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就在一念之间图片,已经压到我没办法了,工作没了,欠一堆网贷,网贷害人,谁有什么好路?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利好利空双面冲击 P2P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来源:搜狐
作者:吉莉
摘要:近日,P2P网贷利好利空消息双面冲击,P2P网贷未来发展问题成为行业讨论的热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P2P网贷想要安静的做个美男子,有点难。
近日,P2P行业格外引人注目,一面是经侦的频频介入,一面是成交额的不断刷新、大资本的进入、险资的青睐。关于P2P网贷生与死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
纠结之一:整体蓬勃发展 VS 个体跑路不断
P2P网贷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瞩目,早期爆发式的增长为其打上了野蛮扩张的烙印,如今,这一快速增长的态势仍未放缓。
网贷之家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8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974.63亿元,环比7月上升了18.12%,离单月千亿成交量大关已经近在咫尺,是去年同期的3.9倍。随着网贷行业成交量的大幅度增长,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8635亿元。
但是,成交量井喷和名声转正并不能停止平台跑路的步伐。
据网贷之家披露,2015年8月新增问题平台81家,累计问题平台达到976家,若按照平台总数3259家来算,P2P网贷问题平台概率高达29.94%。截止8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2.2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74.87亿元。
从问题平台事件类型上看,8月跑路类型平台占本月问题平台数量比例显著上升,达到79.01%,这一数据反映《互金指导意见》出台后,自融、诈骗平台自知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加快跑路速度,导致跑路型问题平台大幅度增加。停业类型问题平台排在第二位,占比达到12.35%,停业平台的增多表明中小平台在网贷行业生存的压力逐步增加的背景下,选择倒闭关门的情况增多的事实。
“长成姚明是罪过吗?不一定。但是一年之内从曾志伟长成姚明就一定会出问题。”这句被业内人士形容传统银行过度增长原罪的话语,同样可以适用在今天的P2P网贷领域。
在经历了两年的快速增长后,如今的网贷平台,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平台,都不约而同地陷入到一个共同的瓶颈之中:风险和规模扩张,如何权衡?多位P2P平台负责人都对搜狐财经记者描述过类似的苦恼,在他们看来,经营这些债券项目始终是有规模边界的,因为大多数平台要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买单。正因为如此,这些平台的大佬们开始探究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有些深挖产业链金融、布局征信上大做文章,有些则已磨刀霍霍向众筹。
纠结之二:资本依旧青睐 VS 监管不断加紧
当增长速度与风险不能很好地匹配,对P2P网贷表现出“关爱有加”的,除了各路资本大佬,还有警方和经侦大队。
上周,一场突如其来的整顿风暴席卷了整个网贷行业。8月以来,融金所、富达亚等多家深圳本土P2P平台遭到经侦部门突袭调查,数家平台管理层、员工被带走调查,其中不乏知名平台。据媒体报道,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深圳被查或可能被查的平台,数量可能将达到30多家。
为什么从深圳开始?因为深圳平台多,政策宽松,金融创新胆子大。而这场稽查风暴是否会席卷全国?很有可能。
在这场突击风波中,P2P平台高管和员工被带走协助调查,均是因为警方怀疑其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设立虚假标的自融等。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警方和经侦大队的行为不单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更是为了打击金融犯罪。毕竟,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为金融创新做出了贡献,也为一部分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温床。
据一位自称“老鹰”的业内人士透露,
网贷涉及的债权本质上都是垃圾债,存在着极大的逾期甚至坏账风险。为了维护线上的刚性兑付,维持资金链不致于断裂,很多平台都用投资人的钱做资金池,玩借新还旧的庞氏游戏。
老鹰揭秘,制造资金池的手段主要有四种:直接伪造借款主体及项目做假标,融来的钱作为沉淀备付资金;伪造借款额度,超额发标(超融);伪造借款期限,短标长发,借款人短期借用,但是平台发长期标,通过时间的错配占用资金;通过人气的哄抬,利用排队站岗资金作为流动备付资金。
由此可见,刻意设立资金池的平台并一定是为了卷钱跑路,他们中的很多人初心都是“善意”的,但结局却有可能殊途同归。至于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危害,已有太多专家和媒体进行过解读,这里面暗含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雪球规模不断膨胀,一旦现金流出问题,出现挤兑,则必将轰然倒塌。
纠结之三:险资入股 VS 上市受阻
近日国内金融市场对P2P网贷的看法也产生了分歧。
9月11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印发《关于设立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等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投向基础设施债券计划第一位,信第二位,第三位,可以P2P。
此语一出,业内一片欢呼。险资作为国家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风向一向备受关注。此番将P2P纳入投资范畴,相当于给普通小白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新三板市场却表现的更为谨慎。
9月9日,(俗称新三板)发布了《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一)》(以下简称《解答》)。从《解答》来看,子公司的业务为小贷、担保、融资性租赁、、等金融或类金融业务的,不但要符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的规定,还应符合国家、地方及其行业监管部门颁布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申请挂牌公司参股公司的业务属于前述金融或类金融业务的,须参照前述规定执行。
众所周知,和众筹目前均未出台行业规范性文件,这是否意味着P2P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将受限制?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对此解读称,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P2P、众筹等监管细则未出台,法律定位尚未完全明确的行业,直接在新三板上市存在一定障碍。
一个主动拥抱,一个设法回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P2P网贷行业的纠结现状。
纠结之四:生?或者死?
摆在P2P面前的生存压力刻不容缓:这股压力一是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企业效益普遍不景气的宏观大背景,二是由行业不规范现象引发的种种危机。
日前,银监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数据,不良贷款再度出现双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1.5%,较去年末大幅提升了0.21个百分点。在上把关更为严格的传统银行尚且面临着不良双升的压力,经营劣质债权的P2P网贷平台就更加雪上加霜。
形势如此严峻,那么P2P网贷行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关于P2P平台可能面临的死亡,专家和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随着监管细则逐步落地,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大洗牌,90%甚至更多的平台未来将不复存在;而另一些人则对P2P网贷行业的前景表示乐观,他们认为,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需求庞大,这可令市场容纳下数千家P2P平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P2P行业的“死亡”不一定是形神俱灭、不复存在,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浴火重生,3-5年后,P2P或进化成新型银行或投行。
过去几年里, P2P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这并不能成为行业的免死金牌。
未来,网贷平台的经营者还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避免过度营销,加强平台的安全系数,同时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寻求差异化竞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欠了网贷两三万还不起了怎么办? - 知乎262被浏览1214239分享邀请回答1206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3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念之间纹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