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困难群众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他们生活困难,但是自己自己资金有限,还

巡夜人的自言自语_天涯博客
写写东西,发发牢骚,说说废话。
今日访问: 39
总访问量:2261557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613位
(1)(5)(5)(11)(2)(2)(2)(5)(1)(2)(4)(7)(7)(10)(18)(16)(15)(14)(13)(20)(22)(15)(12)(18)(15)(20)(18)(16)(16)(23)(18)(19)(22)(21)(18)(17)(19)(19)(20)(22)(22)(23)(26)(23)(22)(22)(21)(19)(21)(21)(23)(19)(14)(23)(21)(23)(23)(25)(16)(22)(24)(19)(20)(23)(19)(20)(20)(20)(18)(23)(17)(16)(19)(16)(20)(21)(20)(18)(16)(21)(13)(12)(14)(13)(16)(12)(13)(11)(10)(10)(5)(10)(9)(11)(7)(14)(11)(13)(10)(10)(12)(7)(7)(9)(8)(9)(6)(4)(8)(5)(11)(9)(7)(7)(10)(7)(9)(16)(6)(7)(10)(3)(9)(3)(3)(4)(6)(1)(5)(6)(4)(8)(10)(5)(6)(9)(4)(4)(6)(6)(3)(1)(3)
成员成员高级成员博主
有报道,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近日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报告显示,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4万亿元。但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继续下降,由:1降至2.87:1。也就是说,不到三个人要“养”一个人,意味着年轻人养老压力正持续增大。
这类话题每年都会被重提,而且说来说去就那几句。其实这里边的老问题也还是一直没有解决,也就是到底有多少人参加养老保险。
根据人社部今年6月1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也是这个统计公报告诉我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可是大大低于这个数字。2015年年末,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只有26219万人。当然还有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50472万人(其中有14800万人是领取保险的),不过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并缴费的并非全部是就业人口,有许多是非就业人口。
最近这几年,随着广东地区工厂搬迁,许多被掩藏多年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许多工厂都没有为工人缴纳社保,而当工人去主张自己的权利时,反被专政部门一顿痛扁,或者被社保主管部门也就是人社部的下属部门推来推去。不知道有多少工人稀里糊涂的就失去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失去了自己的血汗钱和养老钱。人社部门不去想办法把所有的劳动者都纳入到养老保险中去,反而整天唠叨三个两个的养一个人,把责任都推给计划生育,这是多么的不要脸啊!
而且还有许多人虽然参保了,但是缴纳的金额远非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的。
人社部及其下属部门,一谈到社保,无非就是要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啦,实现统筹啦,方便异地转移啦,等等等等,就是对于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参保劳动者这么少的问题,不置一词。根据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结论,中国大陆60周岁以上人口有约22182万人。 如果所有就业人口都纳入到一个养老保险池子里,那么就是3.49个人“养”一个人。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把所有劳动者都纳入到养老保险中去,不严厉打击单位不缴少缴漏缴的问题,所有的什么改革了、办法了、目标了,统统是空话和废话。分类: |
| 台湾执政党再度轮换,蔡英文上台。台湾官方如何定义两岸关系又称为关注点,是否坚持“九二共识”成了大陆台湾双方共同的热点问题。
其实,“九二共识”根本上就是一个含糊不清的东西。它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互相糊弄。
本来,大陆的立场是清楚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来,台湾的立场也是清楚的: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民国拥有包括大陆在内的中国的主权。
也就是说,双方的“一个中国”本来就不是“同一个”中国,仅仅是地域上的重合。为了方便互相往来,1992年10月,台湾方面的非官方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代表陆委会,中国大陆方面的非官方组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代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中,双方就“一个中国”的论题分别提出了多项表述方案。期间,海协会提出了五个文字表述方案。海基会则先后提出了八个表述方案。双方在13个表述方案皆未达成共识。随后,双方分别打道回府。但会谈结束后双方以电话与书信方式,继续就“一个中国”的论题交换意见。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告知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为:&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讨论,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此函同时附有海基会之前所提的第八个表述方案,即“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作为双方彼此接受的共识内容。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表示“尊重”。
这就是“九二共识”。所以,事实上,九二共识是双方没有正式书面协议的、各自口头表达的意思。所以,台湾方面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其实是更接近于文字表达意思的。大陆方面不能接受“各自表述”,又不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留下巨大的遐想空间,这个实在是不能怪谁的。
因为“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所以台湾和大陆各说各的。事实上也只能各自表述,因为台湾是不可能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而且在目前,不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不论是要独立还是统一,在事务性商谈中,双方也确实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大陆自己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让步,立场不断软化、模糊,同时又延伸出了“九二共识”内涵之外的意思,不但在事务性商谈中,在政治问题上也要求台湾明确“九二共识”,这等于让台湾当局承认自己非法。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另外,大陆不断软化的结果,就是满足于一个语义模糊的“九二共识”,只要台湾说接受“九二共识”就满足了,已经不愿再深究“九二共识”到底是什么意思了。但是就是这个面子,台湾也逐渐不卖给大陆了。分类: |
| 东北经济形势差已经广为人知,东北的衰退已经从经济扩散到整个社会领域,甚至都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动不动的,赵本山就会被当作东北文化落后的符号被评头品足一番。
东北经济有多差,有关的报道长篇累牍,没必要再做详细介绍了。对于东北经济的衰退,有两个常见的解释,倒是值得说一说:
第一个说法,就是东北人口大量减少,导致东北经济下行。甚至有人拿现在的东北与伪满洲国时期的人口快速增长和所谓“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做对比。据说,根据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比较,东北近十年间净流出人口180万。笔者本人也是移居上海的东北人,经常遇到东北口音的乡亲们,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十年间东北三省的总常住人口还增长了4648950人,而且是辽吉黑三省均有增长。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增长人口的出生年份集中在1960年至2000年之间(2010年这个时间段出生的常住人口数量比2000年多),也就是说,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力和青少年。当然2010年又过去6年了,现在情况怎么样,谁也没有过硬的数据。
第二个更常见的说法,就是东北和东北人受到计划经济思维影响强烈,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特别是东北的国有企业太多导致经济衰退。这个说法也毫无道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20多年前就结束了,一个20多年前就已结束的东西到现在还在束缚人,完全毫无道理。事实上,确实东北人偏好在国有企业工作,推崇编制和公务员,可用这些观念来批判东北和东北人的那些人是否想过,大多数中国人民(连同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在内)都是这么想的?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2015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作,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比私营单位的高出57%来,在这种现实面前,如果多数人偏好去民营企业工作,那岂不是咄咄怪事?而且,东北的国有企业也不算很多,大多数国有企业早就在90年代就被消灭掉了。2015年的上海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到48%,而沈阳只有35%。如果国有企业那么罪大恶极,上海经济应该已经崩溃了,可事实上目前上海的经济增长在全国是最健康的。
东北经济的衰退,其实并不难以解释。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将近20年的辽宁人,我对东北与东部发达地区方方面面的差距是很有感触的。但是所有这些差距,包括观念上的差距在内,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大体上可以总结为四条:
第一条,东北的工业未能在入世后重新崛起。东北的制造业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在90年代治理整顿、国有企业改制、下岗、抓大放小等过程之中受到重创。东北工业在文革末期就已经逐渐暴露出绩效下滑的问题,亏损、不能完成计划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严重。90年代东北原有的工业体系彻底失效。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中国经历了适应国际分工的二次工业化,近几年则是进一步在做强中国制造上不断迈进。但是这个机遇东北没有抓住。入世15年来,东北没有建立起新的、能够有效满足国内国际市场新需求的工业体系,还是一些在90年代幸存下来的传统行业的重复建设。就是这些传统行业,也被河北、内蒙等省份抢了风头。现在形势有变,自然无法维持。
第二条,东北的自然资源已不是经济资源。东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森林都很丰富。但也正是入世使得东北的资源在经济上失去了竞争力。且不说很多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现在东北的资源不再仅仅与国内其他省份的资源竞争,而且是与国际市场上的资源做竞争。在这个层面上,东北的各种自然资源均失去了优势,都有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强有力竞争对手。现在中国的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原油来自中东和委内瑞拉,木材(纸浆)来自俄罗斯和加拿大。东北的资源失去了经济效益,回归为单纯的自然资源。由于东北历来不仅是工业发达地区,也是资源输出地区,这个变化使东北经济失去了部分动力。
第三条,东北经济太过于依赖房地产。本来,在这方面全国情况都差不多。但是由于东北的经济根基不稳,实体经济萎缩,居民收入低,房地产过热造成的危害也就更突出一些。不久前沈阳市政府为了房地产去库存甚至推出“零首付”的政策(虽然很快取消了)就是典型。铁西区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工业区,但是曾经辉煌的历史几乎连痕迹都没留下,短短几年就被改造成了一个楼盘林立的居民区。沈阳开发浑(河)南的标志也是众多楼盘,问问沈阳人,除了楼价高,没几个人知道浑南还开发出来了什么。
第四条,东北地方干部的素质亟需提高。很多人都在诟病东北干部,但是平心而论,东北干部的素质未必比很多地方更差,媒体上经常曝光的奇葩干部言论,也很少有东北的。不过因为东北经济社会问题突出,干部的事也跟着突出了。提高干部素质,不是学历,也不是什么“市场意识”,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规矩,要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凡事按照规章制度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差不多可以了。像买房零首付啊,全运会前罚款罚到“满城尽是卷帘门”啊,这样的事情反映了东北干部意识和执政理念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东北的干部们要好好琢磨琢磨。
东北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只有沉住气,脚踏实地,做好长期规划,从头开始,重新建设起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东北靠发展服务业拉动经济是没前途的,不仅是由于东北人的服务意识不是一般得差,而且更重要的,没有各个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服务业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的。东北的问题沉疴已久,绝非三年五载就能解决。分类: |
| 经济不好,首先就表现在投资上。投资增速的连年下降,不仅是当前经济下行的体现,而且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难以恢复的根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民间投资情况不怎么样。今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5%,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仅增长5.2%,还不到全国总水平的二分之一。我们的总理急得睡不着,紧着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同时国务院还派出督察组去督查和解决有关问题。
其实民间投资情况糟糕,正是糟糕的经济政策的结果。多少年了,我也写过多次,这种把信贷卡得死死的货币政策不会有第二个结果。此外,经济形势不好,民间资本更加不敢投资,这也是必然结果。事情明摆着,谁也不是大傻瓜,现在市场风险那么高,资金成本那么大,谁敢轻易拿出真金白银去投资?
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我的老家,差到极点的辽宁省。另一个是我现在的居住地,情况还算不错的上海。根据姗姗来迟的辽宁省统计公报,在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640.4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其中,全年民间投资12946.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3.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3803.0亿元;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投资890.5亿元。
就是这个经常被指责为计划经济残余太多、国有企业太多所以才经济崩溃的东北经济第一大省,民间投资占到总投资的73.4%。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才占到21.6%,连民间投资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大概大大出乎那些把东北经济衰退归咎于国有企业的傻瓜的预料。而在上海,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52.7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私营经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但是上海的统计公报里只有私营企业的数字,不过基本上应该也相差不了多少。)的投资1017.10亿元,只有全部投资的16%,特别是,还比上一年下降了16.6%。而国有经济投资1974.08亿元,占到总投资的31.1%。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清楚简单的结论:哪里得民间投资比重越多,哪里的经济形势越差。哪里的国有经济实力越强,哪里的经济形势就越好。分类: |
| 忙,好久不上网。昨天白天看见大家铺天盖地的说文革,还奇怪,怎么都怀起旧了。半夜躺在床上,行将入睡,突然觉悟:哦,今天是五一六。难怪。
但是我不打算谈文革。要谈也等以后再说吧。今天写点“千足金”的东西。其实10多天前就想写,一直拖着到了今天。
5月4日起,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足(金、铂、钯、银)将成为首饰产品的最高纯度称谓,现行的“千足金”称谓将不再使用。但是虽然不再允许使用“千足金”的字样,千足金产品却是任然保存着的。如果纯度达到了“千足金”的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在标签中注明金含量来说明。
乍一看很奇怪。一方面,不允许使用“千足金”。另一方面,“千足金”产品仍然存在。那取消“千足金”的称谓究竟有何意义呢?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呢?
其实,这真是一个“供给侧改革”的好案例。取消“千足金”的称谓,纯粹是别有用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经解释说,作为首饰,金首饰的定位仍是提供装饰功能。过高金含量的首饰存在硬度低,质地软,佩戴中容易变形的弱点。同时为保证含量达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焊药,使得产品的款式受到极大限制,抑制装饰功能的发挥。而含量为990‰的产品,不仅在外观上与更高含量的产品没有区别,且生产中可以使用焊药,产品款式更多样化。目前千足金金含量标准与首饰款式间的矛盾使得千足金首饰要么款式单一,要么出现纯度不达标的现象。
用直白的话转述出来,就是:老百姓就是喜欢纯度高的,纯度差一点的款式多,可是老百姓就是不稀罕。怎么让老百姓肯掏钱去买纯度低一些的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想了一个好办法:不许说“千足金”了。老百姓蒙了,都是“足金”,搞不清楚了,就肯买纯度低一些的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希望通过取消千足金等的命名,可以引导生产销售企业不再一味追求提高贵金属的含量,而是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款式设计和加工工艺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可是人家消费者就是喜欢千足金,就是要纯度高,什么款式都不是大问题,无非就是耳环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脚链,要那么多款式、那么多花样干什么呢?咱们老百姓不追求那个啊。追求那个的,市场上本来就有纯度低的产品,尽可以去选择啊。现在靠消灭一种产品来提高另一种产品的销路,而且是靠消灭一种受欢迎的产品来增加另一种不那么受欢迎的产品的销路,这可真是变态。分类: |
| 最近的大学生魏则西死亡事件,引起的轰动效应远超以往。从前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但是总是掀不起风浪来,过几天就不了了之,无人记得。但是魏则西的事情为何引起这么多媒体的关注、如此频繁的报道、揭发出那么多莆田系的相关资本、相关人物和莆田系下属的医院来,这里边恐怕有很深的内幕。但是不论如何,揭开了的盖子总是好事。
当初在2013年合并卫生部和计生委为一个卫计委的时候,卫生系统有人很不满意,说我们怎么能和计生系统的人相提并论,我们是救人的,他们是杀人的。其实,到底哪一个部分杀人更多,还未可知。
90年代起,中国的改革就走向了一条极其残酷的道路,新三座大山的说法由来已久。生病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甚至死也死不起的现实,让无数中国人深厚其害。稍微有点记忆的人,也还能回想起,最初的发愣功由于宣扬生病不吃药不看病,得到了政府事实上的欢迎和支持。在90年代,人们还没有想起来自由主义的辩护词,还不知道说市场竞争的好处,当时对医改的原因表达得还是很直截了当的,无非就是政府承担不起,或者全部由政府承担不合理之类的。自由主义的市场大合唱要到21世纪,呱躁起来简单地说是就是一个原因,即资本家和资本家豢养的狗们看到了其中的经济利益。魏则西死后,资本集团的狗们把焦点转移向百度,而回避有没有百度(百度自己也是个大号的骗子)骗子总归是骗子。衙门豢养的狗们也应声到加强市场竞争才能消除劣质医疗,却回避为什么在互联网搜索这个事情上把谷歌硬生生挤在中国之外,搞成了百度的独家垄断。
众所周知,莆田系在80年代仅仅是些在电线杆子上和公共厕所里贴小广告的骗子,不少人是赤脚医生出身,稍微懂点用药,诓骗世人。正是90年代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退出,使得莆田系们开始承包科室,进而控制医院,最后开医院,组建医疗集团,坑蒙拐骗偷,靠喝人血迅速发达起来,由于人血中的高额利润受到资本集团的青睐,纷纷注资,蓬勃得一塌糊涂。小病大治,开高价药,过度检查,做没必要的手术,把病人盘剥得干干净净。在这个过程中,在与资本集团捆绑得越来越紧密的政府部门的主持下,医改由很大程度上的“不得已而为之”,转变为有意识的为资本搭台唱戏,限制公立医院的发展,鼓励私人资本参股公立医院或者设立医院,最好是吃掉公立医院;创造一切条件把保险资本引入医疗领域,用商业医疗保险侵蚀医疗社保的地盘;乃至丧心病狂地与马云公开合作,把全国人民的健康数据暴露给阿里资本集团。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政府已经走得多么远,医改已经偏离正路多么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和福祉已经被剥夺和出卖得多么彻底。
在上一届领导时期,曾经试图部分地修正医改的错误路线。居民医保,新农合,都是上届的功绩。但是本来上届所做的就不够多,而且在这一届,在短短的三年内,从前的进步几乎被彻底否定。在市场化的幌子下,在资本集团特别是金融集团的贪婪之下,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成了如何更多的满足资本集团的欲望,一切政策的抓手都是私有化。这条路线已经赤裸裸到了惊人的地步,连起码的体面都不顾。魏则西的死,不过是整个狂热资本主义化路线中无数冤魂中的一例。
如果魏则西的死能够有那么一点价值,不至于白白的牺牲掉年轻的生命,那么,重新审视和制定医改路线,现在正是时候。分类: |
| 有时候找点数据是真的不容易。
根据人社部的《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底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1451万人。
根据卫计委的《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数达7.36亿人。2014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3025.3亿元,人均筹资410.9元。
根据财政部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2014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收入4477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843亿元。
根据财政部的《2014年全国财政决算》,全国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2732.12亿元,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676.39亿元,合计3408.51亿元。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大体得出个结论:如果分析得没错,财政对新农合的支出是比较多的,平均每人达到370元左右,远超过320元的人均补助标准。但是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是不够的,平均每人只有215元左右。两者综合在一起,平均每人324.5元。
个人缴费部分,新农合个人缴费大约293亿元(=2.12),平均每人只有40元。这个数字显然是严重偏低的,事实上是不是真这么低我无从考证。所以这里可能有什么错漏。城镇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大约550亿元(=843-293),平均人均缴费约175元。这个数字比90元的最低缴费标准高不少,但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很多事情下都不是按照最低缴费标准缴纳的。以上海为例,2014年和2015年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为:70周岁以上人员,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40元;60-69周岁人员为每人每年500元;超过18周岁、不满60周岁人员为每人每年680元;中小学生和婴幼儿为每人每年90元。
今天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要求“合理确定城乡统一的筹资标准……整合后的实际人均筹资和个人缴费不得低于现有水平。”
实际人均筹资不低于现有水平这个很简单,因为财政资金只要维持住现有支付水平就可以做到了。但是实际个人缴费不低于现有水平,则只能就高不就低,意味着现在参加新农合的参保者的人均缴费水平要大幅度提高喽。
过去呢,老毛的时代,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镇有城镇职工公费医疗,虽然没有惠及所有人,但是对职工和职工家庭还是有相当帮助的。农村有合作医疗,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能保证起码的医疗保健需求。后来呢,什么保障都没有了,来了新三座大山,90年代就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首先还是针对职工的,后来又陆续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现在呢,职工医疗保险,说职工退休后要继续缴费,给了职工当头一闷棍。不过职工头上的闷棍暂时还没敲下来,居民医疗保险统一,首先就是要“涨价”,非职工头上的一记闷棍也来到了。国家越来越富强,生产力越来越发达,全面小康都据说要马上实现了,这社会福利反而一天不如一天了。
扯什么医疗保险不是福利的,都是玩弄字眼。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原则是“收支平衡”,这不是福利性质的难道是盈利性质的?而且各个基金也确实是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去做的,每年都只是略有结余。可是这确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利用,大肆宣扬养老医疗等基金即将“入不敷出”了,出现危机了。本来,这些福利性质的基金就是由居民、单位和政府共同维持的,个人缴纳的少一些,政府和单位缴纳的多一些。如果真的出现了危机,那么适当做出调整就好了。可是一些人却把问题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否定基金的福利性质,否定基金的可维持性,说到底就是为了贩卖他们反人类、反劳工阶级的罪恶观点,就是要把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也推向市场,由各种金融、医疗、养老资本接管,把资本对劳动者的敲骨吸髓一直持续到死那一天。同时减少甚至取消用人单位相应的责任,通过减少政府的责任最终实现给减税。这就是所有喧嚣的最终目的。分类: |
| 继楼继伟刊文说退休人员要继续缴纳医疗保险引起轩然大波后,居民医疗保险也成了批评对象。《经济参考报》刊文《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或上升》,说财政对居民医疗保险的投入太多,财政补贴与个人筹资的比重从最初的1∶1变成了目前的约4∶1。于是有忧国忧民的担心居民医疗保险从“保险”变成了“福利”。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居民医保目前筹资比例不合理,筹资水平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财政补助在整个筹资比例方面占的比重过大,个人缴费所占比重很小,会导致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多数地区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可以达到70%甚至超过70%,与职工的报销比例也就相差10个百分点,而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在筹资方面相差几倍,这就导致筹资机制与医保待遇之间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认为,调整筹资政策应充分考虑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阻力,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可参照职工医保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分担比(约为3∶1),将居民医保缴费财政和个人分担比的调整目标也确定为3∶1。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汪德华干脆认为“因为我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人数共约有8、9亿,而财政资金有限,如果都靠财政,那么医疗保障的待遇很难提上去,而且长期看对财政的支出压力会非常大。”财政和个人分担比逐步调整为1:1是比较合适的。
总之,过去说三公经费太高,现在说对居民补贴太高。财政到底该干啥呢?又不能给公务员花钱又不能给老百姓花钱,那国家收那么多钱干什么呢?最后估计还是要落实到俩字才点出真意:减税。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或上升》文中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六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的增幅一直高于人均个人缴费增幅,从而使得人均筹资总额中财政补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已接近4∶1。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为每人380元,个人缴费为人均不低于120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的数学水平和所有财经记者一样不怎么好。380元:120元(由于是不低于120元,所以实际上肯定不只120元)大约是3.17:1,怎么着也不是接近4:1,倒是和职工医疗保险的单位与个人比例差不多。事实上,2014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为320元:90元(同样是不低于90元),比例大约是3.56:1。也就是说,相比2014年,2015年财政补贴的幅度减少了,根本就不是什么“六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的增幅一直高于人均个人缴费增幅”。
但是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居民缴费与财政支付到底是多少钱呢?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字非常不靠谱,与人社部和财政部的数据都差得太远,就不说它了。2015年的数字现在还没有。人社部日发布的《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1451万人。但该《公报》没有给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收支数字。而且也没有新农合的参保人数和收支数字。
财政部给了个数字。根据财政部日公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本年收入4477亿元,比上年增加551亿元,增长14%,完成预算的101.8%。其中:个人缴费收入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05亿元,增长14.2%,完成预算的103.4%。本年支出4243亿元,比上年增加555亿元,增长15%,完成预算的103.9%。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4075亿元,比上年增加474亿元,增长13.2%,完成预算的103.1%。本年收支结余23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086亿元。
个人缴费在总的收入中的比重约为18.8%。问题来了,其余的那81.2%是从哪来的呢?
不是个人出钱的,就应该是财政出钱咯。居民医保的总收入与个人缴费之差达到3634亿元。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财政决算》表明,全国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2732.12亿元,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676.39亿元,合计3408.51亿元。这样就差不多了,尽管还是有差异。
但是从《决算》来看,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筹资水平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而是个人缴纳与财政支付同比增长。事实上,如果按照城镇居民医保每人补助380元的标准,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至少应该1006亿元,而不是只有676.39亿元。按照676.39亿元,平均每人只补助了215元。政府做得不是太多了,而是说到的都没有做到。分类: |
| 2014年4月底,李总理去了重庆。他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据新华社报道,当时几位负责人先后向总理作了汇报。据悉,长江货运吞吐量目前居世界河流货运首位,并且每年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这条黄金水道却面临着交通能力不足、网络结构不完善、综合交通枢纽落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航运的进一步发展。&李克强连叹“可惜”。他说,水运价格远远低于铁路、公路价格,而且又节能环保,而长江又是贯通东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充分认识长江航运的独特优势,发掘黄金水道的巨大潜力。
一年多过去了。前几天习老大视察重庆。他说,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现在说不许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可是,中央的大政方针要是自相矛盾,或者摇摆不定,难免议论。这个事情,怎么说才好?怎么做才好?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有收不住的趋势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6日比5日下跌了100多个基点,今天比昨天下跌了300多个基点。在过去的三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下跌达3.4%,贬值速度最快的就是最近这一个月。不过说句公道话,对其他货币(除了个别的比如与美元挂钩的港币等),人民币汇率倒还是保持平稳的。不过这最多只能算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比起来半斤八两罢了。
现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有着鲜明的规律,就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在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紧随。后者在前者的引领下一路下泻。这说明人民银行无法控制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也逐渐控制不住在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正在丧失主导权。还说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已经形成,居民兑换美元、金融资本做空人民币,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汇率逐渐不稳定,人民银行有心恐怕也无力,何况大概是没心的可能性居多。比如人民银行今天中午转发了一篇文章,只是口头上恫吓一下而已:“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符合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将更加顺应市场供求力量变化,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汇率顺应的市场力量是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外汇供给和需求,而不是以顺周期和加杠杆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投机势力。一些投机势力试图炒作人民币并从中牟利,其交易行为与实体经济需求无关,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只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面对这些投机势力,人民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汇率的稳定性根本上依赖于国家的稳定性,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稳定性。对货币的信任就是对国家的信任。以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外贸等等数据,是绝对不可能支撑起6%以上的GDP增速的。在过去GDP增速达到9%甚至10%的时代取得的成就,在增速打个对折之后,是不可能维持住的。而在政治经济局面如此复杂的中国,任何人都无法揣测中国的政策向何处去,任何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而是满足于空话连篇任由事态恶化,所以,任何人都难以恢复对中国的信心。因此,人民币汇率贬值只是个开始,是经济大危机的前兆。不要以为靠“改革”的空话就能打发的掉。分类: |
| 《人民日报》的匿名权威人士又出现了。这一次,“重磅”(如果指的是体重,可以猜测出是哪位神仙来)权威人士给大家讲解起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访很长。摘要起来,首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这个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还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新”。
关于“阵痛”:
只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对我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空气质量是充满期待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总之,一句话:产能过剩了,库存增加了,玩不下去了,要压缩这个那个了。可是,中国的工业品有20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这个产能的“过剩”,要怎么压缩?至今仍有280种工业品产量在增长。以库存为依据?2015年11月产成品累计值是39734.60亿元,库存累计值达到亿元,这个阵痛靠压缩产能会“处理得当”?产能压缩了,工业品需求会减少,怎么“去库存”?有14.5%的企业亏损(2015年11月亏损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4%),让它们“入土”,能“安”得了吗?这些旧的去了,新的怎么来?来哪里?就业如何解决?靠所谓的服务业吗?多数服务业都是为一二产业服务的,一二产业衰退了,第三产业、服务业能独善其身吗?居民服务业以居民收入为前提,居民要“阵痛”了,居民服务业会繁荣吗?
如果说,压缩掉产能,去掉库存,资源会在市场作用下实现优化配置,企业会发现投机机会,“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那么,产能过剩的现象不是还是会继续发生吗?只不过今天在这个行业,明天在那个行业罢了。资本是根据利润率水平来流动的,今天的供不应求、高利润率水平,明天就会成为投机的对象,后天就会供过于求、利润率水平降低、大批企业破产。这种事情发生了无数次,而现在却被看成了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都是些胡说八道。社会经济是一个相互支撑、互为前提的整体,这是个很难以理解的观点吗?压缩产能,最后会如何呢?既然权威人士谈到90年代,那么权威人士应该知道,如果不是中国入世,中国是很难从90年代的萧条和衰败中恢复过来的。就是以朱棺材的改革思路,虽然大搞破产、兼并重组、资产剥离、抓大放小、下岗再就业,但是朱棺材也还是念念不忘保八。而待到中国GDP已经世界第二,国民收入已经大幅度增加,生产力水平飞跃,制造能力有极大突破后,为什么却去搞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
就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得太多了,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已经容纳不下了。看看《共产党宣言》中的话吧,每一个字都那么贴切,每一句话都毫不留情,撕去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假面目: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这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也爆发在了中国。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矛盾,不惜以牺牲掉生产力为代价,以牺牲全体居民的福祉为代价,只为了保住一小撮人的利润和利益。分类: |
|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就不稳定,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中间价虽然稳定,但是上下幅度大;二是在岸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差异大。过去数年曾经数次出现过人民币汇率贬值、外汇流出的情况,我也做过几次分析,多数情况下都问题不大,属于阶段性波动等等。
但是今年年底的这次情况不同了。美元加息升值、中国经济衰退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了巨大压力。汇率的稳定说穿了就是对一个国家信任程度的稳定。过去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全世界普遍看好中国,人民币汇率自然也就随之水涨船高。相反,如今中国经济衰退迹象严重,对中国的信心动摇,对人民币的信心当然也就动摇了。
虽然说中国的GDP增速还在7%左右,看似仍然很高,但是其他经济数据无不显示中国经济前景不妙。从投资增长到社会零售品销售增速,从房地产投资增速到居民收入增速,从工业增加值到工业利润,从CPI到PPI,到处都是一片黯淡。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大谈所谓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纯粹是自欺欺人。中国目前的困难局面可以与90年代相媲美。
因此,最近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今天离岸人民币汇率跌至1美元兑换6.6078元人民币,处于2011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一旦市场上形成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在抢购外汇和金融资本投机的双重压力下,有可能形成恶性的局面。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个银行一样,都承受不了挤兑。而中国外汇储备的连续减少,绝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信号。任凭央行如何干预市场,总有耗尽家财的一天。
想想二十年来,中国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从下岗、企业关停并转开始,到后来的强拆、污染、社会矛盾激化、道德水准堕落、医疗养老的压力,好不容易为这个国家积攒了些家底,创造了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生产力,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有了败光的迹象。最令人恐惧的,这些败家的行为,还是经过精心策划出来的。分类: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明年经济工作战术上“要抓关键点”,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五大任务”。其中,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部分中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就是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但响应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呼应,明确要求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而且这都是2016年的工作任务。
把最近一段时间来的一些有关情况罗列在一起,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央工作会议要求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大量企业拖欠、少缴漏缴职工社保。
-养老金吃紧,入不敷出。
-养老金入市。
-为了缓解养老金压力,人社部研究延迟退休。
-人口寿命增长,但是健康状况没有改善。
-全面放开二孩。
这些情况全部都与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相关:当劳动者由于年龄增长丧失劳动能力后,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由于普通劳动者收入有限,难以依靠有限的积蓄维持老年生活,因此社会保障非常重要。而社会保障体系能否保障退休劳动者的生活,关键取决于这个体系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源。
毋庸置疑,社保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两块:一是劳动者个人和单位缴纳的保费,二是政府财政支持。目前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大,基本上靠个人和单位的缴费来维持。
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种种做法显得非常矛盾。一方面,在所谓社保吃紧存在资金压力的说法下,延迟退休以减少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放开二孩创造更多的劳动者以增加未来养老金缴纳的数字;另一方面,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精简社保项目,甚至对许多企业拖欠和少缴漏缴社保的情况不闻不问。这些矛盾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尽可能地把养老和医疗的压力留给个人,同时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润。每个人只对自己负责,劳动者存在的意义就是工作,不工作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存在意义的人,就不该让他存在。而为了驱使劳动者不停的劳动,有必要剥夺劳动者所有的保障,让他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也有必要增加劳动人口,让劳动者之间互相竞争,用最便宜的价格把自己卖出去。
这一切的获利者是谁,是一目了然的。谁胆敢触犯资产阶级的钱袋子,就把谁镇压掉。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方面,很多地方的政府有高度的自觉性。前几天被抓起来的曾Z飞FO洋,最大的罪过就是参与了利得鞋厂的罢工。而利得鞋厂的工人为什么罢工呢?并不是因为“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利得鞋厂拖欠全厂工人多年的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等,工人们已经忍了很多年。后来传出鞋厂要搬迁的消息,再傻的人也明白如果不把钱要回来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再懦弱的人也要行动起来了。工人们只是希望要回自己的合法权利。工人提出的要求就是这些可怜的内容,这些内容没有一条不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
1、要求公司确保不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工人和工人代表;
2、对于公司目前的规模现状及工厂的搬迁传言,要求公司方对此作出书面回应;如公司计划搬迁,必须与我们工人代表协商安置方案;
3、要求公司确认员工的入职时间;
4、要求公司确保员工每周休息一天;
5、要求公司依法补缴员工自入职之日起至今的社会保险;
6、要求公司依法补缴员工自入职第二个月起至今的住房公积金;
7、要求公司补回未足额支付的加班费;
8、要求公司补回及发放高温津贴;
9、要求公司补回带薪年假;
10、要求补回女工未享受的产假待遇;
11、要求公司安排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12、要求与符合条件的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3、公司与不随迁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后,须为员工出具有效失业证明。
但是实际情况是鞋厂拖欠多年职工合法福利;当工人主张自己的合法福利之际,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工人迫不得已的罢工,却被说成是受到了曾Z飞FO洋的鼓动。于是,资本家不守法有理,政府不作为有理,只有工人无奈的斗争没理。
所以,国家可以容忍企业不依法缴纳社保,甚至打算允许它们少缴社保,国家可以把养老金交给金融资本家去证券市场投机,国家可以要劳动者延迟退休,甚至可以放弃视若珍宝的计划生育,但是,国家就是不想为劳动者谋求更好的保障、更多的福利,让劳动者能够生存得有尊严。这,说明了什么呢?
| 供给侧改革提出一个多月来,有广泛的讨论。18日到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继续突出了“供给侧改革”。在新闻稿中是这么说的: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五大政策支柱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讲这就是供给学派的理论,是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因为针对当年4万亿的非议络绎不绝,认为经济形势无论如何低迷都不应该干预的观念有了极大的市场。尽管政府几次三番地说不施行大规模经济刺激,但是“供给侧改革”的说法还是被认为是决策层极大的让步。供给学派的要点非常简单,简单到像儿戏,其实却是有个著名的餐巾纸传说。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太高则产出减少,所以要想扩大产出,最关键的就是减税。减税之后,在利润的刺激下,资本自然会扩大生产经营。
这种武断而幼稚的说法曾经在美国的80年代,在里根当总统的时候被重视过。或者说正好迎合了里根搞自由主义的需要。这种说法隐含的内容是利润它一直在那里,就看是政府还是企业得到它。实际情况当然是非常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国家的这个“供给侧改革”却并不是供给学派的“巫术”。虽然都有“供给”二字,从一开始就表述得很清楚:所谓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两点:一是从生产角度来看,许多产品的产能过剩,需要&去产能&,已经生产出来的需要“去库存”;二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对许多商品有着巨大需求,但是国内产品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国外购买。此外,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还是不够。
所以“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就是过去整天在讲的“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甚至回归得更早,“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学派”,二者相去甚远。减税当然是目前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包含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之中。与以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这次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是鼓励购买和投资,而是用于减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中这样写道: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这方面的东西,我会再做分析。分类: |
| 毛派的朋友最喜欢说的事之一,就是文革后的洋跃进。华主席主政时期,要大力发展经济,大量引进外国设备、生产线,导致出了很多问题,浪费等等,等等等等。
其实,这种事情呢,也怪不得太多华主席。早在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边就说“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做了最后一次《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说:“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华主席们不过是遵循“既定方针”罢了。1978年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华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布置了四个现代化的工作任务。只能说华主席实在是忠于毛主席,一定要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罢了。
毛派同志们应该知道,大跃进,本来就是毛主席最喜欢做的事。他一向强调发展不平衡才是普遍规律,强调只争朝夕。所以,当初制定的目标如此之高,怎么又能苛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做的种种努力呢?
最后,邓们实实在在,把四个现代化推迟了五十年。那时候我已经70,应该还能亲眼看得到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那一天。分类: |
共126页/1888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1
暂无更新博客
你关注的用户没有更新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