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地图赣州市信丰县有一个市场叫同一市场,同一市场属于那个镇?

JavaScript is currently turned off.
Turn it on in Settings to view this website.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小江镇
有网友希望查找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小江镇的详细邮编信息,本站在这里提供小江镇邮政编码的查询信息,包括相应的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地区(市/区/县)及详细位置(乡镇/街道)名称和邮政编码。
所在省份:
所在地市:
所在区县:
详细地址:小江镇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360722 (注意这个数字不是邮编)
长途电话区号:
地图说明:下面是赣州市小江镇所在位置的地图,本站中的国内邮政编码地图初始显示到地市,详细位置还可以点击按钮进行放大和移动查看。如果遇到“未找到地址”报错,您还可以在地图下方重新输入需要查找的地址进行搜索。
问题报告:
本站尽力为您提供最全面、仔细、准确的邮政编码信息,但因为各个地区的合并、增加、撤销、变更以及邮政编码方案变更、升级还有地名的多样性等问题,难以避免出现错误或者过时信息,非常欢迎和感谢大家在使用中报告发现的问题或者告知更新内容。请直接在下面留言,本站核实后会马上进行修改,以便给后来浏览者更好的帮助。
关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小江镇”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v6.20 a-d-e-1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三高考复习地理人教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课件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三高考复习地理人教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课件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9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79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解题导引] 只要明确图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解析] 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从M—N的地价等级变化为六类~五类~四类~三类~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符合图C的地价等级变化特点。第(2)题,P区域地价等级为四类,虽然交通便利,也在市中心,但是受铁路的影响,噪音较大,地价比周边地区低。 [答案] (1)C (2)D 城市化及其影响
[讲析]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时要结合各种图表资料掌握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例2] (2011年杭州质检)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年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的是(  ) A.城区房价房租昂贵
B.城郊之间交通改善 C.城区环境质量较差
D.郊区就业机会较多 (2)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C.使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 D.使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解题导引] ①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地理事物。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解析] 第(1)题,城区房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较差属于人口流向变化的“推力”。城郊之间交通改善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区要少。
第(2)题,该市外来人口流向郊区会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会提升城市的等级,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外来人口流向郊区不能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会带来第三产业向郊区的大量转移。 [答案] (1)B (2)A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城市化的发展状况不同,形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利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为案例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成为该考点主要的考查方式,因此考生只有对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及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才能得高分。 运用数据资料和图像资料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图所示。“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 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 化程度达48%,超过全国 38%的平均水平。但苏南、 苏北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 (1)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 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 施,区划调整目的是加大 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必须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村 镇分布现状、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意愿等,本着__________的原则。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的。 (3)制约“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苏南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解析:第(1)题,城镇的迁移合并,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意愿等,其原则是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第(2)题,观察图示,结合当地交通线路,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交通线分布的。第(3)题,“3小时都市圈”顾名思义,短时间内快速直达目的地,修建快捷的交通运输网是实现便捷通达的最重要的条件。第(4)题,苏南城市化属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起步早晚、发展速度、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答案:(1)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2)交通线 (3)交通运输条件 (4)苏南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选择题 (2012年押题卷)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 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1~3题。 1.两城市发展进入(  )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甲城市发展水平比乙城市(  ) A.高
D.不确定 3.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D.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减少,而近郊区人口增加迅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第2题,比较甲、乙两城市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甲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人口都在减少,近郊区人口虽然增加,但整体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但乙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加幅度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表明甲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而乙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第3题,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 答案:1.B 2.A 3.D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4号,曾经是与首钢齐名的生产原子弹零件的国营电子工厂厂区,现在人们称之为“798艺术区”。据此回答4~5题。 4.促成该地点用地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中没有(  ) A.改革开放的影响
B.交通的影响 C.政府的介入与扶持
D.城市功能发展的要求 5.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全国及北京大量艺术工作者需要创作之地 B.城市必须建立艺术文化商业区 C.北京原有的功能区不合理 D.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原属城郊的国营电子工厂厂区目前已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解析:第4题,所列四个选项中与该地用地方式变化关联最小的是交通要素。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如果放在建国初期,这个文化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的。北京市的城市定位主要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此大背景下需要文化上的引领,也是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着力点。艺术区建成前后交通没有变化,即艺术区的建立与交通没有关联,因此选择B项。第5题,“798艺术区”绝对不是单纯的“创作之地”,城市也并非必须建立艺术文化商业区,建与不建文化区取决于城市的总体定位、政府支持,以及发展规划;随着城市的发展某些功能区可能不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如类型、分布等),原属城郊的国营电子工厂厂区目前已成为城市功能区的一部分。 答案:4.B 5.D 二、综合题 6.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 业区。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 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 (2)C城市位于________(地形区),该地形 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 (3)简述B城市成为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城市的原因。 (4)A、B两城市均为本地区特大城市。比较A、B两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5)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A城市交通拥堵严重,被称为“堵城”。请提出解决“堵城”拥堵问题的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为渭河谷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旱作谷物农业;乙为成都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第(2)题,根据位置推断C城市为西安市,位于渭河谷地,地质构造为地堑。第(3)题,交通枢纽城市是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的城市,重庆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第(4)题,城市形态的形成主要受交通、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第(5)题,应从规划、管理、布局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措施综合整治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1)旱作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 (2)渭河谷地 地堑 (3)该城市铁路、公路、内河航运都非常发达,故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4)A城市位于平原地区,交通发达,故为团块状;B城市受河流阻隔,为组团状。 (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区交通方式,限制私家车数量,鼓励分时段上下班,城市新区建设合理规划等。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第2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真题1]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在上升,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C项错误;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故D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处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错误;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故②正确;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星城,故③正确;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④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 (1)D (2)B [真题2]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解析] 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及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结合图,可以看出,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②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③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过程线;④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第(1)题,根据上面的分析,①③都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洪水过程线,所以选A、C项。第(2)题,为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答案] (1)AC (2)BD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 功能 分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商 业 区 呈点状或条状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1)历史因素(2)经济因素:主要从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个方面考虑 (3)社会因素 (4)行政因素 工 业 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 宅 区 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区与低级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特别提示] 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局原则 (1)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居住区。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较大和危险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1.(2012年押题卷)石家庄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以此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城市。读石家庄“一城三区三组团”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判断,“一城三区三组团”中的“三区”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老城区—①
滨河新区—②
东部新区—③ B.老城区—①
滨河新区—③
东部新区—② C.老城区—②
滨河新区—①
东部新区—③ D.老城区—②
滨河新区—③
东部新区—① (2)从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因素上分析,东部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 A.金融商贸、文化娱乐
B.商务办公、商务服务 C.高新技术产业
D.重化工业、轻纺工业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共同构成“一城”,①②③各为其中一区,鹿泉、栾城、藁城各为其中一个组团。题中涉及老城区、滨河新区和东部新区,通过读图即可判断①为老城区、②为滨河新区、③为东部新区。第(2)题,石家庄市东部处于夏季风的上风地带,不适宜发展重化工业;东部新区位置偏东,离市中心较远,不属于商务办公、商务服务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但环境比老城区优美,又有石黄高速、京珠高速、G307等多条交通主干线通过,交通便利,所以适合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 答案:(1)A (2)C 二、城市化差异及影响 1.城市化差异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我国由于近几十年的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慢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严重的城市问题。 2.(2012年猜题卷)下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 ①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 ②人口迁移的方向 ③再城市化现象 ④郊区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达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 ①环境质量好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土地价格高 ④人文环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第(2)题,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变好,交通通达度高,环境质量优,吸引了核心区人口的外迁。 答案:(1)D (2)A 城市用地和城市空间结构 [讲析] 在复习时要掌握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例1]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 欢迎光临
  西牛镇位于信丰县北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245k㎡,人口5.4万人。辖西牛居委会,西牛、牛颈、虎岗、柳树、老屋场、上龙、长龙、前山、老山铺、沅和、新苗、天龙、铺前、坳上、年丰、中村、巩桥、白兰、新建、丫叉桥、黄泥、塝塘、曾屋、五羊、双溪、星村、严坑、东甫、中星、石头塘、高丘、中端等3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牛圩。105国道、京九铁路过境。
  [沿革]以驻地犀牛圩,简写成西牛。解放前夕属人和乡。解放初属双溪区,1956年为西牛乡,1958年属星村公社,1961年分出成立西牛公社。1968年星村公社并入,1972年星村公社划出。1984年改西牛乡。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西牛、新苗、坳上、石井、老屋场、柳树、上龙、长龙、老山铺、沅和、虎岗、天龙、前山、牛颈、铺前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西牛圩。2001年,撤销黄泥乡、星村乡、西牛乡,合并组建西牛镇。
  [邮编]341615 [2008年代码]:~001西牛居委会 ~002黄泥居委会 ~200西牛村 ~201牛颈村 ~202虎岗村 ~203柳树村 ~204老屋场村 ~205上龙村 ~206长龙村 ~207前山村 ~208老山铺村 ~209沅和村 ~210新苗村 ~211天龙村 ~212铺前村 ~213坳上村 ~214年丰村 ~215中村 ~216巩桥村 ~217白兰村 ~218新建村 ~219中端村 ~220丫叉桥村 ~221黄泥村 ~222塝塘村 ~223曾屋村 ~224五羊村 ~225双溪村 ~226星村 ~227严坑村 ~228东甫村 ~229中星村 ~230石头塘村 ~231高丘村
  附:星村乡位于信丰县北部,距县城8千米。白茶公路纵贯境内,桃江河过境。1958年为星村公社,1968年并入西牛公社,1972年复设星村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99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星村、曾屋、五羊、中端、中星、塅塘、双溪、东甫、严坑、石头塘、高丘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星村圩。
  附:黄泥乡位于信丰县西北部,距县城15千米。1956年设黄泥乡,1968年并入大阿公社,1972年析置黄泥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京九铁路、西崇公路过境,辖黄泥、新建、中屋、中村、年丰、上彭、丫叉桥、巩桥、白兰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老城屋。
名称: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西牛镇此处不存在街景
please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latest version o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信丰县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