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玉米今年价格价格下跌风险大吗

玉米价格明显下跌 后期走势不乐观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习银生
5~9月是国内玉米市场传统的青黄不接期,市场价格往往由于供应相对不足而上涨。但今年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价格一反常态,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9月上旬,国内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14.9%、11.8%。其中,华北黄淮产区价格同比下跌20.2%,为2011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区价格已跌至2000元/吨以下。
企业收购价格持续下调。与5月份相比,9月初吉林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平均下调100元/吨左右,江部分深加工企业下调幅度达到300元/吨,山东深加工企业则普遍下调200~300元,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460~700元/吨。
期货价格下跌也十分明显。9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1847元/吨,比5月份高点价格下跌26.6%,比去年同期下跌21.6%,2010年以来首次回落到2000元/吨以下。
阶段性供大于求加剧,临储政策调整引市场观望
当前国内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玉米供应压力大。近年来,我国玉米连年丰收,已超过水稻和小麦,成为国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粮食作物。年我国连续3年启动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1.8亿吨,同期竞价销售成交量仅为3000多万吨,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
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在供给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玉米消费却陷入持续低迷状态。一方面,深加工下游需求持续疲弱,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效益不佳,许多企业出现了产品价格、玉米加工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四降”的趋势,甚至出现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开工率明显不足,限产、停产现象普遍,玉米工业消费增长乏力。月,全国玉米淀粉和酒精平均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下跌1.7%、1.1%。其中,9月份同比跌幅分别达到19.8%、6.3%。目前酒精加工企业和淀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已分别下滑至40%和50%左右,均处于历史低位。另一方面,玉米饲料消费需求也持续低迷。饲料加工企业受原料成本高和养殖业低迷的双重挤压明显,经营状况不佳。生猪价格虽然明显回升,但生猪产能仍明显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尚需时日。据农业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8月,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减少10.4%;能繁母猪存栏减少14.2%。玉米消费持续低迷,使得国内玉米价格上升空间受到压缩。
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严重,今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1~7月累计进口玉米376万吨,同比增长156.6%。其中,7月份进口111万吨,创我国玉米单月进口数量历史新高。同时,由于国内玉米价格高企,饲料企业纷纷改变饲料配方,开始大量采用国外廉价的高粱、大麦等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进口木薯干和玉米酒糟(DDGS)也大量增加,对国内玉米淀粉和酒精行业带来了明显冲击。2014年,我国进口大麦、高粱、DDGS和木薯干大幅增长。2015年以来,除DDGS外,其他替代品进口继续显著增加,1~7月,我国进口大麦、高粱、DDGS和木薯干合计2344万吨,同比增长53.7%。初步估算,1~7月仅进口的高粱、大麦就可替代饲用玉米消费超过1100万吨。替代品进口大量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处于低迷状态的玉米消费,加剧了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程度。
市场预期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发生较大调整。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启动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走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市场普遍预期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预期将明显下调,收购质量标准将较往年严格,收储量可能因此大幅减少。这导致加工企业收购心态谨慎,并纷纷下调收购价格,贸易商则加快出售手中存粮,导致市场价格整体下行。
部分新玉米上市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8月份以来,新玉米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少量上市,并且上市价格大幅低开,目前湖北、河南、安徽的新玉米收购价格已跌至0.92~0.95元/斤,辽宁30%含水量的新玉米农户出售价格为0.8~0.82元/斤,折成14%标准水分的玉米价格为1元/斤左右,新玉米价格低开对陈玉米市场和价格形成了很大压力,使陈玉米价格不断下跌,并逐渐向新玉米价格靠拢。
新玉米丰收在即,市场将面临新一轮供给压力
目前,主产区玉米已陆续成熟,即将进入收获上市期,由于今年玉米面积稳中有增,气候条件总体有利,预计今年玉米又将获得丰收。新玉米大规模上市后,市场供应量将显著增加,市场将面临新一轮供给压力,预计后期国内玉米价格还可能继续承压下行。近日国家出台了今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比去年下调0.11~0.13元/斤,收购期限为日至日,收购入库的临储玉米必须为2015年新产的等内国产玉米。由于收购价格大幅下调,收购标准严格,预计临储玉米收购量将大幅减少,后市玉米价格可能继续下跌,并向临储价格靠拢。不过,华北黄淮区域许多地方的玉米价格已基本跌至1元/斤的水平,后期继续下跌的空间可能不会很大,而前期价格较为坚挺的东北产区和南方销区的价格存在补跌的可能。
总体看,今年新玉米上市后市场价格下行压力不小,建议农民根据自身存储条件、资金状况和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灵活把握玉米销售策略,尽量选择上市出现前出售玉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也不宜对后市过于悲观,应根据自身库存用粮情况及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合理安排入市收购时机和力度,以实现企业最佳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玉米将面临再次下跌的风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近期国内玉米地方轮储拍卖及定向销售等相关去库存政策逐步推展开来,利空一步步逼近,但是盘面却出乎意料的震荡走强,完全没有示弱之意,这种“有违常理”的走势令市场人士惶恐不安。
  5月份收储结束以来,东北玉米市场购销清淡,在余粮不足的情况下,市场轮换玉米供应占据主导地位,出库价在元/吨之间不等,目前公主岭黄龙玉米收购均价在1650元/吨,榆树中粮玉米收购均价在1670元/吨,公主岭玉米收购均价在1650元/吨,黑龙江华润收购均价在1680元/吨,黑龙江青冈龙凤玉米收购均价在1730元/吨,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均价为1672元/吨,较月初下降40元/吨。前期东北地区基于收储优势,玉米几乎全部流入国库,市场粮源相对紧缺,价格不涨反跌,其中缘由令人深思。笔者认为东北地区虽然新粮余粮不多,但是地方性拍卖积极,其中吉林地方性拍卖提前拉开去库存序幕,至今已完成玉米四次轮换竞价拍卖,虽然成交量有限,但陈粮的拍卖价格可以被企业所接受,加之东北地区停产的深加工企业目前还未完全恢复,需求动力不足,近期市场整体拍卖供应足以满足东北地区,同时较低的拍卖价格压制市场价格整体走低。
  然而华北地区虽说余粮不足两成,但是高于去年同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日华北玉米现货价格率先上涨,领涨全国,高于东北均价54元/吨,主要因为华北地区今年深加工企业开工率高于去年,且高于东北二倍之多,需求进度加快,加上生猪存栏3月开始企稳,饲料企业开始加大开工率,在原材料需求上明显好于往年,市场有时出现临时性短缺局面,部分下游企业被迫开始调高玉米收购价格,中途虽有拍卖定向出来,但是均为供应各省一些酒精及乙醇生产厂家,并未满足市场的整体需求。据了解,近半个月国內玉米期货盘面一直处于震荡局面,就是由于部分市场主体看到目前市场状态后开始积极做多,而另一部分则看到的是后期玉米大范围去库存政策的陆续实施,对后期走势情绪较为悲观。
  但是18日据相关媒体消息显示,安徽省105家酒精、饲料、淀粉加工企业,吉林省61家企业包括饲料、酒精、淀粉企业,青海省3家企业等将申报参与超期储存和国储存粮定向销售,目前2012年东北超期存储玉米140万吨,移库927万吨,总供应量较充沛,另外从定向企业来看,有饲料企业参与,说明玉米质量不会太差,或伴有2013年临储玉米的出库,市场前期因优质粮源短缺而引起的恐慌性缺粮情绪开始告一段落。此政策消息一流向市场,当日玉米期价拉高后大幅下跌,且伴随成交量激增,市场开始进入空头氛围,另外,在市场密切关注玉米定向销售时,中储粮临储拍卖消息也顺势流入市场,这无疑暗示泄库“洪峰”即将到来,根据地方性临储拍卖价格来看,低价拍卖是目前市场主要节奏,预计接下来的定向及拍卖价格亦不会过高,后市玉米难言乐观。
  目前市场优质玉米短缺虽一直是制约价格难以继续走低的关键因素,但是此次定向范围的扩大,如久旱逢甘霖,但下游企业需求不旺或引发价格继续走低,不过在当前市场供应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下游饲料端基于较好的加工利润开始扩大开工率,据悉厂家开工率由春节后四成多,扩大到目前的八成多,需求增长了一倍,若后期玉米市场供应速度不及生猪存栏的增长速度,那么玉米市场也不宜太悲观。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推荐图片新闻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 中国农民博客QQ群: 业务电话:
Copyright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2015年玉米价格下跌为哪般?解秘玉米市场引起价格低迷的原因-农业新闻
生猪价格网 - 轻松知晓猪价从此开始!
今日生猪价格、最新猪价行情、最新仔猪价格 [] []
     
当前位置: >
2015年玉米价格下跌为哪般?解秘玉米市场引起价格低迷的原因
9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1872, -2.00, -0.11%)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国家继续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玉米的挂牌收购价格为每斤1.00元,相比去年黑龙江省玉米临储价格1.11元/斤下调了近10%。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是利用调节国家储备来平稳市场,保护玉米种植户收益和生产积极性,进而稳定玉米生产。其政策内涵是,在新粮上市、价格疲弱的时候收购玉米,消化部分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待后期市场供给减少、价格后,实施顺价销售。2008年初,为提高玉米产能,保障玉米有效供给,稳定农民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决定对东北地区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其后,多次提高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黑龙江省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由最初的每斤0.69元,提高到去年的每斤1.11元。据了解,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仅在东北四省区实施,南方玉米全部为市场化销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高度重视和特殊支持。政策实施后,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玉米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全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黑龙江省农委专家介绍,今年黑龙江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玉米库存居高不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连续十多年丰收,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受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替代产品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居高不下。如果继续维持原有临时收储高位价格水平,玉米库存会越积越多,会出现收不进、储不下的局面,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二是国际国内市场严重倒挂。虽然黑龙江省玉米临储价格下调,但从国际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看,仍处于最高价位。目前,河北、山东等地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玉米每斤价格为0.70-0.80元,进口玉米到岸价格还要低于这一价位。调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可以引导玉米价格理性回归市场。否则,如果继续执行原有临储价格水平,国际国内玉米价格倒挂会进一步扩大,国外玉米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将堵住国产玉米销售的出口,挤占国产玉米未来市场销售空间,给农业生产安全、农民收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三是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执行,需要财政承担大量的收储和保管费用,而且库存越多,仓储和保管费用越大,并随之带来严重的仓储风险。调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可以有效减轻仓储压力和财政负担。专家指出,此次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从短期来看,对农民持续增收产生影响,给规模经营主体带来压力。但从长远看,有利于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大豆(3864, -10.00,-0.26%)、小麦等作物恢复性增长,加快特色经济作物发展步伐,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有利于减少养殖业生产投入,扩大畜牧养殖利润空间;有利于降低玉米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促进加工企业多收粮、多存粮、多用粮,减少玉米库存压力,增加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黑龙江省农业部门建议,要正确看待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理性认识当前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正确判断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积极主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适时销售余粮。11月1日起,粮食部门已启动玉米临时收储。县乡两级干部要引导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克服惜售心理,适时组织玉米销售,加快手中余粮变现。特别是对生霉粒超标的玉米,要在出售前,搞好整理和分选,筛出霉变粒,提高玉米等级,确保卖上好价钱。对未销售的玉米,要利用场院和农民庭院,搞好粮食晾晒,加强收后保管,运用现代手段和传统方式降水、防霉,采取“码垛子”、“上栈子”、“搭楼子”的办法,实现离地存储、自然脱水,最大限度的减少霉变粒。调整种植结构。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要增强市场意识,主动考察市场,提早谋划明年种植结构调整,早做准备,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有水源条件的松花江、嫩江沿岸等优质水稻产区,实行“旱改水”,适度扩大地表水灌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北部四、五积温区可发展食用型高蛋白大豆和强筋小麦,替代玉米种植,促进各作物间合理轮作。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鲜食玉米、和、高粱、糜子、、、等杂粮杂豆面积。在大中城市周边和沿边县市,大力发展、、、等种植,建立对俄、日、韩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加快发展食用菌、白瓜子、、、汉麻等其他经济作物,、红树莓、、蓝靛果、设施等优质浆果,大榛子、红松籽等优质坚果,以及防风、甘草、平贝、刺五加、五味子等优质中草药(北药)种植。在粮牧结合区,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和饲用大豆等饲草作物,以养定种。提高玉米品质。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要在明年的生产中,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坚持适区适种,杜绝越区种植,退回一个积温带选择品种,留出充足的玉米脱水时间,提高玉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实行专品种种植,重点发展高饲用型和加工型玉米、饲用型青贮玉米、食用型角质型玉米和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要大力推广应用大垄双行、比空栽培等高产高效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水平。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要改苗前封闭灭草为苗后茎叶除草,更新非标植保机械,推广生物、物理等防控技术,实施玉米螟、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指导农民加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加快玉米转化。一方面,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实现过腹增值。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下调,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等主要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广大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要适时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玉米过腹转化能力,实现以牧增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玉米加工业,实现加工增值。玉米加工企业要抓住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下调的机遇,扩大玉米精深加工规模,实现玉米加工增值,提高玉米产业效益。同时,要积极培育各类粮食收储和流通主体,拓宽玉米流通渠道,改变农民对国储粮食企业过分依赖的问题。加快建立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探索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新途径。
其他产品价格
··········
··········玉米价格下跌的背后是什么?(图)
  今年夏秋,我省玉米产区风调雨顺,玉米大获丰收。然而,丰收的农民却乐不起来,大量的玉米不仅卖不上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
  本报记者 何雪峰 武长鹏 范克龙
  丰收的农民为何满脸愁容?
  ——种植成本提高价格却持续走低,且有价无市,收割一个月了却卖不动
  最近,宿州农民有点烦:玉米收割已有一个月左右,家里的玉米还没卖出去。国有粮站不收,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厂、饲料厂很少收,过去十分活跃的粮食经纪人难觅踪影。
  “不知是咋回事,这么漂亮的玉米竟然没人收? ”连日来,记者深入乡村采访,只见许多农民对着满地满屋的玉米满面愁容。今年农资普遍涨价,种一季玉米的投入比往年同期要增加200多元,农民本指望多卖些钱“对冲”农资涨价,哪知玉米持续滞销。今年10月初,宿州市场每公斤晒干的达标玉米平均大约卖到1.6元,比往年同期每公斤2.32元左右的价格低了很多。进入10月中旬,玉米价格一跌再跌,每公斤晒干的达标玉米价格降到1元至1.4元,且有价无市。
  比起散户农民,种粮大户更焦急。埇桥区淮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清武说,今年合作社收获的玉米约有160多万公斤,10月10日之前以每公斤1.64元的价格出售了一小部分,目前还有175万公斤玉米积压。“按成本测算,今年玉米每公斤低于2元出售就得亏本,如果照现在的行情抛出去,100多万元要打水漂。 ”“玉米都降到7毛多一斤了,有的才卖到6毛多一斤。 ”10月19日,涡阳县曹市镇后平村农民李德旺看着满院子成堆的玉米,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家近30亩地全部种上玉米,看到玉米丰收心头十分高兴。可是现在亩产上来了,价钱却下来了,一亩地不过800块钱的收入,刨去一亩地需要种子、肥料、浇地、打药、机割等费用,一亩地的玉米收成也就刚够本钱。
  许多粮食经纪人也叫苦不迭。 10月上旬,一些粮食经纪人眼见玉米价格跌至每公斤1.64元左右,抱着“抄底”的心态收购了部分玉米,谁知此后价格持续下跌,被套牢的他们再也不敢贸然收购。
  今年玉米为何出现滞销?
  ——市场供过于求,粮贩不敢大量收购;更重要的是,进口玉米冲击国内玉米市场
  记者在宿州市了解到,国有粮站今年午季收储粮食仓容已满。即便有仓储空间,国有粮站考虑到市场风险,也不可能进行市场化收购。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过去敞开收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要么关门歇业,要么大大压缩收购量。另外,这两年养殖效益下降,一些养殖企业或转型或减小了养殖规模,影响了玉米饲料需求量。
  更为严峻的是来自进口玉米的冲击。农业专家称,今年进口玉米的靠岸价每公斤不到1.2元,而且品质优于我省玉米,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饲料厂更愿意使用这类价廉物美的进口玉米。
  涡阳县陈大镇种粮大户孙子富有1100多亩地,800多亩都种上了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目前孙子富的玉米还都堆放在自己合作社的仓库里,没有一家收购商或商贩和他联系。“今年玉米丰收,涡阳县没有玉米深加工企业,养殖户还是那么多,导致玉米销售没有市场。 ”
  涡阳县粮食局局长程海伦说,对玉米这块国家除了在东北三省有临时收储政策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政策,玉米也没有保护价,国有企业又不能抬价收购。
  今年涡阳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35.7万亩,比2014年的65.9万亩的一倍多。仅播种和种子补贴方面,涡阳县今年就投入超过2592万元。但价格的快速下滑,给刚刚提升的玉米种植热情带来负面作用。
  据了解,在我省其他玉米产区,同样出现玉米卖难情况。
  孙子富认为,短期内玉米价格上涨已经很难。一是目前市场玉米供应充足,造成玉米市场不景气。二是玉米价格下降太快,令收购商措手不及,甚至出现收购价格与抛售价倒挂局面,根本无利润可言。使得粮贩收购谨慎,持观望态度,不敢大量收购。三是新玉米含水分较大,进一步拉低玉米收购价格。
  如何避免玉米价格遭遇“过山车”?
  ——参照玉米主产省,实行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同时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机制
  玉米价格大幅跳水给广大种植户泼了一盆冷水。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德元认为,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玉米的主要销售渠道饲料厂的需求明显减少,导致市场供大于求,是此轮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省农委种植业局负责人介绍,我省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其中阜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5市玉米产量占全省92%以上。近几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稳步上升。 201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278万亩,今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需求上看,我省70%的玉米被用作动物饲料,而当前玉米深加工及饲料消费持续低迷,市场需求量缩小,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此外,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挤压了国内玉米消费。
  省物价局价格检测局负责人王卫国建议,我省应该参照玉米主产省,实行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当玉米价格过低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保证农民利益不会受到太大损失,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国家应该统筹规划粮食进口,保持总量相对平衡,使之既能满足国内市场正常需求,又不至于对粮食种植业造成冲击,损害农民利益。 ”
  张德元认为,应该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机制,尽快建立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帮助政府在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上提供重要依据。有关部门应该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不应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指导好农民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寻找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从而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帮助广大农户提升种粮积极性。
  孙子富则建议,是否能考虑建立由政府和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的粮食生产目标价格保险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一点农民损失,保护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农民家都不具备储存和晾晒条件,玉米收获之后须尽快出售。很多人一忙完农活还要外出打工,不能耽搁时间。种植大户更是急需资金周转,投入下一季的农业生产。因此,农民渴望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对策,帮助联系粮食收购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玉米。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6228条
评论212643条
评论179914条
评论174648条
评论170166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价格下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