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化腾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意义城市群的意义

马化腾为何力推粤港澳大湾区
1今年,是香港回顾20周年,距离7月1日还有10天。今年,也是“一带一路”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写进了两会的总理报告。1994年,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首次提出建设以香港为核心、对标旧金山湾区的“香港湾区”,经过23年发展,它至少经历了三个版本的迭代升级。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吴家玮将“香港湾区”的叫法改成了“港深湾区”,如今,它叫“粤港澳大湾区”。即使粤港澳湾区这个叫法也不是今年新兴的一个概念,2008年,粤港澳湾区首次被提出来,距今接近10年了。2015年之后,《共建“一带一路” 愿景与行动》、《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总体方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完整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粤港澳大湾区”被放置在对接国际先进投资贸易准则、推动国家经济升级和新一轮开放的战略高度。2017年,两会,“粤港澳大湾区”经由马化腾之口再次被提出来,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献给香港回归20周年最好的礼物,也是献给“一带一路”最好的推动力,它盘活的,是中国南部那个区域的经济,也温柔地缓和了香港的紧张。粤港澳湾区还有另一条主线,它脱胎于珠三角,历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到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2“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进入互联网世界,还是今年3月3日,腾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将“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写进了两会建议里,马化腾说他是从广东、香港的角度来提的。马化腾说:“香港过去几年其实在人才的引入方面是收紧的,我觉得这个其实长期来说对香港是不利的,这样大家就越来越隔阂了。我觉得应该是要有一个大的政策方向之下,然后有类似CIPA计划,能够有科技人才的一些绿卡,能够给一些额度吸引高科技企业。”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相当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各城市的互补优势明显。例如,香港、澳门的国际级商务和科研资源,广州、深圳的科技产业孵化能力以及东莞、佛山、珠海、惠州等地的制造与应用转化基础。很快,这份建议被采纳了,并被写进了李克强的两会总理报告。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希望成为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在国家意志面前,粤港澳大湾区迅速被两岸三地政府所重视。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海南博鳌和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巿委书记任学锋会面,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巿群的规划工作,并研究香港和广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一起“走出去”。至21日,梁振英率团到访粤港澳大湾区六个城市,并将于9月-10月间向国务院提交粤港澳大湾区编制方案。3机遇和挑战从来并存。提出“香港湾区”概念的吴家玮在香港回顾10周年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他对过去10年两地合作感到“非常失望”。他说:“港英时代香港的定位是商埠,成为英国进入亚洲和中国的门户,这个非常成功。近10年香港定位有没有改变?如果还把自己看做外国和中国唯一通道已经不行了。有人说香港人口少不能搞科技,但新加坡、以色列、瑞士、瑞典、芬兰等都是小国家,而且上海和台湾也都可以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搞?也有人说是没土地,但高科技并不需要那么多土地。说到底是香港政府和工商界的领导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到今天还不了解,或者说不愿意了解。根据最近的消息,政府在改组一些局,本来工商和科技还算一个局,现在‘科技’两个字没有了,从香港整个政府里面‘科技’两个字就被抹掉了。”吴家玮对香港对高科技的投入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又一个10年过去了,现在香港政府的态度转变了吗?6月20日,由腾讯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举行,主题也非常宏达——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这次论坛非常强烈的一个符号就是“科技”。这次大会邀请了很多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甚至连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也过来捧场。其他嘉宾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周其仁、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顺丰创始人王卫、大疆创始人汪滔、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副主席李家杰、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院院长肖恩·伦道夫等等。这些也算是马化腾的朋友圈了。提到顺丰王卫,马化腾说他为了说服低调的王卫出席这个活动费了不少口舌,“对于顺丰来说,超过20年的发展过程,完全见证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成长历程,我说你是典型代表,不来不行。”马化腾在主旨演讲中说,他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很多灵感“偷师”自董建华。马化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抓了几幅好牌,“过去的20年中,整个大湾区培育了华为、中兴、格力、顺丰、大疆等等一大批领军企业,为未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周其仁则没有这么乐观,他提出了一些非常深沉的现实问题,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能不能成为世界级湾区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密度和浓度。“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当中如果没有‘密’、‘浓’,它就不会变强。所以越大越要注意密度和浓度。”周其仁同时还说:“密度够了,不等于浓度也够,密度只不过是空间摆了这么多东西,他们互相动得怎么样?我觉得这是大湾区建设当中的重点。要增加香港、澳门、深圳的大学、公司、国家研究所、居民融合这种创新基地,不同级别的政府。如果我们跟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湾区比,我们的差距不是说我们比较小,而是我们的要素之间,质量还有待提高,还有就是互相之间要更密的互动。”樊纲则举例说,无论是伦敦还是新加坡,都在努力推动从金融中心向技术中心转移。他认为香港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如何转型。樊纲提议说:“希望中央政府把更多的国家级的实验室能够放在我们这个湾区,甚至放在香港,使得科技资源更好的向这个地区聚集。第二就是实行更多互联互通的方法,包括最主要的是能够实行同等待遇,人员的交流特别是港澳的人实行同等待遇。”显然,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有了,雏形也有了,但如何将其打造成能并肩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的世界级湾区,则任重道远。今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不过是为粤港澳下一部发展定下一个基调和参考,如何实践还需要上述的9个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融合、互补。马化腾建议道:“我希望政府会有更有紧迫感,和这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政府搭台,我们这些公司更能在这个台子上演戏。”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把“大”字去掉,用“大”字本质上凸显了一种不自信。周其仁说言,“我们是大国,我们太喜欢‘大’了。”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我怎么写,关你屁事。马化腾: 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中国世界级湾区_特力A(000025)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马化腾: 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中国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自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主题持续升温。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这是首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布了《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湾区》报告。腾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6月20日在港出席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他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而今年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亦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目前“世界级湾区”一直主导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方向,是国际大都市群发展的标杆,比如硅谷所在的三藩市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 这些湾区内城际交通极为便利,城市治理及服务协同程度很高,产业优势非常突出,孕育了不少领导全球创新潮流的科技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历史性的机遇,这里集聚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相当完整,各城市的互补优势明显。例如,港澳的国际级商务和科研资源,广深的科技产业孵化能力以及东莞、佛山、珠海、惠州等地的制造与应用转化基础。如果能够很好地整合协同,形成创新合力,就有机会形成新的全球竞争力,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要成长为世界级的科技湾区,他认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粤港澳三地如何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发挥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协同作用;香港如何把创新潜力和国际“超级联络人”的巨大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吸引更多顶尖科技人才和机构落户;如何增进粤港澳三地年轻人合作创新创业的可能性等等。随着高铁的延伸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有望成为中国世界级湾区。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大咖热议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发展
关注新华网
  “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昨日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如是说。
  这一观点也得到与会海内外人士的认同。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优势?由此将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科技湾区?上述问题在昨日论坛上得到了充分探讨。
  打造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其建设与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在马化腾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手握“几副好牌”,这几副好牌也恰好对应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马化腾认为,上述三者恰恰是粤港澳湾区的优势。如果能把这三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未来大有可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周其仁则表示,湾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就像熬一锅好汤,第一步需要优质材料,要面向全世界吸纳人才;第二步把好材料放到一起,煲的过程要有持续的温度,才能进行充分交换,让养分进入汤里,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煲出一锅创新驱动增长的浓汤,以此来承担中国经济发展下一阶段应该承担的使命”。
  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首次发布了《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湾区》的报告。他表示,粤港澳地区天然就是面对世界的窗口,具有发展世界级湾区的良好条件。三地企业可以结合在一起,互联互通,达到各种要素的充分流通。另外,各个城市之间紧密联系,打造升级版的开放试验区,共同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认为,创新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主题,大湾区应该走扎实的科技创新2.0道路,用基础科技、基础科学的创新改变传统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湾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提出了大湾区仍存在文化差异大、行政边界难跨越等诸多痛点。围绕如何击破湾区发展痛点,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马化腾提出,建设世界级大湾区,要更重视发展科技、鼓励创新的氛围、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并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建立常态的协调机制。马化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这锅汤还没有煮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之间未必熟悉对方市场,希望港澳地区和珠三角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融合。
  周其仁认为,湾区概念很重要,建立湾区跨政府的协调机制也很重要。“如果不把行政边界释放,生产力将受到阻碍。企业在哪里最合适就要放到哪里。”周其仁称。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利用灵活的机制,创办私立大学,辐射‘港深莞’地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说。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展智能中心,打通机器人产品制造、新能源车、智能家居与智能物流等产业,还可建立港深莞智能芯片协同创新和产业化中心,以创新教育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等。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在阐述企业一把手“一念之差”的重要性之余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可以尝试建立“X部门”,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探索,还可以鼓励到其他企业进行深入交流,这样可以把跨界的优势结合起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做出产品和服务,让整个大湾区拥有更好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记者 张忆)
责任编辑:粤港澳大湾区和马化腾的大格局
作者:李云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马化腾不仅是提提建议、说说而已,他在用行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6月20日,由腾讯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论坛阵容足够强大。
参会的代表人物有:香港特別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周其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大疆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汪滔、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副主席李家杰博士、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资深总监肖恩o伦道夫、日本太阳经济会代表理事山崎养世等。
马化腾亲自邀请了很多政界、学界和商界代表人物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会上还发布了由中国(深圳)综合研究院和腾讯共同政策部联合课题组发布的《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湾区》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今后将如何发展?马化腾所期望的“世界级科技湾区”能实现吗?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即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9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2.4%,常住人口占全国的4.9%。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因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开始被更多关注和期待。
马化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发展契机,“抓了几副好牌”:
其一,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在消费电子以及PC互联网时代引领全球科技,但是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六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正在赶超全世界;
其二,未来,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个趋势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包括香港、深圳、广东很多珠三角企业,刚好具有这三者优势。
其三,过去的20年中,大湾区培育了华为、中兴、格力、顺丰、大疆等一大批领军企业,为未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最后,马化腾提到了当前被看作是“风口”的人工智能——“我们的判断是确实风口到了,现在看到每个领域后台、前端都需要考虑未来跟人工智能的结合,否则你可能失去先机。”
人工智能是BAT和其他众多科技企业都在追逐投入的热点领域,也被看作是中国更有发展机会的领域。在马化腾看来,AI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抓住的机会。
『急需解决的痛点』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无论是腾讯、大疆这样生长于大湾区的企业,还是专家学者,都对大湾区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有着深刻的认识。
人才问题是被认为是最大痛点。
硅谷有斯坦福等著名学府能够培养人才,有创新机制能留住人才。虽然香港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高校和基础研究平台,但是可惜的是,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理工科学生,很难留在大湾区。
为此,马化腾建议粤港澳三地联合推出“湾区人才计划”——在人才引进、出入境、个税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让高端人才跨地域流动和发展更加便捷,在大湾区范围内工作、生活都能获得“平等待遇”。马化腾举了个税的例子,“现在很多高端人才回到内地工作要数着日子,一年不能超过180天,否则就按内地的税率来纳税,这对吸引高端人才非常不利。”
经常去香港的内地人,或多或少会感受到香港民众中有对内地人排斥和不信任的情绪。这可能是之前有上百年的隔离,带来了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文化隔阂和融合问题成为另一个痛点。
马化腾也谈到,大湾区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之间未必能相互熟悉,甚至很多人还有抵触情绪,而“大湾区的未来还要靠青年人的融合与发展。
为了增强三地年轻人的互动交流,腾讯联合大疆、万科等企业,启动“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计划”。该计划为港澳地区和内地的中学生提供夏、冬令营的机会,也为三地大学生提供在大湾区企业实习的机会。马化腾呼吁更多的企业加入该计划。
周其仁教授在演讲中也强调了大湾区内增强互动的重要性。他说,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密度和浓度。“密度够了,增加浓度、增强互动才是大湾区建设中的重点。
『为什么是腾讯?』
腾讯1998年在深圳创立,2004年在香港上市,如今成长为香港龙头股之一。腾讯有2/3的员工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腾讯成长离不开大湾区。腾讯一直思考如何回报我们港湾的家园。”这是腾讯承办此次论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初衷。
此时的腾讯已经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邀请到会的嘉宾阵容即可看出,马化腾不但请来香港特別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到会捧场,还“花了很多精力请来”极少公开露面、极其低调的顺丰创始人王卫为他站台。
王卫在论坛上说,十年前他就留意马化腾和腾讯。十年下来,顺丰和腾讯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王卫一直在马化腾身上寻找答案,到了近期他才找到答案:一念之差。
“过去,顺丰一直在打造自己内部的生态环境,做自己的产品。而腾讯除了自己的生态环境,还在打造外部的生态。这种更开放的模式,找到了更多合作伙伴,也赢得更多机会。”
如今的腾讯,已成为全球前十大市值的公司,也是9亿多人(微信用户9亿多)离不开的“连接器”,不但拥有足够的实力和体量,也正在成为受人认同和尊重的公司。
而时光回到2010年的3Q大战之前,腾讯面临的却是另一番遭遇——那时,腾讯完全是一家“封闭”的企业,被同行们视为敌人。
3Q大战之后,腾讯经历了反思和涅槃,完成了从“封闭”到“开放”的突变,企业的格局已从“利己”转变为“利人”,逐渐实现了从流量开放,到能力开放,再到生态开放的演变。
腾讯的开放发展思路,赢得了“民心”,现在同行更愿意把腾讯当成朋友。美团点评CEO王兴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腾讯不管是创始人的个性、整个团队的气质,还是业务战略,它是能更好和别人结盟的。”
马化腾牵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件事,再次体现了腾讯的开放和马化腾的格局——这不仅是为腾讯、也是为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推动整个产业和地区的共同进步。
这,当然,更容易引起同行和各界的共鸣和呼应。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被纳入国家战略,正在制定发展规划,覆盖9个城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1期)
 &#x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其在国家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覆盖了广东省9座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中山、肇庆,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占地5.6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这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有望崛起为辐射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南部经济区的中心。
  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广东省原省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朱小丹在两会期间透露,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做规划,将被纳入国家战略并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他还表示,现在正委托国家智库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而且已经有了时间表。
  粤港澳大湾区瞄准世界级城市群
  “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建立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这样表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想法并不是第一次提出。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就第一次将建设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列为重点行动计划。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规划”,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可能提速,未来有望成为继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之后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
  “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全球较为明显的湾区有三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目前,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
  在何宁卡看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既是粤港澳地区加快经济社会深度调整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助推国家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客观要求。同时,何宁卡表示,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无疑是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不二之选。
  “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2万,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何宁卡指出,这个区域“经济发达活跃,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发展特征,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粤港澳区域合作进入深化升级阶段”,这些特点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同样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潜力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马化腾今年提交的建议之一,就是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将其打造成全球区域创新中心,打造成“中国硅谷”的摇篮。他认为,着力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不仅有助于促进和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香港金融和服务业发达,深圳在高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做得好,珠三角高端制造业发达,过去(它们)各自发展,目前全球(城市群)的成功模式是软件、硬件、服务缺一不可,三地刚好可以联合起来。比如未来可以实现金融服务在香港,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珠三角。” 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说。
  香港要做好“超级联络人”的角色
  全国两会期间,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一概念时,来自港澳地区的很多代表委员都认为,这对于香港来说是一次好机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3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具有现实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都等于欧洲一个中型或者大型国家的规模,香港和广东一直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合作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前会长杨钊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有助于香港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大家都知道,近年来香港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香港经济长期以来依赖贸易、金融、航运、旅游、地产和专业服务,全球因素对香港经济金融的影响远大于香港内部因素。世界经济不稳定直接影响到香港经济的发展。如果建成湾区城市群,那么内地和香港之间就可以通过人才的交流、贸易的往来、金融的互相流通形成优势互补。香港的金融优势可以帮助内地的一些企业获得融资的便利,而内地在贸易和人才上的优势也同样可以弥补香港的短板。”
  在杨钊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内地和香港、澳门之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也会对改善香港的社会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前香港面临一定社会矛盾,例如房屋土地供应短缺、房价高企,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将推动三地资源的整合,一方面促进香港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向外输出,向珠三角地区提供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劳动人口密集,也可以协助解决香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采访中,不少来自港澳的全国人大代表表示,中央政府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对香港既是激励,也是鞭策。香港是时候正确认识自己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更主动地融入与珠三角区域共同发展的大蓝图中。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实业家陈永棋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他更看重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将要起到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对香港发展很重要。作为大湾区的一部分,香港的金融优势将会在整个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香港应该担任好‘超级联络人’的这个角色,继续担当内地跨境贸易、投融资和商务服务的平台,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竞争优势,提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中的地位。”陈永棋说。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该如何发力?
  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使之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湾区?两会期间,不少参会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何宁卡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还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他认为,目前粤港澳内部存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关税区,还没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间在交通规划一体化、新兴产业错位发展、土地和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同城化等方面还面临着协调难题;原始创新不足,区域内整体创新合作程度不深,创新资源未能完全实现共建共享,创新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交通枢纽功能不强,区域对外通道、湾区东西岸之间的连接依然薄弱,跨界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够通畅;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严峻;在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方面还有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何宁卡建议要重点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共建金融核心圈、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等方面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同时,何宁卡建议国家给予粤港澳大湾区更大的改革权限和政策支持,包括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赋予重大合作平台更多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打造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支持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基金等。
  广东省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提出了他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一点忧虑:“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在产业和城市定位上存在模糊或同质化问题,不应该是简单的每个城市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邓伟根建议,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该进一步开放,尤其在涉企服务、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等社会软环境的打造上要学习港澳经验。这方面,江门可以发挥和利用“中国侨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打造华人华侨创业创新之都,在粤港澳大湾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马化腾也同样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需要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他认为香港应该担负起“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引进高端人才,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创新人才的“栖息地”。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港澳大湾区 马化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