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盗取监管文件?谁在制造网络金融风险及监管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谁在制造金融风险?
万科A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
万科A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央最近持续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就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开幕当天傍晚,代表官方声音的新华社发文,指出“过去一周,资本市场在调整,监管在出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同时一个理念渐渐明晰:防风险、治乱象是健康市场的需要,但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同样是在这一天,一个电子邮箱的主人正紧张筹划整理着一些文件,这个电子邮箱被注册在了远在美国的服务器上。他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一场小小的金融风险防控“暗战”,即将肇始于鼠标的轻轻一点。第二天,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进行。全中国的财经记者,均在关注这一对全球经济格局都有重要影响的盛会。他们当中,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很多人逐渐地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我,一名很普通的财经记者,很荣幸收到了这封邮件,也便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过程。邮件来自于一个域名的的邮箱。在爆料内容之外,我对这个邮箱和发件人也很感兴趣。邮件没有落款,发件人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sdfasdf sdfas”,很显然,注册时随便摁了键盘中几个相邻的字母,我都能想象到他当时钢琴般熟练的单手手法。为何是outlook,而不是更常见的QQ、163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微软Outlook(Hotmail)也支持全程HTTPS和两步验证,并且服务器在国外,隐私可以得到保证,只要用户不打算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基本上该邮箱不会遭到他人的监控。”这个“不会遭到国内监控”的邮箱,给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记者发出了一封有着7个附件的邮件,其中5个附件为PDF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编号,显示出这是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具备质疑精神的记者们首先想到,文件是否真实?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萝卜章”事件层出不穷,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假设文件是真实的,而保监系统官网又没有公开披露,那就说明这些文件涉嫌泄密。那么,究竟是谁拿到了监管的信息,然后集中发到记者的邮箱里呢?从时间跨度上看,匿名邮箱发来的这5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从最早的一份1月3日,到最晚的一份5月2日,也说明了这位匿名爆料者搜集了较长时间的材料,对于5月15日的爆料“蓄谋已久”。我又告诉自己,无论爆料者动机如何,文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开始了采访。然而,几经努力,在没法证实文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最终放弃了报道。不过,最终,邮件的主要内容,还是被我的多个同行先后报道了出来。这些报道和文件里透露,5月2日,深圳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并列举了前海人寿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前海人寿向监管请求恢复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请求恢复新产品申报等信息。最扎眼球的,莫过于“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的信息,这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现金流危机的关注。稍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渲染金融机构的资金危机的话,这种关注,本身就会加剧危机。用术语来说,叫做市场的“反身性”。所谓反身性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银行的挤兑;惨痛一点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股市非理性下跌”。换一句更常见的话,就是“信心比黄金重要”。匿名邮箱的主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原本不应公开的内容公开,就会造成市场的反身性,打击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从而加剧前海人寿的危机——这实际上,就很可能破坏监管层的初衷,导致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前海人寿作为万能险业务的代表之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市场都心知肚明,是对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惩罚”。这一惩罚,也代表着监管层处置保险行业积聚的风险的开端,保监会随后又对多家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开出了罚单。在对这些险企的处罚中,监管层还是非常注重防止“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的。例如,在2月24日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中,开出定格罚单的同时,保监会也明确指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按照此次匿名邮箱披露的文件,在去年12月5日的处罚出台后,12月底前海人寿已经完成了万能险的整改,随后通过了监管验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也在今年3月5日到期。在完成万能险整改并通过验收,暂停新产品申报处罚也到期的情况下,前海人寿向监管申请重开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重新申报新产品,本也是正常的行为。毕竟,就算是中国人寿、平安,如果被暂停原本擅长的业务,资金同样会出现一定问题,最好的转型方式不宜是“急刹车”,而应是逐步过渡,缓释风险;毕竟,万能险也并没有被斩尽杀绝,保监会只是对其进行比例监管,目的就在于帮助前期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实现稳步转型。在造成前海人寿被处罚的直接原因——万科股权事件上,被披露的文件显示,前海人寿也已经“服软”,其表态会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这是前海人寿在万科董事会改选争议中,首次亮明态度,全面配合政府要求,以换取监管层对其恢复一定额度内的万能险销售,以及恢复新产品申报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获悉了这一表态,万科在5月14日晚间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不过,股东大会5个讨论事项中仍然没有提及已经延期的董事会换届事宜。随后,第二天,5月15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实际上,从爆出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并不清晰监管层会否考虑接受前海人寿的上述申请。公允地说,截至目前,监管层在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与保障公司稳定运营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平衡。监管本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但如今,因为匿名邮箱的爆料,监管层原本的节奏会否因此打乱?如果真的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责任其实并不在监管层处置风险上,而在于突然泄露的文件,在于发出匿名邮件的人,究竟是如何拿到监管的内部文件的?这值得监管系统彻查。一旦因此发生“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千千万万的保户受到损失,企业的数万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国家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防控也因此被打开缺口。如果真的这样,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那些个注册在海外服务器上的邮箱主人了。
大A穷途末路还发布了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谁在制造金融风险?
我的图书馆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谁在制造金融风险?
导读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来源:股票涨停内幕(ID:touzigengfuyou)◆&&◆&&◆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央最近持续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就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开幕当天傍晚,代表官方声音的新华社发文,指出“过去一周,资本市场在调整,监管在出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同时一个理念渐渐明晰:防风险、治乱象是健康市场的需要,但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同样是在这一天,一个电子邮箱的主人正紧张筹划整理着一些文件,这个电子邮箱被注册在了远在美国的服务器上。他(她)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一场小小的金融风险防控“暗战”,即将肇始于鼠标的轻轻一点。第二天,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进行。全中国的财经记者,均在关注这一对全球经济格局都有重要影响的盛会。他们当中,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很多人逐渐地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我,一名很普通的财经记者,很荣幸收到了这封邮件,也便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过程。邮箱地址截图邮件来自于一个域名的的邮箱。在爆料内容之外,我对这个邮箱和发件人也很感兴趣。邮件没有落款,发件人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sdfasdfsdfas”,很显然,注册时随便摁了键盘中几个相邻的字母,我都能想象到他(她)当时钢琴般熟练的单手手法。为何是outlook,而不是更常见的QQ、163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微软Outlook(Hotmail)也支持全程HTTPS和两步验证,并且服务器在国外,隐私可以得到保证,只要用户不打算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基本上该邮箱不会遭到他人的监控。”这个“不会遭到国内监控”的邮箱,给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记者发出了一封有着7个附件的邮件,其中5个附件为PDF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编号,显示出这是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具备质疑精神的记者们首先想到,文件是否真实?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萝卜章”事件层出不穷,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假设文件是真实的,而保监系统官网又没有公开披露,那就说明这些文件涉嫌泄密(也就难怪爆料邮箱要注册到国外的服务器上了)。那么,究竟是谁拿到了监管的信息,然后集中发到记者的邮箱里呢?从时间跨度上看,匿名邮箱发来的这5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从最早的一份1月3日,到最晚的一份5月2日,也说明了这位匿名爆料者搜集了较长时间的材料,对于5月15日的爆料“蓄谋已久”。我又告诉自己,无论爆料者动机如何,文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开始了采访。然而,几经努力,在没法证实文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最终放弃了报道。不过,最终,邮件的主要内容,还是被我的多个同行先后报道了出来。这些报道和文件里透露,5月2日,深圳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并列举了前海人寿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前海人寿向监管请求恢复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请求恢复新产品申报等信息。最扎眼球的,莫过于“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的信息,这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现金流危机的关注。稍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渲染金融机构的资金危机的话,这种关注,本身就会加剧危机。用术语来说,叫做市场的“反身性”。所谓反身性理论(也称反身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银行的挤兑;惨痛一点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股市非理性下跌”。换一句更常见的话,就是“信心比黄金重要”。匿名邮箱的主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原本不应公开的内容公开,就会造成市场的反身性,打击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从而加剧前海人寿的危机——这实际上,就很可能破坏监管层的初衷,导致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而这,也是我最终放弃决定报道的原因之一。)前海人寿作为万能险业务的代表之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市场都心知肚明,是对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惩罚”。这一惩罚,也代表着监管层处置保险行业积聚的风险的开端,保监会随后又对多家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开出了罚单。在对这些险企的处罚中,监管层还是非常注重防止“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的。例如,在2月24日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中,开出定格罚单的同时,保监会也明确指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按照此次匿名邮箱披露的文件,在去年12月5日的处罚出台后,12月底前海人寿已经完成了万能险的整改,随后通过了监管验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也在今年3月5日到期。在完成万能险整改并通过验收,暂停新产品申报处罚也到期的情况下,前海人寿向监管申请重开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重新申报新产品,本也是正常的行为。毕竟,就算是中国人寿、平安,如果被暂停原本擅长的业务,资金同样会出现一定问题,最好的转型方式不宜是“急刹车”,而应是逐步过渡,缓释风险;毕竟,万能险也并没有被斩尽杀绝,保监会只是对其进行比例监管,目的就在于帮助前期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实现稳步转型。在造成前海人寿被处罚的直接原因——万科股权事件上,被披露的文件显示,前海人寿也已经“服软”,其表态会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这是前海人寿在万科董事会改选争议中,首次亮明态度,全面配合政府要求,以换取监管层对其恢复一定额度内的万能险销售,以及恢复新产品申报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获悉了这一表态,万科在5月14日晚间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不过,股东大会5个讨论事项中仍然没有提及已经延期的董事会换届事宜。随后,第二天,5月15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实际上,从爆出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并不清晰监管层会否考虑接受前海人寿的上述申请。公允地说,截至目前,监管层在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与保障公司稳定运营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平衡。监管本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但如今,因为匿名邮箱的爆料,监管层原本的节奏会否因此打乱?如果真的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责任其实并不在监管层处置风险上,而在于突然泄露的文件,在于发出匿名邮件的人,究竟是如何拿到监管的内部文件的?这值得监管系统彻查。一旦因此发生“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千千万万的保户受到损失,企业的数万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国家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防控也因此被打开缺口。如果真的这样,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那些个注册在海外服务器上的邮箱主人了。好在,从前海人寿一季报来看,其偿付能力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提升,在资金净流出159亿元的状态下,现金储备仍有421亿元,情况也许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糟糕。即使前海人寿最终能平稳渡过此劫,一个不得不追问的问题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央不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之时,究竟是谁,在暗地里制造着本可以规避的金融风险呢?我有想法,但没有证据。你们呢?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债市观察(bondreview)债券市场最具影响力媒体平台
TA的最新馆藏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谁在制造金融风险?
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央最近持续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就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开幕当天傍晚,代表官方声音的新华社发文,指出&过去一周,资本市场在调整,监管在出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同时一个理念渐渐明晰:防风险、治乱象是健康市场的需要,但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同样是在这一天,一个电子邮箱的主人正紧张筹划整理着一些文件,这个电子邮箱被注册在了远在美国的服务器上。他(她)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一场小小的金融风险防控&暗战&,即将肇始于鼠标的轻轻一点。
第二天,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进行。全中国的财经记者,均在关注这一对全球经济格局都有重要影响的盛会。他们当中,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很多人逐渐地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我,一名很普通的财经记者,很荣幸收到了这封邮件,也便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过程。
(邮箱地址截图)
��爆料内容之外,我对这个邮箱和发件人也很感兴趣。邮件没有落款,发件人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sdfasdf sdfas&,很显然,注册时随便摁了键盘中几个相邻的字母,我都能想象到他(她)当时钢琴般熟练的单手手法。
为何是outlook,而不是更常见的QQ、163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微软Outlook(Hotmail)也支持全程HTTPS和两步验证,并且服务器在国外,隐私可以得到保证,只要用户不打算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基本上该邮箱不会遭到他人的监控。&
这个&不会遭到国内监控&的邮箱,给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记者发出了一封有着7个附件的邮件,其中5个附件为PDF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编号,显示出这是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
具备质疑精神的记者们首先想到,文件是否真实?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萝卜章&事件层出不穷,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假设文件是真实的,而保监系统官网又没有公开披露,那就说明这些文件涉嫌泄密(也就难怪爆料邮箱要注册到国外的服务器上了)。那么,究竟是谁拿到了监管的信息,然后集中发到记者的邮箱里呢?
从时间跨度上看,匿名邮箱发来的这5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从最早的一份1月3日,到最晚的一份5月2日,也说明了这位匿名爆料者搜集了较长时间的材料,对于5月15日的爆料&蓄谋已久&。
我又告诉自己,无论爆料者动机如何,文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开始了采访。然而,几经努力,在没法证实文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最终放弃了报道。
不过,最终,邮件的主要内容,还是被我的多个同行先后报道了出来。这些报道和文件里透露,5月2日,深圳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并列举了前海人寿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前海人寿向监管请求恢复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请求恢复新产品申报等信息。
最扎眼球的,莫过于&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的信息,这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现金流危机的关注。稍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渲染金融机构的资金危机的话,这种关注,本身就会加剧危机。
用术语来说,叫做市场的&反身性&。所谓反身性理论(也称反身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银行的挤兑;惨痛一点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股市非理性下跌&。
换一句更常见的话,就是&信心比黄金重要&。匿名邮箱的主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原本不应公开的内容公开,就会造成市场的反身性,打击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从而加剧前海人寿的危机&&这实际上,就很可能破坏监管层的初衷,导致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而这,也是我最终放弃决定报道的原因之一。)
前海人寿作为万能险业务的代表之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市场都心知肚明,是对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惩罚&。这一惩罚,也代表着监管层处置保险行业积聚的风险的开端,保监会随后又对多家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开出了罚单。
在对这些险企的处罚中,监管层还是非常注重防止&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的。例如,在2月24日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中,开出定格罚单的同时,保监会也明确指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
按照此次匿名邮箱披露的文件,在去年12月5日的处罚出台后,12月底前海人寿已经完成了万能险的整改,随后通过了监管验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也在今年3月5日到期。
在完成万能险整改并通过验收,暂停新产品申报处罚也到期的情况下,前海人寿向监管申请重开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重新申报新产品,本也是正常的行为。毕竟,就算是中国人寿、平安,如果被暂停原本擅长的业务,资金同样会出现一定问题,最好的转型方式不宜是&急刹车&,而应是逐步过渡,缓释风险;毕竟,万能险也并没有被斩尽杀绝,保监会只是对其进行比例监管,目的就在于帮助前期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实现稳步转型。
在造成前海人寿被处罚的直接原因&&万科股权事件上,被披露的文件显示,前海人寿也已经&服软&,其表态会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
这是前海人寿在万科董事会改选争议中,首次亮明态度,全面配合政府要求,以换取监管层对其恢复一定额度内的万能险销售,以及恢复新产品申报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获悉了这一表态,万科在5月14日晚间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不过,股东大会5个讨论事项中仍然没有提及已经延期的董事会换届事宜。
随后,第二天,5月15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实际上,从爆出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并不清晰监管层会否考虑接受前海人寿的上述申请。公允地说,截至目前,监管层在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与保障公司稳定运营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平衡。监管本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但如今,因为匿名邮箱的爆料,监管层原本的节奏会否因此打乱?
如果真的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责任其实并不在监管层处置风险上,而在于突然泄露的文件,在于发出匿名邮件的人,究竟是如何拿到监管的内部文件的?这值得监管系统彻查。
一旦因此发生&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千千万万的保户受到损失,企业的数万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国家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防控也因此被打开缺口。如果真的这样,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那些个注册在海外服务器上的邮箱主人了。
好在,从前海人寿一季报来看,其偿付能力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提升,在资金净流出159亿元的状态下,现金储备仍有421亿元,情况也许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糟糕。
即使前海人寿最终能平稳渡过此劫,一个不得不追问的问题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央不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之时,究竟是谁,在暗地里制造着本可以规避的金融风险呢?
我有想法,但没有证据。你们呢?
本文来源:凤凰财经
责任编辑:SH01
本文相关推荐
频道排行榜热门推荐:
  “邮件门”背后的主谋是谁呢?来看侦探君脑洞大开!
前海人寿近日被曝出今年预计会有600亿的退保金额,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更让人忍不住八卦的是,这个消息是被人以匿名邮件的形式群发到各大记者邮箱的。
5月15日,很多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发现,自己邮箱里躺着一封这样的匿名邮件:
邮件域名是,没有落款,发件人名字是“sdfasdf sdfas”,微软Outlook邮箱的服务器设在国外,完全脱离国内监控。很快,邮件内容便从多家媒体流出。
这封邮件包含7个附件,其中5个附件为PDF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
《深圳保监局关于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的核查报告》(1月3号);
《关于前海人寿流动性情况及请求支持事项的报告》(3月6号);
《深圳保监局关于前海人寿深分风险情况的报告》(3月16号);
《关于请求支持前海人寿正常经营及相关事项请示的报告》(4月23号);
《深圳保监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4月30号);
《前海人寿2017年一季度现金流量表》;
《前海人寿保险资金运用与收益情况表》。
显然,这些附件事出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再从时间跨度来看,这次爆料一定经过了长期的精心准备。
  叱咤风云的前海人寿没钱了?
匿名邮件流出的内容指出,前海人寿目前正面临业务收入大幅下降、退保大幅增加和严重的现金流风险,且预计2017年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然而没有新的销售收入,就没有钱退保。至此,很有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前海人寿请求监管层可以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侦探君忍不住为前海人寿“忧国忧民”的情怀点赞)。
前海人寿为了达到目的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标点符号都能看出其诚意和迫切之情。
5月17日傍晚,前海人寿发声明称,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但是对2017年预计有600亿的退保金额这一敏感数据并未直接回应。
广大吃瓜群众对前海人寿的回应似乎并不买账,毕竟姚老板和“万宝之争”那点事早就天下皆知,再加上神秘邮件的流出,前海人寿到底还“保不保险”,在人们心里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这封包含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的神秘邮件究竟出自何方?究竟是谁盗取了监管文件?谁在制造金融风险?侦探君在此有一些不成熟的小看法。
侦探君(jrjzt999)加载柯南buffe,试图揭开这一各环节仅仅相扣的“邮件门”事件。
开脑洞想一想,初初看到这些邮件,大部分人都会以为这是姚老板的“苦肉计”,很多媒体直接以“前海人寿逼宫保监会”为题解析此次邮件门,但是仔细一想,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这是悬疑小说的话,主谋是前海人寿自己,级别大概就是流行网文那个级别。不妨假设这是一部东野圭吾的小说,侦探君带你们大胆设想,绝不求证,来一起起看看这件事。
  前海人寿放手一搏“卖惨逼宫”
来分析下前海人寿自导自演的可能性:为什么是他?
内忧外患,前路被断。大概能勉强表达姚老板和宝能系当前的处境。
去年12月,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前海人寿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整改,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并且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
在生命线被掐住的情况下,前海人寿迅速出现退保激增,利润骤降,同业挖角等问题,想当初姚老板脚踢万科,敲门格力,直怼王石,董明珠,也是牛气轰轰的,如今监管一出手,就节节败退。
不仅自己内部问题连连,外部环境也不乐观。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下台之后,保监会连连打补丁,30多天里8次下文,连续召开6次主题会议,就一个中心思想,严控金融风险,严控金融风险,严控金融风险。
在整体大环境不乐观,主要业务被停,新业务又无法开展的状况下,姚老板自导自演一场“卖惨逼宫”大戏,也是合情合理的。假设此次“邮件门”真是前海人寿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在“万宝之争”中就获得不少媒体和投资者站队的姚老板此次能再次如愿以偿吗?
侦探君(jrjzt999)前面就说了,表面上看起来理所当然的悬疑小说只能是流行网文的水准,让我们开脑洞想想,这件事会不会是别人干的呢?比如,姚老板的“老冤家”万科?
  一招不慎倾家荡产,姚老板会冒这个险吗?
阴谋论脑洞开起来,先申明,以下仅为小编脑洞打开作品
到底是什么人把不知道真假的邮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群发给了一批记者呢?
从记者邮箱收到的文件来看,这5个很有可能是内部文件的内容,时间跨度上从1月3号到5月1号,证明这次的“邮件门”很大程度是一次早有预谋的行为。
文件中最引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600亿退保金额,引起了市场和媒体对前海人寿现金流稳定性的高度关注。
在市场和媒体都高度关注一家公司的现金流的时候,反而更有可能加重大众对于其现金流的关注和担忧,挤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发布这些邮箱的主谋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个问题,如果邮件在监管层有所回应前先引起了大众恐慌,打击了大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反而更容易导致前海人寿危机的更早爆发。
这也正是小编开脑洞觉得此次“邮件门”事件主谋难断的原因之一。对姚老板来说,此招不可谓不险。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业务收到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都是对其频频举牌的“惩罚”。
但是保监会同时明确提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是监管层不想看到的。也就是说保监会也不想看到好好一家公司挂了的吖,毕竟受苦的还是广大投资者。
文件中同时透露,在去年处罚出台后,前海人寿已于12月底前完成了相关整改并通过了验收,对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的处罚,也在今年3月5日到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姚老板来自爆家丑这一着也着实有点想不通啊。
从上面提到的思路来推断,如果不是姚老板和他身后的前海人寿,而是老冤家万科的话,万科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
  万科董事会延期至今,靴子至今未落地
想当初王石本来慨当以慷,潇潇洒洒的游学,爬山,做红烧肉,岂料姚老板频频举牌,引起其不满。王石炮轰姚老板是野蛮人,姚老板买买买要直接更换万科管理层,让王石和郁亮走。
双方正面杠的起劲,可谓是公事私事都结下了梁子。最后,王石未能将“野蛮人”拒之门外,姚老板也未能成功谋求大股东的身份和董事会席位,双方处于微妙的僵持状态。
今年3月份,万科发布年报的同时也面临着换届选取的问题。万科独立董事华生在其新书中表示:“现在真正有表决权的是前海人寿,前海人寿现在能不能主导万科董事会,需要打问号。”
万科董事会换届选取原本应该在3月28日届满,27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万科正式确认董事会换届将延期。
从“邮件门”中被披露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前海人寿对于万科股权之争已经服软,其明确表示,“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万科在5月14日晚间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
随后,第二天,5月15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
根据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不可以破产,如果前海人寿真的出现无法兑付的危机,就需要进行重组。实在没人接盘,就只能托管了。如果这一切成真的话,对于此时倔强的万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好消息。
阴谋论满满的侦探君(ID:jrjzt999)脑洞再开,貌似跟姚老板有仇的人还不少?
  会不会是曾两次实名举报宝能系姚振华的大连商人呢?
2016年,陈谷嘉就曾举行发布会举报姚建辉等,举报称姚建华、姚建辉及上市公司大晟文化的实际控制人等于年10余年间,相互勾结,对其公司合法财产通过违法手段,进行抢劫,掠夺价值数百亿元的深圳土地。
2017年3月,大连商人陈谷嘉再次在微博实名举报姚家兄弟和周家兄弟。
但是匿名邮件的7个附件最早的一封是从日开始的,从时间上来看,大连商人发匿名邮件的可能性似乎很小,而且侦探君感觉,跨国发匿名邮件并不符合一个敢于多次公开实名举报的大连商人的做事风格。
难道,前两次的公开实名举报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举报事小,脱离这次匿名发邮件嫌疑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这只是侦探君的小YY,并无现实依据)?
A股的风起云涌,背后往往翻滚着数以千万资金的变换和人物起落,我们不是真的柯南,可能永远都不知道真相,但这不妨碍我们多想想,背后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作者:金融街侦探
ID:JRJZT999
| 财经八卦阵|财经达人 入门手册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自媒体、一点资讯、快报、QQ公众号、雪球、UC等客户端
  wemedia联盟资深成员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欢迎爆料
欢迎购买《自媒体红利》,最畅销的自媒体运营书籍,京东有售!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
财经八卦阵其他热文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凡事跟财经有关的,这里都可以看到,总有你想不到的惊喜!快来...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