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餐协议会协议。。。。售楼部,查了就那么几个版本 不怎么理想!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招商银行的数字化上确实比其他银行要领先非常多。说说我了解的一些东西~&br&&br&招商银行信用卡部门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信用卡APP和网银APP从组织和产品规划上是分开的。网银APP应该从5.0时代就是唐硕在维护,信用卡APP从上一个版本开始和ARK DESIGN合作。有注意的话,他们用户体验也就是在这些合作项目中,有比较大的改观。&br&&br&开发团队方面,招商银行内建独立的中心化技术团队,不光负责APP,他们同时还负责网站、网银、ATM之类的一些内容。他们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开发方式。互联网行业的同学看到这里应该知道这里意味着什么。当然他们的开发团队并不大。而且薪资限制发展上并不如BAT,也很难保证团队的扩张能满足需求。&br&&br&从团队组织架构上来说,银行是按照业务模式来分,也就是对个人的借记卡业务都是属于零售部门的。(对,他们管个人业务叫零售....)在中国所有的银行组织架构中,其实零售并不强势,因为他们并不太赚钱,牛气的都是对公业务负责放贷的部门。但招行的零售算是比较强势的,因为网银时代的积累,而且也有强势的资本。思维方式确实很强。但就像很多人所说的,金融业的限制很大,跟中国的文化审查类似,一部分政策监管严格,一部分内部恐惧自我审查。而且前面中心化的开发团队带来的劣势就是开发需要排期,虽然产品规划上跟BAT的产品团队并无两样,也是有产品经理的,但想的多做的慢,没法快速迭代更新。而且业务分管细分严重,要协调更改并不容易。&br&&br&所以上面有些同学提到的,有些产品很好,有些体验很烂,就是因为.......排期不上,有些已经被改的时髦了,有些还是10年前的东西。&br&&br&但严格的说,现在的产品体验并没有走到最好的那个位置,只是对手太烂,监管过严。中间组织体制问题占大部分。好吧,大家随意八卦下就好~&br&&br&回复楼下一个朋友的,似乎也可以加进来一下&br&---------------------------------------------------------------------------------------------------------&br&&br&我比较不同意支付宝是收益或者倒流量工具这个说法,支付宝是因为银行早期线上支付门槛过高产生的。起初就不是为了收益或流量。只是为了线上购物能方便。后来才起的变化。&br&&br&个人认为,其实银行做的比较常见的业务就是聚沙成塔,然后借塔收租。把老百姓的钱收起来借给公司,当中国金融市场不开放的时候,似乎没问题,大家利息相当,因为你不选招行也有四大行,当数字化时代来临,招行最早尝试在线支付,成为了最佳零售银行了,从国有银行手里拿了不少客户。而阿里做了非常多年,各种变相的变形的尝试,想成为互联网银行,虽然现在不明显。但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苗头已经出来了,个人常住上海,90%左右的现金消费已经被支付宝替代,可能对于金融业来说只是毛毛雨,但用户行为的变化对于行业的改变是潜在缓慢而不可逆的。举个例子,就像电视媒体的关注度逐渐被互联网视频所替代。这个东西一旦发生很难逆转。现在因为支付宝大部分聚集的是低价值用户的钱,但如果慢慢的他们借线上经济推出更高诱惑力的贷款跟投资产品时,如果政府进一步被阿里逼开金融壁垒的时候,难免大客户、公司不会放钱进去,这时候大家还觉得普通用户不重要么?这事情其实在美国已经是进行中了,不少新的互联网银行崛起很快。
招商银行的数字化上确实比其他银行要领先非常多。说说我了解的一些东西~招商银行信用卡部门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信用卡APP和网银APP从组织和产品规划上是分开的。网银APP应该从5.0时代就是唐硕在维护,信用卡APP从上一个版本开始和ARK DESIGN合作。有注意的…
招行信用卡中心开发团队人员来简单回答一下。上班时间不能随意逛知乎,匿了。&br&&br&首先介绍下招行移动端的产品,主要分两个:&br&一个是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配以手机网银WAP版;手机银行3.0版本之后界面风格与掌上生活较为相似,获得过较多奖项。&br&另一个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移动端产品—掌上生活,同时以手机网站+第三方渠道(微信服务号)来配合。掌上生活目前已经5.0版本,做了开放体系,支持他行卡登录,手机网站则是今年上线,做微信服务号的团队做的,应该是要支撑微信服务号的内容扩展。&br&&br&这两个产品对应的开发团队是两个:招行总行IT与信用卡中心IT(总行在深圳,信用卡中心在上海)。&br&&br&开发人员组成上,两个团队都是各自招聘自己的开发人员,这两年多开发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亚于一线互联网公司开发招聘要求。核心开发团队都非外包。&br&这两个团队也分别支撑着总行与信用卡中心各个部门的开发需求。&br&UI上会请外包公司。&br&&br&体验上,真比不上一线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是公司内部框架的原因,领导话语权很大,加的功能很多时候由领导说了算,而一些资历比较深的领导可能确实欠缺一点互联网视角。另一方面监管时刻盯着,很多很好的功能因为监管而改得不伦不类。&br&&br&开发方式上,总行手机银行应该还是以瀑布流的开发方式为主;&br&信用卡中心敏捷开发,掌上生活迭代较快。&br&&br&人员流动上,也较大,进进出出,有开发经验且对银行系统有一定了解的程序员,还是有较大竞争力的。&br&&br&老板来了...
招行信用卡中心开发团队人员来简单回答一下。上班时间不能随意逛知乎,匿了。首先介绍下招行移动端的产品,主要分两个:一个是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配以手机网银WAP版;手机银行3.0版本之后界面风格与掌上生活较为相似,获得过较多奖项。另一个是招商银行…
以前广发银行手机银行的产品经理,现在北京创业中。来答答。&br&首先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我觉得确实是全行业第一的了,各位同学吐槽验证码吐槽登录体系的,有道理是没错,有些设计会让大家觉得体验不优秀,但是作为银行业内出来的人知道,为了到达现在大家看到的程度,招商银行的同学们得花多少精力和抗争,才做得到这些,因为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和监管要求和系统复杂度,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说的完的。请相信我,能在银行总行做产品经理的同学,学历、智商、行业经验和市场敏感度不会比BAT差,只是客观条件限制更多而已,谁也不比谁傻。&br&然后团队方面,招商银行做的明显好的团队原因,我认为两点:&br&1.招商银行是自建开发团队而不是外包,这就决定了团队自身素质和招聘标准是银行总行级别的,能捧上这个饭碗的,研究生学历或者开发能力之类的,绝对经得起考验,而且说银行现在工作八点半到晚上九点半连轴转,应该大家可以相信了吧,早就不是躺着赚钱了噢。而其他很多银行,都是外包开发团队做这些产品的,我看过供应商提供的团队简历,一个三本院校的人都算高学历了。。。不是唯学历论,就悄悄问一下,几个技术大牛甘愿做驻场外包呢。。。所以开发质量和需求满足程度可见一斑了。总结一下,招行的技术团队又猛又努力,这是一层。&br&2.产品团队很认真和努力就不说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他们整个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是请了一家国内有名的用户体验设计公司外包做的,这家公司叫唐硕。还真的是挺猛的,在银行内部那么多限制条件下做出这样的设计理念和成果,得鼓个掌。&br&&br&最后说下,去年这个版本的唐硕方面的产品团队负责人吕凡超级大帅哥,现在在我们公司做产品负责人哦哈哈哈哈哈,所以我知道一些哈哈哈,好骄傲啊。&br&&br&希望有帮到题主,棒棒哒。&br&&br&&br&--------------&br&怎么点赞的这么多啊啊啊,是不是被招商银行的同学们围观了??&br&&br&---------------&br&好了既然这么多招行小伙伴来回答了,我就正经做个广告啦!我在创业的项目叫奇点金融,&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专为创业公司提供余额理财服务,各位银行的小伙伴有意加入创业公司可以来找我哦!我的微信号是jumboo,很愿意跟大家交流哈哈
以前广发银行手机银行的产品经理,现在北京创业中。来答答。首先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我觉得确实是全行业第一的了,各位同学吐槽验证码吐槽登录体系的,有道理是没错,有些设计会让大家觉得体验不优秀,但是作为银行业内出来的人知道,为了到达现在大家看到…
我来说说我的感受吧。12年应聘到某国有银行,13年至今从事客户经理,主要做小企业贷款业务。我们的审批权限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高一点,所以还能接触到一些含金量高的客户。就我而言,工作计划按月制定,时间安排到周,每天都有工作任务,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空闲的时间,烦蛋的是平静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插曲,动不动就会耽误一天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这样你的工作计划是肯定完不成的,所以就会加班。客户经理的工作决定了他必须具备的素质有:健康的身体,最少半斤的酒量,会计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谈判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另外还要学会基本的礼节,与领导客户接触时才能有的放矢。总体来讲这个职业比较苦逼,跟工程监理差不多,手里有点权但责任大,是个领导都能给你脸色看,出门光鲜工作累,但是只要把握住风险俩字迟早会晋升。&br&不说了,我还坐在企业办公室催收中,苦逼啊。
我来说说我的感受吧。12年应聘到某国有银行,13年至今从事客户经理,主要做小企业贷款业务。我们的审批权限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高一点,所以还能接触到一些含金量高的客户。就我而言,工作计划按月制定,时间安排到周,每天都有工作任务,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空…
答主我在上个公司的时候,有阵子经常和一个新来的实习生一块加班。&br&&br&有次晚上加班去吃工作餐,就我们俩人,我身上带的钱不够,他垫付的钱,付完钱后,他抬脚就走,根本就不要发票。我以为他不知道公司的规定,就追上去很热心的告诉他,加班的工作餐是可以凭着发票报销的,所以以后一定要记着开发票,要不然多他妈吃亏啊。&br&&br&听完我这一席话后,他脸上竟浮现出一丝的不安和娇羞,说自己一直都这样干啊,不好意思找公司财务去报销,总感觉怪怪的,怕伤了和气——况且他就是这样一性格的人,在学校时,偶尔帮宿舍舍友带饭,舍友忘记给钱了,自己也就罢了,都是熟人,没必要斤斤计较。&br&&br&我对他的这个回答表示既可笑又惊讶,有点义愤填膺的说,公司让你加班却不给你加班费、迟到扣你钱、出差没差补的时候,怎么没见他们怕“伤和气”呢。再者说,这也跟什么宿舍带饭,完全两码事儿啊,你跟公司的那帮整天算计你薪水的老油子,是熟人么——或者说,他们当你是熟人吗。&br&&br&我絮絮叨叨的吐槽了一通,看到他有点觉悟了,就当了一回活雷锋,从钱包里掏出一沓定额发票,都是平常各种吃饭攒的——塞到他手里。我说这几天你就抽空去前台查一下你的加班记录,然后用这些发票填单子找财务去报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合理合法。&br&&br&又过了几天,他在QQ上找我,喜滋滋的说一共报销了一百七十多块钱的加班餐费,有点白捡着钱的感觉,公司真好。我回复他,好个毛线,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您能不能履行一下劳动法!&br&&br&回到题主的这个问题上来,我觉得题主和我之前遇到的这个实习生,非常的相似,都是很善良的人,但这种善良,更多的是源自于一种天真和无知。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当老好人来了吗?当然不是的,是挣钱来的嘛!&br&&br&所以在没有违反跟公司之间签署的劳动合同的前提下,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这里的“利益”,既是金钱,也是各种劳动保障。至于什么“怕伤了和气”或者“厚道不厚道”的问题,实在是想多了,甚至有点傻了。
答主我在上个公司的时候,有阵子经常和一个新来的实习生一块加班。有次晚上加班去吃工作餐,就我们俩人,我身上带的钱不够,他垫付的钱,付完钱后,他抬脚就走,根本就不要发票。我以为他不知道公司的规定,就追上去很热心的告诉他,加班的工作餐是可以凭着…
20W算不上星计划的,现在一线的招聘这个价实在太多了。今年的应届生,就说一下隔壁寝室的一位同学,该同学总共参加了四个公司的招聘,BAT+网易,四个全拿到了Offer,其中阿里是A+,腾讯是special offer。别说这位同学刷offer,因为很多公司是同时进行的,等到出结果往往要一段时间,在这之前当然要继续尝试,而且,最后想选一个最合适的也无可厚非。补充一下,我们是某相对靠后的中西部985硕士,其他的可能存在差异性。&br&&br&前面有同学表示自己多么普通,事实上是有些自谦了。至少在国内,考虑到当今的现状,这样的学生确实没有那么多,况且,不提升下价格如何与别的公司抢人呢?僧多粥少而已。&br&我的那位同学也有很多普通的一面:经常疯狂的连续打游戏、每天都起的很晚、处理事情有些懒散等等。&br&但是他一样拥有很多一般同学不具备的特点:&br&&ul&&li&&b&自我驱动能力&/b&。在其他同学休闲娱乐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看到这位同学自己在翻看相关的书籍。有一次全班坐车去某个农家乐玩,在车上的时候这位同学拿着iPad低着头。起初我以为他是在玩游戏,但凑近看了下发现他正在看某本编程的书,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其实如果你去观察那些大牛,这一点我发现都是有的。他们有很多普通的一面,但对于技术这一块却有着良好的自我驱动能力,即便和自己当下的工作无关,他们也会自己凭兴趣去学习去尝试开发一些东西。我的另一位朋友因为导师要求被迫去了一个完全没意思的地方实习,但这不妨碍他自己继续自己的兴趣。&/li&&li&&b&对问题的深入挖掘&/b&。周围有许多同学做过不少项目,但包括这位同学在内的几位大牛,虽然情景不同(有的在腾讯实习过、有的只在完全不出名的小公司实习过、有的被迫去一个公司打酱油)。但共同点都是,他们把自己在做的东西做的很好,把感兴趣的东西研究的很深入。&/li&&li&&b&人际沟通能力&/b&。其实应聘毕竟很短暂,有一定机遇,上面提到的一位同学技术很好,也拿到了阿里与百度,但腾讯他曾经两次(包括实习生)跪在最后的HR面上,这个问题很难解释,但比起我现在提到的这位同学,也许他缺乏的是一些运气。体现到日常表现,缺少的也许是那一套能说会道的能力,也可能是一些人际交际的技巧。&/li&&/ul&其实现在进入BAT这些一线的也算不上大牛,但至少都有一定所长。所以那些总是质疑的同学,有时你们只看到他们的一面,也许会有运气成分,但基本上每个面试都有结果的话应该算不上运气了吧。
20W算不上星计划的,现在一线的招聘这个价实在太多了。今年的应届生,就说一下隔壁寝室的一位同学,该同学总共参加了四个公司的招聘,BAT+网易,四个全拿到了Offer,其中阿里是A+,腾讯是special offer。别说这位同学刷offer,因为很多公司是同时进行的,等…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趣,这里尝试来解释一下。 
&br&&br&银监会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有一个附件叫《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其中有定义计算公式。&br&&br&&p&&strong&公式一: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strong&=&strong&营运资金量&/strong&-&strong&借款人自有资金&/strong&-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p&&p&我们可以发现,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主要取决于“营运资金量”和“借款人自有资金”。&/p&&p&(1)营运资金量:先来看营运资金量。这个参考里给出的营运资金了的计算公式。&/p&&p&&strong&公式二:营运资金量&/strong&=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p&&p&&strong&公式三:营运资金周转次数&/strong&=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p&&p&上面三个公式连环相套,相信大家已经看的晕了。简单的总结,决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u&&strong&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strong&&/u&和&strong&&u&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u&&/strong&。&/p&&p&来看看物业公司和工贸企业的区别。&/p&&p&(1)物业公司是人力密集型企业,而收入和支出主要以现金为主,所以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不会很多,周转率也比较高。&/p&&p&(2)物业公司的收入主要是管理费,销售收入的增长来自于扩盘(接手新的楼盘或办公楼)或涨价(物业费、停车费上涨)。而这块一般来说物业管理公司的变化是很小的。&/p&&p&(3)物业管理公司的支出是什么?人员工资、水电费、购买维修维护材料设备等。这些用途其实很难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支付非常零散,这个和生产型企业资金用于备货(增加存货)或支付货款(增加预付账款,减少应付账款)是非常不同的。&/p&&p&从实务来说,银监会给出的流贷资金测算方法,其实更适用于生产型企业和贸易企业,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分析来说很难匹配。&/p&&p&以上。&/p&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趣,这里尝试来解释一下。 
银监会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有一个附件叫《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其中有定义计算公式。公式一: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我…
先列提纲&br&1、这次选举不等于台独主义路线的胜利,蔡英文交出来的选举成绩单称不上漂亮,或许是命中注定她要成为女版马英九。&br&2、周子渝事件将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两岸关系从此将进入正常状态。&br&3、不用过度意淫蔡英文会做到多烂,虽然蔡英文的危机从昨夜就已开始。&br&4、台独是个假命题,但蔡英文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努力。&br&5、立委选举波澜壮阔。&br&6、国民党的下一步不得而知。&br&7、对于台湾来讲面对大陆是天大地大的事;但对于大陆来讲台湾问题现在真不是要紧的事。&br&&img src=&/49a423fdcb13ef2e6bc10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9a423fdcb13ef2e6bc10c_r.jpg&&&br&———————————————————————————————————&br&【part one】&br&&b&这次大选并不代表台独路线的胜利,蔡英文交出来的选举成绩单也不如预期般漂亮。&/b&&br&首先在现在的台湾,分离主义思潮很泛滥这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等同于台独路线在这次选举中获得胜利,否则蔡英文也不用在选举中玩文字游戏玩的那么辛苦,一会说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维持现状,一会又是充分了解九二年会谈之精神希望求同存异。&br&如果现在在岛内做这样一个民调“你是否支持蔡英文推动台湾独立运动”,反对率一定远高于支持率,反对的理由可能纷繁复杂,有亲大陆者,有深蓝的中华民国三民主义死忠者,有害怕动荡的追求稳定者,有务实求两岸发展的经济选民者……总之就是不想或者害怕台湾真正独立将造成的无限影响。&br&当然投给蔡英文不等于支持台独,比如说同性恋群体、环保群体、小清新群体投给蔡的理由可能完全无关于台湾道路选择。此外,因为对马英九执政不满而投蔡英文的中间选民,很有可能会在蔡英文执政不佳后再次站到蔡英文的对立面。&br&&br&今年台湾大选的投票率只有66.2%创历史新低,比四年前低了8个百分点。&br&我在选前的预测是蔡英文的得票会界于609至689之间,最后一天出现了周子渝大礼包后我觉得蔡英文得票会破700,最终蔡英文却只拿到了和马英九4年前一样的票数,而不及马英九8年前巅峰的765万票。&br&关于台湾选举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就是绿营支持者投票热情远高于蓝营,就算天上下刀子他们也要去投民进党,而国民党支持者除了在2008投票意愿高涨了一回,剩下的几次很可能单纯因为天气不好就不投了,这一次因为马英九的八年、朱立伦的换柱、王如玄的军宅等等一系列原因投票意愿更是低到可怕——一方面在于自由派选民投票热情本就高于保守派选民;另一方面在于绿营支持者有政治信仰和凝聚力,台湾独立、本土意识、废核、环保、同性婚姻、分配正义,民进党如同宗教一般赋予了其支持者热情。而国民党甚至不能告诉他的支持者政治信仰是什么,如果说八年前人们会为了拼经济和反台独而投国民党,现在这两个理由都很难说服蓝营选民出门投票。&br&&br&蔡英文的选票极大化值也不过689万,这是个好事,马英九那样的万人迷不该再出现。&br&蔡英文整整四年就只为了这一场选举,勤跑基层、经营媒体、操作民意、瓦解国民党,最终只比其四年前多了八十万票,这显示对国民党失望、痛恨的人们并没有转而热烈拥抱民进党,他们只是在这一场选举中选择消失而已。四年后这些人也许会继续消失,也许会成为蔡英文连任路上的最大障碍——现在不支持蔡,四年后更不可能支持蔡。&br&&br&&b&蔡英文成为女版马英九几乎是命中注定&/b&&br&一样的学者出身,一样有着对权力的高度控制欲和集权动作,一样有着党内的绝对权威,一样被捧上神台,也许最后也会一样跌下来。&br&蔡英文当过一年多的行政院副院长,当时院长是苏贞昌,后来这两人基本演变为水火不容。&br&蔡英文2012总统初选击败苏贞昌时,重点拉拢了苏贞昌的死敌谢长廷,而这一次谢长廷各种争取想做立法院长的努力都被蔡英文彻底斩断。&br&马英九善于合纵连横跟权力斗争,马英九当选总统之前在内斗上保持不败战绩,马英九拒绝分享权力,马英九靠高民意确立党内权威,马英九容不得有人功高震主。&br&&b&这些,蔡英文也都是&/b&&br&蔡英文的胜选演讲和四年前一样漂亮,但发表完漂亮的演讲后立即拒绝了马英九邀请民进党提前组阁的请求,从今天开始台湾的所有问题大家都会希望由蔡英文来解决,而不是马英九。&br&无论出于什么考虑,面对四个月的内政外交问题,蔡英文并不想提早接马英九的烂摊子,她要选择拖到四个月后再说。&br&&br&anyway,我还是要恭喜蔡英文女士当选下一任中华民国总统,虽然鄙人并不看好蔡主席的总统之路,但经历了三次政党轮替的台湾已经具备了成熟民主政权的表皮,不存在只有特定政党才能做得好这种事,大家不满意国民党转而选择民进党,那就换民进党做做看。&br&&b&不过台湾网友普遍觉得国民党大败大陆网友会错愕并懊恼,这个观点是错误的。&/b&&br&在大陆,无论是恨不得TG明天就垮台的极右派,还是高歌爱党爱国的极左派,都希望看到蔡英文上台的画面,蔡主席使得根本不可能团结的各路派别在她当选问题上实现了高度共识。&br&&br&——————————————————————————————&br&【part two】&br&2012年给蔡英文最后一击的人叫王雪红,2016年给朱立伦最后一击的人叫周子渝。&br&JYP在大选投票日前最后一夜发布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视频,送给了蔡英文一个惊天大礼,这中间没有绿营的操作是不可能的,JYP高层发声明前没有翻下日历刚好就碰到选举日,这话估计只能哄哄三岁小孩。JYP也不可能不知道在选前放这种大招意味着什么——此事件背后应该有民进党的影响力。&br&(我并不是指JYP阴谋论,而是说在JYP的整个公关过程中有民进党人参与渗透合纵连横。)&br&&br&两岸民间情绪演变到今天这个局面,我们得接受事实。&br&&b&首先大陆在马英九当选后对台湾是有着高度好感的,一度对台湾的民主自由高度憧憬,为什么到现在会演变成这个样子,原因很复杂。&br&&/b&其一,大陆网民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认知,海峡两岸是一家,而没有切实经历过民主自由的诸多大陆人起初对民主自由难免有向往,再加上诸多自由派人士的言行(最出名莫过于韩寒那篇太平洋的风),起初民众对台湾是抱有浓烈感情的。而当他们发现很多台湾人对大陆并不友好甚至愤恨仇视时,这种友好会迅速转换为极端情绪。&br&其二,中国的民族情绪太过浓烈,尤其在领土问题上。反台独是大陆绝对的政治正确,而在台湾台独思想才是主流,这两种思维撞到一起,必然没有好的结果。&br&其三,太多绿色艺人以往有过在大陆跪舔回台湾就翻脸黑大陆的例子,对大陆人已经形成了极其不好的历史惯性。&br&所以这次周子渝事件爆发,大陆会如此的激愤,JYP的那几个声明,自由三立今天一个强国人崩溃,明天一个强国人玻璃心碎满地,后天又来个周子渝台湾之光,是真心踩到大陆人无法容忍的红线,而台湾人甚至根本没搞清楚大陆人愤怒的点在哪里。&br&&b&台湾人在怪大陆盲目激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台湾人长年对大陆的敌对仇恨态度才是大陆舆论转向的直接原因。&br&&/b&刮民冻搞了几十年的反共教育,接着绿营又搞了几十年的台独运动,台湾人几乎没有接受过大陆的正面信息,台湾自蒋经国时代至今的优越感,造就了小国寡民般的优越感,索然横生种种偏见和敌视,而网络天生就是能让猫变成老虎的地方。&br&台湾人指责大陆蛮横玻璃心,又可曾从大陆的心态想过,为什么对岸有这么强烈的民族情感,为什么大陆对台湾会从充满好感支持政府冤大头一般让利输血变成今天这样的民愤激烈。&br&&b&大陆人不懂台湾的政治意涵,可台湾人也不了解大陆的政治意涵,或者换句话说,双方也都不想去了解,因为民间的互信基础已经不存在了。&/b&&br&小孩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以后我们就明明白白摊开来讲。&br&以往说感情博好感的路线已经被证明行不通,我们以后也不会再博感情了。&br&当然周子渝事件的直接影响是台湾艺人来大陆捞钱必然会受到更严苛的审核以及大陆键盘侠的政审,从这个方面来讲,有没有黄安这种投机分子根本不重要。&br&&br&&b&两岸以往的状态是不正常的,从胡温时代开始的大陆策略是以经促政,单方面大幅度对台湾让利以让台湾人感念大陆的好,同时让台湾的经济也离不开大陆。&/b&&br&理论上这个构想很好,实践起来一败涂地。&br&一方面好处大多被垄断寡头拿走,连战爷爷上了福布斯,顶新魏家赚的盆满钵满,而普通社会老百姓几乎没能从中获利,加上华人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优良传统,原本期待从大陆得到好处的普通老百姓自然会反过来仇视大陆。&br&另一方面台湾本身就有很多分离主义思想者,无论是缺乏对大陆了解的盲目本土意识,还是传统上的亲日思维,抑或是追究自决权的热血主义,原本就都大有人在。&br&因而大陆单方面让利完全是升米恩斗米仇的错误策略,不过半羽先生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策略。&br&大陆对全世界都是贸易顺差,唯独对台湾是贸易大逆差,而且逆差中的绝大部分贸易是低技术含量的消费品,台湾不能把这种贸易逆差想当然地认为是天经地义。&br&&br&&b&什么叫做进入正常状态,就是两个政治实体理性、客观地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说话。&/b&&br&台湾最大靠山美国是怎么对待台湾的呢,台湾想加入TPP,美国的态度是看心情,让台湾先开放进口美国含瘦肉精的猪肉再说,开放了瘦肉精的猪肉是不是台湾就能加入TPP了呢,那不行美国人说我们得再具体谈判,可是不开放连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完全是我强我有理的姿态,马英九跪舔了八年,蔡英文也已经在辩论会上表态要继续跪舔了。&br&那么蔡英文说的要延续与大陆交往的红利,宋楚瑜说的要大陆无息贷款,要大陆给金门免费供水……(宋先生还说了一大堆我记不得了),朱立伦说的要加入RCEP,甚至于正在谈判中的货贸。&br&如果蔡英文要,那么就得说出来大陆要给的原因,指望大陆听到蔡英文一句她了解九二精神希望求同存异就继续当冤大头,兔样兔森破。&br&&br&————————————————————————————————&br&【part three】&br&马英九这八年做的到底如何,这是个撕逼性的议题,但民调跌到仅剩一成多必然有其原因,关于马英九的八年请另行戳:【&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马英九两届总统任期的作为? - 逆光RZ 的回答&/a&】&br&蔡英文能解决台湾目前的困境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br&至少民进党胜选后的起手式很难看,赖清德说总统府应该搬到台南,林佳龙说立法院应该搬到台中,陈菊说行政院应该搬到高雄。&br&这是要搞政治分赃吗,迁都这种事可以用政治算计?&br&&br&&b&蔡英文的缺点在于:没有任何基层行政经验,没经历过任何苦日子,个性比马英九更倔强。&br&蔡英文的优点在于:我想想……反正不会比马英九更不得人心了。&/b&&br&蔡英文这辈子干过的事主要包括:教授、陆委会主委(台湾处理与大陆关系的部门)以及一年多的行政院副院长。&br&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基层行政经验,里长、区长、市长都没干过,也没有做过区域立法委员,马英九做了八年台北市长,做总统时还是各种脱离实际,没有切实行政经历的蔡英文要做到实干兴邦的难度恐怕很大。&br&另外蔡英文一生基本没有过挫折,也没经历过苦日子,天然处于上层社会,很难接触到真正的民间疾苦,也很难去真正理解他们(勤跑基层一般都是作秀,你们懂得)。&br&&br&经济上,马英九上台的2008是经济危机爆发年,全球经济都在衰退,主流民选国家的经济数据都不好,也都在经济危机后发生了政党轮替,比如美、英、法、日。&br&马英九上任之后的前几年台湾经济数据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原因在大陆无止尽的让利,现在这种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局势也不在了——台湾每年对大陆有巨大贸易顺差,可是这中间没有核心技术优势,纯靠大陆心情。如果蔡英文无法说服大陆继续让利,台湾经济显然会雪上加霜。&br&&br&台湾一直想开拓第三方市场,比如陈水扁时期搞得南进运动鼓励台商开拓东南亚市场,结果全面性扑街,又比如马英九搞过的开拓中东市场,也是一直没成功。现在蔡英文再一次举起了南进大旗,会不会成功,我觉得蔡主席应该回家烧香念咒语祈祷现在的东南亚人傻钱多。&br&&br&产业上的溃败,蔡英文在竞选期间的主轴是要发展生技产业,还要联合美国跟瑞士一起搞研发,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但从一个围观者来看蔡主席要么是傻要么是在扯淡。&br&被太阳花钦点为爱台湾典型的台积电已经确定在南京设厂了,蔡主席一句话都不敢说。&br&曾经称霸全球的HTC,华硕,宏碁现在已经怂的不忍直视,蔡主席也没辙(说不定蔡主席看到HTC崩溃还笑晕在自家厕所)&br&&br&能源方面,在台湾火力发电一度新台币五块多,核电一度新台币一块多,这还没算火电造成污染的后续处理成本。蔡英文主席竞选期间的重要政见非核家园左翼环保人士和用爱发电的小清新们可都盯着看呢。&br&蔡英文选前在新竹工业园区的座谈会中,面对工商业界问她如果不能保证电力供应,影响到工厂运转怎么办时,蔡主席高度发扬了她空心菜的优良品质,表示非常重视和在乎工商界的意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蔡英文选前一方面说绝不涨电价,一方面说非核家园的矛盾言论也已经受到了太多质疑。相对应的,只要涨电价必然带来物价上涨。&br&引用下评论区@张楚寒 的观点&br&“火电污染真的很高,煤炭再怎么脱硫也仍然是高污染,如果拿火电去弥补一座核电站的发电量,多出来的排放污染简直……当然工业衰退不用耗这么多电那问题就解决了呢”&br&“大陆这几十年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走火电老路,但新能源替代是全世界必然趋势,其中目前最有效率的就是核电。关于太阳能风能之类很多外行只看到行业亏损,没看到重要技术仍待突破的事实和发展的必要性。大陆投了很多人力物力,这么多年还是没达到可以挣钱形成独立产业的水平。美国也是搞新能源战略已经搞了很久了,也是聚集人才,投大笔的钱。大家都是在投现在的钱买人类的未来。”&br&“而美国不可能把新能源技术给台湾,万一给大陆弄走就亏大了,美国又不是真的想保卫民主自由人权平等,更不要说欧洲那一群中美大腿换着抱的欧洲国家了。”&br&要么打用爱发电小清新和左翼圣母的脸,要么打追求小确幸恐惧物价上涨的民众脸,看起来蔡主席只能二选一了。&br&&br&社会福利问题,蔡英文说推动民众满意的改革,这本身就是病句,因为自古至今,改革都是当时的舆论和民意所无法接受的,而在选举社会里做改革更是难上加难。&br&举马英九推动的年金改革为例,解决国家财政已不堪重负的福利制度是对的,台湾的军公教等群体长年享受比其他地方好太多的福利,台湾目前赤字严重,经济停滞,维系现在的福利制度早晚会变希腊,可是马英九得罪了铁票人群。&br&再加上马英九的改革沟通不够等问题,以往国民党铁票的军公教们这次彻底不愿意再投国民党了。&br&最会选举的民进党和蔡英文会不会重蹈马英九的覆辙呢,这点不好说。&br&&br&分配正义问题&br&这是一个典型的左翼问题,强调怎么把饼分好重于怎么把饼做大。&br&国民党跟民进党在经济路线上都是右翼大党,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资本关系,在立法院的法案也基本都是受各自的大财团左右。&br&区别在于民进党喜欢装出一副为民疾苦、为民喉舌的模样,国民党摆出一副关心劳工的姿态却没人信。&br&马英九2012连任后有个最关键的证所税政策,属于典型的左翼改革,核心思想就是高收入应该交税,可是股民愤怒啊,社会不满意,实施以后原本是国民党票仓的中产阶级彻底被国民党得罪了,股市也一泻千里,最后国民党只能自己去废了证所税。&br&&br&&b&当然指望蔡英文把台湾彻底做烂更不现实,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这种局面。&/b&&br&台湾毕竟还是有底子摆在那,就算经济一直停滞也不会从发达退化为不发达,台湾人也不可能步入水深火热的境界。蔡英文只要不使劲作死,台湾经济最烂也就是继续停滞不前。&br&随着大陆跟台湾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台湾人的心态必然也会一步步变化,但蔡英文任内台湾人从仇共转为跪舔的可能性也很低,大陆人从六七十年代的自我优越感到改革开放后跪拜西方,再到今天的左右互撕,都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part four】&br&这次选举完,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已经出现问题。&br&九二共识的核心在于各自表述,借以维系中华民国的存在。&br&周子渝事件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是周子渝举中华民国国旗而被大陆网友大加挞伐,这一点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产生不信赖感。&br&九二共识的关键在于模糊,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政权,现在这种模糊空间变小了。&br&具体下一步如何发展,还得看政治人物的智慧。&br&&br&接&b&下来我们来讨论台独,台独是个假命题,但蔡英文一定会做。&/b&&br&台湾的命运从来不掌握在台湾人手中,而是中美博弈下的一个棋子。&br&苏格兰能搞独立公投的核心在于英国政府同意,而且英国政府在同意的时候苏格兰的独立势力远不成气候。&br&中国不会同意台湾公投,美国也不会同意。&br&选票还没开完AIT就派人前往民进党总部,然后美国副国务卿到大陆,前副国务卿到台湾稳定局势。&br&美国的态度很明显了,台湾维持现有的状态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希望看到统一,因而会尽最大努力阻挠统一。但美国也不愿意看到台湾独立,这会彻底打乱美国的东亚布局。&br&&br&&b&台湾独立只有一种成功的可能,就是在跟中国大陆的战争中取得胜利。&/b&&br&除非中国彻底崩溃。&br&&br&&b&蔡英文是个政客,而且是个偏理性的政客,所以不可能走法理台独路线&/b&,就是修宪改国名和领土,这需要立法院四分之三通过再交付全民公投,公投的投票率达到50%且公投认可才能修宪,另外还得指望中国的武力干涉失败。&br&这三个民进党都没招,陈水扁有句名言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br&&br&但是蔡英文一定会往台独的方向努力,她会闷声发大财般地为分离主义创造更多空间和条件。&br&首先,在民进党内部深绿基本教义派一直比浅绿强势太多,长期绑架民进党,这股力量从没人能抗拒。&br&之前是蔡英文一个个登门拜访,表达先拿回政权才能实践理想安抚他们,才让深绿在选战中不说话,不管蔡英文怎么往中间路线靠拢他们都不说话。&br&但是蔡英文一当选深绿又活了,当选当夜深绿就已经放话“蔡英文不能赢了选举输了台湾”,民进党在国会的单独过半也会让深绿的声音更大,慢慢地深绿会一步步抬头。&br&马英九执政八年,最大的失误是过度想讨好绿营争取浅绿和中间选票,结果反而丢了基本盘选票。这次的选举也证明蓝营基本盘并没有投给蔡英文,因而蔡英文想连任必然会吸取马英九的教训,巩固基本盘才是硬道理,不然争取不到浅蓝反而丢了深绿。&br&&br&理性的政客才是最厉害的政客,陈水扁搞得那套极独措施是假的,单纯为了政治取暖,太阳花那套也是行不通的,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按太阳花的理论台湾就完蛋了。&br&在台独问题上蔡英文不同于陈水扁,陈水扁只是个投机分子,说到底就是个政客。&br&而蔡英文,出身富贵人家,是最受宠的小女儿,她的人生完全是白富美路线,即使不从政她也会过得锦衣玉食,一般这样的人从政都是有政治信仰的。&br&……&br&李登辉搞两国论时,蔡英文是重要拟稿幕僚。&br&十几年前陈水扁打算接受九二共识的时候,蔡英文跳出来紧急喊停,开记者会说1992年根本没有九二共识。&br&蔡英文攻击过马英九父亲骨灰坛上的“化独渐统”,连死者为大这种政治正确都不管。&br&蔡英文还说过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br&2012年大选蔡英文反复攻击马英九亲中卖台。&br&即使在蔡英文走中间路线的2016大选,她仍然攻击马英九的外交休兵,认为马英九让外交人员不知为何而战。&br&……&br&如今拿到政权,她想不想实现她的信仰,小心谨慎地做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来为她的人生留下荣耀感呢&br&……&br&什么你说马英九也是出身优渥的高富帅,他有没有信仰——当然有啊马英九的终极信仰就是自恋嘛。&br&&br&————————————————————————————————&br&【part five】&br&这一次的总统选举胜负其实早已注定,大家更关心的是立法委员选举,朱立伦换掉洪秀柱最关键的也在于此,从结果来看依然是无力回天。&br&就像2008一样,立委选举再次出现了不理性局面,本来在区域立委上应该是看人不看党,选能力最强,最能为基层服务的候选人,但实践操作起来大相径庭。&br&不过国民党即使跌到谷底依然保有35席,民进党冲到巅峰也不过68席,国民党有好几个立委以不到百分之一的差距败选,这就使得下一次立委选举变得更为紧张有悬念了。&br&&br&2012年以60.35%得票率当选的孙大千败选。&br&2012年以57%得票率当选,公认在台中地区服务绩效、口碑最佳的杨琼璎败给没有任何行政经历但是有个好弟弟的洪慈庸。&br&公认要是让其选台北市长国民党不会输的丁守中败选。&br&……&br&不胜枚举&br&叛逆的摇滚歌手林昶佐在蓝大于绿的选区胜选后,支持者跑去败选的林郁方总部门口撒冥币,不知道干了这么多年立委,骨子里有深刻中华民国傲气的林老爷子心中作何感想。&br&Let the sky falls,&br& When it crumbles.&br&&br&国民党剩不到三分之一,但民进党加时代力量也没有过三分之二,接下来国会很精彩。&br&民进党必然全力追讨国民党党产,这点估计全民关注。&br&其实在党产问题上我很佩服民进党的舆论引导能力,愣是把这个问题炒作到人神共愤。&br&两岸监督条例、服贸、货贸,这三个深坑,在民进党主导的立法院中将是最大的烫手山芋,可以说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至于蔡英文和民进党有没有这个政治智慧,那就得到时候看了。&br&&br&————————————————————————————————&br&【part six】&br&国民党的问题&br&目前黄敏惠代理国民党主席,我觉得黄女士代理完还是回嘉义解决黄派跟萧家班连绵不绝的撕逼问题吧,不然她也不会有政治前途的。&br&&br&国民党未来的撕逼一定会更惨烈,朱立伦不会甘于将新北市长作为谢幕表演。&br&在主席选举的问题上,洪秀柱表态要选,前立委落选者郝龙斌也舔着脸要选,不过我觉得吴敦义才是最适合者。&br&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国民党趴在地上了,但能不能重新起来不得而知。&br&无论谁当选下一届主席,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告诉选民支持国民党的理由到底是什么。&br&&br&————————————————————————————————&br&【part seven】&br&对于台湾来讲面对大陆是天大地大的事;但对于大陆来讲台湾问题现在真不是要紧的事。&br&&br&面对蔡英文胜选,美国的官方声明是:“祝贺台湾人民再一次展现民主体制的坚韧活跃。这个民主体制现在又历经了一次和平的政权转移……&b&美国感谢马英九为发展和美国坚强关系的努力,也赞扬他近年来采取稳固的作为来改善两岸关系&/b&……我们希望马英九政府能与即将上任的新政府有建设性的合作,确保顺利移交,&b&持续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b&。”&br&欧盟通过对台友好协会表示,欧盟重申支持两岸关系持续发展的立场。&br&&p&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通过在台协会发表声明称,“法国祝贺所有的当选者,期盼台湾海峡两岸和平,持续对话与合作。”&/p&&p&德国外长17日在社交媒体上对蔡英文当选表示祝贺,也特别强调德国希望台海局势保持和平与稳定。德国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下与台湾保持合作。&/p&&p&国际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当然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只需要看美国跟中国的动向也就可以了。&/p&&br&大陆现在对台湾的战略很清晰,台湾要是敢独立必须得打,不然TG会失去最起码的民意基础。&br&台湾不敢独立,又离不开大陆,那么主动权当然在大陆这边。&br&就连教廷都数次与TG密会,台湾剩下的邦交国委实不堪一击,如果TG想出手,台湾毫无还手之力。&br&&br&很多人大喊武统,我只想说,真的没必要。&br&在台湾独立可能性为零的情况下,打下台湾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无限吃亏(包括但不限于战争风险、战后岛内经济重建问题、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国际舆论问题、因为台湾发展大倒退而导致的背锅问题)。&br&单单说目前的香港问题,疆藏问题就够大陆费心了,没必要再加一个。&br&&br&时间在大陆这一边,随着两岸实力的进一步拉大,两岸民间交流的更一步加深,十年后再提这个问题,对我们会更有利的多。&br&&br&&br&&b&p.s:&/b&
扫码关注公众号“逆光之下”(thelight730),和你一起聊一聊这个世界&br&&br&&img src=&/b0c84ec94d00e3af43c26a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
先列提纲1、这次选举不等于台独主义路线的胜利,蔡英文交出来的选举成绩单称不上漂亮,或许是命中注定她要成为女版马英九。2、周子渝事件将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两岸关系从此将进入正常状态。3、不用过度意淫蔡英文会做到多烂,虽然蔡英文…
文章已发布,请大家移步:&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0615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及&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0622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br&鉴于大家问题数量多但极度同质化,我会在今年春节前后,给大家写一篇专栏文章,主要是关于审计,财务的职业规划,到时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谢谢&br&&br&--------------------------------------原答案-------------------------------------------------------------&br&&br&记得我在做猎头的时候,碰到过好几个很有意思的案例&br&&br&案例一 &br&&br&女一,原来是某知名跨国巧克力公司的高级财务分析,后来某家小公司,要她去做会计经理(偏会计,分析较少),因为比原来工资多个&a href=&tel:&&&/a&元/月,心动了,就去了,去之前年薪10W左右,等她来找我的时候,年薪200K,想跳,但是因为偏会计方向,职位不少,但薪水开不上去,最后,在我这里,去了另一家中型外企,职位Finance Mgr还是偏会计,薪水240K&br&&br&案例二&br&&br&男二,原来是某大型跨国机器人制造公司的财务副经理,后来去一家大公司的SSC,即财务共享中心,薪水200K一年,想转回FP&A,但其他公司可爱的HR小姑娘一看是SSC的立马就拒绝,最后,在我这里,去了一家规模差不多的小外企,职位还是会计经理,薪水235K&br&&br&案例三&br&&br&女三,和女一一样的公司,职位是Regional Finance Mgr,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知名汽车公司SSC里的小会计,然后拼死跳出来,去了一家规模没第一家大的外企做财务分析,到我这边已经有4家从业经历,但由于从第二份开始就都是FP&A的领域,这个84年的女孩子年薪500K,到我这边,我最后帮她去了家更大的外企,职位是Finance controller 薪水650K&br&&br&看出来没有,其实只要是进了财务猎头这个行业,就会惊讶的发现,我们小时候所谓&财务越老越吃香&这句话已经过时了,选择财务分析路线或者说及时脱离纯会计路线的人,薪水涨幅,跳槽难易度都比纯会计好很多&br&&br&为什么会这样?&br&&br&第一个原因其实就是如上面几个答主所说,&b&SAP, ORACLE等ERP系统的出现,把很多小会计要做的事情都做了&/b&&br&&br&打个比方,原来货物要入库,没有ERP的流程是这样的&br&卡车司机到,仓库人员接货,通知到财务,财务记分录&br&验货,叉车入库,然后仓库人员记台账,会计每天或者定期和仓库人员对账,对完后,产生原材料入库分录,&br&以此类推,生产领用,成品入库,都要仓库人员,生产线人员和会计即时或定时对账,非常繁琐,而且非常容易陷入双方数字不匹配的困境&br&&br&ERP出来后,基本做到了货物入库,第一次输入数据后,以后每次货物的工序转移,无论是领用还是成品入库,只要用类似扫描枪之类的识别设备扫码后,相关分录就会自动生成,根本不需要对账和会计与仓库之间的沟通&br&&br&这样一来,会计的价值在哪里?你的BOOKKEEPING价值被替代了,底层沟通价值被替代了,那么一个月你的工作量大大减小,凭什么老板要给你10K呢?&br&&br&如同案例三的女孩那样,她就是看到了会计在未来的弱势性,所以她转到了FP&A这一块,因为这条路可以越走越宽,这就是第二个原因,&b&职能和领域的区别&/b&&br&&br&做人做的越久,越觉得方向重要,为什么有些会计一年也就是8-10万,有些人却有70,80万,就是因为你选对了方向,你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完全不一样,FP&A走到最后就是偏企业策略,偏业务方面的领域,小一点的公司可能没这种部分,因为车小好调头,但对大一点的公司来说,方向对不对,事关生死,例子太多了,无论是诺基亚,还是柯达,都是方向选择出了问题,才有了今天,那么如果你能在这方面提供价值,别说一个月1万了,一个月四五万企业也愿意花&br&&br&其实就是那句话,&b&选对了路,远比你努力重要得多,在财务行业,选对了领域和职能,远比你吃再多的苦,考再多的证有用得多&/b&&br&&br&&br&第三,&b&其实是第一个原因的延伸&/b&&br&&br&又一个案例,记得那时候,我接触过某快消巨头的很多财务,他们来找我的原因很简单,公司要将整个SSC也就是财务共享中心搬到印度去,那么中国原来的这些财务该走的走,该转的转,转是因为基础的做账功能去印度了,但是财务分析功能将得到加强,所以财务分析可以加人,少部分人去了,但不可避免的,还是有很多人走了,甚至有个88年做到现在的老会计,也开始谋出路了..&br&&br&不光是这一点,我的很多其他候选人也有因为自己原来的工厂要搬到异地而离职的&br&&br&这其实就说明,SSC或者说基层财务,薪水永远就那么点,你要涨薪? 那不好意思,我没钱,我会把中心搬到更远的地方去了,因为会计对我来说,可招的人太多了,小会计数量绝对是饱和的,我根本不怕你走&br&&br&但作为员工来说,你的家,你的亲人,你的根,可都在这个城市,企业走,你也跟着去?甚至,印度这种生存恶劣的国家,你也跟着去?&br&&br&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很多人觉得没问题,但现在则是从大城市(魔都)到小地方,你会去?&br&&br&很多时候会计已经不是路越走越窄的问题了,最大的问题是以后有没有路走了
文章已发布,请大家移步: 及-----------------------------------------------------------------------------------------------------------鉴于大家问题数量多但极度同质化,我会在今年春节前后,给大家写一篇专…
作为一个玩了很多年魔兽却依然在菜鸟中游走的玩家,我表示他的天赋应该是不错的,因为warcraft3的电脑在没有下载AI补丁的情况下,发展是很有规律的,主要就是前期基本不会骚扰,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只要前中期压制一下就能很轻松打掉电脑。能只用一个下午发现打电脑的方法说明他还是很会动脑子的,所以应该还是有打游戏的天赋的。
&br& 再说一下往职业方向培养。虽然我很业余,但也关注了这么多年的电竞,我觉得想要向职业发展一般有几点必须:
&br& 一个应该就是强大的毅力,因为现在职业选手每天的练习量是巨大的(保守一点10小时左右吧),而且这种练习和看书完全是两码事,每次练习自己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到后来会很累很累,能不能坚持下去,很难说。
&br& 然后就是抗挫折能力,因为war3作为电竞老项目之一,现在的战术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想要有很独创的突破很难很难,这就导致一个新的选手可能打很久很久都还不能出成绩,要知道战队非主力队员和主力待遇差别还是很大的。
&br& 还有就是,走职业的话,必须放弃很多东西,比如学业,之前也说了,打职业的每天要练习很久,基本上学业是出于荒废状态。他本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他父母能不能接受他这样的决定都很难说。
&br& 建议楼主可以到sky(李晓峰,中国war3的人族皇帝)的新浪微博看看他的自传,个人感觉他走上电竞这条路,开始是为了兴趣,后来就是因为生活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br& 总体来说就是这些了,主要不是天赋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愿不愿意放弃,或者说是取舍的问题。
作为一个玩了很多年魔兽却依然在菜鸟中游走的玩家,我表示他的天赋应该是不错的,因为warcraft3的电脑在没有下载AI补丁的情况下,发展是很有规律的,主要就是前期基本不会骚扰,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只要前中期压制一下就能很轻松打掉电脑。能只用一个下午发…
一言蔽之,搞不定最关键的人,别谈成交!我也从事大客户营销,主要对接房地产开发商,我们需要搞定的kp为营销总监及以上职务的人。一开始找底下的人,是为了顺藤摸瓜,找到关键人。维护好底下的人,是为了成交后助力项目实施。要搞清楚,只有抓住关键人才能拿下项目,搞定小罗罗才能顺利推进项目(有些事情,关键人是没法帮你时时刻刻盯着的,具体事务还需要罗罗们帮你去完成)。
一言蔽之,搞不定最关键的人,别谈成交!我也从事大客户营销,主要对接房地产开发商,我们需要搞定的kp为营销总监及以上职务的人。一开始找底下的人,是为了顺藤摸瓜,找到关键人。维护好底下的人,是为了成交后助力项目实施。要搞清楚,只有抓住关键人才能…
最近重读台湾清华大学动机所彭明辉教授的《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彭明辉谈困境与抉择》,这本书自从高三以来对我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有时候目标不坚定、抵制不了诱惑或者难以抉择时都会读一读,心里就会安静得多。以下摘自彭教授的书:&br&&br&
常有学生满怀忧虑地问我:“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br&
“很好!这样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人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br&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br&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br&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得不甘不愿的。”&br&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br&
“可是……”&br&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对话的感概。其实说穿了他所需要的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一边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验。&br&
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劲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果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后来改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要改回到“朝四暮三”、先工作或先升学,其间差异就有如“朝四暮三”与“朝三暮四”,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到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生死攸关的地步。&br&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得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或者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那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 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愈小,越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 到长远的将来,短视地盯着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五、六 十年,先做那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考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起? &br&
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道:“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种可能: 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 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它。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无需感到遗憾。不是吗?”人生的路那么 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着一个可能性?&br&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 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 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我们 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 &br&
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说也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也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努力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所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的不白少你一分,不该得的也不白多你一分。 &br&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碰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给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 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的研究上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我们两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起我就不曾 放弃过自己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去涉猎任何课外的知识,因此两个人在学术上的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来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br&&br&&br&&b&一个大四的学生问我,他的能力是否适合往社会学的学术领域发展。我很诚实地回答:“不知道,至少要等你三十岁以后我才有机会知道,也许还得要等到你四十岁以后才知道。”其实知道不知道并不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尽心做人,尽兴地活。至于成就,成也在天,不成也在天,就毋须为此挂虑了。&/b&&br&&br&&br&PS:所以题主,任何人也帮不了你做决定,但是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不如Follow Your Heart。至于走哪条路,不过是“朝四暮三”和“朝三暮四”的区别。不是么?&br&具体点说,如果你工作,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如若不满意,再读金融的研究生转行也不是不行;如若你现在对金融行业就十分期待,那么大可读研直接进入这一行业。出名要趁早,是不是就让很多人挂着“职业生涯与规划”的头衔告诉你这是对的那是好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
最近重读台湾清华大学动机所彭明辉教授的《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彭明辉谈困境与抉择》,这本书自从高三以来对我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有时候目标不坚定、抵制不了诱惑或者难以抉择时都会读一读,心里就会安静得多。以下摘自彭教授的书: 常有学生满怀忧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796 人关注
6807 个回答
12788 人关注
316 个回答
296 人关注
52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餐会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