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往今就说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人合伙人拆伙协议做生意真的不成吗?到底坚持做,还是拆伙呢?

“中山合伙人”面临拆伙
&&&&来源:
摘要: 一年前,他们每人掏出2000元,开了家咖啡馆;一年后,他们的咖啡馆却等待转让。
一年前,他们每人掏出2000元,开了家咖啡馆;一年后,他们的咖啡馆却等待转让。日前,中山首家以“众筹”微创业模式开业的“很多人咖啡馆”在其的微博上发出了“转让”通知。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对该店经营不下去表示惋惜的同时,还在热烈探讨这种集资经营模式在中山难以走下去的原因。
转让期间照常营业但缩小经营范围 “一群怀揣着咖啡馆梦想的年轻人在中山开起来一间咖啡馆,名为‘很多人咖啡馆’。因为经营不善,现进行整体转让。转让期间照常经营,感谢大家的支持。”相信不少市民都会记得,一年前,中山出现了“很多人的咖啡馆”。当时,这家咖啡馆唤醒了很多年轻人的创业梦,然而一年后,这家它吸纳了104个股东,投入56万元的小店却陷入困境,一直亏损,并贴出了转让通知。
尽管很多人咖啡馆的“主人墙”上还记录着股东们和咖啡馆的故事,照片里大家都挂着笑容,但此时这群年轻人的脸上却多了些无奈。咖啡馆将何去何从?股东们心里都没底。
日前,记者来到了很多人咖啡馆了解到,目前该咖啡馆虽然还在营业当中,但已经缩小的食品经营范围。在餐单上,如今只保留了饮料、轻食等,而过去能提供的主食如饭类、面粉类、西点等也已经暂停供应了。
据一名“很多人咖啡馆”的常客张先生表示:“往常都会策划举办音乐会、读书会、换书等活动,带动了部分人气,但相对于没有活动的普通经营日而言,并没有太大改善。一般周一至周五客人少,周六、周日会好一点,但我认为一周光凭这两天的营业额支撑还是远远不够。”
选址不佳定位不准影响生意?
“很多人咖啡馆”待转让的消息发布后,无论是天涯中山论坛还是微博上,都引起了许多网友讨论,并对其经营不下去作出各种猜测。多数网友认为选址不佳、定位不准是影响咖啡馆生意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咖啡馆”选址在石岐区亭子下大街附近,附近没有完善的终端综合消费业态,离最近的利和、益华商圈也需要5分钟左右的车程,此外,该地点也没有配套停车的场所。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认为不赚钱也是因为消费圈“太窄”。“我留意过一些客人,来这里消费的多是没车一族,他们有的是对于这种模式出于好奇的学生,或是工作一两年的小白领。对于这样一家打着文化牌子的咖啡馆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是谁,是投资这家咖啡馆的小股东,还是社会上真正来消费的人士,我认为股东们还是没有考虑清楚。”网友“蓝天依依”表示。
有网友甚至在天涯中山论坛上分析道:“‘很多人’这种众筹微创业的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股东多,可以分摊风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它的股东因成本低,而且没有经验,大部分以兴趣和热情为出发点,风险意识薄弱。”
“不以盈利为目的”难挡现实困境
据了解,很多人咖啡馆目前共有104名股东,每位股东出资投资额由元不等。而每位股东普遍身世背景为:生于1980之后,非中山户籍的新中山人;从小开始接触电脑,喜欢泡豆瓣等社交网络,讨厌独居、不甘于寂寞。
记者在天涯中山论坛上翻看“很多人咖啡馆”当初招募股东时的帖子发现,发起人的帖子题目为“很多人咖啡馆——为梦想,不为图利”。而该发起人“言小艾”也发表的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在加入咖啡馆时都有其自己的目的,用难听点的形容词,叫作:各怀鬼胎。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不是来逐利的,我是来追梦的。”在紧随其后的股东感言中,记者看到多数股东均表示盈利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圆梦才是他们加入“很多人”的主因。
据了解,股东们来自各行各业。在中山居住的暂且还能在现实中参与进来,来自外省甚至新加坡、美国的,只能通过网络“远程经营”拥有自己股份的咖啡馆了。尽管多数股东表示不在乎盈利,同时还有股东更疾呼:“不为钱,只为梦想。现在是钱没有赚到,梦想实现了,怎么叫失败呢?”但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很多人咖啡馆还是遭遇了寒冬,一直亏损,迎来待转让的局面。
很多人投资、很多人管理的“很多人”模式,有个更专业的名词是“众筹”模式。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对于“众筹”来说,这是一个难辨的命题。无疑,众筹模式让更多草根的创业梦想变得容易,但怎么让梦想持续,让创业项目走上商业化运作,制定好游戏规则是创业者们仍需考虑的现实问题。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为什么大家都说朋友或者亲戚不能合伙做生意?
好多人都和我说过朋友间不要合伙做生意,免得最后生意失败朋友都做不成...但是都没有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不能.如果我想和朋友作生意,请问有什么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谢谢大神了.
按时间排序
775 个回答
做生意是为了什么?肯定是赚钱呀,为了利益。不然做生意干嘛。当做生意赚钱的时候,就要分红了。倘若是每个人分到的都一样多,而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你所贡献的,对生意成功做出的事情更多的话。你就会有这么一个心里:我做的比他多,但是分到的和他一样。久而久之,心里就会不平衡。而且因为两人或多人之间有一层朋友或亲戚的关系,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有些事情难免不好开口去说,或者有人犯错,并不好直接明了的去指出来。再或者也不能觉得他没有对你们共同所做的事情做出贡献而炒他鱿鱼。因为你们是朋友或者亲戚。倘若是自己找人来帮助你。一起做生意。对他不满意,可以换人,他在背后说你,也不会有心理负担。赚了钱,感觉自己付出的多,分到的少。或者和比自己付出少的人分到的一样多,大可以退出,自己去干。因为有这个能力。别人说就说,骂就骂。反正只是普普通通的合伙人。做生意就是为了利益。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如果合伙人是你朋友或者亲戚就不一样了。除非你不再和你朋友圈的人联系或者不再和亲戚接触。但这怎么可能,毕竟中国就是一个重视亲戚关系和朋友关系的国家。人们的思想早已潜移默化的固定了。谁能忍受住朋友或亲戚在背后跟别的朋友,亲戚说你这,说你那。各种埋汰的?我想是没有人能够忍受的吧!所以,人们之间的亲戚朋友关系就会和利益关系有冲突。我老爸也是做生意的,哥们几个最一开始,小打小闹,只是为了有个温饱的条件。谁也没想过可以做大。因为一开始的入股,我老爸入的少,分钱也少。但是后来厂子做大了,而且基本全靠我老爸来维持,增加企业的收入。其他人喝茶,养生轻轻松松拿到大部分钱。刚开始,还能多分给我老爸一些。但是有的股东(我老爸的朋友)就觉着股份比我老爸多。凭什么比我爸拿的钱少。这样一来。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我老爸和我谈心的时候也时常抱怨这个事。说自己收到的待遇并不好。但是又能怎样。。。。多了也不说了。小打小闹的生意可以亲戚朋友的一起热闹热闹玩玩。赚点小钱。想正儿八经的做点事情。请远离亲戚朋友。因为利益可能让你们不再是朋友。不再有亲情。
一旦有了利益,一切都是白扯,重要的是在创业初期就要做好利益分配问题,一码归一码,亲兄弟,明算账。
马蓉 宋喆 王宝强张靓颖 冯车可 张靓颖妈妈
很简单啊,双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心里大概都会想一句话吧,“都是朋友你居然这么对我?“,亲戚同理
做股票能止损,谈感情能止损吗?
谈感情伤钱呀
宰熟敢欠钱不还三个和尚没水喝够了
蟹老板和痞老板曾经是关系很好的发小,后来合伙做生意......
呵呵,中国的家族企业不要太多,亲戚一起做生意的多了,朋友一起做生意的那就更多了,如果你碰到严重的问题,好好反省,换个亲戚或者朋友就是了,而不是说和亲戚朋友合伙是错的。中国这个社会,和亲戚、朋友一起做生意才是正常的。
没有具体例子?在我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凡事摊桌面上讲,一分一毫都说清楚,一定要有一个决策者,决策者不可以是两个人,个人意见而已。
不仅不能合伙做生意,去其公司上班都不能去!!!! 为什么不是说不合适 而是不能
因为答主现在经历中。。。。确切的说是在熟人公司上班 我父亲的朋友
昨天去说了离职的事情,被骂思想有问题,(我去年买了个表 老娘思想好得很)说给我买社保什么的是我觉得理所应当的,还说我没学会爬就想走,ps:我14年7月入职 15年3月才转正 16年4月才给我社保 答主现在在上海 上海是公司强制性必须给员工买保险的 不买可以去告他的 当然答主不可能去告的 就说说
还有就是公司制定度真的很懒散 我这这边真的没上进心 换个环境也许对答主比较好 答主在年前就想离职
但是由于做的行业刚刚旺季 要是那时候走 他又招不到人(公司一直缺人)我那时候就想淡季不忙再辞职
我原本打算10月底辞职
11月底离职 一个月可以招人接手我的工作嘛 但是没想到 我领导先在我前面说了离职的事情 但是她是因为要回老家 所以老板也没说什么 然后老板找我谈话 说打算让我接我领导的平台 然后我当时瞢了
就说我晓得了 就没说什么 内心想的是 我领导辞职
我要是再辞职不是很尴尬吗 这个时候走人
我就问了我身边很多人 说应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辞职 讲真 答主真的觉得好不好意思去说 很纠结 但是在这个公司真的很压抑 不是很开心 不想在继续下去了 虽然是他领我入这行 但是我在这边也工作两年多 也不是要他倒贴钱 业务不是特别好 至少不是靠他发死工资 (公司经常拖工资
真的是没钱发的那种 垫款的原因 但是公司还是赚钱的 不得不佩服我老板还是会招人的) so.......到现在都不知道算不算忘恩负义????
好像写得乱哈
看得懂就行哈 对于辞职的事情我还专门问了我领导
我和我领导关系还可那种 她说向钱看 就留下来 想出去看看 就离职 随心(大概是这意思
答主这是第一份工作 还有很多没尝试呢) 然后我认真想了后
还是决定在昨天去说离职的事情 真的不想再留下来,然后老板就问我为什么辞职啊 工作环境不好还是待遇不好啊 反正很多
不要以为是轻声细语的说的那种哦
反正我出来后全办公室的人应该都知道我要离职的事情了 同事还问我了
但是有几句话 我蛮想反驳的 就是保险这事
他说公司为什么养你 给你买社保 你一个实习生 那个对你这么好 ex?????????? 前面说了 我14年7入职 15年3月转正 16年4月买保险 直到现在
还有 思想有问题 虽然在节骨眼上辞职不好
但是自己是觉得真的觉得不合适这公司啊(问题是还呆了这么久 醉) 原本也打算离职 只是我领导先说而已 才变成节骨眼上去辞职这样一个格局
还有一些细节就不多说了 我也不是找认同感
只是阐述一件事情 如果以后去知友们要去朋友 亲戚
熟人公司上班 一定好好斟酌 真的 进易出难
当他公司没人的时候 你离职不合适 当他做得不好时 他养你那么久 离职不合适 当你变成熟手 去离职不合适 当你成为公司中流砥柱 去离职 不合适 真的 感觉没有合适说离职的时候
写的贼乱啊 再ps一下 我老板工作很多年 和人合伙很多东西 每一次都因为利益关系 闹僵
所以 别说合伙做生意了去上班也不能 血泪教训 说了后把我骂了
然后估计内心还觉得我白眼狼
以后见面还尴尬 好像不符合题目?就酱
互相猜疑。我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走又走不了。
亲戚朋友之间只一谈钱,基本上都会伤感情
因为容易引起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前段时间有一个巨流行,被玩坏的词叫做“雨露均沾”。指的是,不过分宠爱少数人,也不过分冷落少数人,平等地对待事物或人。举个例子,自打入夏以来,就独得太阳恩宠,我劝太阳一定要雨露均沾……可太阳非是不听呢~就晒我,就晒我,就晒我!与雨露均沾颇为相似的,还有一个词叫做“利益均沾”。很好理解,就是说要与别人“分肥”,不要吃独食。说道吃独食,我想起了一个笑话:高中时,有次上完自习去了厕所,刚出来看到好友。好友:“哎呀你上厕所也不喊我,一个人吃独食!”我:“卧槽!贱人你别跑!”。。。关于吃独食,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金瓶梅中,郓哥得知西门大官人与小潘在王婆的茶坊中密会苟合之事后,跑到茶坊想分肥,却被王婆当头一顿爆栗凿了出来。因此,恼羞成怒,报知于武大,最终导出一剧精彩纷呈的大戏。金瓶梅中这样写道:郓哥道:“干娘不要独自吃,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婆子便骂:“你那小囚攮的,理会得甚么?”郓哥道:“你正事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泄不漏,直要我说出来,只怕卖炊饼的哥哥发作!”那婆子吃他这两句道着他真病,心中大怒,喝道:“含乌小猢狲,也来老娘屋里放屁!”郓哥道:“我是小猢狲,你是马伯六,做牵头的老狗肉!”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郓哥叫道:“你做甚么便打我?”婆子骂道:“贼肏娘的小猢狲!你敢高做声,大耳刮子打出你去。”郓哥道:“贼老咬虫,没事便打我!”这婆子一头叉,一头大栗暴,直打出街上去,把雪梨篮儿也丢出去。那篮雪梨四分五落滚了开去。这小猴子打那虔婆不过,一头骂,一头哭,一头走,一头街上拾梨儿,指着王婆茶坊里骂道:“老咬虫,我交你不要慌!我不与他不做出来不信!定然遭塌了你这场门面,交你赚不成钱!”这小猴子提个篮儿,迳奔街上寻这个人。上面这段著名的骂街教程里面,有两句话尤为重要。第一句是:“干娘不要独自吃,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 郓哥提出了分肥的要求,并且这要求并不过分,没想利益均沾,只是要分一杯羹,你吃肉,赏我一口肉汤也成。第二句是:“老咬虫,我交你不要慌!我不与他不做出来不信!定然遭塌了你这场门面,交你赚不成钱!” 这句说的是,不与分肥的后果。哪知王婆不识趣,没想清楚其中利害关系,想吃独食。小郓哥呢,想平地抠饼,无中生有。用吴思先生在《血酬定理》一书中的话讲,小郓哥在王婆独家经营的这门生意中,属于“破坏要素”。小郓哥想分的“汁水”不是对生产要素的报酬,而是“破坏要素”参与资源分配所得的份额。土地要素的报酬叫地租,资本要素的报酬叫利息,劳动要素的报酬叫工资,破坏要素的报酬叫什么呢?叫血酬。江湖黑话中,把钱也叫血,钱多就是血旺。小郓哥没得到血酬,却还被放了血,哪能善罢甘休。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像小郓哥这种想平地抠饼的破坏要素,在过去,在现在,那都是屡见不鲜的,那都是有现成行规的。坏就坏在王婆子不懂行规或假装不懂行规,或压根就没把小郓哥这个未成年当人看,严重低估了他的破坏性。所以说,给予小孩子充分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关于破坏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再我举个例子。李然犀在《旧天津的混混儿》一文中介绍到:开赌局,可谓日进斗金,羡慕的自然大有人在。若想从中染指,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单人匹马,闯进赌局大闹一场。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都有挑衅的标准流程和解决的既定程序。第一种是,一进门横眉竖目,破口大骂声称把赌局让给他干几天。局头呢,挺身应付,不到三言两语,两下说翻,一声令下,打手们冲出来,一顿胖揍。这时来着应该立即躺下卖两下子。躺下要有一定的姿势:护住头脑,夹住阴囊,侧身倒下。倒时要拦门横倒,不得顺倒,为的是志在必打,不能让出路来给赌局留道。以免赌局无赖他安心让路,自找下梯,不是真挨打的。横倒下后,仍是大骂不休,要对方打四面。(其实只能打三面,前面太危险,容易出人命),打时先打两旁,后打背面。打到分际上,局头便自喝令“擎手吧!够样儿了”。打手们立时住手,听候善后处理。另有人过来问伤者姓名、住址,用大箩筐或一扇门,把伤者抬回去养伤。有礼貌的主人亲自探病,好言安慰,至此改恶面目为善面目,少不得送钱送礼。这便是俗称的“不打不相识”。病愈后,经人说合每天由赌局赠与一两吊钱的津贴,只要赌局一天存在,风雨无阻,分文不少,名为“挂钱”。从此与局头反成了好友,那人也算有了准进项,便可安然享受。如果被打的喊痛或者承受不了,不但白挨一顿打,反遭奚落,丢脸而回。另一种是,进门后不动声色,到赌桌前用刀在腿上割下一块肉作为押注,代替押宝的赌资。这时宝官有两种反应,一是只做未见,押上时照三陪一的定例割肉赔注。这一来便不好了结,双方造成僵局。另由旁人过来,满脸赔笑婉言相劝,结果仍需给挂钱。不幸押输,宝官把肉搂走也是不好下台的。对方只好把案子一掀,做二步挑衅,少不了一顿胖揍。宝官的另一种反应是,宝官笑着说:“朋友,咱不过这个耍儿”。随向手下人说:“快给朋友上药。”便有一人拿过一把盐末,捂在伤口上。这时来着仍然谈笑自若,浑若不觉,神色如常,少不得经人劝解,结果也是每天可以拿钱。总之,不打出个起落是不成的,及至言归于好,反成莫逆之交,便是俗语说的“好汉爱好汉”了。至于集体搅局,必须带领一群,扬言要整个接收,双方免不了一场恶战,败者退出,胜者全占。若打不出胜负来,经人调解,赌局成为共有,通力合作,利益均沾。话休饶舌,我们言归正传。结论就是,如果你是收保护费的破坏要素,一定要做到,平地抠饼,雁过拔毛,雨露均沾。如果你是拉皮条开黑店的,一定不要吃独食,也把些汁水与别人呷一呷,做到利益均沾。
有钱了拿出一小部分钱来一起做生意也不是不可以
陌生人之间合伙开公司靠的是法律,所有事情在开始前都会讲的明明白白。朋友亲戚之间,有些事情抹不开面,或者是感觉亲戚朋友对于利益分配没有要求。根本用不到法律。当公司盈利一百,两个人一人五十,就会觉得很好啊。当公司盈利1w时,一人五千也还不错。当公司盈利10w,100w,1000w的时候就会变了,对现有分成不满意了,觉得自己比对方做的多,分成和工作量不相等了。矛盾就积累了,更有甚者,为了钱连朋友都没得做。陌生人之间也有这个风险存在,可是一切按照法律走的程序,有法律进行约束。如果最后公司不做了,陌生人可能还是陌生人,而亲戚可能成为你致命的屠刀。
亲戚朋友讲究情义,生意合作注重利益。当情义和利益交织在一起时,剪不断,理还乱。三个叔叔合伙做生意,最终兄弟反目,恶言相向。
老家是南方某县,多丘陵,地少而人多,农民困苦,无以养家。90年代改革开放下的广东,生机勃勃。交不起农业税,交不起学费,住在拥挤土坏房的父老纷纷南下谋生。女人去制衣厂,玩具厂;男人去电子厂,家具厂,搞装修。背井离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单调机械,虽苦且累,然好过种地千百倍,皆以去广东打工为荣。
姐姐初二辍学,到广东打工,要挣钱养家,要供弟弟妹妹还有哥哥上学。八十年代农村的孩子,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命运。
大叔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当了个木匠,去了广东的一家具厂。前三个皆是女孩,一直想要个男孩,为逃计划生育,东躲西藏。计划生育办的老爷,隔三差五来要钱,差点把房瓦给掀了。勤劳节俭,攒了点钱,在广东清远开了自己的小家具厂。
三叔小学文化,原是个工人,在邻县的一家国有人造胶合板厂上班,在兄弟姐妹中相对顺风顺水,在上班的小县城买了套小产权房。后厂子倒闭,也去了广东。三婶一同下岗,留在家带孩子。后三叔被老板调回老家,在一个小人造胶合板厂子里面当了个小领导。
小叔初中毕业,跟着熟人学徒,当装修工。三年后拉着几个亲戚乡领,做起了包工头,也风光了三四年。后生意失败,惨淡收场。心灰意冷,前后做了几份工作,皆不长久。回乡谋生,三叔给安排到了自己厂里。两年后,夫妻两开了个小餐饮店。
我爸是个伐木工,三叔造板,大叔做家具,小叔搞装修,兄弟四人,家装行业全产业链覆盖。老家号称木匠之乡,全县百分之六十以上劳动力从事家具及家具相关行业,大大小小家具厂六千余家。早年的木匠南下广东谋生,有了本钱后回乡办家具厂,靠着木匠工人的技艺、勤劳刻苦的精神,敢打敢拼的勇气,渐渐发展壮大,终成一县经济之支柱。
大叔在外漂泊打拼十余年,关掉了广东的小厂子,最后一个回到了故乡。在外漂泊的人啊,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无论多久,还是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那里有他的父母,有他的兄弟,有他一起长大的朋友。
大叔07年回到老家,那年我考上大学。熟话说打虎亲兄弟,大叔、三叔、小叔三人一起开了个家具厂。那时老家的家具厂业已经初具规模,是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早年回家办厂的人,厂子规模不断扩大,个个发家致富,欣欣向荣。工厂大叔和三叔股份相当,占了绝大部分,小叔资本不足,凑了个小股东。
工厂主要由开过家具厂的大叔负责,三叔舍不得小工厂的小领导职位,还在原厂子上班,并未辞职。租厂房,买设备,搞装修,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番。
没想矛盾来得如此之快、之烈。小叔是搞装修出身,装修的事自然由他负责。第一个问题出在了装修上。大叔和三叔嫌小叔装修慢,干活不卖力,没事业心;小叔说大叔和二叔整天在这叽叽歪歪,且装修费低,要加钱。矛盾逐渐变得不可调和,大叔和三叔想要小叔出局。双方便以装修费为焦点,闹得不可开交。老二和老三认为老四没怎么干活便漫天要价,坚决不同意老四的要价。据说哪年兄弟三人回老家过中秋节,老四拔刀相向,扬言不给钱就要见血。中秋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却搞成的兄弟相争的闹剧,老人气得肝胆欲碎。最后在奶奶的干预下,方才平息,结局是老二和老三给钱,老四出局。
老二负责厂子的运营和销售,老三晚上偶尔去厂子里看一看,白天还在原公司上班。别以为老四出局后,老二和老三能够兄弟同心,大展宏图。老三时不时抱怨老二不会管理,不喜交际,不会销售;老二说老三不尊重哥哥,刚愎自负,厂子全交给自己打理,累死累活,还要受他指手画脚。前三年厂子勉强维持,兄弟两虽有磕碰,并没有什么不可开交的矛盾。第四年那年行情好转,据说赚了一些钱。老三问老二要钱点钱还债,老二表示厂里并没有多少钱。老三说拿账本来我看看,老二说没有账本。老三急了,没有账本那不是糊涂账么,老二你怎么不记账?老二说我整天累死累活,厂子里大小事务全靠我,哪里时间记账?老三想要把账算算清楚,老二说没时间,也算不清楚。双方僵持不下,老三没办法,请了一些亲戚做中间人,要和老二把账算清楚。老二没办法,口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现金多少,待收款多少,存货多少,厂房设备多少,自家人开销等等。中间人记录,各方签字画押。并同时规定老二负责工厂运营的工资,以后各项账目要清楚等等。
此事之后,老三对老二不放心,要我三婶去记账。老二说记账可以,销售收入的钱还是要打到我卡上。工厂在县里面的家具城批发市场租了个门市,以招揽客户,三婶坐镇门市。矛盾又来了,老二说你们门市销售的钱怎么不入账呢?钱都进老三你们夫妻自己的腰包了。又闹得不可开交,然后发展到分厂子的地步。厂子怎么分又搞得鸡犬不宁,请亲戚朋友做中间人,来来回回谈了不下三次。后来老三自己在外面又租了个厂房,自己搞。
自此兄弟反目。逢年过节回爷爷奶奶家,见面不打招呼,形同路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各自低头吃饭,吃完饭各回各家,丝毫没有往日的其乐融融。各自称老死不相往来,互不为兄弟。老人家看着,得有多伤心!
大概情况就如上所述。小弟愚笨,百思不得其解。还请高人指点,为何原本互敬互爱互助的三兄弟,一起开个厂后就互相恨得咬牙切齿,视如仇人?
因为在利益的面前你的这些身份能经受住考验么?他们呢?
你觉得跷跷板能同上同下吗?我觉得好像不行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伙人闹矛盾拆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