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经济学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09-06-09 &匿名提问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 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 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承”就“承”在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主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说就是发展的理论。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是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阐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研究发展问题,提示了物质运动和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研究发展问题,提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社会主义形态演进上研究发展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段的解放斗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从根本上说,都是在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发展问题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阐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主要就是讲生产力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到主要议程上来。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系统阐发了“发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有关发展的思想,强化和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的主题,也是发展,提出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科学命题。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从而实现了在发展这个主题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坚持生命力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当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我们讲继承的关系,在科学发展方面,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过程、生产发展过程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的、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等。毛主席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要着眼于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  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全面实现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江泽民同志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我们讲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重点把握好这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共同的主题,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政治文明的前史是原始共产主主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社会的产生,从而产生了“政治文明”。生产力越不发达,政治生活中的暴力特征就越明显。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平等的人的尊严特别是人身不可侵犯的观念和实践产生了。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文明指示的是这个词的反面:政治野蛮和压迫,因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文明无法解决它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压迫性,也无法实现其允诺的自由与平等。无产阶级或人民民主专政,克服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矛盾。社会主义民主代替资本主义民主,标志着政治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飞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的政治文明,同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政治文明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鲜明的特征。在整个文明系统中,政治文明起着规范和保证的作用,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是人类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质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它影响着、制约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三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政治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它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属于价层面的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之“魂”,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精神指导;属于制度层面的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之“绳”,是政治意识的规则化和政治行为的规范化;属于实践层面的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之“形”,是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政治文明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就使我们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基本途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要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也要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只有在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合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回答中国现阶段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规定性。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初级阶段含义:当代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指在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重性:先进性,落后性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这个阶段,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包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三)、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这个过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总之,这几个方面,既展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全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目标,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成熟、完善,上述基本特征也会随之变化,其中,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将会不断扩大,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也会逐步缩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但还必须看到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十分艰巨的任务。根据十六大的精神,这里就有关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一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民主手段是靠制度来实现的。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在民主选举方面逐步提高公民直接选举行政首长的层次;在民主决策方面凡重大事项实行民意测验制度,并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民主管理方面逐步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成分;在民主监督方面要尽可能使政府的决策及其程序包括财务、资料等公开化、透明化,以便让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全部过程包括机关人员的勤政廉洁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总之,要真正把民主制度建设做深做细,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等等。这一对党的职能的界定,实际上等于阐述了党的机构与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群团组织的关系。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认真研究什么是党的领导、党怎样领导的问题,认真研究在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搞三权分立的前提下,怎样解决党自身的监督制约、权力制衡问题。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权力反腐败逐步走向制度反腐败,就一定能够防止和克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是体现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系统和政治文明是格格不入的。机构的精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规模声势较大的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多次,但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机构改革中的经验教训,选准切入点,加大改革力度,务求实效,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全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保证政治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法制作保障,民主、公平、正义等都不可能实现。我们要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总之,建设以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以发展人民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认真研究每一项部署,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下大气力,真正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日15:41&&&来源:
原标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一门新的学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走进公众视野。
“政治经济学”,在许多年轻人那里,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说熟悉,是因为它还是一门大学必修课;说陌生,是因为从认知到应用,都显冷僻。学科的兴衰起落,总是与时势需求相契合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已走过30多年,历史成就举世瞩目,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现象需要中国阐释,中国模式需要中国表达,中国道路需要中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植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土壤,承继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大逻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一定能为我们作出科学的回答。
党的最高领导人和党中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三次阐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这在我党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先后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三个概念?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是否研究价值问题,是划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标准
自法国人蒙克莱田于1615年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以来,政治经济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过程中,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曾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产生初期即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最先出现的是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后来,随着产业资本的逐步发展,为了破除封建特权对于产业资本发展的限制和束缚,出现了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只有生产劳动才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根本来源,商业即贸易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显然,这是一个极富价值和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后来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下来。
当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的时候,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暴露无遗。于是,出现了以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为武器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运动是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为依据的,因此,对于当时的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来说,如何“修正”甚至否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成为头等重要的事情。于是,发生了围绕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所展开的大论战。由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这场争论的结果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被庸俗化、被抛弃了。于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入以抛弃劳动价值理论为标志和特征的庸俗经济学时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
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破产的基础上,在英法德等国家兴起的工人阶级武装斗争的客观形势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新哲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批判地继承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运动、革命,对资产阶级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因而,如何在理论上对抗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就成为资产阶级理论家和代言人的首要任务。于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不久,即19世纪70年代,英国、法国和奥地利等不同国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几乎同时提出了“效用价值论”,兴起了所谓“边际革命”。由于“政治经济学”已经被马克思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干脆连这个概念也忌讳和抛弃了。从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开始,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再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而是使用“经济学”这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这样做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因为自马歇尔以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彻底抛弃了价值概念和理论,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与过去的政治经济学根本不同的。因而,是否研究价值问题就成为划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标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就是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繁多,但是,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最适合资产阶级的需要,最适合为资本主义提供理论辩护,所以,它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
由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爆发,最近的就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们,面对这些经济困局,除了重复和修补凯恩斯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者是将二者进行混合之外,再也不可能提出什么真正的理论创见了。
我们引进“西方经济学”,是要借鉴其先进经验,而不是全盘照抄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党一直在艰苦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所以,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更多地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深受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设想的影响,形成了一大二公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一种经济制度和体制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必须进行改革。
与前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中国选择的是渐进式的改革,而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个具体成果。在这些理论成果中,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事情的另外一面,即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和格局,以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严峻形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了更多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中国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经济学。本来,我们引进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并不是要全盘照抄西方经济学。然而,由于西方经济学本身所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不仅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对中国大量输出他们的经济学,而且由于近代以来形成的民族自卑心理在许多中国人身上挥之不去,也由于中国的实践已经在事实上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于是一些人对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对于中国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不是寄希望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寄希望于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而产生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事实上的主流经济学的怪现象。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的由来。如上所述,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就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经济学理论。虽然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政治经济学,但是,由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自己都抛弃了“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同时,为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区分,所以,在重新介绍和引进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西方经济学”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概念确有其不合理之处,因为从地域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西方经济学”。但是,对于中国大部分经济学者而言,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自2008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仍然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等。国际国内因素和条件的叠加,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是由于客观形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关于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及其发展前途的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一些外国学者开始发表怀疑中国道路和模式的言论,国内许多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学者和一些网络大V们继续秉持他们一贯的观点和主张,大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大肆攻击国有企业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大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我们必须看到,由于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无批判性地传播,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淡化、被边缘化,结果不仅许多青年学生,甚至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仍然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反复强调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对全盘照抄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和做法的否定,而且也是对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界提出的殷切期望。
“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但是,从学理和学术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并没有提出一套“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如何“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正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经济学理论方面,中国的状况类似于19世纪的德国,即它是一种舶来品。中国一直是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的小学生,过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小学生,1990年代以后,某种程度上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小学生。但是,我们党始终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党。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并没有受到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束缚,而是勇敢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革命和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这里的“政治经济学”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本质、最核心和最主要的内容。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因而,我们既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要学好用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政治经济学小史
“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该词,目的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畴。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这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生产、分配的规律。这就产生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劳资矛盾逐渐凸显。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现存经济秩序的内在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者们更加需要的是对现存经济秩序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以萨伊等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它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后,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对象上开始专注于完全竞争市场,在研究方法上引入边际效应分析与数学化。“经济学”取代了“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被不同学科所瓜分。
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轰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本报编辑整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婉莹、杨丽娜)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