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造假如何投诉机构造假,所涉环评报告造假如何投诉项目怎么办

投诉对象:为河源电厂作环境影响评价的某环评机构
关于对某环评机构在进行环评中存在选址错误、涉嫌造假等问题的举报
举报对象:某环评机构(因不清楚是由哪家机构对河源电厂进行环评,贵厅备案中能查到)
涉及项目:河源电厂,全称为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
环评时间:2007年前
在河源电厂一期造成的污染影响情况没有调查清楚前,在市民的大量合理的反对声中,河源电厂仍计划开展二期扩建,而其扩建的申报阶段,极有可能再委托本举报的对象——其一期建设的涉嫌犯错、造假的环评机构进行环评。鉴于火电厂环评的审核权已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此举报事项影响大,且涉及项目选址明显不当,继续扩建必将带来更大的环境危害,恳请贵厅及厅内环评处履行部门职责,调查本举报对象的环评从业行为以及所涉及的环评项目的违规违法情况,并依法处置。
具体举报如下:
一、犯低级的选址不当错误,项目排放废气远超环境承载能力
河源电厂位于河源盆地南北向的中间位置,盆地内北狭南宽,多为的海拔40~80米的平原地形,盆地边缘各个方向均有400米以上的山带包围,其中西北部、东部、西部等有众多千米以上山峰,使盆地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区。
因此,河源盆地内气流相对静稳、各种逆温现象极易发生等原因,在区域内形成大气扩散能力非常差的特点,造成这一封闭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偏低,当中,尤其以河源盆地北部(东西宽均约8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呈北南走向,东西均有600~1100米的高山)的大气环境最为脆弱。
河源电厂选址在狭长的河源盆地内部,犯了火电厂选址中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的低级错误,而该厂位于环境脆弱的河源盆地北部的最南端,对厂址以北约20公里的地级河源市市区的大气环境会有严重影响。
此前有分析(附件1)称:河源盆地北部每年承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仅约300吨,而据河源电厂高管介绍,该厂所获的排放指标中,仅二氧化硫一项就达到3500吨/年。再看河源电厂投产后的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两项实际排放量多年来都达数千吨,5年累计达3万吨的巨量,超出上述承载能力数十倍。
河源市在2012年以前空气全优,是广东省唯一多年保持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地级市,其空气质量多年在全国排名最优城市群的第一位,但随着封闭环境中污染废气的积聚和光化学反应的增加,河源空气质量近年急剧下降,排名已退至全国中间和全省中后位置,而且与省内众多经济强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背道而驰。
如果说上述关于河源盆地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可能有保守的一面,但河源盆地环境脆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河源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作为区域内唯一的二氧化硫等污气排放大户,河源电厂所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总之,业主在考察选址时,可能更多考虑运输、取水、送电等便利因素而轻视了对环境的影响,但作为受委托的环评机构,应较容易判断涉及的环评项目排污是否为当地环境承载力所能承受,本举报的某环评机构如此犯低级错误,作出河源电厂“选址合适”的环评是犯“选址不当”错误,是违规甚至违法的环评从业行为。
二、涉嫌环评造假
河源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封闭地形等因素影响,使河源盆地内部的大气状况呈静稳态势(即以静风为主),河源盆地内多吹南风或东南风,而河源电厂选址河源市区以南,按照高污染燃料企业不得选址于城市的主次导风向的常规,这一选址是无法通过环保主管部门的审核的。
在河源市民反对河源电厂二期后,河源电厂或相关利益方在知乎网等途径称河源的主导风向为北风(见附图)。
因此,有理由怀疑相关环评机构在环评文件中造假,把河源的主导风向人为改为“北风”。
三、举报相关的其他信息
因河源电厂拟进行二期扩建,在约有35万居民的河源市,今年3月7日和4月12日分别有3万多和数万市民以签名和聚焦的方式表示反对。在那段时间里,有早年知晓河源电厂筹建事宜的相关人员透露了一些跟环评相关的信息,特把这些信息作为本举报的附带信息向厅部提供:
1.有称当时的河源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拒绝在环评文件上签字,另有说法称时任河源市环保局长最初也没有在环评文件中签字。
2.有称地质(地震台)部门在筹建阶段反对该选址方案,据说其理由是该选址位于邵武—河源地震带上。
3.有说法称本举报对象某环评机构来自于远离广东的中西部地区,为何舍近求远委托环评机构,据说个中原因非常复杂。
附文附图.rar
网络发言人
您好!感谢你对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厅将充分考虑你的意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的规定予以审查。
要求向全市人民公开征求意见
不知会不会也是石沉大海!不知会不会也是选择性地不顾!曾经的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河源已经是雾霾重重,强烈请求环保厅来暗访!!
反对二期电厂扩建,拆除一期,还河源蓝天白云!
反对河源电厂二期上马
大型燃煤电厂建在邵武—河源地震带上!?
河源盆地地形相对封闭,环境承载力又小于排污量,是不是可以看作往一个小鱼缸里倒入一桶硫酸?叫里面的鱼怎么活啊!难怪这几年河源经常乌烟瘴气。支持拆掉河源电厂。
多少个工作日才回复?
反对二期,一期也须拆一
反对建立电厂二期,对环评十分质疑!
欢迎你们来河源,为你们服雾
开发维护:
Copyright 2010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上海《》报道,1月28日,国家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在近期开展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专项执法检查中,已对存在问题的88家环评机构分别提出了取消资质、限期整改、缩减评价范围、通报批评、内部整改等处理意见,并对49名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
环评机构负责编制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环评报告全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项目建设前进行的、对于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程度的预先评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机构编制。
据环保部的公开数据,截至1月29日,全国共有环评机构1170家,其中甲级机构189家、乙级机构981家。甲级机构的资质高于乙级机构,可以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之内,承担各种级别的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而乙级机构只能编制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评报告。
问题机构包括国家部委直属机构
从2011年8月起,环保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以&资质、人员、质量&为重点的环评机构专项执法检查。2012年4月至11月,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抽查了191家甲级机构和310家重点乙级机构。跟进环保部通报,总共有88家环评机构被查出问题,占受查机构的17.56%。
北京《》报道,在这被指存在问题的88家机构中,不乏直属于国家部门的机构。比如,直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被发现项目承接不规范等多个问题,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等多个部委下属院所,以及多家央企下属单位,都被发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并被点名批评。
此外,近日处于环评风波、直属于国家气象局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其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由甲级降为乙级。
另据报道,1月上旬,几个环保组织联合致环保部一封公开信,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河北省秦皇岛西部生活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情况,要求撤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环评资质。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3月就该项目做出的环评报告的公众参与部分有这样的内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告、发放调查表、召开公众参与等形式,调查结果表明,100%公众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和选址。&环评报告后还附上了100份公众意见调查表,人员涉及潘官营、南桃园、小营以及水洋坨4个村,这些调查表的&填写者&几乎全都表达了赞同建设焚烧厂的意见。
但调查表涉及的几个村有不少村民并不认同报告得出的结论。有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将调查表进行核实,发现村委会证明&查无此人&的共计15人;调查表填写时已经死亡的1人;离开村子多年、常年在外的14人;因故意伤害他人已潜逃8年的1人;同一名字重复填写两份调查表的1人;1人在镇政府工作,1人未找到,共有2人未核实。余下的65份调查表与在村里的实际村民名字相符,但这65位村民都写证词并按手印表示&此前未见过该调查表,调查表不是本人所写,且不同意在该地建设垃圾焚烧项目&。
截至发稿时(1月29日下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尚未对该项目作出回应。
环评机构拿企业的钱手软?
据前述《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环保部在此次专项检查中发现,部分机构未建立两级以上质量审核机制或质量审核流于形式,未落实环评工程师负责制,环评文件签字、用章、用证不够规范,部分机构对合作项目管理不严格,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材料等缺失影响环评过程追溯。甚至有机构隐瞒情况、材料造假,如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此次环保部检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让环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挑战。
另据报道,在很多环评从业人员看来,环保部此次作出处理势在必行,但在惩罚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尴尬处境和鱼龙混杂的现状。例如,部分环评机构为了生意,很难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做出公正的评价。某上海环评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说得直白一点,我们和业主是统一战线的。毕竟,如果太多的项目评价通不过,以后找你做的会越来越少。
前述《人民日报》报道援引原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教授说,环评程序要注意实事求是,但现在很多都是企业给环评机构钱,委托他们出具环评报告,企业给的钱多了,环评机构往往什么都愿意写。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环评报告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
上一页1下一页
国家环保部近期公布了2009年度环评机构抽查结果,75家环评机构中有30家机构出现质量或管...
环评法要修改,一是政策环评的内容要开拓,二是规划环评能否成为一项行政许可。三是能不能改变‘...
对环保部而言,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纠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救赎——如果当...
12月17日,环保部表示,拟因噪声影响突出、公众参与代表性不足等问题,暂缓审批成兰铁路一段...
高铁盛宴重启,却一月间遭遇两起市民抗议事件。与此前的环评事件不同,如今发生在北京和武汉两座...
因为环评,曾引发全国争议的腾龙芳烃PX项目,被迫出走厦门,落户漳州。在新地开工后,却再次在...
2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对外透露,环保部将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目前环评审批权集中在环保...
历经7年研究,民间智库“政通境和”认为,地方党政一把手的环境绩效考核、问责体系的缺失,是中...
容缺预审,广受东部数省赞誉的简政利器,却可能为建设项目逃避环评开方便之门。在多地已成明患。...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近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120个评价城市中,大同、阳泉等...
环评领域,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南方周末记者邀请四位业内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环评应该...从属于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和审批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环保部门甚至可直接从环评中获利。
在中国,水利、铁道、石化等行业主管部门直接依靠其直属的环评机构垄断该行业的环评业务,自己给自己做环评。而从属于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和审批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使得环保部门可以直接从环评中获利。这样缺乏公众参与、对外封闭的环评过程往往成了走过场,有的环评机构甚至直接伪造公众意见。[]
》,网易另一面
,南方周末
在全国一千余家环评机构中,除环保部门下设有环境科学院外,水利、交通、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都有下属的各类研究院,这些部委所属的环评机构垄断了各自管辖行业的环评业务,这种&一家人&之间的环评被默许,并成为常态。
2012年11月,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27.6%,当地居民对此突涨的高支持率表示强烈质疑,铁道部&自己给自己环评&的事实也为居民诟病,负责进行环评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正是铁道部的下属单位。
近年来,缺乏公众参与、对外保密的环评过程因诸多造假可能而饱受质疑。2009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应邀为秦皇岛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做环评,
对于官方力推的项目工程而言,组织专家进行环评往往成了走过场,官员甚至对专家直言&欢迎发表环评意见,但是项目是肯定要上的&。据清华大学前法学教授李楯称,2000年,他曾应邀参与四川都江堰紫坪铺水库项目环评,该水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但在动工时发现项目环评已经过期,于是,有关方面组织专家重新做环评。结果因为涉及诸多问题,该项目环评被否,他就投了反对票。次年,四川方面再次组织环评,李楯未获邀请,结果该项目顺利通过,而类似这样&先否定后通过&的例子不在少数。
2008年,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接受采访时称,由于天然血缘关系,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与其所从属的环保部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环评机构和审批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而这些环保部门下属的环评机构为数众多,占了甲级环评机构的24.7%,乙级机构的48%。
近年来,各地环保系统因为环评利益爆发的腐败案也并不少见。2007年,浙江杭州环保系统爆发腐败案,涉案人员达90 多人。在该案中,杭州各区县环保局为获取30%的高额回扣,纷纷将各自审批的环评业务推荐给市环保局的直属单位杭州环科院。2012年-2013年,湖南省环保厅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权力部分转移给下属的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后,该中心将&技术评估&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收取&技术评估&费2304.22万元。
对市场化的环评机构来说,一方面因为受雇于项目建设方,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往往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作出有利于建设项目通过的评价结论;另一方面,这些环评机构为了打通审批关节,再去雇佣环保体系内的公职人员为挂靠的环评师的现象同样普遍。仅2012年以来,环保部就已先后处理了数批共一百多家存在环评师挂靠的环评机构,而根据今年7月最近一次环保部的通报名单显示,挂靠的62人中有55人均为环保系统公职人员。而在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量没有资质的环评机构通过雇佣挂靠环评师,顺利通过了环评资格审查。
2012年4月到11月,环保部对全国501家环评机构进行现场抽查,总共有88家环评机构被查出问题,占受查机构的17.56%,2013年11月环保部再次对存在违法行为的34家环评机构予以处分。在这些受处罚的环评机构单位中,不乏隶属国家部委的下属机构,如直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被发现项目承接不规范等多个问题,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等多个部委下属院所,以及多家央企下属单位,都被发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并被点名批评。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福建一环评项目涉嫌造假 环评机构称不负责
  昨日,本报报道了福建宁德的鼎信实业有限公司,被当地居民反映其项目环评报告中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涉嫌造假一事。根据新京报记者及当地居民代表的调查,这份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卷调查名单中过半数的人并非当地居民,相当一部分人也不住当地,有的压根不知道所谓调查,但该调查却给出当地群众满意度为99%的结论。记者调查还发现,该环评项目在听证前就已投入试生产。该企业的几期项目,都曾因未批先建收到环保罚单,但都未停止其相关违法行为。
  昨日下午,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出具方——福建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同时也是鼎信实业项目的环评负责人林奇致电记者,称应福建省环保厅的要求,就本报报道进行说明。
  他表示,在受到造假质疑的鼎信二期环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环节,福建环科院只负责表格制订,及向企业告知取样范畴,然后交由企业自行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他说:“我们不是公安机关,真没办法一一核实问卷真实性,不过也会抽取一两个样本进行回访。”他说,保证名单真实有效是企业的责任,与环评机构无关。
  对于调查结果为99%的当地群众满意度,林奇称这也不是环评机构的责任,公众参与部分是企业负责的,企业是不是造假,他们无权过问。
  记者问,那如果拿企业涉嫌造假的调查问卷数据用到环评机构的正式报告里,是不是会对报告的真实性、公信力、权威性造成损害?林奇回答:“这个不需要你关心。”
  昨日,就居民就该起环评项目涉嫌名单造假、项目未批先建等的质疑,鼎信实业、宁德市环保局均继续表示不方便接受记者采访。
  ■ 专家说法
  “环评机构监督不力应严罚”
  昨日,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环评专家彭应登就此事接受了新京报记者采访。
  他说,环评机构在环评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负责监督和指导建设单位或企业,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根据环评暂行办法,建设单位或企业应是参与主体,环评单位协助其参与公众调查。建设单位在公众调查过程中信息不真实,编造虚假信息,做手脚,违背公众参与原则,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这样会对环评专家造成误导、误判。
  他表示,过去人为编造环评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司空见惯,不过在环保部层面,因为相关处罚严厉,现在比较少见。
  他说,环评机构专家对建设单位或企业提供的信息,要进行抽查,通常每个专家要抽查3-5份调查表,形式主要有电话或入户核查,一旦发现有编造行为,应马上终止环评。另外,在环评核查中,如有利益相关人提出异议,要给予回复,对于相关问题要解决落实,并记录在报告中。
  如环评机构未对责任主体监督到位,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应对环评机构给予严厉处罚,如有电话虚假、受访人虚假,对于环评机构停止其一年环评资格,或对环评机构进行暂停整顿、降级、吊销执照等处罚。如环评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对个人进行暂停工作,或注销资格。
  对造假的建设单位申报项目,将被设立更严格的核查门槛。
  但他也介绍,目前尚未有环评公众参与实施办法细则,对环评过程的监督相关法规也存在不足。而环保部下放环评权限后,省地市往往未按国家尺度执行监督,造成环评监督不力,令人堪忧。
  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恩泽表示,公众参与调查问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一部分,按规则设定,环评机构必须负责。新《环保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振宇同样表示,环评机构是报告制作人,盖章出具者,当然要为环评报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负责。如公共参与部分造假,毫无疑问就是环评报告有造假部分。
[责任编辑:环评机构竟这样造假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评造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