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章程5个成员退出1个有影响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一线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师,测绘工程师,多年遥感摄影技术航空摄影工作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团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团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20:5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团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官方公共微信发展农机合作社,让农民挺直腰板奔小康
(引)2014年3月18日,威海文登正式撤市设区,由市变区,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意味着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跃升。我区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将农民从昔日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告别了“一把锄、一张锨,麦收一把镰,一辆小车满山转,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逐渐华丽转身成为“超级农民”,今后挺直了腰杆奔小康……
(主)发展农机合作社,让农民挺直腰板奔小康
5月9日,正是雨后播种的好时机,但昆嵛大地田间地头,不再见到漫山遍野的的农民,只听农机欢唱,春种已经接近尾声。
耕地、播种、施肥、喷药、锄草……在人们印象里,种地是件辛苦的事情。然而记者在下乡采访中发现,现在这种情况在我区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订单式、保姆式、托管式等服务。我区田野里不再有人头攒动的劳动场面,代之的是忙碌的合作社农机。由于农机合作社的兴起,机械化作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九成农活由农机干,农机合作社已经将我区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5月6日,区农机局一名负责人说,我区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3%,去年的三夏三秋生产中,全区机收小麦24.3万亩、玉米28.99万亩,机收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0.2%。我区农民已经告别了“一把锄、一张锨,麦收一把镰,一辆小车满山转”的生活。
农民不仅实现了体面劳动,而且有了精力经营西洋参、水貂养殖、果园等富民产业,实现了小康生活。
(小)“管家”托管,农民做了“甩手掌柜”
&“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而且收入大不一样,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想到缴了托管费,就能在家坐等粮食成熟收钱了。”谷雨过后往往是田间管理最忙碌的时候,而今年69岁的界石镇张格庄村村民牟树晓,却外出打工,每天有70元的收入。  
牟树晓将土地托管给了顺发农机合作社。5月9日,记者看到,顺发农机合作社正在组织机手播种最后几块托管的土地。
“你看这种新型的花生播种机,从2014年引进来,这两年播种效果非常好,一台机械每天能播种三十多亩,这几天七八台机械同时上阵,现在都种差不多了,今天花生播种就能结束。”
顺发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传国指着两台正在作业的机械说,现在春播只有他们农机合作社的人在田野里干活,农民反而成了他们的“甩手掌柜”,他们为农民打工。
陈传国流转承包了900多亩土地,自己拥有玉米收获机、小麦播种机、小麦收割机、花生收割机、烘干机等大小各类机械20多台。因此,他牵头成立了顺发农机合作社,目前已有64户农机大户加入,拥有200多套大型机械,总马力达到5000余马力,服务范围遍及界石镇四分之三的土地。
  “我购置这些农机花费了大约70多万元,多亏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我节省了很多成本。”陈传国说,以去年购置的5台烘干机为例,购机补贴达到19.5万元。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务工当主业,把种地当副业,即便留在家种地的农民,也因农业科技知识贫乏种不好庄稼。为帮助更多的农民种好田, 陈传国在我区农机部门的指导下,以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帮助外出务工农民管理农田。
农田托管让农民与合作社实现了双赢。界石镇张格庄村王忠在外打工,家里几亩农田全交给了顺发农机合作社进行全程托管。秋收结束一算账,从种到收,交给合作社耕种比自己耕种每亩地节约近150元成本,还不算自己和家人的误工费和车费。另外,自己种田还得置办农具,购买喷雾器、农机等,算起来都是不小的开销。&
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的托管和半托管为主。托管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全程托管,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所有收种费用成本、自然风险全由合作社承担;二是半托管,只为农户提供植保服务。他们托管土地已经覆盖界石镇47个自然村,服务农户数达到7000户以上,为全镇五分之四的粮油作物实行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作业面积超过2.7万亩。
“真正把农户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广大农户可以就近或走出去从事非农业生产工作,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界石镇北鲁家埠村支部书记王守波说,村里180多户,基本上都将土地托管给了农机合作社,农民可以全力管护好自己的果园,还可以外出打工,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土地托管还可以实现增产增收。陈传国介绍,增产主要是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的。合作社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精量化的机械作业,提高了肥料、农药、水等农资利用率,作物产量可提高1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益。
  记者了解到,这种托管模式,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例如连片种植亩均节约农机费25元,同时合作社生产资料购买量大享受优惠价,仅化肥一项每年每亩可节约开支70元左右。因此,顺发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超过2.7万亩,两项年节约270万元。
&(小)“农机保姆”伺候,农民过上了体面生活
“播种时施一次肥,一个生长期内打3次药,只需付点钱给农机合作社,相当于请了个保姆,就等着秋天收花生了。”高村镇辛店子村农民曲传玲说。时髦、干净的装扮让记者以为她是城里人,但是曲传玲的确是辛店子村的村民,还住在村里,有自己的几亩地。
“播种有播种机,割麦子有收割机,耕地有旋耕机,人家农机合作社啥都能帮咱干。”
曲传玲说,一年下来她只管把看着机器干活,自己手上的茧子越来也少,皮肤越来越嫩,穿衣服也洋气起来,按照她的话说,“现在体面多了。”
曲传玲请来的保姆就是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高村镇辛店子村,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主要作业范围为本镇和周边镇,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耕播收田间管理等农机一条龙作业。从事生产过程中的耕、旋、播种、收割、秸秆还田、打药、运输等现代化机械作业服务。
永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初丰说,老百姓拿着麦种,拿着花生种到地头,合作社把种子种在地里面,肥料施在地里面,地给耕了,再给种上去,将来就是老百姓拿着袋子到地里面去收粮食就行了。
“过去种4亩花生要七八天时间,收获花生要十来天,现在有了合作社,俺只管种的时候到地头送种子,收的时候到地里拉花生果,每次只用三四个小时就干完了,其他时候都不用管。”说起村里的永丰农机合作社,高村镇辛店子村67的农民初丰太高兴地说,从种到收,到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村里的农机合作社都管,这样的种法,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能种地。
看着地里齐刷刷的小麦,永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初丰喜笑颜看,他说,再过不长时间就到麦收的时间了,合作社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实际上也是在收获钞票。去年,我区2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创收600多万元。
2009年10月,初丰带头成立了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40万元。发展至今,合作社现拥有大马力大型拖拉机23台,秸秆还田机26台,小麦收割机2台,花生精播机32台,花生联合收割机7台,沼气抽渣车4台,打药机械中型6台,手推式8台,担架式6台,背负式64台,与拖拉机配套的深松机、旋耕犁46台、先进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8台,其它农机设备24台套
,现有库房840㎡,场院面积2200㎡。作业面积由成立之初本镇的几个村3000余亩,发展到2015年完成作业面积64000多亩,其中深松耕深松面积23300亩,毛收入达730万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全省农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活动示范合作社”、“威海市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威海市明星农机合作社”、“文登市十大农民合作组织”称号。
“过去农民种地要花1个多月时间,现在不到1个星期。”初丰说,以前春耕,漫山遍野都是人,老人孩子齐上阵。现在只要一台拖拉机,再跟上一两个辅助人员,一家七八亩地一两小时就能种完。
“农民采用手动喷雾器,每人每天只能防治5-10亩,每亩人工费8-16元;而专业队平均每人每天达25-30亩,工效提高2-6倍,防治人工费每亩3.4—4元,防治时每台机动喷雾器每亩用汽油1.5元,机械损耗及磨损约0.2元左右,每亩需人工机械费4.9-5.5元。剩余劳动力放心外出打工,每天有80-100元的收入。”谈到机械化的好处,初丰高兴地告诉记者:“除了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机械化种粮还能增产。”初丰在周边农村推广保护性耕作,由于使用了大机械,再加上先进的耕作技术,花生最高单产达到600公斤,花生亩产增产65%以上。
“农机保姆”干了农活,以往的春播农忙成了“农闲”,农民纷纷搞起西洋参、水貂养殖、果园等项目,过上了小康生活。辛店子村260户,600人口,1400多亩耕地,光果园就占了600亩。辛店子村青年农民初纯青,管理着5亩果园,又上了一个养貂场。种田省事了,年过花甲的初建华带头引种西洋参,前几年40亩西洋参一次性出棚,一下子收入了180多万元;村里还有400多亩虾池,有十几户养貂大户。于勇、初明丰种貂种狐存养量都在1000多头,年收入也都在一二百万元左右。
  “农民不种地去挣钱了,农机手专业种地收入也多了。”永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初丰告诉记者,今年从4月4日深松作业已经做到了5000多亩,20台机器半个月就干完了。深松作业可以有效解决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对增加农作物产量有显著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欢迎,订单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合作社创收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永丰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周江玉说,去年都收入三四万块钱,现在最起码能增加一两万块钱,能收入到六七万块钱。
(小)新农机“接地气”,拉起百亿产业奔小康
从8粒种子到5000吨的产量……
从1981年的引种至2015年的5万亩规模。
30多年来,文登西洋参经过精心的培育和大力推广,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毫无争议地跃居中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其强大的规模效应正日益彰显。规模化生产,西洋参机械化研发功不可没。
5月25日,区农机局一行考察人员在雷沃重工考察精量播种机时,又进行了西洋参播种机的沟通协商。
&“西洋参生长期一般为四年,刚开始种植投入每亩在万余元,亩均产量基本在五百公斤左右,亩产量高的能达800公斤左右,一般每亩能有十万的收入。”高村参农初丰说,刨去投入,算算平均每年每亩收入基本稳定在2万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
虽然效益好,产量高,然而过去西洋参种植机械化程度低,收获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参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许多参农扩大面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西洋参收获的时候,正是三秋农忙的季节,你有钱也雇不到人。”参农王文水深有体会,一亩参田要雇6个人收一天,一天管吃工钱要七八十元,要收获几十亩参,只能干着急。
为此,我区积极推进西洋参收种机械化,降低人力成本,这也是确保西洋参产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农机局和青岛农业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台西洋参采收机械首次投入使用,给参农们带来了福音,收获效率大大提高。
“效率真高,一个小时就收获了2亩多。”参农王文水高兴地说,按照这个速度,一天收获20多亩不成问题,且98%的西洋参没有破损,原来人工刨,一天一两分地,还不少刨破碎了。有了西洋参收获机,他还要扩大西洋参种植面积。
为了提高规模化,区农机局一名负责人说,如果西洋参播种机能够投入使用,加上收获机作业,西洋参种植全程机械化将很快普及,将极大地减轻参农的劳动负担,激发种植热情,扩大西洋参的种植面积。
有了西洋参播种机和收获机,西洋参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往年我区参田保有量是4万亩,近年来参价大涨,同时我们借机发动,目前我区不少地方新上参园,刨去收获的,加上新发展的,目前保有量能达到5万亩。每年产鲜参能达到5500吨,可以说我区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西洋参栽培区,现在靠西洋参每年收入十几万、几十万的农民比比皆是。
“现在一分钟能完成一只水貂的取皮,刮油就20秒一只,熟练了还能快点。”9月1日,奥吉丽斯貂业一名负责人指着丹麦取皮设备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取下的皮张被套在标准的楦板上,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专用底座上,从下面和里面送风风干。
现在从福利屠宰、剥皮、刮油、洗皮、上楦、烘干几乎全部机械化、自动化、流水作业。奥吉丽斯貂业成立了合作社,投资2000万元从丹麦引进了3套最先进的取皮机械,建设了国际最先进的屠宰取皮加工厂,能够生产世界上最好质量的皮张,并向合作社社员养貂户提供机械化取皮服务。
同时,合作社大力推广机械化养殖,现在完全通过机械化喂食和便捷的饮水装置,貂场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目前,全区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户发展到8600多家,存栏量达1400多万只,年产毛皮1000万张,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
(小)七年发展,农机合作社方兴未艾
2009年7月7日,我区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米山昌顺农机合作社注册登记。有了农机合作社后,马上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2011年麦收,文登区泽头镇一名收割机机手操作不当,收割机撞到树上又掉到水沟里,导致收割机严重损坏。当施救无果后,有人让他打个电话给国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看看。没想到接到他的求助电话,合作社马上通知附近的福田欧豹服务站和合作社的维修人员赶到现场,实施救援和维修。不一会,他的收割机又能轰鸣在麦田。这位机手深深体会到入社的好处,他后来成为国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新社员。
农机合作社不仅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活动,增加社员收入,同时,还统一采购燃油,统一提供零配件和维修等多项优惠服务。在农机推广方面,合作社对社员提供多项优惠,包括农机具优惠的价格,免费的维修等。为减轻农户负担,不少合作社对困难户、五保户、残疾人实行减、免收费,解决他们耕种难的问题。
大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和深耕犁等大型农业机械,成了农机合作社的新装备,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提高了作业效率。文登永丰农机合作社社长初丰还利用自家农田对比试验,春季对比查看苗情、长势和抗旱能力,夏季对比察看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用客观事实和数据说服周边群众,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经过7年的发展,我区农机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总数达58个,入社成员1421个(户),各类农机具3000余台(套),固定资产7769.7万元,实现了每处乡镇至少一个,农业大镇3到5个的发展目标。我区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示范社”荣誉称号。&
我区的大中型农机具数量快速增加,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90.8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9829万台,各种配套机具达到16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3%。
农机合作社还成了抗旱战场龙口夺粮的主力军。在去年“龙口夺粮”生产中,我区各家农机合作社,推行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为小麦抢收和玉米抢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据统计,去年“三夏”期间,全区共上阵各类农业机械5.8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500多台,其中引进外地小麦收割机1200多台,共收获小麦24.3万亩,机收率达到了100%。去年“三秋”期间,全区上阵各类农业机械6.5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545台,花生收获机276台。玉米机械化收获28.99万亩,机收率分别达到了90.2%;花生机械化收获30万亩。
目前,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8家,入社成员1421个(户),各类农机具3000余台(套),固定资产7769.7万元,实现了每处乡镇至少一个,农业大镇3到5个的发展目标。服务户数67978户。实现了各镇办至少一个,农业大镇3到5个的发展目标。目前,文登区的小麦、玉米、花生等大宗农作物全程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机械耕作代替人工劳作,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其它产业。从2009年起,全区共有二十多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养殖、运输、务工、经商等二、三产业。
尽管如此,我区农机合作社发展依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我区农机合作社发展到58家,但是大部分质量不高,目前只有顺发和永丰两家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搞得不错。”区农机局一名负责人说,今后我们争取每个乡镇都有一家像这样的农机合作社。
(小)催生“超级农民”,可破解“三农”难题
“咱以前是贫困户,现在却成了股东,就跟做梦一样。”谈到变化,文登营镇东杜梨村67岁的孙国成老人难掩喜色。他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建起了采摘园,自己就用土地入了股,每年至少能领到500多元保底分红,平时他还到采摘园打工,一个月至少有1400元工资。“现在咱一下子多了两份收入,就算以后干不动活儿,也还有分红保底。”
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区土地流转越来越多,像孙国成这样拥有股份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由过去耕种劳动,转向了土地投资和土地资产管理,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者,还成为现代的“超级农民”。要想让农民成为“超级农民”,农机合作社必不可少。
中国的改革最早始于农村,其标志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如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红利”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从生产关系层面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直接关乎“全面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如何破解“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机合作社应时而生,而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钥匙。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加快了土地流转的步伐,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大型农机作业,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合作社通过社会化服务,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通过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的服务,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问题,还能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各环节连接起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把加工和销售中增值的收益返还一部分给农民,使农民收入有效增加。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增强农民整体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区农机局负责人说,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使土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一方面实现了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把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经商,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发展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能否普遍增产增收,有利于破解“三农”难题。
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但面对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家庭经营也遇到经营主体分散、效率不高等难题。发展农机合作社,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
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还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具有“接二连三归一”的特征,即利用第二产业的农机产品,通过第三产业的方式来为第一产业服务,是农机户获得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途径。
同时,当前,我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更加普遍,农村中“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可以促使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物质装备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机合作社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当前,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引擎”,让农民摆脱落后的耕作方式,真正融于我市“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大潮中,实现体面劳动,小康生活,生活方式市民化的目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听听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心声都是啥?
作为农机人,咱也来为“两会”建个言,献个策!资料图片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连接农户、市场、政府与企业极其重要的桥梁,更是每年全国两会“三农”问题的聚焦点。面对2017年合作社发展的崭新局面,各地理事长也满怀梦想与希望,不仅关注两会关于农机政策方面的变化,更期待自己的心声能被与会代表和委员听到,真正落实对农机的利好政策,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甘肃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合作社理事长肖生鹏:  “更多更规范的农机合作社是我的心愿”  “我希望农机合作社能够越来越正规,不论是新创建还是已经发展一段时间的,这样合作社才能真正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说起自己对于两会的期许,肖生鹏希望政府能加强对于基层合作社的监管。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合作社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创办合作社的人并不知道合作社的性质是什么。甚至有一部分人,打着合作社的旗号谋取私利,这大大违背了国家支持农村创办合作社的初衷。”肖生鹏告诉记者,“我们这些理事长也会聚在一起聊天,但当问到‘你们合作社的财务制度或者是合作社章程是怎样的’时候,很多理事长都是一头雾水。没有章程的合作社是走不长远的。”  其实,肖程鹏除了理事长这个身份以外,还是山丹县政协委员,因此,他更加关注两会,也更加期盼两会中能有更多代表和委员为合作社发展发声。“合作社要想发展,就一定要规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合作社带头人观念更正确、更专业。”为此,肖生鹏希望,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合作社监管;另一方面,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对于合作社理事长以及理事会成员的培训工作,定时对这些人进行组织学习,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样是做合作社,有的时候听说那些‘不正规’的合作社,我都会感到很心痛。政府给我们这么好的政策,就应该好好把握,让合作社真正承担起带领农民致富的责任,而不是投机取巧。”说到这的时候,肖生鹏的语气很坚定。  肖生鹏告诉记者,刚过完正月十五,合作社就已经忙起来了。今年一号文件中提出“稳粮、优经、扩饲”,这对于以生产牧草饲料为主的合作社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合作社打算在今年引进一台更加先进的牧草收获机械,但是高昂的价格让合作社遇到了难题。“目前,对比起公司或者其他经营主体,合作社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还是比较困难的,像农机抵押是不被认可的。融资难是阻碍合作社发展的又一个难题。”肖生鹏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希望这些利好政策能迅速落实,让合作社早日感尝到金融政策的甜头。”  沈阳于会怀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会怀:  “期待农机补贴能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国家农机补贴要是能再向农民多倾斜就好了,让我们这些农户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近两年,虽然国家在农业补贴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但说实话可能企业受益更大。有的企业原本卖7万元的机子可能一纳入补贴目录中后就涨成9万元,并没有减轻我们的购机负担。”于会怀坦诚地说,“希望这次两会能将政策多向家庭农场、优秀合作社、种粮大户倾斜,有关政府机关和各级部门层层落实、加强监管,不仅要看重数量,更要严把质量关,让国家的财力物力真正用在刀刃上。毕竟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就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就是保证老百姓‘舌尖’安全。”  “另外,我还比较关注国内农机企业的售后问题。坦白说,除了拖拉机,大部分国内机子质量都不是很理想,但售后维修服务又没跟上,‘三包’变‘不包’。拿我们东北来说,玉米就种一季,一年收获也就忙20天,但好多企业机器只承诺保修一年,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实际。希望相关部门能统一协调一下,让机器按工作小时进行维修服务,这样更合理一些。”于会怀说道。  作为一名“老理事长”,于会怀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农机合作社,对于合作社发展充满了希冀。“希望国家多研发推广自主生产的高端大马力机器,让社员们都能学会用科技兴农致富,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内容分页:
文章关键词:
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请与本站编辑部()联络。
新闻热线:010-76900。责任编辑:孙雪珍。
商城推荐产品
经销商报价
经销商查询
大田传媒旗下
大田旗下网站
有事问帮帮
大田农社公号
信农贷公众号
农惠通公众号
大田直播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机合作社有哪些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