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其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哪几项内容?

安徽省安庆市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_百度文库
安徽省安庆市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无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十四校期中联考七年级历史试卷(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多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 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现各自的亮丽风采吧!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
1、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
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
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
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
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4、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
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6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A.元谋人
B.半坡聚落
C.河姆渡聚落
D.大汶口聚落
6、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
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
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
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贡献者:e网情深lyg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1770人阅读> 【答案带解析】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2)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从材料二中,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3)从材料三中,分析指出19世纪末期的“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4)指出材料四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废除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这两次改革性质的共同之处。这两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奖励耕战/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1分)这场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1分)
(3)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1分)明治维新(1分)
(4)亚历山大二世(1分)封建农奴制(1分)
(5)(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考点分析:
考点1: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
⑴建造﹕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⑷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变法
(1)时间和人物﹕前356年& 秦孝公和商鞅
(2)主要内容﹕
单项作用(★)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意义(影响)﹕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原因: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知识点拓展
一 大变革时期的表现:
& 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
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出”,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
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
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
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民族关系方面: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 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内容和历史作用
&&&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考点2:江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1.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
2.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
一、淝水之战
& & &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
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
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
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知识点拓展
&1、淝水之战(383年)
(1)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
(2)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4)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5)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和条件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以来的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2)表现: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成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
&(3)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考点3:繁盛一时的隋朝
& & 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它由出身于军事贵族的杨坚于581年篡夺北周政权建立。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上升。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当时门阀势力衰微,科举制被创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运行顺畅。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后期统治腐朽,618年亡于农民起义。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 时间:581年 & &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 &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
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 ②发展生产 &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考点4: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
1、P.117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2、P.117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农奴主)
3、★★P.117--118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解放农奴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经济方面:剥削农奴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4、★★P.118评价
(1)进步性:(性质)是俄国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局限性:留下大量封建残余(市场小)(另:特点:被动;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地主统治;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P.118原因:
(1)内因:封建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主要力量:以部分大名和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
3、★★P.119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发展教育。
4、★★P.120评价:
(1)性质:明治天皇政府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3)局限性: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以部分大名和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二
董仲舒做江都相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扬州却留下了许多遗迹,这些古迹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如今修缮的正谊书院内的董子祠便是其中之一,董子祠全国三座,但扬州保存得最为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材料三
唐太宗经常教导他的孩子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四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据材料二,汉朝哪位皇帝接受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他在思想领域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出于同样的目的,秦始皇曾在思想领域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3)据材料三,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一些合理成分值得借鉴?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A.地圆说
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是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各行业机器大生产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创造发明是A.珍妮纺纱机
B.改良的蒸汽机C.火车机车
D.内燃机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就能快捷地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赵芹同学输入了“马克思主义”后,她找到的文献应是A.《共产党宣言》
B.《人民宪章》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人权宣言》 
题型:综合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8​、​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实​,​警​世​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窥:觊觎。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D.秦人开关延敌       延:抵抗。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③北收要害之郡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3.下面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攻取、攻占B.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珍惜、爱惜D.追亡逐北——北:溃败的军队2.对下列划线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②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③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④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1.下列加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②不爱(喜欢)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秦人开关延(迎)敌&&&&&&&&&&&&&④故不积跬(半步)步&&&&&&&&&&&&⑤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⑥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⑦申(讲述)之以孝悌之义&&&&&&&&&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A.①④⑤⑧&&&&B.②⑤⑥⑧&&&&C.③⑤⑥⑦&&&D.①②④⑦2.下列加粗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北收要害之郡&&&&&&&&&&&&&&&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①以致辞天下之士&&&&&&&&&&&&&②以弱天下之民 &&D.①则移其民于河东&&&&&&&&&&&&&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选出下列加粗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小学而大遗B.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填然鼓之&&&C.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②谨庠序之教&&&&&&&&&&&&&D.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下列各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不拘于时&&&&&&&&&&&&&&&&&&&&&&&&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过秦论》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唐朝统治者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B.本文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鞅,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几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C.《过秦论》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D.《过秦论》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你感兴趣
&热门教学范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立法度的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