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的内容产业链是什么 投资经济学

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什么叫产业? 从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的劳动分工是构成产业的最本质性的条件。马克思曾 指出...
A、0.0471B、0.1238C、0.1547D、0.187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通过什么的变化来引起上层建筑变化的? A、政治结构改变 B、社会结构...
xx 冲 15、 “福利刚性”的特点是能增不能减 16、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只能以什么方式推进稳妥 17、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主要从哪几个维度来解读总量、结构、微观...
区域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 第 5 题. 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 合平衡,另一个是()。B. 内外兼顾 第 6...
在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导致了数字产品的价格会大于它的边际成本? C A. 消费者...物理结构 D. 运输方式 4. 在数字化时代,__D__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网络经济未来...
政策工 具,以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理论上会产生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 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工具主要包含税收、转移支付、财政...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特点 在我国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认清并...也没有证据表明各国正在积极取 消现有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在金融危机初期开始实施...
1. 发展航空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确 2.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尊严...将知识分为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知道是谁...
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在理论上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资源结构的适 应程度,分析...同时,要果断地、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那些已经进入成熟与 衰退阶段的老产业。对 一...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 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 投资经济学 史本山, 李海波, 张震宇编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F830.59/546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二层中文开架
二层中文开架
图书馆公告&p&其它人都让开,终于有人问Essay代写这个黑色产业链,我当知乎大神的机会终于来了!本科时为了生活费,在国内当了两年枪手,替国外研究生写;研究生出国,偷懒又找国内本科生替我写(这是对留学讽刺么,捂脸~);后来觉得有国内国外的资源,几乎有冲动下海进去,虽然最后没进,但做过调查,几乎把同行上上下下都摸了一遍(怎么感觉怪怪的…),所以这个问题,相信我够有资格回答了吧!&br&&/p&&p&
Essay代写说简单很简单,就是国外的留学生,给钱找人替他们写日常的essay, report,
dissertation等,跟国内找枪手写毕业论文一回事。神奇之处在于,就这么一个灰色地带,现在竞然“蔚然成风”,上下游高度分工,后面有些环节你肯定想象不到!虽然这个行业相对灰色,但以从中窥探一个产业链演化的过程,也是蛮好玩的。&/p&&p&这个行业大概在10-15年前产生的,直接驱动原因是留学生的增加(特别是土豪留学生的增加)。最早的公司是从一些不正规的留学培训机构转变过来的,因为这些机构能接触到大量的留学生,只要在国内招一批大学生兼职当写手,这些公司就摇身一变成为代写中介,不停地把留学生客户和国内写手撮合在一起,赚取佣金或差价。后来随着产业的壮大,才逐渐在各环节衍生出一些专业公司。&/p&&img src=&/ddcf38c949a3df86d262aa_b.pn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dcf38c949a3df86d262aa_r.png&&&p&图1. 海外某代写机构的广告网站&br&&/p&&br&&p&&b&海外接单&/b&&/p&&p&
不管哪一行,客户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为了抢夺留学生客户,首先出现的,是只专注海外接单的中介。这些中介直接在国外学校附近设点,通过地面推广的方式获得留学生客户。毕竟再牛逼的互联网广告,也干不过面对面的广告宣传。因此这些海外接单的中介,直接挖到大批用户,成为产业链细分出来的第一环。&/p&&p&&b&国内派单&/b&&/p&&p&
最早在海外设点的,其实还是那批国内中介,意识比较超前的几家。但是,像跨境公司面临的问题一样,远程遥控毕竟不如本地化作战,慢慢海外接单全被当地的海外华人垄断了。&/p&&p&接下来好玩的事情来了,代写中介是个对接海外和国内的事情。虽然在找客户这个事情上,这些海外中介虽然把国内中介的打趴下了,但在国内找写手这个事情上,国外公司却不是国内公司的对手。因此出现产业链上的第二环——国内派单。这些中介放弃了国外接单上的竞争,专注在国内招聘、培养写手,然后与海外接单中介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取订单,这也正好弥补了海外中介的短板,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至于佣金或者差价嘛,两边中介分了就是,皆大欢喜嘛。&/p&&p&
为了竞争海外中介的订单,国内派单中介被迫注重自己质量,也就是写手写出来的essay质量,因此这个阶段,在竞争的压力下,国内写手培养、质控方面有了明显提升。&/p&&img src=&/ef4bbbff7a_b.png&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2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ef4bbbff7a_r.png&&&p&图2. 国内某派单机构的派单信息&/p&&br&&p&&b&中介的中介&/b&&/p&&p&
是不是觉得需求和供给两端的业务细分出来,产业链上下游已经完整了?不,还远着呢。这个行业现在还是高度分散的,国外有大量的接单中介,国内也有大量的派单中介,大家面临的业务量都很不稳定。国外接单机构可能碰上当地学校临近期末,各种课程final report要写,订单量暴增,原来合作的国内派单机构写不完怎么办?国内派单机构要是碰上突然很多写手没空(比如全国性的CPA、CFA考试),从国外中介接来的订单写不完怎么办?又或者不小心写手招多了,但国外合作中介的订单又刚好比较少,大量写手嗷嗷待哺怎么办?于是呼,就有一种“中介的中介”冒出来了,这些“中介的中介”既不直接海外驻点接单,也不在国内招写手派单,他们只管联系海量的海外接单中介和国内派单中介,然后在他们中间捣腾订单,做着订单的“批发生意”,有哪家订单写不完的,或者有哪家订单不够写的,“中介的中介”就专门撮合大家不匹配的订单和写手资源,因此他们是“中介的中介”。&/p&&p&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海外接单可以有很多,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可以产生好几家,国内派单也可以有很多,毕竟国内那么多985高校。但是,“中介的中介”却顶多只能是寡头竞争的市场。但这也是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产物,在早期一些,海外中介和国内中介不够多的时候,“中介的中介”也没有存在的基础。&/p&&p&
如果你商业嗅觉够敏锐,应该会反应过来,这些“中介的中介”在未来产业链演化中,还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卖个关子,后面发展到那阶段再提。&/p&&p&&b&第三方质控(QC, Quality
Control)&/b&&/p&&p&
上面提到由于竞争的原因,国内派单中介争相提高自己写手的写作质量。把控Essay质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对新写手的文章进行检查,写得好的,给以奖励;写得一般的,给以指导、培养;写得差的,直接淘汰。&/p&&p&
说着简单,但实际并不好操作。首先,让谁来检查?能给别人检查、指导的,至少要是水平更高的老写手吧。其次,就算找到一个高水平的老写手来检查,别忘了留学生可是来自各种各样的专业啊,所以是需要一群各种专业的高水平的老写手。最后,假设派单中介齐集了一群各种专业的高水平的老写手,然后召唤出一条神龙,复活了,Sry,写错片场了,假设派单中介齐集了一群各种专业的高水平的老写手,养这群人成本很高的啊,总不能为了招20个写手,养着20个负责检查的人吧?&/p&&p&
解决方案就诞生了产业链第四环,第三方质控(QC)。这些公司就养了一群各种专业的高水平的老写手,这些写手不自己动手写,就专门负责检查、评判、指导,而这些公司服务的就是各种国内派单中介。派单中介需要招聘新写手时,就会请这些QC来进行质量把控,帮助培养新写手。&/p&&p&QC的角色和“中介的中介”有些相似,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只能寡头甚至垄断的市场。他们会不会在未来产业链发展时,也有更重要的突破?我再卖个关子。&/p&&img src=&/2efea3a76d60_b.pn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2efea3a76d60_r.png&&&p&图3. 写手的培训材料&/p&&br&&p&-----------------------------------------------------------这是分割线-----------------------------------------------------------------&/p&&p&上下游出来,中间商也出来,第三方服务也出来,该完整了吧?然而并没有。精彩的环节还在后面,高科技的还没出来呢,累死我了,有人赞再来继续写。&/p&&br&&p&继续&/p&&p&&b&第三方评估&/b&&/p&&p&不知道这一方叫什么好,管它叫第三方评估吧。QC是为派单机构服务的,帮他们判断写手的质量。同理,海外的接单中介,也需要判断国内派单中介的质量呀。于是第三方评估就干这个事情,为接单机构服务,给派单机构打分。&/p&&p&这个环节规模很小,不用详细解释为什么吧,业务量就那么一点。圈子里基本是两家平分天下。按理说,有足够写手做QC的,也有能力做第三评估了,这两个东西检查的都是同样的文章。但其实涉及一个独立性的问题,因此QC和第三方评估是两拨公司在做。&/p&&p&&b&Turnitin&/b&&b&检测&/b&&/p&&p&这环节好理解。这个留过学的人应该都明白,国外作业很多是在系统上提交的,提交后会自动查重,像国内的毕业论文查重一样。国外对抄袭的要求非常严格。Turnitin系统牛逼之处,在于不仅录入了公开发表的论文,还录入了会议报告、书籍,甚至学生作业!一个英国学生交的作业,如果和三年前一个澳大利亚学生交的作业有重合,很可能会被揪出来!&/p&&p&要知道在国外被发现抄袭,是有可能直接挂科甚至退学的。所以为了防止国内写手偷懒抄袭,就得有人负责把稿子拿去Turnitin系统做检测。&/p&&img src=&/0ee81e9e47d_b.pn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0ee81e9e47d_r.png&&&p&图4. Turnitin检测结果,标色为抄袭,严格程度把国内知网秒成渣&/p&&br&&p&&b&清道夫&/b&&/p&&p&天下老师一般懒,国外也一样,好多老师的作业题会一年用过一年,顶多把2014换成2015,把Google换成Facebook,把Tesco换成Sainsbury(Tesco在作业的出镜率,估计英国学生会笑出来吧)。因此很多中介做到第二年、第三年就会开始发现,直接拿去年、前年的稿子去交其实就OK了!!!问题就出在万恶的Turnitin系统,这系统会查重的啊,去年、前年交的稿子,已经被系统录入了,再我就是抄袭了。&/p&&p&办法很简单,把录入系统的稿子清掉不就可以了。所以清道夫就应运而生了,这帮人牛逼了,不知道用什么办法,真的能把Turnitin的数据清掉。派单中介发现手头有往年的稿子可以用时,就会花点钱找清单夫,直接把以前的记录洗掉,这篇稿子就可以重复利用了。&/p&&p&玩Turnitin系统的这班人比较神秘,我怀疑是内部人偷偷操作的,但没有办法调查到更多,有了解这一块内幕的求私信交流~&/p&&p&&b&清道夫+&/b&&/p&&p&这个名字是我乱起的,我猜这是跟清道夫同一班人。中介稍微动动脑子就明白了,何必要手头有去年的稿子,再去Turnitin洗呢。Turnitin有往年一个班所有学生的稿子,只要是同样的题目,直接从Turnitin里弄一份出来不就行了?&/p&&p&现在理想已经变成现实,据好友说,最近几个月,真的有人开始从Turnitin里往外弄稿子了。反抄袭的工具,现在变成了抄袭的源头,谁敢再说我大中国没有想象力?&/p&&p&据说有人开始在做,但是很少,原因是Turnitin系统很难搜索,知道去年老师布置过这个题目,也很难定位到对应的文章。&/p&&p&---------------------------------------这又是分割线--------------------------------------&/p&&p&大环节都写完了,小环节虽然更奇葩,但规模太小暂时就不写了。补充几个大家可能好奇的问题,也填一下前面卖的关子。&/p&&p&1.
我为什么没自己下去做;&/p&&p&2.
找代写的是不是都是学渣。&/p&&p&第一个问题&/p&&p&我对行业调查得这么仔细以后,明白这个行业其实已经高度发展了,从细分出这么多上下游就可以看出来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上面写的都是分,其实这个行业也已经经历过整合了。整合者就是上面“中介的中介“,他们居中坐镇,连接着上下游的资源,通过不断的深入合作、合并、收购,成为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大玩家。&/p&&p&目前这个市场已经是三足鼎立,熊猫人代写、Peaking和希望之星,我估计瓜分了80%以上的市场。PandamanWriting切了大家最常见的一块蛋糕,就是大学生Essay,估计大部分人接触到的都是这一类;Peaking切了非常非常高端的市场,服务的是博士论文级别的,据说,Peaking写出来的论文,是能够在国外高级期刊上发表的,一般是客户第一作者,国内的写手第二作者。当然,收费也是高得令人咋舌;HopeStar切了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禽兽,高中生都不放过),虽然水平低,但反正就低价扫市场,现在直接去外面读高中的人也越来越多,据说发展势头还挺快的。&/p&&p&所以,看着巨头已经发展到这程度的市场,我觉得进去就是炮灰了。&/p&&p&第二个问题&/p&&p&有学渣,但绝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多,甚至有很多其实是大神。我接触过很多,举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p&&p&A君21岁在英国读博士,在准备一篇论文冲击Nature,他本科就是留学的了,一直作业都是花钱让人写的,跟我说:“你让我把时间花去写作业?”&/p&&p&B君毕业前扫了Google精英营、福克斯电影高管助理、高盛投行实习、LVMH实习,这跨界跨得…蛋都扯碎了吧…他只是淡淡地说,觉得应该把时间花在不同地方多看看。&/p&&p&C君读书后开始做代购,开始做奶粉化妆品,后来做到奢侈品,一个月5000万的代购额,手下有几十号人,从采购到运输,他说还是花点钱把文凭弄出来吧,虽然觉得也没啥用了。&/p&&p&……&/p&&p&所以,路那么多,形形色色,别用自己狭隘的眼光,片面的视野,就断定别人是个学渣。&/p&&br&&br&&p&欢迎个人/知乎分享,商业转载请私信联系,拒绝修改~~&/p&
其它人都让开,终于有人问Essay代写这个黑色产业链,我当知乎大神的机会终于来了!本科时为了生活费,在国内当了两年枪手,替国外研究生写;研究生出国,偷懒又找国内本科生替我写(这是对留学讽刺么,捂脸~);后来觉得有国内国外的资源,几乎有冲动下海进…
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这样一个现象:&br&&br&留德这段时间,感触较深的便是德国的计划能力。新年伊始,一切企业单位便早早列出全年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么做固然有着很多缺陷,因为如此一来万一出现有悖计划的事情根本没法周全应变。加上德国人素爱早早定好休假,就会出现员工做好了计划内的工作然后就携妻带子撒欢儿跑出去玩,工作出了问题又找不到人于是就干脆这么耽误着。但是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可以这么做。&br&&br&&b&因为他们掌握着未来技术的决定权。&/b&&br&&br&工业化时代,行业标准就是制空权。对于一片空白的领域,掌握了标准也就制定了游戏规则,后来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追赶。我国4G通信现在为TD还是FDD的争吵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是因为没有提前控制标准。高端制造业是德国近现代长盛不衰的稳固保障,在这个逆水行舟的时代,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抢占制高点。&br&&br&&br&&b&为什么是德国?&/b&&br&&b&————————————————————————————————————————&/b&&br&&a data-hash=&aae3ece94ed6f& href=&///people/aae3ece94ed6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ven& data-tip=&p$b$aae3ece94ed6f& data-hovercard=&p$b$aae3ece94ed6f&&@Sven&/a& 大神已经详细解释了4.0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减少人力成本。&br&因为德国的人力成本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太昂贵了。工人的工资牢牢钳住了德国制造的成本,这也是工会的成就。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德铁罢工已经让德国老百姓苦不堪言了,就是为了涨工资和减工时。但是德国目前尚有技术优势,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缺乏技术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冲击德国高端产业。但是一旦等到这些国家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德国造的优势便荡然无存。&br&&br&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相机行业在50年代本是德国造的天下,但是20年之内就被日本相机彻底打垮,众多公司不得不被迫转战更精密的光学仪器市场。日本尚且如此,如果是中国这样庞大的制造输出能力拥有了近似甚至同等的技术水平,那么德国市场将会承受什么样的打击自然可想而知。&br&&b&—————————————————————————————————————————&/b&&br&&br&&b&德国的优势&/b&&br&&b&—————————————————————————————————————————&/b&&br&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br&&br&工业标准的统一大大降低了产品从一级生产到下一级生产的成本。比如甲长生产的螺丝恰好可以被乙厂的螺丝刀拧进丙厂生产的螺母,那么这颗螺丝的每一个尺寸都需要完全符合标准。这样乙厂就不用准备各种型号的螺丝刀,而丙厂也不需要提供不同尺寸的螺母。&br&&br&德国的工业标准是由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的DIN标准(&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E%25B7%25E5%259B%25BD%25E6%25A0%%E5%258C%%25AD%25A6%25E4%25BC%259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德国标准化学会&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一标准的权威不亚于国际标准ISO。&br&&blockquote&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发布了 2.5万个标准,每年大约制定 1 500个标准。其中80%以上已为欧洲各国所采用&/blockquote&这些标准中从大到小面面俱到,细到什么程度呢?&br&刚来德国的时候我发现德国无论小学大学还是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所有的纸质文件均是用打孔器打孔并用双孔文件夹整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发现这居然是被写入DIN中的标准之一。( &a href=&///?target=http%3A//de.wikipedia.org/wiki/Loch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ocher Wikipedia&i class=&icon-external&&&/i&&/a& )孔径的位置确保了无论纸张是横板还是竖版,甚至从中间裁切之后都是正中位置。而小学生从入学伊始便被要求掌握用这种方法整理文件。&br&&br&这样精细的标准以及严格的执行确保了工业4.0在成型过程中的畅通无阻。无论是工业原件的规格,还是设备额定电压的配置,或是通信协议的制订等等等等,德国工业4.0的推进势必将从中受益匪浅。&br&&b&—————————————————————————————————————————&/b&&br&&br&&b&工业4.0会带来什么&/b&&br&&b&—————————————————————————————————————————&/b&&br&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套叫做《大耳灵漫游科学世界》的书,里面其中一册是机器人部分。当时那本书里对未来进行了诸多有趣的幻想,仿佛人类彻底告别体力劳动,一切靠机器生产,全局电脑控制的时代仿佛就在眼前。&br&&br&工业4.0的出现将实现很多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设想你买了一套房子,然后房子的设计图马上就被传入你的电脑,你可以在电脑前按照自己的设想装修并置配家具,然后用不了多久,3D打印机器人就会进入你的房间进行装修,而你选择的家具已经被快递到了装修好的房子中。整个过程涉及移动通信、物业公司、装修公司、网络购物、物流、电子商务,而整个过程中几乎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就能将信息或实体进行传递并配置。&br&&br&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设想而已,没人可以预言当工业辅以互联网的力量之后会获得出什么。&br&&br&但是一个理念从被提出到被实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到了最后出现的东西已经完全不是最初设想的东西。而更为更重要的是:&br&&br&人类的需求不是可以被强加的,而是随着时间自然而然积累的结果。&br&&br&站在一个时间点,一切的幻想终归是有局限性的。就像100年前人们幻想今天的我们一样。下面是一组1900年的科幻插画,设想了100年后今天的样子。(&a href=&///?target=http%3A///content/11/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0年前插画,这是科幻还是预言?&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f7170cfc3039d27afea23d84ecff5c1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7170cfc3039d27afea23d84ecff5c19_r.jpg&&&br&&img src=&/62c5e6eaeff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2c5e6eaeffd_r.jpg&&&br&&img src=&/7727cdfa4cac7423afac08e0bfa5555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727cdfa4cac7423afac08e0bfa55557_r.jpg&&机器用来建筑,而建筑物还是木头加石头,人可以自由飞翔,但动力还是螺旋桨,更有趣的是画中的中国人甚至还留着辫子。&br&&br&因此4.0可以带来什么,我不敢妄加预言,那么就拭目以待吧。&br&&br&&b&—————————————————————————————————————————&/b&&br&&br&&b&我们的4.0会遇到什么&/b&&br&&b&—————————————————————————————————————————&/b&&br&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想勤劳的中国人是值得拥有的。我国已经开始了4.0的脚步,但是我们的道路却注定更加艰辛。&br&&br&首先便是前文提到的标准。我国的各行各业到目前都还存在着万国博览会的局面。国产的,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能引进的我们都引进了,但是却没有制订良好的工业标准。因此在开始4.0进程之前,我们急需一套完整的工业标准做好铺路石。但问题在于工业标准的制定不是大家坐下来商量商量一拍大腿就能决定下来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才能获得一个可靠的标准。&br&&br&这就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为了4.0我们需要标准,而标准又需要再实践中才能提炼出来。这意味着我们的4.0要么还是大规模引进,要么就要缴昂贵的学费。&br&&br&再一个问题便是产品质量,一个庞大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故障。但整体的故障率却是由质量最差的环节所决定的。而我国由于经济水平欠佳,购买产品时价格因素往往高于质量因素,从消费层就没有给高质量产品留下太大的空间。当然还有国外产品竞争的压力。&br&&br&最后的问题更要命,前面的是技术问题,努努力终归是可以解决的。但德国的工业4.0是为了缓解劳动力的匮乏,而我国的劳动力是富裕的。真让机器做了一切,工业化转为技术密集,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br&&br&但是有问题不代表就要放弃,试点还是可以有的,只要在小范围之内实现一定的技术进步,其他答案中已经有人说过了,大规模的投入并不惜付出代价只有拥有强有力领导集团的大国才能实现。曾经的京杭运河是,现在的天宫是,将来的4.0一样如此,这便是我们最有利的优势。
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这样一个现象: 留德这段时间,感触较深的便是德国的计划能力。新年伊始,一切企业单位便早早列出全年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么做固然有着很多缺陷,因为如此一来万一出现有悖计划的事情根本没法周全应变。加上德国人素爱早早定…
&p&如何买到便宜的机票,似乎已经变成了一门玄学。&/p&&p&买机票动不动两天涨几百,买股票时就从来不这样,心都扎穿了,老铁。&/p&&p&根据统计,出发前53天左右是机票价格的低谷,国际航班要再早一个月;周二的票价比周五要便宜,因为航空公司的系统会在周二放出折扣;去旅游城市要比去商业城市的机票便宜,游客总能换地方玩,可商人不能换地方出差。&/p&&p&这些数据非常走心,但有时你就是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人在上海的女神忽然空窗相召,又或者家住雄安的前男友提出复合。此时如果还有人劝你53天后再去,那肯定是喝多了假酒。&/p&&p&然而,此时也还有一种买廉价机票的方法,叫做“隐匿城市法“(hidden city)。&/p&&p&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买可乐时,大杯总比小杯贵,看答主时,看脸总比看文好。但这些常识在买机票时就不一定有效。比如,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机票卖500美金,但是从纽约出发,在洛杉矶中转,最后抵达拉斯维加斯的机票可能只要300美金。乘客如果放弃后半程航线,趁中转时下机,就可以省下200美金。&/p&&p&为什么飞的远反而更便宜?这是由于航空公司的定价策略。成本并非决定因素,机票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城市之间的旅客总是很多,机票不愁卖。飞往冷门城市的需求相对较少,航空公司之间为了争夺客源,反而会压低价格。&/p&&p&美国一个22岁的小哥就利用“隐匿城市法”建立了一个比价网站,由于此举让航空公司损失惨重,不久就遭到了美联航的起诉。小哥于是发起众筹,一时间万众声援,短短几周就募集了3万多美金来应对起诉。根据报道,目前为止这样做并不违法,就像在餐厅点了一桌菜而不吃,餐厅也不能处罚。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在中途下机时不能说谎,不然就涉嫌商业诈骗。&/p&&p&虽然表面上群众吃了大户,但这样订票对旅客也并非好事。&/p&&p&首先,如果太多的人这样订票,航空公司只有提高航班的价格,或者干脆关闭冷门航线,最终还是遵守规则的乘客买单。其次,旅客在中转时离开,可能会造成后半程航班为了等人而延误。最后,机票卖的多就会涨价,后半程航线的机票也就会更贵。即使不用博弈论,简单想一下,飞机上多了一个空座位,一定是有资源被浪费了。&/p&&br&&p&当然了,如果你雄安前男友真的打算复合,宁愿包直升机也别耽误。&/p&&br&&br&&p&References:&/p&&br&&p&1. Wang, Z., & Ye, Y. (2015). Hidden-city ticketing: The cause and impact. &i&Transportation Science&/i&, &i&50&/i&(1), 288-305. &/p&&br&&p&2. Gillespie, Patrick (2014). Why is United Airlines suing a 22-year-old? &i&CNNMoney (New York)&/i& , December 29, 2014&/p&
如何买到便宜的机票,似乎已经变成了一门玄学。买机票动不动两天涨几百,买股票时就从来不这样,心都扎穿了,老铁。根据统计,出发前53天左右是机票价格的低谷,国际航班要再早一个月;周二的票价比周五要便宜,因为航空公司的系统会在周二放出折扣;去旅游…
问得好。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答案和澳洲制造业为何没有竞争力是一致的。简单的讲,就是Dutch Disease.资源出口性经济具有资本密集的属性,劳动力主要在服务业就业。 一者吸收资本一者推高劳动力成本,带来制造业成本过高的弊端。且伴随矿产出口的高额贸易盈余,外汇往往币值走高波动也大,进一步压缩营收。两头挤压下,制造业死亡是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因此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虽有高福利民主体制如挪威澳洲加拿大,更多的是中东蒙古俄罗斯乃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的高失业高基尼系数高腐败的案例。&br&&br&具体到钢铁,钢铁有很多种,被出口的较多的是粗钢。铁矿石出口距离不是问题,但钢加工的越精细,定制的程度越大,越趋近于买方驱动,越需要离市场近。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出口国,2/3的钢材出口集中在韩国和东盟。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区和钢铁消费区都相距很近。所以澳洲作为地广人稀的国家,钢铁消费能力很有限,即使发展出口,总产能也是很有限的,何况粗钢的附加值有限。因此即使卖钢比卖铁矿利润高些,钢材市场限制也不足以培育出大规模钢铁工业。而且同汽车一样,钢铁制造业也是规模经济,赢家通吃。固然澳洲的单位投入品成本低,但中日韩的钢铁市场远远大于澳洲,随着产量提高,澳洲钢铁的单位产出成本就不占优势了。&br&&br&2011年博思格(BlueScope Steel)关闭了一半产能,基本停止了他们公司的本土钢铁出口。媒体当时有一场大讨论,许多人认为中国是抢走澳洲钢铁就业的元凶。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竞争优势来自恶劣工作环境,忽视环境成本和操纵人民币汇率。虽然这些指责并非虚构,但是澳洲公众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澳洲制造业的死穴在于荷兰病。严谨地看,澳洲的钢铁制造是逐渐萎缩的,但是从本世纪起澳洲钢铁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衰退地格外厉害。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使得澳元非常昂贵,且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使得本来不那么关键的人工成本对利润率格外重要--澳洲的人力成本是世界最高之一。荷兰病从成本和价格两边挤得澳洲制造业濒临死亡。澳洲的经济特点决定了澳洲制造业必然夭折,非理性地指责中国反而会蒙蔽自己。&br&&br&而中国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成绩斐然的中国出口"战略",其实是中国自己的死穴:过去一年里的产能过剩危机和全国性雾霾,算是中国病的症状一二了吧!
问得好。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答案和澳洲制造业为何没有竞争力是一致的。简单的讲,就是Dutch Disease.资源出口性经济具有资本密集的属性,劳动力主要在服务业就业。 一者吸收资本一者推高劳动力成本,带来制造业成本过高的弊端。且伴随矿产出口的高额贸易…
谢 &a data-hash=&f937a9ddf4cadb70ca671d54& href=&///people/f937a9ddf4cadb70ca671d5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长泽雅美& data-tip=&p$b$f937a9ddf4cadb70ca671d54& data-hovercard=&p$b$f937a9ddf4cadb70ca671d54&&@长泽雅美&/a&等五位朋友邀。。。看来这个问题不回答不行啊。&br&&br&我就说一下我身边的非常优秀的同学们是怎么学习的吧。&br&&br&第一位大神,也就是在读phd期间发了一篇JET的大牛。这家伙非常聪明,嗯,真的非常聪明,至少比我聪明。他本科是读交通的,虽然是理工科,但是跟数学也没啥关系;修了个会计的双专,跟经济学也没啥关系。可是啊,这家伙的数学特!别!好!&br&&br&记得当年我们的qualify,也就是资格考,考过这个考试才能继续读phd的考试,六门课一次全过的有七个人,就有他,当然,也有我。那年的高微I考试,貌似是三道题目,第一道送分题,基本上第一道能答出来就可以算通过了。后面两道题一道是问你『某命题是否成立,成立则证明,不成立则举反例』的。一般来讲碰到这种题目都是举反例的,我就陷入到构造反例的圈子里面拔不出来了,没想到这个题是需要证明的。。这个哥们是班里唯一一个证明出来的。&br&&br&数学的直觉是咋培养出来的呢?我也不知道。不过这家伙可能是天生的。他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打三国杀,以及后来的炉石。比如打三国杀,某个武将我一开始用的时候,不是很熟,还会理解不了队友意图。这家伙是看到武将牌就可以直接滔滔不绝的分析这个武将可以跟谁配合,该怎么打巴拉巴拉。聪明不?真聪明!&br&&br&就是因为对数学的直觉好,所以选择了做微观理论方向,并且成功的读phd期间发了一篇JET按时毕业,只能膜拜。&br&&br&要问他平时是怎么学习的?说实话我不知道。他喜欢跟别人交流段子、游戏,但是很少跟别人讨论学术。真的偶尔能看到他学术的时候,就是皱着眉头对着草稿纸。最夸张的一次,嫌草稿纸不够大,直接把一块白板放在自己的桌子上, 写写画画举反例。如果真的需要从他的身上总结点什么的话,我想应该是专注吧。&br&&br&说到专注,想起了另外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习惯去咖啡馆学术,他说不喜欢太安静的地方。恰好有段时间,他常去的咖啡馆我也常去。因为常去,所以跟那里的服务员也熟了。有一次刚好碰到他,去跟他打了声招呼,服务员看到,偷偷的问我:他是你老师?我说是啊!然后服务员跟我说,他怎么奇奇怪怪的,盯着那张纸看了两天了。我故意从他身边走过,偷瞄了一眼,好像是一个博弈的扩展型。&br&&br&还有一位大神更有意思,他几乎通晓各路经济学家的各种八卦。我也不知道他的信息都是哪里来的,反正从考研复试认识他的时候,他就一直给我灌输各种知识,包括八卦。可以说,我在财大读博的这几年,除了各位老师的知识传授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了。&br&&br&他似乎曾经有一个癖好,就是经常收集各种syllabus,看看国外的大神上课都怎么上,所以他似乎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都了解一些。所以我想到一个问题,除了查文献之外,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问他,他了解的可以直接告诉我哪里可能有人做过,他不了解的我再去找文献。&br&&br&以上的两位同学,一个有深度,一个有广度,都是大神。&br&&br&作为马上就要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我总结了一下见过的大神的学习方法,到最后总结出来,还是那两个字:积累。无论是像第一位大神那样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深钻,还是像第二位大神那样涉猎广泛,都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读过的每一篇文献、码过的每一行代码、复制的每一篇paper、整理的每一次数据、写过的每一篇小论文,甚至听老师们说过的每一个知识点、见大神听到的每一句指导,都是积累。我不觉着读博期间应该非常功利的去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去写paper,特别是在国内就读的phd。功利的结果就是太早的达到目标,而忽略了本来应该有的积累。phd这段时间是最后的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积累实力的时间了,工作、结婚之后,就很难有这么多时间再做更系统的知识积累。而最终能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多远,并不在于phd期间发了多少看得见的paper,更重要的是在phd期间有多少看不见的积累。
谢 等五位朋友邀。。。看来这个问题不回答不行啊。 我就说一下我身边的非常优秀的同学们是怎么学习的吧。 第一位大神,也就是在读phd期间发了一篇JET的大牛。这家伙非常聪明,嗯,真的非常聪明,至少比我聪明。他本科是读交通的,虽然是理工科,但…
当然有可能。&br&&br&如果你觉得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始终是“保护创作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下知识产权制度最严重的弊端就是,这项制度保护的客体并不是“创作人”,而是“权利所有人”。但现实却是,&b&很多时候“创作人”并不一定就是“权利所有人”&/b&。&br&&br&知识产权制度内在最大的矛盾也是由此而生——这项制度,尤其是其中的财产权制度,尽管规定创作者具有一定的权利,却也规定,&b&这些权利可以被转让&/b&,并且,&b&现实中很多时候必须被转让&/b&。&br&&br&以版权为例,版权之所以叫“版权”,就是因为这项制度,尤其是其中的财产权制度,依赖于出版发行,而其中便天然产生了真正创作了实际内容的创作者与并没有创作,只是为原作者提供了社会发行资源的出版者的分立。然而,由于地位的不对等,创作者很多时候只有将自己的权利大幅度、甚至全部让渡于出版者,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悖论此时就产生了:一项标榜于“保护原创”的制度,却允许、甚至鼓励对原创者利益的剥夺?&br&&br&而出版者的贪欲与原创者的弱势的分歧达到最大时,也就诞生了让知识产权法成为彻底恶法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西方的学术出版业。&br&&br&西方的学术出版制度到了什么境地?比如,创作了学术论文的原作者,必须&b&无偿&/b&将自己的论文提交给学术出版社,出版社再将论文交给同行进行&b&无偿&/b&评议,最后,出版社将文章连同其期刊,以&b&天文数字&/b&的价格卖给原作者所在的机构,作者才能在发行的刊物上读到&b&自己的&/b&文章。&b&而且作者为了发表一篇论文,不仅拿不到一分钱(实际上还倒贴了大量的钱),还必须放弃自己本来的权利&/b&,比如连自己上一篇文章的插图,在下一篇文章里都不能用。&br&&br&又比如,西方国家的教授耗费心血写一本教科书,把它交给出版社发行,出版社“啪”的一下,定价两百美刀。你认为原作者能靠这价格赚翻了吗?大错特错!高昂的价格,导致使用者被迫高频次地对书进行二手流转,或选择短期租赁,&b&但这些手段都无法让原作者拿到一分钱&/b&!这个制度下,赚到钱的是书店与同书店分成的出版社,&b&但在极低的新书销售额面前,原作者能分到的却只是极为可怜的版税收入&/b&。&br&&br&所以,知识产权制度可能不合理吗?当然可能。&b&不仅可能不合理,甚至会完全背离其“保护原创”的初衷&/b&。&br&&br&更甚者是,当知识产权的垄断达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本来根本不应该被私人所有的公众资源,却可能被某些私人组织以“知识产权”为名强行占据,甚至以之谋取暴利。&br&&br&记录已故的美国著名自由软件运动者亚伦·斯瓦茨的纪录片《互联网之子》讲过这样一个事例:早年间,美国的联邦法院记录的公众浏览权,被一个叫PACER的网站垄断,&b&公众想要获取美国的法律文件、判例,这个了解自己国家的民主制度最为天经地义的材料,竟需要向该网站付费&/b&!于是纪录片里提出了这么一条尖刻的讽刺:&br&&blockquote&You know, the law is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our democracy, and you have to pay to see it?&/blockquote&&br&而后,纪录片的矛头也指向了当下的学术出版垄断,和法律文件一样,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规则,这也根本不应该被某个私人或组织所有,正如牛顿不可能对万有引力定律拥有专利,要求后人每次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都需要向他付费。然而今天的学术出版界,却明目张胆地干起了一个性质的事情,而他们甚至跟这些“客观规律”一点关系都没有!&br&&br&P.S. 在这还是不得不再说一下,“知识产权”这词简直是一个翻译得再糟糕不过的法律术语,这词经过英文、日文两重转译,把英文中的&intellectual&生生转成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knowledge),但实际上”知识“是根本不应该为私人所拥有的。&br&&br&《互联网之子》里也讲到,亚伦·斯瓦茨入侵美国学术出版社JSTOR数据库,大量下载其中论文,以致招来FBI直至被捕并对簿公堂的全程,作为受害者的JSTOR却完全不敢出声,甚至到了法庭上也仍愿意寻求私了,案件最后演变成了利益方退出,只剩美国政府穷追着一个普通公民的闹剧。这不莫过于对这项制度之弊端最好的讽刺了?&br&&br&&b&所以,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益的,但是,这项制度的问题,在于想要利用它的人的人心,比这制度的纸面规定本身复杂了太多。&/b&
当然有可能。 如果你觉得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始终是“保护创作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下知识产权制度最严重的弊端就是,这项制度保护的客体并不是“创作人”,而是“权利所有人”。但现实却是,很多时候“创作人”并不一定就是“权利所有人”。 知识产权…
被邀了好久了。&br&这个问题可以用环境经济学来分析。我是学过环境经济学的,那时候我们学校来了个瑞典的老头,我导师请他来给我们讲环境经济学。我没兴趣,给我导师面子听了两次就没去过。就记得他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环境问题不能用传统的经济学工具分析,因为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是未知的,既然成本收益你都未知,你怎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容易想到的例子是《寂静的春天》还有冰箱里的氟利昂等等。&br&(关于柴静纪录片和成本收益分析的,我推荐这个文章&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MTIxMDUzMA%3D%3D%26mid%3Didx%3D1%26sn%3D1e15fdb11a3cbc153e9946a%26scene%3D2%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老沈一说&i class=&icon-external&&&/i&&/a&)&br&所以我觉得柴静这个片子有两个好。第一就是制作确实很好。纪录片我看的不多,但是国内的纪录片一看就很差,我觉得最好的纪录片还是要讲故事的,有叙事,次好的纪录片要条理清晰的表达点什么,再次的就是低劣的宣传,最次是素材的罗列。国内的纪录片一般徘徊在后两个水平,而柴静的这歌片子可以达到前两个水平。&br&第二就是可能很多人对雾霾问题的印象就是又可以编点好玩的段子了,也就是那个瑞典老头说的,这玩意对我们来说是未知的,说不定哪一天不知不觉我们人类就毁灭了。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蛮好的。&br&其实这个问题的题主已经说的很好了,这个问题是看到的少有的,题主自己比下边的人答得好的问题哈哈哈哈。&br&&br&环境经济学我不懂啦,我讲点别的。&br&这个故事我多次讲过了,我的老家是华北平原的一个内陆城市,两个最富的县,一个有庞大的电解铝工业,一个有造纸业,一个癌症发病率出奇的高,一个政府啥的单位从来不喝自来水,都喝纯净水,然后从别的县引过来水。但这两个县是其他县都很羡慕的,因为工资实在是高出一大截,尤其是电解铝那个,全国百强县——而我认识若干个在那个县的,五十多岁就因为癌症去世的人,都在那个县。你可能觉得其他县是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或者觉得这些都是领导的政绩工程,和群众有关,可是我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群众都抱怨环境污染,但也都认为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那个县的口号是:宁可毒死,也不穷死。&br&&br&我对很多人认为为了经济利益牺牲健康不可思议而不可思议,也为他们认为这事只发生在穷人身上不发生在富人身上而感到不可思议。事实上,每年有无数的人从山清水秀的地方涌入重污染的城市北京,这些人难道不是为了经济利益牺牲健康吗?&br&&br&一个华北内陆城市,没有交通区位优势,没有矿产资源优势,当然也没有技术优势,如何招商引资?很简单,它们有忍受污染的优势。环境是一种商品,也有价格,中产阶级、科学家、文艺青年、首都的大人们,宁愿多花点钱买环境,而我的家乡的人们,宁愿多花点环境买钱。&br&&br&北京可以一声令下,把高污染的企业驱逐到周边的河北——又因为即使在河北也会污染到它,再把那些企业从河北消灭,然而中国总要消耗钢铁和石油。结构升级了,但是夕阳产业的需求还在。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密集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如果调结构,一个结果是这些污染企业转移到穷地区。这些地方盼着你治理污染,因为这样就有企业来污染它们了。&br&&br&&br&&br&我们现在的体制,被很多人归纳为“联邦竞争制度”,也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升迁或者其他利益,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为了争取最好的资本、人才和其他资源,它们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努力提供比其他地区更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减税和财政优惠等等,正是这种竞争提高了地方政府建设经济的积极性,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繁荣。&br&(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多年之前厦门为了抵制px项目区“散步”,搞得政府很紧张,最后厦门人民成功抵制了px项目,然而他们旁边的漳州立马接了过去,厦门不要,太好了!)&br&&br&当然,这种制度也不是没有弊端。例如中央政府其实是通过营造竞争来激励地方政府,也就是如果你经济发展好,就给你晋升,相当于一个委托代理问题,然而最终发展经济的是企业,也就是中央政府必须通过地方政府来激励企业,这里的问题是,如果企业“偷懒”获得高收益,不“偷懒”获得低收益,它就有动力贿赂这个中间的激励者,这要这个贿赂小于他“偷懒”获得的收益。(你们热爱的新诺奖得主梯若尔(梯若尔,1986)研究过这个问题)&br&中央政府同时重视经济增长和社会问题,但只在必要的时候重视社会问题,也只在那个时候,才会认真去抓一下地方企业的问题,那个重要的时候,包括但不限于奥运会,apec这种关系到他们脸面的东西。因此,地方政府要gdp来获得升迁,企业要污染来获得利润,二者一拍即合。聂辉华(2011)以此分析了矿难死亡人数和政企勾结的关系。&br&(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漳州接过去的px项目,在2013年爆炸了。。。。)&br&&br&然而问题麻烦的一点事,即使中央政府同时重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即使政企勾结问题解决了,也不代表地方政府有激励去治理环境。原因很简单,环境保护带来的福利增长是很难衡量的,虽然很多人都在计算绿色gdp和居民的幸福,可那玩意毕竟没有gdp容易计量。霍尔姆斯特朗和米尔格罗姆(1991)证明,在多任务委托代理中,面对高能激励,代理人会用较多的努力完成比较容易衡量结果的任务,而用较少努力去完成不容易衡量结果的任务。原因很简单,我说你的升迁和gdp挂钩,你做一分努力就提高一分gdp,就能升迁,对方说,我虽然gdp不如你,但是我环境治理的比你好,所以应该我升迁,中央政府就会说,如何证明你环境治理的好?如何把环境换算成可以和gdp比较的?你光说没用啊,所以我不能给你升迁!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去发展gdp,谁管环境呢?&br&&br&所以我们看到地方政府,拼了命的招商引资,提高gdp,原因是中央政府的高能激励;我们也看到地方政府,不顾环境和产业结构,原因依然是中央政府的高能激励。柴静在调查中查到了,我们有大量的钢铁卖不出,我们的政府规划了那么多房屋去容纳30多亿人的城镇化,原因都在这里呢。&br&&br&这可能是我国结构调整的一个难点所在吧。&br&(夹带私货一下,一个隐身,当地居民比中央政府更能够衡量环境保护的结果,所以能不能说xx比xx好。。。。)&br&&br&最后评价一下柴静片子的问题。&br&&br&第一个我想讲的是她所谓的实地考察。我们经济学有种说法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还有一种说法叫“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很多人会把“经验分析”叫成“实证分析”,并且特指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但其实经验分析当然也包括田野考察和案例分析等等。&br&像张五常就非常反对计量分析,说这叫游戏,他认为应该亲自去卖橘子才知道市场是什么,应该去企业研究多少年才能写论文,而不是在家里整数据。&br&其实这种田野调查虽然看起来更好,尤其相信“实践”,鼓励走进“社会”的中国人,但是也有更大的彼端,就是你无法保证你案例的代表性。而计量模型可以通过大样本求一个期望,探索出平均的,普遍的规律性。&br&例如柴静去山西调查了一下煤的情况,然后说山西是中国的缩影,但是山西是中国煤炭的中心呀;柴静又去河北调查了钢铁的情况,说河北是中国的缩影,但是河北是中国,奥不是,世界的钢铁中心啊。柴静在片子里亲口说了,唐山的钢产量顶一个德国,河北的钢产量顶一个欧洲。拿河北的钢铁工业区代表全国的情况,真的可以吗?&br&&br&第二个我想讲的是,环境问题,千万别听环境科学家的!&br&因为他们都是纯洁的科学研究者,研究的就是如何治理环境,你问他怎么治理,他会说不惜一切代价治理!任何学科都有潜在的价值判断,军事的价值判断是要打仗,要打赢,所以打仗问题千万别听军人的;环境科学研究者的价值判断是,污染是恶的。这个价值判断带来的结果是,治理污染无论如何都是政治正确的。&br&但是除了奥姆真理教,没有人是闲着没事去污染空气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纯科学问题,科学带给我们的,可能是“工具理性”,而“目的”呢?还需要经济学家等其他人进来讨论。&br&当你只讨论“工具理性”的时候,你只关注要治理环境和如何治理环境,从来不想着代价呢,成本呢。&br&&br&所以这个片子我觉得,看似不文青了,因为有很多科学家支持,但其实是另外一种文青,科学里的一厢情愿。这种一厢情愿可能有意无意的被柴静本身的文青给利用了。&br&例如柴静强调的,洗煤,但是她不知道为啥,只字未提洗煤也是可以有很大污染的,虽然不污染空气了,但是污染水和土壤。&br&再例如,柴静强调的,要提高天然气消费,优化能源结构,之所以我们天然气消费这么少,是因为中石油垄断。但她没有告诉我们,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实在太少了,即使全世界都难以供养中国的胃口。&br&&br&所以这个片子,可能还是最多受到文青的追捧。他们赞成洗煤,却不知道洗煤也会污染;他们呼吁多用天然气,却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当你提议水电的时候,他们说破坏生态;当你提议核电的时候,他们说太危险。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环保!环保!环保!就像国内的奥派经济学家唯一的信念就是市场!市场!市场!这种信念倒也蛮可贵的。&br&(这句话是讽刺环保分子。转型升级,主要不是为了环保。一是产能过剩,而是附加值低。柴静片子里有个很技巧性的,就是她先说这些行业有污染,逻辑上应该是,因为污染,所以应该取缔,但是她给出的理由,一个是卖不出去,一个是一吨煤利润一个鸡蛋,所以还是因为产能过剩和附加值低才不生产,和污染无关。关于这个产能过剩问题, &a data-hash=&53dd4db72d910b6e6c7f7& href=&///people/53dd4db72d910b6e6c7f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荣健欣& data-hovercard=&p$b$53dd4db72d910b6e6c7f7&&@荣健欣&/a& 提供了一个打脸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僵尸钢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关于洗煤的污染问题, &a data-hash=&a171e24caff52ac916179& href=&///people/a171e24caff52ac91617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qianghao zhang& data-hovercard=&p$b$a171e24caff52ac916179&&@qianghao zhang&/a&:估计你没去洗煤场,或者你去了,也是去一些超级小型的。我爸就是搞洗煤场的,中型。现在稍微有点规模的洗煤场几乎都不直接排放污水,而是直接机械“复选”出里面煤渣,煤渣也能卖钱啊,上百一吨。复选后的水再抽回利用,洗煤很耗水的,水很珍贵的。洗过的煤,硫含量少,灰少,比原煤环保太多了。同时,洗煤主要把精煤筛选出来,残渣可以当烧火煤,这也是对煤的充分利用)
被邀了好久了。 这个问题可以用环境经济学来分析。我是学过环境经济学的,那时候我们学校来了个瑞典的老头,我导师请他来给我们讲环境经济学。我没兴趣,给我导师面子听了两次就没去过。就记得他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环境问题不能用传统的经济学工具分…
感谢支持。这个答案非常粗糙,非常不完全。如果希望看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一定要参考 &a data-hash=&95e2f2f673cff582a1a60deaf4544501& href=&///people/95e2f2f673cff582a1a60deaf454450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ymond& data-tip=&p$b$95e2f2f673cff582a1a60deaf4544501& data-hovercard=&p$b$95e2f2f673cff582a1a60deaf4544501&&@Raymond&/a&的答案;关于传统文献, &a data-hash=&edc& href=&///people/e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lowMover& data-tip=&p$b$edc& data-hovercard=&p$b$edc&&@SlowMover&/a&在评论中做了很好的补充;另外感谢 &a data-hash=&edcf6bad062& href=&///people/edcf6bad06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齐秀林& data-tip=&p$b$edcf6bad062& data-hovercard=&p$b$edcf6bad062&&@齐秀林&/a&指出一点错误。这些都很有价值,非常建议阅读!&br&&br&另外就是关于公司理论的一些研究。其实这一点很多时候可以归结成以下几点麻烦:有的东西看不见(无法事后验证),有的东西摸不着(无法事前合同)。结合现实情景,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模型。已有研究蔚为大观,写成一本大书都不足够,一个答案就更不可能观其全貌了。还是要读经典的书。&br&&br&手机答一个。首先惊叹一下题主的直觉,如果这是题主自己想到的问题,不要犹豫了,学经济学吧。这种直接在学科内部炸出一个坑的问题真的很难得的。&br&&br&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不能更经典的文献,首先就是Coase。回到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假设我们是创业者,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多多外包,把采购啊销售啊都通过和外部签订合同进行。比如现在做微商的很多找代发,就是这种模式。二是把业务放到公司内部,比如说京东搞自营,就是这个模式。&br&&br&如果是这个角度看,企业和外部有一个边界,边界内是企业,内部不用价格而是用指令,生产交换啥的都是上下级直接交流,不通过市场来组织。外部就是市场,谈什么都有价格,不是通过权威来运转。一般来说,企业和外部交流都要签合同,双方都赞成我们交换这个,那我们就可以交换,不然不行,不能强制。&br&&br&Demsetz在67年的文章就给了几个例子。一是征兵/募兵,二是雇佣/奴隶制,三是公地/私地。Coase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这个位置由交易成本决定。交易成本这个概念非常丰富,可以拿Demsetz的第三个例子来说一说。为什么美洲的土地有些有了产权有些还是公地?因为前者捕猎领地固定的大野兽毛皮。为了防止公地悲剧,需要产权。后者虽然也有类似问题,但产出资源主要是鸟类等会到处迁移的动物,不好管,跑来跑去。为了拿到这部分收益,可能要修很多栏杆,还要驯化,很麻烦,于是还是订合约划算,大家一起分享这部分收益。在这里,交易成本是确认和捕捉猎物的成本,边际上还有大家商议订约的成本。这两个成本的差别就确定了产权的边界。&br&&br&类似的逻辑可以用来确定企业的边界,是协调内部成本更高,还是反复和外界订约成本更高呢?相同收益下,如果前者成本更高,那就把这部分业务或者部门外包出去;如果后者更高,那就应该把业务整合进来。如果需要的东西恰好在其它企业手中,那就买。如果恰好是其它企业,那就并购。&br&&br&因此,并购本身只是一个特殊情形,把企业和外部的边界问题变成了企业和企业的边界问题,但分析的方法是一样的。这里最经典的论文无疑就是Grossman和Hart的文章了。如果两个企业,事前看不到彼此的行为,也无法确认彼此的收益,也无法订立完备的合同,怎么办?&br&&br&具体一点,比如上下游关系,上游给下游供货,下游可以了解一些侧面,但在最终产品出来之前,永远没办法知道来的这批材料究竟是好是坏。世事无穷尽,供货合同里永远没办法写尽所有细节,也就永远没办法签完全的合约。比如巴厘岛大地震,当地的企业估计就不会把这种情况写进合约。&br&&br&因此,假如两个企业合作,最后肯定是要生产什么东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的收益就是剩余,对这部分剩余索取的权力就是剩余索取权。投入不同要素,承担不同风险的企业有不同的权力。但是,还是前面的逻辑,这个剩余索取权是写不完备的,总有一些情况大家想不到。一旦发生,大家要扯皮,确定这部分剩余的所属权就很麻烦,这就有交易成本。&br&&br&拿著名的汤姆逊河集体诉讼事件做例子,化工厂在当地肆意排放,最后导致当地出现大量癌症患者。当地人患上癌症就赔偿多少,这在事前可是没有规定的。虽然水务公司自己签了一个,但压根没人承认。实际情况相当于当地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价格低廉的排污地点,和自己的健康,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尽管所有人都清楚污染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要在法庭上证明这一点还是非常难,官司打了很久很久。&br&&br&因此,如果只是订立条约,事前的规定总是没法完备的,虽然可以多加条款,但这永无止境。如果分开生产,事后扯皮的情况比不上直接由一家主导的情况,并购就会发生。剩余索取权不在你就在我,如果分开不好,就合。这就是Grossman和Hart文章的核心思想。&br&&br&问题在于这里有两股相对的力量,一是明确剩余索取权可能带来的收益,二是扭曲。扭曲来自很多方面,首先,如果是一家收购另一家,把另一家的所管理者变成大公司里的经理,他/她的激励就没有那么完全了。二是收购者的领导层可能会胡乱插手事务,但他们其实没有那么懂,起码没有被收购者那么懂。最后的结论要权衡,文章说明,一般来说,如果其中一家的行动/投入对最终产出特别关键,那收购就会发生,这家企业会吃掉另一方。扭曲不可避免,最后总的投入比最优一般要偏低。&br&&br&实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或多或少都可以装进这个篮子里。不过,理论解释只是给了一个可能性,实际中的收购决策和具体执行本身就可以构成一个学科,相关内容很繁杂。另一种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是比较有限公司制度和合伙人制,核心和这个问题类似。再深挖一点,就是怎么分配产权,来最小化外部性的损失。这就是Demsetz的67AER。我们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经典问题上。&br&&br&最后有一些补充。我们也可以从合作博弈的角度来看问题,此时核心在于不同个体合作,均衡的core是否存在?Scotchmer的88年QJE就是这种方法。&br&&br&参考文献:&br&&br&Alchian A A, 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777-795.&br&&br&Farrell J, Scotchmer S. Partnership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br&&br&Grossman S J, Hart O D.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
感谢支持。这个答案非常粗糙,非常不完全。如果希望看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一定要参考 的答案;关于传统文献, 在评论中做了很好的补充;另外感谢 指出一点错误。这些都很有价值,非常建议阅读! 另外就是关于公司理论的一些研…
&b&考虑到评论所以取消匿名……开始觉得前一段话并没有真实回答问题,所以匿名了,后面补充了一段后觉得大体上几个点算是都谈到了,虽然有的没细说,整体也显得不够有逻辑性,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是能理解的。关于电子书出版这个部分其实我不是很熟悉,因为我没有接触过真正从事相关行业的,只是熟悉的出版社恰好打算推电子版,我对此感兴趣所以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对于行业标准我并不是十分清楚。这点还有待其他知情人士补充。有一些“气话”我删除了,因为对于回答题目本身毫无帮助。补充的部分我会全部加粗。&/b&&br&&br&都已经一大片几块钱的了还觉得不够便宜?!&br&是不是真的是白送或者“全场两元,两元两元,都是两元”才叫做便宜啊……&br&以及电子书并不比纸质书“低档”,即时性、方便性上来说电子书都更好。&br&&br&&br&再多说一句吧。家里有人是做传统出版行业的,正打算出电子版的书籍。&br&首先还是那句话,按所谓的成本讨论价格的都是耍流氓。LZ我包吃包住你给我干活我每个月多给你100元干不干?你看你的成本吃喝睡我都包了啊,还有什么其他成本?&br&题主还有很多人和你想法是一样的,都不觉得内容是值钱的。按照你的说法就是一堆数据,那你完全可以自己对着键盘乱打一气,也是一堆数据,为什么别人的数据能卖出钱来你的就不行呢?&br&书的发展历史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内容是值钱的。内容是更值钱的。内容是最值钱的。&br&直到今天,我们都把内容之外的东西/成本能省则省了,还是有人在问为什么书要卖得这么贵。我觉得更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写的文字卖不出这样的价格。&br&&b&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为何大家认为内容越来越不值钱——不得不说这与版权保护&互联网分享精神的冲突有关。至今没有一本书的电子书能够做到像纸质书那么“优秀”的防盗版机制,而有人似乎也很乐于分享自己的电子书。对于这点我觉得是电子书的一个硬伤,但是就和音乐一样,它会改变整个生态,但是不会摧毁这个行业。现在大多数的内容我们是免费获取的,包括网站上的内容(比如知乎),或者一些免费的txt文本。就算收费,很多人第一反应也是文库的积分,或者价格低廉的订阅服务。亚马逊推出的“包月阅读”Kindle Unlimited其实也是在新的生态当中诞生的产物。在我们太过于习惯屏幕上的文字是免费的时候,似乎再付高价去买书就显得有点奇怪——尤其是现在的电子书质量确实与纸质书差距较大。&/b&&br&&b&亚马逊有一点好,大家会觉得它是个正经卖书的平台。可以想象一下同样一本《无声告白》(现收费榜第一 )卖6.99元(目测之前有过低价导致冲到第一),如果是在亚马逊的话很多人不会觉得贵,但是如果是在某个论坛上花钱买呢?是不是顿时觉得坑了?渠道会影响人们对于价值的判断,亚马逊、豆瓣、多看等平台大概是少数几个能够维持自己形象的电子书渠道了。&/b&&br&&br&&br&书不是太贵了,而是太便宜了。没有了捧着厚厚的纸质书轻轻拆去塑封的仪式感,似乎内容也随之变得廉价。然而这是一个真正想看书的人应当在意的问题嘛?我觉得不是。&br&&b&关于价值与定价的关系,真正重要的并非是“已经出版的一本书的价格能否代表它的价值”,这点正如题主说的那样,0元的电子书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很多还是传世经典),而高价电子书也不意味着它价值就很高。那么为什么我们说“价格太低不能反应书的价值”会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到后面的人。当一个人辛辛苦苦写了一本水平极高的书(比如《管锥编&/b&&b&》),结果发现和三流通俗小说卖一个价格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想法?通常来说,通俗文学的写作成本要低很多,销量也还过得去(可以参考网络小说),而高水平的文字背后的代价必然是十分巨大的(Peter Hessler 在書裡寫過:「在《New Yorker》上寫一個句子,稿費夠我在北京吃兩個星期。」——不鸟万如一的回答),假设他们预计他们花了巨大精力与热情写出来的书只是够吃饭的,他们还会真的动笔去写吗?这就是低价电子书的问题。就好像免费音乐,如果业界对于音乐的预期就是赚不到钱,还真的有多少人愿意去花大力气做音乐?我们能看到、能听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粗制滥造。这也是所有开放的免费平台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好的内容没有回报,内容会越来越水,无论平台多么漂亮都是一样的。&/b&&br&&br&&br&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家会人手一台Kindle,当年想买本原版书,等着它漂洋过海一个多月才能到手里,今天大多数新书也只需要简简单单按几个键就能在十分钟内看到,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br&&br&看到题目有更新,所以补充一点……应该说和电子书关系已经不大的内容。&br&最核心的是:需要理解为何成本与售价可以毫无关系,甚至可以说在虚拟世界当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毫无关系的。&br&很多人能够理解的是供求关系,供给多了自然价格低,而需求多了自然价格高。但是再深一步的几个概念就相对不那么普及了——价格弹性、行业门槛以及垄断。&br&先说专业书这样的,实际上是因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很低,需求基本上是刚性的。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要买的人并不会因为多卖5元钱就不买了,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因为某本专业书便宜了5元钱就买来看。实际上对于很多书(非专业书)来说,这个弹性是并不高的——最简单的,很多人是盯着几个喜欢的作者看,而在这之外才是“高弹性”的状态。所以这个背后又会涉及到价格歧视的问题,但是这里就不展开了,大体上就是定价自然是有目的的。&br&另外一个则是亚马逊的地位,以及不追求盈利的策略。实际上现在做电子书的,可以说亚马逊的规模是碾压其他所有厂家。亚马逊拥有极大的议价权,所以可以把大量的书以很便宜的价格放出来——它的核心还是在于吸引用户继续使用,以及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但是确实内容的提供方(出版社)也是拥有不差的自主权,所以定价往往就是双方博弈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何亚马逊上的书价格其实与出版社关系重大(这个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有些出版社的书经常出现在每日/每周优惠当中)。至于很多定价奇葩的现象,也和亚马逊本身是做平台(老板是华尔街出身啊)而不是做内容有关。&br&以及我很好奇地问一句,题主是否知道做一本精良的电子书的成本很有可能要比纸质书高?这里当然有我了解的出版社是刚刚涉足这个领域,几乎可以说从零做起的原因。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看各种读书平台,包括亚马逊上有大量书排版不忍直视。现实情况就是,哪怕是我已经有原始电子档了,电子书也完全不是一个可以批量生产的东西,需要每一个单独人工调教。更不用说电子书需要适配的屏幕尺寸要多得多,如果真的想要一个完美的效果,实在是太困难了。现在恰恰是因为做到纸质书那个水平成本太高了,所以大家都随便搞搞就完了,大量电子书的制作水平和“没有认真排版直接打印后随便装订一下的纸质书”是一个级别的。当然,你可以说反正我是要看文字,排版什么的统统忽略就好了,但是实际上这样信息量也是会有损失的。正如不鸟万如一在某期IT公论谈及微信读书时候说的,有些时候作者故意多空一行来调整节奏,这对于电子书来说除非完全人工调整,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更不用说想要达到电子书所特有的诸多功能,以及尽量避免电子书的诸多尴尬之处(比如翻书很困难)所需要做出的针对性调整。&br&公版书价格便宜确实版税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是避开了出版社,亚马逊用自己的钱来补贴完成了电子书的“出版”来换取用户留存。可以想象一下,就算是我给你个50页的文档帮我排个版通常都不愿意免费干吧,更何况亚马逊上是成百上千的免费书,还在不断进行修订,这个背后的投入是很高的,但是确实是一般消费者看不到的。这里可以理解为免费使用QQ、Facebook这样的平台,你一分钱没给他凭什么给你QQ用呢?在这种模式下,你是他的产品,而非用户,这个是商业模式的问题。&br&还有一点,“以后电子书的用户群会更大,那么他们成本肯定会比现在要低,硬件,人工成本降低”这个我完全不赞同。你可以说因为买电子书的人多了,所以平摊下来每本电子书的成本更低,但是你有什么理由说因为用户群体大了之后『硬件成本』和『人工成本』能有降低呢?究竟降低的是什么部分?这个行业本身也并非一个能够吸引大量投资的行业,应该不会出现一窝蜂往这个行业里面钻的情况吧?题主这里的判断难道不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吗?可以类比一下这个说法:一个画家的作品展出之后求购者变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做出的判断是这个画家画画的硬件和人工成本是降低的,这是个合理的判断吗?&br&题主对于市场经济有一定概念,但是对于出版业(包括电子出版业)并不熟悉,对于“内容”的价值和特点究竟在哪里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有上述判断也属正常。后面补充的这一部分也算是对补充的一个回应。
考虑到评论所以取消匿名……开始觉得前一段话并没有真实回答问题,所以匿名了,后面补充了一段后觉得大体上几个点算是都谈到了,虽然有的没细说,整体也显得不够有逻辑性,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是能理解的。关于电子书出版这个部分其实我不是很熟悉,因为我没…
我曾经也疑惑,为什么都网络时代了,商业活动还集中在大城市?明明远程会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啊?当年伦敦纽约能成为商业中心,是因为没有电话,必须随时能到货场和港口验货,现在还需要坐在港口谈生意吗?&br&&br&后来自己注册公司做了几年(失败的)小买卖,深深地悟出一点——合同的基础是信任,仅有利益共同点是没法谈合作的。而在资本主义环境下,信任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面谈建立。远程会谈虽然在信息交流上没问题,但&b&需要用更多的抵押、更多的担保来补足心理上的信任,明显提高了商业交易成本&/b&。所以公司总部会尽量设在大城市,小企业也需要频繁地到大城市去参加商务活动,把大城市商务场所的租金抬到小企业几乎不能承受的边际价格。这是我们作为动物的本能,暂时还不是技术可以克服的障碍。&br&&br&中国是一个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国家,很高比例的经济活动要通过新设企业、新订立的合同来落实,而不是依赖于长期稳定的供应链。这意味着&b&中国经济比欧美更需要大城市这个商业节点。&/b&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多数商务活动及其衍生的服务业、文化产业工作机会还会出现在既有的一二线城市。中小城市的相对萧条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今后十几年,远离大城市的中小城市不再相对衰退,倒是说明中国经济出现了长期停滞。&br&&br&&img src=&/2fa09d6f18d_b.pn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2fa09d6f18d_r.png&&&br&在更远的将来,或许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给商务会谈带来人造的“近距离接触”,在心理上补偿距离感带来的不信任感。到那时候,大城市的优势可能会有所衰落。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就连“虚拟现实大会”都得在现实的场所召开,“互联网大会”则根本是对技术发展缓慢的讽刺。可见大城市的商务优势还会长期持续。&br&&br&&img src=&/587e53a2c75da47228ef1acc7d286b0c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87e53a2c75da47228ef1acc7d286b0c_r.png&&&img src=&/2f0fba952ab2c5c09dfff70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f0fba952ab2c5c09dfff70_r.png&&&br&&br&相关回答:&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些看似昏招,实际却十分精妙的国策?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1949年前,首都在南京,为什么南京没有像北京一样,把上海和江浙吸干? - 马前卒的回答&/a&
我曾经也疑惑,为什么都网络时代了,商业活动还集中在大城市?明明远程会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啊?当年伦敦纽约能成为商业中心,是因为没有电话,必须随时能到货场和港口验货,现在还需要坐在港口谈生意吗? 后来自己注册公司做了几年(失败的)小买卖,深…
我会告诉你,刚工作那几年,帮某院士的公子写过很多牛津大学计算机系的编程作业吗?&br&&br&一开始,我还会悲愤地想:到底是他上牛津还是我上牛津?&br&&br&后来看到他的博客(我们用 MSN 联系,可以看到他的MSN Space),里面一年到头更新照片,带着美女在欧洲到处旅游的照片。所以我明白了,还是人家在上牛津。&br&&br&=========&br&发生了什么事?为啥这个N久前的回答,突然出现大量赞&br&那我贴点小广告&br&目前我在创业做生物信息云计算。我们在招人 &a href=&///?target=https%3A///joinu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neDock&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会告诉你,刚工作那几年,帮某院士的公子写过很多牛津大学计算机系的编程作业吗? 一开始,我还会悲愤地想:到底是他上牛津还是我上牛津? 后来看到他的博客(我们用 MSN 联系,可以看到他的MSN Space),里面一年到头更新照片,带着美女在欧洲到处旅游的照…
(至少暂时还是)卖概念罢了。&br&&br&工业4.0的核心词汇是Cyber-Physical System (CPS)。&br&我phd的领域就是CPS,参加过多次领域顶会并发过多篇论文。&br&我从学术小兵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br&&br&德国工业4.0里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新鲜,&br&在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里都提到了,&br&只不过没有造出那么漂亮的词而已。&br&&br&====================&br&其实所谓CPS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玄乎,&br&本质上就是许多经典研究领域的自然延伸和交叉。&br&&br&比如说,传统机器人领域有很多motion planning算法,&br&传统的分布式系统领域早就做过许多分布计算系统。&br&CPS的研究无非是把两者结合一下搞出一个“分布式的多机器人路径规划系统”。&br&这玩意很容易忽悠美国政府,只要套上一个“无人攻击机群”之类的题目就能骗很多经费~~&br&&br&还有别的例子。&br&经典控制论有很多鲁棒控制的算法,保证物理系统相对给定的参考点误差维持在一定范围。&br&经典的program verification / formal method领域有很多算法能够自动的检测一段code是否满足设计要求。&br&很多CPS的研究者干的就是两者的结合:你给我一个物理系统和一段控制程序,我的算法告诉你这段程序控制下的整个物理系统是不是满足安全性要求。&br&用这个算法,理论上监管部门只要各个公司提供产品的物理模型和控制代码就能立刻发现安全隐患。&br&&br&又比如,在机器学习领域早就各种classifier算法满天飞了,&br&和云计算一结合,就成了“大数据”分析。&br&&br&========================&br&&br&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br&&br&当前的研究基本上停在纸上谈兵和看上去很美的阶段,&br&离真正的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br&最终必须等到整个产业发现使用最新研究成果能够挣钱的时候,&br&真正先进的cyber-physical system才能如雨后春笋。&br&&br&举个例子,德国的Bosch和日本的丰田都有专门的CPS研发部门,&br&里面的研究人员经常出现在CPS领域的各种会议上。&br&聊聊天才知道,他们部门很被重视,也有不少成果。&br&但是几乎都没有什么成果真正用到生产中创造利润。&br&其实所有研究都是这样,高风险高回报。&br&&br&那什么时候CPS能挣钱呢?&br&我理解的CPS的本质就是用计算和网络代替人工,&br&代替一个单位的人工需要的计算量和信息量其实是极其庞大的。&br&当带宽和处理器的成本极低的时候,上面说的CPS研究就真正能应用了。&br&&br&上面的其他答案都在大谈工业4.0如何提高制造效率,&br&至少在现在,这还是个伪命题。&br&&br&======================&br&&br&我感觉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实力不强,不过听说国内是很关注这个领域的。&br&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后发优势”就是这么用的。&br&印度在这个领域倒是论文不少,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br&&br&如上文所说,工业4.0要真正实现需要的是等待时机成熟。&br&中国大力发展宽带基础设施,投资自主CPU,大力宣传大国重器,这些政策都是对路的。&br&&br&归根结底,工业革命要靠实实在在的产业实现,学界只是帮个忙。&br&中国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整体来看都是很强大的(除了比起美国差得多点)。&br&我个人觉得国内最落后的是两个领域,芯片制造和programming language。&br&只要这两个领域在这几年能跟上欧美,中国就不会错过工业4.0这班车。&br&&br&很喜欢一个答案的观点,用来结束:&br&&blockquote&一个理念从被提出到被实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到了最后出现的东西已经完全不是最初设想的东西。而更为更重要的是:&br&人类的需求不是可以被强加的,而是随着时间自然而然积累的结果。&/blockquote&
(至少暂时还是)卖概念罢了。 工业4.0的核心词汇是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我phd的领域就是CPS,参加过多次领域顶会并发过多篇论文。 我从学术小兵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德国工业4.0里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新鲜, 在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制造业振兴计…
&p&先说一下这个事件的背景。如今某宝的海淘、朋友圈代购、某东等电商的海购等跨境电商等形式大多利用跨境物流中EMS的监管漏洞来逃漏关税、避免检验检疫的查验。海关总署也早就意识到应该将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收编,以便更好的对海淘进行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p&&br&&p&要完成跨境电商的收编,官方首先设立了名为跨境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了一批电商和诸如顺丰、联邦快递、明邦之类的快件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通过降低税率和简化手续等方式对跨境通进行支持。海关目前给予跨境通的优惠条件是货物统一征收行邮税。而且由于依托自贸区,跨境通可以减少仓储费用和产品积压。&/p&&br&&p&现在说说亚马逊直邮。目前某宝和朋友圈代购大部分都是在美国亚马逊购买商品后,通过转运公司入境中国。之所以大家觉得便宜,重点在于转运公司的运费低廉以及一定几率的偷逃关税,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卖家真假混卖降低成本。直邮模式开启后,这种方式的优势就体现在,虽然海关征税了,但是由于少了中间环节,外加通过亚马逊的集约化运输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所以在价格上将会比传统的代购更具优势。同时,在货物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将更有保障。亚马逊通过落户自贸区以及与跨境通合作,进一步扩展了自身的业务平台,并利用跨境通丰富了自己的支付手段。&/p&&br&&p&目前,最受欢迎的海淘产品应该就是食品类、服装类、化妆品类以及母婴用品。其中化妆品类和服装类大多都是以美国进口为主,食品(包括奶粉)和母婴用品类多以欧洲和日本为主,大家对于欧洲的奶粉和日本的纸尿裤类需求量非常大,在海淘过程中对亚马逊的品牌也相当的认可。如果亚马逊在美国直邮模式实验成功后转而变成全球直邮,相比其他电商将形成很大的优势,因为亚马逊在全球的采购和物流网很发达,这是其他跨境电商所不能比拟的。&/p&&br&&p&至于以后,我想关键在于亚马逊的产品线能不能丰富,支付方式上能不能有创新,还有就是海关对亚马逊的支持力度能不能更大。如果这些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想即使亚马逊的价格比某宝和代购等稍高,消费者还是会为良好的购物体验、较快的送货速度、正品的保障而买单。&/p&&br&&br&&p&一点不成熟看法,欢迎探讨。&/p&
先说一下这个事件的背景。如今某宝的海淘、朋友圈代购、某东等电商的海购等跨境电商等形式大多利用跨境物流中EMS的监管漏洞来逃漏关税、避免检验检疫的查验。海关总署也早就意识到应该将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收编,以便更好的对海淘进行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
谢邀&br&&br&&img src=&/fc02e31ed16d7bc5c4b0_b.jp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fc02e31ed16d7bc5c4b0_r.jpg&&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电气化,第三次自动化直到现在。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br&&br&而所谓的工业4.0,则是基于CPS(Cyber-Physical System)上的一个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设想。计划的提出者Prof. Henning Kagermann希望藉此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br&&br&CPS,中文翻译成:网宇实体系统。指的是一个通过机械和电子零件,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整合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CPS更加强调的是他的通信功能。&br&&br&现在的设计雏形有所谓的Smart Factory(智能工厂)。&br&&br&&img src=&/29cfc9645b34cdb052bd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29cfc9645b34cdb052bd_r.jpg&&智能工厂的本质是通过信息系统来控制产品的生产。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除去这些老生常谈的点之外,智能工厂最关键的就是可以:&b&提高生产的灵活性&/b&。&br&&br&怎么提高呢?&br&&br&通过信息技术将客户与产品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物品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来安排物品的生产,提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性,从而减少人在生产中的参与。&br&&br&&img src=&/2ab8f62c53da60dcd08e62bc33054f82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2ab8f62c53da60dcd08e62bc33054f82_r.jpg&&&br&&br&而德国的工业4.0则是建立在德国的传统生产优势之上的。德国希望通过对智能系统的投入和集中研发进而在将来输出工厂的智能系统。&br&&br&当然,这当中的难点非常之多,需要大量的跨专业的技术整合。将来的人才也需要更高的&br&&b&t-shaped skills&/b&&br&&br&&img src=&/f135e69a0a970fe400e3fef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br&除去专业的深度之外,也需要人才有很强的跨专业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智能工厂在将来需要大量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br&&br&参考材料:&a href=&///?target=http%3A//www.iosb.fraunhofer.de/servlet/is/21752/Umsetzungsempfehlungen_Industrie_4.0_final_.pdf%3Fcommand%3DdownloadContent%26filename%3DUmsetzungsempfehlungen_Industrie_4.0_final_.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iosb.fraunhofer.de/serv&/span&&span class=&invisible&&let/is/21752/Umsetzungsempfehlungen_Industrie_4.0_final_.pdf?command=downloadContent&filename=Umsetzungsempfehlungen_Industrie_4.0_final_.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谢邀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电气化,第三次自动化直到现在。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 而所谓的工业4.0,则是基于CPS(Cyber-Physical System)上的一个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设想。计划的提出者Prof. Henning Kagermann希望藉此实现第…
感谢 &a data-hash=&4d36bec4ddccb& href=&///people/4d36bec4ddcc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ampeli Diana& data-hovercard=&p$b$4d36bec4ddccb&&@Zampeli Diana&/a& 邀请,非常抱歉很久没有更新,现在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大概是先理论后实证,同时感谢 &a data-hash=&9bd5fa252ca2ea8adce39c95cefe4690& href=&///people/9bd5fa252ca2ea8adce39c95cefe469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Eriduor& data-hovercard=&p$b$9bd5fa252ca2ea8adce39c95cefe4690&&@Eriduor&/a& 指出引述Bessen和Maskin(2009)论文中的错误。&br&&br&题主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我倾向于从专利出发来回答问题。首先,专利可以被放到知识产权的框架下来讨论,且标准和定义都十分明确。针对专利的分析可以比较好的推广到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的议题上。其次,专利这个问题足够重要,涉及专利的产值非常庞大。在半导体、制药、生物等行业,设法获得并保护专利是大学、企业及其它研究机构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最后,针对专利的文献特别丰富,在法学和经济学领域中都有很多讨论,方法也比较多样,特别有利于我们比较和讨论。这个新的答案不会改变之前的结论:知识产权没有确定的利弊,也没有一定之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行业,政府、企业和公众针对知识产权会有不同的利益和期许,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各方利益的妥协。&br&&br&感谢 &a data-hash=&cfa88abc& href=&///people/cfa88a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ocout& data-hovercard=&p$b$cfa88abc&&@focout&/a& 提供的Arrow的观点,这是从激励理论出发来主张保护知识产权。考虑一项孤立的发明,如果政府能够很好地理解这项发明的特征和意义,并能够实施有效的保护,且能够清晰地界定这项发明的边界。那么,鼓励政府给予发明者保护是合理的。如果不是这样,一旦发明者将新发明投入市场,很快会有其它厂商效仿,冲淡发明者获得的利润。如果竞争足够充分,利润将趋近于0。这种仿冒行为将减弱发明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