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结算方式方式论文

  一、金融体系的阶段性演变与影子银行的发展
  (一)金融体系的阶段性演变
  金融体系的演进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主导阶段。这一阶段“债权凭证远远超过股权凭证而居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了突出地位”(戈德史密斯,1994)。第二阶段:市场主导阶段。相对于第一阶段,各类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如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开始得到发展,并与商业银行竞争资金来源,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新储蓄的存在形式也从传统的银行存款转变为股票、债券、基金凭证以及保险凭证,而企业的资金来源开始转向资本市场。第三阶段:证券化阶段。指储蓄的集中、分配与企业的监控职能主要以流通证券为载体,由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来实现的阶段。各经济主体储蓄的存在形式主要体现为各种可流通的证券,而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也依赖于各种证券的发行来为其投资集聚资金。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
  传统银行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借贷双方长短期限之间进行转换,为家庭和企业的现金流提供便利。但近十年来,到期日转换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体系,而更多的是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来完成。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又称为平行银行体系(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是平行于传统银行建立的一种融资制度安排。这种融资体系并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结构,却行使着传统银行的功能,即如影子一样的银行。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密切相关。近20多年来,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银行业表外业务的调整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依附于银行业信用资产发展衍生业务,在银行体系之外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或虚拟银行系统。影子银行形成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银行需要通过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交易转移表内资产风险、获得再融资并减少监管资本要求;非银行机构利用银行信用资产开发投资产品,获得更多高利润来源等方面。据统计,2007年年初,美国最大的5家银行持股公司的总资产只有6万亿美元,而整个影子银行体系的总资产则超过10万亿美元。
  在传统的银行模式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并持有贷款,银行所关注的重点是信用风险管理以及如何将异质性资产转化为同质性债务等。影子银行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银行模式的一种颠覆,传统的以“零售并持有”为主的银行模式变为以“创造产品并批发”为主的新的银行模式,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不依赖于储户存款,其运作模式是在短期货币市场发行各种证券化产品、商业票据以及通过拆借回购向投资者借入期限短、流动性高的资金,然后在长期欠流动性市场购人资产(通常为按揭房贷支持证券,以及政府企业债券等)。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资产负债表,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信贷资金或者说扩张信用。这种交易方式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个人与企业所面临的借款与储蓄的机会,也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基础,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金融体系。
  二、新的流动性创造形式
  (一)传统的信用创造理论
  1.金融中介角色的扮演过程:创造流动性。金融中介机构是指经济中在最终借款人(债务人)与最终贷款人(债权人)之间充当中间人的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从最终贷款人处借入资金或是以发行自身负债进行交换的方式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借人资金,然后再贷给别人,接受这些人的负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Gurley(格利)和Shaw(肖)提出“信用替换论”,他们认为,金融中介(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是对金融契约和证券进行转化的机构。金融中介发行的金融债权对普通储户来说远远比直接由企业发行的债权更有吸引力。在充当资产转换的媒介过程中,金融中介购买由企业发行的金融形式的权利--股票、债券和其他债权等所谓的一级证券,又称初级证券,并以存单、保险单等形式向居民投资者和其他部门出售金融形式的所有权,为购买这些企业证券筹集资金。金融中介通过负债形式所创造的这些债权凭证被视为二级证券或间接证券,这些间接证券有的具有货币性,有的不具有货币性(见图1)。可见,金融中介的功能体现于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资产变换”,即初级证券与间接证券的变换,期限和风险转换使得借贷双方在金融资产类型上得到匹配,满足资金余缺双方资金要求,金融中介扮演中间人角色的过程,就是创造流动性的过程。
图1:金融中介融资示意图
  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在传统货币供给分析中,几乎不涉及非银行金融中介。传统理论认为,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同时接受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的金融机构,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的现代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通过在客户的银行账户上直接创造相应活期存款的方法来发放贷款,在不减少储备的情况下,增加放款的同时增加了存款。在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情况下,新增加银行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实现其信用创造的功能。
  传统货币理论认为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所创造的负债本身是“可用作支付”的,这是银行中介机构所独有的。银行的负债(现金和活期存款)最具流动性,并且被普遍接受。相比而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债既不是一种直接的交换手段,也不是交换手段的完全替代品。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实质,从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和支票货币等)。商业银行以非现金形式增加了社会货币供应量,或者说以存款货币的形式来弥补了流通中现金不足,商业银行创造性地扩大了存款规模,从而也扩大了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贷款规模,扩大了社会信用总量。
  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不接受活期存款,因此无法以贷入客户活期存款账户的方式来增加放款,必须减少资金储备才能增加贷款,并且无法增加其存款。商业银行是可贷资金的创造者,而其他金融机构则只是可贷资金的经纪人。如果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中央银行或货币市场的借款,来履行信用创造的功能,它就必须增加其储备资产作为借款的保证,这样会增加融资的成本,降低融资的规模,难以达到信用创造的目的。
  (二)广义流动性创造
  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下,具有较强市场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被纳入到广义流动性的范畴,在总量上,广义流动性包括了各种信用形式在内的社会信用总量。从传统的信用创造理论看,流动性的创造机制实质上是资产期限的转换机制。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迅猛发展,其所创造的大量金融衍生品成为货币的替代工具。这些金融衍生品在过去几年导致整个社会信用或者说可贷资金总量的大规模扩张,并成为一种新的流动性创造形式。
  1.理论发展。Gurley和Shaw (1960)从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同性出发,分析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从最终借款人那里买进初级证券,并为最终贷款人持有资产而发行间接证券,无论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通过购买初级证券并创造自身债权的金融机构。
  Gurley和Shaw把金融中介机构分为两类,即货币系统与非货币系统的中介机构。货币系统和非货币中介机构都创造金融资产,货币系统中介机构购买初级证券创造货币,其他中介机构购买货币时,则创造各种形式非货币的间接证券。它们在这方面的区别并不在于哪个创造了和哪个没创造,而在于各自创造了独特形式的债务。重要的是这两类金融中介机构都创造金融债权,它们都可以根据持有的某类资产而创造出成倍的特定债权,这增加了整个社会可贷资金的供应,即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并产生大于事先储蓄的超额事先投资。因此,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充当信用中介过程中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它们都创造某种形式的债权,都发挥信用创造的作用。
  Gurley和Shaw还认为,货币系统和非货币系统中介机构的竞争取决于它们所创造的金融资产间的替代程度。在多样化的资产余额中,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作为货币的替代品越是充分,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货币供给就越少。
  Tobin( 1963)认为,商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货币的能力只是一种表象,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贷款时可以只在客户的存款账户上增加相当于贷款的款项,而不必付出真实的支付工具,从而使银行的资产负债同时增加,其他金融机构却不能这样。但从动态过程看,客户总要使用这笔贷款,一旦使用,银行就必须支付真实的支付工具。除非银行找到新的存款来源,否则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就不能保持原有的水平。同样,其他金融机构只要能够找到新的存款客户,也能不断地向需求者提供资金。因此,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同其他中介机构的贷款总额一样,受制于同样的经济过程。
  Tobin强调,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内部竞争的加剧,资产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发展和资产可替代性的增加,货币与其他间接金融资产具有同一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能力方面只有程度差别,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2.影子银行体系与广义流动性的创造。影子银行虽然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但仍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它们为资金稀缺者和市场资金盈余者之间搭建桥梁,成为资金稀缺者融资的中间媒介。银行的信用创造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并无本质区别。商业银行是以负债的形式从资金的盈余单位取得资金,然后以资产的形式提供给资金的需求单位。而影子银行通过创造各种证券化产品从资本市场融资,形成其负债,其资产业务主要是运用融来的资金购买按揭抵押贷款协议,以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通过大规模地扩张其资产负债表来创造出更多的流动性。不管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创造的实质都是信用工具的创造,不同的在于银行创造的是银行券或支票等货币类信用工具,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工具通常包括基金份额、保险单、股份以及其他证券形式的流动性资产。通过发行各种非货币债权,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到资产的到期转换活动中,并且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Strahan (2008)认为,金融中介部门涉及的流动性已经不局限于资金流动性,非银行类金融中介机构的二级市场操作也在大量地提供市场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它是将不流动的金融资产转化成流动的资本市场证券,可以通过资金重新配置,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证券化的发展使影子银行体系在信贷供给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次级抵押贷款利益链条(见图2)可见,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到次级贷款证券化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te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的持有机构中,影子银行体系占据了近90%的份额。由于次级贷款本身缺乏可靠的还款来源,为迅速回笼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次级贷款机构把次级贷款组成“资产池”,通过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技术,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简称MBS)。然后,对证券化的金融产品根据未来偿付优先权的顺序不同进行分档,依次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贷款机构的经营模式也由“发行--持有”(Originate to hold)转为“发行--出售”(Originate to distribute),贷款机构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回收资金,用于发放新的贷款。对于房地产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流动性,设立特别目的公司或投资银行购买中间级MBS等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再以该资产池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发行CDO,然后,在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的推动下,推出能够对冲低质量档次CDO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以及二者的结构化产品--合成CDO(如CDO平方、CDO立方等)。这些结构化的组合产品形成了所谓的“次贷价值链”。
  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贷款证券化,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增加.可以突破资产负债表、监管性的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发放更多的贷款,银行的贷款规模出现自我膨胀,从而信用创造功能进一步增强,创造出更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参与到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地“资产证券化--再证券化”( Resecuritization),硫动性较差的银行贷款可以转变为任何期限、任何货币、任何利率的资产支持证券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信用资金链条。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采用杠杆交易,并且不像商业银行那样受到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因此其潜在的信用扩张倍数达到几十倍,使得社会总体流动性迅速增加,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图2:次级抵押贷款利益链条
  综上所述,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实现流动性的扩张,而投资者的信心和金融创新是影响流动性创造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高,也就是说,只要金融市场处于繁荣阶段,资产价格处于上升周期,投资者仍有能力和意愿提供资金支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在金融市场流通,市场中也就不会出现流动性枯竭。这种流动性不断增加是在金融市场的内部实现的,而不是传统的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来实现,因此,这种流动性的创造方式是一种“内生流动性的扩张”。
  3.影子银行体系下流动性的逆转与挤兑。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各种证券化产品来募集资金,影子银行大规模地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因而必须寻找新的买家,也就是说,新的资产必须创造出来以填充不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当市场上所有的优质借款人都拥有了抵押贷款,而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仍需扩大,贷款机构不得不降低贷款标准,贷款给次级借款人,因此,在这时已经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当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时,次贷价值链将不断延伸,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证券化金融产品就始终有买家,整个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杠杆率也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信用扩张;当房地产价格突然逆转,价值链断裂,证券化金融产品一下子没有了买家,价格大幅下降,进而导致社会信用萎缩。
表1:2005年花旗银行和雷曼兄弟资产负债表构成比较
  资料来源:马红霞等.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剖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3):49.
  从表面上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都存在借短贷长、期限不匹配等问题,但一个关键性的不同在于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存款,相对比较稳定,并且对于商业银行,在其吸收存款的时候,需要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当其出现流动性困难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提供流动性支持。然而,对于影子银行,其负债方主要是在短期货币市场发行各种证券化产品、商业票据以及通过拆借回购,而资产方主要是在长期欠流动性市场购入资产。从表1可见,雷曼兄弟(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资产方过分集中于金融工具和其他资产头寸以及抵押贷款协议,该两项业务占总资产比率达到88%。而负债方,主要依靠短期商业票据或回购协议融资,需要对其债务不断进行展期,如果债务不能展期(如商业票据市场冻结),那么影子银行则无法用资产来融资了,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另外,影子银行无需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在大多数国家,监管当局也未将影子银行纳入审慎监管的范畴,其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全靠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短期融资工具来进行转移。当危机爆发时,投资者信心丧失和证券化产品崩溃,导致信用链条断裂,使得影子银行无法继续通过短期融资来维持,借短放长的模式无法持续,从而引发对影子银行的挤兑效应。金融机构会大量出售金融资产,通过去杠杆化(Deleverage)来尽量减少损失。去杠杆化过程本身就会加剧资产价格的下跌,财富的缩水,进一步加剧信贷紧缩,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发生逆转,出现社会总体流动性紧缩局面,这很快会导致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崩溃。
  三、政策建议
  面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流动性创造形式的改变,一国政策当局应该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监管、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一)顺应金融结构的变化,对总体流动性进行全面监测
  经济中的流动性逐渐超越银行体系货币量的范围,演变成为一种“总体流动性”。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还包括各种金融资产的存量,并且有时更取决于金融资产流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必须关注广义流动性的变化,也即可交易的信用总量变化,增加对流动性水平的控制范围和力度。由上文分析可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可以反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变化情况,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可以通过监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以及杠杆率的变化来把握社会总体流动性的变化。
  (二)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
  中央银行需要关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将该市场的资产价格及其稳定性纳入到政策目标体系内,从而形成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资产价格泡沫的暴跌会严重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从而影响货币稳定目标的实现。中央银行应该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这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在货币政策中前瞻性地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建立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相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
  针对金融周期的扩张和收缩阶段,货币政策应该采取更均衡的政策反应,政策的干预应该是对称的。一方面,在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削弱了金融系统的清偿力时,应该放松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稳定投资者信心,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在资产价格明显不可持续地被抬高时(甚至是逐渐而不是立即伴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时),信贷增长过快,中央银行应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的信用控制。
  (三)把影子银行体系纳入金融监管
  由于影子银行没有像商业银行一样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各国监管当局应该考虑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加强对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场外市场交易的监管,对影子银行设置最低保证金要求,建立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四)建立宏观金融审慎框架
  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使得金融市场的同质性增加,并且由于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制度安排,容易引起市场大起大落,市场系统性风险增大。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如资本充足率要求)缺乏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周期功能,不能有效解决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关注金融系统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更多地监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薄弱环节,改善监管机构的宏观压力测试和风险预警能力。
  监管部门应该建立逆周期机制,比如采取逆周期资本要求,在经济高涨期,银行要持有比最低监管资本更多的资本,在经济萧条期,如果有必要,可以降低监管资本要求;严格限制影子银行体系的杠杆比率,防止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承担风险;实施动态计提准备金制度;改善会计准则等,防止金融失衡的扩大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
作  者:&&&&出  处:单  位:&&&&经济类别: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 ()& ()& ()& ()& ()& ()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经济学论文】
【会计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
【毕业论文】
您的位置 >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浅析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提升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落墨寒香 时间:
浅析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提升
摘要&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当前,企业的货币资金普遍存在管理漏洞,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等突出问题。本文首先对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作简要的说明;其次分析货币资金管理的现状,即不同的资金管理可能存在的漏洞及风险;最后在当前货币资金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管理建议或解决方法,使管理精细化、制度化。
关键词& 货币资金& 管理& 网上银行& 现金管理& 银行资金管理 &
一、货币资金的管理内容及意义
(一)货币资金的管理内容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是单位内部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大的资产。目前货币资金往来方式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或定期存款、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等。
1.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库存现金管理容易存在会计分工、做账、现金保管及票证单据管理违规以及挪用等情况的操作风险。
2.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银行存款的管理关系到企业日常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及时地反映货币资金的周转状况,保证企业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业务特点,采用适当便利的结算方法,制订相适应的手续和规定,是银行存款管理的重要工作。
3.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该部分资金管理缺乏内外部监管,也存在会计入账不合理及各种操作隐患。
(二)货币资金的管理意义
货币资金的管理意义主要表现在:1.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加强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防止贪污、盗窃和侵吞货币资金,杜绝因挪用、滥用货币资金而造成的货币资金的短缺和损失;2.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3.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足够货币资金的前提下,合理调度资金,利用对货币资金的预测数据作好资金收付计划,加速资金的周转,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4.货币资金的合法性。使用要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完善,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减少货币流通,维护经济秩序。
二、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现状
本单位已根据《会计法》、《内部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及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制定了《沙曲矿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沙曲矿差旅费开支的规定及实施办法》、《沙曲矿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岗位责任制》等文件,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已初步形成相对合理可行的操作程序,但管理提升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做强做大的根本所在。
(一)库存现金
1.库存现金的提取
&&& 企业由于业务需要向银行提取大额现金时,在往来途中及提取过程中均可能发生资金安全问题,比如途中保管不当,柜台不清点现金及出纳人员自身原因等给企业造成损失。
&&& 2.库存现金的保管
企业的库存现金一般都有专人保管,库存现金保管的责任人是现金出纳人员。而目前企业对库存现金的管理参差不齐,并未真正做到安全有效。
& 3.库存现金的支用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开户单位之间的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我单位限定提取20000元作为企业的备用金,而在日常结算中,交易频繁,库存现金限额的设置虽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现金管理的安全性及合规性,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会计操作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现金的使用效率。
4.现金账务处理
在账务处理中出纳人员有意将现金收入或者支出合计数加错,从而少列多列总额;会计人员审查原始凭证中附件数不认真,或更改凭证金额、日期;因没有及时审核和核对凭证日期,可能造成循环入账,挪用现金等。
&& (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在货币资金中占有最大比重,货币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银行存款的合理管理。企业的银行存款主要包括:
&1.企业活期存款
这部分存款,无固定期限,企业可以很灵活的按法定用途随时进行划拨。特点是:通存通兑、资金流动性强,但该部分存款利息较低。
2.企业定期存款
该部分存款约定期限,属于企业临时不会占用的资金,该存款流动性差,但利息较高,可为企业冲抵较多财务费用。
& 3.保证金存款
该部分存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等。
该存款又分为保证金定期存款和保证金活期存款,该部分存款流动性较差,期限受限于所对应的银行业务。该部分存款在计算企业资产负债率时可用来调和报表,降低资产负债率。
&&& 4.银行存款管理容易存在的漏洞:
&&& (1)套取利息。出纳人员对收进款项不及时存入银行,而是存入私人账户,待月底时再存入单位账号,期间多出的利息收入据为己有等。
&&& (2)私自背书转让,出借转账支票。会计人员将转账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及银行本票转让给与个人利害相连的单位, 从中捞取私利,或者将其借给他人用于私人营利性业务核算。
(3)未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造成舞弊的可能性,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后,也未查清是未达账造成的,还是因为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出错造成。
(三)其他货币资金
&&& 其他货币资金主要体现在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在途资金等。 其中以保证金存款所占比重较大,该部分存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等。该存款又分为保证金定期存款和保证金活期存款,该部分存款流动性较差,期限受制于所对应的银行业务。
&(四)现行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方式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疏漏,存在操作风险;
2.管理方式落后,以老眼光看新世界,监督管理机制跟不上业务的前进步伐。
3.财务运作理念陈旧,很多企业的财务思想陈旧不前,停留在简单的存款、转账业务之上,资金收益率低。
4.公司未做到统筹运作,存在资金运营不合理,调配困难,以及公司下属企业业务和资金往来的重复做账等,浪费公司财务资源。
三、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提升
(一)提升人员素质,降低操作风险
1.领导层决策能力的提升
对企业而言,领导层起着“杰出人物”的作用,需要对基层管理状况进行准确把握,集成计划管理、组织管理等于一体,所以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质和较高水平的决策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具体到资金往来的管理,领导层除了根据法律法规管理货币资金外,还应对各岗位人员的素质作出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思想品行、道德修养、业务技能、知识水平等。慎用有污点的会计人员。
&2.中层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升
中层管理人员起着联系上下的纽带作用,能够有效地把领导层的决策意图准确贯彻下去,形成管理的原动力。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义务学习更多的专业会计知识,和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把控财务经办人员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管理的合法合规性。
&3.基层员工的执行力提升
&作为执行者的基层财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公正的会计从业人员角色办理每一笔会计业务。另外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新系统新软件的运用,做好与银行的衔接,安全熟练使用电子银行平台。
(二)提升库存现金的管理,增强安全性
(1)现金的提取及保管
出纳人员去银行提取成捆成沓的大额现金,一般不进行柜台清点,但是出于职业的谨慎性,应该进行当面清点,如果柜台清点不方便,可以随同银行人员在贵宾室进行清点,以避免银行操作造成的风险由企业承担。送取现金要有安全措施,对向银行送存现金或提取现金时,一般应有两人以上,数额较大,途中最好用专箱装放,专车运送,必要时进行武装押运。
库存现金存放要有安全措施,重点是出纳办公室和保险柜等,出纳办公室选择坚固实用的房间‚能防潮、防火、防盗、通风,墙壁、房顶要牢固,门、窗要有铁栏杆或金属板(网),根据需要可安装自动报警、监控等装置。出纳人员要配备专用保险柜,保险柜钥匙由出纳人员专人保管,不得交由其他人员代管;保险柜密码应由出纳人员开启,并做好开启记录,严格保密;出纳员工作变动时,应及时更换密码。保险柜的钥匙或密码丢失或发生故障,要立即报请领导处理,不得随意找人修理或配钥匙。必须更换保险柜时,要办理以旧换新的批准手续,注明更换情况备查。
(2)定期不定期的现金盘存
在现阶段,单位的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现金出纳人员自行完成的,这项制度需要改进,至少应增加其他第三者参与盘点或监盘的内容,保证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不出纰漏。定期不定期对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检查是否相等,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等, 对银行存款、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 现金总账进行对照是否相等。
(3)出纳岗位轮换制
除了现金出纳,其他人未经授权一律不得经管现金。出纳确实因故需要暂时离开岗位时,必须由会计主管指派他人办理交接手续后接任。单位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换出纳人员的工作,实行财会人员内部轮换制。
(三)提升银行存款管理方式,提高资金收益率
作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永远是首要的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银行存款管理方式的简单变化,就可以提高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 1.加强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1)“活转定”
统筹整个企业的运作资金,把较长时间不用的银行存款一部分转为定期。目前,定期三个月以上的存款利息是活期利息的5倍以上。
(2)单位通知存款
通过上一步骤统筹,排出一部分较长时间不占用的资金,再将企业活期存款的一部分做成“单位通知存款”。
单位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单位通知存款不论实际存期多长,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划分为1天通知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1天通知存款必须提前1天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金额,7天通知存款必须提前7天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金额。单位通知存款起存金额为50万,最低支取金额10万,需一次存入,一次或分次支取。通知存款的利率高于活期存款,但低于定期存款,其取款的灵活性高于定期存款。能为存款单位带来较多的利息收入,目前单位7天通知存款的利息接近于活期利息的3倍。
(3)协定存款
协定存款是对企业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双方商定企业保留一定金额的存款以应付日常结算,此部分按普通活期利率计付利息,超过定额金额的那部分存款按协定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协定存款功能等同活期存款,但收益要高出活期存款近2倍。
&(四)提升货币资金运用工具,降低交易成本
&1.网上银行的运用
(1)网银的便捷性
网上银行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诞生,使原来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通过互联网便可直接进入银行,随意进行账务查询、转账等业务,网上银行服务系统的开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网银降低成本
首先,降低跑银行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其次,对账及转账交易方便快捷,节约人力资源,降低财务费用;再次,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方式,降低结算费用。购买支票的价格全国统一价为:货币资金支票20元一本,转账支票30元一本。平均每张转账支票使用的成本为1元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于同城的转账则只收取1元/笔的交易费,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于本行网上银行在本地或全国范围内不收手续费或收取较低的手续费。
(3)网银使用的安全性
出纳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登录网上银行时,应留意核对所登录的网址与协议书中的法定网址是否相符;妥善选择和保管密码,选用字母、数字混合的方式,以提高密码破解难度;堵住软件漏洞。为防止他人利用软件漏洞进入计算机窃取资料,客户应及时更新相关软件,下载补丁程序。
公司可以利用网上银行灵活、安全的资金管理,享受便捷的全面服务。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的收款服务及时将公司分支机构的资金划转到总部,便于资金的集中使用;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的付款服务解决资金的下划和对外支付,包括发放职工工资等。从实际效果来看,网上银行的使用极大提高了资金管理方案的实用性,节约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创造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 (五)借助银行资金管理业务,获取最大效益
银行资金管理,是指银行凭借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手段和丰富的经验,将收款付款、账户管理、投资、融资、信息服务等产品进行有机组合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现金管理方案,提供综合性服务协助客户对现金流入、流出及存量进行统筹规划,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银行现金管理常用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三种:
1.现金集中。现金集中就是将公司内部各下属机构的账户余额通过某种转账机制,全部归集到企业集团总部的单一总账户上,并由其对资金集中进行处理。
2.资金池。资金池是指公司将下属企业多个账户的余额进行名义抵消,以计算整个公司的净余额利息。与现金金集中不同的是,现金合并没有实质性的资金转移。
3.净额结算。净额结算是指公司内部通过消除或合并各单位资金流以减少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跨境支付或外汇交易的制度,简单说来,就是将由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货物交换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进行对冲,并以其净额进行结算。银行针对企业现金运动的特点,利用银行网点、系统平台、结算产品、网络通信和人才的优势,为企业设计出一套高效现金管理的实际方案,提高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益和效率。企业借助银行资金管理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盈余资金的效用,降低公司资金成本,提高流动性资金的盈利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企业与银行合作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账务信息支持。银行资金管理,可以为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方面的所有信息,包括收入明细清单、付款企业账号、资金归集时间等情况。企业只有得到实时、准确、综合、全面的账户信息,才能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才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和最高效率地使用资金,尽量做到早收晚付。同时,通过资金的集中,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大为提高,杜绝资金大量沉淀,同时贷款大量存在的现象,降低了企业利息支出。
&(六)提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强调合法性
&1.资金往来程序的管理提升
(1)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
企业在每天若干笔资金的支付中,如何判定支出是否合规合法,坚持“四审四看”。即:一是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理有据;二是审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是审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是审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把好货币资金流入关
清楚资金拨付源头、转入方式及资金额度。对已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3)把好与客户的对账关
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对账难度比较大。一是因为社会信用危机的普遍存在,使得逃债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客户分布天南地北,相隔遥远,比较复杂,客观上也增加了对账的实际困难。因此,加强与异地和同城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核对,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及时足额回收。
(4)把好资金预算控制关
编制资金预算控制,旨在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会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流转是否畅通,影响到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乃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应与处理、记录相分离,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完毕后,应认真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并对重大差异仔细分析原因,也可采取必要措施调查实际收支结果。
2.票据及印章的严加管理
单位要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票据的管理工作,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背书转让及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盗用,并且备查簿需作会计档案管理。同时,要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工作,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未经批准,严禁在票据上签章。
3.货币资金检查、督促制度的提升
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可有些惰性,制度约束比个人的自觉性更可靠、更有效,所以要制度明确,严管落实。建立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检查小组,明确检查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各种印章及票据的保管是否存在漏洞等。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加以纠正和完善。
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加强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是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提升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货币资金的预算、监督和检查,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紧密配合,高效管理方式和工具的使用等因素都是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方面。本文提出的一些货币资金管理的提升建议,希望可以对当前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的存款方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