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特色产业小镇案例小镇之类的图片或者案例?

朱小白潮男店发布过的相关帖子
特色小镇 资料更新
时间: 16:17
发送原创文章至,可申请注册邀请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说明:整理网上的特色小镇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并搭配 提供的特色小镇的案例。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02.png (84.67 KB, 下载次数: 3)
16:05 上传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3、旅游目的地架构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4、新型城镇化架构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双产业、三引擎、三架构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01.png (16.45 KB, 下载次数: 1)
16:10 上传
03.png (304.85 KB, 下载次数: 9)
16:11 上传
(308.66 KB, 下载次数: 46, 售价: 3 枚知识币)
16: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售价: 3 枚知识币 &
04.png (64.61 KB, 下载次数: 10)
16:13 上传
(42 Bytes, 下载次数: 252)
16: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您好,您看到的是本帖部分内容,需要查看全部内容,请注册本站,注册方法在这里:
您好,您暂时不能浏览帖子的全部内容,请
| 没有账号? 请
<p id="rate_8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知识币 + 5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知识币 + 5 枚
" class="mtn mbn">
特色小镇 资料更新4&&时间:特色小镇的两大模式资料来源:特色小镇政策解析(微信公众号)《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产业培育、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 Ps:最近比较忙,过了一个月才来更新。 当前和未来长时期内中国特色小镇的两大主题:文旅特色小镇和产业特色小镇。之前以为特色小镇一般都是旅游+产业,但是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感觉并不一定要鱼和熊掌兼得,认为两个方向都可以独大,是否真是如此,希望能和大家讨论一下。
商业模式:小镇定位明确,多层盈利模式清晰& &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土地一级开发、二级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开发运营四阶段。在实际操作中,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通常是以一揽子服务或按功能、区域划分的块项目为主,例如古北水镇是由中青旅负责进行整体开发、运营。当前阶段,特色小镇的盈利主要包括开发运营收入和政策补贴收入。
图片1.png (191.84 KB, 下载次数: 0)
10:57 上传
“旅游”、“产业”小镇模式各有特色& &&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小镇,其盈利模式略有差异。& && &旅游小镇和产业小镇的出发点并不相同:旅游的核心是消费,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来流动消费;产业的核心的生产,尽可能高技术人才创业就业,长期定居。二者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所需要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盈利模式也都差异巨大。& && &旅游特色小镇对于交通和区位因素的要求较低,但是对天然的特色旅游资源要求颇高,建设成本主要集中在景区的开发,并通过旅游运营获取盈利,和一般景区并无二致。产业特色小镇对交通区位以及产业配套要求较高,比较容易出现在大中城市周边,通过税收、政策补贴、管理收费等盈利。
图片2.png (131.85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旅游小镇VS 旅游景区& && &旅游特色小镇和景区开发都基于当地的旅游资源,模式上有共同之处。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可以发展成为景区,有些历史人文古镇,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小镇也兼具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 && &但是旅游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景区开发模式,目的在于丰富游客的选择,延长游客的体验时间。传统的景区开发为主的模式逐渐面临挑战:景区项目的单调、景区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落后,导致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消费能力得不到释放,直接影响了景区效益,制约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特色小镇在旅游客源市场上更强调满足周边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动上更强调体验和参与,在旅游发展目标上更强调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开发上更突出互融互动。& && &从“点线旅游”体系转向“板块旅游”体系,旅游小镇将充分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产业和旅游地区的协调发展。以区域为主的旅游形式看可以实现各个区域旅游产品的互为补充,充分根据旅游地区资源特色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减少各个地区旅游业之间争夺客源的竞争,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以板块旅游最终形成旅游产业的经济产业。产业小镇VS 产业园区& && & 产业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工业园区一样,本质都是培育扶持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两者都关注重视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重视集约集群、重视研发创新和存在较大利润空间的下游领域等。& && &但和产业园区并不同的是,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居民为主体,具有多元功能、完善服务、社区的认同的生活空间。首先,特色小镇是产业与城镇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特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结合,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其次,特色小镇更多针对的是小城镇、城市中的城中村改造,重视产业、居住和服务等空间功能布局的协调;而工业、产业园区过去大多规模较大,用地粗放,生活功能不够完善,对附近的城市依赖性强。此外,在运作层面,特色小镇重在运营,不同于过去产业园区“园区搭台,外来企业唱戏”的模式,更加注重自身的长足、协调发展。
图片3.png (79.1 KB, 下载次数: 0)
11:00 上传
只有一个dox的文件是么?那些参考的案例文本有一起打包么
特色小镇 资料更新3 时间:
中央密集召开重要会议:特色小镇绝不能触犯的8件底线资料来源:特色小镇政策解析(微信公众号)
赵晖: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2016年10月,住建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启动了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命名了第一批共127个中国特色小镇。
必须注意的问题和原则一是要坚持有重点发展、有条件发展,不能一哄而上;(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不可移动资源,例如风景等)二是要坚持有特色发展、有特色建设,防止千镇一面;三是要坚持市场主体、产业为动力,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四是防止打着特色小镇名义,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
必须说清一个问题过去镇的建设和规划,大量照搬城市,所以一旦确定是重点镇或者中心镇、特色小镇,往往照着理想中的现代化或者规模化搞建设,恰恰背离了小镇的特色。从去年开始,我们部里对120多个镇进行了彻底调查,目的就是要说清楚“小城镇”是什么,说清楚小城镇与城市不同在哪儿。
胡祖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建设特色小镇的4条建议和不能触碰的警戒线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和优势。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规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学习借鉴浙江等地的经验,关键要学理念方法、学内涵实质、学创新精神,切不可照搬照抄、“东施效颦”,脱离本地实际,搞成空中楼阁;切不可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违背客观规律,造成资源浪费;更不能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演变为新一轮的造城运动。
二是坚持产业建镇,防止千镇一面产业是小城镇的生命力。坚持产业建镇,就是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使每个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都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特色产业内涵丰富多样,不仅仅是制造业,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等都可以作为特色产业来塑造,这些面向新需求的新兴产业更有竞争力,要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如美国格林尼治小镇、瑞士达沃斯小镇、英国温莎小镇等的成功经验,有条件的小城镇特别是位于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知名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还要做足“双创”文章。小城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更容易打造成为“双创”的有效平台和载体。要围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校企合作、产研融合、产教融合,对接大城市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提高资本、技术、创业者、孵化器等发展要素资源聚合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活力、竞争力和吸引力,集聚人口、安居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防止形象工程发展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便捷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宜居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文化魅力,是人民群众对城镇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小城镇集聚生产要素和产业的潜力所在。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需要围绕完善城镇功能,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块短板,使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切忌搞形象工程,避免大拆大建、破坏生态环境、割断历史文脉、抬高农民进城门槛和创新创业成本。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功能和承载能力。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小镇居民享受到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可按同等规模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资源。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机协调城镇内外绿地、河湖、林地、耕地,保护城镇特色景观资源,构建生态网络,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要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小镇。
四是坚持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不堆财政资金“盆景”。要坚持市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能够由企业投资就由企业投资,为民间资本留出多样性、差异性的发展空间。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运营和管理。对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应更多地交给市场主体来作决策,政府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能过多干预。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特色小镇规划,明确发展边界,合理有效利用空间,实现精明发展。体制机制不顺是制约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瓶颈,要重点围绕挖掘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努力在营造特色小镇发展的软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发展成本、激发创新创业上下功夫。要强化扩权赋能,推动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有序设市。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在充分保护好进城农民各类相关权益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和平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促进城乡资源高效配置。
学习了,很好的资料,感谢分享
特色小镇 资料更新2&&时间:
特色小镇版本升级,从1.0到4.0自2014年9月,“梦想小镇”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建设,“特色小镇”开始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探索与实践,“特色小镇”不断为破解城市空间资源瓶颈、有效供给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等难题带来良方,也成为无数创客们放飞梦想的圣地。1.0版本:在中国,农耕文明时期的“小镇+‘一村一品’”,是“特色小镇”的1.0版本,小镇为周边的农村、农业、农民服务;2.0版本:改革开放后,“小镇+企业集群”的2.0版本带来了集群家庭作坊,产生了人与人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的高效率生产体系,正是依托这样的模式,浙江经济从落后走向先进;3.0版本:是“小镇+旅游休闲”的模式逐渐出现,过去未被开发的古建筑与文化成为3.0版本的重心;4.0版本:而4.0版本的“小镇+新经济体”能够借助互联网和城市创新体系融入全球价值链。
特色小镇要警惕房地产化但并非完全不需要房地产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特色小镇”的房产化趋势也日益加重。“‘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化,是最危险,也是最糟糕的趋势。”仇保兴强调,没有产业支撑,没有有效连接,打着小镇的旗号盲目开发房地产,最后沦为“空城鬼城”是对资源的浪费,生态的破坏,需要特别警惕,但也并非完全不需要房地产。仇保兴举例,有的大学城周围并没有可居住的地方;一些无排污、无噪音的大型工业区,在过去规划中没有设计居住区域,这样的地方就需要有一个提供居住的“特色小镇”。但需要这类功能的小镇,数量不会太多。
好的特色小镇是什么样的?不好的特色小镇又是什么样的?仇保兴表示好的“特色小镇”:ü 需要有由下而上生成的“自组织”能力;ü 能弥补主城缺陷,发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作用;ü 形成多样性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产业链、管理模式和资金来源;ü 与目标城市形成“强连接关系”,有反磁力;ü 镇内企业形成紧密集群;ü 与全球接轨的开放模式;ü 形成自身的“超规模效应”,达到创造、吸引的效果;ü 成为绿色发展的领导者;ü 能够独立、自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干扰;ü 能与其它“特色小镇”形成协同合作模式。
在这位住建部前副部长看来,不好的“特色小镇”:&#216; 由上而下规划,政府包办;&#216; 与主城相互竞争抢夺资源;&#216; 模式趋同、资源单一;&#216; 与外界连接弱;&#216; 就业与产业发展不稳定;&#216; 内部企业“杂拼盘”,缺乏细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216; 封闭,开放不足;无法节能减排;&#216; 自主性不足,依赖性强;&#216; 缺乏外部协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特点。
谢谢分享!!
不错& &支持一下
文件那个下载那个TXT,去云盘下载
谢谢楼主,超赞
特别全面的资料,谢谢楼主!
cool!感谢,下载来学习!
写的挺全面 ,大赞 ,最近正在学习特色小镇
写的挺全面 ,大赞 ,最近正在学习特色小镇
谢谢,抽时间继续更新,共同学习
写的挺全面 ,大赞 ,最近正在学习特色小镇
谢谢,抽时间继续更新,共同学习  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外延  卓勇良  特色小镇概念应该不难理解。然而望文生义常会出错,而且不容易形成比较精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又为什么不能给特色小镇,特别界定一些具有浙江特色的内涵和外延呢。  20多年前,曾去日本静冈县磐田市考察雅马哈集团。磐田市从我的眼光看,其实也就是个镇。当时听说磐田市只有8万多人口,从谷歌地球上观察,大概10余平方公里。而磐田市的特色,就是因为有一个雅马哈集团。  雅马哈有近两万员工,几乎多半在磐田市。这个集团是1887年,从偶然修理好一台风琴的机缘中起家的,1900年以后开始生产钢琴,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摩托车,逐渐成为一家主打文化体育产品的综合性国际集团。当年陪同的日本朋友向我介绍说,在磐田市,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在雅马哈工作。以我们现在眼光看,这是正宗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这个特字,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比方说,小镇上某个企业具有主体的地位,如横店集团之于横店镇,意尔康集团之于温溪镇;又比方说,某个产业或某个产品决定着全镇命运,如圆珠笔之于分水镇,云计算之于杭州转塘的云栖小镇。如果一定要有定量标准,则主体企业、主体产业或主体产品,起码应占四五成或以上份额。当然,这可以包括横向或纵向产业链。  镇这个词,在中文里是比较含糊的一个概念。我倒是觉得,对于镇,我们不必过于望文生义。这既可以是英文“town”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中文里集镇的意思,甚至可以仅是数百至一两千人的聚落。我在泰顺考察过氡泉,是海拔300多米的一个酒店群,虽然不具有中文里镇的特质,但也可以称之为英文里的“town”,似乎也可以自行认定是一个特色小镇。  现在中文里的镇这个词,也应该有一点英文“city”的意思。英文“city”用中文表达则可能比较复杂,既可以是一个很大的市,也可以是一个仅数万人口的所在。而这样一个数万人口的所在,在中文里只能是镇,不可能是市。因此特色小镇中的镇这个词,仅具有英文“city”的部分内涵。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特色小镇概念,关键是既“特”又“小”,至于“镇”的概念实际并不重要。因为在浙江特定空间格局下,只要称得上是“特”,即使“小”,也一定会聚集一堆人、一堆产业和一堆机构,就大致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镇的定义,以及符合英文中关于“town”的定义,以及很可能有部分“city”的内涵。  从这里也可看出,特色小镇不一定非是行政区划不可。如转塘的云栖小镇,实际上是特色产业集聚区。又如南浔区当前正在建设发展中的荻港渔村,依托紧邻的古村,以及规划中的凤凰洲生态养老项目,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较具规模,以休闲旅游养生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也可以说是一个较具扩展性的特色小镇。  如何定义“小”的上限呢?以参与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经验,特色小镇以不大于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为宜,且在实际工作中以一批不超过3至5平方公里和3至5万人的镇及产业集聚区为主。  这可以有三方面理由。一是从主观判断出发,即超过10平方公里和10万人的一个集聚空间,或许就不能再称之为小。二是根据实证分析形成,2013年,全省27个参与小城市试点培育的镇,有19个镇的建成区常住人口在10万人以下,有13个镇的建成区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下,绝大多数镇的发展,可能较难逾越10万人口的“坎”。三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定,上限适当高一些,实际工作可以比较主动,比较有弹性,同时也使得特色小镇可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概念。设定这一上限,实际也是兼顾多方因素的一个权衡。  特色小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可扩展性。这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概念,而是在不具有或较少空间扩张状况下,具有较好的品质提升、特色增强以及销售规模扩张的发展前景。并不是所有特色小镇都是可扩展的,有些资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镇,关键是做强特色和提升品质,并不需要或较少需要其全面的可扩展性。如奉化溪口镇,就应该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历史文化生态镇。但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应该具有很强的扩展前景,这也正是发展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目标。  特色小镇既面向未来又承载历史  杨柳勇  特色小镇将成为浙江七大产业的高度聚集地,成为浙江七大产业发展的“另辟蹊径”。笔者认为,建设好特色小镇,将是既能面向未来又能承载历史的新创举。  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对于发展雷同的患“城市病”的大城市,小镇因承载的内容没有大城市多,因而其发展路径可以千差万别。一个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小镇其国际影响力甚至可以大过周边的大城市,并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世界上有名的特色小镇有无数。生活休闲型的小镇、文化创意型的小镇和旅游休闲型的小镇等,往往有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背景作支撑,如旅游产业作为发展主体的乌镇旅游区。创业型的小镇则往往有高校和科技人员的支撑,如硅谷。这里的小镇往往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而是一个具有某种要素集聚功能的区域。  浙江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转折时期,发展和建设特色小镇既要服从历史也要服务经济发展,使特色小镇成为经济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的同时,需要营造特色小镇的人文因素和生活气息,以适应新型小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这样说来,可以把特色小镇首先理解为新的人口集聚的场所,它既能吸引和满足这些人口工作和创业的需要,也能使他们在工作和创业之余感觉小镇生活的自在和自豪。只有小镇能够吸引这些高素质的适合小镇发展的人口,小镇的产业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现实来看,有两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将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是传承历史的,另一种是创新未来的。传承历史的小镇并不是被动发展的或是纯粹“博物馆”性质的小镇,它应该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并且能够引领该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集聚,是把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的小镇。从外部观测看,这种类型的小镇应该是具有浓重的产业历史和文化积淀,目前正带领该产业走出一片新天地。在浙江适合建设的有丝绸、茶叶、黄酒、旅游等特色产业(文化)小镇。与此相对应,创新未来型的小镇则可以是无中生有,或是偶然所得,或是依托国际化发展的大企业生存。在杭州目前推动发展的所谓“三镇三谷”就具有创新型小镇的特色或雏形,是新型特色小镇的代表,已经或即将成为推动新经济的引擎。  传承历史型的特色小镇,眼睛盯着的是未来,创新未来型的小镇,则把创新文化作为传统。在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上,两者是相通的。首先,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注入新的内容,丰富血脉,提高小镇的凝集力。特色小镇不同于工厂集中的产业园,它同时是小镇居民生活和创业的场所,所以必须着力营造小镇的创业氛围和自在的生活休闲空间,以释放创业者的灵感。当然它也不同于传统市镇或行政意义上的集镇。其次,作为新经济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小镇的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没有集聚就不成为特色,有了集聚和特色,才能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才能提高小镇在特定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再次,小镇建设必须符合年轻人的现代生活理念,以吸引年轻人进驻。  特色小镇是一镇一品的。所谓特色,则是立命之本,竞争力所在。  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在建设初期,无论是传统改造型的还是创新未来型的,其建设的重点是交通、网络设施和生活创业所需要的现代空间,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营造和迎合。随着特色小镇的渐趋成熟,配套服务的提升应该上升为建设的重点。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创意先行和规划先行,建设资金宜采用多样化的PPP方式,注意发挥政府资源在引导和再分配中的作用。小镇的特色文化传播和产业影响力是推动小镇实现梦想的翅膀。  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秦诗立  近年来,浙江为推进产业升级和新载体建设,相继开展了整合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省级产业集聚区、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创新举措。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去年省里还组织编制了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方案,支持在其内部设立高新产业园区。  同时,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浙江积极开展了都市区建设、美丽县城打造、省级中心镇培育、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大工程实施。特别是“两美”浙江的提出与建设,正使浙江发展更有持续动力、持久魅力。  但如何实现产业升级与城镇建设间的互促共赢,即“产城融合”,对浙江来说,既是老课题,也是新命题。对此,省、市、县积极努力,在产业平台选址时注重大中城市郊区优先,或注重平台内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同步推进,或注重加快增进平台与城市的功能对接与培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杭州、湖州等市县,积极开展风情小镇建设,以期实现城镇建设与旅游、休闲、健康服务等产业,以及特色传统产业、特色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  但随着新兴产业、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仅注重“产城融合”还不够。因为对非银行类金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文化创意、健康服务、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而言,因其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特殊性,如高学历、高收入、高劳动负荷、高文化偏好等,其培育发展不仅需有充分的土地水电等要素支持、市场准入与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还需有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支持、现代交通与现代商务等功能支撑,更需有优美舒适休憩与人居等环境支持、文化彰显与身份认同等价值支持。  从而,在“产城融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产城人融合”,是浙江在新常态下,亟待加强研究和破题的一项重大课题,有着强烈的战略与现实价值。  在这种意义上,特色小镇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载体,无论是建设理念、形态,还是建设路径、机制,都应与现有中心镇、风情小镇、小城市培育试点等有所不同,也应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有所不同,需注重并有自身的特与色。  其中,特色小镇的特,即特别之处,主要包括:产业特,主要为高新服务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人群特,从业人员以高智力者为主,多有着高学历、高收入;位置特,主要位于大城市内部(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或周边合适的郊区(镇、村均可);功能特,主要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所需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公共重大装备、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为从业人员提供舒适、惬意的休闲和人居环境,交通、商业、商务等其他功能,则多依赖周边大城市提供。  特色小镇的色,即魅力所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优美,以助于增强对相关企业和镇民的吸引力,可让居民舒心地创业、休憩或居住;文化底蕴丰厚,以助于增强对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也将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或亮色;身份认同度高,小镇有着区别于所依托大城市的标示性风格、流行等,企业和居民多因此而自豪和珍惜。  显然,特色小镇是以舒适休憩与人居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特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功能、以特色文化形成与认同为标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从而,特色小镇既有传统镇的部分形态,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唯如此,才能跳出传统思维和工作定势,加强理念、模式、机制创新,保障其科学建设,真正成为特色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兰建平  全省上下正在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这是我省为适应新常态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努力寻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统一,正确理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特色小镇背景和内涵、建设的途径和要求,规划好、建设好、营运好特色小镇,而不是一哄而上“争帽子”,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前提。  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问题。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关键在于产业的科学谋划和定位。  依托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变,这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根本。  换句话说,小镇的规划建设,逻辑起点在于产业的选择、在于经济的发展。产业基础扎实、方向定位明确、发展路径清晰、政策措施有力,应该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  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是企业,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规划特色小镇,主要任务是实现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动力来源是企业的成长。  开展特色培育建设试点,不是小镇的行政级别问题,强镇扩权、高配领导干部问题,而是以创新的资源为导向,培育市场化机制问题,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镇的建设,不是以政府力量,而是企业的力量;不是基层政府再去办一个互联网园区、设立一个融资性的平台公司等问题。以企业为主导,而不是以政府为主导,这是特色小镇以市场化机制为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特色小镇的典型特点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色小镇建设的这种融合性,呈现的特点是多方面的。这种融合,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间的融合,即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产业间的协作和配套,是这种融合的重要体现。  二是产业内的融合。一产内部、二产内部、三产内部直接的融合和发展,体现出高度的信息化、高端化、系列化。  三是产业的发展和城镇空间的布局之间,体现出宜业、宜居的特点,两者融合发展、实现完美结合。  特色小镇的魅力在于持续的创新。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主要特征,创新就是做“少数派”,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任性”。特色小镇,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就是在创新力的打造上下功夫,这是一。  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1年、2年其实不说明问题,5年、10年也只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真正要说明问题的是50年、乃至100年,只有做到持续的创新,才能成就百年老镇,魅力无穷,这是二。  也只有百年魅力无穷,才能在历史上回味无穷。要通过建设一批小镇,成就一段历史,这是三。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成败,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上级给的“帽子和票子”上,而是在市场上,在消费者的心坎上。地方政府在提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目标的时候,必须把眼光放到市场中去考量。  要在产业定位、技术支撑、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加以综合谋划和推进,努力把科学理念引导好、产业基础培育好、技术支撑提供好、制度创新保障好。各个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  当前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深刻理解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所出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紧跟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结合我省战略目标,更要瞄准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目标,深刻研究,着力提出这些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分布目标,努力做到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完美统一。  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和我省原有产业发展基础紧密结合起来。  到目前为止,我省已经拥有117个省级以上(含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42个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区、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围绕这些生产力布局,已经出台了一批政策和制度。要梳理研究现有经济政策与制度保障,按照新经济政策要求,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该取消的取消。  要以改革的精神,努力使特色小镇成为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和制度洼地,用这种“洼地”效应,去成就特色小镇成为新经济的“高地”。  特色小镇的“宽进严定”  潘毅刚  近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发布,标志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  特色小镇对于引领浙江产业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富有特色、多功能叠加的城镇生产、生活、生态均衡发展新模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对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考验。  笔者了解到,在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过程中,全省各地都非常积极踊跃,有些地方甚至准备了七八个备选方案。为什么这么踊跃?一则各地看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决心,特色小镇也确是当下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也对各地形成巨大吸引。根据省政府的指导意见,经认定的特色小镇,在土地保障方面,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按60%给予配套奖励。这对于土地指标日趋紧张的地方,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财政支持方面,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这也是真金白银,力度甚大。  但必须看到,天下从没有免费的午餐。土地指标支持和财政收入返还,遵循的是“宽进严定”的原则。  所谓“宽进”,并不是随便都能进、都能享受到政策,而是对于那些符合发展趋势和导向,有完成预期考核指标可能的小镇,可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那些明显与趋势不符、无法完成预期目标,也没有条件形成引领的小镇,则不如不进,更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进了不但拿不到土地指标和资金支持,反而会因为“严定”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在省政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严定”的规定,其原则是先赛马后奖励,既奖优又罚劣,为入围的特色小镇加了一道“紧箍咒”。根据规定,特色小镇入围后,并不能直接享受到省里的有关支持政策,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才能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支持。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弄虚作假,不真干实干的特色小镇,即使进入了培育名单,等待的不是奖励,而是重罚,得不偿失。  从首批特色小镇入围名单来看,特色小镇遴选“不搞地域平均,成熟一个公布一个”的原则让人眼前一亮。37个特色小镇在众多候选小镇中脱颖而出,看似颇宽,但进入并不容易。这些小镇要么经营多年、已具基础,要么符合大势、引领“风口”,要么历史经典、优势突出,要么值得培育、亟需加速,可谓特色纷呈,也充分体现了指导意见提出的“宽进严定”导向。从结果来看,首批入围最多的杭州,也是特色小镇发展基础条件最好的地方。  必须看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从省到市到县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着眼点却有所不同。从省里角度而言,是充分鼓励、多多益善、量质并重。“宽进”就是为了多一些引领经济的“新引擎”,要有足够的数量,拉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严定”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引擎不是一时新、样子货,能长期有效运转,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对于地方而言,则必须审时度势,量力而为、尽力而为。记得蜀侯祠有副对联,其中有一句讲得好:不审势,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地方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对于一些新政策新任务一定要吃透、想透,才能做好。贯彻落实战略举措的根本在于,把握好自身特点,适应发展时势,有条件的做优做强加快干,有优势的增植优势切实干。切不可只看着上面优惠,没有条件硬上,没有基础硬干,费力不讨好,最终与发展初衷相违背。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色农业小镇优秀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