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要吗:一场考试真的那么重要吗

高考,真的只是一场考试而已? - 心理圈
高考,真的只是一场考试而已?
发表于 18:21 2131次阅读
上阵子数学家约翰纳什去世,看到一篇文章,里面两段话,印象深刻。& & & &如下:& & &&异常心理学的教授说:“纳什不借助药物治疗而康复的案例引起了许多精神病学家的兴趣。他们研究他的生活起居和周边环境,希望他的病例有推广价值。不过在我看来,真正治好纳什的也许不是他过人的智力和意志力,而是荣誉。七八十年代,博弈论在经济学上飞速发展,纳什声名渐隆。1994年他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一夜间开朗了许多,简直变了一个人。领奖后他在街上散步,常常有陌生人向他致敬,‘纳什教授,祝贺你。’”&  心理学教授的这番评论并非无稽之谈。纳什发疯之时,自恃甚高的他正苦苦追求数学界最高的菲尔兹奖而不得。倘若他能及时得到菲尔兹奖,也许就不会在失落和压力下发狂了。更进一步讲:荣誉降低了社会标准的尺度,在荣誉的光环下什么都变美了、变正义了。狂乱的行为在正常人身上被贬斥为“发疯”,在诺贝尔奖得主身上便被赞美成“特立独行”。那么,有没有可能纳什教授的疯癫并没有被治愈,倒是普罗大众治愈了他们审定疯癫的标准呢?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的是荣誉真的治愈了纳什,而不是大众的审定标准。更确切地说,在我看来不是荣誉,是外在的荣誉让他重新有了“稳定的自我认知“,而正是这种”稳定的自我“让他没有了那些”不正常“的病症。稳定的情绪,稳定的自我,其实可以对抗很多的心理疾病。&人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在不断翻越一座一座的高山,当有人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之后,自我期许就会随之而高。如果下一座高山没能成功翻越,其实很容易就会照成自我认识混乱,开始自我怀疑,陷入情绪的漩涡,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不能自拔,从而感觉毫无未来毫无希望毫无快乐可言。高考,似乎是很多中国人面临的共同的一座高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海拔高度是不同的。对于品学兼优智商超群一路名校过来的同学来说,可能目标是北大清华高度堪比喜马拉雅。对于混混沌沌一路跌跌撞撞读书堪比吃黄莲的同学来说,可能目标只是个大专高职堪比一座小山丘。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习惯性乐于挑战高难度山脉,并且一直都成功登顶的同学来说,他们从以往的人生经验中学到的只是不断成功。他们根本不懂失败。如果高考失利,就如同竭尽全力耗尽体力却悬挂在了半山腰上。是无奈悔恨压力懊恼,如果他们眼中只有山顶跟山顶上的胜利者,那么甚至会有深深的无力感,自我认知完全崩盘,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情绪一旦形成,并且超过两周,很容易患上情绪病。如果高考成功,就会有无限登上山顶的快感,但随之的人生,会让他们更加不断追求更高地挑战的动力跟自信。一旦形成习惯,之后任何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事件都将对他们造成所谓的心理打击。如果没有很好的稳定健康的自我认知,就会容易自我崩溃造成心理障碍。习惯成功的人,其实比习惯失败的人更容易步步为营。习惯性失败可能会带来习惯性无助,从而慢慢走向崩溃,但对于那些习惯性成功的人,任何一次失败可能带来的会是瞬间的崩溃。很多人会说,高考考的是心理。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临场发挥,所谓的克服紧张,相比起来对于高考之后的心理,根本不算什么。高考的可怕在我看来也许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不是三年甚至十几年的寒窗苦读,ta的可怕在于ta的“社会地位”可能会在不经意之间就让你瞬间改变了“自我认知”。我一直以为,最好的对抗心理疾病的盔甲是“稳定的自我认知”,不因为一件事,甚至一件大事,轻易被动摇。
好有道理!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
41248人关注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心理学学士,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心理学硕士。
心理咨询预约:/zx/
公众号:lovepsy7(鸢尾的心理报告)
微信 lovepsy7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质疑:高考有没有必要考这么难?_网易教育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
质疑:高考有没有必要考这么难?
日09:39:11  陈俊旺大学生记者吴婷
  “现在的学生实在太苦了!”昨天下午,在市教育工会举办的首次教育劳模沙龙里,不少老师谈起“减负”话题,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生身累心更累
  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小英忧虑地说,有些学校每周一早晨十多分钟的升旗仪式,总有好几个学生要倒下。这是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体质变差了。学生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在学校,他们只感觉到压力;在家里,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学习成绩。长此以往,造成他们心理扭曲,情感世界变成一片沙漠。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说,在不少家长的眼里,分数才是“硬道理”。然而,一个成功的人是知识、能力和人格三者的结合。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减负,势在必行。
  高考应当降难度
  “减负”提了很多年,究竟难在哪里?现在负担最重的是高中生,高中生中负担最重的又是高三学生。这是因为高考的“魔棒”逼着他们转动。“有没有必要考这么难?”好几位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崇明三烈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施永新认为,高考的难度应当降下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淡化应试教育。
  静安区一中心小学校长顾惠樑则提出,要从根本上“减负”,还在于课程的合理设置。我国一些学科教材的难度,要比欧美国家高出两个年级。有些学科的要求是部分学生无法胜任的,这些学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请家教,去机械操练。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课程改革,基础型课程的难度可以降低,而在拓展型课程中增加,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去提高。
  补课别搞一刀切
  学校“减负”了,社会上的家教市场却异常红火起来。一位老师说,现在学校不能补课了,然而社会上的一些办学机构却开了许多补课班,一个老师补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学生同时补课,效果可想而知。
  浦东模范中学校长吴小仲说,“减负”不等于完全杜绝补课。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总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市教委出台规定,禁止大面积有偿补课。但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辅导。不过,收费又成了一个问题。最近,卢湾区推出一个新举措,由政府掏补课费给学校,让老师给这部分学生补习,这一做法不妨推广。
  言谈中,记者感觉到劳模教师们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和深切的关爱。参加沙龙的市教委有关领导,也记下了他们的肺腑之言,将带回去讨论、研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劳模们的建议,就能变成现实。 本文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font color=-04 11:05)
&<font color=-29 10:55)
&<font color=-29 10:55)
&<font color=-29 10:54)
&<font color=-29 10:54)
&&论坛热贴
&&我也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您的发表的评论将在5分钟内被审核,请耐心等待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opy高考有必要复习一年吗?_新浪教育_新浪网
高考有必要复习一年吗?
  中国有高考,英美也有“高考”,形式、内容不同,备考的方法也不同。虽然都不省心,但相比而言,中国式备考更苦逼、更浪费、更多后遗症。
  针对高考的准备期,易中天老师曾评论说,用一年的时间备考,非常浪费,使高中阶段实际上变成了两年。我也同意。
  国外也有“高考”,英国的A-Level考试、美国的SAT和ACT考试,都是中学升入大学的必要途径。
  “英国高考”、“美国高考”宽松些,一年好几次,似乎有“刷分”的嫌疑。
  也可能是物以稀为贵,中国高考一年就一次,举国震动,学校、考生、家长严阵以待,政府出面协调考点周边的交通、安保、医疗、住宿,再下几个红头文件,要求噪音、扬尘的工地暂停施工。
  有些地方更邪乎,比如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大巴车队赶赴考点的沿途,都有警车开道,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中国人就是重视教育。
  备考也能看出中外文化差异。西方“高考”虽然没有国内这么神圣,重视程度是一样的,不过大多是“盘外招儿”。
  在英美,很多名校的录取,除了“高考”成绩,还需要面试。英国学生进入A-Level私校(类似国内高中)前,需要参加笔试和面试,有些像国内的中考,其实相当于“英国高考”的预演。
  挤进私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上牛津、剑桥做准备。而牛津、剑桥留给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知名私校的录取名额,远远高出其他中学,公立中学几乎够不着边!
  需要注意的是,A-Level考核体系也在改革,无限制刷分获得好成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每年的考试次数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即便如此,笔试得到A*、A的学生人数仍很多,于是面试变得更具有决定意义。因此,英国的家长也要请家教给孩子单独辅导,以应对大学的入学要求。
  至于“美国高考”前,美国中产家庭给孩子报各种课外兴趣班儿的重要目的,也是“高考”入学的加分项。
  美国私立大学多,录取标准相对多元化,更看重学生的价值观和个人发展意识。丰富的课外活动、有计划的公益活动,对学生进入大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都要体现在申请大学所需的推荐信和个人陈述上,美国考生、家长、甚至中介机构,当然也包括去美国留学的中国考生、中国家长、中国中介机构,都挖空心思做起了“表面文章”,各种写手也应运而生。
  相比而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高考考生则显得苦逼了!
  其实,高三这一年,是典型的书越读越薄的过程,不过这个过程更多是老师来完成的。他们辛辛苦苦圈定了考试的知识点,又再接再厉地大剂量使用“题海战术”,而学生在高考前完成复制、输入,确保高考时准确输出。
  考生比拼的,只是“复印”、“扫描”的输出效果,竞争的只是反复练习后的准确率和低烈度的应变水平。
  因此,高考的含金量不高,难度中等、中等以下的题目占绝大多数,拿下这些题目足矣。
  花一年时间死记硬背,太浪费时间,还可能让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被抑制或消磨。
  长时间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看似只是做了单选题、多选题,而潜移默化中,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而且,被动的高考备考模式,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依赖,循规蹈矩地按照老师、家长的意旨行事,很少留意自己的兴趣点。
  西方“高考”虽然也有很多“形式主义”的做秀,但对学生思维方面的限制比较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对人生有多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