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流量卫士代理怎么做

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近在与几名站长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了 PC 社区的发展不容乐观,在 2012 年前后纷纷告别高增长继而出现停滞状况,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社区逐渐风生水起,各种新玩法层出不穷。摆在站长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权衡 PC 和移动两端的关系,是专攻移动,还是两者兼顾,二者能否实现双赢?从以下两名站长的运营经验分享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答案。这两个地方社区的案例或许不够典型,但足够接地气。案例一:海安零距离09 年建站,智能手机普及后遭遇流量滑坡,精力转向移动端,微信公众号粉丝并不多,加上个人微信,大概能覆盖不到 2 万人群。6 月初,PC 论坛与微社区数据之后,热贴 80% 的流量来自移动端 , 利用本地突发事件在朋友圈引发传播,效果非常明显。其中一个本地车祸的帖子,仅一天时间就达到 33 万点击,429 次互动。成功利用微社区分享力和朋友圈传播力带来回流。经验总结:1、利用公众号及个人微信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内容分享至朋友圈;2、利用本地突发新闻的传播力在微信朋友圈造成病毒式传播;3、打通 PC 论坛与微社区数据,利用微社区的分享引导促使用户主动传播;4、PC 论坛开启微信登录,用户扫描默认关注微信公众号,聚拢粉丝;5、调动用户创造内容的能动性,利用微社区优质 UGC 内容完成传播;6、优质内容加移动端社交渠道,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回流;海安,隶属江苏省,总体人口约百万左右,海安零距离的站长吉先生告诉我,这百万人口里面有 12% 左右是他们的注册用户。我说那非常了不得了。这并非恭维之词,一个拥有 12 万用户的地方站在当地完全可以呼风唤雨了。当然,前提是这些用户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还保持着当初的忠诚度和活跃度。我们是 09 年建的站,那时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还不像今天这么凶猛,在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智能手机到今天才算普及,起码年轻人已经人手一部。这直接导致了 PC 端流量的下滑,用户开始逐渐向移动端流失。我知道这是一个挑战,但我认为在这个挑战中也包含着许多机会。我想,既然移动互联网已成大势,那么与其逃避,不如拥抱变化,顺势而为,从中寻找机会。」这恐怕是今天大多数站长的普遍想法,因为若非如此,别无选择。我们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大概几千人,加上我们团队成员的个人好友数量,估计能覆盖一万多不到两万用户吧。我们现在特别注重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一块,因为它的信息传播力特别强,特别是当地一些突发新闻,在朋友圈里传播的特别快,我们从这一点看到了机会。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我用微信公众账号推送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尽管传播效果很好,但对 PC 站点几乎毫无价值。我们论坛是用 Discuz!搭建的,后来得知 Discuz!最新版本要将 PC 论坛和微社区打通的消息,版本更新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在 DZ 方面的协助下将两端社区进行了打通。微社区的价值在于使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我们社区许多突发事件都是用户首先发布的,其他用户看到之后随手就将帖子分享到朋友圈,因为是本地突发事件,所以传播非常迅速。又因为微社区的数据跟 PC 论坛的数据是打通的,所以 PC 论坛从中获得了很多流量和用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形成病毒式的传播呢,这就需要结合自己站点的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本地的诸如车祸、凶杀案等突发性事件对我们的用户特别有吸引力,微社区帖子详情页对用户做了很好的引导,点击右上角按钮就能很方便的将帖子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微社区有一点优势就是跳过了登录环节,用户直接使用微信账号或者手 Q就可进行发帖、回帖、分享等操作。另外,微社区支持直接上传图片添加视频等功能,这一点是 wap 站无法比拟的。前些日子,海安发生了两起比较大的车祸,海安零距离及时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海安再现爆头惨剧,父子两人命丧渣土车轮下》此帖一出,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关注,短短一天时间就有 329968 人查看,429 参与了互动。不久,第二起车祸发生,我们以《海安又现爆头惨剧,又一女子命丧水泥罐车轮下》为题发布帖子,截至目前,此帖已有 145740 人查看,271 人参与了互动。这其中 80% 的用户来自于微社区。帖子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传播效果,根据我的分析,一是移动端用户已经养成分享朋友圈的习惯,同时微社区又在主题帖顶部做了相关引导,所以引起用户主动分享。用户通过微社区分享的次数,我们在后台好像看不到,我想应该会很高。二是有赖于微信的社交关系链,特别是朋友圈的关系,一对多的广播式传播很快就形成病毒传播的效果。由此带动了 PC 论坛的流量,总而言之,微信分流了我们的用户,我们又利用微信找了回来,有种从哪里失去又从哪里找回来的感觉。」案例二:巫溪网2012 年 9 月开通微信公众号,13 年 2 月份发力推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粉丝 3 万左右。利用公众号推送消息、微信朋友圈以及微社区实现回流。盈利模式上采取与商家合作的搞活动的形式,比如大转盘、刮刮乐,收取活动经费,实现我们和网友、商家的三赢。1、向用户推送有价值的信息,满足用户强需求,用户就会成为你的粉丝、传播者;2、打破单向推送信息局面,利用微社区活动与用户形成互动,提高用户粘性;3、微社区用户分享朋友圈带来的流量很可观,与 PC 数据打通之后将实现两端双赢;4、盈利模式上,利用活动冠名、微信抽奖、微社区刮刮乐等方式实现变现;相比海安,位于重庆东北部的巫溪是个小县。全县常住人口 40 多万,县城人口还不到 10万。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商业门户,巫溪网的负责人对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保持着异常灵敏的嗅觉。「地方社区要是不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占领制高点,距离被对手秒杀只有 6 个月!」在一篇分享社区运营经验的帖子里,这位负责人如此写道。「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 2012 年 9 月份开通的,直到 2013 年 2 月份才可以发力推广,粉丝从零到万,用了一年时间,从 1 万到 2 万,用了 4 个月时间,到现在达到 3 万,成为重庆县域级别最大的公众微信号,又用了差不多 5 个月时间,一路坚持下来,有时候我感觉我们创造了奇迹,要知道在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县城能做到这样的成绩是多么不容易。2013 年 1 月的时候,巫溪网已创办近 10 年,我感觉虽然人气直线上升,但从大势上看,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 3G 网络的完善,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是一个趋势。悲观者觉得移动互联网是在挤占地方门户的空间,我是乐观主义者,我觉得以前我们有 8 个小时与网友互动,而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能与网友保持 24 小时沟通的机会。最初的几个月,我对微信公众号的看法有误。认为它与之前的微博一样,只是网站内容的推送渠道,推送新闻的次数也极其有限,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满 1000 粉。有些站长可能刚开始跟我想法一样,觉得论坛才是我们的根本,微信毕竟是腾讯的,我把自己的阵地守好就行了。这种想法就像当年对待 QQ 群一样,觉得分流了网站人气。实际上你是阻止不了网友交流方式的变化的。与其让别人占领,不如主动圈地。基于上面的考虑,我开始重新审视微信公众平台,从战略上定位微信公众号为地方门户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论坛的重要性均等。我认为之前粉丝数量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我们只是把用户当做我们的信息推送对象,而没有与用户之间形成互动,实现双赢。用户永远是对吃喝玩乐最感兴趣,这是强需求。所以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本地吃喝玩乐号码放到巫溪网微信,粉丝数出现爆炸性增长。我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也成为我们的传播者。用户查询信息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用活动提高用户粘度。在粉丝达到数千以后,我们开始引导网站商户用微信做辅助推广。我们不做硬广推送,而是让商家提供产品或服务资源,通过刮刮乐、大转盘的抽奖形式实现广告信息的到达,网友、商家和我们实现三赢。开始不收费,后来粉丝上万以后,微信推广自然成为商家首选,收费也是水到渠成。目前我们用过大转盘、刮刮乐和投票功能,不过都是第三方平台开发的,最近听说微社区官方也要推出抽奖组件,还是挺期待的。Discuz!推出的微社区我们一直在用,但担心新版本的技术不成熟,一直没有与 PC 论坛数据打通,最近才刚刚打通不久。数据没有打通之前,PC 端和移动端虽然是分离的,但用户通过微社区分享朋友圈带来的传播效果已经显而易见。打通之后,这些流量将直接反哺到 PC端。我听说现在有些站点的流量一多半来自微社区,用户从微社区分享热点话题到朋友圈,从而引发传播,特别是我们当地一些突发事件,这在小地方就是头等大事,所以传播速度非常快。可能对站长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变现。我们在盈利模式上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微信好声音活动冠名、赞助;商家活动宣传通过微信抽奖收活动费;KTV 商家收年费,在搜索 KTV词条时排名靠前、加红、凸显商家活动内容;后期计划酒店、楼盘等专用词条收录年费,微楼盘、微网站。微信打印照片神器可以出租给外场做活动需要聚集人气的商家,还可以出租给婚宴做签到纪念。这位对市场变化时刻保持着敏锐嗅觉的站长语气坚定地对我说:我坚信地方社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迎来了第二春。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发表了文章 o 0 个评论 o 320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开发一个APP其实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被用户接受并且持续使用。根据华尔街日报指出,69%的用户对使用新APP的次数为10次以下,超过25%的用户甚至只有下载后打开过一次。
1、什么效果是你想要达到的?
&为什么要开发APP?&&什么效果是你想要达到的?&身为企业家跟开发者,这些在设计前就必须想好。根据专业的Entrepreneur网站指出,APP名称要取简单好记的名字、具有代表性的图标(Icon)、精简的UI用户介面、有趣的介绍视频、网页介绍、新闻稿等来吸引用户的目光。切忌因为别的品牌都有自身APP所以随波逐流也要开发一个。失败的APP不只是浪费企业成本,还可能有损品牌形象。
很多开发者尝试设计华丽的使用介面及背景,但是往往造成反效果。一旦使用者觉得过于复杂或是不知如何使用,便会删除APP或是给予低评价。除了浅显易懂的文字内容叙述及干净的介面,APP要创造互动性提醒用户自身应用程式的存在。才能让用户持续使用APP而非一时的新鲜感。
流行服饰Forever21的APP运用干净的UI介面,白色背景搭上黑色文字清楚让用户明白品牌的诉求。不只是推销自身品牌,还有介绍当周促销折扣、独家杂志内容阅读、穿搭介绍、mob??ile优惠券、走秀影片。Forever21的APP互动性高成功的打入目标族群,并且用户会想要持续使用以便随时得到最新资讯。
2、这个APP是否能够满足目标族群的需求?
行动APP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比起其他行销方式更具影响力。但是过多的互动可能就会被用户视为&骚扰&而遭到删除的厄运。除此之外,当用户需要花一分钟以上学习使用一个新APP的话,下场就是立刻卸载应用。根据专业的财经资讯门户福布斯报导,友善用户界面、免费APP、下载容量三个因素会影响下载率。
根据Inside Business调查,下列5大原因会造成用户卸载手机应用程式:
76%—使用流畅度过慢
71%—容易当机
59%—系统反应慢
55%—消耗电量太快
53%—太多广告
APP界面是否简易操作,版面设计是否符合使用者习惯,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APP的吸引力。企业应先优先考虑主要诉求,而非一味的把所有想法放进APP,不然APP容量过大容易造成上述因素,更容易让消费者卸载。一个新的APP只要满足8成用户即算成功,一心想要抓住所有用户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开发者跟企业本身会看不见??自身应用程式缺点。请目标族群进行用户体验并告知心得。不停地反覆测试直到所有用户都满意为止。这点可以改善自身APP,也可降低APP推出时的失败率。
3、如何让我的APP被更多用户看见?
ASO应用市场优化—适当关键字搜索
透过关键词优化(key word optimization)可以激增300%的下载量。因此找对关键词对于APP营销是相当重要。你的品牌是在哪个类别?游戏、健康、消费、理财、旅游介绍还是社交媒体呢?找出自身类别后,便可以做竞争者分析。进入同行的APP看关键字搜索内容。或是从同类排行榜五颗星开始往下搜寻,便可得知最热门的关键字,找出自身的优点并且加以强调做出区别。
GoogleAdwordsKeywordPlanner谷歌推出的实用工具可以帮助品牌缩小关键字的范围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APP的关键词。
Mobiledevhq,可以搜寻AppleStore跟GooglePlay及全球各地的关键字搜寻。找出关键字后,要确保这些关键字在自身APP描述中,甚至是包含在Apptitle才会被更多的用户看见。
4、要如何长期经营我的APP?
制造APP曝光率、公关活动—口碑营销
以为经过上面的开发与测试APP之后就结束了吗?APP营销也要懂得售后服务。必须要撰写新闻稿请公关媒体发布新消息,强调自身APP的优点及跟其他的差异性。制造话题让用户下载并且使用才能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如果再加上社群分享平台:Facebook、Weibo、Wechat、instagram、Twitter这些有影响力的平台,更能直接提高品牌能见度。
2012年9月星巴克推出&星巴克闹钟&用户在此APP设定闹钟并且铃响后按下&起床&键就可获得一颗星。如果一小时之内到任何的星巴克即可获得一杯打折的咖啡或半价早餐。此案例可以看出星巴克APP影响力,从消费者张开眼睛的那一刻就紧贴一起。不但提高品牌的正面形象,还可以增加产品销售。
对创业公司来说,开发APP可以创造无限商机,但是不知道其中原则而败兴而归的例子不计其数。即使知道如何开发、测试、营运一个APP,别忘了用户的需求可能随时改变。随时注意未来动向进而改善或是添加APP新功能将决定是否能持续活跃。
上传者:叮当~夜静
发表了文章 o 3 个评论 o 416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 匿名)对于推广人来说,最难熬的莫过于开始的半年。今天分享一位怪才的推广方式,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文章“历史”悠久,仅供各位看官参考。
我也做了2个月APP推广,觉得自己推广的很失败,匿名吐个槽,大家帮忙分析下看看我哪里做的不好。
在这之前我主要做网站 SEO,微博推广,从来没有做过 APP 推广,后来有朋友做了一个 APP,邀请我加入创业,主要负责 APP 的推广。
我没有任何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这玩意怎么推,但是因为老朋友,不好拒绝,只能答应下来帮忙了,正好自己也学习下。
朋友这个APP是上线到目前 2 个月不到,有 10 万下载用户,我每次打开各种科技媒体,看到几乎都是某应用 3 个月 100 万用户,上线半年 200 万,上线一年 500 万用户,我都要吓尿了......
这2个月分别在5个地方进行了测试性推广——微博、豆瓣、微信、安卓应用市场、APP Store。由于预算不够,这些推广基本没怎么花钱,大概如下:
我自己微博和朋友的几个微博加起来真实粉丝也有30万了,这2个月经常给这个APP打广告,转发超1万的微博有过3条,转发超100的微博有过60条,微博带来的下载量转化率在10%左右。
一条转发1万次的微博,带来的APP下载量1000左右,和我心里逾期的落差太大了。后来就问了很多粉丝,因为粉丝大部分都是学生,部分回答是没有WiFi,部分回答是没有强烈的需求。
后来我就都集中在晚上9点以后发微博,效果比较好,下载量可以立竿见影,但是转化率也就20%左右。
我在豆瓣写过几个没节操的小说,最高的一条软文回帖超过了1万,还有几条软文回复也超过了3000,次,转化率比较差,比平时下载量多个500 左右。
然后又找这些回帖的人做了个调研,很多人回复说软文太长,看了APP 名字没有绝对这个是重点,就没有去下载,顶多记住了名字而已,看来我这植入软文写的太差了。
后来我就直接在软文里面贴APP的截图,下载量又提高了那么一点,也就一点点而已。
微信朋友圈推广
我没有微信公众平台,因为我自己都没有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平台,感觉这个东西推广不靠谱,但是我有一个微信私人号,我这个私人号好友有 8000个,后来赶上了微信封杀微信号大户,我就被封杀了不能加好友了。
我主要在朋友圈推广,发一条朋友圈,APP的下载量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增加500次左右,于是我就坚持每天发,发了2个月,差不多这8000个人都下载了APP了。
看来还是要坚持对一个用户推销三次以上,用户才会接受......
安卓应用市场
看到应用宝说一次某应用在他家首发有60万下载量,我就屁颠屁颠的去申请了个应用宝首发,首发那天我一整天都守在友盟前面度过的,看了一天友盟,安卓下载量比平时一天多了……300……我真的没有说谎,就是多 300,一个都不多......
带着对腾讯的失望,又申请了小米应用商店的首发,这个稍微靠,首发给了4天广告位,4天总共安卓下载量有8000,后来我又申请了360首发,联想乐商店首发,效果和应用宝没有什么差别,惨不忍睹,再也不相信首发了。做了应用市场首发名单,供大家参考。
2,礼包抽奖活动
这个是要花钱买奖品的,我好不容易说服公司拿了1.5万出来卖奖品,和 3个应用商店做了抽奖活动,但是结果和不花钱的首发效果差不多,我估计公司以后再也不给我钱做推广了。也做了一个应用商店礼包抽奖名单,供大家参考。
打开各安卓应用市场,排名靠前的应用,下载量都是几千万几百万,基本都是刷量,除了小米和UC应用商店,国内所有应用市场都可以刷量,目前刷量的价格基本是1万个量40元。至少要刷100万的量才有才分类里面有点排名。
4,当然安卓也有刷榜
400元/天,7天起刷,不进总榜,进热门榜或飙升榜就算,刷量和刷榜都需要付费,我自己掏了 500 把百度应用的里面下载量刷到了20万……呵呵……估计也能骗到不少外行人......
——起初我应用名字就是2个字,连个后缀都没有,后来我在名字后面加了个后缀词,当然这个词肯定是热门关键词,加了后缀之后,果然第二天开始下载量迅速提高了 50%。从此到现在,我都在研究后缀,不过360,百度,豌豆荚,应用宝这四个应用市场都不让加后缀,只能在其他应用市场添加。
APP Store推广
最早我把APP放在社交类,使劲在微博和豆瓣推了几天,好不容易稳定在分类160名左右,结果后来苹果的分类只显示前150,我再搞了几天月也没有办法稳定在150名,就干脆改到旅游类,结果马上稳定在前150了,目前稳稳在旅游类前120名。估计每天也能带来一点点下载量,如果能挤到前50名,应该会能带来很大的下载量。
我研究了下社交排行榜前100名,很多排名靠前的APP,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APP名字后面都接了一大串的低俗词语,如:寂寞、单身、约会、陌生人、婚恋、恋爱、性感、激情、相亲、妹子,美女,等刺激男性荷尔蒙的词,于是我也在 APP 名字后面加上了捡妹子,结果排名立刻涨了 20 名,你别说,还真是有效....
3,苹果刷榜
因为公司预算紧张,我没有付费刷过榜,只是了解了一下,如现在的游戏,社交,旅游三个分类榜的前20名,几乎都靠刷榜刷进去的。刷进榜之后,就维榜,冲分类榜前20名费用至少要5万,维榜费用每天至少要 2 万。冲免费榜前100名,费用就翻几倍了。现在刷榜维榜都是用积分墙,我觉得有些公司在闷声发大财。
这2个月下来,个人觉得最好的推广办法还是应该集中兵力做应用市场推广,其他微博豆瓣微信做做品牌推广还不错,下载转化率太低了。个人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把产品做好,让用户主动分享把产品到微博和朋友圈,推广起来就轻松,这个也是真正能免费长久带来下载量。最好我也觉得一个不会吹牛不会刷榜的的推广人员,肯定不是好员工。
创业容易推广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章来源:36kr
上传者:叮当~夜静
发表了文章 o 8 个评论 o 1453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叮当dingdone是我认为国内最好的原生app制作平台,每周更新,功能齐全,UI也很棒,还有一群萌萌哒的开发团队。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在叮当做【HoHar】的原因。每天在互助群里(我在1和3群→_→),感觉叮当的新人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大多数开发者最头疼的问题就是——App推广啊!!!!!
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在叮当社区里分享一下我的app推广经验。
纯手码原创,不足忘告知补充。
一、你需要有好的产品
了解产品用户定位。那我们怎么去定位呢?那就需要仔细考虑如下三个问题——
1,我们的产品是什么?
2,产品的用户有哪些?在哪里?
3,我们可以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为用户提供了哪些服务?
当你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弄明白之后,推广的大致方向就出来了,也更方便做后面的推广策略。
叮当的功能十分丰富,目前主要最具特色的有:
①几种主流的框架风格;
②用户中心;
⑤有赞、360相机、H5网页等接口……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叮当,强烈建议前往叮当案例:
看“老司机”是怎样“制服”叮当的~(别打脸~2333)
这样看来,案例的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
把所有功能、组件之类的东西,一切小细节弄清楚之后,清楚自家产品的目标人群,另外一个就是要去了解自己产品所需要的的功能和细节。简单的来说:了解行情。
我的【HoHar】是推荐app的,所以我比较熟悉这类东西。现归纳如下,供参考。
1.资讯杂志类主要有 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知乎、澎湃新闻、好奇心日报、虎嗅网等主流app。
当然还有一些我觉得叮当很优秀的杂志类案例:、、等。
(~ ̄▽ ̄)~
2.电商类主要有 淘宝天猫、京东、蘑菇街、楚楚街、美丽说、聚美优品等app。
叮当优秀案例:、等,目前叮当上优秀的电商案例不多~
3.社交类主要有 QQ微信微博、same、nice、超级课程表等超多app。
叮当优秀案例:、等。这类app,关键是小众,选择好一个小的切入点,兴趣app、技能app,或者是学校app、同城app……
4.功能和博客类 功能类app在市场很受欢迎,我们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叮当的小插件,做一个功能类app,
例如案例上,巧妙运用了叮当的视频功能。而且,现在的叮当视频功能是非常666666的!
博客类,主要是H5插入网页,这样的app基本是浏览器~
二、什么是推广?
推:推动。主动行为,去推动。
广:两层意思,广告和广泛。
所以简单一句话来说:推广就是主动做一些工作,推动广告让更多的人看见。
在知乎上看见某大神的答案:1. 花钱买基本渠道;2. 设置“爆款诱饵”;3. 与大平台换流量;4. 内部邀请引流;5. 发展代理……
很多新人觉得,app做的好,就会火!错了!你需要让别人看到你!
你需要让别人发现你的app!
你需要让别人发现你的app!
你需要让别人发现你的app!
重说三!!!
①.基础的推广,也就是上架。
为了减少工作量,你需要将产品的资料,渠道的资料有序地整理出来,比如——
1,准备好产品的详细描述文案,截图,一句话说明,关键词,市场分类等内容;
2,整理好数据分析模版,包括App的留存,活跃,新增,功能使用等(这些叮当很贴心的都有准备~);
3,申请各大市场开发者帐号,对各大市场带来的量进行统计,定期根据数据择优维护;
4,整理各大市场首发要求文档,推荐规则,以及应用市场相关负责人,如果对于首发规则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
下面是目前最新的一份排行了:
下面这一行字需要高亮!!!!!!
!!!!!!!!!!!!!!!!
我的建议是:豌豆荚、应用宝(QQ分享需要)、百度手机助手(自动分发渠道多)、小米(手机市场份额大)、360手机助手(貌似和Google play是通的)
!!!!!!!!!!!!!!!!
②做你自己的东西,让别人发现你!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创业”!做你自己的品牌!重要的一点是 原创logo!原创名称!原创想法!
那么如何让别人发现你?
1.建议搭建一个配套网站,不会建站的可以用 凡科建站(推荐)。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购买空间,用WordPress、Dz论坛、wecenter(叮当社区就是这个噢~)等程序搭建。允许我打一个广告【
或者,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百科。这些都是有帮助的!
2.媒体曝光!
没错,媒体曝光!曝光!曝光!
我推荐大家使用一些发现新产品的平台,例如
36kr的NEXT:
创业邦的DEMO8:
爱范儿的mindstore:
其实还有更多,目前就这些比较火~
接下来我要开始作死了!没错!还有app推荐平台!
、爱屁屁、Appso、、享应等知名app推荐网站。
现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也推出了n多的每周推荐,有些需要花钱,有些是免费的。例如豌豆荚、魅族、小米、360手机助手等。
需要注意的是:
1.曝光前,你的app需要足够优秀,也就是不能只是简单的模板和文章,如果你没有修改包名的话,许多应用市场对此是可以识别的。所以,建议申请案例,然后更换包名!
2.好的图标和定位是成功的开始。
3.线上推广最好分阶段,昙花一现没有人喜欢。
当然,【】也面向所有优秀的叮当app,我们会对你们全力推荐(申请推荐请mall: )
附上一些贴心小任意门!
1.安装包上传获取下载地址(应用托管,未上线应用的天堂)
写在最后,第一次发文,如果对你有帮助,那我就满意了~ 看po主对叮当爱的是有多用力2333
发表了文章 o 2 个评论 o 169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1.发动身边人群分享
第一件事就想到,我要发动身边一切人群,分享。当时在公司里面下了一个死命令,每个人必须找十个。这十个人必须帮我们找九个,这九个人必须帮我们找八个。然后当时公司是十个人出头一点,十三四个人,通过这种方式,当时确实收获了第一批的用户。但是这批用户,说老实话不是特别纯,对我们的产品没有什么需求,有的八块腹肌摆在那里,还需要用我们的产品吗?不过发动身边的人去做宣传还是比较好的方式。
2.“卧底”QQ群,引爆式推广
第二个我们干的事情是潜入了一批群,女生的美妆、美体,还有闲聊天,开了一大堆QQ号,每个群里面都加进去,每天加群有上限,进去聊,还雇了实习生去聊,而且要和群主混熟,不然发广告被踢了就白发了。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我们发现无论做什么样的运营或者推广活动的时候,预算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把整个营销成本全部用你自己的钱覆盖掉,更多的成本是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去花的,他去给别人介绍。
所以网上的QQ群,虽然QQ已经很多年了,但是QQ群的形态还是保持得非常好,有非常高的活跃度。尤其是我们主打的品类,减肥健身,我会发现每天竟然有相当多的人上传自己的体重照片,拍自己今天的身材照,跟三十天前有什么样的差距。他们每天都保持互相鼓励互相沟通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然后我们也在这件事情里面收获到了相当大量的用户,我们的第一批用户。就是我们预先埋进去了将近两百个群,然后到我们的产品觉得,在第一批用户给我们的反馈验证这个版本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之后,我们就启动了第二步,把群里“炸弹”引爆了,在那两百个群里面进行了推广,尤其是符合我们品类的群,把消息散出去,去推荐这个app。
3.一些小手段
然后我们的第三步就是一些小手段,可能也是不太常见的一个推广的方式。
就是在我们上线1.0版本的时候,其实产品实在太烂了,连我爹我都不想给他看,太烂了。怎么办?当时就想下架了,后来我想不行,我做了很长的思想斗争,不行,毕竟做那么久,不能下架。怎么办?我们改成收费,那时候还没有1块钱下载,我们定了6块,反正没有人下载。
这个时候我想到限免这个事情,尤其在三年前、两年前甚至五六年前的时候,大家下app或者免费应用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很多应用都是收费的,那么iOS要么越狱,或者是分享帐号。那个时候限时免费的流量是相当大的,有相当多的app或者帐号或者网站会来推荐限时免费。
我们是做的工具类的应用,下一个版本肯定不会这么丑,那我调到收费,然后打成免费,能不能做?事实证明还真成功了。当时我调成免费之后,给了所有的限时免费的,有这个服务的一些app或者说网站去投稿,或者我找朋友去推荐,他们的运营我去认识,然后去跟他们接触,让他们想办法把我们的app推上去因为我们从前一个版本到后一个版本经历了一个月,也符合限时版本这个政策,虽然原来那个版本没有人会去买。
结果这个东西非常的成功,帮助到我们在几乎所有的限时免费的网站等等都获取了流量,而且是很好的位置,包括一些微博的大号,有的现在推一条要一两万,一万左右,这样的量,然后一下子就爆上去。所以当时我们的1.1版本,就是改成能够看的版本之后,我一下做了这三个事情,当然这个筹备期是比较长的,来做到这样一件事情。
但是光是这点东西还没有帮助我到百万用户,因为毕竟减肥,说老实话这是一个反人类的事,很多用户真的不一定喜欢这个,而且这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当然这也是我事后才看明白,以及被很多投资人骂了之后才看明白的事。
后来我们做了什么?第二步,去混渠道。
第二步 “渠道为王”
因为首先我有了一个可以说的说法,就是说我的app多牛逼,上线才几天就做到这个体量了。
我就去找各种渠道,想办法找朋友推、发邮件,想一切办法,往北京跑的时候能拜访的肯定拜访一下,说我产品多牛逼,能不能推一下。确实也找到一些人,也得到了一些推荐位和流量的支持。当中我则感谢的应该是360那边,虽然360现在口碑不太好,我不黑它了。给了360的蒲公英奖,前前后后给了我们大概近百万价值流量的支持,非常感谢它。
但是这里面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大家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渠道的运营看中的是什么。各种渠道肯定不是创业公司,大家都是打工的,也不是说打工的,大家都混口饭吃,他们的KPI是什么?分发量,他们推上去这个东西要对流量负责,我给你首页最好的位置,平常下载量是10万,如果放你这个app上去只能下3万,那么他要求的KPI就不到了。
你怎么能让他感觉这个东西是能够给他一个很好的效果,能够满足他的KPI的?这就讲究大家对自己产品的包装,PR等等的一些小手段了。包括大家尤其是新的公司会写一些首发邮件的时候,你怎么把你的哪怕是一个小的功能的迭代,去把它放大。变得好像你又研发了三个月做了一个巨大的新版本的那样的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吹过头也不好,但是我是非常推荐大家在这上面多下功夫,跟渠道具体的沟通的方法是非常有方法论的。当然一旦你们有了稳定和长期的合作,他也觉得你说的东西确实是真的之后,你们接下来的合作会更加愉快。
第三步APP Store官方推荐
我们在1.2版本包括之后的1.3版本,收获了非常多的反馈之后,我们在想如何获得更大的流量?我们当时是大几十万的激活用户数,我们在想怎么做得更大?因为后有狼,新出来的健身app冒出来了,融了比我们多的钱,有更棒的产品,我们怎么办?
当时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需要毅力的事情,就是再把产品重新推掉做一次。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们要获得apple store的官方首页推荐。
怎么获得?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人特别研究过这件事?我们当时是研究过,花了一周多接近两周的时间调研这个事,看了很长一段时间所有获得apple store官方首页推荐的应用,看他们是怎么样,包括问了很多业内的大牛之类的。
后来我们自己总结得出以下的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
1.正确的分类
首先如果你要被apple store推荐,一定要处于一个正确的分类里面。如果你是社交产品就非常难上,apple store不喜欢这个。什么会被apple store青睐?工具、阅读、报刊杂志、音乐等等这种偏工具属性的,就是大家用起来,需要你这个软件,可能每天会花大量时间来用的东西,这些品类是很容易被推荐的。
2.足够的设计感
还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感,apple store,我们当初被推荐的版本还是有很多BUG,甚至在我们看来连逻辑还有很多不通的情况下,但是做出来还算有点设计感。包括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apple store上推的产品,大多数都非常看重设计。
我们当时做的一个东西是,我们的整个色调、色彩,采用了iOS8的,当时是iOS7的风格,就是连我的产品设计风格都往它的设计风格去了,然后我们用了一些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比如我们用了3D的小人,我们原来的版本的动作演示是2D平面的小胖子展示在那边,这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大家都是真人,帅哥、猛男或者是身材特别好的美女。
我们在后来被推荐的版本里走得更深,我们做了3D的建模,做了渲染,做成了3D的小人,显得出众、特别、有设计感,是花了真心思在里面做过。
3.充分利用新特性
第三点是利用新特性,就是说如果它有一些新的东西,为什么有些apple watch,现在一些大的公司为什么跟进这些新的特性,也是积极向applestore推荐的要求去靠近,就是我配合你了,爸爸推一下吧。都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我建议,这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所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心得是什么?
1.创始团队不要老是想着搞个大新闻
创始团队不要老是想着搞个大新闻,不要想着,这其实是说给老板听的,不要老想搞一个大新闻,你产品没做好的情况下就硬是想着一定要靠运营的手段推动,不是没有案例,但是确实是会累,效率确实会低,确实有很多app,我看到他们通过运营的方式跑了一个公众号或者什么方式,再往里面导量。
但是大家应该冷静思考这个事情,现在智能机已经普及甚至烂掉了,那么多好的app已经烂掉了,所有好的东西被大家用了一遍又一遍的情况下,真正能够吸引用户持续为你做产出来用你的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才是最重要的那个东西。
同样的我也建议很多运营的同僚们,不要把自己的定位框死在我是一个运营的,我是负责要把整个产品让人用起来,而应该更多的把自己的时间,尤其在早期的时候,去跟产品同事沟通,去跟他说怎么样会更好。因为相比他们来说运营的同事更接近用户,很多时候我们要建议要让他们听到,甚至我们应该参与到产品设计的流程中,是这样一个情况。
2.真正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市场和用户
后面两点我一起说了,真正搞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市场和用户是什么,接下来会特别展开来讲这部分。包括我自己现在的。另外一个正在看的理论就是市场聚焦理论和杠杆效应,怎么样去利用这些东西做到更好的效果。
我这边还想针对第二点说一下,其实我发现非常多的初创团队,包括自己朋友出来创业,后来问我为什么产品卖不出去或者为什么弄不好。我说你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本身就没有想清楚要干什么,你只是事后再找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我们运营人员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就是哪怕这个产品的定位或者市场或者用户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帮他找到在现行可能的状态下去找到那个定位,或者我们重新包装出一个定位,而不是跟产品说我做不了。那可能才是我们现在的价值所在。
市场聚焦理论
什么是市场聚焦理论?我自己也背不出,但是在很多人的理解里面,就是我要把重金或者重要的资源或者大多数助力达到一个集中性,有大量的精准用户,有什么都好的这样一个市场里面去,好过我去分散到很多个市场。
就好比说为什么地推人员都从一个地方开始,再推下一个城市,再推下一个城市,而不是同一时间把所有地方都打掉,是这样一个概念。希望大家想一个事情,包括想一想自己的产品,一个真正的市场到底是什么,你在做的是一个市场里面有二十个人还是二十个市场里面有一个人?
一个例子,大家思考一下。之前看到一个案例,一个O2O的项目,是上门帮人维修电脑,清理电脑等等这样的一个O2O服务。但是我一听这个东西就觉得不靠谱,为什么?就是他的推广方式不靠谱,是挨家挨户去地推。
为什么?就是我发现他在做这个市场的时候没有考虑一个点,就是你正在做的这个市场,用户在决定消费或者在决定采纳你的产品之前会不会参考互相的意见。因为在一些高端小区里去修电脑,其实你在修电脑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会上网查,你会问很熟的懂这个东西的同事、朋友,但是你不会敲一敲邻居的门说你怎么修电脑。不会吧?肯定不会。
但是你可能做家政的时候,你们家来了一个阿姨,你会问一下。但是这个案例里面如果做推广,我建议他在早期把注意力放在办公室里,同样在办公室这样的垂直市场里,电脑坏了你第一反应问谁?问写代码的那些开发的,或者问你的产品经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产品经理一般好像都会修电脑。
这就是一个思考,就是你到底做的事情是一个分散的,你自己以为很集中但其实是分散的市场,还是做一个非常集中的市场。这个理论是一个非常适合传统行业的市场营销理论,但是它在非常多的点上跟我们互联网跟做app的这些东西相关。
场景化定位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是场景化的定位的好处是什么。刚才我反复强调说要摸清楚自己定位,找准自己的市场,是什么意思?
我曾经也犯了很多错,想了很多。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件事,其实我们在包装或者定位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不是根据人群或者根据品类来划分,我见过相当多的产品,包括他们的BP上面都在说,我们的人群是90后,有高端消费的女性。这个真的听烂掉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是这样形容自己的用户的。
但没问题,你说的是用户,没错,这可能是他们的标准的行为,是他们的特征,这没有错,但是这不能代表你产品的定位,产品的定位更应该发生在一个场景下。
比如说有很多产品会说,我的功能,我解决的需求是什么,打发用户的无聊时间。甚至我们家火柴盒也曾经一度这么说过,我也不怕献丑。打发无聊时间也太多方式了,我看报纸、看电影、上QQ聊天,干什么事都行,那难道我打发时间,看电影,难道我的竞争对手是爱奇艺我是优土吗?他一天投放比我一年的都多,怎么玩?所以具体你这个产品到底是在什么场景下去发生去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
临时再举两个例子,我怕大家思考得不够清晰。
第一个例子:
比如说,同样一颗钻石,卖钻石的,其实钻石跟石头差不多,但是我相信在很多女同胞眼里不一样,在我眼里一样,分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同样一颗钻石,产地可能一样,工艺可能一样,但是它在营销定位上是完全可以不一样的。什么意思?是你在求婚的时候要用的戒指,也是一个场景。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棒的案例,女同胞结婚了以后靠自己的努力再买一颗送给自己,这又是另外一个定位。同样一颗钻石有两种营销方式,他们造就的用户的群体,你的整个包装设计,包括你的营销方式、文案的选择等等,都会完全不一样。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案例,同样的来说,场景化营销有什么好的地方,就是如果你说不清楚,你没有办法用场景化来描述你的产品,可能你整个公司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这件事情。
第二个例子:
比如说你在卖一个简餐,你是中式快餐,你没有很好的定位,可能你的厨师都不知道怎么配这些菜。包括调研部门也不知道方向是哪里,你的运营同事也不知道怎么把这个东西弄得更好。所以怎么弄到一个更细致的框里面做这个事情,在一个场景下,把这个场景画出来。
可能你有三个场景四场景五个场景,都可以,但是每个场景背后都有对应的自己的一套逻辑,而不是简单的描述自己的用户是怎样的一群人,这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现在互联网产品,你可以只做一个场景,但是放得很大就可以营销定位得很清楚。
市场聚焦三要素
回到市场聚焦这个东西,好在什么地方,我自己总结了一下:
第一:确确实实要存在用户以及存在这个需求
第二:确实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是场景一个是用户,一个有人一个有需求。
第三:就是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互相能够影响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推火柴盒的时候,我会把校园作为最核心的点,而且一定会用地推的方式影响他们,为什么?
是因为在校园里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他们在用什么东西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们准备玩什么东西的时候,有非常大的互相影响的可能性。而且配合前面这张图,当你的市场渗透率在一个市场里面渗透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它的自然增长就不完全是你在带动了,是用户之间促进。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这是我自己在用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然后再往下这一块是杠杆效应,就是刚才说的营销成本并不完全等于市场部的营销费用,大家再回忆一下刚才那张图,在一个一百人的市场里面,当你突破二十人或者三十人,不等于你自己完全的营销费用。
我们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情是以小搏大,我们怎么以小搏大?我们在做的事情是赢得那二十人,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影响。我影响到市场的最基本的那些人之后,这件事情会自动放大。
为什么我影响到一个关键群体,他们去分享效果就会非常好。因为他们相对普通人来说是更大的传播节点,能影响到更多的人。怎么尽早的达到这个点才是关键,而不是我做一波活动,定向就是投给广点通,我只能影响到多少人,并不是这样。
然后运营和市场的责任更多的是去激发和调动用户,把信息传播到最精准的最前期的种子用户身上,或者说这次营销目标的人群上,或者是目标的那一小批用户上。
在临界点之前,我们只是在传播我们的信息,在临界点之后是我们的用户在帮我们进行宣传。这也是我觉得互联网极其重要的一个思路,而且是互联网很多产品为什么能够跑得这么快的一个原因。
1.意见参考效应
另外我觉得有两个效应可以被利用,一个是意见参考的效应,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口碑。就是当你要去做一个营销活动的时候,说错了,当一个用户在做决策的时候,他会去听别人的意见,他会去搜,就是大家如何利用好口碑传播的方式。
2.展示效应
当你用一个产品的时候,比如我在玩一个游戏,旁边的人看到我,你在玩什么?这是另外一个效应。大家抓住这两个点就可以事半功倍。FaceU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它抓的一个关键点其实就是把自己做得很纯粹,就是一个好玩的娱乐软件,它的社交属性我根本不看好,但是在前面的滤镜那一块做得非常好。我见过无数个小姑娘自拍的时候忽然说最近有一个东西很好玩,我们来拍一下。我觉得它是抓住了这一点。而线上大家会把这些图去po到微博、朋友圈里面去,这也是展示这也是口碑。
具体我们怎么去利用好这两个效应?我举了一些例子。
1.打破预期,提供新奇的体验
首先你要打破预期,提供新奇的体验。从传统的角度上来说,你的快递员如果给你敲门,如果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叔,你的预期是什么?快递员在你心里的预期是什么?一般可能都是中年人之类的,但是如果来一个美女,不一样了。如果来一个,八块腹肌的大帅哥,还是外籍的,不一样。像我们之前做练练时,所有在做健身的都在用很肌肉的那些人,到处都是肌肉,我看着那些肉都快晕了。我自己用了一个小胖人,一个动画的小胖人,你没见过,很奇怪。健身的分类里面竟然有这样的产品,很奇怪。
另外包括像开腔,开腔是我现在非常喜欢的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大家可以共同争论、讨论一个主题的产品,但是大家原本想到这个东西,想到的是什么?可能就是像贴吧那样的形式,但是它更多的用图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或者是分贝量来展现出你的声音,你被多少人认同你的观点,用这样直观的东西来做,这就跟原本的预期不一样。
2.创造知识的落差
第二个是创造知识的落差。其实说白了就是让用户有个理由去秀优越。这个东西我知道,牛逼,你不知道,哈哈,傻逼了吧?像当初小米,我觉得有一部分是有这个,当然小米太多的方法,我把有一点归到这里面,就是小米发烧友的这帮人,出去跟人说这东西性价比高,国产手机见过吗?这个东西我可以去录着它,可以弄得怎么好怎么好。
营造一个知识的落差,像“在行”这个产品,我觉得很特别,就会有非常多的人在那里说,我今天通过这个app去约到了一个多棒的姑娘,约到了一个多棒的专家,他跟我说了什么东西,很牛逼,你一定要试试。就是你的产品够有逼格,把用户拖到一个位置,一个制高点,他可以辐射到身边的人,他分享的意愿就极其强烈。估计在朋友圈这样分享的,也不少吧?
3.用低频话题贴高频话题
第三是用低频的话题去贴高频的话题,或者用低热量的话题贴高热量的话题。什么意思?这边举了一个卖粉少年张天一,张天一是一个我很佩服的人,我觉得他有一部分成功的点是,开个餐馆或者做餐饮业,其实是没什么可以说道的事,但是他却贴了大学生创业这种话题,他去贴了创业这个话题。大家其实每个人开个餐馆都是创业,对不对?都是做个小本买卖,去创业。大家他从小的话题去贴大的话题。
4.盲从与跟风
第四个是盲从,当你把前面几个点都聚起来的时候,就发现一切都尽在你的掌握。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你走在路上,你看着一个人抬着头,你会抬吗?估计觉得他得颈椎病了。但是如果你面前一群人在抬,你肯定首先退一步,然后再往上看。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的用户,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你看到一个东西朋友圈被刷屏了,你不想看也会去想。
像AlphaGo这个事情真的关乎到很多人的生活吗?没有,但是聊这个事情,聊机器学习、深度算法,多牛逼,而且当满屏幕都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你不说都不行。所以具体回到我的案例的时候,我是怎么做的,就像我在做新一波营销计划的时候,下周就会上。就是我进到校园的时候,不仅有扫楼、路演这些事情,我还会找非常多的同学去发他看的这些东西,他看见的这些很污的东西。当他的朋友圈被这样的扫了以后,不进来都不行。
社群和KOL的价值
前面那些东西说完了之后,把这个拿出来,社群和KOL的价值,就是你怎样把最头上的那些人,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KOL的力量。
我现在非常推荐大家做一个早期产品预热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和你所处的行业的,或者能引导别人消费决策的KOL去接触,想办法让他去买单,甚至产品没有上线之前邀请他来用,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到这一点。而且跟大家分享一下,千万不要怕他不会理你,他不理你是正常的,他理你你就有收获了。
怎么找到这帮人?发动你身边的一切资源,所有你能想到的。因为六度人脉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可能只剩三度了,非常轻松,千万不要在乎我能不能找到他或者我会不会失败,千万不要在乎这些事情。
现在互联网创业已经完全不是单纯的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有时候是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你能把很多东西把握在手里,你跟他有很棒的关系,他在你的平台上是独家,你成功的概率就会比原来大很多。
我很相信市场人互相帮助,我一路上有很多大哥带着我走,我很多遇事不决的事情会咨询他们。我说的第四点就是,我不懂的时候或者找不到一些人,我就发朋友圈去找可能会帮助到我的人。当然,我能帮到他的时候他没有开口我也会帮到他,这是出来做职场做运营的最基本的职能。
1.守住用户,重视留存
我刚才说的很多东西,其实非常偏近拉新,但是在我自己看来,守比攻还要重要。我自己的练练的产品,一下进来巨多的用户,说老实话,他们最后都走了。在我看来早期的产品,最最早期,种子级的产品拉新会比留存更重要。
但是到了所谓天使级或者稍微成熟一点的时候,留存会比拉新还要重要,怎么让他们用得更舒服,用运营的手段调动他们做活动,去怎么样评估一些关键属性或者说给他们一些福利,去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去调动他们,可能远比拉新还要重要。而且服务好他们,也许他们又可以传播出去的很重要的节点。虽然今天讲的都是拉新部分的事,但是我自己觉得可能守比攻还要重要。
2.团队管理
另外,如果你作为一个team head,或者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甚至我相信说不定会有创始人在这里,其实我觉得大家不应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到做这件事情上,或者每天在那里想很多新的想法,或者怎么样。
而是我建议大家无论怎么样都要把一部分时间放在团队的扩展或者更新上,这个东西不是说我一定要去招聘,而是很多时候,给大家进行分享,组织大家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主办方加鸡蛋啊,比如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来提升大家,非常重要。
包括要花很多时间去招聘,一个team head完全可以不动用HR的资源,而是通过同僚的力量或者线下,把自己的团队组建得更强。因为我深受其害,招了几个刚毕业的同事,而且性格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我舍不得开他们。最后我发现事情都是我在做,我没有时间把公司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这也是给大家一些建议。
3.工具的选择
第三点是工具的选择,就是我觉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有非常多工具,包括给运营人用的工具,大家一定要善于利用起来,比如做app的监测,哪怕你不喜欢用,也要养成一个习惯,要尽可能去用它。
我相信有很多别的文章会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协作工具好的管理工具,或者好的运营的东西,包括做新媒体运营会看(诸葛)等等的工具,一定要挑用得顺的而且符合的工具,真的会事半功倍,不然大家只是单纯的用Excel或者是Word的话,效率会比较低,也会比较辛苦。
4.分享与交流
最后一点是我也在这里号召所有做运营方面的同僚们,大家可以真的多互相借鉴,互相多搞一些活动,或者是分享会,线下的聚会,然后把互相的力量利用起来,因为现在互联网创业,完全都不是一个公司在打架了,大家都是这边拉一群人那边拉一群人互相在打架,都是在打群架,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大概就是这样,然后我也不知道时间是长还是短,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分享和相声,谢谢大家,谢谢。
发表了文章 o 1 个评论 o 2596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1、移动端产品新上线,首选ios or安卓?
大姨吗是先安卓后ios,因为前者的渠道更可控,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更快速的迭代;
2、安卓市场的推广:
广撒网(通过百度搜索,把所有的渠道都上传文件包。)——这一点上,目前未必适用,因为目前主要的量已经是来自几个有限的大渠道);常态的应用渠道的合作;要重视换量并要搭建换量的管理平台,刚开始自己输出的量不多,没关系,记下来,慢慢换给对方;
虽然很多APP早期会倾向于换量,但大人力的投入,会看到两个结果,一是许多APP其实回量并不现实,就是因为有些app并不贴切自己,导致无效果。二是如果自己产品不好一直起不来,那么换量也不可行。换句话说:换量的窗口期最多可能3个月。
对于这点,投入几个人力在换量上,投入产出比可能会很不好。很不好。
3、在产品的上线最初,就是要量,所以要展开和产品相关的一切APP的合作(指换量),但在有较大用来积累的时候,要回归产品的本身:用户为何要用你的产品?
-关于推送:唤醒用户是结果,但推送的目的不应该是唤醒用户,而是给用户有用的东西;为了给用户需要的东西所以选择推送于是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用户被激活了。
-如何提高用户使用频次:女性生理期以月为单位,所以有用户就一个月来一次,那么我们就将这个生理期切成不同的阶段,提供给用户不同阶段的内容;想避孕的、想怀孕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这里看到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环境中,也要注意对产品的不同介绍,例如你总不能跑到“想怀还怀不上的用户群体里”将“大姨妈可以帮你如何安全避孕”;
4、最初的100万用户从哪里来?
-从一条条对用户的认真服务中来:不仅要认真回复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是否有bug等),重视每一个反馈,并在产品上进行改进,另外要解答用户关于生理的专业知识(他们自己找专家、买书去努力回答用户的任何一个问题),这是专业服务的范,也是最苦的事情。一个用户搞定了,妹子们都以群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女生把一个寝室里、一个办公室的闺蜜们都拉到大姨吗上的现象;
-针对安卓渠道,一个一个渠道的挖掘,把所有能察觉到的免费资源都要用尽:每个月哪些渠道?做几场活动?什么主题?一点一点的抠下来;
-产品功能!!核心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借助安卓上多个版本的迭代,然后使IOS版的品质好很多,所以一上线,就引爆了一部分之前基于口碑而知道大姨吗但未能安装的用户,也很幸运,又得到了苹果的推荐
5、如何面对竞争:反思产品重于反思渠道
-差异化:必须反思自己的产品;
-渠道上的压力:为了避免用户的流失(因为竞品在上面),所以的确也只能也会考虑去投放一些广告;
-渠道+品牌:要关注品牌推广,借助社交媒体,让品牌有高曝光;
-换量第一优先权!自己量小,别怕!慢慢还!(应用刚出来就要有一个换量系统,不然没法过日子。嗯,产品同学,这是非常关键的商务需求,还请满足,不要推辞说没时间没价值了。
-抓大放小:关注大渠道,放弃小渠道
-产品要快速迭代:一个新移动互联网产品最多只有一年的新鲜期,如果一年之内没有确立市场地位,后面就会难上加难;
-渠道节奏:理解产品,定出渠道推广的计划,每个月的活动?渠道的专题策划,等等;
-口碑&回流:做H5的网站,通过这种形式,把产品好的内容有机会散播出去,然后带回来用户,通过这种形式带回来的用户质量都很高,目前通过这种形式带回来的用户还在20%;所以一定要重视H5网站;
-活动+产品:策划活动,至少要满足一个条件,满足物质需求(奖品)或好玩/开心;尤其是后者,传播性很强,并且成本低;
节操菌还提到几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东东:
1、早期商务,尤其是冷启动时期,和品牌、运营、客服有很大关系。这个在刚才二卓的介绍中也再次被强调;
2、节操与大姨吗,都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应用用最小可实现单元丢出去,去验证是不是可行。结果是,用户买账,于是再继续投入大,继续做。要知道,节操精选之前不是做这个,是做“声声”,做的过程中丢了一个小测试类单元,此后再转型做的节操精选。
3、节操很重视最终页,也就是内容的扩散。因此他们雕琢H5页面花了很长时间,实际上H5的扩散一度早期占到70%的下载,现在下降到了20%。那可能是因为下载的来源和渠道更多了,引起占比下降。之前我们在《社交红利》书中分享的唱吧和啪啪的案例,也是非常重视最终页,“以终为始”。
不过,这只是一个参考,因为大姨吗类就没法用,他们反而要很重视隐私,所以内容要私密,服务要私密,为此还要不断踢出那些伪装来了大姨妈的男性用户:)哈哈。
另外一些东东,基本几个判断,就是商务逐渐和市场、运营融合的很厉害。
-产品的痛点是什么?
——辣妈帮在运营用户的存在感;整个运营团队六个人,运营着这个1500万的市场、内容、PR、营销、渠道等;一切的运营、策划都围绕着用户的存在感展开,时刻记住目标;获得的回报:一个用户曾经拉回了5000多个新用户;
-引导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辣妈帮有一系列的方案是用于引导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内容,甚至抓住“女人的贪婪、攀比、爱占便宜、爱八卦”等的天性,让部分用户通过辣妈帮找到商机。
社群运营,很多妈妈自己组织下午茶、年会,官方要办她们还争抢将大会落在自己的城市。这其实就是无数个自发组织起来的社群,自我满足,自我滚动。
还有自我发展。社群运营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大家会互相拉入更多的朋友,然后分裂出更多的小社群。
文章来源: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发表了文章 o 1 个评论 o 288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话题:如何策划一次好玩又有效的活动呢?一名牛逼的活动策划又是如何修炼的呢?小米策划部总监姚亮为您分享小米互联网营销中经典案例。
好玩的互联网营销
在互联网上,用户不仅能接收你的信息,他还能快速地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你、可以互动。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营销跟以前的营销会有不一样呢?是因为整个消费时代在变迁,包括我们用户也在变迁。我们的用户从70后80后,现在已经到了90后,那这个玩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消费时代在变迁,整个互联网营销来说是一个强调参与的时代。
谈到互联网策划可能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好的互联网策划,什么是不好的。
我认为第一点,好的策划首先要有话题性和炫耀感。什么是话题性呢?现在大家每天都发微信、刷微博,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事件都是以话题为中心的。我们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话题,互网上的每个事件都是由话题来扩散的。
如何让我们的活动比较受欢迎呢?首先要有话题感。其次就是炫耀感,现在在互联网上我们强调什么?强调分享!如何让用户来分享你的产品?用户没有理由来帮你做广告,所以怎么让他参与到里面之后,他有成就感,并且把它炫耀出去!
一个路由器的销售神话
小米路由器。当时的难点就是路由器是一个黑盒产品。什么是黑盒产品呢?大家要买个路由器,只知道要买个300M的500M的,所以路由器你跟用户讲配置用户也听不明白。想不明白跟用户讲什么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的基本点按照我们的方式先列出来,我们就说要做得酷一点,把一些革命口号套在上面,比如网速面前人人平等、允许一部分人的网速先快起来,这些都是草稿,从来没有对外发布过的。
讲了这么多之后我就就找了一些工程师,让他们看看怎么样,他们觉得是挺有意思的,但是点太散了,啥也记不住。我们又找了一些做行政的女孩子,看完之后说你的话讲得是挺有意思的,但是看完之后我还是没弄清楚你的路由器到底有什么特点。
之后,我们又写了一个版本,一个非常平实的版本,就是速度有多快,比隔壁老王家还快三倍。我们在想兴奋点的过程中,不是在想怎么归纳出一个点来,而是把我们所有的点都先吃透,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产品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总结slogan的时候大概总结了四五十版,这是我挑出来的比较接近最终版的一些版本。
如果跟用户介绍这个产品,只能说一句话我应该怎么介绍?我应该介绍哪些点?到最后我们定下来这样一句话:双频AC内置1TB硬盘的顶配路由器。其实这句话不了解技术这方面的都看不懂,需要看懂的是什么呢?需要看懂的就是标红的两个字“顶配”,你不需要知道我的路由器里边是什么样的CPU,什么样的技术,你只需要知道它是顶配的就够了。所以兴奋点就是顶配,就是让用户真正兴奋的点。
然后我们在想谁对顶配感兴趣,可能一般人买路由器他不在乎你这个路由器是不是顶配的,我买一个便宜的好的就完了。那谁对顶配感兴趣?我们就想到了肯定只有与极客啊发烧友啊技术宅啊,他买这些东西肯定是买最好的,他不能允许自己的网速比别人家慢。所以在整个活动方式上也做了一些改进,我们想可不可以让发烧友来为我们改进产品,做一个公测,这样的话发烧友是比较乐意参加的。
我们发现身边的一些,包括我自己本人,很爱玩这些数码装备,我拿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就非常兴奋,然后去玩它。所以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这个既然给发烧友玩的,那他是什么呢?是给发烧友的新玩具。如果你跟一个发烧友讲给他一个新玩具,他一定特别开心。所以我们终于找到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叫新玩具。
这张图是小米手机2的时候发的第一张图,我们并没有发手机的造型,我们发盒子,然后我们写了一个文案叫“Hello World”,什么意思呢?其实它直面理解也很美好——“你好世界”,就是我来了。写过代码的人都知道所有程序员在写程序的时候,学的第一条命令都是输出“Hello World”到屏幕上,所以这张海报既有情怀,又有发烧的这种感觉。
在想路由器的时候,我们也想出个这样的。当时写了很多字在上面,后来都删掉了,旁边的工程师正好在内网调试,在敲东西,就问能不能PING通我的IP出来,PING通就是调专业的术语,我们就发现PING这个命令在网络术语里面是最简单的一条命令,PING一下,就是我发一个请求,然后它给我回过来。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张海报,找了路由器最没有辨识度的一个角度,就是最不容易看出是什么的一个角度,文案就是“PING 20.13.11.20 |”,后边还有一个光标,一个IP地址其实就是我们发布的日期。
然后我们让雷总帮我们发了一条微博,叫小米新玩具,即将发布,发了这个微博之后,网上瞬间就分出了两拨人,第一波一看就明白,一条网络命令,你们肯定是要出路由器。更多的用户就说这是啥,发现就有人开始延展了一部分,说你们肯定是要出一个智能酒桶,还有人说你们肯定是要出一款保温杯,甚至有媒体也开始转了,说小米是不是要出智能的家电。最后通过一个晚上的时间,我们发现了特别多奇怪的东西,比如说花瓶、化妆品甚至雨伞都有。你在Goole搜“新玩具”的时候,你能看到我们特别多的用户分享的图片,所以这个关键词,通过这样比较意外的一个方式,真正占领了新玩具这个关键词。
最终大概隔了一天的时间,我们就发布这样一个图,也什么都没写,就写了“小米路由器 ”,用户恍然大悟:原来你们是要发路由器,比较懂的人就说你们果然是要发路由器。然后这一天我们也同时开放了路由器公测的报名,以往测试我们希望人越多越好,这个测试我们希望人别那么多。因为我们希望真正比较懂的用户能拿到这个产品,真正给我们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所以我们预约公测版之后,提了一些很变态的问题,一个巨长的问卷,你才能申请。我们整个这个活动也还算比较成功,也是比较出乎意料。有这么复杂的门槛,你来申请公测,最后我们还有63万的用户来申请测试。
预约公测完了之后其实马上就要真的公测了,我们后来就想,一件玩具的惊喜又是什么?我们公司有很多极客,我在他们朋友圈看到,他们每当拿到一个很好玩的东西的时候特别爱显摆,他们就会出“开箱照”,就是每开一步都打开,每装一步都打开,来晒了一下然后来装。如果这个东西可以自己拼装,他就更愿意晒了,会把整个过程都给拍下来。所以我们发现一件玩具最大的惊喜其实是一个箱子。当你送给别人一个礼物,他看到这个箱子,其实那一刻他是最兴奋的。
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箱子,这个当时是有参考的。我们黎总他当时是烧耳机,他买了一个特别牛的耳放,是装在一个木箱子里的,需要开箱的时候不是简单地把盖拿起来就完了,你需要拿一个螺丝刀把它拧开,整个这个过程就很酷。我们想我们的路由器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所以我们也找了一个差不多大的箱子,但是箱子太大了,我们觉得把路由器装里面其实很分散的,很不好看。然后我们就想这个路由器能不能散着给用户,让用户自己来装。他们喜欢自己折腾嘛,所以我们就把它做到很极致,我们不仅在里边提供了路由器所有的零件,我们还提供了防静电手套,这个一戴就很专业了,像模像样的。我们还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小螺丝刀,一个小改锥,还提供了一根非常好的网线,然后把它装在一个很漂亮的箱子里。
当时我们还是比很担心用户收到之后会很失望,所以我们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封皮很简单,就是“Hi”,里面前几句我给大家念一下:“这是新的一天,这是新玩具与你见面的第一天”,后面的意思主要是我们精心准备的产品,你可能还觉得不太完美,但是你可以告诉我们,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所以从前到后,用户从预约到购买。当时我们想了一个价格,就是交一块钱就能拿到一个精美的木箱子,其实它比免费更有传播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它传递的是什么呢?传递的是:第一个情怀,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不是简单的用;第二个是品质感,我可以从过程中体现出你产品的好。这几句话其实非常多,我觉得总结下来就三个字,叫“有逼格”。所以这个里面套用的公式,策划的是小米路由器,兴奋点就是顶配,让用户兴奋起来,关键词是新玩具,惊喜感就是一个木箱子,没有想到一个路由器用木箱子来装,很惊喜。
我通过这个案例分享一下怎么找一个好的关键词,好的关键词就是将对的兴奋点讲给对的人。首先这个点是要对的,比如说我们把这个顶配讲给所有用户,那所有用户肯定不买账,为啥要买个顶配的路由器,但是可能对发烧友来说就非常兴奋了,所以关键词的关键点就是把对的兴奋点讲给对的人。
兴奋点,关键词,惊喜感
大家可能听下来还是有点模糊,到底什么是兴奋点,什么是关键词,什么是惊喜感,其实兴奋点就是营销本质,就是这个东西你到底要跟用户讲什么,用户真正兴奋的是什么,你要告诉用户的是什么,它是营销的本质。关键词是营销的动机,我们在写小说或者在写音乐的时候回强调一个动机,有了动机之后,惊喜感就是营销表现,你的这个点,整的这个主意,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让用户参与到里面。我做了这样一个图,它的兴奋点就是:可感知、可比较、可记忆的,这个点才能叫兴奋点;关键词就是将对的兴奋点讲给对的人;做好惊喜感就是不断地改,不断地去打磨,改到最后一刻为止!
本文节选自91运营网
发表了文章 o 3 个评论 o 450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guzhenFantasy
来源:知乎
2015版App推广炒鸡攻略
APP运营推广战略基本定调为:线上导流量、新媒体做品牌、线下做扩展。
一、线上渠道
1.基础上线
各大手机厂商市场、第三方应用商店、大平台、PC下载站、手机WAP站、收录站、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荐媒体等等基本可以覆盖Android版本发布渠道:推广的第一步是要上线,这是最基础的。无需砸钱,只需最大范围的覆盖。笔者多年以来一直认同铺的越广产品推的越好这个死理。
●安卓AppStore渠道:百度、腾讯、360、阿里系、华为、小米、联想、酷派、OPPO、VIVO、金立、魅族、Google Play、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豌豆荚、机锋、安智、PP助手、刷机助手、手机管家等等
●运营商渠道:MM社区、沃商店、天翼空间、华为智汇云、腾讯应用中心等;
●PC端:百度应用、手机助手、软件管家等;
●Wap站:泡椒、天网、乐讯、宜搜等;
●Web下载站:天空、华军、非凡、绿软等;
●iOS版本发布渠道:AppStore、91助手、PP助手、同步推、快用苹果助手、iTools、限时免费大全、爱思助手等等。
2、运营商渠道推广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用户基数较大,可以将产品预装到运营商商店,借力于第三方没有的能力,如果是好的产品,还可以得到其补助和扶植。市场部门要有专门的渠道专员负责与运营商沟通合作,出方案进行项目跟踪。
3、第三方商店
由于进入早,用户积累多,第三方商店成为了很多APP流量入口,全国有近百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渠道专员要准备大量素材,测试等与应用市场对接。各应用市场规则不一,如何与应用市场负责人沟通,积累经验与技巧至关重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投放一些广告位及推荐等。
4、手机厂商商店
大厂家都在自己品牌的手机里预装商店,如联想乐商店,HTC市场,opponearme,魅族市场,moto智件园等。渠道部门需要较多运营专员来跟手机厂商商店接触。
5、积分墙推广
“积分墙”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的页面。用户在嵌入积分墙的应用内完成任务,该应用的开发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入。积分墙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
大部分是采用CPA形式,价格1-3元不等。但以活跃用户等综合成本考量,成本偏高,用户留存率低。业内公司有tapjoy,微云,有米,万普等。积分墙适合大型有资金,需要尽快发展用户的团队。
6、刷榜推广
这种推广乃非正规手段,但是在国内非常的受欢迎,毕竟绝大部分苹果手机用户都会实用APPStore去下载APP。如果你的APP直接都在前几名的位置,当然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关注,同时获得较高的真实下载量。
不过,刷榜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国内榜top25名的价格在每天1万元左右,top5的价格每天需要两万多。由于这种推广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会配合新闻炒作一起搞,这样容易快速的出名。
7、社交平台推广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社交平台,潜在用户明确,能很快的推广产品。这类推广基本采用合作分成方式,合作方法多样。业内公司有微云,九城,腾讯,新浪等。
8、广告平台
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成本较高,以目前主流平台为例,CPC价格在0.3-0.8元,CPA在1.5元-3元之间。不利于创业融资前的团队推广使用。业内公司有admob,多盟,微云,有米,点入等。
换量主要有两种方式:
●应用内互相推荐: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流量,增加曝光度和下载量,量级不大,但曝光度不错,有内置推荐位的应用可以相互进行换量,但这需要以一定的用户量作为基础。
●买量换量:如果自身无法给某一应用带量或者量很小,可以找网盟跑量,以换取应用商店优质的资源位或者折算成钱进行推广。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包括应用宝、小米等在内的商店都可以换量,通过某些代理,还能跟360等进行换量,可能会比直接在360做CPT有更好的效果。
10、AppStore搜索榜
现在多盟等公司已经可以做到保上榜了,一般这种噱头比较大, 如果产品不行最终还是会走下榜单。
二、线下渠道
1、手机厂商预装
出厂就存在,用户转化率高,最直接发展用户的一种方式。用户起量周期长,从提交测试包测试-过测试-试产-量产-销售到用户手中需要3-5个月时间。
●推广成本:应用类产品预装量付费价格在3元左右不等,CPA方式价格在1.5-5元不等。游戏类产品,采取免费预装,后续分成模式,CPA价格在2-3元之间,通常为小包单机产品;
●业内公司:华为,中兴,酷派,TCL,波导,OPPO,魅族,海信等;
●操作难点:品牌众多,人员层级多,产品项目多,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推荐与维护关系。
2、水货刷机
起量快,基本上2-4天就可以看到刷机用户,数量大,基本上一天可以刷几万台。重刷现象严重,基本上一部手机从总批到渠道到店面会被刷3-5次,推广成本剧增,用户质量差,不好监控。基本上刷机单一软件CPA在1-2元,包机一部机器价格在5-10元之间。
业内公司:各大国包省包,地级市零售连锁渠道、酷乐无限,乐酷,XDA、刷机精灵、爱施德、天音通讯、斯凯、金玉满堂、鼎开互联等等。
3、行货店面
用户质量高,粘度高,用户付费转化率高,见用户速度快。店面多,店员培训复杂,需要完善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基本上CPA价格在1.5-3元之间,预装价格在0.5-1元之间。业内公司:乐语,中复,天音,中邮,苏宁、国美、恒波、中域电讯等。
三、新媒体营销
1、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前需做好受众定位,分析得出核心用户特征,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内容更新上保持一天三条左右有趣的内容。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创意,还是创意,让你的产品讲故事,拟人化。
2、品牌基础推广
●百科类推广: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建立SEO体系和百度指数;
●问答类推广: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百度经验等网站建立问答。
●垂直社区:在知乎,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络,要有相应的内容存在。
3、论坛,贴吧推广
机锋、安卓、安智….在手机相关网站的底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内论坛。建议推广者以官方贴、用户贴两种方式发帖推广,同时可联系论坛管理员做一些活动推广。发完贴后,应当定期维护好自己的帖子,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搜集用户反馈的信息,以便下个版本更新改进。
●第一阵容:机锋论坛、安卓论坛、安智论坛等;
●第二阵容:魔趣网、安卓论坛、魅族论等;
●第三阵容:风暴论坛、木蚂蚁论坛、DOSPY论坛。
4、微博推广
●内容:将产品拟人化,讲故事,定位微博特性,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微博上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
●互动: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品牌曝光率;
●活动:必要时候可以策划活动,微博转发等。
5、微信推广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需要一定时间沉淀,这里可以参考几步曲:
●内容定位:结合产品做内容聚合推荐,内容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并且符合微信号的定位;
●种子用户积累:初期可以给定个KPI指标,500个粉丝一个门槛,种子用户可以通过同事好友,合作伙伴推荐,微博引流,官网引流等;
●小号积累:开通微信小号,每天导入目标客户群;
●小号导大号:通过小号的粉丝积累推荐微信公众号,将粉丝导入到微信公众号;
●微信互推:当粉丝量达到一定预期后,可以加入一些微信互推群。
PR不是硬广告,学会给你的投资人、员工、用户讲一个感动人的故事非常重要。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他妈的媒体,无论微博、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我得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
在初创公司,作为PR需要把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方向都了解透彻,然后学会向市场、投资人、用户传递一个有力的声音,这个声音并不是生硬的广而告之,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对你的故事所感兴趣,并带动大家如何把兴趣引到你的产品上来,最好形成行业的热议话题。
以下有几个策略:
●用日常稿件保持稳定的曝光
我们会定期做一张传播规划表,每个月要根据公司和产品的变化来决定该向外界传递什么声音,恰当的表达和持续的内容产出会让公司的曝光度及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维护好已有的媒体资源,积极扩展新资源
对于自己原来熟识的记者和媒体,我仍会保持续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团队在做怎么样的一件事。深信只有反复的沟通,才会把故事的闪光点打磨得抓住人心。而作为PR也更能及时嗅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报道梳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创业公司对PR的经费并不是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去分析,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进度,需要利用的什么样的途径和资源去支撑公司的发声和观点。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有计划的去拓展一些新的媒体资源,这样能为之后做事件输出时能有合适的渠道的进行支撑。
●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说什么故事,用哪种方式呈现传播效果会最佳,这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公司创始人的一些采访,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行业及财经相关的权重高的纸媒,有利于大面积的带动传播;对于产品的发声,我们更倾向于科技类的新媒体,在行业内能引起更快速的关注力;而对于事件话题性的新闻,我们更青睐于选择大型门户类网站。
对于自媒体这领域,实力参差不齐,选择有中立观点和实力派的自媒体发声,不失为好的选择。但是成本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对于电视媒体,选择对和你潜在用户相吻合的节目,是一个能快速让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的途径.
●做好对营销传播效果的评估
这些可能包括人群的覆盖率、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每一次的数据,都会告诉你下一次的内容应该怎样做得更赞。而PR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最好也要藏身于用户中间,在深度沟通中突出品牌的个性。
7、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绝对是个体力活和脑力活,这需要整个团队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此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配合一定的媒体资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
事件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团队成员需要每天接触大量新鲜的资讯,把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养成随时记录下一些闪现的灵感创意并和成员们及时分享碰撞。对于能贴上产品的创意点结合点,我们会马上进行头脑风暴,对事件的始终进行推理,若确定方案可行,那么马上做出与之匹配的传播计划,开始做项目预算并一边准备好渠道资源。
8、数据分析
每周花一些时间去认真分析每一条微博、微信、每一个渠道背后的数据,你一定会发现传播度高的内容背后的契合点和关联性。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官方微博、微信内容质量的提升,运营起来也更接地气。
9、“牛皮癣式营销”
线下推广不建议做浪费人力物力的发传单等等。了解当地情况,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建议在热点区域放置可移动的广告位,或者在地面上刷二维码,并且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下载APP送礼品等形式搞噱头营销,最好是被城管给赶走,这样效果会更好。
10、撕逼营销
找一家你的竞争对手,公司成立五人小组,从互联网、人脉圈里海量寻找和归纳总结对方公司和产品的弱点,找到一个最有可能爆发的点,制定一个作战方案出来,这个方案一定要具有传播性、话题性、撕逼性方可,最后设置执行组,专职负责撕逼,事前可简单通知关系要好的媒体做放风,并准备好相应的产品推广方案。
不管对方说什么,你不断重复五人小组数日研究出来的对方软肋即可,并时不时把目光引导自己产品上来。
顺势推出之前就做好的推广方案,线上线下渠道媒体一起帮你口水,同时开始推量,事可能就成了。
发表了文章 o 6 个评论 o 398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团队公司做app开发的,开发后上传到app store。经过严厉的审核,本以为万事大吉,岂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然而至。我们整体来分析一下,一款IOS应用上线app store之后,主要的流量来源。
一、为什么做关键词优化
1.1 精品推荐
这是app store的第一个页面【精品推荐】,很多用户是从这边下载app的。可是,一般情况下,app能上【精品推荐】,说明这app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所以,并非是每个app都能上【精品推荐】,但可以成为每家app奋斗的目标。
1.2 排行榜
排行榜一共有3栏,付费榜(购买个数的排名)、免费榜、畅销排行榜(单价X购买个数的排名),每一栏都显示排名top150的应用。所以,最多只有150 * 3 = 450款app出现在这里,因此竞争相当激烈。
【探索】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在这里可以探索一些app,这里罗列的24个类目,每个类目下面都有排名,我们称之为分类榜排名。这里也是必争之地,毕竟总榜top150位置竞争更激励,而做到分类榜比较靠前的位置相对容易一点,而且流量也是比较客观的。
如果之前的都是用户无心插柳,随心下载的话。那么,来到这里的用户,都是有明确需求的。用户想下载一款【旅游】的app,大部分用户会搜索【旅游】,然后挑一款排名比较靠前app下载,这也是大部分用户的行为。
一款IOS app在app store的主要流量来源是哪些?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IOS流量 = 精品推荐 + 排行榜 + 分类榜 + 搜索
大部分app是上不了精品推荐的,而且app进入到总榜前150名也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各个分类榜的排名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在24个类目中每个类目的top100有流量的话,也就惠及近2.5k个app,可是毕竟有100多万app呀,因此还是比较激烈的。最后一个是搜索,每个app都有100个字符的关键词来设置,设置之后就可以搜索到你的app。研究表明一款IOS应用,60%-70%的IOS流量来自于用户的搜索流量。
所以,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讲流量来源应该是这样的:
IOS流量 = 榜单 + 搜索
既然大部分用户都是来自搜索,那么我们主要关注下关键词搜索这块。而关键词的搜索优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讲的ASO(App Store Optimization)
二、怎么选取关键词
关联性(Relevance):某个特定的关键字与你的应用以及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性,不相关的关键字很难产生有效的转化率。
难度(Difficulty):某个特定关键字的竞争激励程度,这个值越高意味着它更难进入前列排名。
流量(Traffic):某个特定关键字的抢手程度,在搜索中被搜索的次数越高,这个值就越高。
2.1、分析竞争对手的关键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工具,了解你竞争对手的关键词,比如,你是做旅游app的,那么你可以从通过使用工具(appannie)发现你的竞争对手(途牛)可能会用到的关键词,比如自助游、出境游等(appannie是第三方工具,显示的数据未必是app真实提交到app store的关键词,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但是可以作为分析的工具)。
2.2、关键词选取优先级
常规关键词的选择分三个方向:
1、品牌词 2、关联词 3、竞品词。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去哪儿旅行App
品牌词:去哪儿、去哪儿网、qunaer;
相关词:旅游、旅行、酒店预订、机票预订、特价酒店、特价机票;
竞品词:携程、艺龙
当然这些词从搜索到下载的转化率依次是:
品牌词&行业相关词&竞品词。
关键词选择的核心就是“相关性”。比如你开发一款数学游戏,但是你却把关键字定义为“游泳”,虽然说游泳有着相当出色的流量和中级难度,可是它跟你的产品完全无关。如果有一个玩家想要找一款游泳app,前十名搜索里确实出现了你的数学游戏产品,可是他们会下载么?只有具有关联性的关键字才能产生有效转化率。
2.3、结合难度和流量分析
另外,还可以从难度和流量来入手,难度和流量是两个概念。虽然很容易混淆但还是有所差别的。比如一款做旅游的app,搜特价机票,排名可能是100+名,可是这个词的流量并不是很大,由于排名太靠后。因此,难度是很大的。所以说,难度是跟关键词目前的排名是有关的,而流量是跟关键词搜索热度是有关的。
从竞争对手或者自身的理解,选取关键词、建立关键词库,然后按照品牌词、行业关键词、竞品词的顺序来对关键词进行排序,之后结合难度和流量来进一步筛选关键词,最后确定100个字符的关键词。
三、提升关键词排名
关键词确定好了,也经过反复迭代、替换关键词。可是,如果你不做功夫,提高关键词的排名。那么,即使反复迭代,可优化的空间是有限的,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取相关的、有流量的、难度适中的关键词来提高关键词的排名。
那么,问题来了。关键词的排名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践表明,关键词的排名跟app自身的下载量、评论数以及关键词搜索量有关,尤其是关键词的搜索量,占据了比较大的权重。因此,目前提升关键词排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真实用户搜索关键词,找到你们的app下载并激活,足够多的用户如此操作,该关键词的排名就会提升。
作者:梅森,来源:类类有话说
回复了问题 o 15 人关注 o 4 个回复 o 2816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发表了文章 o 1 个评论 o 48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各大手机厂商市场、第三方应用商店、大平台、PC下载站、手机WAP站、收录站、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荐媒体等等基本可以覆盖Android版本发布渠道:推广的第一步是要上线,这是最基础的。无需砸钱,只需最大范围的覆盖。笔者多年以来一直认同铺的越广产品推的越好这个死理。
——安卓AppStore渠道:
百度、腾讯、360、阿里系、华为、小米、联想、酷派、OPPO、VIVO、金立、魅族、Google Play、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豌豆荚、机锋、安智、PP助手、刷机助手、手机管家等等;
——运营商渠道:
MM社区、沃商店、天翼空间、华为智汇云、腾讯应用中心等;
——PC端:
百度应用、手机助手、软件管家等;
——Wap站:
泡椒、天网、乐讯、宜搜等;
——Web下载站:
天空、华军、非凡、绿软等;
——iOS版本发布渠道:
AppStore、91助手、PP助手、同步推、快用苹果助手、iTools、限时免费大全、爱思助手等等。
微信号:叮当Dingdone
①群:(已满)
②群:(已满)
③群:(请加)
④群:(请加)
6 个问题, 5 次赞同
964 个问题, 147 次赞同
6 个问题, 0 次赞同
14 个问题, 3 次赞同
54 个问题, 79 次赞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叮当流量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