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2016年宏观调控政策策有哪些

【财富帮】-让营销更精准、更高效
新常态下2015年 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政策?演讲嘉宾: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范剑平 & & & 日,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正式开幕,在主题演讲环节中,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先生为工程机械行业把脉!他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及趋势分析》,以下为发言实录。 & & & 范剑平:“非常荣幸今天为大家来分享我们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研究的一点个人心得体会。最近两年,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减速深有体会,为什么中国经济连续5年都在减速,而且经济下行并未停住脚步,论其原因,既有国际上共同的规律,也有我们中国特殊的因素。”一、中国经济减速调整源自国际规律和中国特殊因素 & & & 1、GDP总量越大,增长难度也越大 & & & &首先,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一般都以人均GDP五千美元为界,分为上下半程:在人均GDP五千美元之前,由于经济总量较小,而且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成本比较低,往往是比较容易实现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表现可以说在世界上是非常出色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至2010年人均GDP达到五千美元,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居然可以连续30多年GPD增速接近10%,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为“世界奇迹”。?这30年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红利涨潮非常快。但在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初步下滑了,原因是国际共同因素和中国特殊因素。2014年中国GDP总量高达63.6万亿,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未来中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按照自然规律,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逐步的减速。2、劳动力等廉价要素驱动的高速增长模式结束 & & & 其次,劳动力等廉价要素的成本开始上升。前30年中国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到了2011年达到最高峰,到2012年开始逆转,满16岁的年轻人开始少于60岁退休的人,老少相宜之后,劳动力总量累计减少345万。 & & & 过去,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快于工资上涨速度,但是过了五千美元以后,GDP增长速度7.7%,而工资上涨速度从7.7%提高到了现在的8.1%。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尤其是工业品出厂价跌幅高达5.9%,企业的经营和招工都遇到困难,导致社会对实体经济投资的愿望不强。 & & & 应该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大势所趋,但希望依然存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有两个指标现在已经率先进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行列。一个是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还有一个是中国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为我们国家下一步调整政策推迟退休年龄来缓解人口数量红利减弱创造了条件。3、土地、环境、资金等各种成本上升 & & &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 & & 融资难、融资贵,储蓄率超过50%的国家却利率过高,证明中国金融体系由于垄断性过强导致金融效率不高,也证明预算软约束的财政体制已经不适应发展形势,地方政府的资金饥渴症也在提高利率。 & & & 劳动力、土地、资本都已经不再廉价,中国必须从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4、房地产引起的传统行业减速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 & & & 在城市化加速期,房地产占GDP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重,根据别国在同一个阶段的国际经验,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8%是合理的,但是中国房地产占GDP的比重2013年居然被推高到14.3%,严重违背经济规律,房地产必然要出现调整。而房地产作为龙头产业,给钢铁、水泥、建材包括工程机械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的减速调整是整个中国经济下行的最大压力。而且中国这次房地产的减速和调整还远没有结束,钢铁水泥和工程机械也越过了一次数量扩张的时代,未来这些产业都要开始进入存量调整产业,即技术进步升级来换取附加值提高的一个新时代。 & & &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同时发生了历史转变,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开始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这标志着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当前不仅服务业增速快于制造业,附加值率也高于制造业。未来我们制造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包括高科技企业、金融业,附加值率还会增加,这是世界经济的客观规律。?二、外需不足是出口不振的主要原因 & & & 现在有种声音说我们能不能用人民币贬值办法来促进出口稳增长,其实这个办法并不可取。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汇率太高,也不是出口竞争力下降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形势不好。 & & & 近几年全球贸易增速都在下滑,出口增速下降的并非只有中国。同时,在美欧进口总额中,中国占比仍居高位,中国产品并未被他国产品所替代,“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并未下滑。 & & & 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不断积累,但也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国高水平的准备金率以及外汇储备成本和收益的反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过于盯住美元的结果,也是所付出的代价。年人民币10年累计升值36%,我国实行进口与出口并重、招商引资与对投资并重的方针后,国际收支顺差已经连续多年只占GDP2-3%。 & & & 顺差持续扩大,贸易优势未变。尽管出口增速持续负增长,但仍普遍高于进口增速,这造成了贸易顺差仍在不断扩大,今年以来各月贸易顺差普遍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这反映了中国在贸易环节的相对优势并没有发生改变。?三、创新驱动是“十三五”时期国内经济的战略主线 & & & &总体来讲,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调整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我们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会相对稳定,下一步主要精力将集中在鼓励科技创新。中国政府正在把有限资源用于结构性减税,鼓励小微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技术创新活动,争取中国在经济保持基本平稳的时候,在结构调整方面,尽快取得突破,让我们的新经济成长的更快。 & & & &工程机械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同时参与未来科技创新活动,在整个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应通过质量、技术来取胜,适应我们进入了人均GDP五千美元的新常态新发展。?(《2015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由《今日工程机械》杂志官方微信独家直播,转载请注明出处!)??????看“年会”全程手机直播,请关注今日工程机械微信!??????享年会红利、得分红,请关注;更多新营销活动、新营销理念,财富帮等着你!2015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2015 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摘要:2014 年是转折之年。国际上标志性事件,是美联储缩减购债到最终 退出...
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第二部分 确把握机遇。 2015 年经济形势分析 总结成绩,是为了认真积累经验;分析形势,是为了准 从宏观经济形势...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2015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 炭企业亏损面已达 70%...我国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 是经济转型,下游需求...
2015年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浅析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摘要:...在 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
2015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分析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但 应在2015年下半年稳定下来。就全国范 围而言,房价从顶...
2016_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摘要一、2015年的国际...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但 应在2015年下半年稳定下来。就全国范 围而言,房价从顶...
2015年中报告预测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2015年...经济走势之关联 我们对 2015 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基准预测面临着若干上行和下 行...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5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从房地产政策来看, 去年下半年以来限贷限购放松以及降息等政策措施, 推动房地产...
2015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 2016 年展望中国经济正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变、动力...预计 2016 年的增长 将在以美国为首的带动下有所回升, 但宗教文化冲突将增加...
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关于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了当前经济 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全面贯彻落 ...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宏观调控-政策效率 宏观调控政策 2015年 宏观政策 产能-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宏观调控
原标题: 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宏观调控  核心提示  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美国的1.75倍  2016年中国将面临增速放缓和资产价值下降的双重压力  布局调控型政策要基于市场效率结构和利益导向进行安排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分化,表现不一,但国际产能合作、资产风险管理和质量效益导向,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2015年全年,我国GDP增速为6.9%,表现出经济新常态所要求的稳增长、调结构的良好局面。但经济中的结构性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高杠杆、过剩产能和非意愿库存成为不得不着力解决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运行和风险管理的矛盾中追求平衡与效率。当前,在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体制改革方面体现出一系列的新变化。而同在这个时期,美国启动了加息进程,经济政策整体回归常态化。  为此,我们应着手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框架,并以创新财政政策作为首要环节,更好地运用改革手段,提高政策效率。  1、增速稳、结构优、就业好、动力强:   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实现  数据  2015年,我国的GDP增速为6.9%,基本上实现了中央和国务院所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新增就业1312万人,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4%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7.4%,三大产业的比例为9∶0.5∶50.5,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从2015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突出表现为增速稳、结构优、就业好、动力强、国际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从增速看,2015年宏观经济的平均增速为6.9%,GDP规模为676708亿元,约合10.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总量为16.4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约相应于美国的66%。而从GDP的增量来看,中国2015年的增量约为7500亿美元,而美国则仅为4300亿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美国的1.75倍。  从结构看,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比例关系表现为9∶40.5∶50.5,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并较第二产业高出10个百分点;在城乡结构上,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56.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2014年缩小0.02;在动力结构上,2015年资本形成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6.4%、32.3%和1.3%,最终消费在GDP增长中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在区域结构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缩小;而在居民收入结构上,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较2013年的0.473和2014年的0.469明显减少,居民间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从就业看,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就业形势的稳中有好,2015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统为30.6%,较2013年的31.2%和2014年的31%持续明显下降,在居民收入达到35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同时,消费结构也远超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从动力看,创新驱动正在快速累积和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约1.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占GDP的比重为2.14%左右,具备了创新型国家2%以上的典型特征。从产出的成果来看,中国发明专利的数量自2013年起就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2015年的专利发明数量预计可超过100万件,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从国际化看,2015年,我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和发展,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在投资领域,2015年我国引进外资直接投资的总额较2014年增长6.4%。其中,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提高,占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2/3左右。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约合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2、面临双重压力:   平衡如何构建  形势  “三去”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2016年的中国经济将同时面临产出增速放缓和资产价值下降的双重压力,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出现迭加,转型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资源配置效率下滑,市场壁垒和经济租金需要全面消除,任务极其艰巨。  在运行指标上,表现出经济新常态所要求的稳增长、调结构的良好局面。但经济中的结构性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高杠杆、过剩产能和非意愿库存成为不得不着力解决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运行和风险管理的矛盾中追求平衡与效率。受到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新增需求甚至包括部分存量需求将由外需转为内需。而在内需的构成结构中,来自于居民家庭的购买力将逐渐成为主导,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将渐成主流。因此,不仅仅是过剩产能需要加速淘汰,而且包括目前尚具备良好产出效率的产能,由于生产工艺和组织模式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存在错位,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当前,去库存的核心是房地产业盘活存量,促进行业资金流动,防止引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已建成未出售的存量房地产规模达到71853万平方米,其中,二线以下城市的存量房地产占85%以上。根据现行市场预测,2016年一线、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可基本保持平均价格不变,而二线以下城市房地产价格平均下降8%(约相当于GDP的增幅)的标准衡量,预期将导致房地产资产的名义价值下降4800亿元,进而导致存量房地产总价值的公允价值下降约18万亿元,并形成第二层次的资产减记。而考虑到房地产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抵押产品,将导致贷款资产的负债率水平上升约8.5个百分点,净资产规模相对压缩,部分债务的风险敞口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率是2.52,即债务付息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并为企业税前利润的1.5倍左右。因此,去杠杆的核心是降低当期财务费用对企业利润和市场利率的影响,大力推进股权式融资,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  这一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做好三个平衡,推进三项改革。三个平衡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去产能和新产业的平衡。而重点要推进的三项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风险定价和风险分散作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为企业成本下降创造良好条件的财税改革。  3、供给侧改革的调控体系:   应该怎样布局  解读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即根据产出的构成,从政策构成和政策模式两个方面予以调控和管理,运用必要的财政金融手段,实现有效的组合和运行方式,从而作用于产出的规模、结构、分布和效率,支撑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的主要目标,是调控产出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效益。从运行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需遵循几大原则:  第一,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的关键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对市场运行产生引导和促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和价格机制设计政策体系。  第二,稳中求进的原则。我国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但仍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稳中求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转型调控之中,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策略。  第三,结构性调控为主的原则。尽管稳中求进是重要的基础要件,但在实际调控中,仍须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作为主要调控对象予以应对。  第四,注重政策效益和调控质量的原则。要建立政策工具的筛选机制,工具包的设计组合机制,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机制等,从而提升政策的效益,并增强调控的质量构成,既避免政策缺位,又防止政策力度过大,引发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在具体政策机制设计上,结构性调控的功能一直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属性之一,可相应实施结构调控型政策、布局调控型政策措施和效益调控型政策措施。例如,布局调控型政策要基于市场的效率结构和利益导向进行安排,并顺应市场机制和作用,引致资源和要素流动,支持企业布局调整优化,如对设立在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执行较低的政府性基金安排或提供企业迁移融资的成本补贴等;效益调控型财政政策包括基于公平竞争的奖励性政策、基于创新及应用的支持性政策,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优化的辅助性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在当前的实践中都有应用,可在政策工具包的设计中进一步细化。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宏观调控
日 16: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原标题: 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宏观调控  核心提示  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美国的1.75倍  2016年中国将面临增速放缓和资产价值下降的双重压力  布局调控型政策要基于市场效率结构和利益导向进行安排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分化,表现不一,但国际产能合作、资产风险管理和质量效益导向,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2015年全年,我国GDP增速为6.9%,表现出经济新常态所要求的稳增长、调结构的良好局面。但经济中的结构性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高杠杆、过剩产能和非意愿库存成为不得不着力解决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运行和风险管理的矛盾中追求平衡与效率。当前,在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体制改革方面体现出一系列的新变化。而同在这个时期,美国启动了加息进程,经济政策整体回归常态化。  为此,我们应着手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框架,并以创新财政政策作为首要环节,更好地运用改革手段,提高政策效率。  1、增速稳、结构优、就业好、动力强:   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实现  数据  2015年,我国的GDP增速为6.9%,基本上实现了中央和国务院所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新增就业1312万人,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4%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7.4%,三大产业的比例为9∶0.5∶50.5,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从2015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突出表现为增速稳、结构优、就业好、动力强、国际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从增速看,2015年宏观经济的平均增速为6.9%,GDP规模为676708亿元,约合10.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总量为16.4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约相应于美国的66%。而从GDP的增量来看,中国2015年的增量约为7500亿美元,而美国则仅为4300亿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美国的1.75倍。  从结构看,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比例关系表现为9∶40.5∶50.5,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并较第二产业高出10个百分点;在城乡结构上,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56.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2014年缩小0.02;在动力结构上,2015年资本形成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6.4%、32.3%和1.3%,最终消费在GDP增长中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在区域结构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缩小;而在居民收入结构上,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较2013年的0.473和2014年的0.469明显减少,居民间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从就业看,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就业形势的稳中有好,2015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统为30.6%,较2013年的31.2%和2014年的31%持续明显下降,在居民收入达到35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同时,消费结构也远超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从动力看,创新驱动正在快速累积和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约1.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占GDP的比重为2.14%左右,具备了创新型国家2%以上的典型特征。从产出的成果来看,中国发明专利的数量自2013年起就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2015年的专利发明数量预计可超过100万件,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从国际化看,2015年,我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和发展,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在投资领域,2015年我国引进外资直接投资的总额较2014年增长6.4%。其中,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提高,占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2/3左右。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约合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2、面临双重压力:   平衡如何构建  形势  “三去”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2016年的中国经济将同时面临产出增速放缓和资产价值下降的双重压力,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出现迭加,转型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资源配置效率下滑,市场壁垒和经济租金需要全面消除,任务极其艰巨。  在运行指标上,表现出经济新常态所要求的稳增长、调结构的良好局面。但经济中的结构性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高杠杆、过剩产能和非意愿库存成为不得不着力解决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运行和风险管理的矛盾中追求平衡与效率。受到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新增需求甚至包括部分存量需求将由外需转为内需。而在内需的构成结构中,来自于居民家庭的购买力将逐渐成为主导,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将渐成主流。因此,不仅仅是过剩产能需要加速淘汰,而且包括目前尚具备良好产出效率的产能,由于生产工艺和组织模式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存在错位,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当前,去库存的核心是房地产业盘活存量,促进行业资金流动,防止引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已建成未出售的存量房地产规模达到71853万平方米,其中,二线以下城市的存量房地产占85%以上。根据现行市场预测,2016年一线、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可基本保持平均价格不变,而二线以下城市房地产价格平均下降8%(约相当于GDP的增幅)的标准衡量,预期将导致房地产资产的名义价值下降4800亿元,进而导致存量房地产总价值的公允价值下降约18万亿元,并形成第二层次的资产减记。而考虑到房地产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抵押产品,将导致贷款资产的负债率水平上升约8.5个百分点,净资产规模相对压缩,部分债务的风险敞口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率是2.52,即债务付息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并为企业税前利润的1.5倍左右。因此,去杠杆的核心是降低当期财务费用对企业利润和市场利率的影响,大力推进股权式融资,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  这一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做好三个平衡,推进三项改革。三个平衡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去产能和新产业的平衡。而重点要推进的三项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风险定价和风险分散作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为企业成本下降创造良好条件的财税改革。  3、供给侧改革的调控体系:   应该怎样布局  解读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即根据产出的构成,从政策构成和政策模式两个方面予以调控和管理,运用必要的财政金融手段,实现有效的组合和运行方式,从而作用于产出的规模、结构、分布和效率,支撑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的主要目标,是调控产出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效益。从运行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需遵循几大原则:  第一,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的关键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对市场运行产生引导和促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和价格机制设计政策体系。  第二,稳中求进的原则。我国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但仍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稳中求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转型调控之中,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策略。  第三,结构性调控为主的原则。尽管稳中求进是重要的基础要件,但在实际调控中,仍须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作为主要调控对象予以应对。  第四,注重政策效益和调控质量的原则。要建立政策工具的筛选机制,工具包的设计组合机制,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机制等,从而提升政策的效益,并增强调控的质量构成,既避免政策缺位,又防止政策力度过大,引发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在具体政策机制设计上,结构性调控的功能一直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属性之一,可相应实施结构调控型政策、布局调控型政策措施和效益调控型政策措施。例如,布局调控型政策要基于市场的效率结构和利益导向进行安排,并顺应市场机制和作用,引致资源和要素流动,支持企业布局调整优化,如对设立在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执行较低的政府性基金安排或提供企业迁移融资的成本补贴等;效益调控型财政政策包括基于公平竞争的奖励性政策、基于创新及应用的支持性政策,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优化的辅助性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在当前的实践中都有应用,可在政策工具包的设计中进一步细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愚民政策宏观调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