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PK微众银行vs网商银行 微众银行vs网商银行输在哪儿

网商银行PK微众银行 贷款流程有什么不同
发布者:hec&&&&&来源:网络转载
  作为最受世人瞩目的两家民营银行,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各有特色,各自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在贷款流程方面,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有什么不同?哪家银行的贷款流程更加简便呢?(整理)  微众银行微粒贷贷款流程():  手机QQ→→→→联系人→→→→生活服务→→→→QQ钱包→→→→进入服务号→→→→查账户→→→→进入钱包金融理财→→→→微粒贷→→→→微粒贷主页点击查看可用额度→→→→借款→→→→填写借款金额和期限→→→→输入财付通密码→→→→短信验证→→→→确认→→→→申请成功,少了1次密码验证和身份完善。  网商银行借呗贷款流程():  支付宝→→→→财富→→→→借呗→→→→立刻体验→→→→我要贷款→→→→输入贷款金额→→→→支付宝钱包密码验证→→→→短信验证→→→→申请成功。  相关阅读          想了解更多关于贷款方面的内容?请关注国内知名贷款平台“”,贷款产品丰富,选择多多,机会多多!希财网贷款快速:  希财网贷款与全国多家线下贷款机构合作,推出安全无忧贷款模式,用 户只需在希财网提交自己的相关信息,希财网既会与客户确认,并匹配到适 合的当地信贷经理,让客户线上申请,信贷经理上门服务的经营模式。并且 希财网承诺,未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 & & &关注“希财网贷款服务平台”(xicaidk)??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在线秒批”,三步即可快速完成贷款,选择多、到账快、额度高、手续简便。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小额贷款10分钟下款
&&&&&马上到账的贷款口子
文章评论&&&&
微信公众号  ⊙记者 孙忠 ○编辑 长弓
  7月11日,5家新老银行行长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影响深远,目前正由零售向公司业务蔓延,未来还将会向纵深发展。不过,目前对于银行业而言,更理性的模式是与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
  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5.54)原行长杨凯生、(17.68)行长李仁杰、(13.46)副行长黄金老、浙江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和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等五位新老银行行长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变革”发表了各自看法。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化,不仅正面冲击到了零售业务,同时公司金融、资产管理、支付等领域也在发生巨变。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比较大的还是零售板块,因为互联网金融强调长尾效应,市场基数大。
  不仅如此,传统银行的优势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也迎来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认为,除了零售金融业务,今年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公司金融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挑战。首先“众筹”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企业融资选择。最近很多大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几周时间融资规模就超过50亿。
  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涉足互联网金融,模式基本上是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做上下游企业的服务,而这原本也是传统银行主导的业务。而像资产管理和支付等领域这些大型企业也会逐步涉足。比如专注做电信业务的华为公司也在涉足支付领域。
  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是渐进式。首先是负债端,后资产端。现在只是银行存款受到余额宝等的影响,接下来资产端也会受影响。其次,先消费金融、个人金融,后公司金融、批发金融。而在人民币国家化的背景下,影响还会呈现先境内人民币,然后是跨境业务。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朱韬认为,最核心的变革是文化变革、思维变革、组织变化、管理变革。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关系、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对未来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管理文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创新。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从余额宝和微信迅速成长,直到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相继开业,这对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提出了考验。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依靠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来构造银行新的组织框架,创建银行新的经营机制,开发银行新的服务产品,从而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经过几年探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融合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杨凯生表示。
  此前,很多商业银行想把互联网金融单独发展,并成立了网络金融部,但由于产品掌握在产品部门、客户掌握在个人和公司部门,发展并不十分理想。
  兴业银行李仁杰表示,两者更多是一种互相融合、互相竞争,也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刚刚正式开业的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完全会走到融合的局面。互联网金融,无非是借助了互联网的技术,对产品的销售和用户的获取可能有一些很大的变化,但金融本质没有变,核心还是风控。
  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对于两者融合的观点十分赞同。对于新兴民营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时代只有合作、只有共赢。华瑞银行正在研发P2P的资金监管系统,未来所有P2P公司都可以成为华瑞银行合作伙伴。
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辞职 去年赴任前曾理光头明志
  拥有来自平安系、腾讯系、中信系、兴业系高管的微众,一度被视为民营银行里的“明星队”。但距离微众银行的产品上线不过数月,“明星队”已经出现了松动,决定先行离开的是行长曹彤。
  9月10日,微众银行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曹彤因个人原因已申请辞去微众银行所任职务,按照有关规定正在走相关流程。至于继任者是否为监事长李南青,微众银行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目前李南青只是暂代行长一职,最终的人选并未确定。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多方都在物色继任人选,就在这周,还有某股份行管理层人士接到了担任微众银行行长一职的意向询问。
  生于1974年的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 ,和生于1968年的曹彤都曾被业界公认为中国金融业少壮派的代表,前者一度被认为是平安集团接班人的有力人选,后者已是中组部管理的正局级干部。两位皆以年富力强、善于创新著称。在第一批民营银行中,顾敏和曹彤的组合足以令微众银行的高管阵容傲视群雄。不过如今,“蜜月期”还未到一年,曹彤便决定走人了。
  “明星队”角力
  微众银行最早确定的高管是董事长顾敏,生于1974年的他今年不过40岁,是董事长马明哲 2000年前后从麦肯锡挖来的得力干将。在14年,顾敏一路从运营管理中心做到了中国平安的副总经理。
  值得玩味的是,在微众银行高管团队中,除了原副行长的曹彤、深圳银监局政策法规处原处长秦辉、同业业务部原总经理郑新林三人,其余高管大都出自平安系。首席信息官马智涛、首席风险官王世俊、首席合规官及首席运营官万军、副行长梁瑶兰以及黄黎明均来自中国平安。而另一个“外援”——董秘兼首席战略官陈峭曾任麦肯锡全球副董事,那是顾敏的老东家,也是中国平安挖角最多的地方。
  在微众银行的高管班子中,顾敏是最早到位的,其一手组建了微众银行。而曹彤直到2014年10月才最终确定,差不多是微众银行高管中最后一位到任的。在他之前,微众银行的几位副行长人选也都已落定。
  某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曹彤本就是金融业少壮派的代表,年少得志,已经是中管干部了。可到了微众银行遇到的都是年富力强的金融骨干,各方角力显然难以避免。
  “在一家银行里没有自己的人,难度有多大?”某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尽管曹彤本身也有一些想法,也很有银行的管理经验,但微众银行确实比较特殊,完全在做创新的事情,从协调资源到沟通监管,再到产品研发都很有挑战性。
  不足一年便离场
  微众银行于日获准开业,今年5月其第一款产品——微粒贷上线内测,8月微众银行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上线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一直被置于媒体的镁光灯下。
  但一个细节是,从微众银行获批筹建到产品上线这一年多时间里,包括董事长顾敏、副行长黄黎明和郑新林等高管都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或者在公开场合亮相,反而曹彤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一个颇有意思的插曲是,一名熟悉曹彤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曹彤在赴任微众银行一职前特意理了光头,他曾开玩笑地说这寓意事业和微众都要“从头开始”,可见其要做一番事业的决心。
  2014年末,在一个闭门会议上,本报记者曾见到了刚赴深圳履新的曹彤。他在演讲中谈及了对于 、互联网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对于微众银行的发展,当时的曹彤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还未能看到曹彤大展拳脚,他便已决定离开。据知情人士透露,曹彤在离开微众银行后仍将继续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他或将专注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业务。
  曹彤是近年来转型至互联网级别最高的几位银行业高管之一。他1994年进入招行,历任招行北分副行长、总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等职;2004年转投中信后,曾任行长助理、副行长等职;2013年出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47岁曹彤请辞微众银行行长 任职仅10个月
  微众银行方面向早报记者确认:曹彤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微众银行所任职务,正在按有关规定走相关流程。
  而新行长的人选也已经敲定。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既定安排,现年59岁的微众银行监事长李南青将接任行长一职,而空下来的监事长一职,则由副行长梁瑶兰出任。不过,微众银行官方尚未披露新的高管团队构成,其未证实这一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曹彤的离开,距离其去年10月底加盟微众银行,仅仅过去了10个月。
  前海微众银行去年12月获准开业,是中国首家获准开业的民营银行,也是首家纯网络银行,没有网点。该行注册资本30亿元,腾讯作为主发起人,持股30%,另外两大股东百业源和深圳立业分别持股20%。
  今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一把手视察了微众银行,并见证了首笔互联网贷款。
  加入微众银行前,现年47岁的曹彤是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副行长。
  根据公开资料,曹彤22岁进入央行北京分行,工作四年后南下深圳任职 ,一路升至深圳管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以零售见长的招行旗下最知名的金葵花贵宾体系的创始人。
  2004年,曹彤赴任 ,先后担任行长助理和副行长,继续主刀零售银行业务;2011年至2013年,曹彤开始分管风险管理工作,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2013年9月,时年45岁的曹彤出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曹彤加盟腾讯银行一事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其放弃了中管金融企业干部的身份。1968年出生的曹彤,2013年上半年刚刚被组织部门内部宣布为新一轮中管金融企业干部,获得正局级级别。
  而微众银行行长的接任人选李南青,出身“平安系”。李南青1956年出生,1994年进入招商银行,历任发展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兼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纪委委员,杭州分行副行长,2005年至2007年,李南青出任深圳市国内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随后在2007年加入 ,2012年7月起出任平安银行董事会秘书。
  至于此番可能被指出任监事长一职的梁瑶兰,原本为分管信用卡业务的副行长,不久前,微众银行在内部对信用卡进行了整合,并入了由副行长黄黎明分管的零售板块。
  “信用卡业务并入零售,是出于业务整合的考虑,一方面我们短时间暂时不考虑单独发行信用卡,另一方面,”微粒贷“业务本身,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信用卡的一些功能,所以,我们把两个团队进行了合并。”一名微众银行高管对早报记者说。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最先上线的金融产品,定位为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贷款额度在20万元以下,贷款低于一般信用卡。
App接口被关行长出走 微众银行纯互联网化遇阻
  与今年初微众以人脸识别技术发放首笔贷款带给市场的神奇与震撼相比,微众银行近日陷入的风波同样令业内诧异和唏嘘。继关闭微众银行App开户接口之后,微众银行行长曹彤离职“出走”,令这家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再次立于风口浪尖。
  行长闪辞监事长急补位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从微众银行证实,曹彤离职。该行人士表示,曹彤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微众银行所任职务,此事正在按相关规定走流程。有消息称,曹彤离职后将创业,微众银行监事长李南青将成为该行新任行长。对此,微众银行人士称,由于相关事宜正在走流程,不便透露。
  去年11月曹彤履新微众银行,这被视为传统银行高管探索业务的尝试。公开资料显示,现年47岁的曹彤拥有20余年银行业从业经验,是一位公认的专家型银行家。在加盟微众银行前,曹彤曾先后供职于央行、招行、和中国银行,担任后两家银行副行长。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曾如此评价曹彤,“他算是我接触的银行高管里对互联网认识最深的一个人,这个深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还包括如何推进到业务里”。
  App命运引关注
  而这位颇受外界期待的银行家,在微众银行开业不足一年之际选择“出走”,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事实也证明了业内的评价,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曹彤的境遇恰恰相反。从大环境来说,今年经济形势不佳,商业银行本来就面临挑战和压力,微众银行这家新成立的银行压力就更大;从企业来讲,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商业模式并不是非常明确,人脸识别、远程开户等技术还有待加强,监管层的态度也比较谨慎,在这种情况下,纯互联网银行能做的业务很少,虽然此前微众银行曾表达了要做平台,连接大众客户、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战略定位,但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他同时猜测,微众银行的高管来自于不同的银行和行业,要在短时间内在理念、方式等方面进行磨合也不是件易事。无论是在互联网领域抑或传统金融领域,客户数量都是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石,但监管层对远程开户政策的谨慎态度,令微众银行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没有实名账户,微众银行App无法开展贷款和转账等零售业务,对公业务更是空白,其业务条线与传统银行相比过于单薄。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微众银行App成为了普通商业银行直销银行的翻版,甚至还不如一些银行的直销银行产品线丰富。
  在分析人士看来,移动端已经成为的大趋势,作为不设物理网点的纯互联网银行,App渠道是微众银行展业的主战场,曹彤的离开不会动摇这个定位。
  互联网银行困难重重
  显然,在目前的监管政策下,纯互联网银行业务开展困难重重。一位券商分析人士称,监管机构坚持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的指导原则,不会因为一两家银行而放松规则。若远程开户问题难以解决,纯互联网银行模式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恐怕很难。
  除了高管人员方面的更迭,微众银行近来在产品条线上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不久前,微众银行在内部对信用卡进行了整合,并加入了零售板块。该行人士表示,“信用卡业务并入零售,是出于业务整合的考虑,一方面我们短时间暂时不考虑单独发行信用卡,另一方面,”微粒贷“业务本身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信用卡的一些功能,所以,我们把两个团队进行了合并”。
招行向深结算开了一枪 结果微众银行倒下了
现价:<font color="#.12 涨跌:-0.17 涨幅:-0.98% 总手:588337 金额(万):101003 换手率:0.29%
  因为招行关闭对个别机构核身接口这事,微众董事长顾敏、主管同业的副行长郑新林、主管零售的副行长梁瑶兰等微众当家猛将已经连续两天亲赴招行与相关人士闭门商议了。
  “哪有这么多阴谋论。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微众上线以后就说我们是刁难微众,是不负责任的揣测。真相就是我们此前并不知晓有那么多的机构通过代扣接口接入我们的系统,给客户资金造成安全隐患,而现在我们知道了。”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对记者直言。
  他说的“这件事情”,指的是招行以“滥用银行代扣接口,影响资金安全”为由,暂停对个别机构核身接口的事。
  而“个别机构”,被舆论理所当然地认为直指微众。因为虽然存量用户仍旧可以使用招行卡直接购买产品(只是额度减小),但新增用户确实已无法通过绑定招行借记卡来开立微众账户了。
  一边是零售之王,一边是纯互联网银行,事件很快演变成双方掐架,甚至上升到传统金融势力扼杀创新的高度。
  估计不只江朝阳,招行的人这两天都憋坏了,自家银行被外界强烈地解读为“担心资金分流”。所以三个小时前,招行的官方公众号“招行微刊”发布了一篇文章,直呼“想和大家谈谈代扣接口的事”。
  记者梳理了一下,核心论点如下:
  1。代扣接口的运营环境有较大潜在风险,需要排查。而 “核身”是“代扣”的前置程序,所以只好把“核身”给停了;2。这不是搞针对,暂停对你的核身接口,不表示你有问题。
  各位,我不是帮招行说话。但如果“避免客户分流”的论点成立的话,为什么招行的借记卡还可以开其他直销银行(比如民生)?难不成它就不怕同行抢他客户分流他资金了?
  这逻辑上说不通啊。
  所以回到“代扣接口”本身,我们来倒推一下。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资金划扣的系统协议,很多地方解释过了,大家可自行百度。其实用人话说就是,我信任A、B、C,我就把资金划转的接口给他们;但我不信任D,或者说还不够清楚D的底细,于是我就没有给D相应的权利。但在实际的操作中,D利用跟A、B、C的关系,接入了我开放给他们的渠道,这就造成了隐患。
  所以,为什么用招行的借记卡仍旧可以开民生直销银行的账户,是因为属于招行信任的A、B、C。没有把接口开放给D(也就是其他第三方),只给了用于公共事业、电信、公司等事先签约符合规定的机构。
  那为什么这些机构符合规定?那是因为可以核实用户身份。比如你还信用卡,从开户行可以核实;你交保费,从保险公司可以核实;你交水电煤,从相应的公司都可以核实你的身份。用银行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亲见亲签”过的客户。
  明白?
  你细看下双方现在发的一切声明,有句话必须要注意,“微众银行通过深圳人民银行金融结算中心的核身接口”。这表明,微众银行不是直连招行的,而是通过深圳人民银行金融结算中心转接到招行的。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仅仅是招行跟微众的恩怨(我相信他俩也没啥恩怨),还与深圳人行金融结算中心有关。
  应该确实是资金划扣合作上,而且是接口的开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银行的专业人士这么帮笔者扫盲:银行POS机的收款、网银账户的汇付,走的清算支付通道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次都需要核对支付指令和身份验证。而代扣,走的是独立资金划转接口,就是第一次需要验证(指令和身份),以后就再也不用了。在国外,代扣叫授权支付,未经客户授权而产生的损失,由支付机构承担。
  “机构搞的快捷支付出来后,代扣就泛化了。讲句不好听的,某宝进行的资金划转,哪有核身过?用一张身份证加一个手机号就能开账户和消费,要真较真,网上卖身份证,一百块就OK,你怎么核实?说到底,这还是最基础的账户开立时的核身问题”,上述银行人士说。
  除此以外,还有银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深圳人行结算中心在部分业务上与银联是重合的。这件事情的逻辑就是,深圳人行本来就跟各大银行有合作,获得了链接各大行代扣接口的权限。这是他们的业务之一。另一端,深圳人行结算中心把接口开放给了其他机构,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比如微众银行。
  “其实招行把接口收回来,我想并不是针对微众,而是针对代扣接口那一端所连接的、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的所有机构”银联人士说。
  记者脑补了一幅画面:其实吧,这事说来也简单,就是招行往深结算的方向开了一枪,然后微众倒下了。
微众银行董事长回应曹彤离职:并非团队不和
  本报记者 黄杰 深圳报道
  9月以来,关于微众银行的议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微妙的同业合作、首任行长的离职、新业务的上线,每个问题都已经被微众以外的人解读过无数遍。
  9月24日,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之前的一天,在城商行年会上,顾敏就回答了数次微众银行将要做一家怎样的银行?“我们最终是要做一家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而不是用互联网模式发展的银行。”
  除谈到消费信贷和理财端的进展和创新外,顾敏亦没有回避曹彤离职一事。
  谈人事:和曹彤相似点颇多
  9月21日在厦门,原微众银行行长曹彤的创业公司开业仪式上,顾敏也被安排演讲,“两个星期之前曹彤是微众的合作伙伴,现在仍然是,我们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合作。”
  曹彤将其新事业聚焦到资产证券化,按其解释,新创立的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技术有限公司,要做的是专业资产证券化技术平台,渗透至资产定价、评级、交易的全流程。
  “我们常觉得自己在创业,我实际是一半打工一半创业,但他现在选择了一条更加完整的创业道路,我跟他之间能力很像,大家擅长的东西是差不多的。”顾敏在评价曹彤时称。顾敏眼中这些相似的点包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问题关键、对于银行最终发展方向。
  “在创业阶段,你的团队互补是很重要的,团队里面过于偏同样的能力,或者同样的风格,反而会比较容易让整个团队走偏。但是这个不是曹彤要走的原因”。
  既然志同道合,为什么选择离职再创业?
  “我看过外界对于他离职的解读。”互联网银行是有一些问题,但这被放大了,并不全面;团队不和、被平安系包围?其实大家讲到平安系的时候忘记了一点,在微众银行高管团队中,出身于的人是多过平安的,把招行和中信的人加起来,可以占整个微众银行高管的一半。
  对于新任行长人选的考虑,顾敏认为可以找到一个能力,或者性格方面更加互补的人。
  这个人便是微众银行拟任行长李南青,讲李南青如何互补之前,顾敏又强调性格和能力重合仅仅是现实问题,“曹彤要走的原因是他确实想去创业,大家也看到他创业了,而新行长上任,则确实考虑到互补的因素。”
  在顾敏看来,新行长的风格是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顾敏做事急,而李南青较为稳重。“如果你把我看成一个往前冲的人,他会是一个在后面拉住我的人。”具体分工上,顾敏负责全面业务推进,李南青则更侧重于后台管理。
  互联网银行的管理模式是被议论众多的话题,“传统银行目前都在探讨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而我们实际上是项目银行制。”以微粒贷和App为例,在微众银行内部这两个项目都是横跨所有部门的项目,如分管消费信贷的副行长黄黎明即是微粒贷项目负责人,当项目成型后,这些扁平化的群体则成为独立的事业部,如App项目成为财富管理事业部。
  这在微众银行是常态的业务管理结构,也被认为是未来将持续的模式。
  消费信贷:微粒贷+平台金融
  9月23日,微众银行在深圳与优信二手车举行了一个发布会,内容是“互联网+”的汽车金融服务。
  将消费信贷和理财作为基础功能的微众银行,此前在消费信贷的领域只有微粒贷露出。微粒贷在本周上线微信端,这亦是其扩大规模的标志。根据顾敏介绍,9月微粒贷将邀请300万客户,这相当于过去4个月的客户数总和。
  运行四个月,微粒贷贷款发放额不到30亿元,余额不到20亿元。由于采取邀请制放贷,微粒贷的规模较为可控,目前30天以上预期约为千分之三以下。
  注册资金较小的微众银行开业即确定负债同业批发的模式,微粒贷的模式则是通过合作银行联合放贷的模式,“贷款资金并非同业拆借,这是市场的一个很大误会,真正放贷的是合作银行,放贷进入他们的资产负债表。”顾敏说。
  初期运作上,由于需要建立银行信用,微众银行采取了联合放贷模式,具体比例在2:8,同样在风险分担机制上,贷款额度的大小决定着风险承担大小。
  除微粒贷之外,微众银行在消费信贷端最新动作在平台金融。相较于微粒贷嫁接与入口,平台金融的一大特点是嵌入在腾讯之外的场景中。顾敏将其定义为,用科技手段为特定场景提供金融服务。
  “这对微众很重要,有场景、用户和数据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将金融服务植入到他们的场景中去。”顾敏称。腾讯内部的微粒贷加外部的场景金融,两者构成了微众银行贷款端主要布局,除车贷外,接下来将拓展至衣食住行等领域。
  “我们将其定义为平台金融,车贷之外,我们还在进行大宗消费、装修贷款相关的尝试。”在顾敏的计划中,平台金融的扩张不会太快,资金来源方面,初期均来自于自有资金,未来则会考虑重新回到联合贷款模式。
  理财产品:金融淘宝模式
  微众银行App上线来,一大争议在于直销银行化的产品形态,顾敏对此的回应是,微众银行希望这是永久性的代销平台。
  “期望过高和落差其实也有一些正面影响,比如产品销售欢迎程度在我们预期之外。”顾敏称,实际上,由于在上线时高于同业的收益率,微众银行代销产品规模迅速上升,甚至一度造成系统拥堵。
  对于收益较高的原因,此前副行长郑新林曾介绍称,除遴选业内较佳的产品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较低的运营成本。“物理网点成本基本比传统机构少80bp,另外代销和管理费上我们也有降低,而不是提前准备资产。”
  在金融业集体进入资产配置荒的当下,顾敏亦承认较高的收益难以维持,对微众银行而言,更为棘手的不是资产荒,而是计划中的产品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这是内部找产品能力的问题。”
  顾敏亦透露,接下来除理财产品的叠加外,微众还计划将产品方(机构)搬上平台,做成理财淘宝模式。对于增加理财端粘性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微众银行还计划在一级理财平台上,嵌入二级金融资产流转平台。
  这一平台的模式是,用户在微众银行的合作机构中购买的理财产品,可以在平台进行诸如质押融资、受益权转让等交易,目前主要在同业合作洽谈过程中。
  由于远程开户暂时无法落地,微众银行亦无法在平台销售银行理财产品,这亦是微众此前在同业合作中产生摩擦的原因,顾敏亦坦承,这个不确定因素对微众影响较大。
  “我们并不认为这是针对我们,而是出于自身业务风险的考虑,这个时间目前为止仍在沟通中。”顾敏说。对微众而言,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如顾敏所言,则是远程开户的放开。微众银行A轮融资恐以失败告终
&&&&&&&&  36氪独家从内部人士获悉,旗下的微众银行最新一轮融资,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今年1月下旬,据《华尔街日报》消息,微众银行正在磋商A轮融资,融资额超过4.5亿美元,领投的将是华平投资和新加坡淡马锡,这是微众上线后的第一轮融资,加上新投入的资金,公司估值约为55亿美元。  然而,36氪近日从微众内部的知情人士处确认,此次融资谈判基本流产,再无下文,这意味着,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本轮融资遭遇重大挫折,“外部融资早就停了,有可能原来股东还会出资”。  关于融资遇阻的原因,详细细节无披露,但知情人士认为,主要还是一年多以来,业绩没做出来。  首先,微众的管理团队架构不稳或许是融资出现曲折的首要原因,“初始的高管班底太豪华,每个人能力都很强,各有各的思路,但相互之间分歧严重,互相不服,所以才会产生高管相继离职的情况(原行长曹彤、副行长郑新林相继离职)。”  该人士说,基层员工的素质很不错,但中层很多是高层带过来的亲信,能力太差,“牛逼的领导不会有太牛逼的属下”,这些人里面有的还是刚刚从基层岗位提上来,并没有管理经验。“很多人来微众本来还想学点东西,结果发现领导的水平还不如自己。”  上述种种管理问题,造成了微众步伐颇为保守,“有好的想法,领导不会推,或者推,但也推不动,这让人很有挫败感。”  微众的困境,或与远程开户未放开有关,该人士认为,这还是表面原因。最深层次,就是高管团队的问题,再往上看,是股权结构的问题,微众对外宣称依靠腾讯的资源和生态,但腾讯只占股30%(其余大股东为百业源和立业,各占20%),不会把所有资源都倾斜给微众。  上述人士说,一开始起名字想叫“腾讯银行”,马化腾拒绝了,怕做砸了拖累腾讯,也想留后手,其实有高管建议,就投了9个亿,拿去试试水也好,但实际上,微众银行得不到腾讯特别大的支持,“都说摸着石头过河,但连石头也没摸”。  此前,招行和联通合作发起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在没有太多推广渠道和露出的情况下,其放款量已经和微众银行每天的放款量差不多,最近还在招行手机银行App的露出,预计可能会超过微众银行。  微众的第一年并不顺利,在向货车司机发放了一笔“盆景式”的贷款后,大动作不多,坐拥数亿社交用户的腾讯,花了一年多时间,用户量仍仅以百万计。  上述知情人士说,不知道微众银行现在会往何处发展,“可怕的是,该行有一个部门,在一位副行长走后就被拆散了,剩下的部门就放在那,部门领导去问高层接下来做什么业务,高层说,先呆着,明年再说,于是就被晾了几个月,一直到现在,都没给这个部门明确定位。”  作为首批民营代表的微众银行注册资本仅30亿元,却在一年内将贷款规模做到了300多亿元,而这还仅仅是初期的小试牛刀。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微众银行新一轮的增资已经启动,这将为接下来业务的扩张奠定基础。微众银行的轻资产战略如今并没有改变,但它更重视的是银行管理资产的规模。该行副行长黄黎明保守估计,仅微粒贷产品贷款规模今年就可做到1000亿元。  轻资产疾行  “作为银行的主打产品,微粒贷每天的放款规模已经稳定在3亿元到4亿元。”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银行后期贷款规模的扩张会进一步加速,保守估计今年是能够做到1000亿元。  据记者了解,作为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凭借低成本获客渠道、庞大的资本协同和风控模型重塑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该行首款产品微粒贷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如今贷款400多万笔,累计贷款规模超过了300亿元。  黄黎明告诉记者,由于微粒贷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获客,风控模型也是银行独家的,所以推行初期相对谨慎。“微众银行内部起初对这种贷款的方式心中没有底,都是抱着先试试的心态。但是如今看来,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黄黎明向记者透露,通过一年时间的检验,微粒贷的运行状况较预期要好,不良贷款率低于0.1%,资产质量甚至优于线下贷款。  据了解,微众银行的贷款是通过腾讯的QQ或微信的社交数据实现获客,实行的是“白名单”制。客户贷款上限为20万元,户均贷款规模约在8000元,日位于0.02%~0.05%区间。  “微众银行会一直使用社交数据贷款,实践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相对于其他的数据,社交数据的连续性较强,也难以造假。银行会根据风控的模型有效筛选出一大‘白名单’客户,而银行则在‘白名单’客户中随机授信。”黄黎明表示,“白名单”客户的数量目前已经相当庞大了,是完全能够覆盖银行贷款需求的。  据了解,微众银行如今主动授信的客户已经超过3000万人,仅深圳的人数就达到40万。  “微众银行在‘白名单’中通过主动随机授信来控制银行的放款规模和放款速度。刚刚起步的时候慢一些,接下来会加快节奏。”黄黎明表示。  作为一家很难拥有存款的银行,微众银行用轻资产策略绕开了这一话题。实际上,从微众银行成立起,就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期望通过业务嫁接来迅速打开局面。  “已经和22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联合贷款。目前新发放的微粒贷的贷款中,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提供。”黄黎明称。  所谓联合贷款,就是微众银行在给客户贷款的同时,由其他银行进行“跟贷”。微众银行负责客户的筛选、风控等等事物,而合作银行仅仅提供资金。  黄黎明表示,对于贷款的收益,微众银行分享合作银行贷款利息收益的20%左右,这就解决了银行存款和资本的问题。“微众银行希望做的是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公司,做一家轻资本的银行。”  据记者了解,在22家金融合作机构中,大部分为城市商业银行,也有少数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邮储银行、等。  “从微众银行目前发展程度看,合作机构的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是,各家银行的合作意愿还是非常强烈。”黄黎明表示,相比和微众银行做联合贷款看,合作银行自身放贷的息差要相对低一些,而自身放贷不良却高一些。所以,多数银行都希望能通过联合贷款模式做大规模。  融资启动  据黄黎明介绍,微众银行如今的系统、风控模型都是自主创新的,而客户渠道是通过QQ和微信,这减少了银行90%以上的科技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获客的成本约在千元到几千元不等,但是微众银行的成本在于系统的一次性投入,这相比贷款规模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微众银行面临扩大业务规模,所以也在融资补充资本。”黄黎明表示。  不久前,媒体报道微众银行融资“流产”,但是黄黎明对此进行了否认。“微众银行的融资方案已经定了,股东和融资的规模也都确定。”  据他透露,此次融资主要是引进新股东,但是微众银行现在第一大股东腾讯也会参与到增资中,维持总的30%持股比例不变。  “微众银行的融资需求是配合业务,且要维持贷款比例中20%占比。”黄黎明称,轻资产的策略需要银行进行联合贷款,但是降低贷款中比例以扩大管理资产暂时也行不通。  据了解,传统银行在做大业务规模时,通常的做法是增资和进行同业融资,然后再用自有资金开展业务,但是微众银行没有采用这种方式。  黄黎明表示,这种倚重资产的发展方式不适用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应该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资产回报率。“各家银行对微众银行的资金支持在做联合贷款上已经足够了,微众银行的优势不在资金上,而是客户和风控的模型。”  “微众银行的第一年还处在亏损阶段,但是相信很快就会盈利了。”黄黎明表示。&&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