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豆制品加工批发市场,在菜市场专卖豆制品加工一般营业额有多少?它的利润是百分之几?

内容合作:027-
广告热线:027-
客服热线:027-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社会新闻 & 正文
探访上海杭州豆制品市场 黑豆腐摸不着市场门
武汉的“放心豆制品工程”推行4年,“放心豆制品”却一直难敌“杂牌军”,不能全面“占领”市民餐桌。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的一项调研,上海、杭州也曾经历过类似武汉的“阵痛”,如今,两市的豆制品市场规范有序,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学习的样板。他们有哪些做法值得武汉效仿、借鉴?为此,本报特派记者奔赴两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给每块豆腐以身份外观还是那般模样,“肤色”还是一样洁白,但因为一纸送货单,在上海,一块巴掌大的豆腐,却有了相对明晰的“身份”。这意味着,一块豆腐从“出生”到走上餐桌,它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会留下印记。市民的选择也由此变得简单:看标识、吃品牌、得放心。
不止是正规菜场
马路市场每块豆腐也有名分
昨日清晨6时30分许,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昌化菜市场已人声鼎沸。
位于老弄堂中的这个菜场,内有8个豆制品摊位。与武汉多数菜场内豆腐摊的摆设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个摊位都挂着上海知名豆制品厂商的广告牌,而摊位前的铁丝上则夹着一沓沓浅蓝色的送货单。
上海市民陈女士已在该市场卖了4年豆制品,而且专卖“强福”品牌。她的摊位上,盒装“强福”白豆腐占了一半,散装的豆腐、千张、香干表面,也统一印着“强福”二字。甚至小小一匝素鸡,都用白色纱布和绳索捆绑,待顾客购买时纱布才拆下。
“印上正规厂家的标识,并且有送货单,这些豆腐就有了‘身份’。”陈女士说。她递上一张当天的送货单,记者看到,上面标明了该摊位每一种豆制品的进货数量,并且盖着厂家的公章。
摊主张女士和严女士分别专卖“汉康”和“旭洋”品牌,生意同样红火,豆制品的包装和摆设同样规范。记者翻看盒装白豆腐的外包装,发现上面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食用方法、生产许可QS标识等清楚明了。
正规菜市场的豆制品摊位相对让人放心,其他地方情况如何?记者辗转找到位于普陀区西康路的一处马路菜场。
在这条逼仄的小巷中,40岁的江苏人王新全摆豆制品摊位已有2年,他专卖的“清美”品牌在上海更为知名。记者看到,其进货单摆在摊位的醒目位置,而每块豆腐和香干上都有“清美”品牌标记。
消费者信赖品牌
摊贩主动找生产厂家求签约
“从正规厂家进货,你的利润可能很薄,会不会找小作坊拿货?”记者问几名摊主。
陈女士说,上海的市郊乡村,以前也有不少无证豆腐小作坊,但经政府整治、市场淘汰后,现在已经不多,“他们没法进入市场。大家还是相信品牌,不是品牌卖不动。”
王新全拿着6两重的一盒白豆腐告诉记者,这样一盒豆腐虽然售价4元,但自己只能赚几毛钱,“但买的人多,我一天的销售额也有700元左右。”
多名摊主都对记者说,是他们主动找到相关的品牌豆制品生产厂家签约,才拿到销售权的。
见记者有些吃惊,摊主张女士表示,主动签约品牌厂家,顾客买得放心,自己的生意也有保障,即便盒装豆制品价格稍贵,销售情况也不错。
她介绍,签约后,厂家每天清晨统一配货至市内各个摊位,当场签发送货单,并对销售卫生提出具体要求。“豆腐是大众化食品,老百姓吃口味,也吃质量,一旦出了问题,谁负责?”她说。
在位于上海城郊接合部的上海华环绿杨农贸市场,受访的几名豆制品摊主也都表示,是他们主动“联姻”品牌厂家的。他们给出的原因如出一辙:“你不卖品牌,消费者就不买你的账。”
豆腐工厂撤往远郊
监管前移让市场准入变简单
记者采访中获悉,根据上海市豆制品生产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内环线以内的豆制品工厂已经不多。然而,随着豆腐工厂纷纷撤往远郊,该市对豆制品的质量要求却在不断强化。
昨日下午,记者根据工商登记地址,突访了上海强福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郑汉强告诉记者,职能部门对企业安全规范生产的要求,“现在已不叫定期巡查,而是隔三差五地检查。”
强福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嘉定区、普陀区和宝山区三角地带的城中村内,规模在上海豆制品企业中只能算中等。然而记者看到,整个厂区分为原料库、化验室、豆渣间等区域,生产环境十分卫生,所有工人均统一着装,配套胶鞋、手套等作业。
郑汉强介绍,上海市每天消费豆制品约200吨,该公司日产量2吨左右,由配送车送往市内近百个销售点。“‘质量严把关,产品零缺点’,这是职能部门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的要求。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我们就会连生产资格都没有了。”
郑汉强的话,在昌化菜市场经理仓乃本那里找到了注脚。“上海对豆制品市场有一套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豆制品协会对各个工厂也有相应的生产要求,这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相对简单——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我们才能准许在市场内销售。”他说。
[责任编辑:wywoodyw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楚网官方微博
武汉肯德基官方微博
精彩推荐焦点今日热评自营终端:构建豆制品专卖模式_网易新闻
自营终端:构建豆制品专卖模式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自营终端:构建豆制品专卖模式)
可供复制的城市食品综合服务商
——“清美”在沪推出五大新商业模式
本报记者 孙大牛 通讯员 王炎灿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每家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秘密,一道工艺、一个环节、一套模式、一张配方,或许就是奠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与关键。在“贵州茅台”集团公司,国家安全局甚至派小组常年入驻,保护国酒特有的绝密配方。
然而,提起“清美”在沪实施的新商业模式,董事长沈建华侃侃而谈,无所顾忌。沈建华说,我们企业公开透明,没有秘密,有人要跟仿,没有关系。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不断创新,自我跨越,所谓“不创新、无清美”。我们始终在创新,跟仿者永远不能超越我们。
这话说得有点自信,但也不无道理。今天的“清美”,定位“城市食品综合服务商”,突出综合服务和系统服务功能,涉及豆制品、面制品、蛋制品、糕点食品、早餐食品、生鲜食材等30多个系列上千款食品供应,拥有大规模的大豆生产基地和自有果蔬基地,不是普通企业所能仿效;其次,“清美”作为食品综合服务商,提供的是超大型或一线城市的食品综合服务,他们在上海铸造的成功商业模式,复制到其它大型城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再者,“清美”多年营造的企业文化、运作模式和创新精神,更不是其它企业一早一夕能够模仿。
记者领略到的“清美”五大新商业模式,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对于相关企业,尽管难以仿效,但仍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自营终端:构建豆制品专卖模式“农超对接”,是近期最流行的关键字之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产品送到各大超市,通过众多超市经销或代销,拓展农产品销量,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增益。然而,“清美”却反其道而行之,自营摊位、自开柜面,自己负责终端销售。
这像早年“前店(销售)后场(加工)”的作坊式企业模式,但“清美”不是家庭作坊,开张的也不仅是门前一店。
据了解,“清美”豆制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拥有4000多家自营的超市品牌专柜、3000多家自营的市场品牌专卖店。这7000多家专柜和专卖店,场地是公司租借的,员工是公司派遣的,产品是公司配送的。也就是说,“清美”不仅掌控原料基地和生产工艺,还完全把握了营销终端。
早在2002年,上海菜市场实施为期十年的标准化改造,“清美”跟随政府市场改造的脚步,进驻新市场开设专卖店。市场改到哪里,“清美”专卖店铺到哪里。十年时间,“清美”布遍全上海所有菜市场,大市场入驻五至六店,小市场设置一至两店,上海市场专卖店总数超过2000家。
与此同时,“清美”也与大中型商家搞农超对接,开设数千家“清美”豆制品专柜。专柜产品不是由商家经销或代理,而是厂方争取商家场地,自建柜面,自营终端。
“清美”的营销副总告诉记者,不是任何食品都能进入上海市场,进驻市场需要资格,开设超市专柜也有条件,一流的商标、放心的产品,是政府扶持的基本条件,“清美”通过豆制品全产业链的建设,打通农业基地、生产工厂、冷链配送到品牌终端等上下游优质服务链,确保豆制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实现豆制品品牌化,开创专卖专营新模式。
该公司负责人说,一般商家是经销商卖人家的产品,“清美”是自己人卖自己的食品。自营终端有成本虽高,但能够完全掌控市场零售过程,在我们布点销售的场地,能够及时有效宣传“清美”产品的特色和质量,让消费者买到原汁原味的“清美”食品,保证产品的价格体系,杜绝销售过期食品,及时听取用户建议,“清美”豆制品销售因此长盛不衰。据上海市豆制品协会统计,至今“清美”豆制品上海市场占有率超过5成,超市覆盖率95%以上。
拓展产业:创出早餐店连锁模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清美”继承了虞绍人民的勤劳性格和开拓精神,在不断做大做强豆制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面制品产业,创出早餐美食连锁模式。
“清美”早餐美食连锁店由公司落实场地,负责装修,调派员工, 20至40平方米的店面拥有统一的美丽形象, 每家店面根据不同的位置、房租、人流等要素实施不同的考核。
与普通早餐店现做现卖格局不同的是,“清美”通过工厂化统一制作的面制品,当天分送到各家早餐连锁店,经过门店加热后售卖。同时出售预包装早餐,满足部分市民带早餐回家蒸煮的需求。
菜市场是人流汇聚的地段,“清美”早餐美食连锁店也大多落实在菜市场出租的门面房。目前,“清美”面制品已覆盖长三角地区整个流通领域,在沪建成早餐连锁门店300多家,每天可满足约15万上海人的早餐需求。
“清美”现有大规模的中央工厂、冷链物流、热链物流等产业支撑体系,促成早餐的标准化、冷链化、连锁化、品牌化商业运营模式,有效解决早餐店的食品安全、店面环保和质量口感等三大难题。
据介绍,“清美”工厂化做好的产品,在门店加热销售,售卖预包装的新鲜冷藏食品,条件简单,不用餐饮许可证,只要预售证就可以。至今,“清美”早餐美食连锁店拥有包子、馒头、面包、生鲜面、早餐食品约500多种食品。
致力民生:开办微菜场经营模式
传统的菜市场经营模式是:我搭平台,让人经营。一家菜市场分隔成数十上百个摊区。每个摊区有一个老板,3至5平方米摊位场地各自为政,要有人销售,有人进货,有人帮助守摊,平均需动用2.5个人工。
“清美”品上生活微菜场作为传统菜场的升级版,取消了老板与顾客面对面讨价还价的环节,采用商超模式,货架蔬菜整齐摆放,明码标价,消费者自挑果蔬,营业员过秤收款。与此同时,进场商品绝大多数由“清美”绿色示范基地直供。
打造“清美”品上生活微菜场,是“清美”创新提出并创立的生鲜商业新模式。它以“清美”母公司为载体,以服务社区民生、服务“三农”、提高上海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目标,依托深受上海市民喜爱的“清美”豆制品、面制品等全系列自营产品,以及自建的500亩南汇蔬菜种植基地为引领的订单农业,带动周边地区5万亩农田的规模化种植,以全新的“微菜场”的模式,开发生鲜农产品销售的社区型零售终端。
去年,两家品上生活微菜场在沪开张,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第一家徐家汇裕德路微菜场开张之际, 450多平方米的场地人头攒动,场外的人挤不进去,首天果蔬零售8万元。
今年,“清美”计划推出20家微菜场,面积在400到2000平方米之间,其中两家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未来5年,“清美”将在上海开设品上生活微菜场上千家,控制部分沪上市民果蔬食品的市场终端。
基地加超市的市场模式,让微菜场商品安全可控。设置农业示范基地,使果蔬农药残留符合要求;采用豆渣处理的有机肥料,使果蔬更加富有营养;自有产地直供模式,使果蔬更加新鲜便宜。
品上生活微菜场优势明显,首先是用工节省,可省去大量市场管理成本。据了解,一家2000平方米的传统菜市场,用工超过100人;在品上生活微菜场,一名营业员管理15米一条线,用工不足30人。其次场地优化,省去传统摊位的间隔通道,提高市场利用率。第三环境卫生,杜绝传统菜市场的噪声、脏乱和异味等问题。
打造高端:提供营养餐外卖模式
好品牌应该共同分享,上海市民并不满足“清美”的早餐食品,“清美”也没有停下市场开拓的脚步,一种清优美营养餐外卖模式,近年在沪上推开。
清优美关注都市白领的一日三餐需求,系早中晚营养餐供应模式。在这个系统中,冷链工艺更优化,选料技术更讲究,工艺售点更讲究。
做成全上海最好吃的馒头和包子,是“清美”近期的努力。清优美立志为上海千万城市白领带来更好口福。清优美主打15元/份的营养早餐和30元以上的商务套餐,定位在各主要商业区,为都市白领提供更优的营养配餐服务。
据了解,清优美轻餐连锁将在上海各大商业区率先试点,经营实体门店的同时结合平台外卖,更好的服务都市白领一族。未来5年,“清美”生鲜事业将加速扩张,通过精准定位和市场细分,加速建立“清美生鲜领先品牌”,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鲜食品综合服务商。
配套清优美营养餐外卖,该公司铸造了“清美”、清优美、品上生活,六源纯等众多优质品牌,从原料、工艺、水、环境、技术等方面发掘品牌质量,研发豆制品拳头产品十多款,包子面条油炸类面制品十大类, 拓展豆腐、豆干、熟食、面筋、休闲、微波调理精品500多类,开启品尝生活系列品牌,进一步做大上海市场。
涉足电商:实施生鲜品配送模式
自古正道是沧桑。承继传统,是一种执着;因势而作,是一种创新。变化,是商业竞争的永恒主题。
把传统的终端营销嫁接在现代商超模式的同时,如何让时尚的电商销售贯通于当下的市场经营,这是“清美”目前市场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课题。
2015年“清美”成立“品上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B2C)和“买菜七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B2B),同“品上生活”微菜场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以O2O的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一站式”采购,并解决生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清美”生鲜通过嫁接电商平台,加快实现升级转型和跨越发展。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东阳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好,分享的企鹅
豆制品摊也搞“垄断” 一年摊位费要13万
苏州电视台
老话说,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不过,有浒关下塘菜场的经营户向我们反映说,菜场在豆制品摊位招标中,竟然搞垄断,只许一家做,摊位费也涨成十多万。周女士说:“7800元一年,现在涨到13万一年。”让周女士气愤不已的,就是这笔飞涨的摊位费,她是浒关下塘菜场的经营户,做了二十多年豆制品生意,菜场现有三个豆制品摊位,近两年,每家的摊位费都是一年7800元,但上个月,菜场搞起了招标。周女士说:“现在豆制品承包给一个人,起步价8万,一个上午就做个两三百元的营养额,叫我怎么承受的了。”周女士正在焦急时,别人却在1万1万的加,最终同行李先生报出13万而中了标。周女士说:“简直像儿戏,一会儿几分钟就从8万到13万。”菜场随后以经营期限到期为由,断了周女士等两位未中标者的电,要她们撤走。不少市民和经营户觉得菜场是在搞垄断,间接推高豆制品价格下塘菜场经营户说:“家家都要弄一点,要是没有挑,人家就可以涨起来,三家卖豆腐更便宜。”菜场方面表示,不会造成豆制品价格上涨,因为原先的摊位费就低。下塘菜场负责人说:“竞争的话,我们市场方面价格会控制的。”而在附近的新浒菜场,豆制品多家人在经营,摊位费为一年2万元。新浒菜场经营户 说:“下塘菜场,三个摊位一家人做,要涨到13万,13万太高了点。”中标者李先生也承认,这个三并一的摊位,一年的摊位费,从原先的总价2万3千多元,涨到13万,是高了,但是,他拍胸脯保证不涨价。李先生说:“我要养家糊口,我要生活。”记者问:“三个摊位变成你一家人做,会不会把豆制品价格搞上去?”李先生说:“不会的,到时候你来暗访好了。”那么,菜场如此招标有没有违规?记者来到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菜场是私营的,他们也进行了协调工作,但是,最终没有能改变业主的想法。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浒墅关分局说相关人员:“从监管角度,一个摊位费多少钱,我们决定不了,第二个设几个摊位,我们也决定不了。”浒墅关镇政府表示,他们无法干涉下塘菜场的具体运营,而该菜场的附近,已建设了惠丰花园的平价菜场和新浒花园菜场,居民也可以选择其他菜场购买。不过,周边居民有话要说。居民说:“新浒花园两站路,惠丰花园一站,而且要走进去,总归那边近,到那儿买,不可能到那儿去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羊贩子用高压设备在活羊胃里注入滑石粉,以达到增重目的进行销售。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最爱南京,最懂生活
苏州中心官方微信,
把吃喝玩乐装进爪机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
提供报警求助、政策咨询办事办证等警务服务
江苏女性温暖贴心的移动家园
同名查询、自助移车,关注南京公安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wyjsnews02]
热门搜索:
男子选举前将300万送进村委,乡领导称有贿选嫌疑,将收下的30万退还。
女子夜间驾车失联,失联时穿毛呢长外套,警方已找到其驾驶车辆。
男子声称要为女朋友选礼物,要求营业员拿出最大最粗的金项链。
业内判断,明年年初,南京楼市会有优惠措施,但是降价无望!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制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