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风险低的投资保本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低风险投资理财产品-金投理财-金投网
7x24小时客服热线
400-188-3535
低风险投资理财产品
低风险投资理财产品:小梁的困惑也正是大多数工作忙碌,又希望投资稳健的白领的困惑。其实在这两种产品之外,还有一种投资方式同样颇受青睐,那就是中短期国债。它们同属于低风险投资产品,而且都是银行拼着嗓门向储户叫卖的产品。
低风险产品
工资卡上的金额达到了10万元,小梁在选择投资实现&钱生钱&的问题上犯了难。他在给本刊编辑部的来信中说道:&我不了解太复杂的投资品种,也看不透阴晴不定的证券市场,但又想总不能让钱如此平稳地躺在账户上赚取一点点活期存款利息,上周末去银行时,看到银行新近推出了人民币产品,有些心动,但有个自称专业的朋友却打电话跟我说,如果我如此不经风险,又想获得更高的收益,还不如去买货币市场基金。我真是有些犹豫不决,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小梁的困惑也正是大多数工作忙碌,又希望投资稳健的白领的困惑。其实在这两种产品之外,还有一种投资方式同样颇受青睐,那就是中短期国债。它们同属于低风险投资产品,而且都是银行拼着嗓门向储户叫卖的产品。
投资期限1年以下:货币市场基金独领风骚
如果要对这三种投资品种进行比较的话,投资期限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对于那些随时准备用钱的人来说,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好,变现时没有损失,当然是首选的理财品种。即使把投资期限拉长到1年,货币市场基金的优势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先从收益率上来比较。去年三月,多数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还在2.4%~2.6%之间,但此后收益率水平不断上升,在今年春节前后甚至一度达到了3.5%。而人民币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其收益率一般都会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但也有一个上限。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大约在3%至3.5%之间,除去银行耗费的人工成本,一般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7%~3.1%之间,3个月和6个月的年收益率分别在2.1%和2.4%左右。如某银行发的人民币理财第三期,其3个月和6个月产品扣除管理费后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 2.3%和2.6%,1年期产品扣除管理费后预期收益率为 2.9%。显然要比货币市场基金低一些。而1年以下期限的国债不仅数量少,而且收益率也低,投资者比较容易买到的就要属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记账式国债了,目前剩余期限低于1年的只有05国债(2)一个品种,到期收益率为2.11%,显然不具有竞争优势。
从流动性角度看,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最强,国债稍差,人民币理财产品最差。这也是为什么银行推出了不少短期理财项目,虽然流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收益率也明显下降了。
投资期限1~3年:三种产品旗鼓相当
如果投资期限长一些,如1~3年,那么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方面的优势就不明显了,相反,在收益率方面的不足就表现出来了。
近期,央行下调了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大量的银行资金必须另外寻找投资途径,风险较小的货币市场很可能是这笔资金的上佳选择。资金多了,投资品的价格会上升,但收益率会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近期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较高的原因,不过,等价格上涨因素消失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会有所下降。有专家预计,货币市场基金的正常年收益率在2.5%~2.8%。不过,如果遇到升息等情况,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会跟着提高,这是国债和人民币理财产品所不能比的优势。
而1~3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于3%,在收益率方面显然要比货币市场基金更高。另外,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投资对象上比货币市场基金更广,投资期限的限制也更少,因此在牺牲流动性的前提下,收益率高是正常的。不过,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是像银行存款利率一样,是按单利计算的,如果是按复利计算,其收益率还要低一些。
1~3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同样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如今年发行的第一期凭证式国债,票面利率为3.37%,市场上剩余期限在1~3年的记账式国债收益率为3%左右。由于记账式国债可以通过交易所买卖,凭证式国债可以提前兑付,流动性较人民币理财产品好。
投资期限3~5年:国债唱主角
如果投资期限进一步拉长,那么国债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首先,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短期投资的工具,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收益率不可能超过中期国债。而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流动性和加息预期的影响,3年以上产品比较少,目前仅有光大银行推出过一个期限为4.5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收益率方面,剩余期限在3~5年的国债年收益率在3%~4%之间。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期国债受加息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记账式国债,还可能出现账面亏损的情况,但只要是持有到期,就不会出现亏损。
人民币理财是过渡产品
对于许多白领来说,很难讲哪些或者哪部分资金处于完全的闲置状态,冷不丁的旅游、结婚、购房等大额支出就会发生,因此账户也几乎一直是在活期状态。货币市场基金恰恰是维持资金&活期&状态又能收到相当于定期存款收益的最好办法。
尽管目前在国内,完全像国外那种货币市场基金储蓄账户的形式还难以做到,但是紧密的银基合作,已经使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较一般类型的基金和投资理财产品大大提高。以国内的7只货币市场基金而言,多数已经做到了申购确认T+1,赎回款到账T+2,个别基金已经能够做到赎回款T+1日的9时30分之前就到账,如在招商银行购买的招商现金增值基金。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之前,需要对基金到账的时间期限有所了解,从而在需要提款时有所准备。
许多基金公司已经在考虑开发一块大市场,就是能够把企业员工的工资直接买成货币市场基金,他们相信这些员工在了解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之后会考虑这一建议。
凭证式国债如果需要提前兑取,经办机构虽然按兑取本金的0.1%收取手续费,但计息利率按持有时间分档设定。
而流动性恰恰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最大障碍。目前大部分人民币理财产品设计了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等多种投资期限,不同投资期限对应不同的投资收益率,期限越短,收益率越低。然而你如果追求高收益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你就失去了同样一笔资金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成本,而且在急需资金的时候还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对于那些购买较长期理财产品的客户,如果银行没有提供质押或者提前赎回,很有可能在急需资金时陷入财务被动。即使可以质押,贷款利率按银行存款质押贷款利率执行,你的收益也已经大打折扣。
更有业内人士提出见解,人民币理财产品终有一天会被银行自己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自从光大银行上海分行推出第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大多数银行跟风而上,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参与者是迫于自己高端客户的要求,害怕如果不推会造成存款的流失。&过去我们一般向客户推荐货币市场基金,但如今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是为了弥补市场空白。&某商业银行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目前,银行已经被允许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这被认为是走出了金融混业经营的第一步,紧接着,银行基金公司又被允许可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再加上银行原有的销售网点,几乎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银行柜台上销售的将大多是自己的基金,其中当然也会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到那时,投资人可以在银行拥有基金储蓄账户,可以像管理活期储蓄账户一样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甚至可以直接签发转账支票。目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只是一种过渡形式而已。
收益率居高是暂时现象
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我们更看好货币市场基金。然而绝不是说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毫无风险的投资,投资者在购买之前,还要明白以下几点:
风险提示1: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是个参考值
一般在公开信息和基金公司自己的网站上,货币市场基金每天都会公布每万份日收益和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两个数据,其中每万份日收益为上一日的每万份基金单位的绝对收益,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最近7日每万份日收益的平均值年化后的收益率,可以作为该基金年收益率水平的一个参考值。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正的收益是在其实际持有期间,每天根据每万份日收益所计提的收益累加,其收益率也是根据其实际收益年化而得出。而一般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喜欢看最近几日的基金收益率进行选择,如此一来,如果投资者在购买时的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水平与其持有期每天公布的该数据波动不大,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与购买时的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是接近的;如果该数据波动很大,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与购买时的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可能存在较大出入。一个简单的例证是,2月28日,银华货币市场基金A和B的7天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4.26%和4.467%,3月1日达到8.334%和8.602%,3月 2日更上升到10%以上,高于8%的收益率持续到3月7日,而实际情况只是基金把一些价格上涨较多的债券品种卖出变现,而公司规模较小因此收益陡高。如果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进入,不免显得有些盲目。
风险提示2:收益率居高只是暂时的
良好表现引起市场追捧原本情理之中,但投资者在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时,应该考虑其市场风险。毕竟,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虽相对较低,但比较稳定,一般银行都会按最初的约定收益率支付,保证本金的安全。而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水平却是依据市场上下波动的,而且它有可能出现本金方面的损失,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均有提示:当出现利息大幅度波动和巨额赎回的情况下,将根据市价法对资产净值进行调整,届时出现负收益是可能的。
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居高,在弱势格局下比较明显,而且不同公司之间,出现了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盲目攀比的情形,然而市场已经担心,这种高收益维持不了多久。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资金投向是货币市场品种中的短期国债、央行票据、短期金融债,而这些金融品种的收益率近期均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主要品种央行票据收益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尤其央行新政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 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该政策将使货币市场的资金量更加充足,可能带来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品种收益的下降。
再加上《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估值等相关活动实施细则》即将出台,未来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将出现下降的局面,货币市场基金将改变盲目攀比收益率的非正常情况,恢复其现金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本来面目。然而,尽管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可能将发生一定的下降,不过更重要的作用是,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隐患将被控制,将会降低投资风险,整个市场将能更平稳地发展。
以上是关于&低风险投资理财产品&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敬请关注。
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黄金市场近日反弹势头明显,但昨日收于...
央行发布公告称,定于日起...
上周五因美国2月非农异常强劲,令美联储...
今晚又迎“非农失眠夜”,黄金市场早已...
黄金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前一段时间,黄金价格下跌吸引了诸多消...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188-3535
金投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金投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金融理财资讯。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应该怎么看?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时间: 05:22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不同、投资范围不一,关注产品的风险级别、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力非常重要
图/东方IC羊城晚报记者
上周恰逢季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回涨,6%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比比皆是。市民张女士想趁着收益率高涨之际入手理财产品,走了几家都发现,理财产品说明书都密密麻麻,尤其是在风险这块,有的标注“低”、“偏低”等字样,有的却标示“R1”、“R2”等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张女士有些疑惑,后在理财经理的解释下,明白这是对风险等级的标注。最终,张女士选到了一款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且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
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在首次购买时,银行通常会给你做一个风险测评,看你的投资风格是哪种,风险承受能力到哪个等级。按照银监会“将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投资人”的理财规定,风险级别对应相应的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不能“错配”,否则很可能出现亏损容易产生纠纷,对投资者和银行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A、从银行分级来看产品风险
那么,通常看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我们除了关注预期收益率外,风险也是需要仔细考量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风险部分怎么看呢?
宜信财富理财师何彬介绍说,按照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要求,银行需对自身的客户、理财产品进行分级,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级。有的银行把理财产品风险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至“极高”五级或者六级,另一些银行则采用从1级至5级风险逐渐递增的标识方法,比如“R1”——“R5”,这里的R即是英文Risk(风险)的缩写,通常R1就对应“低”,R5就对应“高”。不同风险评级的产品,只能销售给对应评级以上的投资者。例如风险评级为R2的产品,原则只能销售给风险承受度评级为“稳健”及以上的人,不能销售给评级为“保守型”或“谨慎型”的人。银行如销售超出其风险承受力的产品就有误导销售的嫌疑。
银行风险等级一般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特点、流动性等不同因素来设定的。比如银行常用的五级分类: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五个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提醒:简单来说,从投资者最为熟悉也最关心的“是否保本保收益”的角度来看,一般风险级别R1的为保本保收益或保本浮动收益类;R2级别以上的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风险依次升高。对于刚接触理财的用户来说,建议购买R1、R2级别的理财产品。
此外,不同评级的产品起点金额也会不同。例如,有的银行规定,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
同一款产品投资门槛越高,其预期收益率也会越高。比如同一款产品会设定5万元、20万元、100万元等不同的起售金额,对应的收益也会逐渐增高。
B、从投资范围来看产品风险
如果你觉得从银行分级来看产品的投资风险还不够直观的话,也可以从产品的投向上来判断其风险。
R1和R2级:投资范围基本一样,多为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及其他金融资产等,并且规定了各类资产的比例。这两者的主要区别也在于,具体品种的投资比例不同。通常来看,R1级别投资低风险部分的比例更高,R2级别投资相对高风险的比例更高,且R1级别的产品通常具有保本条款,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保本保收益类”或“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本金基本是不会损失的。
R3级:这一级别的产品除可投资于债券、同业存放等低波动性金融产品外,还可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后者的投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结构性产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
R4级:该级别产品挂钩股票、黄金、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的比例可超过30%,不保证本金偿付,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亏损的可能性较高。
R5级:该级别产品可完全投资于股票、外汇、黄金等各类高波动性的金融产品,并可采用衍生交易、分层等杠杆放大的方式进行投资运作。本金风险极大,同时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当然,对应的预期收益也会较高。
提醒:挂钩型产品中保本浮动收益或保本保最低收益一般也属于R2级别。R1级别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5%,如果超过5%到8%或者更高,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这款产品存在虚假销售。
其实买理财产品看投向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产品投资组合里面是否有“股票”,如果有,风险级别至少在R3以上。
通常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以R1、R2较多,R3较少,R4、R5则很少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R1、R2级别就差不多了。
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应该怎么看?》表态
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应该怎么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工商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作为中国五大行之一的工商银行,在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那么工商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目前工商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稳得利、灵通快线、工银财富等几个系列。不同的工行理财产品,往往具有不同的期限以及收益率。&例如稳得利这类的信托投资型理财产品,就属于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这类理财产品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是在投资市场震荡之时的稳健选择。但是此类产品虽然风险系数较小,收益率相对于其他工行理财产品也会低出不少。而灵通快线系列的理财产品,则是专为短时间内有闲散资金的客户打造的。这一系列产品又可分为7、14、28天以及固定期限等几类产品。而且购买者选择相应期限的产品后,一般只有等到到账日才能正常支取。&还有,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风险:&(一)政策风险:各期理财产品是针对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设计而成,如遇到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到各期理财产品的发行、投资和兑付等工作正常进行,若出现上述情况,可能会导致客户收益受损的风险。&(二)理财收益风险:理财产品保本但不保证收益,由于产品投资组合包括及企业债、信托项目、货币市场基金等,客户可能面临企业债发债企业不能如期兑付的风险,信托项目借款人信用违约风险等情况。若出现上述情况,客户将面临投资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三)市场风险:产品存续期间若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市场资产投资收益发生波动,则客户面临承担理财资金配置存款和其他投资市场资产配置的机会成本风险。&(四)流动性风险:本产品采用到期一次兑付的期限结构设计,理财客户无提前终止权,在产品存续期内如果客户产生流动性需求,可能面临理财产品不能随时变现、持有期与资金需求日不匹配的流动性风险。  各期理财产品均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工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本金提供保证承诺,但在发生最不利情况下(可能但并不一定发生),投资者可能无法取得收益。基于自身的独立判断进行投资决策。&总之还是那句话,各种工行理财产品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三思而后行。&()推出的有钱宝,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理财产品,适合各个阶段的投资人,门槛较低,一百元即可起存,存取灵活,投资者1次性投入,坐享高额回报,省去每天投资烦恼。此外,有钱途作为业内一家公认的优质平台,十分注重风险控制,将投资者安全放在首位。平台有一只过硬的风控团队,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做到对用户本息100%担保,是投资理财的不二选择。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坠入深渊 年投资10万收益不足40元
  在花样繁多的理财工具中,首先普遍被知晓的,便是银行。在2007年、2008年,在投资者的眼里,理财产品以激进型为主,虽然风险较大,但是它的高收益深受投资者喜爱。时过境迁,近几年来,受股市的大动荡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向有所改变了,从之前的备受投资者追捧,到现在的如入深渊,投资者由激进路线改走保守路线了。
  本刊记者 李彩凤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不断扩充,但及时披露信息的却甚少,尤其是高收益高风险中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1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16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其中不足35%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了实际收益。另外,今年上半年共有82450款理财产品进行了兑付,未达到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都是结构性产品。其中有31款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平均每款亏了本金的9.41%,这31款产品绝大部分是结构性产品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就今年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就有7款结构性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要知道像结构性理财产品这样的高收益产品在头几年是非常受欢迎的银行理财产品。
  股票、指数挂钩型产品曾经备受追捧
  从2006年开始,股市出现一轮大牛市,同时,CPI也持续走高,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旺盛。保本型理财产品虽然风险低,但收益也低,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对财富增值的欲望。不少尝到了股市高回报滋味的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也比以往有所提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也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出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指数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其比例大大超过稳定收益型理财产品。
  据悉,当时这类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预期收益率最少也在30%以上,各大商业银行都将此类产品作为吸引客户的法宝,市场销售好一片火热。据媒体当时报道,各银行推出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与股票、股指或商品指数挂钩的产品。譬如,日,正式推出“得利宝?QDII――澳视群雄”理财产品,既可享受H股长期看好带来的股市收益,更可获得元预期升值带来的汇率收益,最高收益达到了30%。而且早前交行推出的首款指数挂钩型QDII产品,自发售之日起两周内,5亿元的预售额度也是销售一空,超过了预售额度的145%。
  高收益高风险
  年投资10万收益不足40元
  那时,股市牛了、基金正火、加息,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加速推出了各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也屡创新高。然而,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这是投资市场恒久不变的道理。在2007年股市大好的情况下,浦发汇理财F2产品年投资10万元收益不足40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资料显示,按照合同约定,浦发汇理财F2产品金额10万元,期限一年,不能提前赎回,预计年收益为0%-16%,收益支付日为日。但根据银行公示,该产品实际收益率仅0.0396%。这意味着一年投资10万元,只能获得39.6元的收益,连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都没赶上。尽管在2007年股市大涨时代,收益为零,让人匪夷所思,遭到投资者普遍质疑,但是(,)客服人员解释,F2产品按照公式计算,实际差值为零,这一年当中央行几次调息,因此有了利息方面的收益。
  查询头几年的资料,和F2产品一样闹得沸沸扬扬的“零收益”产品,单单2008年3月份就有6款,分别有星展银行 “3个月利率挂钩人民币保本投资产品”、(,)“2007年第三期汇通理财产品人民币12个月期挂钩”以及浦发银行的“‘汇理财’外汇理财2007年第三期F4计划”、“‘汇理财’外汇理财2007年第三期F2计划”、“‘汇理财’2007年第8期G2计划 (人民币)”、“‘汇理财’2007年第8期G1计划(人民币)”。
  中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开始唱主角
  随着股市的动荡来临,以及“零收益”、“负收益”、“腰斩清盘”,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遭遇的寒流一波比一波来得凶猛。伤透心的投资者,实在无力纠缠于这上面,纷纷转投了中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原本购买相对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都是一些老年人,一时间很多中青年人也斥资加入了这个队伍。
  资金从股市和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上转移到中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寻求避险,让中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开始唱起了主角。在选择理财产品上,把“稳健”当做了先决条件,很多中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一经推出后,很容易就能售空。比如,建行“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每期数亿元的发售规模,分发到各分行,一般当天即售罄。一些预期收益较高的稳定型短期理财产品,有时根本到不了普通投资者手里,就被大额客户几笔大单买走。
  在采访中,冯先生也向《投资与理财》记者表示:“高风险的产品我也买过,曾经受过益,但是现在市场情形不一样了,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者,挣的工资不是很多,所以说还是稳重理财,保收保入更好一些。”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通过调整,一些高风险产品也悄然出局了。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占据半壁江山
  除了投资者倾向中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很多银行对高风险产品也表现出了回避的态度,包括理财经理向投资者介绍理财产品时,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夸大收益,而是注意规避风险了,产品风险大的,他们一般也不会向投资者推荐。即便是需要介绍,也会先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并且再三强调理财产品的风险。而在另一边,银行正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稳健型理财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
  根据腾讯理财产品超市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则越来越多。2014年截至目前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保证收益的3023款,占比7.27%;保本浮动的8759款,占比21.08%;非保本浮动的26604款,占比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达到64.01%,同时也超过了2012年的19230款。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产品占比逐年增加。
  据悉,这一方面是由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将“资产池”中资产多样化,有利于稀释监管风险以及提高产品收益。
  此外,从投资方向来看,除了综合类之外,主要是在债券货币市场类和结构性产品上;从投资期限来看,主要集中在1-3个月,2014年发行的产品中,投资期限为1-3个月的占了44.34%,接近去年全年的48.64%,其次是6-12个月的占据25.75%。
(责任编辑:HN025)
08/28 09:5309/01 00:1009/01 00:1009/01 00:0909/01 00:0909/01 00:0909/01 00:0808/29 09:23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