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特点计划和怀特计划的异同点

出自 MBA智库百科()
凯恩斯计划(Keynes Plan)
  凯恩斯计划(Keynes Plan)是1944年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严重受创,伤痕累累,消耗殆尽。为了维护战后的英国,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国际清算同盟计划”(International Clearing Union)。凯恩斯的这套全新的方案中,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平均值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下,英国可世界货币占总份额的16%,包括殖民地后,整个英联邦的比例则高达35%。这样的分配有利于英国在耗尽黄金储备的条件下延续英镑的地位,同时削弱美元和美国的。这个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的意图。针对凯恩斯的方案,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作为反制手段。
  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提出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于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衰退,而美国正当时世界最大的和二战的最大得益者,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协议,基本反映了怀特计划的内容,成立,凯恩斯计划流产。
  (l)建立“国际清算同盟”,相当于。
  (2)会员国在“同盟”开立,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用转账办法进行。
  (3)国将盈余存入账户,逆差国可按规定的份额问“同盟”申请透支或。
  (4)“同盟”的记账单位为“班科”(Bancor),以黄金计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不可以用“班科”换取黄金。
  (5)各国货币以“班科”标价,非经“同盟”理事会批准不得变更。
  (6)会员国在“同盟”的份额,以战前3年平均额的75%来计算。
  (7)“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
  1.“怀特计划”强调了黄金作为和决定的作用,突出了拥有绝大部分黄金储备的美国的地位。它的目的显然是要把英镑排挤出“世界货币”之外,由美国凭借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从而取得世界经济的霸权地位。
  2.“凯恩斯计划”排除了黄金作为国际储备的必要性,强调“国际清算同盟”的清算作用。其目的是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使英国能够摆脱黄金储备短缺、严重逆差的困境,并通过从“国际清算同盟”的借款中保持对的,从而与美国共同分享国际金融霸权。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充分反映了美国和英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和两国争夺金融领导权的竞争。早在月间,美、英两国政府的代表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进行了两次非正式会谈。从1943年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的代表团在华盛顿开始。在谈判过程中,美国仰仗其数倍于英国的实力,在作出了适当让步的情况下,迫使英国放弃了它的“凯恩斯计划”,从而为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凯恩斯计划"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当前位置:
>>>(15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时,有两种方案,一是怀特计划,二是..
(15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时,有两种方案,一是怀特计划,二是凯恩斯计划,二者对战后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提出了各自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主要内容是: (1)以基金制为基础。基金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 (2)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基金规定使用的货币单位为“尤尼它”,每一“尤尼它”等于10美元或含纯金137格令(1格令=0.0648克纯金)。 (3)表决权取决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同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例。 (4)稳定货币汇率。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 (5)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6)调节国际收支。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 (7)“基金”的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材料二&&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内容主要是: (l)建立“国际清算同盟”,相当于世界银行。 (2)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用转账办法进行清算。 (3)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逆差国可按规定的份额问“同盟”申请透支或提存。 (4)“同盟”账户的记账单位为“班科”,以黄金计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不可以用“班科”换取黄金。 (5)各国货币以“班科”标价,非经“同盟”理事会批准不得变更。 (6)会员国在“同盟”的份额,以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 (7)“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目的,分析“怀特计划”为什么能付诸实施的原因?(7分)(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方案的共同点,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问题。(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目的:怀特计划企图构建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凯恩斯计划表明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3分)原因:当时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美国势力膨胀,有称霸的野心;英国等西欧国家普遍衰弱。(4分,答两点即可)(2)共同点:都是着重解决经常项目的不平衡问题;都是着重工业发达国家的资金需求问题;都是探求汇率的稳定,防止汇率的竞争性贬值。(6分)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2分)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的关键的是对材料信息的归纳,依据材料可得出怀特计划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世界货币体系,其得以实施可以结合美英两国在战后的经济实力及国际金融秩序等方面归纳即可;而由材料二“‘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可归纳出凯恩斯计划的目的是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第(2)问,考查比较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从项目的不平衡性、资金需求、汇率的稳定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及已学知识可归纳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5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时,有两种方案,一是怀特计划,二是..”主要考查你对&&华沙条约组织,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冷战,“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东西德、南北朝鲜、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华沙条约组织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冷战“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东西德、南北朝鲜、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成立于日。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成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荷兰、英国、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于同年8月24日生效。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同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苏联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在莫斯科举行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会议通过宣言声称:如西方国家批准《巴黎协定》,苏联和东欧国家将在组织武装力量和联合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1955年3月,八国又就缔结集体友好互助条约的原则、组建联合武装力量及其统帅部等问题进行了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5月5日,《巴黎协定》被批准。5月14日,苏、阿、保、匈、民德、波、罗、捷八国在华沙签署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二十年(到期可顺延十年)。该条约由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同年6月4日,根据《华沙条约》第六条规定,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军事、政治同盟正式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俄语、德语、波兰语、捷克语为官方用语。
华约组织解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武装力量在苏联的带领下大规模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了普遍抗议。而苏联与阿尔巴尼亚交恶,阿尔巴尼亚于日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  日,两德合并后,民主德国退出华沙条约组织。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非常会议决定从日起终止在华沙条约范围内所签订的军事协定的效力,废除华沙条约的军事机构。同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条件:(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2)美国独占鰲头(3)苏联空前强大2、体系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5、评价: ①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过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②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的关系:“冷战”是美国与苏联主动对抗的表现,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导因,“冷战”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多极化趋势在两极格局中孕育、发展,并不断侵蚀和破坏着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一般认为,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关系:“冷战”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关系: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霸权主义,“冷战”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雅尔塔体系:1、确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盟国在胜利在望时即意大利投降后就把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许多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及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2、具体内容:(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的殖民地以及国际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3、影响:(1)积极: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是一个进步。(2)局限性:因为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是苏联与美英相互妥协的结果,打上强权政治的烙印,如对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理都是背着中国政府进行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最终促使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情况:
1、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战后两极格局最初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立:①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的成立。②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经互会成立、华约的成立。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整个20世纪50年代。3、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冷战(1945年至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冷战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的“冷战”政策:
(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为隐蔽的、更为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有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冷战过程:&(4)“冷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在欧洲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5)“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引发了美苏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面临战争威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如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以及古巴导弹事件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但核竞争的相对平衡,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在竞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学习,吸取教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促使美国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植,美国片面对日媾和,使日本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美国还对日本法西斯势力予以袒护,为当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④造成了一些国家长期分裂,国家得不到统一。 美国的冷战政策: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德国分裂:1、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2、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朝鲜分裂:1、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2、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3、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侵越战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2、时间、结果:&1961年—1973年;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1、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2、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对德国和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的认识:
1、德国的分裂:这里要明确,杜鲁门主义宣布后,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柏林墙的修筑和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2、朝鲜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日本投降后,苏、美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形成的,“冷战”进一步加剧朝鲜的分裂。3、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结果,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
发现相似题
与“(15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时,有两种方案,一是怀特计划,二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7343268449254619201724202120127517二战后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的怀特计划
二战期间,英美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年4月美国和英国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方案,即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的怀特计划。
(1)凯恩斯计划
凯恩斯计划是凯恩斯将自己于1930年在《货币论》一书中提出的计划进行完善的结果,1943年正式公布,其主要内容是:
建立国际清算同盟,采取“透支制”;创造一种国际信用货币———“班柯”作为国际清算单位;会员国在同盟中开立往来账户,但只能用于购买他国商品或对外投资,不能向同盟兑换黄金和现款;由债权国负责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同盟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使债权国干预债务国的各项政策。
这个计划是从经常发生赤字的英国的立场出发的,注重为国内充分就业政策提供一个国际保障,货币的国外价值可以根据国内政策的需要进行调整,国内货币价值不受国外货币价值的束缚。
(2)怀特计划
美国则从债权国的立场出发,希望对贸易限制、贸易差别待遇、过分自由地使用国际信贷等采取措施。怀特计划194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怀特草拟,主要内容有: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稳定各国货币;基金为稳定会员国的货币汇率,拟设立一种货币单位“Unita”,可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采用固定汇率制,会员国货币必须与Unita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会员国货币不得随意贬值;会员国在应付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购买所需的外币,但数额要受一定的限制;会员国必须取消外汇管制;基金的管理由会员国投票决定,根据各国的份额确定在基金内的投票权;基金办事机构设在份额最大的国家。
美国凭借实力可以控制基金,基金是与英国凯恩斯计划中提出的清算同盟完全不同的组织。清算同盟是自主营业的,因而不允许成员国政府在国际收支政策方面有足够的处置权,而怀特计划是要建立一个在成员国政府控制之下的国际机构。由于美国所具有的经济优势,怀特计划的这个建议成为讨论的基础。
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主要内容是:
1.以基金制为基础。基金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
2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基金规定使用的货币单位为“尤尼它”(Unita),每一“尤尼它”等于10美元或含纯金137格令(1格令=0.0648克纯金)。
3.表决权取决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同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例。
4.稳定货币汇率。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
5.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6调节国际收支。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
7“基金”的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
怀特计划企图由美国控制“联合国平准基金”,通过“基金”使会员国的货币“钉住”美元。这个计划还立足于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
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内容主要:
(l)建立“国际清算同盟”,相当于世界银行。
(2)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用转账办法进行清算。
(3)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逆差国可按规定的份额问“同盟”申请透支或提存。
(4)“同盟”账户的记账单位为“班科”(Bancor),以黄金计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不可以用“班科”换取黄金。
(5)各国货币以“班科”标价,非经“同盟”理事会批准不得变更。
(6)会员国在“同盟”的份额,以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
(7)“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
凯思斯计划是基于英国当时的困境,尽量贬低黄金的作用。这个计划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当然,也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新怀特计划”还是“新凯恩斯计划”——如何构建稳定与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pdf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新怀特计划”还是“新凯恩斯计划”——如何构建稳定与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新怀特计划&还是&新凯恩斯计划&
一一如何构建稳定与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
内容摘要 2008 年因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6 年,全球性失衡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其背后深
刻的制度原因是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的约求机制、主权货币与国际储备货币两种角色存在冲突、缺乏对国际
状支失衡的有效调节机制。
70 年前,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阁召开,由此展开一场如何设计、构建因际货币体
系的争论,并聚焦于&凯恩斯计划&和&怀斗争计划&之争。
从理论上讲,前者是具经济合理性,但不幸的
是,其边遇到战后美国&一家独大&世界格局的现实挑战而败北。
结合现阶段国际经济金融的现实,理想货
币体系的构架可以沿着&新怀特计划&和&新凯恩斯计划&的思路展开,其主妥区别在于:
国际储备货币选
择是货币本位还是起主权货币本位、货币锚选择是外生锚还是内生销、国际收支调节是对称调整还是非对称
调整、特里芬悖论是延续还是破解、史具效率的是市场选择还是人为设计。
关键词 金融危机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会冻失衡特立芬悖论
吴晓灵,清华大学因家企i融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戈,中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创研究员、博士。
与日俱增以及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推进,跨境资本流动日益
频繁,规模空前且被动剧烈。
净私人资本流动占 GDP 的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与根源
比例在过去的 20 多年中波动尤为剧烈,很多地区都经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 6
了在极短期内资本流动大进大出的变动,其对金融稳定以
年,全球经济仍处于缓但复苏中。
学界普遍认为.
及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机是过去十几年来全球性经济失衡不断积累的总爆发.而
图 1 .净私人资本流动IGDP
一(ànlm(U\wt';;lhh o.f In(l el:郑州dt'&1l 1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则可能是促成全球性
~ I::mC'rg?ng an&l (1问01吨由、g i\引a
? 叫咱略 1(1.
-1.1l I?oAm的由sl ?llfllhp t.I'lnhl阳&
失衡的根游、之一。
但遗憾的是,这种全球性失衡问题仍未
)1川dl(' .Eusl and NOr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从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从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1|
上传日期: 06:08: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从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恩斯和怀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