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东部产业转移以什么为主

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新疆启动多项措施为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做准备(正文)
新疆启动多项措施为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做准备
纺织业一直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新疆地区作为我国棉花产业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随着国家发展中西部战略思想的推进,服装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迁移已成为必然。2015更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关键一年,为了顺利承接服装产业的转移,新疆采取了许多措施,以保证服装产业的承接。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开启高速发展模式  在日前召开的相关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强调,要以增加就业为目标,切实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各项政策,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纺织服装标准厂房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纺织服装成长工程、招商引资、就业培训、市场拓展和金融支持十大重点行动,把工作做实做细。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等部门获悉,自治区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设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等新的政策措施,为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确定今年6月前出台。  纺织服装业一直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调整优化结构,发展纺织服装业,不仅有利于将新疆棉花这一优势农产品向工业领域转化延伸,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持续改善民生。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给予新疆纺织服装业空前的政策支持,随着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优质项目建设的全面铺开,2014年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9615亿元,较上年增长761%,创历史新高。  2015年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关键之年。自治区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编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地方专项规划,引进一批优强纺织服装企业落户吐鲁番,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根据《规划纲要》,今年吐鲁番地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新增棉纺30万锭,织机500台,服装产能100万件以上;提高纺织服装产业就业容量,力争实现新增就业1500人。  3月24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柴凤兰表示,依托库尔勒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今年巴州将继续加快城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道路、管网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同时,他们还在研究服装产业与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结合工艺路线,延长产业链条。  3月24日,库车县2015年首批劳务输出人员欢送仪式在乌尊镇塔格其村村委会举行。来自乌尊镇各村30名外出务工的姑娘们穿着镇政府为她们提供的运动装,拉着镇政府为她们配备的行李箱,带着村委会给每人奖励的500元现金出发,去阿克苏冠鑫纺织有限公司务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王阳
更多相关资讯: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世界工厂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热门资讯点击
热门关键词
t">BAIDU_CLB_fillSlot("322379");新疆正在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
日 来源: 互联网 【】 【】分享到:
中研网讯:  从日前在京召开的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疆设立200亿元左右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推出税收、补贴、低电价等特殊优惠政策,扶持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预计到2023年,实现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2125亿元,全产业链就业容量100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闫勤在会上说,此次新疆出台10项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措施,除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还在现有财税政策基础上,将纺织服装企业缴纳增值税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并推出补贴、运费补贴、低电价购电等一系列措施,力度空前。扶持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既是出于产业向基地梯度转移、向西开放的考虑,更有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当前,生产原料短缺、出口结构单一等“卡”住了纺织服装业发展的“脖子”。  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60%,同时具备充裕的优势和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不仅便于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降低原料成本、成本等,还可以利用“之路带”的区位优势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纺织服装业劳动力密集的特点更有助于吸纳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年)》提出,到2018年将实现产业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就业容量42万人,到2023年实现产业工业总产值2125亿元,就业容量100万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接受
相关研究报告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2013年10月
  采访时说,此次在新疆大力发展纺织业,使企业与原料基地无缝对接,通过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新疆棉,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新疆具备充裕电力能源优势和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不仅便于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还可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喀什、霍尔果斯两个作用,建设面向亚欧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和商贸中心,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和化委员会主任胡开江说,新疆不仅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更要注重自身结构调整,在纺织、改造等方面有清晰目标和路线图,严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100%处理和达标排放。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我国将在七省区启动水权试点工作...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4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上表示,今年1到51...
昨日,沪指盘中突破2050点,创业板指收盘站上1400点。在上半年结束之际,两...
移动端的高速爆发,加速了智能家电的普及,从今年的家博会开始,各个企业都...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存在成本上涨、产品价格走低、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业内...
7月16日,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5...
房地产行业降温趋势有加速迹象。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至四年...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显而易见的...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新疆高起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更改文字大小:
天山网讯(记者景磊报道)6月19日,福建省闽东地区食用菌发展公司负责人郑伏成和呼图壁县海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3亿元协议。郑伏成告诉记者,福建的食用菌产业闻名全国,而新疆又有大力发展食用菌的原料资源,高起点转移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我们是援疆项目过来,准备在呼图壁做一个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很有信心。”
记者从正在举行的中国新疆2011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了解到,共有200个项目当场签约,涉及有色金属、煤电煤化工、化工、纺织、农业等16个行业,协议投资5812亿元,呼图壁海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能够高起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目前,我区按照各地州不同的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不但让每个项目合理定位,还有后续发展潜能。阿克苏地区是自治区确定的南疆纺织工业基地,阿克苏地委委员、常务副专员李刚说,这次承接的项目起点非常高,对打造纺织工业城意义重大:“签约项目22个,对我们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好的作用,我们的纺织工业城规划十二五期间形成400万锭的纺织规模,包括印染、成衣、织布,大概可以解决8万人的就业。”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空间较大的西部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加快东部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思想观念。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在不断增强,东西部产业转移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当前有利的机遇,研究西部地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吸纳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继续深入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西部协调互动,提高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制约。
(一)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产业转移的类型与方式比较单一。现阶段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这虽然与西部资源优势与扩大劳动就业等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西部过多的承接此类产业,一方面易造成资源的破坏、环境污染等,另一方面加剧了西部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过度竞争,挤压西部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此外,目前产业承接的方式比较单一,以直接投资为主。这种单一的产业转移模式决定了承接产业的规模往往比较小,缺乏具有龙头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大项目,产业带动能力不够强,难以形成集群竞争力。
第二,产业转移的方向不明确,缺乏产业对接的战略指导。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转移中存在很大盲目性,乱上项目,到处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目前东部许多企业对于西部地区的资源特点、市场环境、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转移的动力不足,方向也不明确。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多保守等待,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不重视产业对接的前期研究和引导。东部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拟定移出产业规划,西部地区政府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拟定引资和承接产业的规划,确定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有效避免各个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
第三,东部地区产业内迁的政府性拦蓄。地方各级政府为了保证其辖区的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并有稳定的税收来源,往往会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行政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的转移,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区内的产业外迁。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现阶段大多数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充分发展达到转向衰落的阶段,仍然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与空间,在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气候,而旧的主导产业又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之时,东部可能因为产业空心化而面临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威胁。制造业西移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难题。同时东部自身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为促进本省区域协调发展均出台了许多有力政策措施,鼓励本省发达地区产业与资本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客观上造成东部省区产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的拦截,致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雷声大、雨点小”。
第四,东部地区产业环境和产业集群的区域粘性影响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虽然资源及要素成本相对高,但制度成本低,产业集群发达,产业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很低,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目前东部地区许多产业集群尚处于成长阶段,集群的竞争优势使东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结构不断升级,这就使得东部的传统产业缺乏西移的压力。而中西部在市场环境、产业综合配套及产业集群发展上与东部省区差距较大,虽然资源要素成本较低,但产业企业正常运行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延缓承接产业转移。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
第一,区位优势不明显,物流成本高。近几年,西部基础设施大有改善,但是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物流不发达,运输成本较高,信息流通也不方便,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供应商竞争力较低。与中部地区相比,也缺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
第二,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当前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着重点不仅仅考虑资源与成本,而是向产业链整合方向转移。目前西部地区整体工业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工业设备陈旧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产业配套能力仍然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
第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受地方政府财力和园区融资能力的限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紧缺。目前许多产业园区不能完全满足落户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要,特别是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落后,缺乏投资吸引力。
第四,土地成本相对较高。项目用地指标受限,审批程度繁杂。西部的工业用地成本与其他地区相差不明显,甚至要高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商业用地甚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重庆、成都、西安的工业用地最低成本为每平方米200—225元,最高可达420—450元,而苏州和东莞的土地价格仅为每平方米125—150元。
第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多,但劳动力素质普遍比沿海地区低,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而西部地区的生活和交通等条件也难以吸引中高级人才到西部就业和创业,同时西部自身培养的人才流失严重,西部的人才引进政策与东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部产业转移。
第六,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不合理,国有银行业的比重太大,政策性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比重过小,金融机构设置较少,融资规模小,资本市场发育迟缓,金融机构服务和创新能力较差,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
第七,产业发展软环境改善不够。西部地区市场观念相对落后,对先进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接受能力和意识较差,竞争意识不强。许多地方政府对产业转移没有足够的重视,行政效率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审批程度繁琐,投资者权益缺乏法律保障、政府有失诚信等问题,都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对于已经引进的项目,往往由于缺乏履约监督机制等严重影响了实施效果。
二、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和环境优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以东西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于转变西部开发方式,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有选择的招商引资,更好、更有效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依此带动和促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强化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处在初期,还是由政府在唱主角。要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平台搭建、信息服务。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因为市场驱动才是产业转移和企业区位选择的内在动力。作为欠发达地区不能片面追求资本的引进对GDP的贡献,而忽略了承接产业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企业转移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的转移意愿和要求,帮助已转移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通过“亲商、营商、安商”,形成吸纳产业转移的磁力。
2、坚持发挥优势与互利共赢相结合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合理引导资本流向,实现输出方与承接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一切基础条件,围绕优势产业或城市功能定位,合理选择移入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通过内联外引促进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使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3、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内生动力相结合
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调整新思路和新机制,特别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经济跨越发展,这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坚持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相结合
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承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非资源依赖型产业、以及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延伸配套加工的产业,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集聚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培育一批新的增长极带动区域成长。根据沿海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的经验,可以突出重点,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开发区域,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树立标杆或样板。
5、坚持产业承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效益观,要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走上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良性循环的发展途径。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有所抬头,西部地区对此要有高度警惕,要积极承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坚决拒绝承接那些产能落后、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避免成为发达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6、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相结合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促进就业的原则。国际金融危机使西部许多农民工因失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大批返乡,在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业加剧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积极承接那些能够发挥西部劳动力成本优势、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务工、创业,实现由输出劳务向输出产品转化,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化,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三、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东西部经济合作已从过去的东西对口支援、对口扶贫的方式向以市场机制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方式转化。新时期东西合作互动主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要素市场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东部产业的有序转移和西部地区的有效承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政策,提供信息加以指引,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政府引导、推动、服务的目的在于规范跨区合作规则,降低合作风险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各方的投资回报预期和合作项目的成功率。
一般来说,产业转移包括与产业相关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部分或整体的转移。产业转移的方式多样化,除国际贸易、直接对外投资以外,兼并、收购、入股等新型的企业市场扩张行为也属于产业转移的范畴。从企业所有制看,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不仅有国有企业,还有集体、民营、“三资”、股份制等企业。投入要素除资金、设备外,还可以是技术、商标品牌、营销网络、管理模式等无形资产,后者有时比前者更重要。
从理论上讲,西部地区吸纳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式有三种:整体移入式、要素嫁接式、存量激活式。根据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又可分为:区际直接投资转移模式、直接设厂转移模式、收购兼并转移模式、委托生产或生产外包转移模式、OEM转移模式、对外建立销售网点等。合作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东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的新的重要途径,共建园区的类型可以包括产业集群型、产业链型和循环经济型。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一)产业转移承接途径
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通过加强东西部政府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借助政府合作平台,进行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东西合作,不同于过去意义上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近年来,随着企业逐渐成为东西合作的主体,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开始融入对口支援与对口帮扶过程中。在实施政府援助的同时,东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去投资创业,通过对口帮扶为企业投资经营创造条件,反过来,又通过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巩固和拓展对口帮扶的成果,收效显著。近年来,东西合作联手在西部共建各类园区,对推广新技术和园区建设管理经验,实现产业集群链式转移等方面收效明显。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东西部政府之间的这种合作互动仍然很重要,尤其是西部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要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政府与企业之间合作
政府通过搭建互动平台,吸引东部地区的龙头企业到西部投资办厂。东部许多企业由于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建立了销售网络,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产品设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明显高于西部企业。西部要利用后发优势,主动联合或引进东部一些大企业集团。通过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为投资方、引资方服务的平台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重庆投资洽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今后宜淡化行政色彩,强化市场化操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由市场化的投资中介机构承办,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效率。
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主要是依托西部现有龙头企业,形成相互配套、相互关联的产业协作关系,打造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工业园区,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成规模向园区转移。西部有许多大型企业,都可以通过建设工业园区的方式,吸引东部地区相关企业入园,就近配套,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产业转移承接的方式
东西合作互动的方式有许多种,有以流域、交通为纽带的东西产业合作带;有以资源、劳动、市场等为指向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应根据东部产业转移的目的和转移产业的性质,而采取相应的承接方式和组织模式。目前,西部地区吸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还是依托产业园区。在产业转移的初期,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通常对入园企业的限制性条件较少,只要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就可以入园,因此产业转移园区企业档次一般较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园区的档次和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影响。总的来说,比较突出的几种产业承接方式主要有:
产业集群式。主要是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吸引或培育其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或者同一类型的上下游产业,在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介入引导下,集中迁入园区发展。这类园区由于入园企业的关联性很强,配套产业链比较完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同类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也有利于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竞争力。如重庆璧山就是通过利用奥康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其他鞋业企业和鞋业上下游企业;同时利用奥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鞋业产业升级,打造“中国西部鞋都”。所谓的“一个产业、一个园区、一个龙头、一批品牌”的发展模式。
因此,根据这个思路,可以通过规划和政策手段,将同类别的企业,或者同行业相互关联的企业向园区集中,主动为转移企业营造产业配套环境,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企业向园区转移,使其成为园区的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单一产业链式。主要是围绕支柱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形成产业集群。目前,这种产业转移方式日渐增多。如重庆市涪陵区龙桥工业园,编制《百亿PTA下游产业基地》规划方案,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龙头,策划PTA下游产业项目,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链。当前重点是打造“PTA-聚酯-化纤-纺织-染整-服装/家纺/产业用布”和“PTA—聚酯—瓶片/膜片—包装”两大下游产业链,未来将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化纤纺织产业基地。西部地区许多园区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发展定位的产业,承接并构建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模式。
循环经济式。就是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园区的产业首尾相接形成环,实现废弃物再利用。目前西部许多地区在产业承接中十分注重环保,坚持以资源节约招商选资,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于西部许多资源富集区来说,可以考虑设立资源循环经济园区,在集聚省内相关资源开发性企业的同时,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相关企业进入园区,从资源的开采、初加工到深度加工,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
从实践来看,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园区管理经验;招商引资不尽如意,特别是招大商难,找到好项目难;信息不灵,遍地撒网使得招商成本很高。同时,东部地区很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空间饱和,园区继续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空间。因此,东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利益机制,既能激励东部地区投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引资难、区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
一般来说,东西共建产业园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合作模式:
合作方政府投资。由合作方组建开发公司委派人员组成管委会,按照合作方工业园区的开发及管理模式统一运营,并负责征地补偿、开发建设所需资金和项目引进。园区所在地政府提供土地和负责征地,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投资收益归合作方所有,地方税收留成按5:5比例分成。
合作方企业投资。由合作方牵头,组织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共同成立股份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企业化运营。
园区所在地政府投资。由园区所在地政府,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合作方少量投资或不投资。
双方政府共同投资。由合作方和园区所在地政府共同投入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共同参与规划编制、功能布局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由于产业园区开发主体不同及开发主体介入程度不同,园区的建设发展方向也不太一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园区所在地政府反应积极,而合作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以致园区运作机制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园区的建设效果。例如,部分园区所在政府基本上承担了包括征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的开发建设工作,园区日常管理也以园区所在政府为主,合作方政府更多以中介或协调者的身份介入,只重点负责引进企业。因此,如何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优势互补、市场运作、互利互惠的产业转移运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石碧华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7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