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私营企业车辆管理制度为什么都寿命短暂”,是假话.中国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企业家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中国企业家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37|
上传日期: 22:11: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企业家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中国的私营企业为什么会集中大量倒闭?
作者:深山野叟 & & & & & & &盘点2015年最惨烈倒闭讨薪潮  广东告急、浙江告急、江苏告急、福建告急、山东告急、各地频传企业倒闭消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私营企业倒闭成潮。  中国的私营企业,估计要占企业总数的80%上下,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对进出口贸易额的贡献约70%,创造了近80%的就业岗位,对繁荣上升时期的经济,可谓贡献不小,可为什么这两年会大量倒闭呢?因为私企有“先天发育不良”的内因,更有“缺少母爱”的外因,倾巢之下无完卵,内因不足再加外因不利,根本无能也无力应对持续恶化的经营环境,所以处境岌岌可危!  私企的老板多数是60后和70后出生的,大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人连初中都没读满,并不懂企业经营管理为何物,无非是赶上了改革开放之初的短缺经济时代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类,以及房地产上行时期虚假繁荣的助力,早期以低薪加暴利经营,中后期则用“模仿、造假”来抢占市场,甚至贿赂权力、钻制度和政策的空子等手段来积累财富。私企的形成,很多都是并没有系统的计划和准备,仅打算做个小生意谋生,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一不小心就扩展成为企业,再就是有的老板看到外资在中国开设的“血汗工厂”做出口产品挺能够赚钱,也学着跟上去,实质上充当了“国际民工”,而这些老板不过是“包工头”却不自知。大多私企都是互相仿造,从不投入研发资金,只管赚眼前的钱。因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歪门邪道反而赚钱更快,正好给了私企做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虽有极少数有远见的私企老板能够通过研发创新、引入知识获得发展,但其成果总被人盗仿,以致各行各业都是同质化产品和假毒产品泛滥。所以,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和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私企却无能力顺应市场变化和创新,更听不进和不相信任何有益建议,一味凭以往经验挣扎,一条路走到黑,最后只能被无情淘汰……私企老板们因为起家和发展阶段成功太过容易,个个儿都心高气傲,忘记了自己是在怎样的环境里稀里糊涂就起家了的,还以为自己水平高超,这就是“先天发育不良”的内因。东莞被指一年倒闭4000企业  下面说说最让私企无奈的“后天缺少母爱”。  一是银行对私企的贷款条件极为苛刻,中小私企和新创私企根本就贷款无门。在2008年底,中国货币总量M2的余额是47.5万亿元,到2013年11月底M2余额将近108万亿,也就是多印钞60万亿,私企早前积累的资金,实际价值贬值到原值的40%多点。因印钞,人们的生活费用增加超过1倍,意味着私企用工的成本上涨超过一倍。  二是2009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4,到2013年底人民币升值到6.05,人民币升值达到13%,这就意味着做出口的私企收入减少了13%。印钞和人民币升值的意思是,私企的日常运营成本增加,生产同样的产品,总收入减少13%,而且还要遭遇国际反倾销。  三是内资私企不仅融资无门,在税收方面也没有国企和外企的优惠,而且还必须承受各种税外费和潜规则,处于没有奶水、自生自灭还受欺凌的“孤儿”状态。  四是在土地使用上,国企和外企都能优惠地获得土地,而私企用地则必须花高价购买。而房地产价格恶涨,为租房经营的厂商陡增了N倍成本。总之,中国的私企就是“小妈养的”。  最后再说说私企难以承受的经营环境恶化。  随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也就是高负荷劳动、低工资、无保障的血汗奴工越来越少,与印钞带来的通胀相叠加,私企在销售日益艰难的情况下,用工成本却持续升高,在近七八年里,增加了1倍以上。用工成本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叠加,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世界从中国的采购减少,转而到其它低工资国家去采购。世界经济下滑,而私企大都不善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因此对于国际市场变化感到“措手不及”,加上无法承受生产要素成本过快上升,只能压成本降质量,导致私企出口急剧减少,出口进入恶性循环。  在年,受“国家政策导向”,私企开始大规模借贷投资以扩大生产,在最该调整的时候却盲目扩张(有的把借来的钱投入房地产)。因在银行贷款无门,又催生“民间借贷”迅速繁荣,私企借高利贷的结果是利润远不抵高息,到处都引发老板跑路。  2009年中国经济初现拐点,私企感到了压力;到2011年、2012年,私企觉得越来越艰难,不少企业已经难以为继,开始了小规模倒闭;进入2013年,绝大多数私企已经在咬牙支撑,眼巴巴地寄希望于 “奇迹出现”;进入2014年,私企在多重压力下苦撑,但还是倒闭了不少;2015年就倒闭成潮了。  随着资金链断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用也发生恶变。很多企业在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加大赊货采购的力度,也就是借入更多的钱,等到再也借不到钱的时候,这些企业直接关门跑路,将损失留给上游的关联企业,形成骨牌效应。  很多企业因为上下游企业的跑路,导致自身也陷入绝境。而实在撑不下去的企业,在衰退潮中不可能找到下家来接手,只能将自己的机器设备、办公家具等贱卖,却贱卖都没人买。紧随倒闭潮就是跑路潮、蒸发潮、失业工人找不到老板要工资的闹事潮。  私企倒闭多了,在打工城市买了房的人没了饭碗,必卖房返乡,房地产会直接变成“刚需卖盘”。而房地产抛售潮一涌动,将增加空置房和烂尾楼,进一步导致建材和关联行业的需求严重萎缩。  大量私企倒闭后,企业用车和不少私家车也会闲置,纷纷折价卖车,又引发汽车销量下降,汽车关联行业也跟着衰退,又会导致新一轮私企跟着倒闭,形成 “倒闭——失业——消费萎缩——更多倒闭” 的恶性循环。按照2015年的倒闭速度,到2016年底,中国能存活的私企将所剩无几。私企要是资金链还没断,能丢掉经验主义,早日觉醒,认清时势和市场,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归零的心态再次踏上征程,那么,就能平稳度过经济寒冬,否则越是按老套路拼命挣扎,结果就会越惨——未来的市场容不下老旧传统企业。  无宏观计划的自由市场经济,是私企周期性倒闭潮的总根源!
级别:列兵 积分:28 财富:3
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这就是自由竞争。
级别:列兵 积分:25 财富:3
千千万万的私营企业在倒闭,千千万万的私营企业在创建,呵呵。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人成了新的老板、企业家。
级别:少尉 积分:3975 财富:-1943
因为贪官给他断了奶了
级别:少尉 积分:3977 财富:-1943
因为坑人的日子没有了
级别:中尉 积分:5019 财富:-83
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断了
<font color="#2/<font color="#ff
--/--04-12 13:45
<font color="#6/9124
--/--04-11 09:49
62/<font color="#ff
--/--04-12 03:12
--/--04-12 16:29
--/--04-12 17:09
--/--04-11 19:17
--/--04-12 12:44
--/--04-11 19:47
--/--04-11 19:11
--/--04-11 12:40
友情链接&&&&&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火车在她背后擦身而过,情况十分惊险。
派出所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谢某某予以拘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每天阅读深度好文,内容会覆盖最前沿的资讯,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请关注微信号:VIPwo688
  红星汇企业家联盟,企业家学习,交流的大平台
  oppo、vivo绝对是智能手机圈里的一匹黑马,拿下二三线城市,逆袭一众大佬。
  而这两家公司背后共同的老板――段永平,从早年的步步高VCD、点读机,再到后来的智能手机,段永平永远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他却一直保持了“起得晚依然能赶个大集”的传奇。
  一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不被时代的发展而甩下?
  段永平早年间的这篇内部演讲,分享了5个观点,小编觉得讲的很透彻,推荐给大家。
  以下内容来自段永平内部演讲,有部分删减,重点已突出: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岁左右,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一个企业要长期做下去,要保持竞争力,要基业长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
  步步高发展这么多年来,不论是企业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还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尽管步步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点磕磕碰碰,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好多知名企业和民营企业倒下,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从“明星”很快变成了“流星”。
  我记得社科院曾做过一项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岁左右,这也就反映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企业规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长、做不强。我觉得,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中国体制的原因;
  二是企业或企业家自身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许多中国企业家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做世界500强,但是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持续发展的愿景,没有把企业文化的“内功”练好,所以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我觉得,企业小的时候,由于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怎样去做,这时候可以不去倡导企业文化;但是当企业做大后就一定要完善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日积月累地积淀我们的企业文化内涵。
  少犯了许多错误,失误率少的话成功机会就大
  我认为,
  所谓的“道”就是Do right things,也就是做正确的事;
  “术”则是Do things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道”应该先于“术”,因为只要方向正确,即使采用的方法笨一点也只是走的慢一点,并不会走错路。
  在我看来,许多企业做不好往往是犯了一些比较大的错误,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美国,要去机场接一位同事。一开始估计要在机场等一个小时,于是便在机场停车场投了一小时收费的币,结果同事提前半小时就来了。
  这时问题来了,我到底应该选择直接将车开走还是继续等将剩下的半小时时间消耗完呢?结论其实不言而喻,现实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开车走人。
  但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在涉及到企业的实际决策时,就会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的错误。
  比如说,我在某件事情上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发现方向错误后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还要坚持做下去,然后再投入几千万,其结果自然是惨败。
  所以,对一件事情对错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本分、诚信、品质、消费者导向等。当我们在现实决策中,可以遵循几个基本点:
  1、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不对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叫停;
  2、如果不能判定某件事情是否是对的,可以列出哪些是错的,这样理解和执行起来就容易些;
  3、要学会变通。比如当年我们生产的超级VCD实际清晰度只有350线,而竞争对手说自己有500线,这时如果我们说有500线就是蒙骗消费者,如果不说有500线,消费者又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了。
  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后来就说我们大幅度提高了清晰度,最终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想来,我们企业之所以活到现在,并且还活得还好,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我们少犯了许多错误,失误率少的话成功机会就大。
  这就类似于打乒乓球,失误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后的胜利者。围棋有本手,就是说这手棋该下哪就下哪才是对的。要知道这件事情的对错,不对的,不要去做。
  工程师们都认为很好,消费者却不买帐,我们不能再吃这种亏了
  最重要的是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比如研发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尊重消费者的意见来进行,多进行市场调查,开发出老百姓接受的产品,而不是自己主观搞一些噱头,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我们为什么不提“创新”这个理念呢?因为创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接受,这样就只会把自己做死。
  再比如我们曾经开发过的“光盘录像DVD”就是一个典型失败的例子,当时工程师们都认为很好,结果消费者不买帐,所以我们不能再吃这方面的亏了。
  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后面跟进的,开路先锋并不好做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所以构建企业文化的很重要是“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按照我们的实力和能力,这个原则可能我们还要用很多年。
  举个例子,当年微软在开发Windows和 Word等产品时,没有哪个产品是敢为天下先的,它都是发现哪个产品有市场然后再调以重兵进去,然后将它做成行业第一。
  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后面跟进的,开路先锋并不好做。
  因为自己开发全新的产品非常不容易,需要培育市场、教育消费者,整个过程极其缓慢且代价十分昂贵,多数企业的实力都很难担负起这个使命。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发产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场,再看看竞争对手,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实力、有能力,并且可以打败竞争对手以后再进入,然后将它做到最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到相应的市场份额。
  要聚焦、专注大公司的“鸡肋”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六点是“鸡肋原则”。“鸡肋原则”指的就是焦点法则。
  现在,我们公司做的产品,比如游戏机、学习机、VCD、DVD、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话,这些东西都是大公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就好比大公司的鸡肋。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却有优势,而且能够做得比他们强。
  在这里我主要想说两点:
  不要跟实力比自己强太多的公司直接竞争。如果我们非得去做国际大公司眼中“鸡腿”类的产品,抢这些大佬的饭碗,那人家一定会跟你决一死战,这时我们很容易被人打倒。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不去跟那些实力比我们强很多的人做直接竞争对手;
  “鸡肋”是相对的,并不是看到竞争对手就不做、逃跑,而是要评估自己的优势,哪怕是局部优势。
  比如,SONY也做DVD产品,但是在中国这个局部地域,我们比SONY更了解中国市场,于是便可集中优势兵力,在各方面比SONY投入更多,这样我们的DVD就可以做得很好。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木桶,那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大家没有一个能够做事情的正确标准就很容易犯错误。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木桶,那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其它如战略、结构、系统、网络、职员、技能就是木桶的“板”。
不管“板”有多长,
如果企业文化这个“底板”没做好,
那这个木桶是不能装水的;
  相反,如果我们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有短板时我们可以及时补上。
2016年度OPPO以7840万台的出货量力压华为,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新老大,vivo以6920万部出货量排名第三。其幕后老板段永平其实也是知名品牌步步高的创始人。
此文是段永平早些年在步步高做企业文化时的培训演讲,虽是多年前的旧话,但已经成为OPPO和vivo的基因。
一、企业文化是积淀出来的
一个企业要长期做下去,要保持竞争力,要基业长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
步步高发展这么多年来,不论是企业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还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尽管步步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点磕磕碰碰,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好多知名企业和民营企业倒下,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从“明星”很快变成了“流星”。
我记得社科院曾做过一项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岁左右,这也就反映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企业规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长、做不强。我觉得,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中国体制的原因;二是企业或企业家自身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中国企业家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做世界500强,但是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持续发展的愿景,没有把企业文化的“内功”练好,所以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我觉得,企业小的时候,由于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怎样去做,这时候可以不去倡导企业文化;但是当企业做大后就一定要完善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日积月累地积淀我们的企业文化内涵。
二、做正确的事,降低失败概率
我认为,所谓的“道”就是Do right things,也就是做正确的事;“术”则是Do things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正确。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道”应该先于“术”,因为只要方向正确,即使采用的方法笨一点也只是走的慢一点,并不会走错路。在我看来,许多企业做不好往往是犯了一些比较大的错误,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美国,要去机场接一位同事。一开始估计要在机场等一个小时,于是便在机场停车场投了一小时收费的币,结果同事提前半小时就来了。这时问题来了,我到底应该选择直接将车开走还是继续等将剩下的半小时时间消耗完呢?结论其实不言而喻,现实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开车走人。
但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在涉及到企业的实际决策时,就会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的错误。比如说,我在某件事情上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发现方向错误后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还要坚持做下去,然后再投入几千万,其结果自然是惨败。
所以,对一件事情对错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本分、诚信、品质、消费者导向等。当我们在现实决策中,可以遵循几个基本点:
1、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不对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叫停;
2、如果不能判定某件事情是否是对的,可以列出哪些是错的,这样理解和执行起来就容易些;
3、要学会变通。比如当年我们生产的超级VCD实际清晰度只有350线,而竞争对手说自己有500线,这时如果我们说有500线就是蒙骗消费者,如果不说有500线,消费者又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后来就说我们大幅度提高了清晰度,最终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脱离事物的属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不应该给利益让路。
现在想来,我们企业之所以活到现在,并且还活得还好,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我们少犯了许多错误,失误率少的话成功机会就大。这就类似于打乒乓球,失误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后的胜利者。围棋有本手,就是说这手棋该下哪就下哪才是对的。要知道这件事情的对错,不对的,不要去做。
我们公司有许多规矩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制定的,并且在不断完善。对的我们坚持,发现错了,就应该改正。规矩(或制度)的制订要根据双方的立场来制订,要双赢,对员工如此,对客户也如此。如当年我们出台的调价补差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制订的,双方在诚信的基础上共同把市场做强,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政策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不能像扭秧歌,走二步退三步,永远都没有发展。
中国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们往往以利益为重,为了获取利益,可能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但偏偏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对的事情做的很好,结果会怎么样呢?短期里可能会取得成功,但长期来说,他们必定会失败。
国外有教授评价对中国人的印象是“Smart(聪明)”,这个聪明带有贬义的成分,包含了狡诈、欺骗、精于计算、喜欢占小便宜的意思。聪明往往和“小”联系在一起,而智慧往往和“大”放在一块。所谓“小聪明”、“大智慧”!有些人很聪明,可以把事情做对,但是没有做对的事情。如果把美国比作一个企业,把制度和公信力比作企业文化,所有的事情都有规矩去做,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拥有现在的发展水平,中国拥有5000年历史进程,不说走,爬也超过了美国了。
所以呢,企业文化很重要,因为有些东西是不能去制度化的,如不许偷东西、不许乱吐痰、乱丢垃圾、乱停车等。如果这些最基本道德行为要去规范、去教育,那社会成本就高,就不能集中我们的力量去做我们的步步高事业。
三、我们为什么不提“创新”?
最重要的是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比如研发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尊重消费者的意见来进行,多进行市场调查,开发出老百姓接受的产品,而不是自己主观搞一些噱头,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我们为什么不提“创新”这个理念呢?因为创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接受,这样就只会把自己做死;再比如我们曾经开发过的“光盘录像DVD”就是一个典型失败的例子,当时工程师们都认为很好,结果消费者不买帐,所以我们不能再吃这方面的亏了。
正确的包装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人觉得消费者不需要包装,但其实不然,这涉及到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问题。我们的宣传广告要正确简洁地告诉消费者,不能言过其实蒙骗消费者,因为假话说多了,消费者就不信了,你也就没得玩儿了。
四、做好准备才能做真正的第一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构建企业文化的很重要是“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按照我们的实力和能力,这个原则可能我们还要用很多年。
举个例子,当年微软在开发Windows和 Word等产品时,没有哪个产品是敢为天下先的,它都是发现哪个产品有市场然后再调以重兵进去,然后将它做成行业第一。松下的老对手SONY都几乎破产两次了,但它还是前年才出现过一次50年内的头一次季度性亏损,这个企业一直都比较健康。
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后面跟进的,开路先锋并不好做。因为自己开发全新的产品非常不容易,需要培育市场、教育消费者,整个过程极其缓慢且代价十分昂贵,多数企业的实力都很难担负起这个使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发产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场,再看看竞争对手,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实力、有能力,并且可以打败竞争对手以后再进入,然后将它做到最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到相应的市场份额。
我觉得,做企业赚钱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通过赚钱能实现企业的愿景;不过,赚钱也十分重要,这是做企业的责任,一个不赚钱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
五、一味追求速度会把企业做死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五点是“平常心,欲速则不达”。创业者不要过于追求快速发展,而要追求安全,因为企业安全了,才能发展,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快。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你开车的速度是由车况决定的,你开车的目的是安全抵达目的而不是快速抵达,所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求快,就很可能出现危险。当然,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发展得快一点,不过前提是一定要安全,为求速度把企业做死是很不划算的。我们应该考虑得长远一些,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哪怕慢一点都没关系。但是,也不要把问题片面化,老说慢一点可以,大家就不追求速度和效率了。
事物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同样,企业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一点挫折或取得进步都很正常,因此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贪大求快,大干快上,既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六、不和对手硬碰硬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六点是“鸡肋原则”。“鸡肋原则”指的就是焦点法则。
现在,我们公司做的产品,比如游戏机、学习机、VCD、DVD、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话,这些东西都是大公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就好比大公司的鸡肋。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却有优势,而且能够做得比他们强。
在这里我主要想说两点:
不要跟实力比自己强太多的公司直接竞争。如果我们非得去做国际大公司眼中“鸡腿”类的产品,抢这些大佬的饭碗,那人家一定会跟你决一死战,这时我们很容易被人打倒。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不去跟那些实力比我们强很多的人做直接竞争对手;
“鸡肋”是相对的,并不是看到竞争对手就不做、逃跑,而是要评估自己的优势,哪怕是局部优势。比如,SONY也做DVD产品,但是在中国这个局部地域,我们比SONY更了解中国市场,于是便可集中优势兵力,在各方面比SONY投入更多,这样我们的DVD就可以做得很好。
七、永远对股东与员工负责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七点是担负企业使命,对股东和员工负责。使命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也就是“为什么干这个”。我觉得企业使命的意义有三点: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协调内外部各种矛盾冲突;树立用户导向思想。
我们做企业的第一个使命是要创造财富,回报我们的股东,使股东的投入高于社会平均报酬。因为如果不能高于社会平均回报,就没有人来投资我们企业,投资人大可去存银行或去买国债,所以我们要给投资人信心。
我们做企业的第二个使命就是要给员工创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同事培养人才。就好比我们步步高的员工是研发、生产经营的主体,所以公司要营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另外,我们是学习型企业,在我们公司工作,不仅要使员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要培养人、锻炼人。
八、不能避免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八点是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愿景,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企业。什么是企业愿景?我觉得,企业愿景是一种意愿的表达,包括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观,甚至是企业的灵魂。它要解决的是企业将做成什么样子,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描述。
我们要脚踏实地地把自己本身的事情做好,少犯错误,做对的事。小的违规的事情坚决不做,因为如果你做了,一开始是小违规,后来可能会变成大违规,再后来可能就什么都不顾了,这会损害我们的事业,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愿景,更谈不上回报社会了。
九、企业文化决定能走多远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九点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我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且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大家没有一个能够做事情的正确标准就很容易犯错误。
我觉得,企业文化要坚持宣传,它是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但是企业宣传并不容易做好,因为一方面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很容易失真;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导致沉淀在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可能会跟企业文化起冲突。因此,企业文化要进行广泛宣讲,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一个美国的朋友曾经问我:你们说不攻击竞争对手,那为什么要去占领市场?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我们说的“不攻击竞争对手”指的是在基于诚信,在公平合理的规矩内,不用不合法的手段去竞争;然而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尽力竞争,开拓市场,并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所以说,企业文化需要广泛宣讲,要不就会造成误解。只有公司的员工,以及客户了解并理解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才能形成凝聚力,从而形成一股发展的力量。另外,消费者是通过我们的产品来了解公司的文化,所以我们的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便是公司良好文化形象的体现。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木桶,那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其它如战略、结构、系统、网络、职员、技能就是木桶的“板”。不管“板”有多长,如果企业文化这个“底板”没做好,那这个木桶是不能装水的;相反,如果我们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有短板时我们可以及时补上。
做企业容易,做基业长青的企业很难,各位步步高的同仁,我们一起努力吧!
  贺老师:
  EMBA班,总裁班:
  房地产班,工商管理班,经营方略班,国学班,人力班,财务班,心理班,投融资班,私募股权投资班,上市资源并购班,艺术品投资,女性学堂,私人董事会,投资家。后EMBA班, 期待您来学习。招生老师贺老师:
  教学中心:贺老师
  微信号码:
  扫描下面二维码,每天关注好文章!了解最新资讯!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营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