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差利息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是奥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古典理论的主要传播者。他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取代古典经济理论而占统治地位做出了许多贡献;他发现了资本与利息理论,并解释了实际利率必须是正数的原因;他是首次将时间因素与经济学分析结合的经济学家之一,还发展了由时间因素扮演关键角色的经济学。
两卷本的《资本与利息》是庞巴维克的主要著作,该书已成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科学发展史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著作。&
第一卷题为《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出版于1884年。从形式上看,这是一本专题的经济学说史~~~利息理论的批判史。他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起一直到与他同时代经济学家们的各种利息理论都有所论述恶化批评。但从实质上看,这却是一部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著作。
第二卷题为《资本实证论》,出版于1889年,系统地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以此为基础的利息时差论。理论是《资本实证论》的重点,在论题的其它部分里,总的说来,庞巴维克至少可以追随过去的理论家们的后尘。但对利息现象,他提到一个完全属于开辟新领域的解释。
庞巴维克的《资本与利息》第一版匆匆写成。在他生前的第二、第三版中,庞巴维克过于认真细致地几乎对每一个批评作出了反应,增加了许多材料,使该书由两个薄本变成了三后卷,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时间来重新思考全书的结构。由于他的气质和当时所处的环境,使他觉得不能和批评意见展开争论,并且必须明确分歧之点以便于讨论。结果,庞巴维克不幸蒙上了一个爱好诡辩而气量狭小的政论家的名声,也使他的贡献(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完善)受到了不应有的挑剔。无论如何,这些著作使庞巴维克成为团结在卡尔&门格尔周围的一群经济学家中的领导成员之一,这些人后来就被成为奥地利学派,他的理论也有力地影响了自19世纪80年代直到20年代30年代的经济理论的发展。
边际效用理论的经典著作
庞巴维克的主要著作有两卷本的《资本与利息》,第一卷题为《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为《资本实证论》(1889)。在这些著作中,他用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来否定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奥地利学派中,庞巴维克对边际效用学说阐述得最系统最完整,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影响很大。
庞巴维克在《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一书中,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各种利息、利润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批判,凡是涉及价值、利息、利润同劳动和生产过程稍有联系的观点,都加以贬斥和否定,只是对西尼尔(1790~1864)的&节欲论&稍有例外,批判矛头则主要指向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批判&了各家学说之说以后,庞巴维克在《资本实证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建立了一个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时差利息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庞巴维克从抽象、孤立的个人欲望出发,比门格尔更系统更全面地论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照他的解释,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效用和缺少性决定的,是对一定数量物品在满足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和最不重要的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及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间接地由它们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物品的客观价值即市场价格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均衡的结果。庞巴维克进一步发挥了门格尔关于一种的价值决定于该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欲望时所具有效用的观点。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物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由它们本身的实际效用,而是由买进或生产的其他代替品的&代替效用&决定的。在一批同类物品总价值的计算上,庞巴维克不同于维塞尔,后者认为总价值等于边际效用与物品单位数的乘积,而庞巴维克则认为总价值等于物品各单位效用的综合。庞巴维克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恶化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他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及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期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
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时差利息论割断了价值、利息、利润同劳动之间的关系,完全抹杀了这些经济范畴的客观性、历史性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否定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然性、合理性和永恒性。
庞巴维克的经济理论曾在资本主义风靡一时。他的那些基本理论观点,被其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们沿袭和发挥,至今仍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中较为广泛的影响。
(纪明山)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庞巴维克早就驳倒了马克思
庞巴维克早就驳倒了马克思
讲常识才会不自负,不自负自会讲常识。请长按潘恩肖像,识别二维码,加常识哥个人号为友:作者:胡平来源:凤凰财知道过去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家,大概要算哈耶克。不只是在中国,在俄国和东欧等原共产国家,哈耶克也风靡一时。尤其是他那本出版于1944年的名著《通向奴役的道路》,对公有制计划经济进行了深刻透彻的批判,令饱受公有制计划经济之苦的共产国家的人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不过认真说来,哈耶克这本写给“所有政党中的社会主义者”的论战性著作,其论战对象主要还不是苏俄的共产党,而是包括英国工党在内的西方的社会党;不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而是拉斯基等人的亲社会主义思想。直接针对马克思经济理论进行分析批判的西方经济学家也很多。早在十九世纪,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就直接针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深刻批判。我们完全可以说,庞巴维克早就驳倒了马克思。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在中文世界,庞巴维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日,是庞巴维克逝世100周年。我这里不妨对庞巴维克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他针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所作的深刻批判,向大家做一番简单的介绍,也借此表达我对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的敬意和纪念。庞巴维克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生于1851年,1914年去世。庞巴维克是维也纳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经三次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在经济学界,庞巴维克被视为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奥地利学派是一种经济学派,由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并延续至今。庞巴维克是门格尔的私淑弟子,他把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发扬光大。希特勒上台后,奥地利学派的成员大都离开了奥地利,例如米塞斯和哈耶克都移居到了美国。奥地利学派的开山之作,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几乎是同时出版。奥地利学派是最早批判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经济学派。俄国共产党领导人布哈林承认;奥地利学派是马克思经济理论最强大的敌人。这就有必要简单地谈两句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了。我们知道,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共产革命一度席卷了半个世界,造成了一场极其严酷的大灾难。追溯这场赤祸的思想源头,无疑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很庞杂,那么,到底是马克思主义的哪些部分起到的作用最大呢?我以为就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说得再具体点,就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或曰剥削理论。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在思想上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一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列宁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本来,在所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和劳工是自由的契约关系,在道义上无可非议。可是马克思却指出,资本家获得利润是剥削了劳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就把资本家和资本主义都送上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尽管共产党的领导人中,真正读过《资本论》的没有几个,象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就都没读过《资本论》。但是《资本论》这套大部头的庄严存在使他们相信,资本家剥削劳工剩余价值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明,是科学的真理。其实,是资本家的不劳而获,激起了很多人在道德上的反感;然后他们又被《资本论》的鸿篇巨制所慑服,于是就接受了、相信了共产革命的一大套道理。在很多人看来,不管怎么说,资本家不劳而获总是不对的吧,一个让一些人可以不劳而获的制度总是不合理的吧。我认为,正是出于对不劳而获这种现象的反感,驱使人们走进马克思主义。那么,庞巴维克是怎样批判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呢?1896年,庞巴维克出版了他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系统批判之作《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不过,他用来批判马克经济理论的那些基本论点和论证,早在此前发表的有关资本与利息的著述中就已经提出来了。1884年,庞巴维克出版了《利息理论的历史与批判》;1889年,又出版了《正确的资本论》。在这两部著作里,庞巴维克对前人有关利息问题的种种论述进行了详尽无遗的分析与批评,提出了极富独创性的利息理论--时差利息论。从学术上讲,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一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就垮了。下面,我不妨对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略加介绍。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最古老、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借钱要付利息。今天我借了你一笔钱,明年到期我不但要把这一笔钱如数归还,而且还要付给你一定的报酬即利息;借的时间越长,付的利息越高。可是,钱并没有生育能力,钱不会自己增值,那凭什么在还钱的时候,除了还本金还要付利息呢?今天我借你100元,如果明年还,就要还给你103元,如果后年还,就要还给你107元。这岂不是等于说,今天的100元相当于明年的103元?这岂不是等于说,今年的100元比明年的100元更值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庞巴维克的答复是:对,就是这样。今天的100元就是比明年的100元更值钱,原因就在于时间,在于时间差,因为明年和今天在时间上相差了一年。庞巴维克把财货分为两类:现在财货和未来财货。现在就能消费的财货叫现在财货,现在不能马上消费,要到未来才能消费的财货叫未来财货。庞巴维克说:由于人们对于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现在财货和未来财货的主观评价不一样,两者之差就是利息。换句话,人们就是认为,现在的财货通常比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未来财货更有价值。现在在手的100元就是比明年才能到手的100元更值钱。这种价值上的差别就是利息的来源,而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时间。庞巴维克说;“现在的财货通常比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未来的财货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是我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我要用来阐述利息现象的全部说法,贯穿着现在和未来的差别这一事实;并且,我们全部的理论工作,在本质上和现实上都是围绕这一事实进行的。”庞巴维克强调:“我以为概括全部真理的要素,就是‘时间’对于我们对财货估价的影响。”因此,人们把庞巴维克的利息理论称为时差利息论。不错,一直也有人反对利息。例如伊斯兰教就是禁止收取利息的。另外,亲戚朋友间接钱,也常常是不付利息的。但是这些都和庞巴维克的理论不矛盾。伊斯兰教主张借钱不收取利息是为了让人们多行善事,助人为乐,加强穆斯林之间的兄弟情谊。亲戚朋友间借钱不付利息也是因为有情义。别人借钱给我们而不要我们付利息,那是体现了别人的善意;我们借了别人的钱而不用付利息,我们就会感到欠了别人一份情。如果我们把借钱要付利息的公式写成:今天的100元=明年的100元+一份利息;那么,上述借钱不付利息的公式就是:今天的100元=明年的100元+一份情义。情义当然是有价值的。因此,这不是否定了、而是证明了庞巴维克的理论:今天的100元就是比明年的100元更有价值,现在的财货就是比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未来财货更有价值。问题是,如果说在穆斯林兄弟之间,在亲戚朋友之间,我们可以指望别人的善意,我们可以不用金钱的方式回报别人的情义;那么,对外人,对陌生人,我们就不能指望别人的善意了;因此,使别人愿意借钱给我们并且做到两不亏欠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付给对方一定的利息。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某些错误了。马克思的错误之一就在于他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因素。资本家投资企业,花钱买了原料和设备,雇佣工人劳动并付给工人工资,只有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生产周期之后,生产出了产品,还把产品卖了出去,且不说这中间有风险(因为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能卖什么价,都是事先无法确定的,都是有风险的),就算一切顺利,企业也必须在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生产周期之后才能赚到钱。不说别的,单单是根据借钱应该付利息的道理,既然资本家投资在先,回收在后,两者之间有时差,因此,资本家有权在收回他最初投下的资金之外,再获得一份利息。这就是所谓利润。利润是利息的一种。如果我们承认借钱付利息是正当的,是合情合理的,那么我们也就要承认,资本家获取利润也是正当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如前所说,由于人们认为现在财货比未来财货更有价值,利息便是来自两者之差。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现在财货的主观评价要比对未来财货的评价更高呢?这一点容我下次再谈。如前所说,由于人们认为现在财货比未来财货更有价值,利息便是来自两者之差。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现在财货的主观评价要比对未来财货的评价更高呢?按照庞巴维克,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人们普遍存在着偏重现在、低估未来的倾向。庞巴维克认为,'我们经验中最重大的一个事实是,我们不太重视未来的欢乐与痛苦'。因为和现在的欢乐与痛苦相比,我们对未来的欢乐与痛苦缺少切身之感,因此显得遥远、模糊,起码是不够强烈。想当年我们在大食堂搭伙。每到开饭时间,大家蜂拥而入,每个卖饭的窗口都排起了长队。见到有人夹塞,小张忍不住喝道:'不准加塞!'旁边老张悠悠地说:'让他夹吧。先吃先饿。'大家一听都笑了。夹塞的人,本来明明是在占大家的便宜,这么一说,倒像是吃亏了。岂不好笑。那么,'先吃先饿'这话对不对呢?当然对。可问题是,人家先吃先饱啊。先吃的先饱,也先饿,后吃的后饱,也后饿。这看上去不是相互抵消,扯平了吗?不,没扯平。因为在当下,我们在乎的是先吃先饱,是先吃饱了再说,至于几小时后我们可能会先饿,现在的我们就不那么在意了。我们总是更在意现在,更在意当下,而对以后、对未来不那么在意。又比如买房子,如果我们手头钱不多,要一次付清地买买不起,必须再攒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才能把钱攒够,因此只有若干年后才能买。于是很多人就愿意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先交付头款把房子买下来住上再说。虽然我们明知分期付款到头来总房款要比现在就一次付清付的更多,而同样的房子,先用先坏,后用后坏,因此先买好像也并不占什么便宜,但是我们还是愿意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先把房子买下来,因为我们图的就是先住,尽管这样做会给以后带来麻烦也在所不顾。我们就是更在意现在而不大在意未来。新出了一部好电影好书,我们都以先睹为快;新出了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去购买,我们甘愿为此多付代价,宁肯排长队宁肯出高价。可见我们是多么的偏重现在。这就是人性。毕竟,人生短暂,人生无常,未来充满不确定,因此,重要的是抓住现在,是活在当下。更不用说有些人意志薄弱,对生活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态度,沉迷于眼前,不能从长计议;或者是由于目光短浅,不会长期谋划,如此等等。上述种种,都造成了我们偏重现在、低估未来的倾向。出于这种倾向,我们就会对现在的财货评价较高,对未来的财货评价较低。2,通常,人们总是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抱有正面的期待,相信明天会更好。尤其是年轻人。穷孩子想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宁可去贷款;因为他相信,如果不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后就得不到更好的工作,得不到更高的收入;如果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日后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足够连本带息地偿还贷款还绰绰有余。另外,由于天灾人祸,人们陷入困境,这时,他就会急于在当下得到某些必须的财货以度过难关,他相信在度过眼下的难关后,未来的情况一定会好转。这样,他尤其会把现在的财货看得比未来的财货更重。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就表明,对于深陷困境的人来说,眼下的一滴水等于未来的一泉水,眼下的一滴水远远比未来的一滴水更宝贵。当然,生活中也有些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抱负面的预期,担心未来的日子会比现在差。那么,他就会把现在的财货保存起来以便满足未来的需要,因此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财货的价值也至少等于,决不会小于,而可能还大于未来财货的价值。3,第3个原因最重要,即迂回生产。什么叫迂回生产?不是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生产用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手段生产工具,就叫迂回生产。下河捞鱼,这是直接生产消费品;编织渔网,这就是迂回生产。中国有句古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要做好活,先做好做活的工具。可是,你先不去做活,而是去做做活的工具,这不是耽误时间吗?不是。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用手捞鱼,一天可以捞5斤鱼;如果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编织成一张渔网,然后用渔网捕鱼,一天就可以捕到50斤鱼。庞巴维克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就是首先通过制造生产手段,然后通过生产手段再去制造我们需要的财货的迂回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延长了整个的生产过程,但是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庞巴维克说:'作为获利手段或利息来源的资本的运用,大部分是以这一命题为根据的。'先前讲过,过去有很多人反对利息,理由就是,钱本身不能生育,钱不会自己增值。可是根据迂回生产的理论,钱可以生育,钱可以自己增值。如果你不是把钱用来自己直接消费,而是用来投资,也就是把钱变成生产手段生产工具,然后再用这些生产手段生产工具去生产,你就会事半功倍。你付出同样的劳动,却获得了比原先多得多的收益。毫无疑问,在这里,先前的投资是有功劳的。你必须把新增加的收益归功于投资,归功于资本。钱能生钱,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知道,在毛泽东时代,严格禁止所谓资本主义。不过就是在当时,老百姓往银行里定期存款,也是有利息的。当时,政府为了鼓励老百姓存款,提了个口号,叫“功在国家,利在自己。”意思是,民众往银行存款是支援国家建设,国家有了钱就可以开办更多的工厂,添置更多的机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可是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一切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象国际歌里唱的“一切归劳动者所有”,怎么其中的一部分价值要分给存款的民众呢?存款的民众并没有劳动,凭什么要得利息,凭什么不劳而获呢?那不成剥削了吗?另外,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不能;那么,当你说存款对国家建设有功,这岂不是承认剥削有功吗?这岂不是承认,除了劳动之外,资本在创造更多的价值上也是有作用的,资本也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吗?可见,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即便在毛时代也是讲不通的。庞巴维克利息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简单、朴素、自然,几乎是不言自明。后世的经济学家对他的理论又进行了一些加工、补充和发挥。但要说对资本与利息问题的正确阐述,从而也就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毁灭性批判,庞巴维克应是第一人。庞巴维克阐明了利息的正当性。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利息可以使一些人不劳而获,而且还可以世代相传。这就会形成所谓食利者。所谓食利者,就是指那些依靠存款,特别是专靠持有有价证券以取得利息或股息收入为生的人。一谈到食利者,难免会引起不少人道德上的反感。俄国共产党党理论家布哈林就抓住了这一点。布哈林写过一本批判庞巴维克的小书,书名就叫《食利者政治经济学》。对于这种责难,庞巴维克早就做过说明。庞巴维克说:“利息的理论问题,必须要仔细地与社会和政治问题分清。利息的理论问题所要问的是为什么在资本上会有利息。社会和政治的问题所要问的是资本应当不应当有利息--利息是否公平,美善,有用,有益--利息是否应当禁止,改善或废除。理论问题所研究的完全是利息发生的原因,而社会和政治问题所研究的主要是利息的效果。理论问题只是关于真理的探讨,而社会和政治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注意实行与策略。”诚然,利息可能引出若干弊病。但天下之事,几乎没有什么是只有利而没有弊的。既然我们从庞巴维克的理论中知道了利息的自然性、自发性、正当性和正常性,我们就不应该禁止利息或废除利息,而只能对其弊害加以某种限制。货币即金钱是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伟大发明。金钱带来的弊病还少了吗?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诅咒金钱,甚至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是有几个人敢于否认货币的作用,主张废除货币呢?不久前,法国经济学家皮凯提出版了一本书《21世纪的资本论》,热销一时,引起巨大争议。作者猛烈批评当今世界贫富日益两极分化,对所谓食利者阶层尤其不满。这和马克思那本19世纪的《资本论》颇多共同之处。但是这两部《资本论》的结论很不相同。皮凯提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对富人收重税。且不说这种主张是否正确是否可行,但那毕竟意味着皮凯提从原则上并不否认利息的正当性。这就和马克思认定资本就是罪恶,主张“剥夺剥夺者”大相径庭。谢天谢地,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赤祸之后,马克思那套经济理论总算没什么人再相信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如果不是在官方的理论上,至少也是在社会实践中,早已抛弃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即剩余价值理论。不错,在当今中国,民间有很强烈的所谓仇富情绪。但是这里的仇富,并不是仇恨富人本身,而是仇恨中共的权贵私有化,仇恨那些依靠专制强权搞两次掠夺而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民间要求经济清算的正义呼声,和当年中共搞的共产革命完全是两码事。这是必须说明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蒙斯()不仅是美国制度学派的理;尔拉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和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21;一,就是反对古典经济学中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当;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特点1.什么是主观抽象演绎法:简言之就是运用抽象;22;社会是个体的简单算术总和;社会经济则是个体经济的;整套理论;Z=70
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确地指出追求利润的动机与大机器生产的要求相抵触的一面。但他的分析是较为表面和片面的,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归结为经营(交易)方式与生产方式的矛盾,工业同商业的矛盾。这实际是以生产与流通的矛盾代替基本矛盾。就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来说,凡勃仑也只看到矛盾,而忽略了联系与统一。
(5)资本主义矛盾的结果:一是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为了追求利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放到了非3.凡勃仑的改良主义方案
凡勃仑的改良主义方案其实就是以改良主义欺骗群众,从而消除革命的计划。
四、康蒙斯的经济观点
康沃德、格鲁奇、约翰?莫里斯?克拉克等人。从长远来说,鉴于新制度学派的研究对象、理论主张和务实精神,它的影响还可能继续扩大。现在又有科斯、诺思、阿尔钦、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富鲁普顿、佩杰威克、尼科斯、张五常等另一种“新制度主义”者出现在当代经济学界,其影响也日益深入。第二十一章 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是当时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一、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及发展
边际效用学派是效用为中心,以边际分析为方法,主观评价价值与其他经济现象。主要包括以门格尔、庞巴维克和维色等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瓦生产性活动上,二是企业经营也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和危机。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创建、发展的。此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
蒙斯()不仅是美国制度学派的理论家,也是制度学派的实践家,是凡勃仑的同辈追随者。康蒙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改革和劳动经济学方面,而他以研究劳工问题出名
1.对制度的看法:康蒙斯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但他对制度的解释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最主要的是法律制度。“大家所共有的原则或多或少是个体行动受集体行动的控制”。20世纪是集体行动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是集体行动而非个体行动。
2.对制度经济学对象的看法:制度经济学的对象 “是对商品、劳动或任何其他经济数量的法律上的控制,而古典的和快乐主义的学识只涉及物质上的控制,法律上的控制是指将来的物质上的控制”。“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业务机构的资产和负债”。他还特别重视和强调法律制度对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康蒙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法制促成的,一种永恒的合乎演化进程的社会形态。
他还认为,可“用交易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单位。”因为交易把人们的经济利益冲突,相互依赖和社会秩序结合在一起了,这就可以由法院来仲裁、调节。这样,社会的任何矛盾冲突均可解决、调和,“由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正因为如此,康蒙斯有时把制度经济学“适当地称之为交易心理学或者谈判心理学。”
五、米契尔的经济观点
米契尔(),是最早系统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代表作是:《商业循环问题及其调整》。
对于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看法:他认为,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只有以全面的经济统计分析为依据,才能具体的显示出来。
六、制度学派的发展及影响(了解)
米契尔之后,美国经济学家贝利和米恩斯合著的《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以及艾尔斯的《经济进步理论》(1944年)两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依然保持着制度分析的传统。这被看作从凡勃仑学派到新制度学派之间的思想“桥梁”和“纽带”。
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迅速崛起和应运而生,使制度学派相形见绌。尽管经济大危机中,一些制度学派经济学家曾参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后便为凯恩斯主义迅速淹没。
60年代后期,随着凯恩斯主义陷入无法解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两难困境,新制度学派又开始活跃起来。它一方面继承早期制度学派的传统,侧重于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制度”因素的分析,另一方面,又针对新情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缺陷”进行批判,并提出具体的改良建议和方案。由于新制度学派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纲领,所以它始终没有一支统一的队伍,仍处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异端”地位。影响较大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有美国的加尔布雷思和博尔丁,瑞典的缪尔达尔。后来又有科姆、海尔布罗纳、
尔拉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和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
(一)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渊源
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代表人物:17世纪英国的巴尔本、18世纪中叶瑞士伯努里、意大利的加利安尼。19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劳埃德被认为是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说明价值决定的第一人。爱尔兰的朗菲尔德、法国古尔诺较多使用边际分析方法,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德国的屠能也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戈森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
效用价值论在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卡图(Cato)和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
17世纪下半叶,英的尼古拉?巴尔本(Nicholas Barbon)明确提出来“一切商品的价值来自商品的用途;没有用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正如一句英文成语所说,它们一文不值。”
18世纪意大利的费尔南陀?加利阿尼提出了效率和稀缺性价值原理。用效用和稀缺共同说明商品的价值。
重农学派的杜尔阁;法国的孔狄亚克。
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谦?福斯特?劳埃德;爱尔兰经济学家芒梯福特?朗菲尔德,对效用价值思想做出了明确的表述。
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安东尼?奥古斯丁?古尔诺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法国工程师朱尔?杜普伊
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上述提到的人都可称为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和奠基者。
(二)产生及发展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同时但又彼此独立系统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为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基础。
8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学派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三)方法论
边际效用学派主张采用抽象演绎法,其特征是(1)注重心理分析;(2)强调个人主义;(3)强调边际和数学分析。
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含义
边际,就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其它变量增加或者减少的单位,表现的是一种极限的趋势。用数学公式表示:△u/△x△x→0
效用,就是指物品的用处或者一件物品的用途。比如,面包,以效用价值论观点看,就是看面包的用处,有用处,就证明这个面包有价值。
商品有用就有价值,没有用就没有价值。效用是一种主观的评价。
边际效用价值论整体的概念是,用边际效用价值的大小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所谓的边际效用指的是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是多少。
边际的概念就是增量的比。
效用价值论是一种把价值的起源归结为商品的效用或者它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的理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的主要基础,是以个人主观欲望及其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效用为中心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及孤立抽象分析方法构成的经济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使命之
一,就是反对古典经济学中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当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以及当时的其它价值论。
三、加利阿尼的效用和稀缺性价值原理
1、加利阿尼的时差利息论的萌芽:他赞成借贷取息,但认为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借贷在时间,地点上的分离,意味着风险,应该对其支付报酬。利息即“贴水”。
2、这一观点对于以后观点的影响:这种观点是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先导。
四、孔狄亚克的价值论观点及其对于后人的影响:
法国的孔狄亚克认为,价值来自需求和欲望,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并随需求强度及物品的稀缺性而变动。他也强调了货币价值会随人的感觉而变动的情况。
他认为:价值来自需求和欲望,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定价值的结论。他也没把价格决定因素归结为效用,相反,价格变动是引起消费方式变动,从而引起效用变动的条件。总之,尽管戈森的理论还未达到后来那样全面和成熟,但他却为边际效用价值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启发。
戈森把自己的理论发现比之于哥白尼的伟大发现,不过当他在世时,其上述理论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发现了它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被命名为“戈森定律”,成为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基础。戈森本人也 第二十二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及继承人都是奥地利人而得名。又因为他们都注重心理分析,所以也强调了货币价值会随人的感觉而变动的情况。后来的萨伊也强调和拥护效用价值论,不过萨伊没有明确提出效用价值论。
五、威廉?福斯特?劳埃德的观点:
19世纪30年代,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劳埃德;另一个是朗菲尔德。
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解释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人。他对斯密的价值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价值就是“对所占有物品的估价”,而这又总是同物品的“特殊效用”有关。所谓“特殊效用”,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感受。劳埃德还看到了这种“特殊效用”会随着人的欲望不断被满足而递减。他认为,归根到底,价值一词无非是指心理的感受,它总会在被满足的欲望和未被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出来。“价值并不表示某个商品的内在性质。它是一种心理感受;它随着影响这种感受的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被感受之物的内在性质却没有任何变动。”可以说,劳埃德比较早地提出了后来被充分发挥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某些基本思想。
六、芒梯福特?朗菲尔德的观点
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几乎与劳埃德同时对古典劳动价值论提出挑战,但二人不同。朗菲尔德认为决定供求的是生产成本和效用。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的“边际成本”,即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花费的成本。他还由此引申出类似于后来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观点。
他在分析需求方面时,提出了类似于边际需求的观点。他把“一个人愿意并且能够为该商品支付的数额,或是他不愿意没有该商品,从而放弃该商品对他所提供的喜悦的数额,”称为“需求强度”。他认为“需求强度”会因人因价格而异。
他以客观意义解释价值,把价值等同于交换价值。认为,价值决定于供求,决定供求的是生产成本和效用。在分析需求时,提出了类似边际需求的观点。 七、戈森的商品“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相等规律”。
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对以前的效用价值论加以综合,提出了较完整的以消费者心理感觉为基础的价值论。
戈森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他在1854年发表的《交换规律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准则》中提出戈森定律:
第一个是“效用递减规律”也称为戈森第一定律,人的某种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第二个是“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也称为戈森第二定律:为使享乐达到最大化,每个人可在各种享乐间自由选择。但当他的时间不足以使其享乐完全达到饱和时,他一定会首先满足各种享乐的一部分,使得在他中止享乐时,每一单位享乐量是相等的。这实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主观效用价值论。他认为,价值即数量有限的效用;效用和价值是物品满足人享乐的能力,所以是主观的,相对的。价值量随物品提供的享乐量而定,并且随物品数量增加而递减,当各边际价值相等时达最大。
但戈森并未得出边际效用决
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门格尔是其创始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也是其主要代表。庞巴维克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与利息》。
一、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
1.含义: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和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新时期。有人称其为“边际革命”。
2.起因:(有五种,见教材P325)
(1)认为它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2)认为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把李嘉图地租论暗含的边际分析扩大到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方面。(3)认为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和成本的一种修正,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4)认为它是经济学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济学专业化或数学化的结果。(5)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说,其中第一种原因是出于误解,第二种原因则流于形式上的认识,第三种原因也仅仅是部分认识,第四种原因同样只反映了部分事实,只有最后一种原因比较符合历史实际。“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理论的思潮有关,也与造成古典学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二、奥地利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
奥地利学派又叫维也纳学派,该派是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的边际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其创始是卡尔?门格尔。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发展了门格尔的学说。这三人一起成为奥地利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主观抽象演绎法”及其
1.什么是主观抽象演绎法:
简言之就是运用抽象法把经济现象还原为各种要素,再对之进行量的衡量,并找出其运动规律,从而解释经济现象。
抽象:从具体到一般
演绎:从一般到具体
2.主观抽象演绎法的内容:
(1)把人和物的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他们所谈的“人类经济”完全是超历史的人为抽象出来的“一般经济”。他们认为,“人类经济”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人类的欲望,一是满足这些欲望的物质的有限性和稀缺程度。由这些基本要素就引出了经济问题。
(2)由于欲望无穷、物质有限所产生的“如何以有限的物质来实现欲望的最大满足”问题,就成为经济学的任务。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人类为满足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庞巴维克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特质财富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主观抽象演绎法的特点:
(1)注重对于孤立个体经济的研究,是抽象演绎法的立足点。这种方法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元素,
社会是个体的简单算术总和;社会经济则是个体经济的简单机械综合,而孤立的个体经济行为则是社会经济的缩影。个人和个体经济是第一性的和本源的,而社会和社会经济则是第二性的和派生的。
(2)把对个人心理的分析作为经济研究的起点。奥地利学派依据边沁的“苦乐心理”学说,把人的心理动机归结为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
(3)强调个人消费,抛开生产,这是奥地利学派研究方法的又一特点。他们认为,满足欲望的过程就是消费,因此,经济本身也就是消费,至于生产,那三、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核心和中心思想,庞巴维克对门格尔的观点加以发挥并使之系统化,形成一份,由于对于这种事业的结果有所贡献,因而使结果的一个份额都归算于它,并且它的价值也就必须由这种结果的总数来决定。即生产资料的价值非但来自它们生产的消费品,消费品的价值反而来自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性贡献”。
维塞尔的“归算论”把生产资料的价值归结为具体各生产要素在产品中所占有的份额。生产要素的价值一旦确定,这些要素“也就决定了它所得到的报酬的数量”。所谓“归算”,就是指如何把产品的价值分成适当的份额,再把这些份额分别归属于与生产该产品有关的时解决了分配问题。
维塞尔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
如果:X+Y=100
则X=40,Y=60, 只不过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手段。生产只是从属因素,消费才是决定因素。
每个生产要素。他认为,“归算论”不仅说明了各生产要素的价值,也同
整套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物品的价值及其分类:他认为:价值就是表明某种关系。这类关系分为两种:一是主观价值,表示财货与人的福利关系;二是客观价值,表示财货与人的福利之外的关系。a. 财货与其自身的自然的,机械的或技术性后果的关系,也就是说,财货与其使用价值的关系;b. 财货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指交换价值和购买力。经济学要研究的只是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第二种。 主观价值:价值
客观价值:交换价值
客观价值在主观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释和说明。因此,主观价值是价值论的主体和骨干,价值论的任务就在于解释主观价值的本质、起源和量的决定。
(2)主观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人们对财货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是个人主观心理状态的反映。
(3)物品价值的起源:庞巴维克从需要和需要的被满足出发,认为价值取决于主观效用,其有无与大小,完全依人的主观评价为转移。
庞巴维克认为:“如果我认为我的福利同某一特定财货有关,占有它就能满足某种需要,能给予我一种没有它就得不到的喜悦或愉快感,或者使我免除一种没有它就必须忍受的痛苦,那么,我将说这一特定财货对我是有价值的。”总之,奥国学派认为,价值起源于主观效用。
这种主观价值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的。这个条件就是物品的稀缺性加上主观效用,二者缺一不可。
决定商品是否有价值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稀少性;另一个是主观效用。
他举了涌泉边和灼热沙漠中,一杯水的效用和价值的关系。前者有效用,无稀少性,因而无价值。后者既有效用,又有稀少性,因而具有价值。
(4)价值量的决定:他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边际效用来决定。而边际效用由需要及其供应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比如10个面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面包的价值应该是面包所带效用最小的为面包的价值。
(5)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它生产出的最终消费品的价值决定,即由它所生产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门格尔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然后,维塞尔把它发展成著名的“归算论”。
对于此问题,有三种解答:
第一、门格尔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决定的。庞巴维克又补充道,生产性物品只有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提供效用即能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时,才有价值。即最终由它们的最后制成品的边际效用量决定。 第二、庞巴维克提出补全物品的价值的构成理论。补全物品的价值是和它作为一个整体所能提供的边际效用相适应的。
第三、维塞尔在此问题上,提出了“归算理论”。他提出,每一种生产资料、每一种工具,每一块土地或者每一份原料、每一种劳务,都代表事业中的一份,这一
这就是“归算”价值和分配份额。
(6)客观交换价值
客观交换价值指的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财货的主观评价互相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是以交换者竞争中形成的财货的边际效用决定的,即价格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的。
庞巴维克认为交换有四种类型:孤立的交换、买者单方面的竞争、卖者单方面的竞争、买卖双方竞争。由于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形成的,买卖双方对财货的主观
评价相互平衡的结果。其中,主观评价又取决于财货的边际效用。价格上限为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的主观评价。价格最终在上下限间形成,即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例:马市上马匹价格的
对一匹马的评价
对一匹马的评价(并愿意用低一些的价格买进) (并愿意用高一些的价格卖出)
A1愿意出 30镑
B1 愿意出 10镑
A2愿意出28镑
B2 愿意出 11镑
A3愿意出 26镑B3 愿意出 15镑
A4愿意出 24镑
B4 愿意出 17镑
A5愿意出 22镑
B5 愿意出20镑
A6愿意出 21镑
B6 愿意出 21镑10先令
A7愿意出 20镑
B7 愿意出 25镑
A8愿意出 18镑
B8 愿意出 26镑A9愿意出 17镑
A10愿意出 15镑
按照上表,如果马匹价格在15镑以下,则A1到A10这十个买主都愿意买进,愿意卖出的卖主只有B1和B2。这时卖主会利用买主之间的竞争,把价格抬高到15镑之上。随着价格的上升,愿意买进的人数减少,而愿意卖出的人数增加。如果价格涨到20镑到22镑之间,则A1到A5这五对买主和卖主都是交换的成功者,其中以A5和B5的竞争能力最小。因为如果价格低于20镑,B5首先被淘汰,如果价格高于22镑,A5首先被淘汰。无论A5和B5谁被淘汰,都会破坏供求平衡。因此,马匹价格必然在20镑到22镑之间。当然,这个限度还会缩小。因为在20镑到22镑之间的限度内,愿意进行交易的还有A6和B6。他们是A6到A10和B6到B8这些竞争失败者之间竞争能力最大的。如果价格是21镑10先令,卖主B6会立即加入竞争,结果卖主增加到B1到B6六个人,而愿意买进的买主还是A1到A5五个人。马匹的供给大于需求,马匹的价格必然下跌。如果价
格降到21镑,愿意买进者增加到A1到A6六个人,而卖主还是B1到B5五个人,就会发生需求大于供给,马匹价格又会上升到21镑以上。这些竞争会迫使马匹价格保持在21镑和21镑10先令之间。在这一价格范围内,愿意买进者有A1到A5五个人,而愿意卖出者有B1到B5
五个人。供给和需求平衡,马匹的价格就形成了。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评价:见P336-337。
它是一种主观的价值论,是反对种种以客观因素解释价值的理论的。它的目的之一,是取代各种客观价值论。80年代以后,重点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运动。
(1)关于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
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以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心理范畴为基础,不能说不存在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但关键在于这种主观评价能否成为价值实体?回答应是否定的。因为:a.主观评价应该以商品的客观属性存在为前提。主观评价也是受人的生理条件制约的对客观物品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东西。b.即使是主观评价反映了客观效用本身,那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只有商品中共同的属性才能子,来说明这一观点。这个渔民用手每天捕三条鱼后全部吃光。如果他有一条船和一张网,每天就可捕30条鱼。如果制造一条船和一张网需要一个月时间,那么,他可以先借90条鱼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同时去造船织网,二个月后再归还180条鱼。这样,有了船和网后,这个渔民就可在下个月获得900条鱼,还债后仍然富余720条鱼。对于这个渔民来说,马上就有的船和渔网是现在物品,能够在本月内就提供较多的鱼;而下个月才有的船和网则为将来物品,当前并不能为他多提供一条鱼。所以,在这个渔民看来,现在的船和网必定优越于将来的船和网。 (2)时差利息的形式:
由于时间不同而造成价值的差异,就是物品价值的“时差”。由于有“时差”存在,就要求在等价交换中。未来物品构成价值实体。
庞巴维克说他可以抽象出一种一般的效用作为价值的基础。这种抽象理论上当然可能,但这种一般效用能否充当价值实体,是要到实践中检验的。
(2)关于价值量的衡量问题
奥地利学派想以“边际效用”从主观评价上对价值加以衡量。这在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因为:a. 主观因素能否衡量,怎么衡量,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甚至今天也没有解决。B. “边际效用”在价值决定上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它只能说明主观心理评价对某些特定物品的其它方面也许有意义,但对价值决定却没有意义。
(3)关于价格论问题
人们的主观评价可以影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但不是决定因素。人们的购买除受主观评价影响外,还受购买力的影响。购买力恰恰又以市场价格为转移。 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格论以买卖双方的平衡为基础,其中既有供求论,又有效用论,是两者的某种综合。奥地利学派想以主观因素说明问题,但缺乏真正的说服力。他们想抛开客观因素,却又不能真正离开客观因素。
四、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分配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是受到加利阿尼的时差利息论的影响。
庞巴维克利息论的观点是把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及利率高低,看作根源于和决定于人们对待等量的同种商品现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物品的分类;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
(1)现在物品:指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在欲望的物品。
(2)将来的物品: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在的欲望,而是满足人们将来欲望的物品,或变为现在物品后才能供人们消费的物品(生产资料、劳动都在内)。
2.时差利息
人们对两种物品评价不同,物品的价值就不同,其差额就是价值时差。庞巴维克说:“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是我要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存在原因有三:
一是存在着“需要和需要供应之间的差别”。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大于对未来物品的评价是出于他们现在的困苦和急需。(比如遭受灾害、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等)。
二是人们有“低估未来”的倾向。因为,人们知识上有缺陷,考虑问题不周到,缺乏想象力,所以会低估未来;人们意志上有缺陷,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人们往往感到人生短促、世事多变,不能等待着享受未来的效用。注重现在,低估未来。
三是“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造成人们低估未来,重视当前。因为,现在的生产资料可比将来才会有的生产资料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有了可直接满足现在需要的物品,就能促成运用生产工具的生产去制造更多的消费品。这都是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因此,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要高于未来物品。只有未来物品,没有现在物品就不能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庞巴维克举了孤独渔民的例
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在量上等于该价值差价的“贴水”。这种贴水就是利息,即“时差利息”。各种利息形态都是“贴水”的不同形态。
(3)时差利息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借贷利息。这是“时差利息”最简单的形式,典型的形式。人们借出去的是现在物品,以后偿还的是将来物品,前者价值大于后者价值,所以,归还将来物品时必须另外加一笔“贴水”,即差额。这就是借贷利息。
第二,企业利润。这是庞巴维克基本的利息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利息形式。他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是物质上的现在物品和经济上的将来物品,而工资则是现在物品。工资在价值上要大于劳动。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生产过程,生产资料和劳动才能变为经济上的现在物品。这时,由于“时差”的关系,
价值增加了。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就是企业利润。也就是对“时差”的“贴水”。
第三,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就是租金。耐久物品包括工具、土地等等。庞巴维克认为,耐久物品可以在长时间内提供一系列不同的效用。耐久物品的价值就由这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总和来决定。其中,远期效用价值低于近期效用价值。因此,耐久物品的价值就是这个递减系列的价值总和。时间每经过一段,各级效用就向近期效用前进一级,而原来的近期效用则“成熟”为现期价值被利用了。于是,各级效用的价值也都增加了一级。他认为,本年价值减去该年耗费,就是该年的租金。这也是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时差”。租金即该“时差”之贴水。庞巴维克认为,由于土地的年效用系列是无限的,所以,其最终端的年效用价值为零。这样,土地全部现在价值就是其租金,即利息。
(4)对“时差利息论”的简单评价
庞巴维克对收入形式的归纳并不能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各种收入的实质。
“时差利息论”的中心是说明时间因素和心理因素可以创造价值。庞巴维克忽视了时间只有创造价值的条件和价值形成的存在形式,心理因素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这种错误割断了利息同决定它的客观因素的一切联系,从而不能正确说明它的来源和形式。
庞巴维克理论基础的依据是片面和错误的:“需要和需要供应的差别”引起人们评价的差异,这仍是一种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有关的供求方面的因素;低估未来的说法则有片面性,而且无法从经济学上说明问题。连庞巴维克自己也认为该条完全不会发生直接影响;现在物品在技术上的优越性,是“资本生产力论”的变相说法。
五、庞巴维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批评(简单了解)庞巴维克宣传自己的主观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同时,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抨击和批判。维塞尔认为,劳动价值论在德国的广泛传播,是社会主义者们“对利息发动十字军”的攻击的主要原因。而他有责任出来反对社会主义者,为资本主义辩护。他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种“陈腐的议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论没有说明“未来社会”中的价值现象。
1894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庞巴维克又很快出版了《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一书,数理学派的产生
数理经济学派是19世纪末边际效用学派的另一分支,是边际效用论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数理学派主要强调数学分17世纪时,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曾以统计作为分析的基础,18世纪意大利的奇约凡尼?切法在1711年写的一篇短文中也广泛应用了数学公式。法国重农学派和英国古典学派有些著作中,也曾运用某些数学知识分析了个别经济问题。
19世纪30年代后,经济研究中开始大量运概念,如效用、财富、价值等,其次要进行推理和论证,最后应找出普遍规律。除此之外,他认为,应在心理分析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他因此,可用数学方法来表达和计量。
研究方法:抽象演绎法
2.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杰文斯认为,人对苦乐的估计受苦乐“强度”、“持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和最后效用程度两个理论非常相似。
他认为,苦乐感觉变化有其规律:(1)随着享乐持续时间延长,享乐量会递减。(2)现在预期的感情之强度,必定是未来的实际的感情及间隔时间的某种函数,它必随实现时刻的临近而增加。(3)未来事物具有不确继续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攻击。第二十三章 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认为,经济学的一切概念和范畴,都属于苦乐感觉范畴内的数量概念,
析。英国的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等为主要代表。
续时间”、“确定性”、远近因素的影响,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感觉强度
用数学方法。比如,德国的屠能最先在《孤立国》中运用微积分和其它数学公式表述经济范畴。法国的安东尼?奥古斯特?古尔诺是这时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最著名代表。他用函数表达市场关系,用数学语言和公式表达经济规律。被称为“数理经济学之父”,其著作被认为是“划时代的著作”。
戈森是数理经济学的先驱。他用数学方程和二维图形说明人们享乐和法则。
但上述方法和著作在19世纪70年代前并未引起经济学界的注意。直到杰文斯和瓦尔拉斯的著作出版后,才受到重视,开始形成数理经济学派。由于边际效用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的扩大,论证和表述该理论的数学方法,当然也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瓦尔拉斯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帕累托为其追随者。由于他们都在瑞士洛桑大学,人们称之为数理学派中的“洛桑学派”。其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又把数学方法加以推广运用。威克塞尔和卡塞尔又形成了“瑞典学派”的分支。今天,数理经济分析已成为经济学的重要方法甚至是主要方法,在当代经济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数理学派的主要特征
该学派经济学家以数学手段应用于经济学,力图使经济学成为“准确的科学”。他们把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归结为交换的某种特定形式。
二、杰文斯关于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派的一个代表。其主要著作是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本著作奠定了他在经济思想史上和在边际效用学派、数理学派中的地位。
1.研究对象:向约翰?穆勒挑战。杰文斯以政治经济学的改革者自居,声称要走一条与劳动价值论不同的路,重建政治经济学。其理论核心即边际效用价值论。他也反对约翰?穆勒的经济学体系,向其提出挑战。他提出的是以主观主义心理学为出发点,以效用为基础,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新学说。他认为,经济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是一种数理科学。
他把经济分为一般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理论。应用经济理论包括财政学、商业统计学等,都是以一般经济理论为指导原则的。一般经济理论只考察在既定的所有权制度下,经济人如何通过消费,交换和生产以取得最大的满足。该理论的结构是:以快乐痛苦理论为哲学或伦理学基础,以边际效用理论为起点,以交换及价格论为中心,以生产及分配理论为归宿。
他认为经济学应当研究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即痛苦和快乐。经济学就是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取大的快乐的。
杰文斯把边沁的苦乐主义心理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并强调心理分析。
把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分为三类(1)以效用为基础的价值分析;(2)经济政策(3)货币市场和经济危机。 他认为,经济学的方法是抽象演绎法。具体来说,首先应确立若干简单
定性,所以对任何未来事物所带来的感情量应当打一定的折扣。
他说“商品是能够提供快乐或痛苦的任何一种物品、资产、行为或服务。”而“效用则是快乐的产物,或者说,至少是苦乐平衡的有利的变动。”效用并不是物的内在属性,而只是表示物与个人福利之间的关系。
杰文斯以自己的方式阐述的“最后效用程度递减规律”和“最后效用程度相等规律”,实际上就是戈森定律的两条内容,但这是他本人提出的,当时他并不知道有戈森定律。后来,当他得知德国也有人提出该定理时,他非常高兴。
杰文斯认为,最后效用程度,即边际效用。表示现有商品极小的或无限量小的最后增量的效用程度。最后效应程度是随物品量的增加,人的感觉,从而产品的效用就会递减,这就产生了总效用和效用程度的区别。
总效用是全部现有产品各单位实际效用的总和。效用程度是在产品供给的某一点上所表现的需求强度和欲望的满足程度。效用程度对人的福利是更为重要的。而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程度尤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苦乐。杰文斯就把它作为价值的尺度,即个人对产品效用价值的判断标准。
杰文斯强调指出,最后效用程度不是指一定量商品最后一个新加量所提供的效用量,而是这个效用量和商品增量的比例。即,最后效用程度是一个以比例数字表示的抽象的量,它不包含任何客观物质的内容。
三、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最后效用程度=△U/△X之间的比值是相对的量。
U/X是绝对的量。
如,面包所带来的效用,第一个面包带来的效用是二;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总效用是三;第三个面包带来的总效用是五;第四个面包带来的总效用是八;第五个面包带来的总效用是十。
比如在吃到第五个面包时,满足程度,效用增加量是2。这个2就是最后效用程度。
1.杰文斯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杰文斯是以“最后效用程度”作为主观价值的衡量标准的。他认为,随着物品量的增加,人的感觉,从而产品的效用就会递减,这就产生了总效用和效用程度的区别。总效用是全部现有产品各单位实际效用的总和;效用程度是在产品供给的某一点上所表现的需求程度和欲望的满足程度。“最后效用程度”即边际效用,它表示现有商品量中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的效用程度。
假设△X→0时,取极限,这个就是边际效用的概念。
2.交换方程式设X为某人拥有的商品量,U为X量商品所提供的效用,则U=f(x)设:△X为X的一个增量,△U为该增量的效用,则:总效用=U+△U效用程度=△U/△X
如:d为该商品中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则
即该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它决定价值的大小。
杰文斯得出结论:“两个商品的交换比例,是交换后各个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
的比率的倒数。”
设a 是甲原有谷物量,b 为乙原有的牛肉量。25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742010年经济思想史资料等内容。 
 经济思想史 全 7页 2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2010年经济思想史资料 复习资料复习资料隐藏...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A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2010年经济思想史资料 51页 1下载券 经济思想史 全 7页 1下载券经​济​思​想​史​的​期​末​复​习​材​料 ...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第二章: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一、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32 亦可) 重商主...  全国2010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名词解释 1、纯产品:农业生产...2010年经济思想史资料 51页 1下载券©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简述重商主义的观点: 1、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是...  经济思想史整理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一、试述经济现象、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 试述经济现象、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 1、经济现象是...  全国2010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批判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