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福养老(山东)在网上企业集资合法吗,合法吗?

捂紧钱袋子
防范借“养老”之名集资诈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捂紧钱袋子
防范借“养老”之名集资诈骗
本报记者 汪元蒙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养老院走进社会生活的近10年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慢慢接受了离家养老这种方式。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抓住机遇,纷纷开办养老机构。然而,就在养老这一民生行业逐步红火的时候,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打着养老幌子从事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甚至传销等犯罪活动。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省民政厅已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做好老年人防范非法集资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在养老行业,预防老人因养老被骗。 借“养老”之名 行非法集资之实
按照正常的程序,老年人交钱,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照料服务。然而,在目前已经曝光的养老诈骗案件中,骗子的伎俩正是用在交钱与提供服务之间。 市民政局老龄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借“养老”之名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以投资养老院的形式,吸收公众存款,不法分子谎称老年人只要投资就能成为“顾问”或养老院的会员,凭会员可优先入住养老院并享受优惠房价,每月还可获得一定数额分红等回报。 据了解,目前我市虽无针对老人的类似宣传,但有人以寻求合作的名义提出合作意向,以吸引投资发展会员的形式,推荐老人入住。市民政局老龄科工作人员提醒各养老机构,防止掉进非法集资的陷阱。 据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直接吸收存款,有的集资行为表现为预定养老床位享受优先、优惠入住权。如借“预定养老床位”的名义,谎称今后“一床难求”,收取数额不等的入住预订金,有的收取几万或十几万元,并承诺给予高额利息和享受优先、优惠入住等。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机构以“预存费用享受低廉度假、养老服务”为卖点,打着“度假、养老”的旗号,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养老投资项目,并称“预存费用,可在固定年限内享受低价入住、养生保健、旅游”,诈骗老年人钱财。 目前非法集资案件清偿率极低。因此,市民政部门提醒广大老年朋友,投资需审慎,自觉远离非法集资,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抓紧自己的养老钱。 寻求社会化养老应选准机构 老年人寻求社会化养老应选准机构,对无证养老服务机构应远离,防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误入集资诈骗陷阱。 据报道,2012年到2014年间,山东泰安一女子开办无证“养老服务中心”,诈骗百名老人300余万元,2012年初,泰安一女子聂某在济南开办了“济南万家帮娱乐养老服务中心”,并于年底到泰安市泰山区多个场所租房成立“济南万家帮娱乐养老服务中心” 驻泰安办事处。 在未取得工商、民政等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其采取开办“老年小饭桌”、建立兴趣爱好班、办理购物卡充值赠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通过夸大宣传保健品的药用价值,销售保健品返现为诱饵骗取老人钱财;以组织老年人到港澳台等地旅游并在一年内全部返现为名,骗取旅游款;以虚构拥有某宾馆股份,装修资金不足的名义,向老年人高息骗取借款。先后诈骗300余万元,受骗老人达110人。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集资诈骗案件。目前我市推行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均无收取集资款,也无推销保健品等服务内容。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要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轻易落入骗子设置的陷阱。 据悉,按照国家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取得许可并依法登记。合法的民办养老机构必须有两个证件:一是民政局颁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二是依法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工商营业执照。取得合法手续的养老机构必须合法经营合法收费。上述的这家养老机构就是一家无证养老服务机构,其活动难以被民政等部门及时监管。因此,市民政局老龄科提醒:选择养老机构,“双证”齐全的合法养老机构是基本保障。本报《老年周刊》为更好服务广大读者,于日公布了我市现有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名单,方便市民查找。 坚决打击借养老之名搞非法集资行为 根据省民政厅下发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养老行业非法集资现象虽不明显,但也应引起高度关注。据记者和市民政部门接到的举报电话,目前,我市已出现疑似涉及养老行业的非法集资活动。因此,市老龄委、市民政局及本报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4月,中国银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委负责人介绍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有关工作情况时,专门提到非法集资的六个典型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打着“养老”的旗号,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 市民政局老龄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同时介绍,养老机构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根本不具备吸收资金、理财等功能。因此广大老年人朋友在涉及养老集资方面,一定要做到:即戒除贪婪心理、抵制虚荣心理、强化警戒心理、正规途径办事、常与亲友沟通、讲科学勤学习,避免上当受骗。 市民政局同时提醒各养老机构,充分认识到非法集资的危害性,规范管理、守法经营。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目前,我市养老行业尚未批准任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项目,民政部门也未接到任何会员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备案的要求。目前,市民政部门更未收到投资养老项目的备案。针对危害老年人权益、借养老之名搞非法集资的行为,市民政部门表示要坚决打击。您好,分享的企鹅
误入非法集资陷阱 85岁老人30万养老钱打水漂
昨日,江北区,拿着合同书悔恨不已的陈大爷。 记者 张路桥 摄 商报记者 梁龄 实习生 黎智菡
重庆商报讯 原本指望用手中的积蓄快速“生”钱,好换一套带保姆房的大房子和老伴养老。不料,却因投机心切误入非法集资陷阱,不仅没有挣到钱,就连30万元的本金也打了“水漂”。昨日,被非法集资骗走30万元养老钱的陈大爷打进商报热线,向商报记者讲述了受骗经过,希望用自己的惨痛经历提醒市民不要再被所谓的高息所蒙蔽,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投了两次都按时兑付
“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投了两次都按期兑付了高额利息,尝到甜头后便放松了警惕。”昨日,在退休教师陈大爷位于江北区南桥寺的家里,商报记者见到了拿着合同书悔恨不已的陈大爷。
“两年前,独生女儿不幸患癌症去世了。由于老伴常期卧病在床,女儿走后,照料老伴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一个人身上。”陈大爷说,今年85岁的他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很想请个保姆帮忙。考虑到居住的房子只有两居室,如果请保姆需要换一套带保姆房的大房子才行,他便想着把30万元的养老积蓄拿出来投资赚钱,以便为换大房子筹集资金。
2013年3月的一天,陈大爷和老伴在小区附近散步时,一名西装笔挺的小伙拦住了他们。小伙自称姓杨,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客户经理。“这是我们的生态养殖项目,规模大、证件全、回报是银行存款的10倍……”小杨塞给老两口几张传单后,讲起了公司的发展规划。急需用钱“生”钱的老两口很是动心,告别小伙后不久,老两口就决定先投5万元去“试水”。
“那时候运气好,连续投了两轮,每月都得到了与投资咨询公司协商的高利息。”陈大爷说,从此之后,他便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每个月能拿到比银行利息高很多的回报,确实是一种生财之道。
拿出所有积蓄追加投资
“我现在跳槽到一家更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来了,爷爷可以放心过来整点大手笔投资,利息回报比之前的两家都要高。”去年6月,陈大爷接到了小杨打来的电话。没过几天,小杨就主动拎着水果及营养品来看望他们老两口。见到他们,小杨热情地嘘寒问暖拉家常,帮忙收拾屋子,这让失独后的陈大爷和老伴感到很欣慰。
“只要投资,稳赚不赔,而且每月都可领取一笔丰厚的回报。”小杨又一次讲述了业务项目,他说这次投资的是长寿的一家高档酒店,年收益率30%。陈大爷说,虽然并不了解项目的具体运作方式,但因为信任小杨,当下打定主意投资。
随后,老两口取出了所有的养老存款30万元,在家里和小杨签订了投资合同。“合同约定每月30日支付利息,我们签订合同那天正好30日,小杨当场就给了一个月的利息7500元。”陈大爷说,这样的投资让老两口心花怒放。而小陈所在的这家资产管理公司办公室在哪儿,他们声称的高回报酒店项目在哪儿,对于这些信息,陈大爷称自己完全不知,也没想过去做核实。
老板跑路30万没了
去年11月底,又到了合同约定的利息返现日子,但是绑定银行卡的手机却迟迟没有响起短信提醒的铃声。陈大爷赶紧联系业务员小杨,没想到对方告诉他已经离职两个月了,投资的事可以找公司另一个业务员小陈。
“请放心,钱肯定能给你,现在只是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小陈在电话里安慰陈大爷道。
“我听了浑身直冒冷汗,脑子里萦绕着一句话:坏了,不会被骗了吧?”陈大爷说,噩耗在今年1月传来。一位办案民警打来电话询问他是否在这家资产管理公司有过投资,他才明白原来公司老板涉嫌非法集资早就跑路了。
“深知自己的行为就像一场赌博,现在很是后悔。辛苦积攒下的养老金就这么没了,我和老伴都很难过,一下子瘦了很多,整天郁郁寡欢。幸亏亲戚朋友开导才逐渐打开了心结。”老陈无奈地说,贪念让人深陷发财美梦,而梦碎后带来的不仅是钱财损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伤害。他之所以选择现身说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惨痛经历来告诫和警示后来人,不要被所谓的高息蒙蔽,远离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五大心理特征 市民要理性投资
为什么骗子们会常常得手?究其主因,还是由于一些人想要“得到更多”的贪婪心理。昨日,重庆打非办剖析了非法集资受害者的五个心理特征,劝诫投资者理性投资。
1 强烈的趋利心理 非法集资的核心原因就是追逐暴利,受害者为了金钱铤而走险。在犯罪分子的种种引诱下,再加上先期高额回报兑付的“诱饵”,受害群众受利益驱动,头脑发热,自然会降低防范意识。
2 盲目的跟从心理 据很多受害群众讲,他们当初对参与的非法集资活动也半信半疑,但看到周围朋友或同事都参加了,并从中获得了好处,受害人往往抱着这样的心理:他们都入了,不会有假吧?导致后来的群众产生一种盲从心理。
3 侥幸的投机心理 在非法集资类案件中,受害者一般不主动报案。更有甚者在经历了一次上当受骗后,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期望自己接手的不是那“最后的一棒”。
4 不科学的理财心理 非法集资类犯罪活动的受害人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掌握的相关理财渠道较窄,对不法分子宣传的眼花缭乱的“理财工具”缺乏了解,也不会主动调查是否合法合规,受害者往往倾其所有“赌一把”,损失惨重。
5 偏激的上访心理 “只有不断去找政府,政府才重视,才能早日追回赃款。”参与非法集资的群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犯罪嫌疑人携款逃跑后,受害者想通过上访追回损失。重庆打非办强调,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在取缔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利益将不受法律保护。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aoye]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连云港老板非法集资 骗取500多名老人上亿养老钱_网易财经
连云港老板非法集资 骗取500多名老人上亿养老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公司经营不善便打起非法集资的主意,案发后,513名群众向公安机关报案,涉案金额高达约1.14亿元,受骗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的养老金血本无归,甚至生活都陷入窘境。日前,连云港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潘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40万元
(原标题:养殖公司老板非法集资 骗取500多名老人上亿养老钱)
日,市新浦公安分局(现为海州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案称,连云港轩苑养殖公司法定代表人潘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经逃跑。当日,警方立案并网上追逃潘某。日,潘某在重庆落网,被押解回连云港。2009年10月,潘某开办公司从事家禽养殖,但经营状况并不好,他想到向群众借款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他与几名员工以经营养殖为名向社会公开宣传,以月息3分5分的高息诱惑向公众吸收存款。他们夸大公司实力,自称公司是省、市菜篮子工程单位,拆迁款上亿元,固定资产上亿元等。最早参与者能按时获得利息,随时提取本金,还获得鸡蛋等额外奖励,这刺激了群众参与集资的热情。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向潘某提供借款,他们多为老人,拿出的都是养老金,事发后,向警方报案多达513人。
潘某将借款存入个人账户,拿出很少一部分用于生产经营。潘某到案后,不能说明其他借款的用途。由于借款数额巨大,公司经营利润不能维系资金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潘某跑路。除去支付本金及利息2687.59万元以外,潘某实际有8736.69万元无法偿还。连云港市检察院以潘某犯集资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承办人发现涉案受骗者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将养老金存于潘某处,不仅没有收到利息,连本金都血本无归,有的还陷入生活困境。承办人积极协调公安机关最大限度地追回欠款,以弥补受骗者损失。最终,公安机关查封了潘某的1套住房、1个车库、5辆汽车及部分现金。此案诈骗数额巨大,被骗者众多,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向法庭出具了详细的证据,证实潘某犯集资诈骗罪的事实,还结合本案,向旁听人员做了警示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王晓宇
责任编辑:张梅_NF210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山东鸿瑞集团颐中苑养老项目怎么样?很多朋友推荐我做,但是我不了解?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我觉得 很不错的 值得信赖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麻烦好评,谢谢
大家还关注养老机构被指骗千名老人上亿元 官方:集资属违规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家名为“怡养爱晚”的养老机构打着官方旗号,骗取了上千名老人的上亿元资金。6月15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回应称,“怡养爱晚”确为爱晚工程企业平台成员,但该公司打着“爱晚工程”的旗号进行不实推销,已属违规操作。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怡养爱晚(北京)养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打着“爱晚工程”的旗号,宣称在全国各地乃至韩国的宜居风景区内共设有17个养老基地,以“零风险”“高回报”和“零费用”吸引老人投入养老储蓄,已有1000余名老人成为该公司会员,并投入了上亿元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遭到投诉和曝光的“怡养爱晚”,注册资本为一亿元人民币,股东之一为世纪爱晚(海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爱晚(海南)”),出资3000万元。“怡养爱晚”官网声称,世纪爱晚(海南)为“国家爱晚工程”的企业运作平台。
  经查询,“爱晚工程”是“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现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记者注)实施的一项旨在系统化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化养老的大型公益项目”,其官网显示,它由民政部主管、中国社工协会主办。“爱晚工程”官网还显示,“爱晚工程五大平台”之一为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
  世纪爱晚(海南)与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不仅名称高度相似,甚至连网站域名都难分彼此:前者是全拼(),后者为首字母缩写(.cn)。这两家公司有何关联?与“国家爱晚工程”又有何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世纪爱晚(海南)自2011年成立至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陆航,也就是“怡养爱晚”的现任董事长。日,“怡养爱晚”注册成立,同一天,世纪爱晚(海南)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
  “爱晚工程”官网上2014年7月发布的一份公告则申明:“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是爱晚工程示范项目的实施主体,爱晚集团是爱晚工程的唯一企业平台。”记者曾分别致电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和爱晚集团,双方的工作人员均否认与世纪爱晚(海南)或“怡养爱晚”存在任何关联。
  “爱晚工程”官网发布该公告的缘由是:“近期有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以&爱晚工程&的名义对外进行商业及非商业性活动,其行为严重破坏&爱晚工程&的名誉,并损害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15日,“爱晚工程”的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表声明,承认怡养公司确实为爱晚工程企业平台成员,“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考察后,于2014年授予其&爱晚工程会员单位&”。不过,“怡养公司推销的涉及拖欠会员养老保证金的养老产品并非&爱晚工程&授权执行的项目,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此并不知情”。
  声明最后表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成员监管的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种种迹象表明,“怡养爱晚”在运作过程中,利用官方资源为自己背书。除了自称为“爱晚工程”的企业运作平台之外,“怡养爱晚”官网还显示,该公司为“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全国老年人才专家委员会的企业平台”,然而,“全国老年人才专家委员会”并不能被查询到。
  这些“国”字头的招牌,也是让会员“晃了眼”的部分原因。
  “怡养爱晚”会员、退休于燕山石化的王元(化名)告诉记者,他在一次金融产品的展览会上了解到“怡养爱晚”,后来又曾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该公司的会议,会上还有国家部委的领导莅临讲话,他从而对“怡养爱晚”的实力和官方背景更加深信不疑。
  加入“怡养爱晚”3年多来,王元对“怡养爱晚”提供的各方面服务都比较满意――服务人员的态度很好、度假区的环境也很不错。总之,“去过的人都觉得挺好”。
  不过,今年4月起,王元想再预约会员服务,却被负责与他对接的业务员告知,因为公司已经两个月没有发工资,所以自己要离职了。经过“怡养爱晚”协调后,又有新的业务员负责对接王元,王元便没有在意此事。直到今年5月24日,“怡养爱晚”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告养老会员、基金客户书》,称与公司合作的中融爱晚基金出现近两亿元损失,公司内部也出现严重问题、销售业绩断崖式下滑,王元才意识到这家公司出了问题。即便如此,王元如今谈论起“怡养爱晚”的服务,依然称赞不已,还在“怡养爱晚”的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表示支持。
  自5月底到现在,“怡养爱晚”多次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强调公司老总陆航并未“跑路”,而是在和相关机构进行谈判、准备重组工作。
  6月14日,“怡养爱晚”又发布了一篇《答客户问》,声明新的基地和办公地址正在筹备中,到8月中下旬左右可以正常运营。
    每日A股操作策略和涨停股都会在我的微信号里发布,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laochengucanhui )关注我的股参会。
(责任编辑:蔡越坤)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集资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