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自筹资金可以投工投劳吗

益阳市农业综合开发简报(2013年第4期)
当前位置:
益阳市农业综合开发简报(2013年第4期)
来源:农开办
日期: 13:05:51
对新时期农开工作的几点浅谈 &&& 农开工作近20年来,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时刻在阶段性的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从工作目标、政策导向、扶持力度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因此,农开工作始终在不辱使命中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历史总是发展向前的,每个时期都有时代的烙印,今后农开工作应该怎么抓,向着什么目标努力,对此,提出几点肤浅的认识。 &&& 一、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作好战略开发基础性的文章 &&&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服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这一目标,并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的价值。益阳是农业主产地,经过多年的积累投入,全市农业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随之而来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因素,比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自然经济比重过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拒风险的能力较低;农业生产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不强等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生产成本增加,耕地面积荒芜减少,加上农业发展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三农”的主渠道之一,同时又是财政直接扶持“三农”的“责任田”,更应该将培育现代农业、服务和服从现代农业作为一项紧迫的中心任务来抓,如果还是沿袭以往的开发模式,仅满足于建几口山塘,修几条田间渠道,就不会实现农开工作的自身跨越。当务之急,要用现代农业的战略眼光来搞农业综合开发,要主导性地抓好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把这种理念和要求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每个环节,否则,农开工作就会丧失功能、迷失方向,财政资金就不会有“责任田”的活力,农开事业就不会有光明的前景。 &&& 二、要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作好地域经济发展的文章 &&& 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产业,起关键作用的是特色,没有特色的产业是形不成支柱的。农业综合开发要把握好两张牌,一张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是扶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地方,有很多种产业,要选择最具特色、最具潜力、最能形成支柱的产业。益阳农业资源丰富,不乏其特色和优势,农业综合开发就要在扶持特色和优势上下功夫,重点要抓好稻米、渔业、肉类、茶叶、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围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培育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只有走市场化的道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生、农民自愿的原则,一个产业的发展完全依靠政府的推动是发展不起来的,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的扶持方,将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多方结合并共赢的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才有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 三、要紧紧围绕农开使命,作好新时期开拓创新的文章 &&& 农业综合开发是支持“三农”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农开工作是“民心工程”,农开机构是体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部门,责任重大,影响广泛,因此,面对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的新任务、新要求,只有坚持开拓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长期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看不到危机感和紧迫感,单凭老经验、老套路,自以为是,那么,农开工作是不会有长远发展的。农开项目备受社会关注,农开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正是因为农开部门的同志长期风里来雨里去,把项目区当家,把老百姓当亲人,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大地,农业综合开发才有如此全社会的认可。农业综合开发其特性既管资金又管项目,从工程招投标到竣工验收,全部在系统内完成,这种特点决定了来自外部的诱惑是难以避免的,虽然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打铁还靠自身硬,一定要守住“政策、法律、道德”三条底线,不断增强自身的防御功能,牢牢稳住农开工作永注优势的发展平台。 & &&&&&&&&&&&&&&&&&& &&&&&&&&&&&&&&&&&&&&&&&&&&&&&&& (益阳市农开办&& 樊畅群) &
践行群众路线是农开工作的生命线 &&& 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农开工作的生命线。 20多年的实践表明,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直接服务于农民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项目建设就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 一是编制规划倾听农民意见。规划是建设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投资,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只有在充分掌握项目区资源状况,找准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了解农民实际需求,把握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并保证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因此,财政战线上的“田头兵”们坚持从现场勘测入手,深入田间地头,认真了解项目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三下三上”的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寻求最佳方案,力求每一处工程合理、实用、高效。编好的规划并在项目区公示,由农民群众监督规划实施,以避免施工中的随意变更,防止产生其他冲突和阻力。 &&& 二是项目立项争取农民主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建立选项立项机制至关重要,我们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澄清少数农民群众的模糊认识,帮助他们理清民办与公助、主体与扶持、责任与服务的关系,使农民群众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确认识自己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真正落到实处。然后,从项目区基础条件、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群众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公平竞争,成功实现立项机制的转换,即由农发办搞开发,变为农民主动要开发。 &&& 三是项目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农开工程实施设身处地为项目区农民群众着想,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一家一户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解决一些农民所思、所盼的问题。如在居民居住区,大断面渠道每1—2户设一个取水码头,每150&#米设一座公路桥,分水口设置节制闸,主要人行道设置护栏,田间渠道每150米设置一个蓄水池,每100米设置一处人行桥,每200米设置一处机耕桥,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南县位于加庆村的QT66号渠道是一条老电排渠,过去杂草丛生、污水满沟,而且,堤身单薄、矮塌,一遇打水,不但堤身滑波,垃圾满渠横流,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给附近的居民生活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现在渠道畅通了,垃圾没有了,堤身变宽了,农用机械可以自由进出了。三仙湖镇均丰村的光辉电排渠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桥,农民出行、学生上学、农副产品运输均要绕道几里路,极为不便,群众反映强烈。我们为农民之所急,为农民之所想,将危桥拆除新建,并安装防护栏杆,尽可能地满足群众需求。 &&& 四是开发成果确保农民得实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确保土地治理项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创新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对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在积极推行“先建后补”、严格县级财政集中报账直接支付的基础上,把项目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量化给流转土地的农户,或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提高农民收益。2012年我市农开系统完成中低产田改造(治理)4.6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治理面积6.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年节约水量预计达371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2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86.68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8.5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35.94万公斤。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4个,新增水产品产量63.9万公斤,新增肉产品产量4万公斤,新增设施蔬菜产量106.44万公斤,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9027.12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963人。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升级,为全市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 深刻领会并正确把握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农开工作的本质要求,只有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与信念,并结合“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使农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三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真正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 &&&&&&&&&&&&&&&&&&&&&&&&&&&&&&&&&&&&&&&&&&&&& &(益阳市农开办&&& 李艺)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开展专业合作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0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缺乏合作知识的宣传培训 &&&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虽然国家2006年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 要意义、发展原则、组织管理、设立登记等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宣传不够,又往往停留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和领导讲话上,很多干部群众没有听到,也没看到,从而造成对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对合作社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够。各级政府和农业(经管)部门培养了一批合作知识辅导员,但还是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各地也开展了一些针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但对成员的培训就太少了,往往只有一些技术性培训。有些专业大户领办者,以为办合作社等同于办公司,在盈利分配上完全按股金分配,在民主管理上,也是投资多的成员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完全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交易额(量)分配为主,成员有平等管理合作社的权利。有些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得利,没有履行义务的意识,没有管理合作社建设合作社的主人翁意识。 &&& 2、政府部门指导力度不够 &&&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涉及到合作知识和组织管理,又涉及特色产业和技术、市场等问题,还涉及领办者带领成员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没有懂合作知识和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去指导,很难做到依法办社,很难成为政府推动“三农”工作的抓手,也很难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过去政府部门指导不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懂合作知识的辅导员太少。二是深入农村指导服务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三是典型示范不够。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老百姓看不到好处,影响加入的积极性,合作社也可能没有生命力,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很难加大力度。只要能办出一部分规范的合作社,让广大农民偿到甜头,夯实合作社服务基础,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就会加快发展,政府也就会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支持。 &&& 3、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 目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机构不健全、决策不民主、分配不合法等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关系不顺,核心是合作社能否给成员带来增值利润,这是合作经济的实质。实际上,国家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规定得既有原则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关系不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运作型。有些合作社,在为成员服务时,往往局限于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和保护价收购社员农产品,这种服务对农户成员确实有好处,但他只是一种盈利性服务的市场买卖行为,而合作社行为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让成员分享生产资料和购销产品带来的增值利润。二是行业协会运作型。有些合作社,将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社员联合起来,既为生产者社员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又以保护价收购生产者社员的产品,既为加工者社员带来稳定的货源,又为生产资料供应商带来薄利多销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运行机制看起来大家都能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得到好处,互利共赢,其实,还是“企业+农户”的翻版,核心问题是,往往生产资料和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没有分给生产者社员,只是生产资料供应商和加工销售企业联合起来的一种营销策略,还可以减免税收,或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三是核心成员运作型。有的合作社是以几个能人大户联合发起,作为核心成员,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当地一些小型生产者农户参加,作为“一般成员”,不在工商登记。“核心成员”完全按股份分红,“一般成员”则以购销合同结算。当然“一般成员”还是享受了进入市场、改进价格和技术服务的好处。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至关重要,在运行中应当依法规范,合作社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应主要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   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 (一)加大合作社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 &&& 要让合作社知识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就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各级行政组织资源,通过会议形式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有关职能部门结合业务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宣传合作知识。三是通过各级党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合作社专业课程。四是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合作知识和管理人员。五是通过合作社向成员以及农村青少年宣传合作知识。   && (二)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市场主体组织形式,它的领办者一般都是农村能人大户、农技人员、龙头企业等,生产的都是优势特色农产品,而且是专业化、规模化、无公害化生产经营。合作社的发展既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又能提高农业效益,最大的好处是能促进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扶持。各级财政应当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板块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投入。 从发展现代农业看,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社,才有能力运用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支点,它能把农民的组织化、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三)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和总结推广力度 &&& 示范社建设主要围绕提高服务功能、完善民主管理和利益机制做好具体工作,在此基础上,搞好总结推广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决定因素在人,只要我们的干部能够深入农村,深入合作社,针对不同合作社的特点,与合作社领办人沟通想法,帮助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内部利益机制,在技术、市场和管理方面予以指导,示范社的作用就会充分体现。全省各地都有一些好典型,凡是指导有方,擅于总结的地方,典型合作社就多。凡是指导服务不够,即使有一定资金扶持,也很难培育出好典型。一个好的示范社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产权明晰。要明晰成员私有产权和共有产权,一个没有产权的合作社,或者是产权不清的合作社,不是利益关系有矛盾,就是合作成效不佳。二是盈余主要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如果盈余全部或主要按股分红,就无法体现合作社性质,无法做到依法办社。三是在成本价基础上开展服务。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既不是无偿服务,也不是市场化的有偿服务,而是非盈利性服务。如果合作社仅仅把社员当成顾客,就无法帮助成员降低产销成本,也无法体现与公司制企业的本质区别。 在政府部门指导合作社发展上,一定要以规范促发展,只有规范发展的合作社才有生命力。为此,建议各级财政加大示范社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投入示范社服务功能建设;二是用于培训;三是用于指导服务的工作经费;四是用于表彰先进,包括优秀辅导员。 & &&&&&&&&&&&&&&&&&&&&&&&&&&&&&&&&&&&&&&&&&&&&&&&&&&&&&&&&&&& (益阳市农开办& 喻海飞) & &
把读书当成了一生的爱好 &&& 我爱好不多,偶尔写写文章、旅游,跟朋友聚会,但我唯有读书是我一生的喜好,虽无成就,但滋养着我的心灵。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成天只顾着奔忙,缺乏了应有的精神滋养,也就渐渐会失去人的灵性,而最能深入我们内心滋养我们心灵唤醒我们激情的唯有读书。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读书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获得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情。为此,我把读书当成了一生的乐趣与爱好。有时遇上烦心事自己心情不好,看看书能使我平静下来;搞不懂的事情,也常常去翻阅书籍,从书中找寻答案。 &&& 读书首先要培养兴趣,形成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渗透过程。我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几十年逐步养成的。60、70年代能看到的书很少,报纸杂志也几乎没有。几本小人书就是我的宝贝。真正开始读书,是进了大学以后,才觉得眼前一亮,有那么多好书值得一读。 &&& 我读书涉猎范围较广,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名著、现代小说、杂文、报刊、杂志无一例外。工作30多年来,我先后换了好几个单位,工作性质千差万别。无论我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还是教育、机关及各种专业技术工作,我都能很好的适应,这得益于我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临近退休,一如既往。 &&&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于把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我以为一个人只有终身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爱心、良心、责任心,才能让自己永葆青春。因为以书为友,就意味着以大师为友,以文明为友,以真理为友。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第一爱好,享受读书的快乐,让最好的书籍永远陪伴自己,是善待时间,珍惜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而我自己,正是因为多年来持之以恒地读书,我才能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 (益阳市农开办& 贺国安)祥云县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
祥云县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祥云网?()?
  祥云县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实施5个项目,计划投资2199.8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612.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筹41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70.77万元。  这5个项目为:一是土地治理项目2个,计划实施土地治理面积0.75万亩,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054.1万元;二是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个,包含祥云县鑫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50亩无公害标准化特色蔬菜基地改扩建项目、祥云县红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亩葡萄示范种植及200吨果蔬冷库新建项目,计划投入财政资金248万元;三是由林业部门清华洞林场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1个,建设面积0.75万亩,建设期三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930万。目前,这5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 文章作者:郭光亮
文章来源:县财政局
点击次数:167 文章录入:xyxcb02&&&&责任编辑:xyxcb02&】 
 【】【】【】
中共祥云县委新闻中心 滇ICP备号-1 & 中共祥云县委新闻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11.08
未经中共祥云县委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正文
关于贵州省丹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贵州丹寨县严格按照“项目建设与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项目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以强基础、稳粮食、创增收为核心,科学规划,精心实施,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成为服务“三农”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虽然项目建设取得了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丹寨县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有利机遇,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超常规发挥、建精品工程”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产业发展为主线,群众增收为目标,先后在龙泉镇、兴仁镇、扬武镇、排调镇等乡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727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774.5万元, 自筹资金(农民投工投劳折资)1497.5万元。建成防洪堤3.09千米,小山塘43座,拦河坝4座,提灌站5座,小水池299口,渠道工程238.6千米,机耕道76.99千米,生产步道38.02千米,机耕桥涵15座,农民技术培训12872人次,完成科技示范推广5572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81万亩。
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中,丹寨县始终坚持务实创新,注重实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领导挂帅、单位牵头、部门参与、乡镇配合”的运行模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和乡镇工作职责,压实责任主体,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问。同时,结合县情、村情布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广听意见,采纳民意,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小、落细、落实,做到“班子换届不断线、一任接着一任抓、一级带着一级干”,党委、政府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当参谋、有关部门形成合力,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组织,严把“关口”。 一是加强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前提和基础,也是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效益的关键,因此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县财政局农发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与项目所在乡镇、村组干部一道对项目进行勘测设计,积极征求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项目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能解决当地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实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暂行办法》,实行项目公开招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并与中标单位签定施工合同,明确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严格按照规划和图纸施工,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三是加强工程监理。项目的施工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委托工程监理中介机构对工程进行监理。同时,项目管理单位明确管理人员,聘用当地农民为质量监督员,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三)管活资金,提高保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大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财会人员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资金管理。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政策规定,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县财政国库部门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到农发专户,项目乡镇、村组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投工投劳拆资筹资,使群众自筹资金落到实处。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按照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报账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手续进行报账,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有关报账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通过实行县级报账制,有效地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证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四是强化监督,严格管理。在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项目实施,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个别项目实施单位,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票据不规范的,该县采取了缓拨(报)资金的办法,责令限期更正,保证了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四)加强管理,发挥效益。在加强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的同时,总结分析以前工程后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行验收、签订管护合同、交付使用,确保工程完好率和使用周期。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改善日益凸显。
(一)坚持项目建设与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基本形成了“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整合资金实施项目建设。该县财政部门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农业园区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整合并撬动社会资金7.8亿元在兴仁镇城江、中营、摆泥等村规划41.3平方公里的面积,实施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既达到了资金有效整合,又避免了资金建设出现“撒胡椒面”现象;既达到了项目“靠大联强”,避免了项目建设中存在“小、散、远”现象。目前,共在园区建设山塘12座、泵房6座、提水设备6台(套)、蓄水池30口,渠道24.97公里,机耕道8.01公里;电力设施建设完成配变改造17台、线路改造35公里。二是项目区经济收入明显增长。注重发挥项目建成的有效投入,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农”字名优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园区共引进“农”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高新科技企业1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上市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仅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蓝莓精深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年产6倍浓缩果汁1000吨、利口酒10000吨,产值可达10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企业将直接带动地方群众就业500人,创税2亿元。三是农产品产量明显增长。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品产量大幅提升。由于生产条件便利,减轻了群众的投劳负担,实现了机械代替人力。该县在项目推广钵栽蓝莓技术种植中,参与群众用三轮车在项目区劳作,既告别了过去人挑马驼,又节省了不少劳动力。目前,共推广钵栽蓝莓技术种植基地1万亩,覆盖6乡镇37个村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近5000户参与蓝莓种植,盛果期每亩可产1200斤以上,每亩产值可达18000元。
(二)项目建设与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丹寨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上,注重在“巧”字做文章,围绕地理条件便利、水源丰富的乡镇做足项目建设文章,与企业牵手共同实施项目建设,使项目建设在投入使用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与企业牵手,实施项目建设。县财政农发部门与浙丹食药用菌有限公司、黔丹硒业有限公司联手在扬武、龙泉、兴仁等乡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6.16万元,建成小山塘43个、拦河坝4座、提灌站5座、小水池299口、渠道227.51公里、机耕道69.9公里、人行生产步道29.5公里,项目区山、水、田、林、路得到有效综合治理。二是实施“订单农业”,实行风险共担。如浙江省“浙丹食药用菌开展有限公司”入驻项目区以来,就先后投资2580万元新建食药用菌产业基地一个,建成产菌大棚149个,并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对接超市”生产运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的有效转型。该企业实现产值2168万元、利润600万元,安置项目区群众就业350人,带动520户农户发展食药用菌,户均年增收3.8余万元。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宽群众收入。该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围绕项目区布局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该县在项目区扶持农业产业经营组织223家,其中龙头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4家;扶持发展微型农企138户,通过发展工农业,实现人均增收5130万元。
(三)项目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实施项目。紧紧围绕产业调整、产业布局抓好项目规划、中报、建设,确保机耕道、小山塘、提灌站、小水池、渠道等项目更好服务“三农”。近年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头换面”,新增灌溉面积0.4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3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3万亩,新增机耕面积1.02万亩,累计新增粮食285.84公斤,蔬菜463.6万公斤,油料58.97万公斤,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目标。二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新理念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及时跟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共在项目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1915人次,引进优质西瓜、新疆哈密瓜、广东香瓜落户项目区。如:扬武镇干改村引进新疆哈密瓜、广东香瓜试种成功,产品远销广东、贵阳等地,且供不应求。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哈密瓜、香瓜种植大棚200个,占地面积60亩,由广州双合公司提供种子、化肥等,并负责购销。三是实施土地流转壮产业。项目区积极探索“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靠分红、打工还赚钱”的土地流转模式,让项目区土地得到永续利用,使抛荒闲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开发,拓宽了群众增收层面。比如:贵州恒道丹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丹寨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项目区兴仁镇投入4960万元,承租流转土地8368亩,土地整地4500亩,新建采穗园圃130多亩,特色果蔬种植6600亩和仙草、钩藤、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16000亩。
(一)自筹资金难度大。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应占项目总投资的10%以内。“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该县地理地貌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通达能力低,物流运输不畅,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单一,农民自筹资金难度大,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项目自筹资金是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自筹,群众自筹资金能力弱,筹资难以达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的10%以内。加之丹寨贫困程度深、工业企业不发达、经济总量小、财政增收困难,对筹资缺口资金压力增大。
(二)耕地调整难度大。项目建设涵养机耕道、渠道、生产步道、小山塘等诸多设施建设,往往占用农户田地,一些惜地如命的群众对项目建设了解不多,加之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到户后,村里基本没有多余的土地调整补偿,协商非占用项目用地的群众又不愿调整出土地,又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补偿。项目建设只有经过多次反复做思想工作,陈述项目建设利弊后,项目方可得到实施,从而影响了工程进度,导致一些项目存在赶工期,造成工程还存在不尽人意,距省、州的高标准、严要求上仍有一定差距。
(三)建后管护难度大。三分建七分管,管护是关键。多年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投向了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经济较发达的乡村,建成了一大批标准高、效益好的农业生产基地。但总体来看,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加上丹寨县的生态环境恶劣,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管护难度大,加之缺乏后续管护资金,存在管护不经常,如不加强管护,几年之后,所建好的基础设施将受损严重,效益很难发挥。
(一)加强宣传,提高透明度,增强责任感
充分采用电视、报刊杂志、专栏、标语、科技培训等形式,强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章制度,让农村广大干部及群众明白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规定、目的和意义。以优秀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群众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出主意,动脑筋,切实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发动群众身边的青壮年积极投入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事业中来,齐心协力,扎实推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二)深入调研,加强规划,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为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利发展,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关键。要通过走访项目区村寨及拟选项目乡镇,与乡镇政府领导干部一道,以座谈、询问、观察、现场办公等形式,认真听取村寨干部及群众意见,将征求的意见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按照规划打造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特色及亮点,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县的经济发展地位和引领作用。
(三)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创新发展
一是要坚持贯彻落实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搞好生态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二是要建立落实项目乡镇申报竞争机制,以乡镇及其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等因素分析研究,择优落实项目所在乡镇,加强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的检查、监督、管理。三是要把项目规划与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等结合起来,与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与地方实际和增加农民的收入结合起来。四是在新形势下,要以新的思维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新的管理措施,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发展。
(四)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明确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职责,理清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加强部门间的衔接、协调、研究,形成合力,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将工作详细分解,落实到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事事人有负责,有人管理,有人抓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要认真执行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坚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县级报账制和审计制”。四是建立健全项目管护制度。要通过认真总结和研究项目建设成后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增添管护措施,完善管护办法,提高管护水平,争取管护资金,确保项目正常营运和现有农业产业化项目基地的发展、壮大。
版权所有:黔东南州财政局&&黔ICP备号
联系电话:&&建议使用 IE8.0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
主办:天柱县人民政府&&承办:黔东南信息港&&技术支持:(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
| | | | | |
版权所有:黔东南州财政局&&黔ICP备号
联系电话:&&建议使用 IE8.0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主办:黔东南州财政局&&承办:黔东南信息港&&技术支持:(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专业合作社申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