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同未登记有效吗,技术转让合同要做司法鉴定许可证有效期吗

技术转让合同的纠纷
技术转让合同的纠纷
编辑:shixisheng
  上诉人武汉xx学院因与被上诉人山东省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以下简称某某福利xx厂)技术转让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1996)鲁法经初字第7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定:日,某某福利xx厂与武汉xx学院签订了&关于dL&NPX转让协议&一份。协议约定某某福利xx厂的责任为:1.支付转让费25万元,合同盖章生效后支付7万元,小试验证后支付7万元,余款待连续生产三批合格产品后付清。2.不得转让给其他厂家生产。武汉xx学院的责任为:1.提供dL&NPX全套技术(包括工艺流程、设备一览表,中间体及成品分析和标准)。2.原料成本小试在160元/kg以下,生产原料成本在200元/kg以下。3.产品收率60%以上,产品质量:含量97~99%,白色粉末,mp151℃以上。4.指导和试生产设备调试。5.不得转让第二家。6.试生产未达到第三条,用其他一个产品代替进行。协议签订后,某某福利xx厂向武汉xx学院支付了第一期转让费7万元。同年4月,武汉xx学院向某某福利xx厂提交了一套dL&普生(NPX)工艺方框流程草图及设备一览表等技术资料。某某福利xx厂在某某xx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依据此方框流程草图绘制了三张工艺流程图纸,该图中无控制点,无物料衡算表,设备一览表内容不齐全,且多处画&涂改,但与武汉xx学院提交的有关资料相符。武汉xx学院陈芬儿教授于同年5月31日在第二张图纸上签了名。某某福利xx厂在没有正规设计及施工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据此购置设备并请当地施工队实施土建工程及旧厂房改造工程。同时派出张学军等三人去武汉xx学院做小试验证。在陈芬儿教授指导下,做了4批试验均未成功。同年7月,武汉xx学院提出改用第二套工艺,至同年底在武汉xx学院技术人员张、杨建设等人现场指导下,安装设备建成100吨/年规模生产装置车间。1996年1月,武汉xx学院派陈芬儿、张、杨建设等人到现场指导设备的调试,并两次投料试车未生产出合同约定的产品。同年2月下旬,在陈芬儿、冯秀美的指导下,进行粗品精制,也未生产出合同约定的产品。经双方协商,某某福利xx厂再派石立果、林森等四人去武汉做小试。同年3月至5月,在武汉xx学院由陈芬儿指导,用三种方法做了12批次试验,均未成功。同年5月,武汉xx学院再派张、杨建设到某某现场指导粗品精制仍未成功。同年7月上、中旬,武汉xx学院的张、万江凌在某某福利xx厂与该厂的林森等人又进行了3次小试验,均未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同年7月下旬至8月初,武汉xx学院派张、万江凌等人组织再次投料试生产,其产品经某某福利xx厂送样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验,结论为核磁谱图与主化合物结构相一致,但杂峰较多,产品不合格。并建议改进工艺。由于多次试产未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某某福利xx厂遂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依法解除合同,武汉xx学院赔偿经济损失1045万元,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
  原审法院审理过程中,曾委托山东省基本xx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武汉xx学院转让的dL&普生小试技术做了鉴定,结论为:1.武汉xx学院所提供的两套dL&普生小试工艺成果未经有关部门鉴定。2.普生合成新工艺和dL&普生合成新工艺均为小试成果。3.经技术转让所建成的100吨/年dL&普生生产装置,没有经过相应资格的xx设计单位设计,也未经设计单位审查认可,属无设计建设工程项目。4.开车技术条件不足,没有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缺少原材料、中间产物和产成品技术标准等必要的技术文件,化验室没有建立主含量、鉴别试验等重要技术指标检验手段,不能为控制生产全过程提供可靠技术依据。5.由于缺乏必要的操作规程和重要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产成品技术指标,只依靠武汉方口头指导。原材料、中间产物和产成品只做熔点和外观测验,重要技术指标不做检验,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综上原因,技术转让实施过程中建设的100吨/年dL&普生生产装置,在建成后7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多次试车、调整试车没有生产出质量合格产品,达不到合同约定的产品收率60%以上,原材料成本200元/kg以下的技术经济指标。
  原审法院审理过程中,还曾委托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对某某福利xx厂因技术转让所投入的资金等费用进行了审计和评估,其结果为:dL&普生项目总投资额为元,投资用款应计利息元(利息计算至日),两项合计元。该项目所购机器设备和新建、改建厂房现值为元。某某福利xx厂还提交了贷款银行计算的日至日止的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元(按月利率4.875&上浮50%计算)。
  上述事实有双方签订的技术转让协议,某某福利xx厂支付的部分技术转让费凭证,武汉xx学院指导下共15次小试验证记录、在某某福利xx厂三次投料试生产、两次粗品精制记录,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送样检测结论、山东省基本xx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技术鉴定,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对dL&普生技术转让项目的审计和评估报告,双方提交的技术资料、图纸等相关证据及法庭庭审笔录等证据佐证。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武汉xx学院与某某福利xx厂签订的dL&NPX技术转让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虽协议条款不够完备,但主要条款如转让的技术名称、内容、标准等以及双方权利义务规定明确,该协议合法有效。在技术协议的履行中,武汉xx学院交付给某某福利xx厂的技术资料不完备,如技术鉴定中所指出的&普生合成新工艺&和&dL&普生合成新工艺&是两个小试工艺文件,不是中试生产技术成果,同时没有提供与生产装置相符合的工艺操作规程、缺少物料衡算和三废治理方案,没有原材料规格及检验标准,没有提供该产品的标准,设备一览表内容不完整等等,致使15次小试验证均达不到合同要求,试生产未出合格产品,最终原因是其转让的技术工艺不够成熟。因此,武汉xx学院因提供的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某某福利xx厂新建和改建的普生产品装置闲置及原材料浪费等经济损失,负主要赔偿责任。武汉xx学院称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责任在某某福利xx厂的理由不能成立,其反诉请求该院不予采纳。某某福利xx厂在收到武汉xx学院提交的技术资料后,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正规设计或将自己绘制的图纸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可,致使有关技术方面的缺陷未及时发现,盲目实施新车间和旧厂房改造工程,对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有一定责任。武汉xx学院的技术人员未对某某方的做法进行正确指导,反而派员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应对技术转让及试生产负主要责任。该院依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二)项、第四十条第(一)项及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实施》第三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第一款、第七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判决:一、原告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与被告武汉xx学院签订的dL&NPX转让协议予以解除。二、被告武汉xx学院赔偿原告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经济损失元。三、原告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自负经济损失元。案件受理费62260元,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负担38199元,武汉xx学院负担24061元。反诉费551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财产保全费52250元,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负担31350元,武汉xx学院负担20900元。技术鉴定费2000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审计评估费100000元,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负担40000元,武汉xx学院负担60000元。
  武汉xx学院不服上述判决,向本院上诉称:1.原审赖以判决的基础和核心证据&技术鉴定报告&不具有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鉴定主体无技术鉴定资格;鉴定报告的依据和结论无xx理论基础支撑;鉴定对象错误。因此,该技术鉴定报告无证据效力,不能采信。上诉人的技术早已于日通过了江苏省医药管理局主持的技术鉴定,并列为省重点科技项目,进行了20t/年规模中试和工业化生产,其可靠、成熟性不容置疑。2.原判在事实认定上与客观真相相违背。原判认定&武汉xx学院提出改用第二套工艺&,而事实是被上诉人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主动提出来的;原判认定&在武汉xx学院由陈芬儿指导,用三种方法做了12批次试验,均未成功&,也与事实不符。所谓的12批次试验根本不是进行普生工艺的验证实验,而是因为被上诉人人员xx知识贫乏,为了加强其人员的技术承受能力而进行的xx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技术岗位培训;原判认定&林森等人进行了三次小试验,均未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而事实是前两次均已得出合乎要求的试验结果。3.被上诉人未依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项目审批、规划、立项等必经程序,盲目上马,其过错明显,理应承担相应责任。4.根据协议第二条第6项约定,上诉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是用其他产品替代原产品;根据协议第一条第1项约定,被上诉人负有对所转让的技术进行小试验证的义务,被上诉人未经小试验证即进行设备投资、安装并强行生产,其造成的损失应全部由被上诉人承担。而原审法院判令上诉人承担赔偿责任,显属错误。5.原审所引用的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作出的财务鉴定报告不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应重新审计。为此,上诉人请求本院对本案所涉技术问题进行重新鉴定,并依法改判。某某福利xx厂答辩称:1.从合同约定的内容看,上诉人所转让的技术应该是连续生产出三批合格的产品,并不仅仅是提供实用、可靠的技术。2.山东省基本xx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是经批准取得资质的xx专业技术监督检验单位,两位鉴定人是多年从事xx技术研究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技术鉴定资格。3.技术鉴定报告是在收集大量证据,并到现场实地勘察的基础上作出的,其内容是符合实际和客观公正的。4.原审认定被上诉人&对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有一定责任&是错误的,应由上诉人对本案纠纷负全部责任。综上,上诉人的上诉理由没有事实依据,应依法予以驳回;原审判决的部分错误应依法予以改判。
  本院查明: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属实。另查明:武汉xx学院在一二审均提交了编号为苏药徐鉴字(1995)6号普生&项目鉴定验收证书&,以证明其转让的dL&普生小试工艺技术系成熟、可靠的技术。经查实,普生&项目验收鉴定证书&是由江苏省医药管理局对案外人徐州第三制药厂和武汉xx学院完成的普生20吨/年中试技术组织鉴定验收而制作的。该证书记载的普生技术的研究过程为:&我厂(指徐州第三制药厂)于1990年初开始立项进行(普生)新工艺的研究,1992年与武汉xx学院联合开发,当年5月进行小试工艺交接,1994年该项目被列为省重点科技项目,并进行20吨/年规模的中试,1995年2月完成,总收率(以&&酚计)55.6%&。证书载明的有关双方对该项目的贡献为:徐州第三制药厂:完成小试工艺改进,工业化试验等;武汉xx学院:完成小试工艺。这表明武汉xx学院1992年5月提供给徐州第三制药厂的普生小试工艺技术尚不是成熟、可靠的小试技术。而武汉xx学院称其按合同提供给某某福利xx厂的dL&普生技术资料《普生合成新工艺》,其载明的时间则是1992年4月,正是改进前的普生小试技术。
  还查明:日至同年5月1日,在陈芬儿指导下,某某福利xx厂派该厂职工石立果、林森等4人到武汉xx学院就第二套dL&普生工艺技术进行了12批次试验。其中,3月11日至3月14日进行的4个批次试验采用的是&重排法&,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微黄色固体,其他项目未检测。3月24日至3月26日进行的3个批次试验采用的是&缩合醛合成法&,没有做出结果。4月10日至5月1日进行的5个批次试验采用的是&PPB&产品法&,试验结果分别为:4月10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白色粉末,熔点150~156℃,收率35.9%;4月16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微黄色固体,熔点153~155℃,收率46.49%;4月20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微黄色固体,熔点141~144℃,收率46.49%;4月24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咖啡色固体,熔点135~144℃,收率65.0%;5月21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咖啡色固体,熔点150~152℃,收率21.2%。5个批次的产品含量均未检测。日至同年7月19日,武汉xx学院派张、万江凌到某某福利xx厂就dL&普生工艺技术进行3次小试验,结果分别为:7月8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浅白色固体,熔点156~157.5℃,收率22.7%;7月11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白色固体,熔点156~158℃,收率47.7%;7月19日,试验出的产品外观为灰色固体,熔点154~157℃,收率28.4%。三次试验的产品含量均未检测。三次试验结果表明,所生产出来的dL&普生产品,其外观、收率等项技术指标均达不到合同约定的要求。
  本院经审理认为,从武汉xx学院与某某福利xx厂签订的&dL&NPX转让协议&第一条第1项和第二条第2项的约定看,武汉xx学院所转让的dL&普生技术尚属于小试技术。武汉xx学院的主要义务是:提供dL&普生全套技术;小试和试生产要达到合同约定的经济技术指标;试生产未达到合同约定的经济技术指标,用其他一个产品代替进行。但是,从查明的事实看,武汉xx学院交付给某某福利xx厂的dL&普生技术资料并不完备;该项技术经过数次小试验证均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武汉xx学院也没有用其他产品予以替代。因此,本案无需通过技术鉴定,即能认定武汉xx学院的违约责任,武汉xx学院要求本院对所争议的技术进行重新鉴定的主张,本院不予采纳。武汉xx学院以普生合成新工艺已通过江苏省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鉴定验收来证明其转让给某某福利xx厂的dL&普生技术是成熟、可靠的技术,而普生&项目鉴定验收证书&恰恰证明其转让给某某福利xx厂的dL&普生技术是未经改进的小试技术。武汉xx学院称日至同年5月1日在武汉xx学院所做的12批次试验不是小试验证,而是为某某福利xx厂培训人员,但无论是小试验证还是培训人员,试验结果均表明所进行的12批次试验是不成功的。武汉xx学院称日至同年7月19日在某某福利xx厂所做的三次小试验,其中前两次的试验结果已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相反,某某福利xx厂提供的证据表明,三次试验的结果均不符合合同要求。武汉xx学院还称改用第二套工艺是由某某福利xx厂提出的,而不是武汉xx学院提出的,但却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而改用第二套工艺无论是由谁提出的,均不能免除武汉xx学院依约提供dL&普生技术并使所生产的产品达到合同约定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责任。原审委托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所作的《鉴定报告》,程序合法,内容真实,并经当庭质证,原审采信该《鉴证报告》并无不当,武汉xx学院要求对本案重新进行审计的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采纳。根据原审法院委托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所作的审计结果,某某福利xx厂投资该项目造成实际损失为元,加上贷款银行计算的日至日期间的贷款利息元,合计损失为元。由于武汉xx学院在对所转让的技术没有完成小试验证的情况下,即指导某某福利xx厂购置、安装、调试设备,盲目试生产;同样,某某福利xx厂在小试验证没有完成且没有正规设计及施工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即购置设备,并请当地施工队实施土建工程,因此,双方对造成这一损失均负有同等的责任,应各半承担损失。武汉xx学院关于某某福利xx厂未依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项目审批、规划、立项等必经程序即盲目实施,应承担相应责任的上诉理由成立。但是,武汉xx学院以此为由,主张不承担本案的任何赔偿责任,并由某某福利xx厂自负因未经小试验证而投产所造成的全部损失,理由不足。原审法院虽对某某福利xx厂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本案损失的扩大作了认定,但判决武汉xx学院与某某福利xx厂按六四比例分担本案损失有失公平。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基本正确,但对损失分担部分的处理应予适当调整。上诉人的部分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本院依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第四十条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1996)鲁经初字第74号民事判决主文第一项。
  二、撤销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1996)鲁经初字民事判决主文第二、三项,以及一审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审计评估费负担部分。
  三、武汉xx学院赔偿某某福利xx厂经济损失元,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付清。其余损失,由某某福利xx厂自负。
  本案一审本诉案件受理费6226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20056元,某某福利xx厂负担42204元;财产保全费5225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15611元,某某福利xx厂负担36639元;技术鉴定费2000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审计评估费100000元,由武汉xx学院和某某福利xx厂各负担50000元;本案一审反诉案件受理费551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6226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20056元,某某福利xx厂负担42204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附:dL&普生技术转让合同纠纷案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1996)鲁法经初字第74号
  原告(反诉被告)山东省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住所地:山东省某某市郊区邱家店镇逯家庄。
  法定代表人钱继东,厂长。
  委托代理人于连孔,某某衡昌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段成利,某某郊区邱家店村村民。
  被告(反诉原告)武汉xx学院。住所地: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路366号。
  法定代表人蒋子锋,院长。
  委托代理人陈芬儿,武汉xx学院教授。
  委托代理人陈松平,湖北省法律事务中心第七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山东省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以下简称某某福利xx厂)与被告武汉xx学院技术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某某福利xx厂的法定代表人钱继东,委托代理人于连孔、段成利,武汉xx学院的委托代理人陈松平、陈芬儿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某某福利xx厂诉称:日,我厂与被告武汉xx学院签订一份技术转让合同,明确了双方之间权利义务,按被告武汉xx学院技术负责人陈芬儿的安排,自同年5月开始土建工程,8月竣工,总造价约86万元。同年5月开始购置设备,进行设备安装,11月设备安装完毕,总造价330余万元。同年10月开始试生产,日由陈芬儿主持了投产剪彩。后经多次投料生产,至今未出合同规定的产品,致使480余万元的厂房、设备闲置,经济损失达560万余元,我厂濒临倒闭破产。请求法院判令依法解除合同,赔偿经济损失1045余万元,承担全部诉讼费。
  被告武汉xx学院反诉称:武汉xx学院与某某福利xx厂于日共同签署了一份技术转让协议,约定由武汉xx学院向某某福利xx厂提供dL&NPX技术。但在协议履行进入到试产阶段,某某福利xx厂却单方解除合同,致使协议无法继续执行,某某福利xx厂违约行为不仅使武汉xx学院的转让费无法获得,且造成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损失,致使武汉xx学院其他转让项目无法进行,共造成经济损失2万余元。请求某某福利xx厂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支付转让费18万元,并承担滞纳金、诉讼费,要求继续履行原协议。
  经审理查明:日,某某福利xx厂与武汉xx学院签订了关于dL&NPX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某某福利xx厂的责任:1.支付转让费25万元,合同盖章生效后支付7万元,小试验证后支付7万元,余款生产成连续三批合格后付清。2.不得转让给其它厂家生产。武汉xx学院的责任:1.提供dL&NPX全套技术(包括工艺流程、设备一览表,中间体及成品分析和标准)。2.原料成本小试在160元/kg以下,生产原料成本在200元/kg以下。3.产品收率60%以上,产品质量:含量97%&99%,白色粉末,mp151℃以上。4.指导和试生产设备调试。5.不得转让第二家。6.试生产未达到第三条规定,用其它一个产品代替进行。协议签订后,某某福利xx厂向武汉xx学院支付了第一期转让费7万元人民币。同年4月,武汉xx学院向某某福利xx厂提交了一套dL&普生工艺方框流程草图及设备一览表等技术资料。某某福利xx厂在某某xx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依据此方框流程草图绘制了3张工艺流程图纸,该图中无控制点,无物料衡算表,设备一览表内容不齐全,且多处画&涂改,但与武汉xx学院提交的有关资料相符。武汉xx学院陈芬儿教授于同年5月31日在第二张图纸上签了名。某某福利xx厂在没有正规设计及施工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据此购置设备并请当地施工队实施土建工程及旧厂房改造工程。同时派出张学军等3人去武汉xx学院做小试验证。在陈芬儿教授指导下,做了4批试验均未成功。同年7月,武汉xx学院提出改用第二套工艺,至同年底在武汉xx学院技术人员张、杨建设等人现场指导下,安装设备建成100吨/年规模生产装置车间。1996年1月,武汉xx学院派陈芬儿、张、杨建设等人到现场指导设备的调试,并两次投料试车未生产出合同约定的产品。同年2月下旬,在陈芬儿、冯秀美的指导下,进行粗品精制,也未生产出合同约定的产品。经双方协商,某某福利xx厂再派石立果、林森等四人去武汉做小试。同年3月至5月,在武汉xx学院由陈芬儿指导,用三种方法做了12批次试验,均未成功。同年5月,武汉xx学院再派张、杨建设到某某现场指导粗品精制仍未成功。同年7月上、中旬,武汉xx学院的张、万江凌在某某福利xx厂与该厂的林森等人又进行了3次小试验,均未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同年7月下旬至8月初,武汉xx学院派张、万江凌等人组织再次投料试生产,其产品经某某福利xx厂送样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验,结论为核磁谱图与主化合物结构相一致,但杂峰较多,产品不合格。并建议改进工艺。
  在审理中,本院委托山东省基本xx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武汉xx学院转让的dL&普生技术做了鉴定。该鉴定按技术转让合同的约定,从技术的原理、设计、工艺方法和必要的技术资料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鉴定,其结论:1.武汉xx学院所提供的两套dL&普生小试工艺成果未经有关部门鉴定。2.普生合成新工艺和dL&普生合成新工艺均为小试成果,未经过中间放大试验,不是生产技术成果。3.经技术转让所建成的100吨/dL&普生生产装置,没有经过相应资格的xx设计单位设计,也未经设计单位审查认可,属无设计建设工程项目。4.开车技术条件不足,没有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缺少原材料、中间产物和产成品技术标准等必要的技术文件,化验室没有建立主含量、鉴别试验等重要技术指标检验手段,不能为控制生产全过程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5.由于缺乏必要的操作规程和重要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产成品技术指标,只依靠武汉方口头指导。原材料、中间产物和产成品只做熔点和外观测验,重要技术指标不做检验,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综上原因,技术转让实施过程中建设的100吨/dL&普生生产装置,在建成后7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多次试车、调整试车没有生产出质量合格产品,达不到合同约定的产品收率60%以上,原材料成本200元/kg以下的技术经济指标。
  审理中本院还委托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对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因技术转让所投入的资金等费用进行了审计和评估,其结果为:dL&普生项目总投资额元人民币,投资用款应计利息元人民币(利息计算至日),两项合计元人民币。该项目所购机器设备和新建、改建厂房现值为元人民币。
  某某福利xx厂还提交了贷款银行计算的日至日止的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元(按月利率4.875&上浮50%计算)。
  上述事实有双方签订的技术转让协议,某某福利xx厂支付的部分技术转让费凭证,武汉xx学院指导下共15次小试验证记录、在某某福利xx厂3次投料试生产、两次粗品精制记录,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送样检测结论、山东省基本xx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技术鉴定报告,山东省光大审计师事务所对dL&普生技术转让项目的审计和评估报告,双方提交的技术资料、图纸等相关证据及法庭庭审笔录等证据佐证。
  本院认为:武汉xx学院与某某福利xx厂签订的dL&NPX技术转让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虽协议条款不够完备,但主要条款如转让的技术名称、内容、标准等以及双方权利义务规定明确,该协议合法有效。在技术转让协议的履行中,武汉xx学院交付给某某福利xx厂的技术资料不完备,如技术鉴定中所指出的&普生合成新工艺&和&dL&普生合成新工艺&是两个小试工艺文件,不是中试生产技术成果,同时没有提供与生产装置相符的工艺操作规程、缺少物料衡算和三废治理方案,没有原材料规格及检验标准,没有提供该产品的标准、设备一览表内容不完整等等,致使15次小试验证均达不到合同要求,试生产未出合格产品,最终原因是其转让的技术工艺不够成熟。因此,武汉xx学院因提供的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某某福利xx厂新建和改建的普生产品装置闲置及原材料浪费等经济损失,负主要赔偿责任。武汉xx学院称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责任在某某福利xx厂的理由不能成立,其反诉请求本院不予采纳。某某福利xx厂在收到武汉xx学院提交的技术资料后,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正规设计或将自己绘制的图纸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可,致使有关技术方面的缺陷未及时发现,盲目实施新车间和旧厂房改造工程,对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有一定责任。武汉xx学院的技术人员未对某某方的做法进行正确指导,反而派员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应对技术转让及试生产失败负主要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二)项、第四十条第(一)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第一款、第七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原告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与被告武汉xx学院签订的dL&NPX转让协议予以解除。
  二、被告武汉xx学院赔偿原告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经济损失元人民币。
  三、原告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自负经济损失元人民币。
  案件受理费62260元,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负担38199元,武汉xx学院负担24061元。反诉费551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财产保全费52250元,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负担31350元,武汉xx学院负担20900元。技术鉴定费20000元由武汉xx学院负担。审计评估费100000元,某某市郊区福利xx厂负担40000元,武汉xx学院负担60000元。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技术转让合同的纠纷相关推荐
[技术转让合同的纠纷]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5918" data-title="技术转让合同的纠纷"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屋抵押合同未登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