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构成要素南昌旧城改造规划2016的城市设计原则有哪些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_百度知道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憨唬封舅莩矫凤蝎脯莽、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 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 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国目前和将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International
J&D Special
J&D ten year
Contact Us
城市规划 | 城市设计 | 城市水系规划 | 市政专项规划 | 区域与新城镇规划 | 城乡统筹规划 | 用地与社区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规划 | 详细规划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水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 景观设计 | 公园绿地与公共空间景观 |
滨水景观 | 河道景观 | 中式园林景观 | 城市综合体与商业街景观 | 住宅与别墅区景观 | 酒店与康体休闲地景观 | 办公,学校,科技园区景观
| 生态园景观 | 文化创意景观 | 旅游景观 | 建筑设计 | 办公建筑 | 住宅建筑 | 酒店建筑 | 办公建筑 | 商业建筑 |
文化与体育纪念性建筑 | 公共建筑 | 旅游策划 | 旅游度假区规划 | 旅游城镇规划 | 风景区与保护地规划 |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
|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 | 景区策划 | 景区运营 | 景区投资 | 景区托管 | 区域旅游开发总体策划 | 新旅游区开发总体策划
| 成熟旅游区提升总体策划 | 旅游休闲地产开发总体策划 | 休闲农庄 | 工程咨询 | 度假酒店 | 主题公园 | 城市休闲 | 休闲农业
| 文化旅游 | 温泉疗养 | 滨海度假 | 文化遗产 | 地质旅游 | 旅游综合体 | 湖泊旅游 | 古城古镇 | 创意建筑 | 艺术景观
| 工业旅游 | 文化园区 | 产业发展和目的地打造项目 | 城市旅游与休闲商业 | 森林旅游与养生地产 | 滨海旅游与度假地产 | City
planning and city design Urban Planning| | city water system planning
| municipal planning | zone and the new town planning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land and community planning |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 City greenway and slow traffic system planning | detailed planning
|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planning |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planning | Park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green
space and public space landscape | waterfront landscape | river landscape
| Chinese landscape | city complex and commercial street landscape |
residential and villa landscape | Hotel and leisure landscape | office,
scho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andscape | ecological park landscape
| cre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 tourism landscape |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building | residential building | hotel building | office
building | commercial building | culture and sports memorial building
| public buildings | tourism planning Tourism| tourism resort planning
| tourism town planning | scenic area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planning | rural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scenic area planning | | operations | scenic area
investment | managed |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 new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 mature tourist are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lanning
| leisur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overall strategy Draw | leisure farm
| engineering consulting | Resort Hotel | theme park | city leisure
| leisure agriculture | cultural tourism | spa | coastal resort | cultural
heritage | geological tourism | tourism complex | Lake Tourism | ancient
town | creative architectural | art landscape | industrial tourism |
Cultural Park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o build the project | City
tourism and leisure business | forest tourism and health estate | coastal
tourism and resort real estate
现代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布局及其作用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涉及到城市建设用地内部的各种公园绿地,也与城市外部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城市规划在进行公园绿地规划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1 内外结合、形成系统&
  要以自然的河流、山脉、带状绿地为纽带,对内联系各类城市绿化用地,对外与大面积森林、农田以及生态保护区密切结合,形成内外结合、相互分工的绿色有机整体。同时,城市绿化规划还要兼顾与其他规划内容的协调。例如,要解决好绿地与其他城市用地之间在土地利用上的矛盾,要配合城市干路的建设形成作为联结纽带的林荫道,等等。&
  1.2 均衡分布、服务市民&
  不同性质的公园绿地担负着各自的功能,在规划中必须注意设置各种规模、性质的公园绿地,形成规模较为完整、服务半径合理的公园绿地体系。实践中遵循的是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四个结合&规划原则。
  & 1.2.1 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
  城市所处自然环境不同,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应建立在对现状条件的充分调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城市附近的森林、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要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其进行保护,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
  1.2.2 远景目标与近期建设相结合&
  从实际经验来看,如果城市中没有按照规划有计划地保留足够的绿化用地及开敞空间,所付出的代价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要按照&先绿后好&原则,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期、城市绿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规划指标,按规划分期、分批、分步骤地实施。
2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功能上满足城市的各项需求和要求,从系统上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联结并且从土地利用上明确公园绿地系统的专属用地界线。因此,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通常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2.1 确定城市绿化指标及构成&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应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绿化现状以及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城市绿化指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维持城市中碳氧平衡所需林地),作为各类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依据。&
  2.2 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构成&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包括城市内部的各种公园绿地、城市外围的生态环境绿色空间以及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组成完整系统的河流、林荫道以及带状绿地等。因此,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对城市外围的绿化大环境进行分析,利用城市外部的山体绿化、河流、生产用地、各种防护林带等,形成绿化大环境对城市用地的围合与渗透。其次,依据城市内部绿化的现状以及未来改造的可能,将各绿化要素组织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2.3 确定主要公园绿地的规模合布局&
  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便市民使用的布局原则,初步确定各类城市公园的面积规模与空间布局。同时也初步确定必须纳入城市用地统计范围的各类生产防护绿地的规模与布局,并通过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协调与整合,最终确定其具体范围。&
  & 2.4 确保各类绿化用地的实施&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最终需要依靠城市规划的实施得以实现。城市规划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公园绿地系统的实施起到保障作用。首先,通过对城市化地区与城市化控制区的划定,限制城市建设活动对城市建设用地周围绿色空间的侵蚀;其次,除附属绿地以外的公园绿地可以以土地利用的形式反映在各个层次的城市规划中;最后,城市规划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可以以控制指标的形式使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达到一定的水平。&
3、 公园绿地与绿化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主体,具有为市民提供休息与游览的活动空间、改善城市环境与面貌、抵御城市灾害甚至提供农林产品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可大致归纳如下:&
  3.1 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城市中的公园生态绿地系统,其最基本功能都是为市民提供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空间。&
  3.2 改善城市景观&
  绿化是城市景观风貌中的重要色彩要素(以绿色为主),并以其活泼、不规则、动态的景观(四季变化)成为形成丰富城市景观表情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绿化还可以作为衬托和协调文物古迹、遗址环境的重要因素,文物古迹附近的古树可以与文物相得益彰,烘托出幽邃的气氛。
  3.3 提供心理安定剂&
  悠闲、弛缓的绿化环境和舒适的城市景观对缓解过度的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有实验表明:在噪声强度相同的环境中,如果人的实现可及范围内有大量绿化存在时,实际的听觉感受要比没有绿化时低3~5分贝。&
  3.4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虽然城市绿化所生成的氧气不足以完全平衡由于动植物呼吸以及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但与城市周围面积充足、布局合理的绿化空间相结合,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地区的碳氧平衡。&
  3.5 改善城市局部气候&
  城市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直射光照和日照反射,对降温起到积极作用;植物的保水、蒸发作用也可以提高城市空气中的湿度;大量绿色植物的生长还可以有效地吸收并保持降水过程中的大量水分,在提高自然降水资源利用程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和地表径流量的峰值,从而有利于流域及城市防洪。&
& & & 城市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大幅度改造而形成的人工环境。城市规划一方面要在保障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城市建设及其相关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意识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作为市民享受自然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包括规划在内的各种人工手段努力创造出更为接近自然的城市环境,以缓解过度人工化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总之,开拓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共建和谐人居环境永远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深圳九地国际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电话:9邮箱:
备案号: 粤ICP备号-1, QQ: powered by天成国际景观规划设计20余年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国家甲级规划设计资质,景观规划设计专家团队.提供风景区规划,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公园规划,高尔夫综合规划,旅游地产规划设计,旅游地产策划规划,旅游区规划设计,宗教寺庙项目规划设计,城市商业综合规划等规划设计服务.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直属第一设计所.
电话:0 
传真:1
邮箱:
运用先进的景观策略规划理论,解决策划的“落地”实施难题,达成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化、空间景观呈现的最佳化!
     
联系电话:0
 友情链接                                 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_空间设计规划_中商情报网
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 您所在的位置: >>
>> 名城保护与旧
&&&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从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文物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规划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两大基本任务,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重心己开始由中心城区转向边缘和外围地区,在其外围衍生了众多的新城区。
&&&&中商情报认为,改造或更新旧城不只是解决其"衰退"问题,而应当与整个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与新城建设密切联系,形成综合互济的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建设新城不仅有利于改变摊大饼式蔓延的城市形态结构,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而且可以缓解旧城过度饱和的容量,抑止旧城的拥挤与膨胀,切实保护旧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和改善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所以,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潜力,应逐步加大旧城改造的力度,并有计划地进行新城建设,为旧城改造创设人口、产业等功能性迁移的外部条件,做到"新老结合、以新补旧",不断推进新旧城区的联动发展。
总部经济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咨询
智慧城市规划
商业地产策划
产业分析规划
区域/城市规划
园区经济一体化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6-1917 (7*24小时)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咨询热线: 400-788-9700 (7*24小时) IPO咨询咨询热线:
400-788-9689(7*24小时)
媒体合作: 5 广告合作: 010-
网站合作: 5 传真: 5
客服电邮: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B座13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邮编:100069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邮编:518027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
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
王 瑛 张毅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产业集聚、2008年奥帆赛的日益临近和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和制造业基地、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生态建设、交通体系的构建、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乡统筹等方面对青岛市近几年的规划展开总体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论述和探讨,以探索出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城市大框架 特色 组团发展 生态间隔区
Form a characteristic international modern city framework
Wang ying Pei chunguang
Abstract:Form a characteristic international modern city framework. By the economic shift, industrial gather and 2008 Olympic game of sailing, Qingdao as the key city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city group, the key city of the country and renowned city of the world.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form an international modern city framework. This paper study on the past of Qingdao from the city space, ecology work, transportation system, city function and city rural balance development, it gives some choice for the city’s future.
Key words: city framework, characteristic group development, ecology interval zone
图1 青岛市区位图引言
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青岛成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要求着力提升青岛在东北亚的区域地位,更好地发挥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在这种重任在肩的环境下,为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城市经济转型、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将以奥运为契机带动城市快速发展,由此,青岛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迈进的步伐日趋加快。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的前沿,海滨丘陵城市,以胶州湾为中心,东南是崂山山脉,北部为大泽山,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行政区域总面积 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31万人,其中市内7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247万。
图2 总体规划图市域海岸线蜿蜒绵长,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共有69个海岛,多处海湾。胶州湾水域宽阔,海岸线长163公里,低潮线以下水域面积约243平方公里,湾内航道水深,无冻无淤,是天然优良港湾。市区南部海岸为基岸岬角和沙质海湾相间,具有良好的景观和海滨活动条件和拥有良好的天然建港条件。
图2 青岛市总体规划图2006年----2020年青岛背依潜力丰富的沿黄经济带,直面太平洋,北望环渤海经济圈,南向长三角大城市群,具备较强的地理、经济空间优势。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自1891年建置以来,始终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城市建设的,至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沿胶州湾东岸集中发展的带状城市格局。80年代后期,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确定了“两点一环”的半岛型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实现了青岛城市空间的嬗变,为青岛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规划根据城市产业空间发展的要求,提出一项新的构想---青岛经济发展重心向西、向黄岛跨海全面转移,集中力量挺进西海岸、构筑大工业体系。
2006年编制的06版总规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现状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空间演变历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和城市前瞻发展要求,提出由“两点一环”的半岛型发展变为“三点布局、组团发展、一线展开”的现代化城市大框架的宏伟目标。该框架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生态间隔区、珠山森林公园为生态背景,以四条主要的河流构筑生态廊道,以拥湾发展的青岛、黄岛、红岛构建的“一湾三城”为城市基本支撑点,以从胶南琅琊台到即墨丰城、横贯青岛海岸线的滨海公路作为城市发展主轴线,连贯琅琊、胶南、鳌山、田横等与生态区域相布局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组团,构成由相对集中走向层次分明、多重互补,生态与都市、产业共生的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发展的城市结构形态。
图3 市域空间结构图1.1“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海湾型城市形态
“三点布局、组团发展、一线展开”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了青岛历史上空间格局的第三次重大跨越。
(1) 环湾发展的三点布局 指青岛主城、黄岛城区、红岛新城围绕胶州湾成品字型布局。采用“三点布局”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有利于城市用地功能在更大的空间中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疏解主城区产业与人口;有利于保护胶州湾、风景名胜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等自然人文资源,构筑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2) 一线展开的城市组团 指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积极强化组团发展,重点发展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胶南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以及外围的城区,由此保证了滨海公路沿线城乡地区的协调发展,被滨海公路串起的沿线各城市组团,将以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面向中国和世界。
图4 组团发展框架图
图4 组团发展框架图红岛新城主要包括以红岛、河套、棘红滩、上马为核心的大红岛地区和城阳中心城区(城阳、流亭),以及胶州市的营海镇,规划建设总用地165平方千米,规划城市人口13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27平方米。红岛新城是中心城区的重点纵深发展区域,是胶州湾北部、高端产业服务中心、海洋科教副中心、旅游度假基地和青岛市出口加工基地;红岛新城东部地区(城阳、流亭)主要体现青岛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职能。
胶南组团由胶南市区、大珠山镇、张家楼镇组成,其发展特色是承接中心城产业疏解,发展成为生态型综合组团。功能定位确定为以临港产业(包括仓储业、加工业等),旅游度假为主,形成西翼重要的产业基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9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70万左右。
琅琊组团位于滨海公路西端,由琅琊镇、泊里镇组成,规划区面积为180平方公里。该组团将依托汉前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设成为以旅游、农业观光、商贸和加工业为特色的青岛滨海西翼的田园式城市发展组团。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5万。
鳌山组团紧邻崂山风景名胜区,由王哥庄、鳌山卫和温泉镇组成,总用地面积为315.6平方公里。该组团将依托崂山风景区,以高等技术研发基地、高等教育基地、旅游度假为主体功能,规划建设用地规模3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30万人。
田横组团位于滨海公路东端,由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田横镇、王村镇、丰城镇组成,规划区面积为255平方公里。该组团将建设成为青岛市旅游度假胜地之一、海洋产业基地之一和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用地3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0万。
生态间隔的滨海生态体系
青岛山具灵气、海富神韵,是自然赋予的珍贵财富。规划立足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恢复和建设标准,将生态保护区定义为城市发展大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经济繁荣、城市繁荣与环境繁荣的辩证统一,以最大可能实现自然、社会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1) 划定和保护生态间隔区 伴随城市空间的拓展和滨海公路的开发建设,沿路及周边区域将逐步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为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保护滨海公路沿线的湿地、林带、山头等生态空间,划定沿滨海公路的崂山风景名胜区和珠山森林公园等十一处生态间隔区,利用河流、山体、交通走廊建设生态廊道,将各城镇相互隔离,以避免城市盲目、无序、蔓延式的扩张。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的政策要求,避免各项城市建设用地侵占山体,无序过度开发;科学规范的保护与发展崂山风景名胜区和珠山森林公园,使其成为青岛东西两翼的 “绿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图6 海岸带利用规划图
图5 生态间隔区布局图
图5 生态间隔区布局图
图6 海岸带利用规划图严格保护胶州湾和黄金海岸线 胶州湾是青岛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是大自然赋予青岛的资源宝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重点强化对黄金海岸线和胶州湾的保护。为此通过规划,保护岸线和海湾资源,深化和完善胶州湾功能区划,促进胶州湾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保证港口用海,保障北部生态脆弱地带的生态安全;划定围海、填海的控制红线,有效控制填海,保证胶州湾的水域面积;控制滩涂和湿地的养殖围垦;保护湾内航道、锚地等。
陆海一体的综合交通大骨架
为支撑引导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轻轨等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构筑大城市交通骨架系统,规划形成市域内各城市的一小时通勤圈,实现交通空间的东西、南北贯通。
(1) 滨海交通体系 总长为276.3公里的滨海公路是青岛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干道,作为国内最长的景观优美的滨海观光线进行建设。目前大部分路段已经竣工通车,跨海通道连接线正在论证。滨海公路建设将有力的保证滨海区域的交通联系,推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对半岛卫星城市群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沿线建设将凸现青岛滨海城市特色,做足“海”的文章,形成“靠海、亲海、通海、透海”的风格。
(2) 完善市域内交通网络 规划 “四纵五横”的城市主干路,初步形成以公交客运为主、轨道交通为辅、出租客运为补充的居民出行方式,从而构筑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同时,强化公交场站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站规划建设。
、构筑多中心、强化CBD、提升城市功能
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多中心体系
目前,青岛市的公共设施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市南区、市北区及海岸带地区;整体公共设施基础薄弱,数量偏少,为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建立分布均匀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城市公共中心规划结构形成了以一个市级城市中心为主体,六个城市副中心为骨干,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分散式的均衡网络型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体系。
主中心是以市政府行政办公区为轴心,形成以行政办公、商务商贸、金融信息为主的市级城市主中心,成为以密集、发达的金融、信息、贸易为主要特征的青岛市中心商务商贸区。
六个副中心挖掘着各自的潜力,展现着不同的风采;中山路副中心,是历史上形成的市级商业中心,规划沿中山路、莱州路、馆陶路和胶州路,形成以商业、旅游服务业为主体,地上、地下空间相结合的主城“西部副中心”;崂山副中心,崂山区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旅游、金融、贸易、商业、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新产业密集区;规划沿海尔路以东、李山东路以西、张村河以南地区,形成以商贸金融、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会展、行政办公为主的主城“东部副中心”;李沧副中心,李沧区处于主城的中部,沧口广场与李村城区通过振华路、京口路联为一体。规划自沧口广场沿李沧路至李村中心形成以商业、综合服务业为主的主城“中部副中心”;城阳副中心,城阳区地处主城北部,是进出主城的北大门,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规划城阳区中心城依托交通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城阳区行政办公区为轴心,正阳路与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为轴线,形成以办公、商务、旅游、教育为主的主城“北部副中心”;黄岛副中心,黄岛区是西海岸中心城区。规划主体功能为航运中心、物流集散中心、旅游度假、重化产业基地。唐岛湾北部为黄岛区的行政办公中心,规划在黄岛区的唐岛湾北部形成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城市副中心;红岛副中心,位于胶州湾底部的红岛新城,打造环胶州湾地区产业、 都市、自然共生圈的关键环节;是胶州湾北部地区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极核”,是未来引领和带动周边城阳、胶州、即墨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与产业升级的新城。规划主体功能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高端产业服务区,产业示范区;青岛市出口加工基地,外资产业区与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在红岛南部地区建设形成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副中心。
2.2集约土地、发展楼宇经济
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导,城市土地资源的日渐短缺等各种因素、背景的作用下,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新的增长点、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模式,由此,合理布局楼宇经济,更好的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分析了城市楼宇经济空间的构成要素、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布局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楼宇经济空间规划的策略,使其更有效的活跃城市的现代化服务业,促进城市发展。
图7 中心区规划图2.3强化中心区功能、打造半岛CBD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楼宇经济、构筑商务中心区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热潮。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和制造业基地,要求以国际水准来审视中心区的再发展。规划将中心区再发展定位为以服务山东半岛、带动沿黄流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金融贸易、商务、商业为主导功能,同时包含文化、会展、旅游等一系列延伸功能,形成充满经济活力、文化魅力、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城市中心区。
、延承历史,借助奥运,提升城市特色形象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海城”浑然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是青岛独有的城市形态,规划延承青岛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独特城市风貌。按照“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在空间上保证了新老城特色和品格的有序过渡。强调城市设计和建筑、环境结点的细部处理,提升城市品质,与此同时,抓住奥运契机,打造帆船之都、影视之城、音乐之岛,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城市。
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历史特色
青岛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风格协调的建筑群体,于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规划工作的重点之一。
图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06版青岛总规所涉及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主要依循新区与历史城区空间上脱开发展,保护老城、发展新区的思路,结合市域范围内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突出中心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概念。确定了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及十个历史文化保护区,132个
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古炮台等保护内容。对市区按历史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风景旅游区四个层次建立名城保护体系,并与新区风貌控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域文物古迹三个方面一起,形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并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的保护措施,通过长期控制,实现历史风貌的整体性、全真性和可持续性。
突显奥运,积淀内涵,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
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把握“迎奥”契机,规划遵循“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发挥奥运的拉动作用,快速提升城市地位,以实现城市影响力的飞跃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彰显青岛“山、海、岛、城”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抓住奥运契机,打造帆船之都、影视之城、音乐之岛,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城市。
(1) 确保基地场馆建设,打造帆船之都
在充分满足海上奥运比赛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结合青岛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将奥帆赛基地场馆打造为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的建筑组团和景观。同时,十分注重赛后的可持续利用,对赛场进行适度开发,以形成永久性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和举办水上项目比赛的基地。
(2) 以人文奥运为载体,构建城市文化
迎办奥运,将青岛奥运文化发展融入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活动中去,使其推动青岛文化融入奥运,走向世界;促进与先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海洋文化的开放精神、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对“诚实、博大、和谐、卓越”城市精神的培育,塑造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优势,凝聚人气,创造商机,带动城市文化进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结合文化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均衡等现象,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规划了一批与奥运相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新建青岛大剧院以及20多处体育场馆,形成一批城市景观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优化城市无障碍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强化无障碍设计,完善公用设施无障碍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设计人性化水平,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无障碍环境。
(3) 以绿色奥运为指导,推动城市环境建设
坚持把举办奥运会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通过“控制、引导、疏散、更新”的手段,实现青岛主城中心职能的整体升级。加大环保设施投入,进行道路整治、河道整治、街坊整治、背街小巷改造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城市美化、亮化工作。把握好滨海景区、城市形态、历史地段、城市天际线等特色要素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奥帆赛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之城市
规划全面贯彻中央构建和谐社会新方略,统筹各种社会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大青岛城市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
规划立足区域整体发展,确立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出发点,即强化青岛中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加快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和双赢,发挥经济强势,整合城乡资源,城乡互动,积极推进郊区经济结构调整,整体提升郊区产业层次,形成与城市大工业体系互动的产业结构和以郊区特色经济为重点的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 城市组团发展与农村城市化的互动 大力实施“以城带乡”的城市化进程。利用滨海资源优势,引导人口向沿海一带聚集,节约了耕地,使滨海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与主城区城市功能的疏解相结合。青岛、黄岛、红岛三点布局,可以实现120万人城市化;滨海交通大道两侧延伸布局,将带动200万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2) 城市工业集群化与农村工业化的互动 在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的集群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业和品牌优势,以工业集群推动农村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提高农业地区社会事业建设力度。沿胶州湾建立工业走廊、产业集群和工业基地,对全市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持续动力。
缩小南北差距,平衡东西发展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体系,必须依托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优化功能、协调发展,实现均衡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滨海自然因素的影响,青岛各区域之间,主要是南北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配套、环境绿化美化,乃至人口素质、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
规划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南北兼顾,东西均衡,以缩小南北差距为基点,以西部老城与东部新区有机对接为重点,以突出前海一线带动市区开发为手段,实施了大规模的综合平衡战略,有效避免了旧城区“边缘化”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对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利影响。
在东部地区继续提高档次的同时,把投资建设的重点向老城区北部和西部倾移,以三纵四横交通干线的打造,实现市区空间上的快速贯通,为加快北部城区发展提供有力条件,为东西两端发展提供均衡的平台,提升城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
作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规划在工作中力求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完善和再生各类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功能,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全力建设宜居城市、和谐社会。
(1) 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等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科学预见、超前规划,将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旧城改造开发,腾出土地规划绿地、广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公益设施,并在大型公建、居住区增加残疾人通道等无障碍设施,使城市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积极改善居住条件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原则,开展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经济新型增长点的生成。利用规划手段,积极引导房地产建设,规划预留居住用地,提高配套设施配置水平,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和高档商品房四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改善了居住条件,解决了市民住房问题。
综上所述,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需要我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以理念的国际化推进青岛的国际化。近几年青岛市规划的编制结合青岛的情况,明确方向、加强引导、立足实际,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理念与实践国际化的方面做了相当程度的探索,对发展的控制和引导更多的立足长远,规划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总之,随着城市的发展,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规划工作者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修编《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2]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编制《青岛中心区完善与整治规划》
[3]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生态间隔区规划》
[3]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滨海公路沿线城市组团概念规划》
[作者简介]
王 瑛 女 助理工程师 大学本科 现任职于青岛规划院总工办
张 毅 男 工 程 师 大学本科 现任职于青岛规划院详细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所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版权所有 2011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建议使用分辨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园新村旧城改造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