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政治经济学部分有没有什么新发展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早期贡献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这时,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周期地发生.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日益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作为思想武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古典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绝大部分经济学著作,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中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真实运动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廓清了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迷乱.恩格斯在概括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成果时,提出了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只限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恩格斯称之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阐明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资本主义以外的社会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深刻矛盾作了精辟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垄断,并依据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阐述了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阐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把垄断组织和国家的力量结合起来,但它并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正好相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它的出现只是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快要实现.列宁在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特别是在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军事共产主义以后,依据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并分析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列宁科学地分析了俄国的多种经济成份和阶级关系,创立了新的过渡时期的学说.他指明了生产资料国有化和社会化的联系和区别,论证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合作制道路,提出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计划,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大意义和主要途径;在重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强调了经济建设中的经济核算和物质利益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有关计划、管理、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与军事共产主义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的模式.列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奠定了基础.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欧洲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如K.考茨基、R.希法亭、R.卢森堡等,都提出过一些有益的理论成果,但也包含着一些错误的论点.在列宁以后的发展,斯大林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提出了苏联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论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据、速度和方法,探讨了推进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还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研究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斯大林的这些研究和探索推进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除斯大林以外,苏联的经济学家在不同的时期也提出过一些有益的能启发人们思考的理论观点,但也出现过一些错误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根据中国的革命实践,并在概括中国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区分了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并由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证了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经济形态是包含多种经济成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这种理论分析,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形态更替和演变的学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分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多种经济结构,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原则(见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把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有益成果. 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观点.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两种基本社会矛盾.毛泽东还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等一系列理论原则.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在正确对待人口问题,强调发展生产力,重视利润和经济效果,适当处理经济发展速度和比例平衡关系,肯定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的作用等等方面,都提出过有益的、中肯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经济工作上“左”的思想的干扰,使许多正确的理论观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的经济思想逐渐占居主导地位.被日后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观点不但得不到重视,甚至受到不应有的压制和批判,以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造成极大的混乱,使中国的国民经济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受到深刻教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两面的经验.在重申并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邓小平和陈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经济学界,逐步开展各抒观点的广泛深入的讨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 在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80年代又作出了新的开拓性的贡献.主要是明确了: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长达上百年时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依据中国国情,改革严重束缚着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体制.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首先以农村为重点、逐步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早在40年代末,迟至60年代中期,都在不同程度上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条件和经济实践,力求摆脱单一的固定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重新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主张进行规模或较广泛或有限度的经济改革,以求得适合自己国家的生产关系的模式,加速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国家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关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关于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关于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投资和消费的特点,关于把数量分析引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等等方面,都有新的重要的进展.他们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学者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一部分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进行了自己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具有比较复杂的特点:①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依据本国的国情,提出自具特点的经济学说.②既存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国实际相结合以促进工人运动的倾向,也存在脱离工人运动而进行学院性的理论研究的倾向.③有一部分人着重研究30年代以来新发现和发表的马克思的一些手稿,强调“异化”概念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地位.④有相当多的经济学家,重视把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来阐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⑤有一些经济学家按自己的观点或依据某种当代的哲学观点,重建所谓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以上的特点说明,这些国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既有新的有益的发展,也夹杂有不少错误论点,需要结合实践的发展来分析和辨认.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正文
学者: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下中国极重要
作者:李正穹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李正穹) 新时期以来,面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充分肯定,但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极具、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指引,成为当务之急。
  12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举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针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等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与会学者表示,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与创新对当下的中国极为重要。
  如何才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奠基人之一卫兴华教授表示,目前需要认真处理学好政治经济学、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验和吸取经验教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三个问题,以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表示,目前经济理论界存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有误解的现象,而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用好,所谓学好是指真正正确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把握真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德华从北大经济学院,尤其是经济学系学科发展的角度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曾经的辉煌和在建设方面发生的变化,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要利用好时机,振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中国经济理论中的基本指导和理论基础。
  经济学家、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则提出,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所有学科都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他特别强调,学习西方经济理论不是当搬运工,而是为我所用。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在发言中以“回归马克思”为题演讲。他从回归马克思的研究范本、回归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回归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和重大原则三个层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研究主线是发展。
  据了解,北京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筹)承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希望研究中心成为原创性思想库,引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责任编辑:芮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新闻资产价值:
上传时间:
新闻资产评估模型
News Asset Evaluation Model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讲政治。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培训班,请经济学部八个研究所和马研院处室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这只是一个开头。真正地学懂,坚信、真用恐怕还得下大功夫,花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我代表党组作一个学习动员。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高我们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和当代世界发展格局及其国际形势,提高我们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回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今天在这里组织大家学习,对于我们社科院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志来说,主要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下面,我谈四个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真理,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南
恩格斯评价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他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在马克思之前,人类对自身社会及其历史的认识,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如果没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人类对历史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认识还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历史观能够超过马克思的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预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要由更高的社会形态来代替资本主义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及其劳动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全部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代表着作就是《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四十年时间倾力所着。全书共四卷,149章,300多万字。《资本论》耗时之长久,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邃,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任何社会科学着作都无可比拟的。马克思在伦敦写作《资本论》,主要依靠大英博物馆的资料,从早到晚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创造了科学的巨作。《资本论》从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分析入手,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逻辑性之严密,理论论证之精湛,是任何理论思维不经过多次的深入研读所无法理解的。《资本论》被称赞是&射向资产者最厉害的炮弹&,是献给工人阶级的&圣经&,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称其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我们今天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是立场。什么立场?就是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前面两个字叫&政治&,政治是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讲政治,首先讲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上,也就是说,政治的根本问题是站在什么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不是工人阶级家庭出身,但是他们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立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位的。我们反复讲,在今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首先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问题,站在什么立场上为谁说话,这是个根本立场问题、根本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所必然解决的基本立场。二是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一个是劳动价值论,一个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然导引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超越了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是由于英国古典经济学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不懂得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把劳动与劳动力二者混淆,因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不可能得出剩余价值的正确结论。马克思突破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回答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马克思告诉我们,只有人的活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增值,即才能产生新的价值,其他任何生产要素本身都不能带来原有价值基础上的增值。再一个就是剩余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劳动和劳动力是有区别的。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出卖了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家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价值。然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作为商品的价值,并不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这样,工人付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减去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出发,马克思创造了一系列范畴、观点和原理,如商品与商品的二重性、劳动与劳动的二重性、价值与价值规律、资本与劳动、生产与再生产、周期性经济危机,等等,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三是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巨着,也是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巨着,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马克思才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及其内在矛盾。从基本经济事实出发认识资本主义,这就是唯物论的分析方法。从商品的二重性分析入手引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从商品与劳动的二重性分析入手引出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引出了资本主义阵发性的经济危机,揭示出资本主义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不断地走向坟墓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造就了它的对立面,造就了它的掘墓人,必然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最终要为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逻辑。这就是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在《资本论》的唯物辩证的分析下,资本主义就是这么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当然这个过程会有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时期,正是对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分析,马克思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一定要灭亡的,共产主义作为代替它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趋势。我们共产党人要有最高理想,就是共产主义。当然也要有最低纲领,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这科学依据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出来的。
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一直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从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分析由此而决定的他们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从而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得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和战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地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是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的成功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的,它是真理、是指南、是武器。当然,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某些个别的结论。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过时,它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仍然是我们今天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不对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来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事实说明,《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这恰恰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没有过时,仍然管用。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看齐意识。部队每天早晨出操都反复强调看齐,向右看、向左看、向前看,为什么呀?就是总有看不齐的,这就必须反复要求看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看齐意识,首先是要求思想理论上的看齐,思想理论不一致,言行就会走调走板走偏,甚至跑到反面。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在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全党全军共同的理论基础。我们共产党人的全部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共同语言。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抓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就会偏离方向。今天,就要向马克思主义看齐,向当代马克思主义看齐,向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一定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今天世界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出现了过去所没有出现过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经发生阶段性的变化,看不到这个根本变化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题、特点虽然有阶段性变化,但时代本质没有变,时代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时代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目前,仍然处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年间,晚年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把研究重心和注意力转向俄国乃至东方社会,其中形成了着名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依次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经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演变规律,指明了自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来,人类历史即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自从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孕育产生了埋葬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酝酿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因素,世界历史发展展示了一系列整体性的时代变化。其特征,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社会的旧的分割与隔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把人类社会连成一气,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的世界整体,谁也离不开谁。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因素产生并在发展,世界历史始终贯穿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前途、两种命运、两条道路、两大力量的较量。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前途和力量呈交叉递进态势。资本主义由革命阶段的上升期经成熟阶段的发展期开始逐步衰退,资本主义虽强,仍顽强地表现自己,不可能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总体由兴盛走向衰落。社会主义由新生阶段的初生期步入成长阶段的曲折期,由小到大,在曲折中坚强地发展前进,社会主义虽弱,但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新前途。四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必然为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进程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五是实现现代化是现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现代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现代化必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替代。世界历史进程决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苦难。六是马克思所判断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已历经三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产生时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两极分化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是该阶段的主题;列宁所判定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引起世界性战争,战争又引起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如十月革命、中国等东方国家的革命;邓小平所判定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的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世界性问题的新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总的时代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世界性问题。七是时代阶段性主题的转化,虽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总的时代性质,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依然不可逆转,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仍然不可调和,但时代主题的阶段性转换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资本主义,一方面它在一开始是进步的,取代了封建社会,带来了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给人类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数百年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取得了远远超过封建社会数千年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巨大特点是,市场化打通了全世界,使全世界连成一片,打破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绝与孤立。谁闭关锁国,谁就死路一条,大门就会硬被人家打开,成为人家的附庸。唯一生路是自觉打开大门,融于世界化。所以马克思讲,资本主义发展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这叫&世界性&。今天,就叫&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从最近几十年的情况来看。然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又是不可克服的,资本主义越来越走向它的反面,给人类带来了战争、流血和苦难,一战、二战,直到今天,战乱不已,世界两极分化严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资本主义造成全球化,又通过全球化掠夺全世界。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论证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造就了它的对立面和掘墓人,即社会主义新的因素和工人阶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资本论》的成功案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明了这个世界历史时代的历史规律和必然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管用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我们现在正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怎么搞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具体讲。《资本论》告诉我们,公有制必然代替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是按劳分配。马克思做出这样的重要判断,只是根据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做出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样子、共产主义到底什么样子、社会主义怎么建设、共产主义怎么建设,他只是提出了一个原则,规划了一个总的蓝图,并没有实践,他不可能说得那么具体。马克思只是认为,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其生产力了,社会主义革命就到来了,革命成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全社会的公有制,没有私有制,劳动者直接按劳分配,实行计划经济。事实上,现今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落后国家,如俄国、中国等,并没有发生在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以后,一开始他设想搞纯之又纯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设计整个俄国是一个大&辛迪加&,即俄国是一个全部实行公有制的大工厂,劳动者按付出的劳动时间取得劳动券,直接按劳分配。但是他的设想还没开始实行,就赶上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与俄国国内白匪联合发动的内战,妄图把苏维埃扼杀在摇篮里。列宁领导打了几年苏维埃保卫战,实行按需分配,搞军事共产主义,把帝国主义和白匪打败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是,战争后的具体实践促使列宁开始深思,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应该怎样搞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到底怎么办?马克思没有讲。列宁开始考虑在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要搞商品经济,要有商品,有价值,有价值规律,也不完全都搞公有制,要有一部分私有制,或者其他所有制,要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引进外资。列宁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即晚年的八篇文章,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这就是列宁对在落后的俄国搞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也可以说,开始考虑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在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列宁开始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然,列宁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推开新经济政策,就逝世了。斯大林接替了列宁,我们党对他的评价是&三七开&,成绩是主要的,当然也犯有严重的错误。就总体来说,他主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把苏联建设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这是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这是抹杀不了的。在经济建设方面,斯大林既突破了马克思经典着作的某些结论,又囿于马克思经典着作的某些结论,苏联最终形成了一个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使社会主义应有的制度优越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严重束缚了苏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斯大林也没有完全照搬社会主义不能搞商品、市场的结论,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肯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发挥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体现在他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流行&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直到公开发表了列宁的《在尼&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上作的批注和评论》,才否定了这个观点。斯大林重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设。1952年10月,他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的最后一部重要着作,是他经济思想的代表作,他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括总结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力图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这本书,尽管有其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但在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释上还是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想。一是针对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观点,指出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或承认不承认,经济规律总是客观存在的和发生作用的,人们不能消灭这些规律,也不能创造新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其为人类社会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对待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认识。二是社会主义虽然消灭了私有制,但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以存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三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会造成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四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价值规律是很好的实践学校,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斯大林第一次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强调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这些认识对于我们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自觉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必然性,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是有借鉴意义的。当然斯大林的理论认识也有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能否定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就主张要搞一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毛泽东主张学习《资本论》,主张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带领着几位党内专家集中了二十五天,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边学边研究社会主义到底怎么搞经济建设。毛泽东认为,为了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产生自己的理论家,创造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着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毛泽东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在商品经济、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论断,率先提出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些认识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前提。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本身是没有什么制度性的,它只是一种工具,看一种商品经济的制度特征,&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充分利用商品经济这个工具,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的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一定要&有计划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一味否定商品经济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违背客观法则的&。他明确指出,价值规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作用,&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对干部要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违反就要碰得头破血流。他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明确指出,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对待资本主义和私营经济问题上,既不搞教条化,也不搞西化,可以在搞国营的基础上搞私营,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搞资本主义,&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方面,他对传统计划经济提出质疑,明确提出要调动两个积极性的思想,&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性都没有&,一定要划分好中央和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他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搞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在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方法上提出:既要反对保守又要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搞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勤俭办事。他还提出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和过分悬殊的问题。这些重要论断为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做了重要的理论储备。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绩,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坚持了中国制度,创造了中国理论。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资本论》的创新和发展。
今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从事一场新的伟大斗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世界的市场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环境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更需要学习掌握《资本论》,更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规律做了全面的揭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了深刻分析,对如何发挥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做了充分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过时,不坚持不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无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三、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重任。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和发展。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邓小平同志就高度评价说:&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理论、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理论、关于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这些理论观点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些重大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第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他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遵循的重大原则。这六个原则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的。
第二,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鲜明特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立场。作为社科院的学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思想,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科学研究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火热的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获取营养,激发灵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不竭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
第三,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南。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把握经济运动规律的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支撑。
第四,提出了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不断破解经济发展新难题,为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关于认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我们树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更需要形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指导伟大的实际。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工作和经济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地构建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院,特别是经济学科的一项重要理论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早在2007年,党中央就对中国社科院明确提出了&三个定位&的战略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研究,是我院&三个定位&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院必尽的职责。经济学部的各个研究所,还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科齐全,人才济济,既具有无可替代的理论学术优势,又应有责无旁贷的自觉自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党组希望同志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宣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我们的心智。
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同样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经济工作、经济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经济思潮,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贯穿到经济学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学术活动、人才培养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扎实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国内情况看,虽然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粗放型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惯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效益下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繁杂的国内情况,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力和判断力。要充分发挥我院经济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高端智库的优势,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和新发展,把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作为中心课题,把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作为必选题目,多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中央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
第三,全面研判世界经济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动向、新情况。从国际局势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出现的问题是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仍然起作用,这是我们观察世界经济问题与趋势,做出科学判断的根本所在。对世界经济的判断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南。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运用到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判断是看不清、认不透世界经济趋势的。面对复杂的国际问题必须头脑清醒,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自信自觉,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重大国际经济命题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第四,坚决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原则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认清西方经济学的错误本质。我们要认真领会,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种理论体系在指导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目标任务上是有根本区别的。
西方经济学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领域的理论体现,根本使命就是为资本的利益服务,但它欺骗性地标榜自己是科学客观、公平正义的学说,以此网罗了大批信众,一定要认清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当然,也不可否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济经验。西方经济学者们不断从多个角度和层次上提炼概括、归纳总结出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发展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的观点,形成了一套分析范式和范畴体系,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西方市场运行的实践材料及具有合理性的观点,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去粗取精,去伪求真,吸收到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中。但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因为西方经济学说存在一些可借鉴性,就把它奉若神明、不假思索地认为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则无疑是一种立场错误、学术浅薄的表现。对于西方经济理论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阶级立场、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观念的内容,要坚决批判,决不能照抄照搬;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反映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合理方面,要注意借鉴,不可全盘否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讲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指导经济,当然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和经济的简单相加,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的,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按照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原理来认识经济问题。不能仅仅把经济问题看成为纯粹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实际上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当然也包括一切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从政治上看问题,就是站在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上看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都是把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社会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治角度认识经济问题,反作用于经济,让经济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从生产关系分析入手来看问题,主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根本问题分析出发来看问题。西方经济学回避政治原则问题,把经济学抽象为纯粹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回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其真正目的是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进而为生产资料私有制辩护,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在汲取各种思想养分并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创立起来并不断发展的。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条主义,不能食洋不化,不能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缘化,也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寻章摘句,搞僵化那一套。要真正地从立场、观点、方法上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幌子,不断地塞进那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所谓学说和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丰富实践,发展和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这是在经济领域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保证,也为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提出了重大迫切的现实任务。
第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广大专家学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情况,广泛调研,潜心研究,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为党中央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多作贡献。&我院要认真开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深入&重要讲话的学习活动,学、懂、信、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改进学风,从实际出发,完善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素材,坚决摆脱西方经济学脱离实际的研究范式的影响,努力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来源:思想火炬)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看新闻
扫描二维码,下载九派新闻客户端
热门评论条
*邮箱/手机:
邀请注册码:
*邮箱/手机:
获取邀请码
请选择菜单
*兴趣爱好:
请选择菜单 请选择菜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