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通货膨胀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消解策略的绪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我国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9:26: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通货膨胀影响下的最优消费投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通货膨胀影响下的最优消费投资策略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消解策略
>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消解策略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消解策略
编辑:张莉
  通货膨胀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通货膨胀解决对策,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不仅扭曲、侵蚀 储蓄,抑制投资,促使资本外逃,而且妨碍经济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甚至还造成社会混乱和治安不稳定。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物价稳定是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供给需求关系;贫富差距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即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但对于通货膨胀的认知,经济学界众说纷纭。最有代表性的,可分为两类:以新古典综合派代表,认为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持续的全面上涨的现象;以货币学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发生在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时,每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的逾快,通货膨胀律也就逾高。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
  (一)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二)深层原因
  1.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
  2.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
  3.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我国由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因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
  4.供给不足。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而引起通货膨胀。&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发生的隐蔽型通货膨胀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商品供给严重匮乏而致。
  5.预期不当。即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6.体制因素。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以上是通货膨胀的几种主要成因。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下降。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产生皮鞋成本。人们会加紧购物,将财富更多地配置到耐用消费品上以避免避免价格上涨的损失,从而增加往返银行的次数,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即皮鞋成本。 3.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将会导致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会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印刷并送发新目录表,所有需要花费实际资源的企业活动都得重新核算定价。 4.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将会对税收体系产生显着影响,导致资源的不当配置。税前实际收入固定的居民税负会逐渐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会逐渐减少,主要作用于比较贫穷的固定收入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5.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就业和国民产出水平发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说,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收入分配效应。首先,在分配上不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高收入者。其次,未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 在短期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由于非预期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使产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实际工资率会有所降低,从而促使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以谋取利润,使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而由非预期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下降。
  四、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表现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 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会由其程度、持续时间、成因以及表现形式等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会由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经济环境而有所不同。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认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1. 破坏生产发展。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会影响生产情绪,影响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 扰乱流通秩序。通货膨胀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资源盲目流动组合,引起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商品需求发生变化,变态的需求和抢购行为最终更加剧通货膨胀。 3. 破坏分配。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企业利润相应增加,从而加剧社会分配不公,破坏社会公正,还会诱发社会不安和道德危机,另外还会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4. 对金融业的影响。发生通货膨胀时,银行的利息负担会减轻,但实际利息收入会减少;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破坏正常的信用活动,甚至引发货币信用危机;通货膨胀还会使货币符号丧失价值储藏职能,有可能引起银行破产、倒闭,甚至引起政治危机。
  (二)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还不高,在国际上主要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会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么我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重国家的负担。而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胀使商品价格迅速上升,居民和企业都不想把钱存在银行里,因为那样会贬值。他们都把钱迅速花出去,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样会使价格进一步升高,加剧通胀。其次,员工会要求企业增加工资,以应付日益增长的物价。这时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从而使商品价格进一步增加。同时企业在通胀时会力求增加存活,以便以后价格更高的时候出售。这样市面上的商品将变的紧俏,导致商品价格继续上升。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3.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我国政府需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并且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2、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 加强监管。
  4、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 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使价格保持平稳。
  总之,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总之,通货膨胀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而对通货膨胀现象的治理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解决,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并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 吴文盛:宏观经济学2007.9
  [2] 吴丹华 论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影响及对策 2009.3
  [3]吴思莹:加息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J].科学教育家,2007,(10)
  [4] 孙玉妮 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2008.2
下页更精彩:1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消解策略相关推荐您当前的位置: >
我国经济运行的总量及政策分析(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一、经济总量平衡状况的基本判断
  二、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表现及特点
  三、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四、改善总量平衡状况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物价增长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局面,投资、出口活跃,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企业销售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物价水平略有上涨,基本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工业生产耗能多、污染重,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产能过剩,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等等,都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我们仍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供过于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政策
  总量分析就是供求平衡分析。一国经济能否保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1997年我国经济实现经济&软着陆&后,总供求平衡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分析今年以来的供求平衡状况及其变化特点,对于确定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及其重点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主要方面是总需求不足。从结构分析看,尽管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形成了一些过量的无效供给,但目前出现的供给过剩,还由于需求总量不足所致。也就是说,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效供给,但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需求。所以,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增加这部分需求,使相应的有效供给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
  一、经济总量平衡状况的基本判断
  从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看,今年以来经济总量不平衡的现象更加明显,需求不足已日益显现。
  1、从经济增长看,经济能否保持一定的增长, 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反映。今年头三个月,国民经济保持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发展势头,总体情况比预期的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3%,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缓势头。据初步预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比一季度下降0.6%。从工业看,增速趋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工业快报口径的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10.1%,上半年增长9.3%,回落0.8个百分点。所以,从经济增长来看,增速趋缓已成为基本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社会需求总量不足的状态中。
   2、从价格总水平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总水平的高低是经济总量平衡状况的直接反映。一般来说,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总需求的相当萎缩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下降。从综合价格指数看,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在去年出现 1.3 %的下降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下降了2.6%,上半年下降3%左右;从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看,去年下降2.6%,今年一季度下降2.9%,上半年下降3.2%;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去年下降0.8%,今年一季度下降1.4%,上半年下降1.8%;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去年下降7.1%,今年一季度下降8%,1-5月下降7.5%。到目前为止,零售物价已连续21个月下降,消费价格已连续15个月下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的时间达39个月。物价的持续全面下降,直接表明供给过剩,社会总需求不足。
  二、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表现及特点
  (一)居民消费需求不旺。
  (1)国内消费市场继续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回落之势,一季度增长7.4 %,上半年增长6.5%,已大大低于前两年的速度,比 年全年增长速度分别低0.3个和4.6个百分点。(2)城市市场继续回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7.6%,上半年增长6 .6%,比1998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回落0.5个百分点。 (3)农村市场启而难动。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7.1%,上半年增长6.2%,已低于1998年全年增长6.4%的水平。
   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三)投资需求总体不旺
  (1)国有单位投资增长放慢。受去年增加国有投资政策的影响, 今年前两个月国有单位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15.1%,比一季度下降7.6%,增幅低于 1998 年的速度,并趋向于1997年和1996年的增长水平。占国有单位投资主要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回落的幅度更大,上半年增长19.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8.3%。
  (2)社会投资需求不旺的情况更加突出。1997年以来, 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低于国有单位和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1997年分别增长5.5 %和6.8%,比1996年分别降低5.8个和18.6个百分点。1998年个体投资增长6.1 %,集体投资出现3.5%的负增长,今年以来,社会投资包括个体和集体投资, 仍然没有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
  (3)存货投资增长继续下降。受市场销售平淡影响,社会存货投资1997 年就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1998年存货投资减少更加显着,存货增加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降到历史的最低点,只有4.7%,比&八五&时期平均水平低10 多个百分点。从工业企业来看,产成品资金占用1998年年末增长5.5%,比上年降低6.2%,今年5月末增长4.6%,比上年同期回落7.8%。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四)国外净需求出现不足
  (1)出口需求乏力。一季度负增长7.9%,5月份外贸出口虽然增长4.2%,但未改变下降的趋势,上半年负增长4.6%。一般贸易下降更多,上半年负增长11.4%。但7月份已出现回升的势头。
  (2)进口增长逐步加快。去初进口恢复增长,3月份开始加快,上半年增长16.6 %。一般贸易进口出现超高增长,上半年增长82.0%。与1998年全年出现1.5 %的负增长相比,进口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出口与进口相抵,国外净需求大幅度下降。如不考虑服务贸易, 仅从外贸顺差来看,反映国外对国内产品的净需求明显减少。上半年累计顺差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50亿美元,下降65%左右。这不仅是因为出口下降, 而且还因为进口的增加,相应减少了国内需求。
  以上三项需求出现的萎缩,是导致经济增速趋缓、价格总水平不断下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基本原因。今年以来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也使今年上半年供求总量平衡关系出现以下特点:
  (1)固定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口需求的乏力。初步测算, 上半年全社会总需求为37421亿元,最终消费需求24170亿元,占总需求的64.6%,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总投资需求为12550亿元,占33.5%,比上年同期提高2 .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本投资需求为12170亿元,占32.5%,比上年同期提高3. 1个百分点;国外净需求为700亿元,占1.9%,比上年同期减少3.3个百分点。
  (2)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加剧了国内供求平衡的矛盾。 在社会需求中,居民消费增加910亿元,加上政府消费,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 固定资本投资增加1500亿元,扣除库存下降,总投资增加1350亿元;出口减少35亿美元,加上进口增加106亿美元,净出口需求约减少1160亿元人民币。其中, 进口增加约满足了国内需求增加量的34%左右,也就是说,约有30%多的需求增量用于购买国外产品;出口需求的减少约占国内产品供给增量的19.2%,也就是说,约有20%的国内产品增加额成为出口转内销。综合来说,扣除对进口产品所增加的需求,国内增加的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为1675亿元,相当于上年GDP的4.8%,但出口转内销的为290亿元,相当于上年GDP的0.8%。结果是,国内增加的对国内产品的实际需求为1385亿元,占上年GDP的3.9%,这大体上就是当期实际的生产增加量。
  (3)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无明显提高,是经济增长乏力的基本原因。 据初步分析,我们发现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强,约拉动 6.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4.6个百分点;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略有减少,为5.1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对国内经济形成了较大的负拉动, 约为负4.3个百分点。所以,尽管增加投资的力度不小,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到 93 %,但未能改变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综合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长7.6%, 主要是靠投资需求增加带动的。
  三、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1%, 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1996年回落6.3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3.4 %,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比1996年回落18.7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6.4%和3.1%,虽比上年增幅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低水平。收入增长的放慢必然导致消费需求增长放慢。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增长落后于收入的增长。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3.5%,比收入增长慢1.6%个百分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上年的0.81 下降为0.7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7%, 比收入增幅低5.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消费增长落后于收入增长仍未能改变。1-3月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6.2%,低于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性支出零增长,比收入增长低3.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储蓄大幅度增长,到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累计增加58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00多亿元。这种情况的出现,除可能存在部分其他投资资金回流外,主要是消费倾向下降的结果。
  消费倾向的下降,从短期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各种预期因素的影响:收入增长预期不佳、支出预期增加、价格预期下降。从长期看,或者从更深层的客观原因看,消费倾向下降,在更大程度上是受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高收入者收入增长加快,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放慢。据统计 调查,1997年,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仅为2430元,消费倾向为0.96;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10251元,消费倾向为0.71。 消费倾向随着收入水平的递增而依次降低(详见表1)。 这种情况决定了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越来越向少数高收入户集中,总收入中消费倾向较低的那部分收入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大,必然导致整体消费倾向下降,形成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增长慢于收入的增长,从而进一步慢于生产的增长,出现供给过剩。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原因
  供给方面结构调整缓慢也是造成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供给能够创造一定的需求,就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弥补原有需求的不足,从而改善供求平衡的状况。但这种供需平衡的实现,是以供给结构的有效调整为前提的,即在供给总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新的需求从而使供求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结构调整滞后,不仅不能适时创造新的需求,而且对于已有的需求也难以满足,这也是造成需求总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无法实现进口替代,在需求增加的时候,进口大量增加,扩大的需求带动了国外需求,重复建设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大量无效供给的存在也使需求不足更加严重;由于体制性障碍,非义务教育等潜在的需求,没能及时转化为现实需求;出口结构调整缓慢,竞争力欠强,使出口需求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综合上所述分析:造成国内需求不足的核心因素可以归结为:由于收入分配调整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倾向下降,在融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报低且无保障的情况下,大量居民剩余资金流向银行;银行系统在改革和风险的双重压力下惜贷倾向明显,从而导致大量资金滞留在银行,造成资金运转受阻,使经济循环出现& 失血&现象,从而造成市场销售困难、企业低价倾销,亏损增加,停产下岗,职工收入增长放慢,预期不佳,进一步缩减消费支出,经济增速趋缓,形成不良循环。解开这个不良循环的治标方式是:(1) 财政发行债券将银行过剩资金引入到经济体系中;(2)银行增加放款力度,主动将资金注入经济中。去年下半年, 主要是采取了第一种方式,增发了1000亿国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年以来,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前提下,更加注重了第二种方式的运用。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发展消费信货,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增加对非国有企业和小企业的贷款。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1-5 月全部金融机构存贷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320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600多亿元,银行系统资金沉淀状况更加严重。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要加大现有治标的政策力度外,还必须寻找其他治本的方式。
   (三)造成投资需求不旺的原因
   (1)投资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 特别是国家预算投资比重已大幅度下降。国有单位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由&七五&时期的64.8%(%),&八五&时期的59%(1991年的66.4%)下降到 1997年的52.5%,1998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也仅提高到55%。目前投资规模已达到 28000多亿元,国有单位投资增加150多亿元,才能使全社会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按资金来源分,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28.1%下降到1997年 2.8 %,比1991年的8.7%也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国家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 只能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0.028个百分点,或者说,国家投资要增长50%, 才能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2)企业发展后劲欠足。目前全社会投资, 不管是国有单位投资还是非国有单位投资,从资金来源看,50%以上是由自筹资金解决的。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效益下降,税费负担加重,税后收入出现负增长,投资能力大大下降。据初步分析,在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中,企业所得比重已从1992年的11%左右下降到1998年的8.5%左右,虽然1994年曾一度上升到13%左右,但此后一路下滑, 企业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企业税后可支配收入1996年就开始出现减少,减少的幅度在年迅速扩大,1998年企业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减少10%以上。企业的这种收入状况,制约了自筹投资的增长。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合计增长20.8%,但自筹资金仅增长11.5%。其中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仅增长3.5%,如扣除发行股票增长39.9%的因素,增幅更低。今年一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3%,现价仅增长6%,但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6.1%,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
   (3)收益预期不佳,投资行为趋于谨慎。目前, 全国有半数以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60%,基础产业的瓶颈也已缓解,并出现了过剩的迹象。在这种生产过剩情况下,各类投资主体投资欲望减弱,这是近两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股市募 集的大量资金,也由于存在市场风险而不敢轻易进行实业投资。今年1-5月,企业存款增长 84 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近700亿元(去年同期为减少600多亿元),而且主要是定期存款增加,这都反映出企业投资普遍谨慎。
   (4)风险防范强化,资金融通欠畅。1993年以来, 国内贷款的增长慢于社会投资的增长,也是造成投资需求增长放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两年,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银行风险约束增强,对投资项目的信贷投入更加谨慎;银行贷款权力上收,银行实行贷款责任制,不少地区基本停止信用贷款。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求更加严格,绝大部分贷款都要有抵押或担保,使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企业有好的项目,但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也难以实现投资计划。何况,现在一些企业在高负债运作,财务指标趋于恶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沉重,银行更不愿意增加贷款投放,加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在经营机制不健全,在防范风险强化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建立贷款投放的激励机制,缺少增加贷款的积极性。这也是融资欠畅、投资不旺的重要原因。
  (四)国外净需求出现不旺的原因
  外部市场难以消化中国过剩产品。根据近年消费品市场主要商品供求分析报告,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供过于求的有446种,占74.3%,而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比重高达84%,国内企业开工率经常维持在60%的低水平。内需消化不良,必然要寻找出口渠道,而外部市场容量也是有限的。首先,贸易规模扩大会导致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随着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从1995年的109%下降到2004年的90.8%,而年下降更快,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2004年贸易条件恶化的大约5%又转化为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购买力的下降。这种&以经常项目顺差转化为外汇储备资产+大规模外资内流&的组合实际上等于中国用境外低收益资产替换国内高收益资产的利益倒贴行为,即&贫困化增长&,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下很难长久持续。出口过分扩张引起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声誉受损。中国资本与外汇的&双顺差&加剧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争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已经发起针对 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与特保措施调查700多起,影响到中国70%多的出口企业200多亿美元的出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四、改善总量平衡状况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目前来看,增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对于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宏观政策上要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一)调整分配,改变流向
   (1)调节过高收入和不合理收入。通过税收调节, 减少高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及其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相对减少储蓄资金来源。开征利息税、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
   (2)适当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培育一个相对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稳定消费增长,增加公务员工资。
   (3)大幅度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适当提高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 适时取消对所有居民的价格补贴,转向对低收入人口和家庭特别困难人口的补贴;适当提高城市失业人口生活救济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城镇最低生活费标准。
  (4)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增加以工代赈规模,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活困难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上述措施,不少已在实施之中了。
  (二)稳定预期,消除顾虑
   (1)全面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对低收入人口社会救济法律法规制度,增强消费者信心。(2)适当增加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津贴,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稳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稳定居民未来预期。(4)发行社会保障特别国债,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比重, 加大国家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
  (三)改革金融,融通资金
  (1)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尽快建立为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2)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3)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体系。 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消费信贷手续。(4)加快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 进一步扩大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和范围,逐步向在央行再贷款利率约束下由市场供求调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过渡。 (5)进一步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以增加商业银行贷款的主动性。
  (四)取消不必要的限制,鼓励消费
  (1)进一步放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类大学可试行&宽进严出&。(2)取消原有对用电、购买汽车的消费限制政策,简化购买汽车住房程序, 降低手续费收取标准。(3)改变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降低汽车进口关税,逐步降低汽车销售价格。 (4)取消如空调机增容费、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双向收费, 取消一些附加在汽车上的不合理费用,减少汽车使用费用。(5)取消对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中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房价。
  (五)放松管制,鼓励投资
  (1)鼓励社会各界、私人和外资以各种形式有领导地投资办学, 允许投资者分期收回投资,民办学校建校用地按公益事业用地办理。(2)拓展平等竞争的机会,推进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实行国家标准、政策扶持、民间经营。(3)进一步开放产业限制,对目前仍未放开的产业领域要进行清理, 鼓励外国投资,如建立零售、外贸、旅游和金融服务的合资企业。(4)简化企业成立的手续和环节,取消中小企业注册的资本金制度, 放宽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简化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提供便利的税务登记制度,简化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审批。(5)个人和企业投资可以免征或减征个人和企业所得税, 形成鼓励社会投资的机制。(6)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支柱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提供政策性资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六)减轻税费,休养生息
  (1)实行加速折旧制度,促进企业更新设备,增加技术改造投资。 现有企业的二次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选择性投资抵免。(2)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取消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 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3)对软件产业实行更为合理的税收政策,将增值税改为征收&营业税&, 或者先采用&先征后退&的办法,保护软件制造企业的利益,并试行消费型增值税。 (4)尽快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加快农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立法。(5)实施选择性的结构减税政策,对于能够启动企业和民间投资, 以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减免税负,取消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6) 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预算,减轻农民负担,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减轻农民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额支出,取消或严格控制对进入小城镇落户的人员,收取城镇增容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
  参 考 文 献
  [1] 周雪飞,《谨防我国金融体系出现&融资功能衰竭&风险》,《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02年第8期
  [2] 王曦,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3] 贾康等,《怎样看待税收的增长和减税的主张》,《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02,第17期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0、引言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实体,其发展的程度与速度直接决定着我国的..
一、引言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如果经济决策者的目标..
1、概论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速平稳、物价指数增长可控..
一、对2013年我省经济增长的判断 2013年,受煤炭价格下跌的影响,我省经济和财..
一、我国关于商品房的基本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中国政府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出..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的划分,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宏观经济学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膨胀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