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型APP的苦恼,用户免费投资收益收益从哪儿来

怎样活下去?一款工具型App的沉浮录
作者: Theverge
来源: 虎嗅网 15:05:56
虎嗅注:不同于虎嗅往常的文章,本文并没有带着非常明显的观点或结论,只是纪录了旗下产品曾数次被应用商店推荐的开发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间由辉煌到没落的过程。留给读者思考在文章中没有表现出来:“在移动应用开发者的黄金时代已过、用户需求也基本被满足了的今时今日,工具类应用开发者,尤其是付费模式的开发者该何去何从?”从去年开始,应用开发公司Pixite就盘算着在棕榈泉(美国沙漠中的著名旅游景点)开年会,为此他们甚至花了几天在做阳光下吃烧烤、喝威士忌的梦。可惜2015年不是一个好年,上个月公司的梦想已经缩小到只剩下生存了,年会也就改在位于圣地亚哥的公司内举行。公司位于一个美发店楼上的狭小空间内,打印机坏了,所以这个“团建”只好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Kaneko说:“对不起,虽然我把他叫做“年会”,不过我们现在仍然在办公室。”长达一天的会议中,公司的六个员工皱着眉头对着在他们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中显示的是一份 Doc图表,而图表中数值正在稳步下降。“如果有钱,我们会在沙漠团建。但不幸的是,情况并非如此。”Kaneko与Scott Sykora于2009年成立了这家公司。截止目前,Pixite发布了八款照片编辑和设计的应用程序,每个都被苹果评为了最佳新应用,图片编辑器Tangent和设计工具Assembly还赢得过苹果公司的年终大奖。在2013年至2014年间,Pixite应用从下载量从40万涨到了310万;年度收入也翻了一番,达到94万美元。随着现金流增加,Pixite的员工从两个扩大到了六个,那时他们常一起探讨如何将公司的App都联系在一起,并发展一批忠实的用户。然而好景不长,去年下载量并不可观,Pixite的收入也随之下降三分之一至63万美元。直至有一天,公司发现自己每天只收入1000美元或更少,但他们需要日均2000美元以保持盈亏平衡。Pixite除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基金的5万美金的种子投资外,并没有任何风险储备金。去年12月,Kaneko意外地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作为一个独立的引导软件公司,我们在挣扎。如果情况没有好转,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几个月解雇一半的雇员。”他邀请我来去圣地亚哥看他们团队如何是奋斗的,Kaneko给了每一条我需要的数据,在过去的两天,他的团队把自己锁在一个房间,Pixite要么开辟一条道路前进,要么死亡。移动应用的黄金时代已过上个月,苹果公司说自应用商店开放以来,它们已经为开发人员支付了400亿美元,并创造了90万美国就业机会。超过50万个iOS开发者在创建应用程序,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很受欢迎,其门票必须抽奖才可以获得。Sykora说:“苹果创造了我们,如果苹果不存在,我们就不会有一个公司。”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的分析报告称:到2020年,应用程序可以产生每年产生1010亿美元的价值,但如同Pixite一样的App Store中产阶级却越来越少。曾几何时,Pixite是应用程序开发者的榜样,但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了少数开发商,在应用商店中竞争就好像一场赌博:有Candy Crush这样的爆款,但成百上千的应用却默默无闻。大量的社交应用以及一些需求服务仍充满活力并有利可图,比如、Netflix和Spotify。游戏也是这样,去年85%的应用分成进入了游戏开发者的口袋。Clash of Clans(游戏部落冲突)的开发者Supercell公告称2014年的收入为17亿美金。但对于大多数应用开发者而言,尤其是那些没有风险资本与优秀的营销策略的公司,一个程序卖几美金的模式已经过时了。在2011年,63%的应用程序是付费下载的,平均售价3.64美元。而去年仅有27%的应用是付费下载的,并且平均价格已跌至1.27美元。如今,想从App Store中赚钱最常需要的混合应用内购买、订阅和广告。与此同时,用户也感觉很审美疲劳。目前App Store拥有超过150万个应用程序(有160万)。但在2014年,大多数美国人每月下载应用程序数量几乎为零,根据ComScore(某数据统计服务商)的统计发现:普通人在移动设备上80%的时间只使用三个程序。盈利优秀的应用商店已经很少了,只要一旦出现,消费者就竞相下载各种软件与游戏。但这个黄金时间并不会持续太久。红点投资的风险投资家Ryan Sarver说:“增长很快就会放缓,因为人们已经有了他们需要的软件,便不再搜索了。“Pixite的兴衰史Sykora看着Pixite一系列应用销售图表,每个图表讲述同一个故事——缓慢的下降。当App Store于2008年开始出现的时候,许多互联网公司采取了观望的态度。Google、、和潘多拉都只发布了基本版本。iPhone用户在那段时间非常饥渴地想体验新的应用,通常一个月会下载超过10个应用。在最早的12个月中,有6万5千个应用程序被放上了应用商店——大多数是游戏,直到今天也是这样的情况。那时下载排行榜被一些古怪的应用把持着:卖得最好的是一个虚拟的鲤鱼池(koi pond),还有模拟喝啤酒。基础工具市场也在蓬勃发展,畅销的应用还包括水平校对器、拼写检查器和录音机。灵感的产生在2009年10月,Kaneko嗅到了一个大好机会,他建议Sykora与他一起开发一个浏览图片应用。那时候没有iPhone的本地图片浏览软件,最受欢迎的网页图片浏览器是谷歌的Picasa,通过web访问非常慢。几个月后Kaneko和Sykora开发了一个叫做“网络相册”的iPhone应用程使得Picasa可以调用它的API。iPhone优秀的相机表现培养了一代智能手机的摄影师,又因为iPhone允许开发人员访问其相机,摄影很快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应用分类。不过这些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最终都会成为IOS的本地工具例如:裁剪工具、HDR效果已经蓝牙分享照片等,还有另一种工具用于在网络共享照片。网络相册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但令人惊讶的是它盈利竟非常可观。以前Picasa的web应用程序只允许用户查看每个相册的前100张照片,但他们做出了的网络相册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发现了一个优秀的机会,而几乎没有竞争者。网络相册在用户搜索Picasa后成为第一个结果,这可是绝佳免费的推广。但他们知道这个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谷歌能有一票开发团队可以做出这样的网络相册,并一夜之间把他们的销售数据抹去。(不过事实上,直到2015年中期Google Photo才出现。)Kaneko有着非常强烈的危机意识,通常赚到的钱会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而他们却一直迫使自己走出下一步,不停地思考如何转型。App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App Store疯狂扩张并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的时代。在2010年,App Store膨胀到了225000个应用程序,那一年美国方言协会正式命名了“App”这个词。Supercell那一年在赫尔辛基成立,两年后它的游戏业务每天创造240万美元的收入。 风险资本家也跟着应用经济获得丰厚的回报,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在2011年对应用的投资增加了3倍达到了3亿美金。它投资的一个成立三年的游戏公司Ngmoco,以4亿美金的价格卖给日本的DeNA。在那个时候,一个垂直社区iPhone的摄影师开始绘制简单黑白几何图案并放到上。但这个过程体验很差:首先要从下载图片到手机上,然后再通过另外一个软件绘制。他们设计了一个包括过滤器的的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直接操作和发布Instagram。这个应用程序在应用商店被推荐了,这是一个所有开发人员梦寐以求的免费推广,它获得130万次的付费下载。随后他们又开发了两个更有创造性的应用程序,在2013年底,其中的一个获得了年度最佳应用称号,被卖出了40万次,获得了46万美元的收入。危机的出现这个收入证明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成功故事,但Pixite创始人带去的发展路径很快就花了这笔钱。他们出现明显的错误:Pixite开发的应用在专业设计者与尝鲜者之间定位尴尬、无法创建一个独特的品牌。公司没有投资广告,使得它的应用在App Store的搜索工具中很难找到。并且Pixite坚持使用一次性购买商业模式,使得他们的每一个产品都在繁荣与萧条中不停的轮回。结果这样被证明是错误的。Lightricks是一个与Pixite在很多方面很相似的以色列公司。他们也开发照片编辑工具,并起了独特的名字,并给了这款应用几美元的定价。Lightricks对旗下的主打产品FaceTune和Enlight斥巨资于营销。它专门开发了一个软件来预测它需要在Facebook广告花多少钱才能保值在畅销榜之中。这些活动由一位人工智能背景创始人牵头,并且营销团队大量由工程师组成。后来,FaceTune在商店标价为为3.99美元,并在头两年获得了超过300万的下载量,排在2014年苹果下载榜第六位。结合各种过滤器和效果的图片编辑器Enlight也获得类似的成功,去年Lightricks招聘了45个员工,有望获得每年1000万美元的收入,并在风险资本市场筹集了1000万美元。与此同时,Pixite方法暴露了另一个隐藏在付费应用的商业模式的风险——产品失败。Pixite希望每个季度发布一款新产品,设计、编程、发行每个产品的时间只有3个月,这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每年只有四个产品出来,而一个错误应用程序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公司在2014年得到了教训,他们的一个非常滞后于市场的彩色过滤器照片应用耗时四个月,但只获得24000美元的收入,尚且不足覆盖两周的费用,并且移植到安卓市场后尚未产生有意义的销售。该想想怎么活下去了在这次的年会中,Kaneko宣布了一些新闻:Pixite从一个银行获取了一定的银行信用额度,以防公司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日常费用。2015年公司开发的两款应用都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一个艺术家分享他们的工作的应用陷入泥泞,另一个矢量的设计工具也是如此。团队希望源引导艺术家的工作,激励业余摄影师使用Pixite的应用创造作品。但销售的下降引起了开发团队的恐慌,并停止工作。他们认为必须把这个产品搁置,只有开发新产品才能赚钱。谷歌2015年5月发布的Google Photos宣告了他们网络相册的死刑,他们银行只剩下了大约三个月的运营资金。新的紧迫感正在袭来,Pixite把所有的资源来开发一个类似秘密花园(一种着色书籍)的流行产品。这个产品是免费下载,但是提供了一些付费的工具以及新的着色书。大约有74万人下载了这个应用程序,但产品提供的付费工具收入表现不佳。到年会为止,下载量已经下降,被一个叫做Colorfy的竞争对手占据了搜索结果,而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扭转这个结果。“我们有什么使命宣言吗?“团队成员Guerrette问道。会议的第二天与大多数公司一样,Pixite往往每年写一个新的使命。过去一天,Kaneko在白板上草草记录下了Pixite的优先事项:白板的顶部写着“构建人们尊重的高端产品”,下方写着“活下去”。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中,他们写完了他们的新年使命:“为内心的艺术家构建一个创意工具”。随后Kaneko又写下三个要点:找到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专注、提高营销水平。公司的安卓开发Ryan Harter说:“我们去年盈利良好,因此我们变的非常理想主义,而今后我们将更多地谈论用户需求。”“今年我们也许有点太专注于保持公司活着了,所以反而不专注产品了。”Kaneko补充了一句。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移动电商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
仓配一体化
电子商务ERP软件
电子商务培训您的位置:
工具类app存亡观察
来源:书乐吐槽
作者:张书乐
每一个族群有每一个族群最爱的app,工具型的那种。
对于模特张美荧来说,“等”字,曾经是她每天最常见的关键词。过去每次为了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独家美照,她总是要等,等摄影师有空,等天公作美或摄影棚方便;拍完之后,继续等摄影师得空修片……往往这么一轮等待下来,一组新片,往往要一个月的周期才能折腾好。
现在,不用等了。和其他朋友没事吃个饭就拿美颜相机秀进朋友圈不一样,张美荧则是典型的美图手机和美拍双料粉,每天从衣柜里选择几件衣服混搭一下,就拿美图手机架好,调个定时,就能从容的自拍一番,效果并不比大片差。顺便再用美拍将自己的准备工作和拍片花絮录下来,分享在社区里,享受着粉丝们的传播……
工具类app,真的不可或缺了吗?
在美荧的生活里,工具类app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甚至超过了微信、微博这些社交应用。
每天的日程,365日历上都规划好了,而且定时提醒自己,哪些闺蜜生日了,摄影师正在赶往拍摄点路上;每月的哪几天,大姨吗不仅提前会告警禁忌事宜,而且还有各种护肤美颜和塑身的小知识分享;出门遛弯的时候,万能钥匙WiFi会帮忙省流量,墨迹天气能够给出穿衣指南;有时候与好友在家小聚,想要秀下手艺,没啥“厨师”经验的美荧就会通过好豆菜谱来“偷师”一番。
各种工具类app成为了诸如美荧这样的手机新人类的生活必须,只是每一个族群的需求不一样,如美荧的最爱是美拍,而对总在四处奔波的销售经理朱伟基来说,却变成了WPS,通过共享办公,他和正在其他地方开展业务天的小伙伴们实时在修订着原定的销售计划、营销方案……
工具类app就如同当年商务通的广告一般深刻的植入到了亿万手机用户的生活,可在另一方面,看似不可或缺的它们,却一个个的经历着生死劫。
潘石屹曾说过,现在做的一大堆几万个、几十万个app,80%是泡沫。这一点在工具类app身上尤为明显。因为,面对庞大的用户数和高活跃度,工具类app却无法有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故事,而且因为工具性往往较容易复制,使得从2013年app热开始降温后,大部分投资人都不再看好工具类app。
更准确的表述是,当下活在我们手机中的这些工具类app,其实都是从数以百十计的同质化产品中杀出来的黑马。
死亡阴影下,社交+内容不是活下去的保障
艾瑞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个月,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
95%当中,甚至包括了许多一度大红大紫的工具app。而诸如脸萌、魔漫相机、足记之类的曾引发朋友圈刷屏狂潮的现象级产品,尽管它们还活着,但今日的地位却和他们昔日受到的关注度严重不符。
一个并不太为人所知的案例是一款名为火柴盒的app,2014年初问世后,它只用一年多时间,就积累80万用户,曾闯入iPhone 音乐类应用前十名,一度力压虾米、豆瓣FM等著名的app产品。然而,这个听听歌、读读诗、看看文章的文艺类小清新工具,后来却没有继续迸发什么辉煌业绩了,只是留存在小众用户之中……
几乎所有活下来的工具类app都开始尝试跨界。在app世界里,除开游戏外,其实就可以大体区分为工具和内容两大类。而社交与内容,则是工具类app的主流突围方向。
如WiFi万能钥匙,在去年末就开始尝试将自身app的亿级流量引入到内容之中,通过在app内建设内容频道,吸引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入驻,来完成流量变现。
另一款以帮助大学生查阅各个大学的课程信息的工具类应用超级课程表,在2012年推出后,尽管因为创始人余佳文曾因为上央视的《青年中国说》而备受关注,并拿下阿里、红杉等资本大佬的投资,但仅靠工具虽然有人气却无财气,因此时下也开始走向校园社交,并试图通过跳蚤市场、线下活动等方式寻找利润蓝海。
而那些无法转换为社交或内容的工具类app则选择更加垂直的方向寻找生机,如拥有5千万用户的知名记账app随手记,就因找不到社交切入点,而开始选择面向企业市场进行挖掘。
但仅仅是这样选择社交或内容的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具类app们的生死劫,尤其是在社交大佬微信、陌陌,内容服务商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的挤压下,跨界的结果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
工具类app的成功玩法?
5月16日上午,苹果公司CEO库克现身北京,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参加苹果举办的中国开发者讨论时表示,目前美图移动端产品全球覆盖设备数已经超过10亿台,在iOS平台已有超过5亿用户。
吴欣鸿的美图系此刻已经拥有了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潮自拍等一众app,并推出美图手机这样的智能硬件产品。尽管表面上看来,走颜值路线的美图,依然是走着社交+内容的路线,通过用户UGC的方式,制造粉丝经济的大潮。
美图的成功,其实也蕴含了工具类app的另一条出路:在社交+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领先的技术,让竞品们难以短时间内“山寨”。如美图秀秀最早将PC上复杂的PS变成手机上的一键变美;美图手机早早加入智能手机战争;美拍率先推出短视频MV特效,且近期又站到了网红经济的风口上,玩美颜+直播等,每一步都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窗口期,抢先获取了用户和市场。
美图的玩法,其实是工具类app的一种成功玩法:社交+内容+技术+前瞻性。以此打造一种与微信、陌陌的泛交友、泛内容差别化的垂直社交和垂直内容。
另一种玩法则是跳出线上,走向线下。如日活跃用户4500万的墨迹天气,除了通过“时景”功能,鼓励用户通过拍摄自己所在位置的实景天气,与其他用户分享交流这种竞争力并不太强悍的社交切入外,早在2013年它就推出测试PM2.5、获得百万订单的智能硬件“空气果”,将自己在天气预报上的优势和硬件技术进行了一次结合。而在近期,它则开始将天气这一卖点和洗车服务连在一起,将内容做到了O2O的实用范畴之上。这依然是一种技术上的跨界破袭。
此外,还有合作式的玩法。如一些看似纯工具的流量管理app,近期在探索用自身的技术进入其他市场,并与其它app进行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在4G时代,流量管理的需求变大之时,如欧朋流量宝、平安WiFi就开始做起赠送流量的生意,不再试图让用户社交或创造内容,而是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碎片化的特征,试图通过流量这一人人渴求的资源,把自己变成入口,通过定向流量为合作app进行有效导流,形成一个区别于应用商店这一前置入口的后发入口。
显然,对工具app来说,社交+内容不足以支撑工具类app真正远离死亡的阴影,通过市场前瞻和技术加持,将自己在垂直领域的独特优势,变成用户实实在在能够感知的利好,或许将是更好、也是更实在的活路。
而对于模特张美荧来说,下载过的几百款工具app,最后能留在手机里的,就是好货。
张书乐 微信号:zsl 新著有《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
(转载请保留)
置顶推荐热门话题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提升用户活跃度有妙招:看各类App如何玩转“微社区”--百度百家
提升用户活跃度有妙招:看各类App如何玩转“微社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 App 日益角逐用户市场的今天,创业氛围愈演愈浓。累积更多有价值的活跃用户,是每个开发者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一款 App 在快速迭代过程中,我们要怎样既能吸引新用户眼球,又能煽老用户情怀?——“社区”。
社区是现在众多创业类 App 开发者“争夺用户”的重要阵地!而近期,“社群”概念的日益风靡,也给大热的移动互联网增加了新的元素。友盟近期上线的新产品“微社区”,可以帮助App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而通过社区中的用户行为,也能够更精准地帮助开发者做好 App 运营。
各类别 App如何玩转“微社区”?
但是,很多人虽然知道微社区“好”,具体到自己的 App 中,却不知如何使用。有很多开发者咨询我们,不知道自己的 App 做社区应该从哪些场景或方向切入。其实关键点还是得先了解你 App 用户群的兴趣点,加以提炼和场景转化,配合适当运营,即可达成目的。
接下来,友盟就结合当下几大类热门 App 的社区运营模式,给大家演示下,看人家的 App 如何“玩转”微社区!
一、工具类 App:利用微社区将“解决需求”转移为“用户运营”
工具类 App 大多以实用为主,给用户留下的印象相对来说中规中矩。用户在使用工具类 App 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特定的需求点,比如:写作软件中的文字记录存储功能、闹钟软件中的时间提醒功能。一旦功能可以被快速复制,那么被竞品赶超或替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1、从“解决需求”到“用户运营”
在工具类 App 生命周期中,开发者可以将解决单一功能需求的思路往用户运营方向转移,让用户感知不再单一。一方面可以利用微社区聚合用户,另一方面也可以感知和发现用户的衍生需求。
拿拍照类 App 举例,大多数用户使用拍照类 App 是为了修图或者美图,所以一般的拍照类 App 在解决滤镜或者美图的需求上,都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假如我们从图片社区入手,建立一些基于图片的垂直话题,在增加 App 的内容的同时,也能让 App 更加迎合用户『需求』。
比如当下火遍了朋友圈的“北(yue)京(bing)蓝”,将这个话题引入社区中,让用户不断的在北京蓝天中秀自己拍摄作品参与内容贡献,其他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评论、点赞等操作参与互动,用户在不同的需求下一边玩,一边得到某种满足。
2、了解用户刚需,帮助用户建立联系
微社区还可以帮助开发者在了解用户刚性需求的同时,帮助用户建立联系,将 To B 问题转移至 To C
案例:“WIFI 伴侣”利用微社区建立新功能。
我们内测伙伴 WIFI 伴侣就利用用户『求 WIFI 密码』的刚性需求讨论点(话题),让用户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并为用户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如图:“WIFI 伴侣”利用微社区在 App 内建立歪粉社区。
利用求“WIFI 密码”话题,用户可以在陌生的地方,随时随地根据自己所能搜到的 wifi 账号名称在“歪粉社区”中提问。如果没有这个通道给开发者的话,用户很容易在这个环节流失掉。而通过求“WIFI 密码”这个话题的引入,“WIFI 伴侣”赢得了更多原本并没有安装此 App 的用户。
二、金融类App:利用微社区打造投资理财“意见领袖”
金融理财类 App 中包含投资、股票、记账、信用卡、彩票等细分类别。友盟 2015 最新数据显示:投资、理财 App 在金融理财垂直领域中占比超过四成。
由于金融类 App 大多和理财相关,用户群的共同兴趣点较为典型,都希望财富快速增长。而理财手段众多、方法各一、且各个手段收益都随时可能受到政策、事件的影响,单纯依靠开发者自己去收集整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 App 用户群中很有可能有一些用户更加专业,开发者倒不如引导这些用户积极 UGC(用户原创内容),并给予适当奖励,来让社区有一些社群的学习的氛围,其他用户也有努力奋斗的方向。比如培养引导一些明星用户做股票分析,最佳收益的理财手段的攻略等等。
举例:我们的内测伙伴“云收益”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段,在 App 内打造了一个知识性社区。用户通过登录“社区论坛”,进入理财交流专区、谈天说地专区、平台反馈专区,和懂得理财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当下的热点话题。在金融类 App 中建立这种学习社区,可以让用户有一个自我充电的地方,同时也能帮助 App 内新加入的用户了解更多老用户平时喜欢说的话题,从而提升新用户对 App 的关注度。
如图:云收益利用微社区建立“理财交流专区、谈天说地专区、平台反馈专区”
“云收益”的用户通过在社区,对当下火热的金融话题进行交流,从而快速掌握最新信息,开发者也可以通过社区随时了解用户需求、把握用户动向。
三、视频类App:利用微社区促使已有用户群产生 UGC 并形成讨论。
近几年,视频类 App 市场基本已被瓜分完毕,光靠内容、版权的争夺已经基本不分雌雄,用户群本身兴趣点的挖掘和提炼,加以 UGC 的引导,已经是一条越来越常见的套路。
视频类的 App 的用户群特点和视频内容本身的类别有关,如果是体育类的,那么用户可能喜欢讨论某某球星,如果是电视剧或者电影内容,可能更喜欢一些剧情或者影评的讨论。
案例: A8 体育直播利用“微社区”帮助用户“约球”
微社区的内测客户 A8 体育直播利用用户群大多都是体育运动爱好者的共同点,开辟了用户自主约球的话题,将用户的社交活动从线上一直衍生至线下,多维度提升用户关系的绑定与沉淀。
如图:A8 体育开通“圈子”社区,包含:球场见、用户反馈、大话足球、篮球大联盟等小圈子。
在 A8 体育直播圈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些特定的用户群,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话题,聚集成了一个个小群体。当有热门比赛的时候,一些有共同爱好的用户就会约好时间一起观看,并且在圈子里实时讨论。这不仅增加了 App 原有用户的粘性,同时也为 App 赢得了更多爱好踢球看球赛的新用户。
比如“球场见”圈子,这个圈子在当时特别火。圈子上线以后,很多 A8 体育的老用户在圈子里约球,吸引了原本在 App 内活跃度并不高的老用户,一些因为“球场见”圈子慕名而来的新用户,也开始活跃在 A8 体育直播 App 中。
以上便是工具、金融、视频类 App 的社区简易切入方向,后续我们还会从其他垂直领域给大家介绍使用微社区的切入的方向与场景。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福利:友盟微社区现已正式上线,想要提升你的 App 用户活跃度吗?点击此处:
/?from=baidubaijia
马上体验微社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837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这些争议,周立波很少正面回应,他说他不屑
百度新闻实验室
大数据文摘
韩国今日亚洲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剑桥学校”老了!(一声叹息)-中国教育培训联盟
“剑桥学校”老了!(一声叹息)
“剑桥”老了,除了给我们“一声叹息”外,更多的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有一样机构,沉浸在过往成功的经验中不想出来,结果学校愈做愈小,生源愈来愈少,反应愈来愈慢。...
声明:& & 写这篇文章,并无任何恶意,只是为了能够客观地给广大中小机构的校长同仁阐述一种现象,引起我们在行业发展“新十年”的深切思考。在过往的十年中,我去过很多地方,培训学校快速发展的十年中,有一个品牌非常引人注目,虽然并无一家可以注册为商标,但这个学校品牌之多,却是无人能比,那就是“剑桥学校”。现在已无人考证第一家“剑桥学校”出自何方,也不知道当时是哪一位领导批准带有“剑桥学校”二字的商标是否侵犯了远在英伦的“剑桥大学”的商标权,但实实在在的,全国叫剑桥学校,而且在办学证上带有“剑桥”二字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在过往的十年,剑桥学校与当时年印量超过百万的“少儿剑桥英语”,再加上配套的合格少儿英语等级考试,为中国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推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让大家认识到了英语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也造就了十年中国教育培训业英语市场的繁荣。十年过去了,剑桥英语学校愈来愈少,笔者站在行业的角度思考,原因大概有三:一、高考政策影响。在高考政策改革中“不考英语”的谣传中,让少儿英语培训“很受伤”,不少以少儿英语为主的培训机构生源数急剧下滑,尽快随着政策明晰,家长开始理性看待孩子英语学习的时候,虽然升温,但势头已大不如以前,再加上更多品牌的介入,“剑桥”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式。二、品牌意识觉醒。笔者注意到:原来很多叫“剑桥学校”的机构正在悄悄换名,原因也是这些校长他们的品牌意识也在觉醒,特别是当年培生叫停“朗文”学校,一批借势“哈佛”、“牛津”的机构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剑桥大学并未出任何相关声明,但未雨绸缪的校长们也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纷纷抹去自己学校名称中的“剑桥”痕迹,只是继续使用剑桥系列的教材。三、单科演变全科。过往十年,是少儿英语快速奔跑发展的黄金十年,但随着市场变化,很多机构为了自身发展,纷纷由单科演变成全科,再叫“剑桥英语学校”显然已经无法涵盖自己的课程内容,改头换面也在情理之中。“剑桥”老了,除了给我们“一声叹息”外,更多的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有一样机构,沉浸在过往成功的经验中不想出来,结果学校愈做愈小,生源愈来愈少,反应愈来愈慢。望着这些当年辉煌,今日“彷徨”的老剑桥人,真诚地希望他们能从这里面走出来。作为联盟年会的策划人,十年来见证参会名单中“剑桥”系荣衰浮沉,此次年会特别针对传统少儿英语学校的三大问题,特别邀请了品牌专家门哲(解析品牌建设),中国传统少儿英语升级典型代表“爱乐奇”创始人潘鹏凯(解析传统少儿英语的互联网),单科变全科,充分利用场地,能在如此严峻形势下利润做到百分之六十的程攻(场地充分利用的‘极客’),专门为大家解疑释惑。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切入直聊群。注:如果群二维码扫描不进去,请加三位嘉宾的私友分享群(群主微信:lichuang0303,暗号:K12教育)&点击阅读原文,快捷报名【2016年郑州春季年会】!
1.微信之窗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教育培训联盟”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教育培训联盟公众号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费投资收益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