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合肥社保每月到账的,每月可提供两百多吨

历史沿革/合肥市
合肥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4000余年。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秦始设郡县,合肥属九江郡。西汉时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扬州治合肥。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合肥侨置汝阴郡、县及陈郡。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合肥县属扬州淮南郡。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复属东晋豫州汝阴郡、合肥同治。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合肥县为侨置的汝阴县所取代,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恢复合肥县,属庐州,为州治。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治合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属淮南道庐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庐州为庐江郡,仍治合肥。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庐江郡为庐州。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复年间(883年~902年),杨行密先后为扬州刺史和吴王,辖合肥。后梁到后唐(907年~936年),合肥县属吴国庐州,昭庆军节度。后晋到后汉(936年~950年),合肥县属南唐庐州,保信军节度。后周时(951年~960年),合肥县属后周庐州,保信军节度。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合肥县属淮南道庐州,为州治。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合肥县属淮南路庐州,为州治。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后并又分,合肥属淮南西路庐州,为州治。宋朝庐州属保信军节度。南宋高宗绍兴初,庐州寄治巢县。绍兴十年(1141),合肥为金朝占领,旋即收复。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庐州仍治合肥。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庐州为庐州路,隶淮西江北道,合肥属淮西道庐州路。至元二十八年,合肥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元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县仍属淮西道庐州路。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县复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置江淮中书行省于此,合肥县属江淮行省庐州府,不久改属江浙行省庐州府,为府治。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洪武十三年,合肥改属六部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隶,合肥属南京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隶为江南省,合肥县属江南省庐州府,为府治。顺治十八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辖庐州等府、州。清朝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县属安徽省庐州府。清朝咸丰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抚治于合肥县。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省会由立煌县(今金寨县)迁至合肥。日,合肥解放。2月1日,根据江淮区党委的决定,将合肥县分为合肥市、肥东县和肥西县,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合肥市为江淮解放区直辖市。4月,皖北行署驻地设合肥,合肥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合肥市为省辖市和安徽省省会。 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长丰县,该县也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市辖县。1978年,肥西县山南地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山南的改革探索得到邓小平充分肯定。勤劳勇敢的合肥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人类的文明。在合肥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个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和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检测雷达、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等,对推动人类科技领域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行政区划/合肥市
辖区:4个市辖区、4个县、1个县级市
街道社区:45个街道、66个乡镇
市政府:合肥市蜀山区东流路100号合肥市行政区划列表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邮编代码市辖区县合肥市11408.4877923000034010144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邮编代码街道乡瑶海区64.470230011340102131庐阳区139.3265.3230001340103111蜀山区457.8122.523003134010480包河区34091.523004134011170县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邮编代码乡镇长丰县184164.023110034012169肥东县221687.2231600340122612肥西县196175.323120034012349庐江县234898.5231500340124017县级市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邮编代码街道乡巢湖市206378.723800034018161
民族人口/合肥市
合肥市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43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4.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口最多,满族3000多人,肥东县是全省满族最集中的地方。全市常住人口中,人口为459.5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人口为3.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4.48万人,增长了8.11%;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0.14万人。全市有1个民族乡,12个民族村,2个民族社区,2所民族卫生院,9所民族中小学。有少数民族企业促进会1个;国家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清真牛羊肉摊点30多家;回民墓地3处(庐江县1处)。此外,合肥市还承担着教育援藏和援疆任务。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现有12个藏族班,437名在校生。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现有2个新疆班,招生100人,98名在校生。
自然地理/合肥市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通过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可以通江达海。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具有鲜明的园林生态环境,四度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中有园,园中有城,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至2014年末有城市公园51个,占地面积236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2136公顷,绿地率40.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170公顷,绿化覆盖率45.2%。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巢湖流域11个国考断面中有7个断面达到考核要求,比上年增加1个。巢湖西半湖湖心断面整体水质保持平稳,东半湖湖心断面达标率为75%,水质明显好转。区域噪声等级保持稳定,PM10、PM2.5年均浓度均超过空气环境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要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年均浓度均达到空气环境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要求。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合肥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合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丰沛,可利用水资源充裕,且成本较低,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8.63亿立方米。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境内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随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当水位高程达14米时,湖水容量为63.7亿立方米。 全市国土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18.8平方公里。合肥市区面积1312.5平方公里。合肥的矿产资源丰富,有白云石、花岗石、磷、铁、铅、锌、银、明矾石、石膏、灰岩、矿泉水等。其中,肥东县磷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庐江县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铅、锌、硫铁矿、明矾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矿居第二位,其硫铁矿储量占全省二分之一,铁矿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被授予“中国淡水龙虾之都”“中国坚果炒货之都”称号。三岗苗木花卉、长丰草莓、高刘白鹅、朱巷仔猪、巢湖银鱼、槐祥大米、大平油脂、柯坦有机茶叶等名牌农产品享誉大江南北。
自然资源/合肥市
合肥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面积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3%;水面114万亩,占10.5%;林地37万亩,占3.4%;其他用地521万亩,占47.8%。合肥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面积4.5万亩,库容量2.45亿立方米。此外,三县一郊还有中小水库455座。水利库容5.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拦蓄量9.6亿立方米。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菱、芦苇、蒲草等;鱼类主要有鲢、鲤、鲫、银鱼、虾、蟹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蜜蜂、蚕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野鸭、、斑鸠等。原生林木较少,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刺槐、杉木、栎类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硫铁矿、明矾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其中铁矿储量10亿多吨,硫铁矿储量3亿多吨,分别占全省的1/4和1/2等;明矾石储量3.5亿吨,为全国第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长丰的西北部和的南部。
市树市花/合肥市
广玉兰广玉兰系常绿大,树形端庄、雄伟、技叶扶蔬,花大白色,状如荷花,六月上旬开放,材质细密,是珍贵的观赏用材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洲,合肥引种栽培已有近百年历史,适应合肥生态环境,采用和播种繁殖,为合肥绿化基调树种之一。公园、机关、工厂、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定为“市树”。桂花桂花系常绿小乔木或,我国传统花木之一。品种分秋桂(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月桂),秋桂农历八月,“叶密千层秀”的树冠上,“花开万点黄”,满树花香,逾月不绝。前人称誉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四季桂花少,香味最淡,花期最长,最早。桂花喜阳,喜洁净,耐寒,怕积水,露地栽植或盆栽均宜。主要是扦插繁殖,易成活。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定桂花、为“市花”。石榴系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农历五月碧绿的丛株上,团团花朵似火光霞焰或洁白如玉,鲜艳耀眼。石榴枝干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石榴耐瘠薄干旱、忌水涝、宜地栽。而花石榴和海石榴最宜盆栽。繁殖容易,管理粗放。在合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人们把它看作宝贵吉祥的象征,习惯把石榴作为中秋赏月的佳品,以示合家欢聚一堂。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定石榴为“市花”。
城市环境/合肥市
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 留恋忘返。落户合肥,更使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国科技城”的美誉。在2007年底,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正式认定合肥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中国第12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科教城市/合肥市
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和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创新群体和中科院“”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科研设施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国际计划的主要参加单位。科技创新省会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交通状况/合肥市
铁路火车站淮南铁路(复线)贯穿南北,北至,与京沪线、陇海线相接,南至芜湖,与皖赣、宁芜线和宣杭线相连。华东第二通道“杭州-芜湖-合肥-阜阳”线路、合(肥)九(江)铁路已建成通车。规划中的宁(南京)西(西安)铁路也途经合肥,建后将成为与陇海线平行的东西第二条干线。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新客站位于城北的胜利路北首,是三条国家重点干线铁路的交汇点和安徽省最大的客运始发站,已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辐射五个方向的铁路交通网。每天有始发北京(西)、上海、宁波、汉口、成都、郑州、商丘、深圳西和省内的蚌埠、淮北、亳州、黄山等地的列车。&  合肥火车西站位于望江路西首,每天10:00始发一趟去南昌的2103次空调列车,此外,上海—安庆、合肥—安庆、合肥—深圳西3对列车经停合肥火车西站。&合肥将围绕“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建设商合杭、合郑、合九、庐铜等铁路,力争合西、合连铁路纳入计划。同时,紧密联系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城际铁路建设,构建以合肥为中心,联通省内各城市的放射状城际交通网。未来,合肥高速铁路的发展战略可以简要概括为: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公路拥有G206国道,G312国道,合肥绕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G3),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合安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合芜高速(G5011),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合肥已成为全省公路交通中心,有开往本省13个地市42个县的直达汽车。和206国道在合肥交汇。合宁、合芜、合蚌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大大便利了与沪宁杭和长江流域各城市的往来。合肥有3个主要汽车客运站。 按照合肥的远景规划,将形成“两环十三射一纵三联”高速公路网,新增沪蓉高速复线、合连高速、合宁二通道(沪陕高速)、合马高速。另外,在一级公路方面,将规划形成“一环十七射”一级公路网骨架布局,保证主要方向有3-4条联系通道,一般方向有2条通道。打造合肥市公路环线,主要疏导过境货运交通。民航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际4E级枢纽干线机场,已于日零点正式启用。其位于城区西北部高刘镇,距中心城区约31.8公里。机场总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航站楼面积为10.85万平方米,跑道长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新桥国际机场服务于现代化环湖大都市--合肥,以及淮南、六安、桐城等合肥都市圈城市,并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一期已于日正式投入使用,为4E级全国枢纽干线机场。三期全部建成后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具备亚洲最高飞行区4F等级的机场,可供世界上已投入商务运营的所有飞机起降。水运合肥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位于省会合肥畔,年吞吐量为500多万吨,航道等级为三、四级,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船舶。月份,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927TEU,同比2013年增长68.78%;件杂货吞吐量5.20万吨,同比2013年增长170.83%。虽然受传统的春节假期的影响,但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季度吞吐量任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同时,1-3月份码头单月集装箱吞吐量也保持在1万上下,其中3月份单月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395TEU,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另外,一月份合肥港成功引进伊朗航运(IRISL)在合肥港设立还箱点,伊朗航运(IRISL)逐渐将原先FOB芜湖货物全部转移至FOB合肥出口,伊朗航运(IRISL)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家将合肥港作为指定启运港的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公司。合肥地铁合肥地铁是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市内交通市内公交有80多条线路,非常便利,从1路到47路以及东线201路、西线202路为大公交,单一票价1元。101路到135路为小公共汽车,市区所有景点均有公交车通达。出租车起步费5元,3公里后每公里1.2元。 合肥还将新建12条快速公交线路,设置20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通公交线路达240条,增加各类公交车辆2550标台,万人公交车车辆保有量从11.2标台提升到18标台。在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方面,合肥还将建成10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投放20000辆公共自行车。
民俗风情/合肥市
“”闻名全国。这并非是合肥产的老母鸡品种优良,受人赞赏。而是因为合肥的方言把“老母鸡”念成“老抹资”,被外地人引为笑谈。 不仅“鸡”、“资”不分,连“地”和“自”、“题”和“瓷”、“洗”和“死”也读音相似。由于,往往会发生误会。以前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两位合肥人出差外地,住进一家旅社的同一房间。晚间在洗脸时相互谦让:“老兄先洗”, “阁下先洗”,“你先洗,你洗了我才洗”,几句话中“洗”字都说成“死”字。恰被茶房在屋外听见,以为他俩在寻短见,慌得破门而入,方才发现是听错了话音。因此,过去每逢春节,合肥人为了忌讳,便改称“洗脸”为“净面”,或叫“抹脸”。否则,大年期间,全家老少“ 你死”、“我死”地叫个不休,实在太不吉利。 在合肥方言中,还有许多词汇的含义与众不同。例如,指人“说谎”叫“屁磨”,说人“胡闹”称“”,赞人“能干”为“停当”,讥人“肮脏”曰“”;以及称“有趣”为“得味”,谓“闲谈”为“呱淡 ”,说“接吻”为“疼嘴”,讲“稀罕”为“缺井”,“开玩笑”为“逗猴”,“脾气怪”为“精味”,“哪个”为“哈个”,“什么东西” 为“哄东西”,不在乎、无所谓、大包大揽多种意思都说成“好大事”,等等。至于口称“乖乖”则表示惊讶之词,“小捣姊姊”、“弄妈的 ”皆为民间的口头禅,并无骂人之意。 由于清末民初,率领的淮军将士,多半来自合肥;段祺瑞组建的皖系军阀,其各级骨干也多为合肥人氏。合肥的乡音、俚语也因之而影响全国。 段祺瑞两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合肥那些沾亲带故的人,闻风而至,涌入京城,找他求官谋职。段祺瑞和李鸿章一样,只要来人能讲标准合肥方言,不论亲疏,不问生熟,大小都给安个官儿。以后,官位满了,就分配去当兵,或当警察,连国务院的公役,段公馆的门房,也都用的是合肥人。当时,曾有民谣讽刺说:“会讲合肥话,就把洋刀挂”、“总理哄东西,小兵老抹资”。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人才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使合肥方言受到南腔北调的影响,出现新的词汇;有些合肥方言则因时代不同而自然淘汰;有些合肥方言和读音也由于普通话的逐步推广而日趋规范。
经济发展/合肥市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164.3亿元,占全省的24.2%;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国、全省5.8和1.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省会城市前列,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03.9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631.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7:55.1:39.2调整为5.5:55.3:39.2。2014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和0.8个百分点。省会经济首位度提高到24.7%。全年实现财政收入880.7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0.3亿元,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85.2亿元,增长18.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分别增长9.4%和12.2%。 工业全年工业化率达到43.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3%,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12月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7户,全年完成总产值6600.14亿元,实现增加值1653.54亿元,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国、全省7.4和1.2个百分点。其中,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853.98亿元,实现增加值951.6亿元,增长15.9%,比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058.13亿元,继家电产业后成为全市第二个千亿产业。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98.7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23.3%,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33.7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3.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290.8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17.6%,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增长15%,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81.71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67.52亿元,增长13.8%,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0.8和4.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10.6%,较前三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农业1985年统计,合肥市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的6.28%,农业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93%,粮食产量占全省的7.7%,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7.89%。合肥市的肥西、肥东和长丰3县都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服务业全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65.46亿元,增长22.9%,比上年增幅高4.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9.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89.77亿元,增长2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102.25亿元,增长1.9倍;居民服务业完成投资增长1.3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和1.3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4%,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率达66.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1.10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工业投资1551.40亿元,增长23.5%;房地产投资913.80亿元,增长3.8%,增幅较上半年及前三季度分别提高5.9和5.5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4831个,同比增加64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52个,同比增加139个,完成投资1702.53亿元,增长15.4%。全年新开工项目4012个,同比增加682个,完成投资2029.62亿元,增长24.4%,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为52%,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新开工项目1619个,同比增加57个,完成投资993.96亿元、增长23.7%,总量占工业投资的64.1%、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全年竣工项目3643个,同比增加676个,完成投资额1877.1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6.9%、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增长52.3%,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28.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竣工项目1522个,同比增加79个,完成投资额992.92亿元,增长43%。消费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62亿元,同比增长16.7%,高于全国、全省2.4和0.7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101.60亿元,增长15.6%,商品零售1191.55亿元,增长16.8%。12月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02家,同比增加130家。全年限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899.99亿元,增长26.9%。全年进出口总额176.42亿美元、居省会城市第9位,同比增长43.3%、居省会城市第4位。其中,出口总额136.28亿美元、居省会城市第7位,同比增长74.3%、居省会城市第3位;进口总额40.14亿美元,同比下降10.6%。至12月底,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53家,从业人员6.1万人。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金额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5%;接包合同执行金额6.95亿美元,同比增长79.2%。财政收支全年财政收入694.36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50亿元、居省会城市第10位,增长15.1%。财政支出572.10亿元,增长20.5%,其中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就业等支出分别增长61.1%、13.4%、18.5%和14.6%。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36.03亿元,同比增长16.7%,比年初增加879.29亿元,同比多增36.14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13.84亿元,同比增长20.1%,比年初增加1156.58亿元,同比多增302.49亿元亿元。居民生活全年财政民生支出434.2亿元,同比增长20.8%,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5.9%。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5万人,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63%和134%。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54万套、竣工2.61万套,分别达到省下达任务的138.4%和13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4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收入869、4410元;同比增长13.2%,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0.6、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081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收入元;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全省2.0、0.6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比全国、全省分别低0.4和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0%,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烟酒及用品上涨2.8%,交通和通信下跌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1%,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3%。
文化艺术/合肥市
合肥早期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民俗信仰和古乐演奏欣赏等活动。据有关史料载,合肥曾为楚越属地,受楚越文化影响,先人以动物为图腾,约期举行图腾祭典。据考古发掘证明,合肥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古乐和随乐而舞的表演活动。到了三国时期,歌舞表演活动又有一定发展,曹操为庆祝胜利,令数艺伎在筝笛浦舟上载歌载舞,由于舟不胜载,致数艺伎殁于水中。晋统一天下后,结束了三国纷争,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合肥社会文化亦渐有发展,出现了“风土明茂,皆胜淮左”的繁荣景象。到了唐宋时期,合肥社会文化呈多样化发展形势,不仅宗教文化盛极,民俗文化兴旺,且域内学子多,诗文丰,民间说唱、歌谣、戏舞、弦弹、鼓乐等文艺活动,都有较大发展。在文著方面,合肥早期见载于史的著文有《幽求子二十篇》(晋)、《合肥志四卷》、《文集二十卷》、《奏议十卷》、《唐文萃一百卷》(以上四为宋时)等。应该说,这一时期,合肥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元明时期,合肥已渐发展成为一文化都城。域内不仅文才汇兴,著述丰巨,且戏舞、弹唱等表演活动,已十分活跃。江淮之间,依靠“杂百戏”谋生的艺众,其数当首推庐州。到元朝末年,文墨艺演,相应发展,雅俗互见,形式多样。到了清朝,乃至民国时期,作为合肥近现代文化,较前已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文学方面,著述丰繁。仅清朝时期,合肥见载于史的诗、言、集等著述就有近百部,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有许多著文至今仍为人们常喜诵谈。在演艺方面,作为合肥地方戏的“倒七戏”(又名“小刀戏”、“稻季戏”),已渐形成独立的戏种,在民间演赏两盛。民间的门歌、秧歌、说唱、狮子舞、龙灯舞、撑旱船、踩高跷等文艺形式和活动,日趋繁荣兴旺,盛极一时。这期间,民间对戏种已有了“大戏”和“小戏”之分,所谓大戏,即京剧,小戏则指的是“倒七戏”。民国时期,合肥民间已发展有数家专业戏剧班社,其中以费家班创建最早,人数最多,行当最全。清末民初时,合肥出有“五怪”,其中之一沈石翁,“一意真草,精能之极,人亡得亡,珍着拱壁”,曾名震京城,被冠为合肥以书法著称海内之始。在合肥文化界,时尚有被称为“三清”的三名文化骁将。此三人以善文著丰而名噪一时。民国时期,伴随演艺等文化活动的繁盛,城内除建有专业演出场所,并同时发展了形式众多的文化社区,如文昌宫、南园等。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也在民国后期相继出现。这些都说明,合肥历史文化,尽管有兴有衰,有起有落,但总体上是不断发展的,并在江淮之间,始终居于中心地位。1949年起,市政府、市工会、市团委先后兴建了文化馆(站)、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少年文化宫、少年之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农村、街道建立了文化站187个。工厂企业普遍建立了俱乐部、文化室等群众文化组织。逐步形成三级群众文化网络,群众性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诗歌、美术、体育、科普等活动呈现繁荣局面。
解放初期仅有一小型图书室,现已新建了市图书馆大楼和两个少儿图书室。1985年与1949年相比,图书馆室由数十平方米增至2658平方米,馆员由3人增至28人;藏书由文学性、通俗性发展到综合收藏;语种由汉语扩大到9个外国语种;藏书由几千册增加到28万册。1983年正式成立了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对全市的文化市场加强了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到1985年底已有歌舞厅30家,二级批发商22家,零售书、报专业户184家,租书专业户80多家,录像放映(包括三县)128家。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起到一定作用。1978年,合肥市成立文物管理处,专业从事文物的保护、发掘、整理、收藏、研究工作。各种文物藏量已达2000余件,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品40余件,如太平天国、清末时期的铁炮15门。现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教弩台、包公祠;市级保护单位有城隍庙等17处,古城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0处,古墓葬23座,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卫生/合肥市
三甲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一院南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0五医院、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体育/合肥市
早在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至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合肥民间就有“御”、“射”、“导引”、“养生”、“角抵”、“利趾”、“拔距”、“曲踊”、“投石”、“搏弈”、“戏水”等体育活动。1977年~1996年,合肥市区中、小学适龄学生有85%,郊区中、小学适龄学生有75%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合肥市体育代表团在安徽省第四至第八届运动会的比赛中,均取得团体总分与金牌总数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合肥市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的比赛中,累计夺得15个全国冠军;在国际比赛中,获得9个第一名;在州际比赛中,有24人次夺魁;在世界体坛的竞技场上,有9人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合肥市体委在此期间,先后举办了第四、五、六届运动会,并承办了安徽省第七届运动会和许多项目的全国比赛。建成合肥体育馆、合肥综合体育馆、合肥游泳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合肥市建立了业余游泳运动学校和专业运动队。
名胜景点/合肥市
古刹寺庙龙泉古寺、明教寺、包公祠、宝莲禅寺、城隍庙、姚公庙、月潭庵、开福寺、吴王庙、西庐寺、庆复禅寺,清真寺、&甘露寺、龙云寺、莲花庵、大关音庵、马正庙、马政寺、大山庙、长宁寺、长乐寺、药王庙、李公祠等自然景观汤池温泉、桴槎山、丰乐生态园、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圆通山、四顶山、周公山、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双凤湖旅游度假区、冶父山森林公园,岱山湖、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卧龙山、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佳州生态园、大张圩森林公园、白马山、南艳湖、翡翠湖、天鹅湖等人文景观三河古镇逍遥津、周瑜墓、三国遗址公园、包公园、包氏宗祠、袁术古堆墓、合肥大剧院、安徽省博物馆、六家畈古民居、欧洲风情街、吴复墓石雕群、、、安徽名人馆、清风阁、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大陈墩遗址、刘铭传故居、李鸿章享堂、渡江战役纪念馆、长临河古镇、孙立人故居等。社会景观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天鹅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馆、徽园、瑶海公园、杏花公园、花冲公园、逍遥津公园、文化遗迹纪念碑、明珠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野生动物园、环城公园、蜀山烈士陵园、合肥科技馆、合肥植物园、合肥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馆、南艳湖、科学岛等。游乐场所稻香楼游乐园、合肥汉海极地海洋世界、合肥欢乐岛、阿酋湾水上乐园、王咀湖游乐园(在建)、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在建)等。
环境保护/合肥市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生态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能源建设、土地改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风景旅游区环境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农田林网建设、绿色长郎工程、城市园林建设成效显著;在江淮分水岭实施"把水留住、把树栽上"工程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环保先进城镇、生态示范村建设稳步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总体处于相对良好状态,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在恶化。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土壤、水、光、热等环境要素都适宜农业作物生长。但由于传统的粗放式和掠夺式经营方式所积累沉淀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合肥将以巢湖为“绿心”,推进水污染防治,年底前完成35座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扩大环巢湖集镇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试点。超前规划污水处理厂建设,适时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日处理污水200万吨。水资源利用--合肥地区主要利用地表水。全市境内有巢湖、、高塘湖三个湖泊,水源丰富,常年可供提水。通过淠史杭灌溉和驷马山引水工程,西可引大别山水,东可提长江水。水资源主要用于工业、农业、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用水及其它用水五个方面。合肥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污染严重,地表水体除瓦埠湖、高塘湖水质较好,其余河流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土流失状况--合肥市境内山丘、圩、源并存,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渠道纵横交错,降雨量分布时空不均,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对地形、土壤、植被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我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于江淮分水岭岗地和山地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状况--合肥市森林资源以人工林和松林为主,总量少,低,成熟林比重低,林种单一,生态功能脆弱。生物多样性--合肥市有肥西县的紫蓬山、长丰县的小土山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巢湖、董铺水库、瓦埠湖等湿地生态系统又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重点动物23种,二级保护共43种。城镇生态环境--当前,合肥市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下乏;二是地表水饮用水源有限,尤其在干旱年,库容水量下降,影响部分丘陵旱田地区;三是巢湖富营养化严重;四是城镇生态系统主要类型是以人工生态为主,城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生态系统环境不稳定。风景旅游区环境--合肥市水域辽阔,拥有省内第一大湖巢湖以及瓦埠湖、蜀山湖、双凤湖等大量水域;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蜀山森林公园保存着为数不少的古树名木。有大量可供观赏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观赏植物有龙柏、雪松、柳杉、海桐、冬青、红枫等。观赏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白枕鹤、孔雀、省鸟灰喜鹊等。浮槎山、四顶山、紫蓬山、大蜀山自古"为邑名山"。风景旅游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环境噪声一般可达到0类标准。
名点佳肴/合肥市
泸州烤鸭庐州小吃,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庐州菜一样,在安徽烹饪技艺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庐州在历史上,曾是三国、东晋时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明、清设府,辖庐江、巢湖等地,解放后为安徽省会,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使她能采省内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继承古庐州小吃之精华,兼收并蓄得以丰富多彩。 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省会迁来合肥,小吃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经营小吃的约占饮食市场的七成,除少数的店铺外,多数是摆摊,肩挑巷买,以油、盐茶单、糖炒麻元、绿豆元、南瓜饼、馄饨、白糖饺子、韭菜盒子等品种为多。有些店铺善于经营,加之制作手艺精巧,还有了点名气,如“刘鸿盛”的鸡汤小刀面、馄饨饺、,“吴鸿发”的鸡血糊;长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园”的、;"广寒宫"的蟹黄小笼汤包;“”的五味元宵;“”的旱饺;的腊八粥;“快活林”的锅贴饺;“”的油酥烧饼、蛤蟆酥、荠菜园子。还有万花楼、“”、“会宾楼”等一些茶馆的小、烧卖、四色小笼、、,也都较有特色。有的店铺小吃出名后,别家仿照并与之竞争,如杜鸿盛、赛鸿盛等。 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庐州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使古老的庐州小吃闪烁着青春的光芒。庐州小吃品种风味及食俗与南北不同,有句顺口溜“、玉带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馄饨饺、旱饺、油香、小笼包,龙灯节子包油条”。前两句说的是庐州糕点,后两句指的就是庐州小吃。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样带有“冲”劲,也不象南方那样偏甜,均甜咸适中,讲究鲜香。"龙灯节子包油条"这种食俗很普遍,就象北方煎 饼卷大葱,苏联土豆烧牛肉一样,不可分离。龙灯节子单吃虽香但干燥,油条单吃虽糯口但油腻,而龙灯节子包油条却互相借味,香甜油润,十分可口。 面类食品在庐州小吃一向居于首位,不仅制作讲究,而且花样也多。例如饺子一类 就有冬菇鸡饺、馄饨饺、水饺、旱饺、米饺、锅贴饺、蛋煎锅贴饺等,各具特色,滋味迥异。另外,象、小刀面、罗汉脐、鲜肉麻球、小花狮头、蛋蛹酥等也是食中 的佼佼者。如“罗汉脐”象罗汉的肚脐,色泽乳白,多层花酥,中间呈急流漩层凹 下,如金丝盘绕,纹路清爽,造型别致,油重而不腻,酥香入口,并有多种果味香料,是筵席点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庐州小吃好吃受看,与厨师的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吃品种制作精细,工序繁多,马虎一点就变形变味,所以,十分讲究技艺的运用。 庐州小吃的制作技法主要有蒸、炸、煎、烘、贴、烤,而包含擀、抻、包、裹、卷、切、捏等加工技术。比如"冬菇鸡饺",要经制馅、吊汤、和面、出条,抻皮、包馅、下锅、装碗、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马虎,就不可能有"冬菇香,鸡汤鲜、饺皮薄、馅心嫩"的效果。 庐州小吃的特点还表现在馅心的严格制作和对油温的控制上。馅心制作,讲究鲜、嫩、香,如“庐阳汤包”,馅心选料必须三成肥七成瘦,制馅加皮冻,汤多鲜嫩,旱饺、米饺、豆腐饼讲究用豆腐干调配制馅,软嫩绵香。“荠菜园子”、“韭菜盒子”讲究用 韭菜、荠菜调馅,清香入口。再油温控制上,如“罗汉脐”,始终要五成油温,油温高了低了都不和适。“小花狮头”则五成油下锅,渐加温,以至酥透,一拍即碎。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小吃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庐州小吃再不少店家都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如今日庐州饭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狮头、庐州汤包,以及造型别致的蛋剪锅贴和鲜肉麻球。蛋煎锅贴先蒸后煎,八只饺子一个鸡蛋,鸡蛋下锅与饺子煎成一体,金黄灿烂,皮柔韧耐嚼,馅嫩味鲜;“鲜肉麻球”外饱满,内中空,肉馅在里晃之馅心滚动有声,香鲜味浓。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金黄饱满,香酥松脆, 富有创造。光明酒家的“鸡蛋饼”,油润酥香,水调面放平锅两面微煎,打开一面将要、将调好的鸡蛋揿入。鸡蛋当面现打现煎,很有风采。九狮园的鸡油蒸饺,用鸡油调馅蒸制,鲜嫩可口。 此外,合肥饭店的庐阳汤包、腊八粥、合肥酥烧饼、罗汉脐、大救 驾,西海饭店的鲜肉小包及早茶、北国饭店的豆汁、豆脑、米饺,家鸡血糊、元宵,淮上酒家的豆脑饼,黄山徽菜馆的、芝麻饼、鸡汁蒸饺,都为庐州小吃增加了灿烂的光彩。
合肥特产/合肥市
巢湖干银鱼合肥主要土特产品有:羽毛扇、巢湖银鱼、大闸蟹、虎皮金桔蛋、竹黄雕刻等。此外,作为省会,安徽各地的土特产、有名工艺品尽皆云集于此,如泾县的宣纸、宣笔,歙县的徽墨、歙砚,芜湖铁画、凤画、界首陶瓷、符离集烧鸡、淮北口子酒、亳州古井贡酒、砀山酥梨、黄山毛峰茶、安徽祁红茶、安徽屯绿茶、安徽猴魁茶等,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合肥购物/合肥市
合肥商业中心区在长江中路及金寨路一带。城隍庙小商品批零市场、中菜市综合商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安徽大市场、长江批发市场、东方商城、瑶海家具世界,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合肥百货大楼、鼓楼商厦、商之都、乐普生商厦、元一时代广场、百盛、古井假日、瑞景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综合商场,已构成了合肥商业网点的骨架。
古今名人/合肥市
封建时代:天圣朝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历权知开封府府尹、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在枢密副使(主管军事,相当于副宰相)任上去世。包拯为官期间,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固有“包青天”的美誉。北宋优秀的政治家。:清朝末期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北洋海军、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千秋功过自有评说。:字省三,生于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淮军将领,洋务派高级将领,直隶提督、台湾首任巡抚,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尊为台湾近代化之父。为纪念刘铭传台湾现有铭传国小、铭传国中、台湾铭传大学。: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人。官办学校第一人,西汉教育家,被称做中国校长之祖。:庐江人,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名将,三国名将之一。:902年-905年在吴王位,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实际开国者。:明朝开国大将,庐州人,大败陈友谅军,战死后追蔡国公。:庐江人,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功亭,合肥人北乡,清军著名爱国将领,直隶提督。:民国时期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民国时期: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国民党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指挥忻口、南口战役,主政河南。曾任中国远征军司令,指挥所部收复滇西,打通滇缅公路。1945年4月任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副司令。:抗日英雄,民族志士,策划暗杀蒋介石、宋子文、汪精卫而闻名于世。:庐江人,抗日名将、军事家,被誉为“东方隆美尔”。曾任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军长,是国军军级将领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获“不列颠帝国勋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解放后:美籍华人物理学家,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画坛巨匠,中国杰出书画大师、杰出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专家、慈善家。: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球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男,汉族,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中学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学习。[2]&&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知名青年企业家、创业者,联想集团总裁兼CEO。: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节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央视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中国著名青春小说作者,游走于青春与幻想创作之间,其作品以情节多变、人物热血、内容励志著称。已出版《龙族》《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刺客》等书。:知名作词人、作曲人、唱片制作人、歌手。内地独立音乐之标杆人物。:中国内地新生代男演员,200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05级表演系本科班,现为于正工作室签约男演员。(1950—),男,安徽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友好城市/合肥市
合肥市先后与国(日)、共和国首都弗里敦市(日)、首都(日)、哥伦布市(日)、丹麦奥尔堡市(日)、西班牙(日)、韩国()、澳大利亚的戴瑞滨市(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日)结为友好城市。并同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市以及海华市、多腊多市,联邦德国汉诺威市、,共和国的达沃市等,发展了友好交往。
城市荣誉/合肥市
合肥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中国家电之都”、“中国淡水龙虾之都”、“2009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2011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2最佳投资城市”、“坚果炒货之都”、“中国温泉之乡”。根据央视的调查,2012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合肥位列第三。合肥成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CCTV2013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榜首”。2013年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市辖区、县级市、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见:、)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6次
参与编辑人数:5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6:46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社保每月缴纳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