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如何应对宝能用了什么方法应对 宝万之争

宝万之争,万科赢了?
中国企业家杂志
在目前的万科股权结构中," 宝能系 " 持有 25.4%,华润集团持股 15.29%,中国恒大持股 14.07%,万科管理层通过金鹏计划持股 4.14%,万科企业股中心通过德赢资管计划持有 3.66%,万科工会持股 0.61%。按照 1 月 11 日的 A 股、H 股收盘价,万科的总市值超过 2200 亿元。拿下华润持有的股份,即使有所折让,可能也需要 300 亿资金。 而 19 家深圳市属国企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规模只有几百亿元,根本没有入局万科的实力。只有 2 家企业具备相关实力,即深圳地铁集团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今日午间,有消息称,深圳地铁将接盘华润系所持股份。看来,很有可能,深圳地铁将重新入局万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当然,与 " 资产注入 + 定向增发 " 方案不同的是,此次入局,深铁需要花真金白银来购买股份。根据万科的股本结构,深铁拿下华润股份后,即使万科的两个资管计划与万科工会均与深铁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总持股比例仍与宝能系所持股份有 1.7% 差距。即如若深铁需要马上控盘,则仍需要增持近 2 个百分点,所费又是数十亿元。但如此一来,万科的控制权只是暂时有了定论,其背后的风险并未完全剔除。如若要根本解决万科股权分散的问题,大股东可能需要更大的股比,而宝能系、恒大在退出时,则得尽量分散出货,最好也卖点给新大股东。如此一来,深铁的成本就更高了。所以说,万科股权之争,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一个方向,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各位股东揭晓。并且,随之而来的是,此次深铁果真入局万科,必须要经历数百亿资金的考验。根据深铁公司网站信息,截至 2016 年 9 月末,深铁的总资产约 2748 亿元,净资产约 1823 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 33.65%,看起来确实实力不凡,但其账面上未必就有数百亿的可动用资金,毕竟深铁还得保证正常的经营活动。公开资料中,可考的深铁财务数据截止到 2015 年一季度末,当时,该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 285 亿元。郁亮曾说万科股权之争像一部连续剧。回过头来看,其实每集背后都有财计的表演。从险资通过资管计划来撬动杠杆,到地产公司通过高负债、混业经营来输血,若此次深铁再次入局,背后可能还会有大规模的融资活动。当然,对于获得了政府支持的深铁来说,钱应该并不难解决。
之前市场对特朗普财政刺激抱有期许,现在人们质疑财政刺激或许根本就不会面世。从记者会后“美元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
&来源:iMarkets
一头母猪现价100元,把它分成100份股票出卖,每股应是一元。这一小学生都不会算错的题目在股市上就会走样了。
&来源:百度百家
融资难,是中小微企业壮大的桎梏,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屏障。助其打破桎梏,需要战略眼光,更需要陪伴产业成长的工匠精神。
&来源:东方网
新浪财经讯 1月12日消息,两市多头无力反攻,沪深均翻绿。截止发稿,沪指报3127.49,跌0.3%;创业板报1937.34,跌0.01%。
&来源:新浪
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已报道的大多数高容量、长循环性能锂硫电池的硫含量较低...
&来源:电池中国网
新浪财经讯 1月12日消息,沪深两市翻红,与昨日成交量有所增加。截止发稿,沪指报3144.27,涨0.24%;创业板报1943.94...
&来源:新浪
新华社和央视质疑每天三个新股发行速度。看似对次新股利好。但现在的人都不傻。已经打了一棒子。
&来源:股市汇金
商务公寓和住宅是同一条绳索上的两个方向。深圳过去一年中被“3.25新政”和“10.4新政”两轮调控所分割,限购社保缴纳年限从一年变为五年。
&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青年网太原1月12日电(王子瑞 冯永伟) 日前有网民爆料称山西运城盐湖区一化工厂发生工人中毒事故,贴出的照片显示...
&来源:中国青年网
"曾经的掘金地,如今的万人坑,次新股前后命运的转变也就不到2个月。回顾年间的,次新股也曾在IPO大提速的背景下惨遭屠杀。
&来源:老虎财经从君万之争到宝万之争 这22年 万科和王石究竟发生了什么?_青年创业网
从君万之争到宝万之争 这22年 万科和王石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来我们没有打算跟万科股权争夺战这个热点,虽然它被认为是这十几年来最重的一场商业大战,且看起来,短期内,后无来者。万科是一家很优秀和令人尊敬的公司,这里的优秀和尊敬在于它很有意识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去尝试设计用机制的运转代替个人意志;但它同时也是有小缺憾的公司,缺憾在于它一直强调自己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却在这几天被推上舆论浪尖的时候,最终无法脱离一个创始人-----王石与几大股东之争,这样的窠臼。
  在去年的12月18日,我们曾经发过一篇文章( 点击 这里 查看 ),提醒者股权设置的重要,好在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我们其实看到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平心而论,走得还是满好的&&起码今天的者已经有很强的商业意识去对待股权或期权的划分与设置。他们大体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去探究这里面是否存在任何的&不可抗力&与相应的解决之道大概是哪些。
  最后,我们源于以下两个原因还是打算将这篇关于万科之争,没有评论只有时间轴的文章发出来: 一来,我们认为如果剔开评论与分析,剔开感情色彩,看看每个时间轴上万科到底做了什么还是很有考证意义的&&我们的时间轴对比了数年前的君万之争,如果读者有心,是可以看出为什么上次王石赢了,而这次却如此坎坷叵测。
  二来,我们打算发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无奈地发现,我们确实还是一个爱追热点的公号。所以,以下,enjoy:
  「 君万之争 」
  日万科成功发行B股。
  1994年 3月30日上午&&君安证券总经理和副总张汉生同王石进行意见交涉。要求将万科董事会进行改组,并且要召开新闻发布会。
  旋即,王石联系所有董事,告知突发的意见会,征求对策。 经过核实,发现发起者为第一大股东新一代、中创、海南证券等三家董事。 王石马上同新一代、中创及海南证券三家最高管理层联系,新一代高层表示不能参加发布会。王石转而联系中创总公司王越陇,对方表示总部不清楚中创代表的&发起意见会&等行为,并且对这种形式持否定态度。最后接通海南证券公司文哲,对方表示自己既不支持这种新闻发布会行为,也不表示明确否定,毕竟仅有口头约定,没有权威授权书,目的在于不让任何人在这次纷争中显得难看。
  王石地发现了在这次纷争中,董事长同董事之间的问题。他马上联络其他董事,获得他们支持,然后再一次同管理层进行交涉。
  3月30日下午,君安证券委托4家公司(共持有万科总股份的10.73%)发起《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提出对万科的业务结构和管理层进行重组。全文一万余字,行文中激烈指出了万科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记者会上,王石直接作出反击,首先指出倡议书中的改革建议同万科前日召开的董事会决议有80%以上的相似度。认为君安证券所指出的万科在经营上的问题,如多元化,可能是弱点,更可以是特点。之后宣布次日下午两点,万科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然后进行正式回应。
  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王石交代郁亮申请3月31日停牌。
  3月30日下午5时&&万科联系新一代的王西甫,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王西甫告知王石,一切都源于一个月之前,四家发起股东与君安所签署的保密协议,表示不能走漏有关&意见会&的任何风声,在明确了君安的目的之后,王石要求王西甫签署了一张退出声明。
  30日晚,新一代发出退出倡议的声明。
  3月30日晚10点&&王石从君安证券张国庆处获知,之前王西甫已经签署了一份新一代授权君安作为改革倡议行动的财务顾问的委托书,明确规定,这项授权在6个月之内不可撤销。
  万科,3月31日发出停牌申请。
  3月31日清晨&&王石着手联系顶尖法律顾问,针对前述王西甫签署之授权书进行工作。
  3月31日上午&&《深圳特区报》全版刊载君安《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同一张报纸上刊载着张西甫宣布新一代退出倡议声明。王石试图通过营造社会舆论,让君安面临困境。
  3月31日下午2时&&王石于水贝二路工业大厦会议室,展开反击。表示万科对君安在多份报刊上刊登《告股东书》和《改革倡议》的做法有很多疑点。申明新一代企业在30日决定退出联盟,31日发表了取消了授权君安作为财务公司的声明;海南证券表明从未书面正式委托君安作为财务顾问进行此类活动。并且针对君安在倡议书中的多项问题进行了回击,从专业性、现实性等角度指出了对方漏洞。
  并且,万科方面在会上最后明确表示,在已停牌基础上,向深交所申请第二天继续停牌。
  3月31日下午3时&&新一代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授权君安为财务顾问而后取消的始末发展,随后进行了重新授权,王石成为了新一代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
  然而新一代最初将6.2%的股权委托给了君安,君安手中的股票同新一代加在一起不到10%,此时,海南证券1.1%的股权显得极为关键。市政府投资管理公司掌握的2%的国家股份也显得异常重要。
  4月1日&&郁亮前往海南岛,寻求海南证券老总文哲支持,同时万科向深交所申请继续停牌,深交所总裁夏斌责令星期六必须复牌。
  申诉无果之后,王石联系身在海南岛的郁亮,直飞北京中国证监会。与此同时,王石直奔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寻求2%的国家股份的支持。夏德明了解事件来龙去脉之后,决定弃权。
  之后,郁亮带回消息,证监会同意万科股票继续停牌。
  4月2日&&海南证券老总文哲授权海南证券发表声明,表示海南证券从未授权委托君安发起此事,如若再冒用其名,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股票继续停牌。
  4月4日上午&&万科股票开盘,轻微上涨。
  4月4日下午&&王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众人宣布:&君万之争已经结束。&之后,君安再有任何声明、座谈,万科一概不理。
  「 宝万之争 」
  22年过去了,去年年底的&宝万之争&,为最近几日的腥风血雨埋下伏笔。今年6月万科和一直被视为其有力支持者的华润之间的联盟似乎出现了嫌隙。宝能系随后联手华润&对付&万科,这其中也有一些很关键的时间点。
  2015年7月&&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前海人寿取得万科共10%的股份,一举成为万科第二大股东。
  2015年8月&&前海人寿增持股份,股份额已经达到15.04%,华润并未增持股票,万科的第一大股票易主。然而上次易主还是在1995年。
  日&&华润增持股份,达到15.29%,重新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万科第一大股东再次易主。到了2015年12月,钜盛华、前海人寿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8%。并且在之后的时间内,持股比例持续上升。
  日&&王石提出要同华润置地商谈,试图阻止宝能系逐步成为大股东的道路。明确表示自己对&宝能系&不欢迎,理由在于&宝能系&信用不足。次日,宝能集团发表声明回应王石质疑,表示集团恪守法律,相信市场力量。
  日&&万科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安邦保险成为重要股东。安邦保险之前购入股份约占5%。声明表示万科非常欢迎安邦保险成为万科的重要股东。
  日,万科发布公告,表示自己A股将继续停牌。
  10天之后,万科表示无法按时复牌,因为相关工作很难在1月18日之前完成,申请继续停牌。
  日,华润置地发表声明:傅育宁表示华润全力支持万科。
  日,万科再次发布公告,称拟以新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深圳地铁资产。然而之后17日之时,华润集团股东表示,万科与深圳地铁额合作没有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及决议。这也拉开了华润同万科管理层矛盾的序幕。
  日,郁亮拜访华润,结果不甚理想。
  6月12日,初步确定万科不会在6月18日钱复牌,但是会在6月17日左右向深交所提交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预案。
  6月17日,万科召开复牌前的董事会会议,审议万科和深圳地铁的重组预案,董事会7票同意通过了预案。
  然而次日,华润集团发布正式公告,表示三名董事对于投票结果强烈不满,双方矛盾开始逐渐进入了白热化。
  6月22日,华润置地就万科的重组预案向五个监管部门提出抗诉。
  6月23日,钜盛华、前海人寿深夜发表声明,明确反对该重组计划,华润重申自己的反对立场。华润和宝能系正式联手,也宣告了华润和万科的友谊的尽头。
  6月26日,万科确认收到宝能系提出包括罢免王石、郁亮等10位董事及2位监事在内的12项议案。
  6月27日,万科旗下公众号&万科周刊&发表文章《致万科合伙人的一封信:同心者同路》,在这篇文章中万科指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最基本特征&;但同时,该文亦强调优秀的管理团队是资本争夺的资源,而不是排斥的对象,人才和知识才是企业制胜的根本。
  当日下午,万科2015年度股东大会在深圳万科总部召开,重点为审议表决2015年年报,并不涉及此前宝能提出的罢免高管事项。王石、郁亮等管理层出席,在郁亮分享了2015年万科取得的一些主要业绩后,万科管理团队开始接受现场小股东和媒体的提问。
  王石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宝能系&提出罢免议案,乃是对万科过往历史的彻底否定,相信监管会有所表态。同时,万科总裁郁亮表示,尊重每一个股东按公司章程规定行使股东权利,但罢免议案确实已对万科管理团队及公司正常经营造成很大困扰。郁亮表示目前公司压力很大,会尽力维持,同时郁亮称现在担心的不是王石的去留,而是普通员工的人心散了。
  相比之前的事件,这次的纷争显得更为旷日持久,牵扯的利益方更多。其余事项将如何发展,时间会逐渐有其答案。
最新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任志强:万科那点事绝不是宝万之争
正在加载...
文:任志强过去的一年里和相关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中央改变了对投资、投机购房的态度,从打击、限制到鼓励。这是个根本性转变。自十四大鼓励个人财产性收入以来,住房是最基础的财产性收入,却一直被打击与限制。如今终于被正名了!很快将陆续出台有利于市场交易的政策。二是媒体中称为“万宝”之争的事件。至今还没有个最终结果。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与猜测。我不是这次事件中的当事人,也不完全了解情况。但鉴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媒体都希望我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个专门挑事的潘石屹,总想考验我的智慧。三番五次的在上让我评论这一事件。还说最纠结的不是王石与宝能而是我。我没有万科的一股股票,也早没有利益关系了。无论结果如何关我屁事?我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首先这绝不是“万宝”之争。我曾对一个记者说:哪有大股东与持有的资产竞争的道理。万科不过是宝能收购的标的物。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是与华润的争夺。如果说控股股东与管理层有矛盾,并非是争夺万科。而是争夺资本与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至少目前不能说这个企业是属于管理层的。尽管他们有少量的股权。但他们主要还是职业经理人!而非因投资人地位而获权参与经营管理的。一、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如何解决企业发展和利益冲突的问题,确实有过许多变化。1、最初的资本投入者,或说股东,同时也是经营者。这两者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股东利益也是经营者利益。因此股东利益第一和唯一。2、当股东与经营者利益与职工(被雇用者)利益发生冲突时,股东开始关注兼顾职工利益。于是许多国家有了保护职工利益的法律。如德国、日本。徳国甚至没有股权的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也会进入董事会或管理层。3、当有了职业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制之后,二八定律让职业经理人有了特殊的地位,也有了对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期权激励机制。4、当股权上市并多样化时,又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经理人可能控制企业,并用操纵财务与股票的手段谋求利用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不合法利益。如“安然“事件。于是许多企业取消了股、期权激励。重回股东利益第一。5、股权自由交易中,也可能出现大股东操纵和利益输送的问题。因此法律更注重保护所有股东利益一律平等,尤其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兼顾经理人与职工利益。6、许多企业的创立来自于经理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用他们的优势去吸引投资者。此时,大多数投资者是财务性投资,因此最核心的是保护拥有创新想法和专业技术的经理人。于是又有了“毒丸计划”的法律。7、市场竞争让企业形态不断变化,股东、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也随各种情况不同而变化。有资本说了算的,也有创业经理人说了算的。资本与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二、啥是职业经理人1、字典上没有职业经理人的词汇。通称有专业管理技能的非投资者。也是被资本雇用,从事委托管理的高级经营者。常常被授权代表资本做出决策。2、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是从没有劳动力、人力资本市场,在改革之后才发展的。许多企业则是先靠经理人创业之后,才引入资本或进入资本市场的。因此出现两类经理人。一类是没有资本,但创立了企业和品牌的。企业与品牌和经理人的品行、能力、声誉、影响紧密结合的。资本进入时依赖于经理人。一类是先有企业、资本,逐渐培养出来的、或外来的经理人,他们更多依赖于资本。3、一般而言,经理人是被资本雇用的关系。大多是资本选择合适的经理人。少量是经理人选择中意的资本。4、经理人也有自己的权利。他可以选择有利于个人发挥最佳作用同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本。当然也有权拒绝资本的选择。拒绝包括阻止资本进入或拒绝接受委托雇用。5、通常创建企业和品牌,并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经理人才有拒绝或阻止某些资本进入的选择权和实力。他们可以用联合其它股东、不断扩增等手段,让想控制公司的股东耗尽实力,增加控制成本。6、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挡合理合法在资本市场公开交易中进入的资本。那么当控股资本与经理人意见无法协调一致时,经理人可以选择离开。但通常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损失。(如股票下跌)大多投资者是不希望两败具伤的。三、资本收购什么1、资本可以以收购企业的资源为单一目标。无论这个企业的现状如何。资源中包括:垄断牌照、稀缺矿产资源、厂房、生产线、土地、专利技术等。这与经理层好坏无关,也于企业的资本实力无关。收购者用自有的经理人团队、资金和市场竞争优势去获利。(包括收购地产项目公司,上市壳公司等)2、资本可以收购经理人团队,用资金支持优秀的经理人团队,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并获取长期利益。(如当年华润收购)3、资本可以收购企业或产品的品牌,包括市场份额、信誉、影响力等。以提高资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借扩大品牌获利。(包括服装、化妆品品牌)4、资本可以收购创新概念或单一技术。仅做为风险投资或财务投资。依靠创新者发财。(如大量天使投资)5、资本可以综合性收购。有些企业资源、品牌与经营者无法分割。要通盘考虑其效益的最优性。(如华润收购万科)6、有些资本的合并收购是相关企业的优势互补。即可减少直接竞争对手,又可形成规模效益,以利共赢。(如打车合并等)7、有些是恶意收购,目的是消灭竞争性企业或品牌。以让原有的品牌价值提升。(如熊猫洗衣粉等)8、通常而言控股股东是要成家过日子,中小股东是小三,会“见利忘义”说跑就跑,不关注公司的长远,只关注股票的价格。但也有大股东操作套现,把中小股东抛弃了的现象。这些资本并不关注企业的最终结果。9、资本收购的目标和目的不同。因此有些与经营者密切相关,有些与经营者利益无关。但宝能的此次收购大约让管理层感到了危机。四、万科的股权变化1、万科的控股权发生过多次的争议和转移。从君安事件到宝能经历了多次的变换。王石曾经主动的寻找过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本,并且获得了成功。也才让万科有了今天的优秀业绩和领先地位。2、万科是深圳最早的(零2号)。王石一直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迅速让企业能扩大发展。但原有的最初大股东在万科上市后,只拥有不到10%的控股股份。且无能力继续支持公司扩增又不减少股比。因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王石多次说服大股东转让股权,吸引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本进入。3、1997年夏王石谈好将大股东股份全部转让给华远地产公司。当我带着支票飞到深圳准备签约时,到机场迎接我的郁亮告诉我,大股东公司换了新书记,收购有可能失败。第二天我坐在大股东公司的会议室等来的是大股东不转让股份的决定。4、两年后,我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的华润(北京)置地,(王石是独董)先收购了万科在港交易的流通股,随后又收购了原大股东的全部股权。后因审批问题,改由华润集团做为收购方了。正是由于这一控股股东的变更,才有了万科今天的成就。华润集团做为大股东不惜严格限制华远地产的开发权利,来支持万科的扩股增发与发债。这也是最终造成我与华润分手的原因之一。华润集团确实是个很好的大股东。除了在资金上给以支持之外,还在管理制度,文化和发展战略上给以支持,并给了管理层充分的信任和决策权。甚至想把华远地产与万科合作,重组一个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5、万科实行过多次股权激励计划,但零八年的危机,让管理层股权激励未能兑现。管理层没能控制一定的股比。虽然后来又有一些动作,可惜持股比例低,无法和大资本收购相抗衡。6、当宝能出现时,朋友们给了万科一些建议。也许王石认为民营资本不可能有机会获得控制权。虽然王石提醒了华润,并希望华润增持。当第一仗打完后,华润未再采取行动。但宝能却大举进攻,让华润无法在股价高升之后再增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股比变更。7、王石虽然在宝能只持有10%左右股权时就采取了行动,但却未能说服这个“不欢迎”的资本继续进入,并成了第一大股东。8、王石的停牌交易和兼扩计划(未知内容)是希望降低宝能的控股比例,及试看宝能的能力。也未知结果。9、如果收购资金是合理合法的。管理层最终是无法改变控股资本的。(根据任志强微博整理)五、宝能要干什么其实宝能要干什么?宝能不说,外人只是猜测。我也仅是推论。1、宝能看上了万科的资产、品牌和管理团队。更看上了其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借助于控股万科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融资能力,也能借万科的发展而获取更多分红和股权收益。这样就需要宝能在获得控股地位,替代原有大股东之前与管理层友好协商并达成广泛共识。使企业在变换控股股东后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现在看好像不是这样。从持有10%时股权时的沟通就不能一致。反而更在没有继续沟通时一跃变成了控股股东。2、存在着一般资本收购时会产生的幻觉,以为只要自己的控股权能达到一定程度时,管理层会屈服于资本控股的现实。不得不接受和服从资本的指挥。现在看好像也不是这样。管理层不但不接受和屈从于现实,反而会采取不利于控股股东的行动和宣传。更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3、宝能收购时就只想收购和控制万科的资产和现有业绩。自己另行准备了一个比万科现有更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根本不需要考虑现有团队的意见。但是否考虑过这样有可能形成对抗,并增加控制管理的困难和收购的成本呢?是否考虑过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和可能影响其它中小股东的利益呢?资本与现有经理人的对决很容易造成双方的损失,且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个在社会和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管理层,一个与企业文化、品牌、形象都有着密切关系的管理层变动是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4、宝能根本不关心企业与管理层的意见,也并不想改变现状。只想通过股票市场的操作获取浮盈。(这个目标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并利用这些浮盈加大杠杆的再融资,(这个可能正在进行,并也可能)然后进行下一个目标或一系列目标的收购。(这个目标可能有困难)从资本市场中获利。但目前看,如果不能获得万科管理层的支持,这一连串的行动,有可能会中途休息了。只能实现前端,而无法实现后端。5、宝能也许想在获得控股权后再与万科管理层协商。只进入董事会或只调整个别管理者,以达到控制的条件,不改变万科的文化和基础。但目前看这个目标也难以实现。万科的经理人团队是从创业开始积累的。不同于一般企业,有较深的感情和关联度。容易形成一致行动人。这是个未知数。6、任何综合性收购都需要和经理人团队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那怕是要解除原合作关系,也能找到双赢的方式。最可怕的是双方拒绝沟通而各干各的。这样可能是两败具伤的结果。任何收购,无论是市场还是股东,都希望看到资本与经理人的和平共处形成双赢的局面。但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方的退让。希望在重新复牌之前有个好的解决方案,否则就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7、我不愿意相信宝能是出于恶意进行的收购。至少宝能希望通过收购赚到更多的钱。绝不可能是为了赔钱才去控股的。当然我也不愿看到公司失去市场竞争力的结果。也许宝能早就想好了另外一条安全的退路。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jby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宝万之争,回到规则论是非|争议|万科|控制权_新浪新闻
宝万之争,回到规则论是非
  作者:徐立凡
  第 二季的宝能与万科之争,远远比第一季更凶猛。在王石证明华润已与宝能联手、万科公告宝能系的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作为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提请 董事会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罢免包括王石、乔世波、郁亮等12人在内的公司董事、独董及监事后,宝万之争似已到了图穷匕见之时。
  人 们站在不同角度,关注并评价着这场争夺万科控制权的大戏。有的说,万科过去取得的成功,主要是管理团队努力的结果,管理层不能成为牺牲品,更何况管理层中 包括公司的创始人,听凭资本为所欲为,只会挫伤企业家精神;有的说,管理层长期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事实上已损害了大股东利益,大股东寻求改组董事会无 可非议,资本方诉求必须得到尊重和保证;有的认为,宝万之争乃至华万之争,无论谁是谁非,最终都是中小股东买单,或许还会波及对深圳经济环境的评估;还有 人将王石高调的个人生活与这场争夺战关联起来,为自己的立场寻找依据……
  我们说,尽管新宝万之争或者说华万之争空前白热化,但没有必要扯得太远。如果舆论把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之争简单视作资本与企业家的对决,视作当下经营环境好坏的指标,甚至把私人生活裹挟其中大声议论,不仅将把争议引向无休止的黑洞,而且对所有当事方都不公正。
  管 理层与股东方公开翻脸,争夺公司控制权的事,万科不是第一家。之所以在万科一而再出现控制权之争,首先凸显的是公司股权分置的历史背景。按照一般公司规 律,创始人总会设置红股以保证自己在董事会的话语权,以此避免未来控制权之争。然而万科向明星民营企业成长之初,不具备这样的政策环境。放弃股权而建立稳 定的管理团队,成为相互交换的筹码。这既保证了万科的稳定发展,也为今天的控制权之争埋设了伏笔。在一股独大的时候,万科的明星管理层容易与大股东沟通, 设置共同遵守的权限边界,但在宝能系举牌成为第二大股东,万科相对平衡的权力架构被打破了。利益目标设定不同、市场认知不同、管理风格不同等等,最后都转 化为对公司控制权的惨烈争夺。
  应该说,在争夺过程中,万科犯过一些至少是公关层面的错误。指称宝能系举牌为“野蛮人”恶意收购、声 称不做“资本的奴隶”等等,表现出了精英式的傲慢和售卖情怀的传统套路。人们难免怀疑,这是不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式?同样,华润与前对手宝能何以联手,个 中有何内幕,宝能骤起发难要求罢免董事会而不要转圜空间,也令人担心,玉石俱焚对万科的未来和股东利益意味着什么。
  一定程度上,双方之所以如此刺刀见红,是情感、情绪因素所致。但在更深层面则有规则不健全,双方不知如何博弈的因素。比如,如何界定内部人控制,对二级市场举牌造成的股 权分置该不该设置预警线防止出现控制权争夺战导致企业风险上升,对于保险资本举牌是否应该规范等等。
  并购重组是目前资本市场的重头 戏。规则不完善,万科就不可能是最后一家因控制权争夺而动荡的企业。在这个时候,监管层、规则应该站在第一线,而不是让王石、宝能、华润站在第一线各自搏杀。华润在宝万之争中现在的收敛,或许折射着监管层已经对此有所认识。一句话,规则越好,是非越少。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科宝能股权之争始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