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物流首选安得智联与物流 "相爱相杀"何时了

温馨提示:此信息由(第三方)发布,所发布的内容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如需了解更多,请阅读
安徽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
主营业务:其他服务
已认证手机
未认证身份证
未认证营业执照
相关类目:
周边城市:
重点城市: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今题网 &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吴老师 (北京)
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今题网看到的,谢谢!
微信扫一扫
快速拨打电话
还没有关注今题网?芒果积分和精美奖品等你拿!京东开撕天天快递 解读电商与快递的相爱相杀 - 荔枝新闻网
京东开撕天天快递 解读电商与快递的相爱相杀
荔枝新闻网阅读:-评论:
7月20日,京东宣布从7月25日起暂停天天快递服务,后者已向国家邮政局投诉。京东对此的解释是“末位淘汰”:“ (天天)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得分较低。”然而,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7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天天快递的服务质量并没那么差,京东单方面的“末位淘汰”依据似乎站不住脚。这是今年第二起电商与快递开撕事件,此前,菜鸟和顺丰也出现争端。按理说,电商与快递是彼此依赖共存的关系。为何现在矛盾却越来越多?简单来说,不论是顺丰与菜鸟,还是京东与天天,它们之间的矛盾都是物流利益之争,只不过方式不太一样而已。电商和快递争夺物流蛋糕在菜鸟网络成立之初,马云就强调,“我们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阿里巴巴是永远不会做快递的。”阿里称,菜鸟的成立是在为了给物流公司上搭建系统,提升快递物流的效率。但事实上,随着菜鸟平台全面布局,快递企业对菜鸟的依赖度变高。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是被菜鸟物流给吸走,虽然菜鸟背后的股东包含了通达系等快递企业,但是快递企业却越来越像给菜鸟“打工”。这也是顺丰联合其他快递一起成立“丰巢”、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原因。相比菜鸟,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跟快递企业的竞争更加直接。2007年,刘强东力排众议权利打造京东物流体系。2015年11月开始,京东将“京东物流”作为品牌,向全面商业化开放其三大服务体系:仓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快递和物流云,由此也彻底在快递物流端跟快递公司展开竞争。理想的角色分配:快递——干线物流,电商——终端配送?在消费升级的中国,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关联度日益密切,电商企业很清楚,未来的竞争中,仓配体系、供应链与物流顺畅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家企业的生死。因此,电商希望快递物流只承担干线物流的角色,为了提高送货速率和服务质量,电商渴望掌握终端配送这一直接接触客人的环节。菜鸟这几年在仓配与电子面单上的尝试,的确让人看到数据化、智能化物流对于阿里电商生态的改善。而京东更是为了自建物流体系耗费了大量资源,其超过同行的发货速度,以及上门收退货的服务,为京东积攒了好口碑。云财经聚合引擎(TM)共找到相似文章
篇,部分传播轨迹:
{{{item.date}}}
{{item.title}}
来源:{{item.copyfrom}}无人机的多元场景应用潜力毋庸置疑,其在航拍、救灾、抢险、探索等多个场景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就目前来看,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将是一股决定性的变革力量。亚马逊、顺丰、京东等电商和物流巨头,都在无人机领域投下重注。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人机与物流就完全是“相爱”的,在真正普及落地前,二者的磨合也是一段“相杀”的痛苦之旅。而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愈发凸现出来:未来无人机在物流行业占据主导后,目前大规模的快递人群将何去何从?届时,倒霉的就是“没进化出翅膀”的人类吗?相爱相杀:无人机和物流碰撞出的是非火花早在2013年,亚马逊公开Prime Air项目时,其实就已经提出用无人机代替物流环节的最后一环——直接用其上门送货。但当时限于无人机技术和美国相关法律的限制,亚马逊在无人机领域进展缓慢。但值得庆幸的是,亚马逊一直没有放弃无人机在物流方面运用的研究。时至今日,仅是无人机原型就已经迭代至第七、第八代左右。而在去年12月份,亚马逊在英国成功完成了其首次无人机送货测试,并决定在2017年扩大无人机的测试范围。在国内,2015年6月京东就已经开始通过其JDX创新实验室开发无人机功能。在2016年6月,京东在北京、四川、陕西和江苏等4个省开展试验。目前,京东无人机每小时飞行速度可达100公里,包裹重量从5公斤到30公斤不等,而且还在测试可以携带多达1000公斤的无人机。顺丰控股也表示其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测试无人机送递包裹,而截至2017年2月,顺丰申报和获得在无人机领域专利数量达111项,包括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54项以及外观专利6项。再加上其他或大或小的企业聚焦于这一领域,似乎无人机和物流的“相爱”是能够顺风顺水地走下去的。但其实在发展数年之后,二者的结合依然有太多的“不合拍”:无人机飞行距离有限,难以承担长途运输;容易被黑客操控、入侵;如何抵御未知人性攻击、突变自然环境等,进而保障能够安全送达;监管法律趋严……有太多的原因让无人机和物流“相杀”,碰撞出诸多是非火花。人类将倒霉?只是因为“没进化出翅膀”吗不过为何无人机和物流的融合有这么多困难,还有这么多巨头还坚持进行下去?刘强东近日就一语道破天机,“今天我们有7万多名送货员在街上工作,这样成本很高,如果你能用无人机来运送包裹,成本将会非常低。”而这样的成本节约对京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有可能将京东在农村物流费用降低70%,让京东有利可图。因此,无人机彻底融入物流的时刻,也将改变物流行业。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会让电商的大手触及到更偏远的地区。但由此也带来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规模庞大的人类快递队伍何去何从?“没进化出翅膀”的人类,就应该顺应潮流地被无人机取代吗?或许其中一部分人还会获得与无人机、物流相关的技术工作,比如使用摄像机来观察或控制无人机、送货机器人和无人值守的仓库。此外,维持或修复整个物流系统也需要大量工人。但这些岗位注定不可能完全转换所有快递人员的工作,必然会有人失业。用倒霉二字来形容的话,失去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确实挺倒霉的。但正所谓不破不立,说不定脱离了快递这一苦累脏的行业,还能搏出另一个精彩人生。回归本质:机器与人类之争从没有败者其实无人机与物流的结合,本质上是在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又同时会对人类本身的就业、生存等造成一定威胁和影响。就像是过去的蒸汽机出现时,对水力、风力的取代让很多人为之惶恐——比如马夫、纤夫等,也像是未来AI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取代一部分简单人类意识的工作。这些其实都可以看做是机器与人类的斗争,在短时间内,肯定会有磨合上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机器替代的都是最繁重、最机械化、最基础的劳动或岗位,人类完全能够从事其他职业维持生存,并获得更大上升空间。在二者的配合之下,人类社会才能以迅猛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百家”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电商物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