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下为什么货币供应增长要与美国黄金储备量量一致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第五章
国际货币制度.doc
文档介绍:
76 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金本位制一、国际金本位制 1、本位( Standard ) 本位( Standard )指衡量货币价值的标准。如金本位是以货币含金量来衡量货币的价值。 2、国际复本位制国际复本位制是以一种以上的金属含量衡量货币价值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 ),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 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 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 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 Mint Parity ) 来决定。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一) 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 188 0 一 1914 年间。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 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 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 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金币本位制特点: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 自由熔化,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二)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 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 由国家储存金块, 作为储备; 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 不再实行自由兑换, 但在需要时, 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 如英国 1925 年规定在 1700 英镑以上, 法国 1928 年规定在 215000 法郎以上方可兑换) ,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三)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 77 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国际储备除黄金外, 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 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 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 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 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各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稳定; ②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 ③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简言之,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缺点是: ①货币供应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②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 往往可能由于黄金输出, 货币紧缩, 而引起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三、金本位制的崩溃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 100 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 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 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 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 1913 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 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第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 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四、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影响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 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 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 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 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 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2) 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 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 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 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 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78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 1 、建立黄金美元本位制; 2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3 、由国际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来缓解成员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失衡; 4 、取消外汇管制; 5 、实行国际收支的对称性调节。“双挂钩”原则的实现须具备三项条件?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美国黄金准备充足,保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黄金价值维持在官价水平。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相比,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 1 、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而战前有英镑、美元、法郎等多种主要储备货币; 2 、只允许外国官方用美元兑换黄金,战前私人可以用外汇向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兑换黄金; 3 、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Adjustable Peg ); 4 、有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来维持国际货币秩序,而战前没有这样的持久性国际机构。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三个阶段: 1944 — 1958 年,稳定运行阶段; 1958 — 1968 年,动荡运行阶段; 1968 — 1973 年,逐渐瓦解阶段。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运行阶段美国连年国际收支顺差,其黄金储备在 1949 年一度增加到占西方国家黄金储备 70 %以上。在此期间, 美元地位有上升趋势。美元是比黄金更有吸引力的储备资产。各国普遍感到缺乏美元,即所谓的美元荒( Dollar Shortage )。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动荡运行阶段 1958 — 1969 年则表现为美元灾( dollar gult ) 。在 1960 年,美国对外短期( 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 负债( 210 亿美元) 已经超过了他的黄金储备额( 178 亿美元), 美元信用发生动摇。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逐渐瓦解阶段三个步骤①美元停止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我们为什么怀念金本位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意在自救的经济政策,通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严重损害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元内在价值的萎缩使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稳定性引起质疑和担忧。  于是,人们怀念起“黄金的年代”。1880年至19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政府承诺将各自的主权货币币值与黄金挂钩,并保证以固定的本国货币计价价格自由兑换黄金。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建立在各主权国家国内货币体系普遍实施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经济迅猛增长,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由金本位制衍生而出的金汇兑本位制(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年)主导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  金本位制下,各主权国家的纸货币供给数量和增长率都严格受本国货币当局黄金储备的制约,国内价格水平受到严格控制。只有当国内黄金产量或储备短期内急剧变化时,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才会有较大波动。由此,与黄金挂钩的各国货币间的汇率是固定的,通过黄金流入、流出,协调平衡各国国际收支的差额,最终导致各国国内价格水平的一致变动。在纯粹的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储备资产只有黄金,因此不必担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影响本国储备资产的价值损益。但是,所有参加金本位的国家都必须在实质上放弃执行独立货币政策的权利,承诺资本(黄金)的自由流动以换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享有与各国货币保持稳定汇率的利益。  怀念这段“黄金的年代”的有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哈佛大学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巴罗,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罗恩·保罗等。金本位制究竟有何魔力,一直让人念念不忘呢?  首先,历史经验表明,实施金本位制可以长期保持较低的通胀,维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金本位制下,只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摧毁经济活动或新金矿被开采,才可能导致一段时间的高通胀。根据Rutgers大学波铎教授测算,美国在年纯粹金本位制下的年平均通胀率只有0.1%。美联储明尼阿波利斯分行两位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实施金(银)本位制的经济体的年通胀率平均只有1.75%,而同期那些实行不可兑换纸币制的经济体,年通胀率平均高达9.17%。  其次,实施金本位制有效限制了政府滥发纸币以收取“铸币税”的权利。格林斯潘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尽管美联储发行美元是一种不可兑换的法定信用货币,但美联储一直努力遵循的货币供给政策其实只是复制了金本位制下的货币发行模式而已。美国在1970年代经历的高通胀是由于美联储发行货币时,缺乏有效制度约束引起的,而这正是源于日,尼克松总统突然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终结了金本位制在美国货币体系中的法律地位。他还坚持认为,各国央行所发行的法定信用货币都将不可避免地制造慢性通胀,而各国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模仿金本位制下货币发行的主要特征,设计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以控制货币的过量发行从而降低通胀。  再次,由于国内实施金本位制带来各国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各国货币以几乎固定的汇率用于国际商品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大大降低了商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各经济体间的国际收支失衡也最终由黄金储备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进而影响各国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的自动调节。  最后,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遏制政府的长期赤字财政,政府无法制造通胀来逃避或减轻偿债责任。依据黄金储备增长来发行货币,并承诺以固定价格自由兑付黄金的央行,不可能无限制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并成为公共债务的最终买单者。金本位制让政府在实施赤字财政和积累公共债务时,面临更为严格的制度性约束。  因此每当世界经济经历扩张-通胀-衰退的轮回后,特别是此次世界经济危机后,要求回到“黄金的时代”的呼声甚高。上一次认真研究重回金本位制的可能性,是经历整个1970年代高通胀和低增长的里根总统,尽管最终这一提议被否决。  毋庸置疑,重返金本位制确实面临重重困难。比如,国际黄金储量不足以支撑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的需求。但是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要求所有国际贸易都用黄金收支结算。国家间的双边贸易完全可由各国货币结算。只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用黄金支付贸易差额,进而影响两国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最终重回均衡状态。因此理论上,黄金要匹配的仅仅是贸易收支的差额部分,而不是总量。  再比如黄金储备的空间分布及其不均,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一是实行金银混合本位制。这也是历史上金本位制下,大多数国家实际执行的货币发行方式。黄金储量不足时,政府可以以一定的黄金兑换比例用白银作为货币发行的储备。特别像中、日这种缺乏金矿资源和储备的国家,实际上实施的是银本位制。第二是广泛吸收私人持有的黄金储备。根据IMF的统计,各国政府官方持有的黄金只占全球已开采黄金总量的8.65%,其余91.35%为私人持有。一旦恢复金本位制,制定出合理的黄金汇兑价格,私人持有黄金即可以转化为发钞准备的黄金储备。  还有恢复实行金本位制将额外产生的大笔交易成本和各国货币汇率重估发生的价值损益等都是棘手的问题。但在强调转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当认真审视和理解“金本位制”坚持者们背后更深层次的诉求。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佐利克还是格林斯潘,所担忧的都是现行法定信用货币的发行过程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而无力自我约束。综观人类经济史,唯一曾经长期有效实现货币发行的“非政治化”、脱离人为干预的货币体系就是金本位制。过去30年,各国央行都以维持国内价格稳定为优先的货币政策目标。依靠央行独立性和自我约束式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危机发生前,似乎能够实现发行货币的同时维持低通胀率的目标。但经济危机后,制度安排上应当独立运作的央行,屈从于政治或公众意愿,从最初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而增加货币供给,最终沦落为政府公共开支和公共债务的最终买单者。而美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者,在面临避免国内经济衰退和维持储备货币币值稳定的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美国废除金本位之我见
已有 745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美国废除金本位 我见
美国废除金本位之我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8月28日发布
货币金本位制是西方近代史上金融货币体系的产物,而在20世纪年代大危机时期结束了金本位制的结算货币体系,美国是在罗斯福新政实施初期的1934年废除金本位的,这是金融界和史学界的共识。但是近些年来有人提出在六七十年代美元危机时期1971年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结束了金本位,从而将金本位制推迟了34年之久,这和美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金本位货币制度和黄金兑换美元是两件事不能混淆。今天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时间里,主持人称尼克松结束了金本位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笔者的《二十世纪美国史》在谈及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时提到了放弃金本位等问题(第149页),谈谈及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时也提及暂停各国政府、个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问题(第370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
附美国国会关于废除政府偿付债款中的黄金条款通过的联合决议(1933年6月5日),收录于黄德禄、黄安年编译:《年的美国》(世界史资料丛刊),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二十世纪美国史》有关段落,共6页。
****************************
金本位制的崩溃 - 正文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黄金为货币金属和实行金币流通的货币制度的终结。它是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危机长期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是导致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   金本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在19世纪和20世纪30年代以前曾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①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作为货币单位;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作为基本的流通手段;其他金属货币都居于辅币的地位;各种货币符号(如)可以参加流通,并可随时自由地兑换为金币。②黄金可以自由买卖和贮藏;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自发调节流通中金币的数量,使金币的面值与金币本身包含的黄金价值能够保持一致和相对稳定。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当时各国的汇率是按货币含金量的相互比率确定的,黄金在各国之间的自由转移,使汇率受外汇供求关系而引起的波动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能保证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   金本位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流行,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相适应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和在各国之间的不断扩大,各国不同的货币制度越来越成为一种障碍,从而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统一的货币制度,有单一的世界货币。而黄金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便逐渐成了各国统一采用的货币金属,最终地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  在实行金本位制以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其特点是金和银都被确定为货币金属,金币和银币同时流通。但货币就其本性来说,是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的。两种货币的同时存在,不但会使商品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格,而且由于金、银之间的价格对比在不断变化,还会使商品流通和货币制度本身产生混乱。这就决定了金银复本位制必然要向单一的本位制过渡。   最早向金本位制过渡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8世纪末,世界市场上的银价下跌,金和银的市场比价变成了1∶15.5,而英国法定的比价却是1∶15.2,银币的法定价值高过了市场上的银价。于是,白银大量流入英国,并要求货币机构代铸为银币,致使银币充斥于流通之中。金币则与此相反,由于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大量金币被熔为金块在市场出售和输往国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并限制银币每次的支付额不得超过25英镑。这实际上是从金银复本位开始了向单一金本位的过渡。1816年,英国正式颁布了实行金本位制的法令。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和国际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信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本位制在英国的确立,对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金本位制已在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广泛流行,只有当时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少数国家没有实行。   金本位制基础的动摇  在金本位制被广泛采用的同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逐渐破坏了各国货币制度稳定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帝国主义大国不断加强对外侵略和掠夺,使世界上的黄金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国家手中。大多数国家日益缺乏黄金,从而动摇了这些国家金本位制的基础。②由于黄金是世界货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不仅在国外掠夺黄金,而且也在国内搜刮黄金,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以满足战争对广泛采购各种军用物资的需要。这就造成了黄金流通量的减少,使金本位制的稳定性遭到破坏。③为了满足国家财政开支不断增长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日益增加发行。不兑现的价值符号大大超过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使金本位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④为了使自己拥有的黄金不致大量外流,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限制甚至禁止黄金的自由输出,这也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上述因素对金本位制的冲击加剧,金本位制在各国被停止实行。这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开始。   金本位制的蜕化及其最后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曾试图恢复金本位制。但在战后的形势下,要重新实行金币流通已不可能。这样,各国重新实行的只能是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如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虽然名义上仍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但实际流通的只是纸币和银行券。银行券已不能直接兑换金币,而只能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例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在用银行券兑换黄金时,每次最低限度为400盎司的金块,约值1700英镑。法国1928年规定的最低兑现额则为215000法郎。这实际上是对兑换黄金实行限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同样只实行纸币和银行券流通,但银行券不能与黄金兑现而只能兑换外汇。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都与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有固定的比价,因此银行券在换取外汇后能到国外去兑现金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德国和许多、实行的就是这种货币制度。   这种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已不具有金本位制原来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再实行金币流通,通过黄金贮藏手段职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已不存在。银行券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已受到很大的限制,当银行券过多时其退出流通的过程便受到了阻碍。金汇兑本位制使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要当一国的经济和货币流通发生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恢复金本位制来稳定货币流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从美国的证券市场价格猛跌开始,并迅速扩展到欧洲各国。奥地利、德国和英国都发生了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因之破产倒闭。1931年7月,德国政府宣布停止偿付外债,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禁止黄金交易和黄金输出,这标志着德国的金汇兑本位制从此结束。欧洲大陆国家的银行大批倒闭,使各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从伦敦提走了将近半数的存款,英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在这种情况下,1931年9月,英国不得不宣布英镑贬值,并被迫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一些以英镑为基础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如印度、埃及、马来亚等,也随之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其后,爱尔兰、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加拿大等国实行的各种金本位制都被放弃。   1933年春,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刮回美国,挤兑使银行大批破产。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储备一个月内减少了20%。美国政府被迫于3月6日宣布停止银行券兑现,4月19日又完全禁止银行和私人贮存黄金和输出黄金,5月政府将美元贬值41%,并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可以用国家债券担保发行通货。这样,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历史也到此结束。最后放弃金本位制的是法国、瑞士、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它们直到1936年8~9月才先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至此,金本位制终于成为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历史陈迹。   金本位制崩溃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各国货币虽然仍规定有含金量,但纸币并不能要求兑现。纸币流通制度的实施,为各国政府过度发行纸币、实行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从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制度已不再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货膨胀,汇率剧烈波动,使货币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wiki/%E9%87%91%E6%9C%AC%E4%BD%8D%E5%88%B6%E7%9A%84%E5%B4%A9%E6%BA%83
************
国际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瑞典、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等。在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菲律宾、、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际金本位制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   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因为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自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后来,新古典学派又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过程作了一点补充,它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的作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将加速国际收支均衡化的过程。首先,当一国国际收支赤字造成汇率下跌时,外汇投机者深知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而黄金的流出最终将使国际收支和汇率恢复均衡,汇率下跌只是暂时现象,不久就会回升。因此大量外汇投机性短期资金就会流向该国。其次,当国际收支赤字引起汇率下跌时,进出口贸易商也预测到汇率不久将回升,于是本国进口商将尽量推迟购买外汇对外付款,而国外出口商则倾向于尽量提前付款,这也引起短期资金的流入。再次,国际收支赤字引起黄金外流后,国内货币信用收缩,因而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大量短期套利资金也会流向该国。这样各方面短期资金的流入将加速赤字国收支恢复平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和价格水平提高,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总之,休漠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仅以货币数量论作为依据,而新古典学派则看到了资本流动对的影响,比休漠前进了一步。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1929年开始的长达10年的大萧条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全球性.它并非局限在美国及其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是迅速地蔓延到、拉美和其他地区.大萧条的这种全球性是什么造成的呢?看来的研究表明,国际金本位制在这次20世纪最大的经济危机的开始、加深和蔓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1929年大多数恢复了金本位制.当时,美国正试图通过货币紧缩来给其过热的经济降温,法国刚刚结束了一个通货膨胀的时期并恢复了金本位制.两国都遇到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由此带来的国际收支盈余使两国以惊人的速度吸收着世界的作为货币的黄金(1932年仅这两国就持有世界作为黄金的70%以上!)。   其他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只有出售国内资产来争取保存他们正不断减少的黄金储备.这样形成了世界性的货币紧缩,再加上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溃的冲击,使世界经济陷入大衰退。   1930年从美国开始的银行倒闭风潮仅仅是加速了世界经济的滑坡,而金本位制在这时又扮演了罪魁祸首的角色.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金本位制而努力保护自己的黄金储备.这使得它们不愿为银行提供有可能使这些银行继续经营下去的流动资金.因为政府向其本国银行提供的任何贷款都会增长私人对该国政府宝贵的黄金储备的潜在要求权。   关于金本位制作用的最明显证据也许就是早先脱离金本位制的国家(如英国)和坚决保持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强烈对比.图18-1画出了一些国家相对于1929年的1935年工业生产水平和批发价格指数.脱离金本位制的国家可以自由采用,从而减少(或者阻止)了国内的通货紧缩和产出下降.因而,图18-1显示出年价格水平和产出变化的强烈的正相关关系.通货紧缩和产出下降最严重的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和波兰,这些国家直到1936年前都坚持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v6753264.htm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储备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