浪微博上针对热门话题、微博红人和微博名 人TOP30的提及量超过22亿次。热门话题网罗了年度大事件,年度名人通过微博不断传达着积极向上、热心公益的正能量,年度红人显示出才华出众、积极乐 观的普通人,也会在微博平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拥有4亿用户的新浪微博,再一次显示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社交媒体平台的巨大魅力。&文/新浪科技
苹果三星谷歌:三种不同创新模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人们想到最具创新力的公司时,常常想到那些推出全新和令人惊叹的技术的公司,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增强实境 眼镜就是比迷你版iPad更令人着迷的创新。咨询公司Booz&&&Co.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及其作者巴里&贾鲁泽尔斯基 (Barry&Jaruzelski)认为,打破科技边界仅仅是三种不同创新模式之一,每种创新方式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困难,都需要一定的研发过程, 但都会产生巨大的潜力,而这三种不同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分别是苹果、三星和谷歌&。&以下就是贾鲁泽尔斯基对这三种创新模式的阐述:&
一、需求捕获型(例如,苹果)
贾 鲁泽尔斯基表示:&这些公司的创新战略紧紧围绕着比用户更了解自己而展开,他们可以认识到尚未开发的需求,随后成为首家推出此类产品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公 司。这种创新更主要地来源地直接对用户观察,而非市场研究,用户才会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观察用户,看到他们如何与自己的产品或竞争对手的产品互动,并观 察他们遇到的问题中隐藏的机遇。&&苹果并非触摸屏的发明者,但苹果开发的触摸屏产品提供了比其他产品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当然苹果也赚到了比其他公司更多的钱。&
二、市场阅读型(例如,三星)
贾 鲁泽尔斯基表示:&市场领导者其实是典型的快速追随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忽略用户,而是对竞争对手和其他公司在市场上率先推出的产品极其敏感,观察哪些产 品获得青睐,随后快速跟进,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你可以认为这些公司建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弹簧转盘,能够迅速弹出并复制他人的观点,他们并不一定要在技术 是取得颠覆性的效果,但是会观察创新之处,并迅速推出自己的版本并抓取市场份额。这是一种基于竞争理念和典型的前沿市场活动研究进行的创新。&&如果仅凭糟糕地复制iPhone,三星不可能在三年之内从全球最具创新公司排行榜中上升五位。三星在恰当的时机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自己的产品,这也是一种创新,是属于自己的攻坚战略。&
三、技术驱动型(例如,谷歌)
贾鲁泽尔斯基表示:&第三类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驱动型,也是传统的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虽然它并未完全脱离用户和市场,但更倾向于以技术为基础,看看能创造出什么技术,以及这项技术如何应用。&&这就是传统的创新模式,但最早推出产品和赚得最多的钱并不是一回事。&上述列出的几家公司在研发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模式,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最后一种创新模式最令人信服,但这并不是投资者和研发高管们的关注重点。&来源:站长之家&
施密特:畅想未来世界 技术将成为生活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执行董事埃里克&施密特近期在年度Zeitgeist大会上表示,随着技术进步,科技本身将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不见;而技术进步将让那些从未接触网络的人拥有全新的世界。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埃里克&施密特的未来当中,他的生活会轻松不少。&  在他进入浅睡眠状态的时候,床会自动叫醒他。无人驾驶汽车会载着他上班。人工智能设备会帮他回电话、规划日程并处理其他日常工作。腹中的微型机器人能够监控体内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还能向医生报警。在晚上,机器人会代替他去参加聚会。&  &他会有个愉快的晚上,而第二天仍然能够按时上班,&施密特说。上面,就是施密特向参加谷歌Zeitgeist大会的人们所描述的未来体验。&  面对着参会的重要广告客户和合作伙伴,施密特描述了技术对未来的影响,技术能够应用于从跟踪金融资产,到教育,再到非营利性项目的结果测算的各个领域。他所提到的跨语言翻译和人工智能都是谷歌现在正在研发的项目。&  施密特指出,相较于让日常生活更加轻松更重要的是,技术将为那些从未接触网络的人打开全新的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就属于典型的受益者。&  &想象一下从没有信息到在一个设备商查阅全球所有信息的飞跃,&他说。&还有从没有教科书到如今的各种教材,从没有语言到现在的各种语言。&&  他表示,对于类似谷歌这样的大公司而言,新接触网络的亿万人群还意味着新的人才资源。&  &也许下一代伟大的UI设计师将出现在博茨瓦纳,&他说。&因为我们未曾探索,我们就有可能错过这些可能性。&&  施密特表示,等到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取得成功的时候,所有那些体验都将不再神奇,甚至不再被我们注意到,因为技术最终将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而这正是谷歌的主题。&  谷歌眼镜就是这种努力的第一步,尽管现在只有包括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内的不多的十几个参会者在鸡尾酒会上戴着它。&  &科技最终会消失不见,&施密特说。&这是终极目标。端口、命令和插件都将消失。&
互联网产业的五大趋势:一切都是移动的!
作为此次法国电信Orange Blogger Bus Tour的组织者之一,以及互联网与社交媒体部门的总监,我感到十分高兴,也很期待同大家分享这次美妙的旧金山之旅。首先是主办方Orange的CEO Georges Nahon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分享了如今IT产业,尤其是硅谷正在发生的变化。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Georges预言在未来网络将变得无处不在,并且未来的网络和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网络并不一样。
Facebook会成为下一个Yahoo?&在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因为Facebook的IPO,让社交领域的从业者都过得很难。Facebook IPO之后,IPO就成为是It is Possibly Overpriced&股价过高&的代名词。&但现在就说社交媒体已经走到尽头,未免太悲观了。Georges认为,社交一定是趋势,并且将会改变未来互联网中的一切,尽管Facebook本身将可能成为下一个Yahoo了。&Georges同时认为,在万维网之后,包括亚马逊在内涌现出的一大批公司正在创造一个&non-searchable adjacent webs不可被搜索的网络&,这听起来很像数年前Wired杂志的Chris Anderson曾经预言的万维网的终结。&我也认同Georges的观点。出于更好的用户体验,网络所拥有的纯粹的中立性可能会受影响。当然谁也不能预见未来,但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样的势头。&
互联网产业的五大趋势
1、一切都是移动的。Georges说,&Twitter是一家以移动为本的公司,它将会很好地继续发展下去; 而Facebook不是,它的未来令人担忧。&目前有10%的网络流量来自移动端,在美国有25%的用户只通过移动端访问网络,但是在印度,这一数字是 60%,而埃及是70%!有 68%的用户会在睡觉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床边。&
2、社交已成标配。当社交网络与移动相遇(超过50%的智能手机访问过Facebook),社交图谱(Facebook),兴趣图谱(Twitter),影响力图谱(Kllout)将会是万维网的先锋,他们必定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说Facebook就是新的网络(比如在Facebook上找我们,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等),那么搜索的未来会是怎样呢?一定是社交化的,这也是谷歌和微软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而Facebook的搜索很快将会推出。&
3、另一个万维网。传统的Web发展正在减速,Apple,Amazon,Facebook以及移动互联网,将继续发展他们&不可被搜索的网络&。&
4、新的前沿在云端。Amazon、Zynga、Rackspace或是Google会被&突袭&,但像 Bluejeans、 Alfresco、Joyent等这些你可能都未听说过的公司也正在加入进来。爆炸性的数据增长正在促使更多的公司寻求减轻数据负担的方案。&下一个 Big Thing不是软件,而是数据&, Nahon总结道。&
5、所有的视频都会在网络上。事实上在视频领域活跃的玩家们都来自互联网领域,而不是传统的媒体业。&在电视领域,我们会看到更多前所未见的创意与创新。尽管在智能电视机上,以app为中心的概念并不是很令人信服。另一个趋势是社交电视。&
万维网的未来
1、数据主导2、app将会引领用户和企业创新,而html5将会渗入app和网络服务3、&不可被搜索的网络&将继续发展,网络也将变得碎片化4、网站主导的万维网即将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如Facebook上的按钮那样的超链接5、实时的、多玩家的游戏云平台将会影响整个云技术产业6、4G/LTE将激发各种创新7、移动支付的时代将于2015年真正开始8、所有的视频都会出现在万维网上9、企业级IT系统将会转向云端10、Facebook还将会在未来两年统治互联网,Google一直处于追赶状态,而在三年内,它们最终都将变成Yahoo&11、Amazon将会继续多元化发展,并推出更多云端的在线商务/娱乐产品以及移动设备(平板或手机)。&Amazon在欧洲市场被轻视了,但事实上它才是一个大玩家,Bezos是另一个乔布斯。&&普鲁士将军曾经说过,&没有一个计划在与敌人开战后还能有效。&就好比5年前,没有人看得到iPhone的未来,即使是所谓的分析师,也并没有预见到苹果会成为电信行业的大玩家。所以,请永远为未知做好准备。&显然Orange想要为未来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硅谷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投资。在海湾地区,3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占美国总投资额的46%(数据来源 San Jose chronicle第二季度数据)。尽管许多高科技公司在德州,但该州仅贡献了1.79亿美元的投资(3%)。投资的主要领域是信息通信技术和新媒体,虽 然并不仅局限于此。&在今年第二季度,软件业获得数目最多的投资金额,约合23.7亿美元。&Apple + Cisco+Oracle +Google +Intel总共市值为12618.2亿美元(IBM仅为2360亿美元,FTE 370亿美元)。这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有无数的小型公司帮助这些公司铸成现在的王国。&
以上就是Geoges Nahon的讲话内容,下面我将用简单的笔记形式和大家分享我的理解。如果你想了解上面的这些趋势从何而来,这些信息就非常有用。这些或强或弱的信号,加起来就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趋势。&244年后,大英百科全书就消失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广告行业,自2000年后,广告收入就如自由落体般下滑。&任天堂渐渐陨落,Zynga出现了,游戏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不会再有60美元的游戏和控制台了& ,这是Georges的原话。&RIM发布了巨大的Q1亏损报告,诺基亚也是水深火热,但另一边亚马逊和苹果都在蓬勃发展,谷歌也很稳定。RIM、诺基亚索尼、松下、夏普都遇到了一些困难。&电视制造商将手机厂商视为竞争对手。过去,电话只是用来通话,而现在却由电脑制造商来生产。这个世界在快速变化。在美国,电话语音通讯时间已经下降了50%,智能手机的覆盖率和使用率都正在惊人地增长,并且这个速度已经超越了过去第一代移动电话出现时地增长速度。&2012年也是第一次在线电影观看收入超越DVD收入。 松下前总裁兼董事长宣布,&电视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宽带正在成为核心服务。&英特尔证实服务器制造商IBM、Dell、HP、Quanta正在下滑,而 Supermicro、Wiwynn 以及Huawei才是新星。&PC时代的结束? IT的世界正在从电脑桌面转移到云计算和在线存储。平板电脑的兴起确实危及到了电脑制造商如Dell的业务。英特尔正在向安卓发展,而微软则转向了ARM 芯片。世界会变得更加开放,光盘,以太网,硬盘驱动器(非SSD)已经远去,语音识别即将到来。同时,图形用户界面将被触摸屏幕替换。&Bezos在几个星期前曾经说道,&硬件很快就会变得无关紧要&,并且他的商业模式是基于按次付费使用而并非设备的销售。&各个领域都在改变,整个IT产业的每一个层面也都在变化。 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网络上前行。在短短3年里,苹果售出了6700万台iPad,但在计算机上它却花了24年时间才达到这一数字。&创业的成本从2000年的500万美元降低到2011年的5000美元,这一切都源于云计算的出现。&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规模化&。一切都需要规模,规模推动技术,例如,有超过4亿个应用程序商店帐户;Facebook每天收集500 TB的数据;Twitter的每天产生8 TB的数据而,而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天只产生1TB。 大玩家每天都在出现,但是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规模,如果你没有规模,那你自己也会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趣。&老牌大企业已经建立了这么多的R&D部门,但是新人们依旧会不断为这个行业带来创新和变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前所未见的,让我们不可能去依赖过去的经验。世界银行也表示,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手机比人还多的世界中(例如30%会搜索餐厅的用户来自手机用户)。&通常建造者们都不是太会经营自己的建筑。有些大公司,包括Facebook在内,正在成为收购大王,而硅谷也正是由这些新的大王和新的资金所主导 的。在硅谷有人才的竞赛,很多创业公司是靠人才才获得成功的,甚至在硅谷一个新的流行语,那就是Acqui-Hire,人才收购。&- 微软收购Yammer,Facebook收购Instagram,思科收购NDS(50亿美元),SAP收购Ariba(43亿美元),戴尔收购Quest和Nicira(11亿美元),甲骨文收购Taleo,所有的交易都超过了十亿美元。&- IPO变成It&s Probably Overpriced股价过高代名词。Facebook的市值下降了55%,Zynga下降了76%,Groupon则是74%。媒体们开始讨论 Facebook后时代,不过Nahon仍然认为社交将是&整个建筑物的核心&。&(本文作者为法国电信的网络、数字和社交媒体主管Yann Gourvennec, 原文发表于)&来源:techrice& 作者:Sunny Gao
思维的确很大。&&转自&
Google缘何称霸广告市场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发布数据称:Google在美国市场的在线显示广告业务,预计将在今年年底超越 Facebook。这是Google一个新里程碑,意味搜索巨人将首次名副其实成为网络搜索广告、移动广告和显示广告的&三连冠&,分别代表着图像广告、 交互式广告和视频(显示)广告。
这数据也让美国广告商们大吃一惊,因为通常Google被认为最擅长的是搜索广告业务。这里首先需要说明一下搜索经济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来的,&点击付费&的发明者实际上并非Google,而是企业孵化器IdeaLab的创建者比尔&格罗斯。
在硅谷,格罗斯曾以乐于挑战传统商业行为的准则著称,为使公司建立的速度能追上他大脑中新设想的速度,他于1996年创办IdeaLab,专门为其 看中的初创公司提供启动资金、投融资渠道,然后持有少数股权。1998年至1999年间,由他创办的很多公司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姿态先后上市,不过随着 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Overture&也成为IdeaLab唯一一颗发光的宝石。那个时候,它还叫&GoTo&。
格罗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首先,当时市场正被雅虎鼓舞,充斥着对门户网站的疯狂热情,初创公司忙于将用户留在自己的网站内,格罗斯看到了 GoTo的可能性;其次,由于垃圾网页充斥着搜索结果,格罗斯意识到,引入金钱或许可以成为驱逐劣质搜索结果的一个杠杆。由此他发现了推动整个搜索经济的 理念,即用户输入搜索框的搜索语句具有价值,可以定价。
不过,商人格罗斯的思维模式还是小了。为应对收入压力,他把有着更好搜索结果的Overture以搜索技术解决方案方式外售给雅虎、美国在线等公 司,而没有把它作为直接面对个人用户的独立网站。Overture的光荣使命最终以被雅虎收购告终,而与此同时,差不多创建于同一时期的Google却向 公众打出搜索框,并把&点击付费&的商业模式发扬光大。
这就是为何对广告商而言Google搜索广告具有高广告匹配度特点的原因。通常,广告品牌营销有五大关键环节,分别为:让用户意识到 (Awareness)、用户开始考虑(Consider)、用户理解(Understanding)、用户尝试(Try/Retry)和用户忠诚 (Loyalty)。因为搜索经济的基础是输入关键字,用户这一行为已相当品牌营销的最后两个环节,非常接近点击购买,而品牌营销的前三个环节更像是显示 广告的功能。
但这并不是说,视频广告不重要。尽管显示广告的目的性不那么明确,但对消费者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功能。大约是在2009年,已在搜索广告领域绝对称霸的Google就开始了对在线广告新业务的拓展,这既包括移动广告也包括显示广告。
在移动领域,值得注意的是,Google核心商业模式就是广告,随着Android市场越做越大,它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其核心商业模式从互联网移植至 手机平台。2009年11月,Google以7.5亿美金从苹果手中抢走移动广告公司AdMob,将其收归麾下。而在显示广告领域,Google也对传统 模式进行进化,花费高达40亿美金收购了包括DoubleClick在内的显示广告技术公司,并开发出让广告商自由买卖广告空间的交换平台 DoubleClick&Ad&Exchange。
后者是一种新型在线显示广告的做法。第一,其以人群而非广告位进行销售,这意味可以节省向那些不必要的消费者推送的流量成本,因为广告主最终目的是 将品牌广告展示给符合其消费定位的目标人群,如&奔驰&投放广告实际上不需要只能购买&奇瑞&的消费者流量。其二,引进了类似证券交易市场的广告交易市场 这一产业链环节,它将所有媒体流量放进,这种实时竞价的技术模式可以避免传统模式因人脉、关系等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及灰色交易,使广告购买行为更透明和公正 化。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上个月在美国素有品牌广告之家的Facebook匆匆忙忙推出了Facebook&Exchange。同是显示广告,但模式的进化永无止尽,在创收压力下,Facebook急需通过一种新方式对它的流量盈余进行货币转化。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莫言的网络表现
莫言的网络表现:1莫言的百度新闻搜索49000篇;2莫言的百度指数从 1000上升到10万;3莫言的新浪微博粉丝数只从获奖的前的25万上升到今天的32万,和影视明星比相差太远,和大家估计百万千万相差太远。尽管新浪首 页头版头条一直推荐莫言微博;他还是小众;4莫言的书在淘宝最高也只卖了1400多本。via @mrbrand龚文祥
人的兴趣不会因外界事件而瞬间发生变化。&&转自&
中文Siri来袭:本地服务机遇或引厂商血拼
随着苹果iOS 6系统的正式发布,受到用户喜爱的智能应用Siri开始支持中文。在国内用户掀起新一轮&调戏&Siri浪潮之时,一个新平台的大门也已经为国内厂商打开,而这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入口抢夺战。
Siri成为搜索新入口
  Siri成立于2007年,2010年被苹果以2亿美金收购,最初是以文字聊天服务为主,随后通过与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厂商Nuance合作,从而帮助Siri实现了语音识别功能。&&  作为苹果iPhone 4S的最大亮点,Siri从推出就得到iPhone用户的喜爱。虽然Siri目前大部分功能都还局限在控制iPhone本机应用上,但是其在手机上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让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感到害怕。&&  去年11月,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对外表示,苹果的语音助理服务Siri是一个巨大发展,有可能威胁谷歌的搜索业务。&&  Siri到底革新了什么,让谷歌感到害怕?简单说,因为Siri成为搜索的新入口。&&  谷歌仍然是搜索引擎的霸主,但苹果Siri没有选择在关键词搜索领域与谷歌正面交锋,而是另辟蹊径,重点提供移动状态下用户最有可能寻找的信息,比如餐馆、影院、地图等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Siri提供了言简意赅的答案,而不是一长串搜索结果,同时它还利用了自然的交互方式&&语音输入。&&  有望取代搜索引擎
&  Siri的前端采用Nuance的语音识别技术,在后端则链接了知识引擎Wolfram Alpha并集成了餐馆点评网站Yelp、电影点评网站Rotten Tomatoes和餐馆预订服务OpenTable等大型消费内容网站。比如,在用户使用Siri查询附近的餐馆时,Siri就可能只会给你提供你个口碑 较好的餐馆,而非全部的列表。,&&  实际上,苹果并不是最先采用语音技术的厂商。在苹果之前包括IBM、微软、谷歌等在内的厂商已经开始研究语音技术,但是他们并没有达到苹果Siri的高度。&&  独立IT评论人洪波去年曾在《极客公园》的一次公开活动上表示,很多技术由苹果来引导,是因为这家公司一直在强调人性化的东西,而这恰恰是谷歌不足的地方。&&  洪波认为,苹果这家公司始终以人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用户如何使用科技设备,如果苹果能够有开放的胸襟,把Siri背后的&专家系统&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肯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在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看来,苹果Siri的语音识别功能实际上占到整体系统的20%,可以算作&耳朵&,而后端的&专家系统&则可以占到 80%,算做&大脑&。小i机器人也提供类似Siri的服务,由于认为Siri侵犯专利,小i机器人日前对苹果发起了诉讼,但官司目前仍未开庭。&&  Siri目前仍然处于测试阶段,由于存在理解不到位、结果不准确和数据不完整等问题,用户对该服务也颇有非议,甚至有美国用户以Siri夸大宣传而起诉苹果。&&  袁辉表示,苹果把Siri集成在iOS 6里,说明这是一种基础能力,苹果全线产品都将继承它的交互模式,并不断进行升级。&如果构建了正确、完整的模式和体系,Siri将能够自我成长。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Siri将是不可逾越的,取代搜索引擎一定是大势所趋。&&&  本地服务缺失
&  最新发布的iOS 6系统中集成了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很多中国本地的服务,但是跟Siri集成的消费类服务并不多,这也招来了很多用户的&吐槽&。比如在最常用的餐馆查询上,Siri目前的数据还是来自美国Yelp,而非中国的大众点评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国内的厂商都在积极接触苹果公司,希望服务能够集成到苹果Siri系统之中。而根据中文Siri的表现来看,这种本地服务集成并没有像美国那样成熟。&&  去哪儿网副总裁戴政表示,去哪儿网一直在与苹果进行沟通希望进行嵌入。他认为,应用与Siri结合将是一个趋势。&&  高德软件副总裁郄建军认为,Siri真正商用的关键还是要看集成的服务是否具备实用性。&Siri开了一道口子,让用户通过语音获取信息,但是这个口子到底有多大,要取决于平台上的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更实用。&&  业内人士指出,苹果终端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选择了哪家第三方应用企业合作,就很可能给该企业的竞争对手造成巨大压力。随着Siri支持中文,中国厂商对于这个新入口的抢夺可能会引起新一轮血拼。&文/新浪科技
很多技术由苹果来引导,是因为这家公司一直在强调人性化的东西,而这恰恰是谷歌不足的地方。不论什么科技设备,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同时,用户体验研究也不仅仅表现在界面元素上,可以更加深入人的思维、行为、心理,从本质上来挖掘人们需要什么。&&转自&
[UNIONTEC X “文化”]中国互联网“抄”字盛行的三大根源
&大公司&抄&小公司,小公司&抄&美国公司。&这句话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很流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最有效、备受推崇的商业模式。&抄&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抄&,初创公司能迅速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大公司可以节约大量的试错和前期推广成本,而用户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体验到全球最前沿的服务,而被&抄&的外国公司可能并不会损失什么,因为它们自身也随时处于升级衍化的过程中,再说中国市场短期内离它们还很远。在中国,&抄&的代价近乎为零。即便偶尔有着一些不和谐音,比如最近腾讯与网易、360之间的口水仗,再比如创业公司和小公司中一边倒地对腾讯的口诛笔伐,又或者之前已经判决的几起有关的案子,但这些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即便偶尔有那么几个人尝试着创新,几乎无一例外,很快也被那些掌握着资金来源、更生猛的抄袭者所超越,久而久之,很少再有人进行类似尝试,&抄&于是发展为一种习惯和整个生态的土壤和空气。至少有三股力量一直在、而且未来仍然一直会是中国互联网抄袭文化的推动者&&因而也不要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去模仿化抱有太大希望,除非三种力量同时被剔除。首先,国内外的投资机构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推动者,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不是从美国回来,就是随时通过互联网关注着美国的一举一动,他们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在所难免地将美国的经验当作模版,碰巧的是他们即将投资的很多创业者也都有和他们一样的海外经验(这在早期非常普遍)。在资本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本性的推动下,这些机构更愿意将宝押在众多的模仿者身上,何况最终他们还得去美国套现,而那里的投资者更愿意接受类似&中国版的XXX&这样的概念。所以,只要中国互联网仍然靠来自美国的资金推动,或者需要美国投资者为创投者们买单,业务和商业模式向美国靠拢的局面就难以改变,抄袭就难以从本质上改变。其次,互联网的特点就是没有太多传统行业的门槛,比如设备、厂房、供应链等,后者需要时间和金钱去克服,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中绝大多数都不需要这些,你所要做的就是租用一个服务器空间,通过特定软件自动生成网站,通过链接交换或广告进行推广(靠投资机构的钱来支持),你所提供的服务要么是基于虚拟世界的,要么是来自供应商。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复制的门槛。同时,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和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最终的胜出者很少是基于某一种技术和产品的,这又使得很多公司宁愿将更多精力放在完善其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建立、而非与模仿者打官司上。难怪即便在美国,模仿甚至抄袭也很常见。最近《沃顿知识在线》就有文章称,&拿来主义&在科技业尤其严重,比如&当微软必应推出&基于决策&的功能时,谷歌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也很快发布了类似的功能,当谷歌试图超越Facebook,在自家社交网络中对信息分享严加控制,并展开各种创新时,Facebook也立刻跟进&。即便这两股势力都不再存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可能难以摆脱&抄&字盛行的可悲局面,除非中国主要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等等)能够摆脱从收入上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局面。道理显而易见:通过生态链经营(帮助初创公司发展,而非自己亲自介入,就像一些公司所宣称的),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在中国可能效率并非最重要的。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相比美国要便宜得多的人才(而主要的公司都在中国以外上市,可以享受和美国公司一样的估值水准,资金也来自美国等市场),在位者为了满足增长的需要,可能更愿意自己去烙一张饼,这样就可以享受整张饼,而不是将其分给其他人。虽然将平台开放给其他人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但那意味着不得不分给别人一部分,而中国整张饼却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不错,完全自己来烙饼进展会慢一些,但这些公司可能认为既然这张饼迟早是我的,也不在乎是现在吃到嘴里,还是等一段时间再吃到嘴里。这点对于保持业已非常巨大的基数的持续增长,非常重要。于是,控制市场的增长节奏,反而对这些在位者有利,这就像既然位于美国国内的石油资源迟早是美国的,美国宁愿先不大量开采它们,只不过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一样,美国的战略是先从海外获得所需的石油,而中国目前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市场都鲜有作为,而且在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局面也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悲催&&转自&
57644人关注
57644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信创意客户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