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国:中国经济为什么下滑下滑的阵痛会不会变成长痛

连续14季营收下滑&IBM转型阵痛变长痛
钱瑜&石飞月
&&&&来源:&&&&
原标题:连续14季营收下滑 IBM转型阵痛变长痛
  昨日,“蓝色巨头”IBM发布2015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14%,这是该公司连续第14个季度出现营收同比下滑。2005年以来,IBM一直致力于由卖硬件到卖软件的转型,希望将更多精力投入代表未来趋势的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然而屡次裁员和业绩下滑正反映出该公司转型背后的艰难。业内人士认为,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与云计算市场的激烈竞争是IBM转型路上的最大难题。
  连续14季度营收下滑
  IBM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为19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亿美元下滑14%,经汇率变动以及剥离System x业务等因素的调整后比去年同期下滑1%;净利润为29.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55亿美元下滑14%。这已经是IBM连续第14个季度营收下滑,也是IBM连续第5个季度营收下降幅度超过预期。
  财报还显示,按照部门划分,IBM全球科技服务部门营收为79亿美元,同比下滑10%;全球商业服务部门营收为42亿美元,同比下滑13%;软件部门三季度营收为51亿美元,同比下滑10%;系统硬件部门三季度营收为15亿美元,同比下滑39%;全球金融部门三季度营收为4亿美元,同比下滑8%。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IBM在亚太地区的营收下滑幅度最大,营收为41亿美元,同比下滑19%。
  亚太地区表现最差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翻阅IBM近几年的财报发现,该公司多年来的营收一直以亚太地区表现最差,多次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棱镜门”事件(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实施的电子监听计划)发生后。
  据了解,由于美国“棱镜门”监控丑闻的影响,不少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服务以及他们的企业形象都遭受到巨大挑战,这其中就包括IBM。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IBM中国业务营收下降了22%,导致三季度利润下降4%。
  而此事也推动了IT国产化的速度,无论政府、组织还是企业,都在加速促进信息科技国产化的进程,国内IT厂商一下跃上舞台成为主角,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数据、应用软件等整个IT链条上,国内企业都开始活跃起来,包括浪潮、曙光、联想等在内的中国服务器厂商在中国的出货量在2013年四季度首次超过了国外厂商,这给之后IBM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转型之路荆棘丛生
  据悉,一直以来IBM都是大量企业和政府机构IT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商,但由于更多公司转向使用云服务来替代传统IT基础设施,IBM的这部分业务收入出现持续下滑,所以该公司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谋划转型,不过,正式转型的节点是2005年IBM将PC业务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联想。
  2013年以来,IBM又先后投资近数十亿美元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软件部署规划。2013年6月,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SoftLayer;2014年初,IBM宣布进一步投资12亿美元,在全球新建15个数据中心。但转型结果并不那么可喜,在云服务领域,IBM已落后于微软、Google、亚马逊。
  此外,转型并没有给IBM的业绩带来多大改善。2014年底该公司债务已经高达408亿美元,而2008年底只有339亿美元;由于转型陷入困局,IBM又多次被曝裁员。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包括一些新兴市场在内,IBM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Salesforce、微软、甲骨文等巨头企业都是IBM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责编:陈键、杨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数码前沿|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李从国:中国经济下滑的阵痛会不会变成长痛
原标题:希望经济下滑的短痛不会变成无奈的长痛李从国,经济学博士,《世界经济发展宣言》执笔起草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理论首倡者。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低潮
原标题:希望经济下滑的短痛不会变成无奈的长痛李从国,经济学博士,《世界经济发展宣言》执笔起草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理论首倡者。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低潮,基本原因是旧的粗放型、消耗型增长方式迫于资源环球的限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同时也意味着包括体制在内的旧的生产关系已经难以为继。而且几十年来积累的问题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政府债务问题、股市问题、问题等等,都在当今集中爆发,经济增速回落,是必定的。而且肯定还要继续下行。这一点毋须找数字来说明,我国的经济数据是什么,大家都懂。感受就是答案。在开放的环境里,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于创造与市场活力。旧的增长方式之所以走不下去了,是因为这种方式及其背后的生产关系不能有效激发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了,而且这个软肋如果在过去的形势下还可以遮掩的话,今天的形势下已经无法遮掩了。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就是要对经济进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全面调整,要调整出新的基于创造和市场活力的增长来,要调整出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来。然而&新常态&不是能用嘴喊出来的,要知行合一才能有结果。现在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长下不下滑的问题,而是这个&下滑&的阵痛值不值当的问题,是这个阵痛是短痛还是长痛的问题。至于如何改革,理论界是没有发言权的。然而可以从逻辑上推断,如果中国接下来的政策调整不能做到以下四点,那么经济下滑的阵痛可能不是短痛,可能会变成长痛了。一是市场必须成为经济的主引擎。今天的中国经济仍然是靠政府单一的权力推动的经济,市场只是跟随者,没有主动性。而如果在一个经济体系里市场不能作为主引擎,说这个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只能是掩耳盗铃,指鹿为马。而迄今为止,推动中国经济的基本动力仍然是政府的决策,仍然是文件,仍然是行政权力,市场的作用微乎其微。二是国有经济的垄断是否能打破。垄断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死乱,则低效率的伴侣。从今天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看,垄断形式调整了,但垄断的根性没有变。三是政府是否仍然是经济体的大老板。任何一个懂财务的都知道,对实体经济而言,最大的老板不是出资人,而是政府。政府是任何经济实体的事实上最大的老板。沉重的税费、看不见的寻租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行的压力,而且拿走了大部分剩余。政府事实上成为实体经济的大老板,会从根本上摧毁企业的活力,市场的活力。四是非国有经济能否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主力。公营经济低效率,是现代经济学的ABC。然而中国的绝大部分资源仍然掌握在公营部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运转对民营经济存在着绝对的歧视,民营企业中特别是没有权力保护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维权等方面,力量微乎其微。民营经济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然而却是经济体系中最不受待见的角色,整个经济体系能说健康吗?上面四个问题直接与能否激发&创造和市场活力&唇齿相依。下一步的调整也好,改革也好,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中国经济下滑就可能不是短痛了。如果在多余说几句的话,中国的经济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体现。就经济解决经济问题,是不成立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中国经济才有可能不陷入长痛的境地。凤凰国际智库,思想市场领导者 扫描二维码 一秒关注&
[责任编辑:吴晶晶]字号:大 中 小
& & & & & & & & & &沪指回归的合理区间在点& & ――分析中国当下改革,要看政治,看根本,不能跟着表面现象起哄,因为中国没有相对自成体系的经济系统,经济生活只是政治生活的延伸。破解中国当下股市,要看转型,看大势,不能只盯着股价涨跌,因为消耗型增长不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 打开中国股市的出生历史,不难发现中国股市设置的初衷并非资本集中和发展资本市场的需要,而主要是转嫁国有经济的亏损,分摊国企改革成本。打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整个国有工业经济净亏损大于净利润。财务破产的国有经济体系为什么在提高效率没有明显发送的情况下一直坚持着主体主导地位不动摇,这个“坚持”造成的亏空由哪儿出,中国股市立下了当之无愧的汗马功劳。故可以说中国股市一开始就是一个体制洗钱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绞肉机。首先绞的是资源环境这块大肥肉,其次是绞贪婪疯狂的股民这块大瘦肉。股市有这么一句风行语:80%的股民亏掉了炒股资金的80%。& & 在经济体系中,任何不合理的刚性存在,都会带来更多的不合理。如垄断的不合理存在,不仅会带来低效率,而且会带来腐败一样的道理。股市这个绞肉机的存在,会引来无数的投机者。在消耗型泡沫增长的大背景下,围绕着股市这个“绞肉机”,以及天天与绞肉机拼杀的疯狂贪婪的股民,再加上漏洞百了的股市监管体系,中国证券市场成了天底下最大最疯狂的、带有某种乌托邦色彩的疯狂赌场,证券公司、机构、基金、投机家、冒险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中国,热衷投机的人远比热衷实业的人要多,投机的刺激远大于实业的激励。& & 曾几何时,上市资格,成为公司成功显罢点石成金的无上荣耀。上市,成了企业最理想量崇高的追求。这种追求乘着消耗型高速增长泡沫的东风,直把上市公司的泡沫直吹得可以把上市公司吊起来飘在天上。犹如一个站在地上的人用手抓着头发可以把自己提上天空一样。一时间,持有上市公司原始股的人员、参与上市股改的股东几乎都在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连吃边边饭的新股申购成功的股民,上市开盘大都赚得盆盈钵满。围绕着上市公司形形色色的关系人圈子,都肥了。资本经营、证券经营,已经成为中国最显罢的职业。& & 这个“肥”从哪儿来?一是来自消耗型高增长的泡沫经济的大背景;二是来自汪洋大海般的散股股民;三是来自上市公司自身的虚假泡沫。中国股市,简直是疯狂得不能再疯狂了,乌托邦得不能再乌托邦了。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经济必然会死在股市手里。股市下滑回归,是注定的必然。& & 股市必然下滑回归的原因很多,然而一个最直接最直观的原因,就是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高得令人不敢相信,严重脱离了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这个泡沫不破,就是定时炸弹。必须破,而且越早越好。& & 所谓市盈率,指股票市价与其每股收益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市盈率=(当前每股市场价格)/(每股税后利润)。股票市盈率反映股票的价格水平。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普遍超高于其实际价值。& & 美国股市历史上熊市平均市盈率为7倍,正常时候为约14倍,而牛市顶峰的时候平均市盈率为21到25倍之间。亚太股市平均市盈率大约在20倍左右。而且中国的企业无论从管理还是从核心竞争力上看,其水准一定不会高于美国,亦不会高于亚洲的平均水平。然而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却在美国或亚太股市的平均市盈率2倍之上。市盈率低于30倍的公司屈指可数,而高于50倍的则是信手粘来。& & 中国股市的泡沫,实在是太大了。泡沫制造的畸型财富中,国有经济得到了一部分,然而赚得最多的不是国有经济,不是财政收入,而是大股东、券商、机构、基金、各路投机者等。亏本的是谁呢?首先是国民经济后续发展的后劲,其次是汪洋大海般的股民。说过来倒过去,助推中国股市泡沫最终的始作俑者,是贪婪与无知。& & 今天,政府看到了消耗型高增长的危害,而且这种增长方式由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限制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再继续走下去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方式若不实行脱胎换骨的、由消耗型向创造型的转变,经济将会恶化崩盘。新常态,是解救中国经济唯一的道路。而新常态的提出,终结了吃老本的竭泽而渔的增长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从头到脚都是泡沫的股市疯狂时代的终结。& & 中国股市,与中国房市一样,泡沫该破了,该回归本来面目了。股市房市的疯狂,该寿终正寝了。& & 2015年年中(近几个月)来中国股市连续大跌跳水,沪指从接近6000点一路狂跌近3000点,虽经政府出于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全力救市,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也对股市稳定回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无法止住下跌的大势。股市如决堤的大海,汹涌澎湃如洪水猛兽,势不可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前股市的泡沫实在是太大了,股市的扭曲太变态了。经济的转型要求股市房市归位,挤掉泡沫。这意味着股市由泡沫充起来的虚假价值,必须彻底挤掉。因此,股市滑坡大跌跳水,其实是股市回归的表现,是必然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股市下跌正是经济走向健康可持续的表现。泡沫股市下跌、回归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当然,对持有股票的机构和个人而言,肯定不是好事。& & 那么股市要下跌到什么程度,才算回归正常呢?本人认为沪指跌破3000点,是太正常不过的。而且若能守住2500点,就有上帝保佑了。能保持在2500-2700点之间,就是老天开眼了。因为就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言,如果没有超经济的权力因素、垄断等因素的直接简接的作用影响,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没有理由高过15倍,这意味着沪指“点”,依然是相对的高位股指区间。在没有泡沫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其真实价值一定是相互呼应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企业由于市场经济历史短,体制改革滞后、核心科技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足、市场发育不良等原因,中国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没有理由比美国、亚太地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高。如果高了,就是泡沫。基于此,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要缩水一半以上,才能回归本位。而现在股市的市盈率虽然经多次暴跌缩水,仍然显得过高,严重脱离企业真实价值的实际。& & 健康的宏观经济,需要股市的合理回归,犹如健康的房市需要房价的合理回归一样。政府要保的,是健康的股市,一定不是股市的泡沫。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政府不惜血本救市,救的是股市的平稳回归,而不是救股市指数不下跌,保持高位态势。中国当下的股市情境,的确活脱脱的“过去的泡沫经济疯狂豪赌,今天的政府无辜躺枪”。股市回归,是拯救中国经济必须的手术,而且是必须做好做干净的大手术。& & 当然,在股市行情下行归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幅度的反复,但一定是暂时的,昙花一现的,股市去泡沫回归本位是大势所趋,神仙也挡不住。& & 当沪指回到2500-2700点时,才能谈得上是现行体制条件下股市泡沫大致清除。&参考附件:东方财富网2015年3月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平均市盈率统计表:行业平均市盈率统计表分类标准:证监会行业分类统计板块:深沪全市场更新日期:行业编码行业名称公司数量静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门类大类加权平均中位数加权平均中位数A农、林、牧、渔业4296.5292.189.0382.71A01农业1392.68-72.0479.64A02林业5----A03畜牧业13----A04渔业1053.6951.7557.6348.34A05农、林、牧、渔服务业162.4462.4435.8335.83B采矿业7216.747.8617.3758.59B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814.5928.0218.3659.61B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15.2116.515.0916.4B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840.7839.5253.6647.59B09矿采选业2358.018361.0663.96B10非金属矿采选业0----B11开采辅助活动1019.4772.3915.5960.53B12其他采矿业0----C制造业170442.7273.5237.5164.42C13农副食品加工业3835.3651.0329.7951.03C14食品制造业2846.2361.8638.8659.04C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617.7445.1820.3455.18C16烟草制品业0----C17纺织业4057.5359.8238.2359.02C18、服饰业3348.1152.2737.9755.17C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639.0934.6342.8835.75C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999.7591.980.0594.06C21家具制造业841.5747.7841.547.64C22造纸和纸制品业2763.1-56.9977.72C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742.579.539.3289.39C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199.28-92.06-C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956.37-81.45-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8447.9376.4939.3960.03C27医药制造业14850.7962.6645.5953.72C28化学纤维制造业2476.54-72.6859.48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5246.6652.6543.9947.7C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128.6761.4821.7344.17C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52.97-41.9380.12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747.184.2244.8189.99C33金属制品业4249.0185.6742.2270.69C34通用设备制造业10458.4789.5254.9372.66C35专用设备制造业14550.4373.8756.5879.27C36汽车制造业9323.1848.5519.9442.09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461.33-52.8483.3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7536.9563.5128.5859.44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263.6794.4355.4482.29C40制造业3267.3775.2761.472.57C41其他制造业1749.5262.443.8547.53C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85.6285.62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0----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422.2538.5919.4333.44D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120.0733.2117.2430.87D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933.2960.0733.3652.31D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37.8944.9336.239.06E建筑业6921.3938.6819.334.87E47房屋建筑业1----E48土木工程建筑业4820.3134.3518.4429.09E49建筑安装业0----E50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2037.0744.331.2543.25F批发和零售业15342.0359.9336.953.7F51批发业6845.6574.4340.8576.95F52零售业8539.3843.3233.7340.36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42836.2826.537.55G53铁路运输业314.4426.3613.3135.6G54道路运输业3024.0929.7320.9124.17G55水上运输业2938.3164.9732.5748.71G56航空运输业1230.8228.1639.6739.91G57管道运输业0----G58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298.1598.0670.0171G59仓储业867.3472.7559.2282.75G60邮政业0----H住宿和餐饮业1278.4898.8498.07-H61住宿业880.93---H62餐饮业467.5560.2370.3658.37I信息传输、软件和服务业138--96.08-I6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1154.8170.8848.1276.71I64和相关服务15----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J金融业4611.6655.3910.6344.42J66货币金融服务167.477.766.937.29J67资本市场服务2285.9895.4562.6271.12J68业434.4435.9228.0927.72J69其他金融业471.2854.9340.147.75K业13621.4134.3821.2932.52K70房地产业13621.4134.3821.2932.52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554.6468.8249.1671.63L71租赁业122.2222.2217.3217.32L72商务服务业2459.3972.5354.7573.14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63.5357.1664.3663.91M73研究和试验发展1----M74专业技术服务业1754.6955.5655.4361.37M75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0----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037.174.3333.4265.65N76水利管理业0----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1364.9479.2855.967.62N78公共设施管理业1726.5466.4424.2549.2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0----O79居民服务业0----O80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0----O81其他服务业0----P教育1----P82教育1----Q卫生和社会工作4--96.0197Q83卫生4--96.0197Q84社会工作0----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62.9482.1356.766.5R85新闻和出版业1644.5147.3939.0747.98R86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11--92.297.79R87文化艺术业3--83.87-R88体育0----R89娱乐业188.8988.8988.8988.89S综合2459.4-60.4398.05S90综合2459.4-60.4398.05(想看李从国博士的心灵修行感悟文章,请登陆天人相宜心灵修行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trxy123)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http://proc./blog//l6KhypeTm5yPbpXD3M10gbSwq37aYKF8u66jkWVrbZFqaGSVaGq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title="056_365.jpg" data_ue_src="http://proc./blog//l6KhypeTm5yPbpXD3M10gbSwq37aYKF8u66jkWVrbZFqaGSVaGq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style="border-style: line-height: 16 ">其它文章信息可登录:天人相宜心天地:/贵州博士网:/凤凰网博客:/7922101.html博客中国: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连续14季营收下滑 IBM转型阵痛变长痛
来源:中国经济网
  昨日,“蓝色巨头”IBM发布2015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14%,这是该公司连续第14个季度出现营收同比下滑。2005年以来,IBM一直致力于由卖硬件到卖软件的转型,希望将更多精力投入代表未来趋势的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然而屡次裁员和业绩下滑正反映出该公司转型背后的艰难。业内人士认为,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与云计算市场的激烈竞争是IBM转型路上的最大难题。  连续14季度营收下滑  IBM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为19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亿美元下滑14%,经汇率变动以及剥离System x业务等因素的调整后比去年同期下滑1%;净利润为29.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55亿美元下滑14%。这已经是IBM连续第14个季度营收下滑,也是IBM连续第5个季度营收下降幅度超过预期。  财报还显示,按照部门划分,IBM全球科技服务部门营收为79亿美元,同比下滑10%;全球商业服务部门营收为42亿美元,同比下滑13%;软件部门三季度营收为51亿美元,同比下滑10%;系统硬件部门三季度营收为15亿美元,同比下滑39%;全球金融部门三季度营收为4亿美元,同比下滑8%。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IBM在亚太地区的营收下滑幅度最大,营收为41亿美元,同比下滑19%。  亚太地区表现最差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翻阅IBM近几年的财报发现,该公司多年来的营收一直以亚太地区表现最差,多次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棱镜门”事件(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实施的电子监听计划)发生后。  据了解,由于美国“棱镜门”监控丑闻的影响,不少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服务以及他们的企业形象都遭受到巨大挑战,这其中就包括IBM。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IBM中国业务营收下降了22%,导致三季度利润下降4%。  而此事也推动了IT国产化的速度,无论政府、组织还是企业,都在加速促进信息科技国产化的进程,国内IT厂商一下跃上舞台成为主角,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数据、应用软件等整个IT链条上,国内企业都开始活跃起来,包括浪潮、曙光、联想等在内的中国服务器厂商在中国的出货量在2013年四季度首次超过了国外厂商,这给之后IBM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转型之路荆棘丛生  据悉,一直以来IBM都是大量企业和政府机构IT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商,但由于更多公司转向使用云服务来替代传统IT基础设施,IBM的这部分业务收入出现持续下滑,所以该公司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谋划转型,不过,正式转型的节点是2005年IBM将PC业务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联想。  2013年以来,IBM又先后投资近数十亿美元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软件部署规划。2013年6月,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SoftLayer;2014年初,IBM宣布进一步投资12亿美元,在全球新建15个数据中心。但转型结果并不那么可喜,在云服务领域,IBM已落后于微软、Google、亚马逊。  此外,转型并没有给IBM的业绩带来多大改善。2014年底该公司债务已经高达408亿美元,而2008年底只有339亿美元;由于转型陷入困局,IBM又多次被曝裁员。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包括一些新兴市场在内,IBM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Salesforce、微软、甲骨文等巨头企业都是IBM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石飞月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李从国:坚信政府一定能化解当下股市危机--李从国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只有睁开天眼
才能信步人生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李从国:坚信政府一定能化解当下股市危机
& & & & & & & 我为什么对政府救股市充满信心 & &近三周以来的中国股市暴跌市值蒸发10万亿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且政府出手下猛药救市后仍然止不住下跌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担心政府救市难以成功,担心股市下跌趋势止不住会形成股灾摧毁中国经济。这些事实与担心都是实在的,无可厚非。但我认为中国股市不会崩盘,政府具有不让股市崩盘的能力。未来三周的股市表现,一定会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对政府救市充满信心的股民和机构,会在信心中得到好处,当然这个好处可能只意味着减少损失,不可能是大撸大赚。 & &形成当前股市下跌的原因很多,如股市阶段性上涨后会有一个下跌的阶段、经济转型去泡沫会敦促股市价格回归、恶意做空、股民和机构的信心等等。然而我认为当前情况下,股民和机构的信心尤其是股民的信心对稳定股市尤其重要。而且在当前情况下,对于一个股民来讲,对政府救充满信心是本次股灾最好的收场。之所以如此说,基于以下道理: & &一是政府不会睁着眼睛看股市暴跌变成不可逆转的股灾。在经济危难的关头,政府一定会确保社会稳定,倾国力保稳定。股灾意味着经济崩盘。经济崩盘是什么?如何你记不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国计民生的摧毁性打击的话,就看眼下的希腊,可以说是政权不稳、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金融瘫痪、百业俱废。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在股市暴跌继续会引发不可收拾的股灾危急关头,政府一定会不遗余力救市。诚然,近几天政府已经在下猛药救市,然而下跌没有明显止住。这只能说明政府会下更猛的药来救市,决不说明下跌止不住。 & &二是中国政府具有救市的正能量。无论我们对过去的政府行为不多少不如意,对依法腐败有多么恨之入骨,对官僚主义有多少怨恨,然而习李时代的的确确充分显示了国家民族的正能量。前几十年的经济无论花了多少代价,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充实确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政府具有应付这次危机的经济能力。而且十八大以后的新一届政府的“新常态”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去泡沫化,新的经济增长都是实实在在的。前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加上目前健康实在的发展增长所积聚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克服眼下的困难,走出困境。更为重要的,是新一届政府的确是时时事事为民着想、为国家民族大局着想的政府,是大得民心的政府,是具有凝聚力的政府,是一定会得到全民支持的政府。基于此可以说,中国政府在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具有战胜当下股市危机的正能量。这一点丝毫不要怀疑。 & &三是政府正在实事求是地调整救市策略,提高救市效果。目前政府已经出台暂停新上市进程、社保金入市、下调印花税、央行放松流动等十多项救市措施。然而目前看效果并不明显。然而从各大媒体的消息中可以了解到,高层正在紧急深化调整救市策略,提升救市效果。相信近几天还会有更实用、更有效的救市手段会出台。 & &四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在处理危机方面具有优越性。中国目前仍然处在权力经济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经济形态尽管具有很多弱点和软肋,但在处理大事应付危机方面具有其他经济形态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因为这种经济形态具有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可以超经济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来应对危机。而且中国的改革仍有很大的制度空间,如所有制、土地制度、市场开放等等。 & &五是中华民族具有天然的爱国心。中华民族之所心能成为上下五千年文化绵延不断的民族,有骨子里深藏着的理由。打开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最团结。在“同甘共苦”方面,我们这个民族“共苦”做得比“同甘”好得太多太多。这两天身边做股票的朋友请教我,说手上的股票要不要抛。我说不必要,坚持就是胜利,但子大的一定会是损失最小的。之所以这样回答,不仅出于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央机关政策调研机构服务过对政府政策有一定的预期理解力,也多少出于一分爱国心。相信在此次劫难中,还有很多人不会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 & &作为一个90年代初的经济学科班博士,作为一个曾经有相当长时间在中央国家宏观经济部门调研一线服务经历的人,作为共和国国有企业改革第一方针“抓大放小”理论体系的首倡者,亦作为一个在凤凰网财经有600多万访问率的独立学者,还作为一个曾经提前准确预测过个税起征点(3500元)和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7%(网上有公开资料)自誉为理论水平及格的经济学人,我对政府救市充满信心,不是空隙来风,是来自于我对国家民族的了解。我的人生经历中第一篇在20年前(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的文章能成为国家“抓大放小”决策的理论首倡,我能在网络上提前公开准确预测个税起征点和2015年经济增速,都来自于严肃的理论思考。因为作为一个良心公知,在公开网络上做预测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很少有经济学家敢在网络上做数据方面的预测。我老李预测了两次,够冒汗了。这是我第三次预测,做的是定性预测。我坚信这个预测,因为我对自己有信心,也对当下政府一心为民为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品格有信心。 & &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一定会坚定不移救市,高层一定会国家利益至上地坚决救市,而且这次股市危机一定不会恶化为股市灾难。你可以自由选择有信心或者无信心,亦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如何处理手上股票的方式。对此个人的观点是:信心的价值在于能缩短阵痛,能减少损失,能相对在信心中得到好处。当然,这次危机过后,改革开放一定还会有新的大好局面。因为这次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教训,可以深刻的警醒中国:改革滞后所带来的问题是那么的严重,改革不彻底留下的问题是多么的难以收拾,从而加强改革的决心,加大改革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清除既得利益对改革的阻碍。不改革,死路一条。这次股市危机就是一次警醒。(自我宣传一下:除了经济学外,本人还热衷儒释道的心灵修行,创办了“天人相宜心灵修行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trxy123。发表的都是即时原创的心灵感文。敬请关注指导!)想看李从国博士其它文章,可登录:贵州博士网:/凤凰网博客:/7922101.html天人相宜心天地:/博客中国: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济学博士,《世界经济发展宣言》执笔起草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理论首倡者。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