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外籍人士的不含税个人所得税计算时为什么只看不含税级距

您的位置:&&&&&&&&& > 正文
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5:18&&来源: |
核心内容: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是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首先每个月取得工资收入,减去五险一金后,再减去费用扣除额每个月3500元,剩下的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还有奖金又该怎么算?
一、薪酬、福利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
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速算扣除数
不含税级距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有两种:
1、公式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现在很多网站都有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只要您按照计算器的提示输入&收入类型、收入总额、税前扣除三线一金数额&即可轻松算出&应缴税款&。
特色通关:基础+法条+冲刺+论述题特色无忧:当期考不过,下期免费学
精品班精品通关:智能交互课件,阶段测试点评精品无忧:当期考不过,下期免费学
实验班实验通关:个性化辅导,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无忧:当期考不过,下期免费学
定制班定制通关:大数据智能教学精准定位定制无忧:当期考不过,下期免费学
机考模拟系统
题型紧贴考试,提升考试能力,千余道题目全真模拟演练
答题技巧直播课
掌握技巧,大幅度提升卷四成绩,约6小时
电子书真题、指南、讲座、法条。看书、做题、云笔记功能一应俱全
200-400元&
司法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
2017年司法考试移动班,支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学习网络课程,每15-20分钟一个讲座,化繁为简。权威名师倾情打造,授课幽默风趣,妙语连珠!
《刑事诉讼法》
《刑法学》
《民事诉讼法》
··········
电话:010-
特色班精品班实验班定制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智能交互课件,阶段测试点评。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个性化辅导方案,一对一跟踪教学。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大数据智能教学,私人订制服务。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法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Copyright & 2003 - 2017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电话:010-6500111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
传真:010- 投诉电话:010- 建议邮箱:&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查看: 13106|回复: 11
请教“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计算”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涉江湖
个人所得税由人个负担与公司负担在计算上是否有区别:有。个人承担,所得工资就是税前工资。公司负担个人的工资是不含税工资,要换算成含税工资后计算个税。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涉江湖
回复 5# 的帖子
具体计算你可看看此贴: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5# 的帖子
(二)企业为职工(包括其他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
有些企业,为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在劳动合同中就明确规定为职工负担全部或者部分个人所得税,其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薪金是不含税的净所得或者是含部分税款的所得。比如某企业聘用某人担任总工程师,合同规定月薪为税后净所得5 000元。在这种情况下,在代扣个人所得税时,首先应当将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含税收入,然后再计算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具体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企业为职工负担全部税款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支付给职工的是不含税的净所得。在计算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首先应当将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计算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当注意:在上述两个公式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是指不含税收入按不含税级距(见表13-1)对应的税率,而计算应纳税额公式中的税率则是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下面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例3]某工业公司聘用王某担任工程师,合同规定月薪为税后净所得8 000元。2月2日企业按规定向王某支付1月份工资8 000元。
由于支付给王某的工资为税后净所得,所以应当将不含税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方法为:
应纳税所得额=(8 000-800-375)÷(1-20%)
=8531.25元
在上式中,不含税收入额为8 000元,查表15-1,其对应的级距为“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则其相应的税率为20%。
根据上述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375
=1331.25元
在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由企业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应作为企业应付工资,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工资 9331.25
贷: 现金 8 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1331.25
2.企业为职工负担部分税款
企业为职工负担部分税款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定额负担部分税款,另一是定率负担部分税款。所谓定额负担部分税款是指企业每月为职工负担固定金额的税款;而企业为职工定率负担部分税款是指企业为职工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所应纳的税款或者负担职工工资应纳税款的一定比例。
企业为职工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应当将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算应代扣代缴的税款,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职工工资+企业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4]某工厂从国外进口设备一套。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特聘请美国工程师乔治来企业帮助设备的售后服务。合同规定,由企业支付月薪9 000元,并负担其工资50%的税款。则在支付工资时,应代扣税款为:
应纳税所得额=(9 000-800-%)÷(1-20%×50%)
=5347.22元
应纳税额=%
应代扣税款=802.08×50%
在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工资 9401.04
贷: 现金 8598.96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802.08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二)国税发[2004]97号文的规定
  针对国税发[号文存在的两个问题,国税发[2004]97号文进行了全面的完善:
  1、境内外收入的划分问题
  对于境内外收入的划分问题,国税发[2004]97号文提出了“先税后分”的原则,并明确了计算公式:
  1)按国税发[号第二条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应适用下述公式: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2)按国税发[号第三条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仍应适用国税发[号第六条规定的下述公式: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3)按国税发[号第四条或第五条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应适用国税函发[号第四条规定的下述公式: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2016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6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下面是CN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欢迎参考~
个人所得税专题汇总
  外籍人员个税起征点提高到4800元,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扣除费用标准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1500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外国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判定
  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个人,其纳税义务的判定,是以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和任职受雇机构的具体情况来判定的:
  1、居住时间不超过90天或183天纳税义务的判定: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不超过90日或在上述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由中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免予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居住时间超过90天或183天但不满1年纳税义务的判定: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超过90日或在上述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的个人但不满一年的个人,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作薪金所得,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3、居住时间满1年但不超过5年纳税义务的判定:
  在中国缴纳无住所但在缴纳居住满1年而不超过5年的个人,其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缴纳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中国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作薪金,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其临时离境工作期间取得的工作薪金所得,仅就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部分申报纳税。
  对在1个月中既有中国境内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也有在临时出境期间由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合并计算当月应纳税,并按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4、居住时间超过5年纳税义务:
  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是指个人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满5年,即在连续5年中的每一纳税年度内均居住满1年。
  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后,从第6年起以后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凡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则仅就该年内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申报纳税。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讲解_图文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讲解_图文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08:37: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讲解_图文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籍员工个人所得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