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房,很多房没人:中国楼市崩盘后房价困局怎么破

查看: 9481|回复: 6
“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
原标题:党报谈房地产库存压力大:这么多房子究竟怎么卖
  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对形成房地产市场需求、稳定市场预期有重要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
  所谓房地产库存压力大,就是房子多了卖不出去。算算账,咱们现房库存去化周期高达23个月。这种“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并存的现实困境,对于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我们,可真是一笔甜蜜的负担。
  这么多房子,靠政府刺激需求来消化行不行?恐怕很难。楼市疲软不是周期性问题。如今,我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已接近1.1套,供求关系已经逆转。即便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陆续取消各种限制性政策,又出台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楼市回暖依然缓慢,而且城市分化持续加剧。这说明“一刀切”的“补药”已不适合当下楼市了。
  完全依靠市场慢慢消化可行吗?恐怕也不行。楼市稳定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资产价值,还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受高库存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降到只有0.04个百分点。这不仅意味着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家具等众多产业日子不好过,还带来了就业和财政压力,并加重银行等系统性风险,政府岂能坐视不管?
与建得房子太多有关,与需求有关,与购买力有关,所以房子成堆成了头疼事。
放弃暴利,放弃幻想,或许有的地产商会活得更久。死扛价格,扛上几年成了“烂尾”,更没人要。
据中央气象台12月22日消息,22日08时至23日08时,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大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江苏西部、安徽东部、陕西关中、辽宁中部、吉林中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中央气象台12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
环保部数据中心“全国空气质量小时报”13时的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运城、鞍山、营口、辽阳、盘锦、合肥、胶州、胶南、莱西、东营、招远、潍坊、寿光、德州、滨州、安阳、鹤壁、焦作、三门峡、铜川、咸阳、渭南、喀什、五家渠等33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其中邯郸、邢台、廊坊、衡水、招远、安阳、渭南等7个城市AQI指数达500爆表。16时,严重污染城市增加到37个,爆表城市减至3个,为邯郸、衡水、安阳。
污染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等省份。
这就是现实 很多人没房住 特别是年轻人一结婚就要背上沉重的买房贷款负担 还怎么创业 只能委曲求全 能有份收入就可以 哪还有胆子得瑟创业&&家庭条件好的的父母买了房子 养尊处优 啃老还去创什么业
不要总是看公务员 大企业的收入 要按实际收入水平来合理定价
Powered by陈中华;“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
&&建议细览
编号:建议43163号
建议主题:陈中华;“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
建议类别:经济类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提交时间: 09:15:46
内容:陈中华;“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
目前;所谓房地产库存压力大,就是房子多了卖不出去。这种“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并存的现实困境,对于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我们,可真是一笔甜蜜的负担。
这么多房子,靠政府刺激需求来消化行不行?恐怕很难。楼市疲软不是周期性问题。如今,我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已接近1.1套,供求关系已经逆转。即便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陆续取消各种限制性政策,又出台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楼市回暖依然缓慢,而且城市分化持续加剧。这说明“一刀切”的“补药”已不适合当下楼市了。
完全依靠市场慢慢消化可行吗?恐怕也不行。楼市稳定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资产价值,还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受高库存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降到只有0.04个百分点。这不仅意味着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家具等众多产业日子不好过,还带来了就业和财政压力,并加重银行等系统性风险,政府岂能坐视不管?
当我们承认楼市存在泡沫,试图在调整中化解风险时,就必须选择“一戳爆”还是“慢撒气”。引导合理预期,避免市场恐慌造成楼市“断崖式”下跌,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因此,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从供给侧提出了多项制度性改革,特别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对形成市场需求、稳定市场预期有重要意义。
尽管中央出台政策,释放改革红利,创造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的大环境,但化解楼市库存也得靠开发商自己,适当降价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向走高冷路线的开发商必须正视,任何产业都会从短缺经济走向总量平衡。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走到拐点的房地产业,降价促销与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毕竟买房这事儿,政府、专家、开发商说了都不算,还得看老百姓的脸色。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另外还得看老百姓有钱没钱。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在中央定调去库存后,住建部召集地方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研究去库存方案。推出“政策包”,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地方应如何推动房地产销售,其中促进农民购房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房地产产能过剩与企业产能过剩一样,其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产品的高库存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如果说,企业产能过剩是供大于求,是市场需求疲软问题,那么,房地产产能过剩,既不是供大于求,也不是市场疲软,而是需求方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市场需求。
推出鼓励买房“政策包”,表面上看,不失为吸引农民工和农民进城买房,破解房地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但问题的实质是,这种“政策”的导向没有把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作为主要着力点,由此决定了必然会带来“头痛医脚、脚痛医头”问题。所以,这种“政策”就不能实现破解房地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其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依靠微博的收入,究竟有多少人能进入中高层以上收入的人群,他们又该靠什么去购买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住房。即便是少数人有贷款等支持,面对入不敷出的经济吃紧,这还贷的压力对农民工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如此之重?其二,对农村少数富裕的农户来说,进城买房倒不是问题,但又有多少人想买?用农把士的话讲,田间炕头习惯了,弄那个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干啥?特别是对大多数农村务农的农民甚至留守老人来说,就更不那么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了,这“政策”又有多大吸引力?其三,在当下的二三线城市的百姓中,很多人是靠省吃俭用、父母帮衬、东拼西凑或者按揭买房,侍奉父母、生养孩子,生活工作、还贷的压力已经疲惫不堪,即使是想改善住房条件,大多数人还是有心无力、可望而不可即。尤其是还有多少城市下岗失业者或是低收入的群体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他们该靠什么去买房呢?
纵观这些年房地产业畸形的发展,一方是保障性、民生性住房的严重短缺,另一方却是商品房,甚至豪华型、奢侈型等住宅的大量空置。
“政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推出的政策,不仅要站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政策,更离不开政策固有的提升百姓“获得感”、分享政策红利、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尤其是那些的低收入群体。其实干这些事,政府负责生产钱就可了,政府拿钱给人民买房子,人民向政府买房子,水,电,燃气,广播电视,网络等,钱又回到政府手里了。有些砖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通货膨胀不是因钱多,而是因为缺货,比如目前的钢筋水泥过剩会涨价吗?
现在是产能过剩,人民没事干,经济下行,主要原因是政府有钱不愿意拿出来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建设项目,没有建设项目就不需要工人和建材。我认为,目前政府应该投资建设农村,修公路建民房。先拿钱出来立项目,有钱有项目了,就可以消化建材促进就业了,人民有事干就有钱了,人民有钱就会买房和各种生活家电用品了,这样就循环发展起来了。
如果政府能发给人民每人十万元更好,无抵押借给人民每人十万元也行,不要要什么条条框框的,谁有钱有物还去借钱,目前一到银行借钱,银行就要求有房有车的,这不矛盾吗?
我国的“十三五”是经济发展的“换挡期”和经济改革的“深水区”。如何找到经济高速稳步增长的方向,是关乎中国当下和今后的大问题。我认为:把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
把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当前和今后最最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破解和防止我国经济下行的核心思路!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建设空间极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气、暖、网、路、房、医以及农业科研和农村教育均很落后,是拉动投资和消费两架马车的主战场。
2、农业仍处于“井田制”式的小、散、乱发展状态。必须实行规模化、立体化、产业化、工厂化的系统整合和升级。这又是带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3、农产品价格亟需提高。农民流失去打工、农村成为老人儿童无奈的留守地。“打工”成为年轻农民的主业,而“务农”变成了季节性副业,原因很简单,农产品利润太薄。
4、农业生产缺乏大数据指引。农民今年种什么,没有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所以才出现白菜、萝卜、大蒜等时多时少问题,农民苦不堪言。这对农民和国家都是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综上简述,农村的发展是带动国家整体综合发展的核心引擎。我强烈强烈建议党和政府把发展“三农”作为真真正正的国家战略和最最核心优先发展的第一要务,才是看准了方向、抓住了牛鼻子、挽救了中国经济。再说大点,“中国梦”不在城市、而是在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
我认为:建设农村,大有可为,一能解决国家产能过剩问题,二能解决就业压力问题,还能大大地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近两年,随着制造业企业大批倒闭,公共工程与建筑业陷入萧条,中国3亿农民工的出路再度成为话题。3亿多失业者,是美国人口的总数。失业者达到这个数量,占社会总劳动年龄人口的32%,无论是数量还是比率,任何社会都不容小觑。
今年7月,澎湃新闻发表了一篇《中国3亿新工人现状: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文中的“新工人”,是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对农民工使用的新称呼。文章列举了一组数据:2014年全国打工者共计2.74亿人,其中8400万人从事制造业,6000万人从事建筑业,2000万人从事家政服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流动儿童达3600万。
文章发表之时,中国正面临更大的失业潮,贵州毕节刚出现一家四位留守儿童喝农药集体自杀事件,总理李克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以便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这次五中全会提及要普及高中教育,含有让农村青年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推迟进入社会的意思。
问题是:这些进城的农民失业之后,固然因为“城市居,大不易”而无法在城市里生存下去,但真要回到乡土,也会发现自己有家难归。其间原因有多重,澎湃文章叙述时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对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有所了解的人,均明白那几句话勾勒了中国乡县社会生态。
文章提到“农业生态系统在瓦解”,“瓦解”其实是“崩溃”的好听说法。所谓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由水、土、气候(空气、雨水等)构成,中国农业这三大基本要素都面临严重破坏。2014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调查范围达6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约有5000万亩耕地因受到镉、镍和砷等重金属污染而无法耕种。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中国水资源被概括为“两大痛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是政府的保守测算,但也让人沮丧:近三分之二地下水和三分之一地面水人类不宜直接接触。水污染对工农业、市政工业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2400亿元。空气污染有雾霾为证,各地经常会下黑雨、红雨等含有各种严重污染物的雨水。
污染物会通过农业用水传导至农产品。加上农药的过度使用,中国有机物农药的超标大概20%(2014年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透露的数据)。这就注定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毫无竞争力。由于污染、生产成本上升等各种原因,中国粮食质量次,但价格却比国际市场高出20-30%。如果不是政府补贴并限制农产品进口,中国农业早就垮掉了。为什么要限制更便宜的外国农产品进口?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说得很清楚,除保证供给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关系之外,“更要考虑还在农村居住生产生活的6亿多农民”。
更重要的是,近十几年以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总收入的主要部分。仅仅依靠种田,就算政府补贴维持高于国际市场价的收购价格,由于人均耕地太少,种地收入仍然非常微薄,远低于打工收入,无法维持农民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农民工即便想回归,其家乡已经失去支撑其回归的物质条件。
中国政府应当下大力气,用真功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大有可为,能解决国家产能过剩问题,就业压力问题,还能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当今的中国农民,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的单干模式一直没有改变。但却改变了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存习惯,进城当了农民工。解放后的农民,确实很辛苦,他们为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日在城里务工,生活的并不比以前轻松,三十多年来,他们离乡背井,披星戴月,所获收入,也只够维系生计。更可悲的是,年轻人放弃了爱妻,父母儿女,独身在外,四处奔波,所获并非理想。年纪大一点的,文化程度低,更难挣来大钱。尽管这些打工者,有些人已经突然间撞到好运气,富了起来,但按比例,最多不过是百分之一罢了,更多的农民还在贫困当中,仅为衣食孩子上学所累,甚至有的儿童还失学,有的家庭如遭受天灾人祸,还在苦苦挣扎当中,而今天富人却挥霍无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已经再现人们眼前。前几年我们看到,有农民在桥下冻死,有北京农民治病无钱,宁愿犯罪坐牢,以求得病有医。这与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的居有所居,劳有所得,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人所医,差距太大,在农村,谁都知道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现状不忍卒读。当今农民很难摆脱当前困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在叹息,农村正在日益消失,城市在日益膨胀,消失的可惜,膨胀的不自然。
当今中国农民无法摆脱困境有以下几点:
一是公共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农村需求。目前农村的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交通通讯、供水供电都与城市相差甚远。尤其是教育的问题,不说教育环境,教育硬件,真正好的教师,也不愿意去深山老林从教,虽然宣传许多农村优秀老师,也是寥若晨星,尤其是宣传一个当年被拐卖,后来当上农村优秀教师的一位河北女教师,看后多少令人扼腕叹息。在医疗方面,自然更比不上城市的条件,许多农民小病扛着,大病才上医院,虽然农村合作医疗水平有提高,报销有额度,乡级医院比例很大,但因技术以及设备缺乏,人们还是舍近求远,去城市看病。公共文化,交通通讯,自不必说。在乡下留住农民,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农民们向往城市,在城市买房寄居,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人为破坏了生态资源。今天的农民,在三十多年前分田到户后,拿着豆包不当干粮,曾经肩扛手提修的水利,库、塘、堰、坝、渠,分了田单干,因没有具体负责人,都任其荒废,到后来,不少危库危坝,因洪水冲击,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只得投资四万亿又去蓄源加固,但还是因为没有具体管理人,再过几年照样成了危坝,危塘,危库,危渠。面对这样的环境,今天的农民们守着一亩三分地,因粮食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低且不稳定,因为信息闭塞,有时候,农民种什么,没准头,仅靠过往的经验,跟风种植,是最大的毛病,结果种什么,亏什么。比如,去年有人种白耳,一百三十多元一斤,今年吸引不少人跟风,可是因今年天气和市场价格,只有七十余元一斤,一算帐,只够本钱,这样下去,自然难以养家糊口,迫于生计,只得进城打工。目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很红火,那是有钱人来办的事情,没钱的农民,可望而不可及。
三是组织起来极为困难。当今,中国农村有几个样板村。一个是当年没有分田到户的村,如华西、刘庄、大寨、河北周家庄人民公社,还有分田单干后又转为集体经济模式的南街村,以及被称为农村改革带头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等,都没有可复制性,所以,今天中国农民走什么样的形式的道路,只好维持现状,组织起来极其困难。虽然今天又兴起了合作经济,家庭农场等,而家庭农场与合作经济,有多少成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基本没有影响力。据了解,今天的合作经济,也是分等级的,即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这四个级别,都有不同的补助标准,但这样的经济模式,大都是各自为战,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农民照样成了打工者,并没有真正起到带领一批人富起来的影响力。再有,一些有成就的或者对家乡脱贫致富有紧迫感,责任感的人们回到故乡,打算办一些好事,改变家乡面貌,但又因为经验和资源有限,陷入倾家荡产的境地也不乏其人。当前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的原因在于,分田到户,各自为战,谁来开发,建立经济合作体,百姓们都有戒心,害怕失去最后的阵地,而那些从城市返乡为家乡建设愿意出力出汗的人们,又因为土地山林河流产权与他们无关,如果产权拿到自己的手中,经受不了昂贵的投资,又因为当年的条块分割,难以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本无法操作得起来,只能通过熟人资源,为当地,为家乡办一些好事罢了。
四是当今农民缺乏见识和胸怀。多年来到户的农民们,过惯了懒散游离于家乡的生活,他们认为,大不了外出打工,对家乡这片厚土,如何从长计议,为子孙后代营造宽松环境,基本等于零。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民进行农业补贴,成了他们不作为的理由,等靠要思想严重,还可能养成懒汉思想,心里幻想政府会给一点。而谁来投资,他们又不给积极支持,就是办他们自己的事情,不给钱不干活,给钱少了,照样不干活,农村的人们,没事的时候,打牌赌博,游手好闲比比皆是,他们腰包有了小钱,嗜赌如命,在乡下,到处都是赌场。如果城里人下乡投资,又担心土地山林确权后,自己失去的生存的基础,今后不但没钱,甚至连走路烧柴资源都没有,就瞒天要价。不顾长远利益,以致有些土地荒芜万年都无所谓,只要一动作,马上拔一毛而天下不为。
五是现代科技知识缺乏。当今,商战愈演愈烈,电子商务竞争你死我活,但是对农民来说,因为文化水平和见解、条件限制,似乎还是盲区,虽然电子商务进入了农村,但仍然是城里人的事情,涉及到农民亲自操作,还是少得可怜,他们辛勤劳动所得,由于文化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操作能力不对称,交通运输通信环境不理想,所得也根本不能对称。更不用谈科学种田,科学种植,机械化操作,那只是社会的愿景。所以,当今的农村,虽然有大寨、南街、刘庄,周家庄,华西,但要赶上他们的脚步,那真是太难了,仅信息平台、人脉、技术人才等等,公共环境,各级政府的指导力度,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即使是跟不被人看得起的小岗村比,也没法比。
六是政府缺乏真正的农业发展思路。当今,每年开头一号文件非农业莫属,但文件下发后,下文就不多了,不像房地产和制造业,股市、金融业、外贸出口,随时调整,更不像两桶油,随时变价、调价。这些年来,对农业,喊起来重视,但没有不办睡不着觉,“半夜鸡叫”的事情发生,一些人对农村、农民、农业呼声很高,只是同情罢了,具体走什么路子,不像工业商业信息产业变化的快,几乎是三十多年一成不变,就目前土地山林确权来说,越搞,以后的事情越不好办,越搞越麻烦,如果嫌麻烦不够,那就继续这样搞。由此看来,农民走出困境的日子似乎还远着来。在农业问题上,说改革永无止境,还真没有看到当今农业的前景在哪里,倒是今天的华西,刘庄,大寨,南街,周家庄等等十个集体明星村,根本代表不了当今的中国,只是一个小小的亮点,学也学不来,提倡也没有人敢大胆,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有些讳莫如深,讳疾忌医的样子,所以,就这么糊涂着,凑合着过。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曾几何时,粮食是自产自销的,曾经对解决十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是执政党引以为骄傲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耕地红线不知道守住也没,但有一条可以证明的是,这几年来,中国靠粮食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长此下去,如果外国像控制高尖端技术一样控制粮食,会出现什么样的惨状,真的不好说。当年,国家粮食储备库空荡荡,一位总理发过火,后来袁隆平又讲过国家粮食库空了,后来再也没有人报道这方面的消息,就不知道今天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也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但看看现在的农业现状,再看看这些数据分析以及从前发生过的事情,真的为未来的中国人口粮食问题捏一把汗的。本人以为,粮食问题永远是个大问题,当年曾经有伟人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而今天的中国,自己手中有粮吗?当年发生的饿死人的惨状,还会不会发生?这虽然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但八亿农民的困境真的想硬办法,要像抓房地产那样的力度来解决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经营模式真的不能几十年一成不变了,真的应该像计划生育那样反思,放开二胎那样,下力气用功夫解决三农问题了。
中国现在过剩的产能是在钢筋、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上面,这些都是建材。但是,目前中国农村还有很多破旧的房屋,公路,渠道,甚至还有草房土路。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巴平村弄哄组,66岁的村民蒙二妹站在自家居住的房屋前,她和儿子兰金华住的茅草房已有几十年历史,是用树枝、竹片拼成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阿尔什古,2013年4月出生于四川大凉山深处, 因生病无钱医治,于日早夭家中。得年不足3岁。11月9日,家人和乡亲按当地的风俗,安葬阿尔什古。图为11月9日,这是亲友们守着阿尔什古遗体的第四天。如果不是亲人锥心的哭声,你会感觉脸色祥和的他只是在熟睡。 储永志/摄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修建通村公路,解决偏僻角落村湾出行难问题。
二是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资金的投入,挖塘堰,修沟渠,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三是整合土地,实行农业生产机械化,可以由村干部领导联合生产,也可以由招标承包给一个企业生产,要改变过去包产到户的政策,把一大块地分成几小块,一户一小块,你种这他种那,农业根本实现不了机械化的。
四是一村建一所学校和一所养老院及一个门诊部,让村民就近学习,就医,养老。
五是根据实际需要,一村先建一幢水,电,燃气,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齐全统一装修好的楼房,免费提供给村民居住生活后,再让村民把旧房平整成农业土地归其自己所有。政府为人民办事不应计较盈亏,没钱印钱就可以了,其实干这些事,政府负责生产钱就可了,政府拿钱给建筑企业,建筑企业拿着政府的钱叫农民工干活楼就盖好了,农民工挣的钱向政府买水,电,燃气,广播电视,网络等,钱又回到政府手里了。有些砖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通货膨胀不是因钱多,而是因为缺货,比如目前的钢筋水泥过剩会涨价吗?
以上建设需要很多资金和建材及人员的,政府不用为钱多发愁而去购买要不回来的美国债券,政府不用为产能过剩发愁而想办法出卖给外国,政府不用为农民,工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而发愁。政府也不用为政权能否长期稳固而发愁,你给人民办这么多好事,人民拥护还来不及呢。
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
建议:房地产降价是最明智的选择
谢谢,您是本文第 1390 位阅读者,共 0 个跟贴
中国一青年的更多建议:
发微博&&&&&&&&&
最新联署签名建议
联署人数最多建议
跟帖最多建议
支持率最高建议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怎么破解?
老马价值观
腾讯财经特约自媒体 老马价值观去库存,降房价,继续说楼市。时下人们都在关心,这么多房子,该怎么卖?换个问法,这么多人没房,该怎么买?的确,“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是时下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如何破解?这是一个难题。原因看似也简单,此前,行业因为大量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存在,长期处于非理性繁荣,现在的高房价使得现有的刚需人群购买力大幅减弱。昨天我说到降房价,这可以看成是破解方法之一。为此,我们做了一项独家调查,您认为房价会下降吗?46%的人认为,会降,但降幅有限;35%的人认为,不会降;只有19%的人认为会大幅下降。不过有听众提出,鼓励降房价是一个伪命题。听众“丹青”认为,一线城市鼓励降价也不会降价,三四线城市想不降单卖不出去自然会降,所以鼓励降价是个伪命题。那么,实施房产税又如何?听众“等风来”说,如果真心想降房价,不用鼓励,尽快实施房地产税,一让地方政府脱离土地财政;二让开发商按照市场需求调整投入;三让炒房客吐出空闲房子。关于房地产税的利弊,见仁见智,讨论了很久。我看到某权威专家分析,在当今去库存的压力下这个税很可能会被边缘化。什么时候把房地产税列入正式立法,说不定。——等于说,这一想法也并不实际。老马以为,真正的破解之道还需要从最简单的“供需比”和“房价收入比”上寻求突破。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供需比太高,那么,必然“很多房没人”,而对于供需紧张、土地成本较高的一线城市来说,必然“很多人没房”。要说供需比,同海咨询最新发布《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投资价值》报告显示,重点监测的35个城市中,供需比在1.1以下位于合理区间的城市仅7个,占比20%,这意味着,其余80%的城市住宅供应在未来三年处于供大于需阶段,“去库存”压力明显。此时,楼市去库存,就要在供需两个方向发力才行。短期看,从供给上想辙势在必行,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以后恐怕要控制土地和开发节奏,库存已经大量积压了,就别再“添乱”了;另一方面还是要刺激需求。从开发商角度,如果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公众当然乐见其成;从政府角度,通过相关税费的减免,也可以刺激交易。除了从供需角度思考问题,“房价收入比”也蕴含着破解之道。听众“云淡风清”说了,高企的房价就要有高企的收入。“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是4-6倍,如果大多数人“房价收入比”超出这个范围好多倍,未来更多的可能是有价无市。你看,我们听众多有水平!的确,“房价收入比”被认为是判断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房价收入比越高,说明普通民众购房能力越弱,必然很多人没能力买房。数据显示,房价收入比,2014年全国达7.1倍,这是一个全国的平均值。事实上,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有31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于合理值。其中,深圳排第一,房价收入比达到21.7。也就是说,普通深圳市民花20年以上的家庭收入,才能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一般的白领,大学毕业几年的年轻人,在深圳根本买不起房子。而北京,房价收入比已超过20,排在第二。从这一指标衡量,降房价固然重要,还需要增加收入才行。不然,该买不起的,即使房子降价他还是买不起。最新消息传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5)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未来发展整体信心坚定,民众对生活水平满意度较高,但受访者对未来几年房价调控的信心又有所减弱(得分为54.8),处于很低的水平。还有几个特点需要注意,学历越高,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越弱,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高收入人群对生活提高的信心最弱,23—30岁的人群发展信心最弱。在此之时,政府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来提振信心,也未尝不是破解之道。马尚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评论员、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老马价值观。文章来源:“老马价值观”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已取得授权,再次转载需得到原公众号授权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youngme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楼市泡沫会破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